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心經》索引典建置之研究
*本文發表於2001年3月3日東吳大學中文系舉辦之「文獻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出版於《文獻與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吳雪美編輯,初版(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民90年),頁209-237。


《心經》索引典建置之研究

釋自衍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經》索引典的建置,將《心經》的經文,透過經文分析,擷取經文的重要概念,依詞彙的等同關係、階層關係、關聯關係建置《心經》索引典。並透過完成的《心經》索引典,探討佛教索引典之編製對佛學研究的重要性。

【關鍵字】

  佛教索引典;索引典;心經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資訊科技的進步,加速文獻的數位化,「搜尋引擎」也愈趨重要,然而目前的搜尋引擎都是以字與字或字與音相吻合,即能找到相同字或字串的資訊,這對人們使用資訊是相當便利,可惜在中文的語義概念裡,並非字、音的吻合即能涵蓋完整的意思,因此這種以字同或音同所得的搜尋結果經常會呈現高回現率,低精確率,造成資訊檢索者的時間浪費,所以在當今搜尋引擎普遍的時代,如何在形音之外加上利用語義的檢索方式,讓檢索功能發揮淋漓盡致,背後則要有一個檢索的機制作為背景,而這背後的機制就是一般所謂的 「索引典」 -- 建立一個語義控制的詞庫作為使用者檢索資訊的標準語言,以使資訊的檢索結果達到高精確率。

  本研究鑑於佛教學門的發展是以經典為基礎而產生相關文獻,所以追本溯源由佛教經典為本,編製索引典,而漢譯經典中《心經》經文字數簡短且組織嚴密有序,將佛教所有的教乘,從人乘到佛乘、有空二大思想系統,以及大小乘佛教思想結晶都含括在內,因此以《心經》為本建置索引典,希冀透過索引典的建置,能作為輔助佛教相關文獻檢索控制詞彙的工具,以增進資訊檢索的功效,並由此探討索引典的編製對佛學研究而言是一種方法上的創新,與知識體系的整合,對佛學研究的發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與影響。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欲達成以下幾項目的:
1. 以《心經》為本,藉由字詞、語彙及其經典之涵義分析,編製《心經》索引典。
2. 利用索引典的概念分析,解構《心經》的詞義,呈顯《心經》的經文內容與思想,以由不同的語義概念,瞭解《心經》經文的主題內容。
3. 藉由《心經》索引典的編製是可以完整展現《心經》的知識結構與概念。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如下:
1. 本研究以唐朝玄奘大師所翻譯之《心經》製作索引典,不涉及各種同本異譯的漢譯《心經》經文。
2. 本研究針對《心經》之經文義理做主題分析建置索引典,對《心經》所涉及之弘傳史、譯經者、修持法門、教化對象等,不列入詞彙蒐集範圍及做主題分析。
3. 本研究《心經》索引典之編製,不涉及索引典系統設計、資料庫建立及管理軟體之評估。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佛教《心經》之經題與經文,透過每一個詞彙釋義做概念剖析,以具體表達經文內蘊的意義與涵義,將概念分析所得之詞彙,整理歸類為描述詞與非描述詞,再針對描述詞參考《心經》相關研究論著,做同義詞、廣義詞、狹義詞、關聯詞之關係建立,以建構《心經》索引典。 五、名詞解釋 1. 索引典(thesaurus)

  「索引典」一詞在在大陸地區稱為「敘詞表」,索引典的編製法稱為「敘詞法」。

  有關索引典的定義,各種標準規範都有相關的定義,今列於下(註1):
(1) 國際標準組織(ISO 2788)--《單語種索引典編製準則》(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nolingual thesauri)
  一種受控標引語言詞彙,從編製形式上明顯顯示概念間的先顯關係(如:廣義和狹義關係)。
(2) 美國國家標準(ANSI Z39.19)--《索引典結構、編製與使用準則》(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Format, and Management of Monolingual Thesauri)
  索引典就是將詞與詞組依照同義關係、階層關係及其他關係與附註規定編輯起來,其功能是提供一部標準化的詞彙,供資訊儲存與檢索之用。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科技資訊系統(UNISIST, UNESCO)--《單語種索引典編製與發展準則》
  索引典可依其功能或結構定義之。就功能而言,索引典是一種控制詞彙的工具,其用途是將文獻、標引人員或系統使用者所用的自然語言,轉譯成更為規範的「系統語言」(文獻工作語言,資訊語言)。就結構而言,索引典是一部含有特定知識領域的詞彙,詞彙間有語義或從屬上的關係,且詞彙是控制的、動態的。

