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遊化人間

/釋見傳

當授課法師宣佈戶外實習課程的方式——至竹崎鄉做採訪,且必須化緣一件物品,我的心中生起了恐懼,希望說服授課法師改變課程方式或取消行程。內心便開始盤算著:「下雨天外出不方便」、「我還是個沙彌尼,頭頂上沒有戒疤,會被誤會是冒充的出家人」……等。

 一番掙扎後,反觀自己為何害怕?了解民間生活,不是宗教師應有的關懷嗎?我一一找出心中的結:「害怕和陌生人說話」、「不敢乞食,不知如何啟口」、「害怕遭到拒絕」、「害怕異樣的眼光」……。為何有這樣的心態呢?我告訴自己:「身為宗教師,就必須走入人群和眾生結緣,關懷每一個人,不能再躲在深山……。」

 化緣又是另外一個課題。猶記初出家時和師兄一道去佈教,心中就有很多的掙扎。自己何德何能向信眾化緣呢?於是都依賴師兄開口,自己只負責登錄資料。想起師父在《湧泉之歌》裡說:「向上求佛法滋養自己的法身慧命,向下化導眾生悟入佛陀的知見。向上的手,將自己的一切悲、歡、憂、喜、貧、富都放下,願意接受別人的種種給予,在這當中接受自己,也容納他人。」這段話讓自己再重新思考——何不藉此因緣,去「我執」,讓信施也有種福田的機會?內心陷入交戰,一時無法說服自己,但我牢記師父的話,讓自己嘗試面對。

來到竹崎,天正下著毛毛細雨。授課法師教導我們和居士交談的技巧,為大家做好心理建設。我和見典法師一組,感覺安心許多,好像佈教時有個依靠,可以指導我如何和居士交談。告訴自己做好搭配的角色,而不只是默默聆聽。

 我們訪談的對象包括一貫道的信徒、研讀班的同學及豆漿店的老闆娘。有熟識的、也有未曾謀面的;有熱誠招待的,也有人冷漠不理。面對不友善的確是一大考驗,如何說明自己的身份及使他們認識佛法,都是未來所要面對的課題。

 佛陀體悟了人生的苦迫決定出家,悟道後走入人間,托缽乞食、教化眾生。今日走入民間,讓自己有很大的衝激。從訪談中,知道社會的一些現況。出家後似乎和外界斷絕了關係,然而自己在單純的環境中是否真正用功了?承受得起信施的布施?很多問題是必須再自我反省的。學院的生活無憂無慮,不愁吃穿,似乎習慣居士的發心,而忘記他們背後努力的付出。每天過堂時,唱著供養偈、結齋偈,心存五觀,但若是沒有時時自我警惕,很容易就流為形式,而忘失它的意義。唯有時時存著一份感恩的心,珍惜每份福報、因緣,在修行道上用功,迴向一切眾生。

 回程中,看見剛剛受訪的人都歡喜地向我們揮手道別,心中的愁感也揮之而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