《那先比丘經》釋72──在禪修中看到不認識的自己

◎釋悟因

在禪修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心像猴子一樣,片刻也安不下來。初學禪修的人,看到內心那種躁動的狀況,往往也很驚訝:這是我自己嗎?

對自己這樣的狐疑,好像從鏡子裡,看到我們所不認識的自己。

有的人禪修之後,漸漸地可以接受那樣躁動的自己,卻也生出另一種懊喪:「我怎麼這麼沒用!」甚至生出比較心,別人坐得像一尊佛、端正挺拔,自己卻像一隻猴子。

其實,這是用高姿勢在責備自己。這樣,不但不能加深認識自己,反而更看不清自己。這在唯識學叫「反熏」,在心的外層塗料。

禪修的目的是回歸本然自性,看到真實的自己。「反熏」,是背道而馳,離目的愈來愈遠。所以在禪修時不要咒罵自己、或者責備自己。想想看,自己才學習禪坐多久?可以禪坐,可以坐它一柱香、二柱香,就已經很難得了。先接受自己、寬慰自己,才能更深入的認識自己。

在那先比丘經,彌蘭陀王問那先:「人何故有名行於後世,而身不行生?」「名」,是心理、精神狀況,往生時是「名」在投生。投生的剎那,你知道你的「名」是處在怎樣的狀況?或者,你希望它是怎樣的狀況?

「身心相依」的道理,禪坐時色身不耐靜坐,心也跟著焦躁難耐。同樣的,「心」如果不修練、不含攝,色身的安好也會退化、崩塌。名與身沒有修練,就會這樣互相拖累。

所以,「心」要常常修練,讓它含攝、安住在一個所緣,這樣,色身也可以漸漸地得到安住。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8(第8片光碟)VTS_03_1-17:12-20:14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