  由以上各定義,我們可以得知,索引典是一套展現知識概念結構的詞典,對一特定領域的同義詞、同形異義詞等加以控制,並顯示詞彙間的層級及關聯等方面之關係,而其功能是可以用於文獻標引、資訊儲存和檢索控制語言的詞彙表。

2. 概念分析(conceptual analysis)

  概念(concept)是人類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事物特有屬性的思維方式(註2)。「概念」是一種文字符號,即是以簡單的訊息,代表含糊的常識經驗認知(註3)。任何概念都有其內涵(指事物的內容)和外延(事物所涉及的範圍)(註4)。因此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須仰賴語詞的表達,且同一個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語詞來表達,一個語詞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用來表達幾個不同的概念。

  所謂的概念分析法就是把從文獻中抽出反映其主題的詞語,直接抽象為某種學科內容的概念,然後再從概念與概念之間相互組合的邏輯關係,對主題在概念結構上所進行的一種分析方法。(註5)。

  因此,概念分析是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透過語言描述分析的一種行為。

3. 科文

  科文又稱科判、科章、分科、科段、科節,略稱為「科」(註6)。是中國古代註經者為方便解釋經論而將內容分成數段,再以精簡扼要之文字標示各部分之內容(註7),這種將全經文句做段落的分判,運用精闢簡短文字描述各經段落之意旨,再將逐段意旨彙集建構成一完整的概念,很容易一目瞭然獲知該書之簡明內容及意旨脈絡,並能瞭解註釋者對於該書之大體見解,此種以科文方式完整呈顯經義,成為中國佛學研究上極獨特的註釋經論研究方法。

貳、《心經》索引典的建置

  本研究為探討佛教索引典對佛學研究的重要性,因此特別以佛教《心經》為基礎,透過擷取《心經》的重要概念,依詞彙之等同關係、階層關係、關聯關係建置《心經》索引典。以下茲列出《心經》索引典建置之流程與步驟。

圖3-1:《心經》索引典建置流程圖



一、經文分析與詞彙選擇

  本研究以玄奘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經文詞彙分析之母本。以下特將玄奘本《心經》全文摘錄於后,並加註標點,以利經文之分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本研究是以經文為母本,為了不遺漏經文的重要概念,透過下列三種分析方式取得經文重要詞彙,一是以《心經》科文擷取重要概念;二是以「消文釋義」法取得經文重要概念詞彙;三是參考「釋經專書」取得相關重要詞彙,以下分別詳述此三種方法。

(一)、以《心經》科文擷取重要概念

  佛教的科文,是中國佛學研究上極獨特的解讀經律論方式,它運用簡要的詞彙,晰理文本組織架構,充分表達文本深層涵義及完整內容概念,因此歷來佛學研究者經常透過科文來解經,展現經文思想精義。本研究為了充分瞭解《心經》的經義,特別選擇日本佛學專家保土反 玉泉所編製的《心經》科文輔助詞彙選擇。

(二)、以「消文釋義」取得經文重要概念詞彙

  「消文釋義」法是佛教解讀經典的一種方法,先瞭解「單字」意思,再看「詞彙」解釋,最後擴展為「句子」釋義,這種經由字、詞、句的解剖分析,很容易掌握經典所要闡述的義理及其傳遞之思想。本研究特別採用此法,取得《心經》的重要概念詞彙,以下略述詞彙分析原則:

1. 依最小語義單位將經題、經文依字、詞、句方式,進行分析。
2. 經文之字詞概念分析,以參考《佛光大辭典》之釋義為主。
3. 透過字、詞、句分析所得之詞,必須是具有意義之概念詞彙。
4. 據玄奘佛經漢譯的「五種不譯」原則:即秘密不譯,如「陀羅尼」真言咒語的字句,便只音譯,不譯其義;多含義不譯,如「薄伽梵」這種名詞因意義太多,不好取捨,故只音譯,不譯其義;此無不譯(中國沒有的東西),如「閻浮樹」;順古之故,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善不譯,如「般若」之意譯較能令人生尊重之感,而「智慧」則比較輕淺,為了令人生敬故,所以不翻其義(註8),因此涉及「五種不譯」之經文,本研究視為一專有名詞,僅取原經文詞彙為所得詞彙。
5. 依概念分析所涉及之詞彙,必須與《心經》經義密切相關,才能列為詞彙。
6. 選擇名詞、專有名詞,無意義的形容詞、副詞,不列入概念詞彙選擇範圍。如:「是」諸法空相,此「是」字,若單獨存在並不具有意義,故不取為概念詞彙。

(三)、依《心經》的「釋經專書」取得重要詞彙概念

  本研究以「科文」及「消文釋義」方法擷取《心經》的重要概念詞彙之後,為何又要以《心經》的「釋經專書」取得相關詞彙呢?原因乃為了規範《心經》各描述詞的廣義與狹義概念開展範圍,因為佛教的教義,任何一個詞彙概念經過無限的延伸,都會統攝戒定慧三學;又透過「釋經專書」可以將文本的隱性內容彰顯出來,以精確掌握本研究問題 --《心經》索引典是否可以作為大範圍領域索引典建置之基礎,因此藉由「釋經專書」,可以幫助《心經》索引典詞間關係的建立。

  有關《心經》釋經的專書,歷來註釋相當多,據佛典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所輯,《心經》的註釋,中國所寫的有七十七種,日本有四十五種,《卍續藏經》中收錄四十六種,《佛書解說大辭典》收錄九種(註9),現代人的註釋本近百種,由此可知《心經》註釋本相當多。而各種的註釋有以唯識理論解釋,有以華嚴教旨略疏,有以天台三觀融會,有以三論宗思想詮釋,且各經家釋經所依理論不同,闡述之經義則略有別。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之故,選擇以般若思想要旨解經的 -- 印順法師註釋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做「釋經專書」,以該書在解經時所提到之重要詞彙及相關概念作為詞彙之取得。

  透過以上三種資料來源做經文分析所獲得之詞彙,將發現各具其特色:以「科文」取得之詞彙大多屬於隱性內容之詞彙,以「釋經專書」取得之詞彙較多屬於《心經》經文字面以外的概念詞彙;以「消文釋義」取得之詞彙,較著重在《心經》經文的字面分析。因此,運用各種資料來源蒐集相關詞彙將有助於索引典詞彙的選擇,並可避免遺漏詞彙。

  詞彙蒐集之後則要進行定詞的工作,亦即將經文由概念分析所得之詞彙,做歸類整理,並將字面、概念相同之重複詞彙予以刪除,字面不同、概念相同之詞彙歸類整理,字面同但概念不同者加限定語,規範哪些選為索引典之描述詞或非描述詞,由此建立詞間之關係。以下分別概述定詞之方法:

1. 刪除字面重複之詞彙

  將依「科文」、「消文釋義」、「釋經專書」三種不同經文分析所取得的詞彙,合併彙整,於排序之後,刪除字面重複的詞彙,以避免重複選擇,對於詞同義不同的詞要格外小心,以避免不慎刪除。

2. 字面相同但概念不同者,加限定語

  對字面相同但概念不同(即詞同義不同)的詞彙和一詞多義(即多義詞),加限定語、範圍註,以便進行詞義控制,其標示方式即在詞彙之後以括號表示。如:五蘊之「行」、十二因緣之「行」、行深之「行」,則以行(五蘊);行(十二因緣);行(修行)表示。

3. 相同概念之詞彙歸類整理

  將經文概念分析所得之詞彙,依概念相同或概念相近及相關之詞彙分類整理,以便於選擇合適的描述詞。

4. 選定描述詞與非描述詞

  以選擇最常見、研究上最被廣為採用之詞彙當描述詞。如「五陰」則以「五蘊」為描述詞,「五陰」較不常用則當非描述詞。另外,對於非《心經》經文出現的詞彙,但詞義概念與《心經》極為相關者,在索引典建置上不再做廣義詞與狹義詞之開展則列入非描述詞。如:「實相般若」、「菩薩行」、「一切智」等。


  經過以上作業即完成《心經》的定詞工作,可繼續進行詞間關係的建立。

二、詞彙關係的建立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於1986年公佈的第二版ISO 2788《單語種索引典編製與發展準則》,規範索引典的詞間關係建立,包括等同關係(equivalence relationship)、階層關係(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關聯關係(associative relationship),不過還是很多學者嘗試突破傳統,尋找另一種建立詞彙關係的方法,可是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所完成的索引典仍依循此三種方法來建立詞間關係,因此本研究亦採用此方法來建立《心經》索引典之詞彙關係。以下分別概述本研究運用此三種關係所建立《心經》索引典之探討:

(一)、等同關係

  等同關係是處理語義概念相同的同義詞,與語義概念相近或不同但因特殊目的而將詞彙視為功能相同的準同義詞,凡具有這類關係的詞彙,彼此在概念上是相同的或者在用法上是相同的,我們稱為等同關係。而等同關係的表示是以描述詞與非描述詞方式呈顯,描述詞具有合法地位,非描述詞僅提供一種入門參照功能。

  又等同關係歷來研究包括同義關係、準同義關係、組代關係、語際等價關係(註10)等不同範疇,茲列述本研究以《心經》索引典為例,建置等同關係所涵蓋之種類。

1. 語義同義詞

  語義同義詞又稱「完全同義詞」,代表幾個涵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它們之間的語義關係就是一種同義關係,因此凡語義相同的詞彙,稱為語義同義詞。本研究依佛教詞彙之特性摘錄選擇語義同義詞的狀況,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1) 譯名通稱

  包括一詞彙之梵語、巴利語、漢譯的對譯名稱,若屬於意譯,雖不同的翻譯名詞仍屬於同義詞的範圍,如「涅槃」意譯為「寂滅」,則「寂滅」屬「涅槃」的語義同義詞,但若屬於音譯則不取為同義,除非已是通俗名稱,因為音譯的字常僅取「音」同的字,而忽略字同,易造成檢索困難,故不取用。如「涅槃」巴利語音譯為「涅槃那」,而「涅槃那」非常用詞彙,則不列為同義詞;又「忍辱」音譯為「羼提」,而「羼提」已是佛教經典上對「忍辱」之通稱,故將「羼提」列為語義同義詞。

(2) 各種不同名稱

  在佛教的義理上屬於「又名」、「又作」、「簡稱」、「全稱」、「略稱」、「通稱」、「俗稱」或「不同名稱」者,但在語義概念上是相同的,仍屬於語義同義詞的範疇。如「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則「菩薩」與「菩提薩埵」互為語義同義詞;「五蘊」又作「五陰」此兩詞彙亦互為語義同義詞。

(3) 同義異詞

  同義異詞是屬於兩個詞彙概念相同但以不同詞彙名稱表達。這是一般最常見的語義同義詞,如「諸法」與「一切法」的語義概念相同,但詞彙名稱不同,即屬於同義異詞的範疇。


  以上各詞彙凡屬於語義同義關係,在索引典建置上則必須選擇哪個為描述詞?哪個為非描述詞?其表達方式如「般若」與「智慧」互為語義同義詞,都代表同一主題概念,因此「般若」與「智慧」這兩個詞間有相等關係,在詞群內用USE及UF(used for)來標示語義同義詞。

  例如(1):般若
        UF 智慧

  說明:a. 在使用詞彙時必須以「般若」代替「智慧」
     b.「智慧」為「般若」的語義同義詞以UF表示之。

  例如(2):智慧
        USE 般若

  說明:a. 在使用詞彙時必須以「般若」代替「智慧」
     b.「智慧」與USE後的「般若」互為語義同義詞。

2. 準同義詞

  準同義詞(quasi-synonyms)又稱「不完全同義詞」、「功能同義詞」,意指兩個詞之概念,沒有相等關係,但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在索引及檢索作業上將之視作同義,其目的在控制用詞,以提高檢索效率。本研究依佛教詞彙之特性摘錄視為準同義詞的狀況,包括下列幾種:

(1) 彼此為近義詞的關係

  這是最典型的「準同義詞」即是詞彙的概念極為相近,但意義卻不相同,為了檢索之便利,將它視為準同義詞。如本《心經》索引典之「佛果」與「佛果位」;「般若」與「實相般若」即屬於此類的詞彙。

(2) 專指與泛指的詞彙

  包括在廣義詞之下的專指詞,指在索引典建置時沒有必要以專指的詞彙表示而以泛指大範圍的詞彙表示,亦視為一種準同義詞。如本《心經》索引典之「自性空」與「空」,則以「空」為描述詞,「自性空」為非描述詞。

(3) 暫不繼續開展之詞彙

  指二個詞彙無語義同義之關係,但詞彙發展極為相關,在階層關係建立時,因目前文獻少,使用此詞彙機會不高或繼續開展其廣義詞與狹義詞將造成與主題索引典無關,因此歸為暫不繼續開展之詞彙。如本研究《心經》索引典之「恐佈」與「五畏」;「佛果」與「十力」即屬於此類的詞彙。

  凡準同義詞其索引典的表達方式,如「八正道」為「道諦」的一種,二者間並無語義同義之關係,但若「八正道」之細分內容,《心經》並未提及,故選擇不再細分下去,則將「八正道」視為「道諦」的準同義詞,即在檢索時,凡「八正道」一律用「道諦」代替,詞群內之準同義詞也用USE及UF來標示。

  例如:道諦
      UF 八正道

     八正道
      Use 道諦

  說明:a.「道諦」是一個詞頭,列於詞群第一行。
     b. 在使用詞彙時必須以「道諦」代替「八正道」
     c.「道諦」與「八正道」並不完全同義,但在索引時視為同義,是為準同義詞。
     d.「八正道」為「道諦」的不完全同義詞以UF表示之。

(二)、階層關係

  階層關係是指兩個詞彙間概念的等級關係、深淺度關係,亦是處理詞彙的廣義與狹義關係,就如同分類表的上位類與下位類關係,透過此階層關係的建立,可以協助使用者瞭解該詞彙上下延伸的概念範疇,幫助使用者更確切的尋找合適的索引詞彙。有關索引典之階層關係表示方式如下:

1. 廣義詞

  又稱上位詞,索引典以「BT」(broader term)表示。代表詞與詞間的層次關係,從下位概念(狹義概念)描述詞指向上位概念(廣義概念)描述詞,其表達方式在廣義詞之前加「BT」;「BT1」代表第一層廣義詞,表示該詞之概念範疇包含詞頭之概念;「BT2」代表第二層廣義詞,涵義比第一層廣義詞「BT1」更廣泛;依其層次關係為「BT1」、「BT2」、「BT3」……,依此類推。

  例如:六根
      BT1 十二處
       BT2 三科
        BT3 諸法

  說明:「六根」屬「十二處」的一種,「十二處」又是「三科」的一種,「三科」又是「諸法」的一種,此即廣義的層次關係。

2. 狹義詞

  又名下位詞,索引典以「NT」(narrower term)表示。代表詞與詞間的階層關係,從上位概念(廣義概念)描述詞指向下位概念(狹義概念)描述詞,即代表詞群內關鍵詞的涵義比詞頭更狹窄,其表達方式是在狹義詞之前加「NT」;「NT1」代表第一層狹義詞,涵義比詞頭狹窄;「NT2」代表第二層狹義詞,涵義比第一層狹義詞(NT1)更狹窄;依其層次關係為「NT1」、「NT2」、「NT3」……,依此類推。

  例如:十二因緣
      NT1 識(十二因緣)
       NT2 六識
        NT3 眼識

  說明:「眼識」屬於「六識」的一種,「六識」又是「識(十二因緣)」的一種,「識(十二因緣)」又是「十二因緣」的一種,此即狹義的層次關係。

  一般階層關係所包括的類型有屬種關係、整體與部分關係、包含關係(註11)。茲列述本研究以《心經》索引典為例,所建置階層關係涵蓋之種類。

1. 屬種關係

  屬種關係包括廣義概念與狹義概念的關係,亦表示一專有名詞所包括普遍概念與特殊概念之間的關係,在ISO 2788有明定其判斷的公式,自上而下為「一些……是……」,自下而上為「所有……全部是……」,因此遵循此公式檢驗,如禪宗與臨濟宗,「一些禪宗是臨濟宗」,「所有臨濟宗全部是禪宗」,由此得知「禪宗」與「臨濟宗」即是屬種關係。

2. 整體與部分關係

  表示一個整體概念與其各個構成部分概念之間的關係,包括一個組成之要素為何,而被組成的要素即為部分之概念,佛教詞彙的階層關係屬於此種類型者為最多如:「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是一整體概念,「精進」則是一部分概念。

3. 包含關係

  包含關係又稱集元關係,指集合概念與其所含的單獨概念之間的關係(註12)。如「苦受」與「受」的關係,在ISO 2788有明定其判斷的公式,自上而下為「有的……是……」,自下而上為「……一定是……」,因此遵循此公式檢驗,有的「受」是「苦受」,「苦受」一定是「受」,由此得知「苦受」與「受」是一種包含的關係。

  階層關係判斷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詞彙概念的「種類」判斷,如誤將「乘」的狹義詞訂為「二乘」、「三乘」。事實上階層的關係判斷是有一原則可循,檢測方式為A若屬於B,倒過來B也會包含A,因此「乘」的下位詞若為「二乘」,倒過來「二乘」應屬於「乘」的一部分,然事實卻否,因此這就不是階層關係;但「苦」的種類有「三苦」、「八苦」,倒過來「三苦」、「八苦」是「苦」的一種,則此為階層關係。

  索引典的顯示,若完全以人工方式展現其階層關係,則基礎詞間關係的建立,將會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因為每一個狹義詞或廣義詞都是描述詞,且每一個描述詞都要為它分別建立其廣義概念與狹義概念,如此形成一個環狀串聯的關係。本研究《心經》索引典的展現由於是透過電腦程式處理,因此在階層關係的建置上,僅對每一描述詞,做狹義概念的建置,廣義詞部分則由電腦程式串聯完成。

(三)、關聯關係

  關聯關係又稱聯想關係、親緣關係、類緣關係或相關關係(註13),凡詞彙間的關係不屬於等同及階層關係,但具有某種聯想程度者,即屬關聯關係,用「RT」(related Terms)表示。關聯關係建置目的是在引導使用者由本詞彙參見另一個相關的詞彙,以幫助檢索到合適的相關詞彙,因此每一個關聯詞都必須是索引典內已存在的描述詞。

  關聯關係的表達方式是在關聯詞之前加「RT」,即兩個描述詞有相關關係時,在索引典內會相互對應出現。關聯關係的詞在ISO 2788將它分為同一範疇及不同範疇,本研究應用此概念,以《心經》索引典為例列述說明:

1. 同一範疇

  指涵義有部分重疊的詞彙,或主題範疇相同,但表示對立或矛盾關係的描述詞,即可建立「RT」關係(註14)。

  例如(1):眼根
        RT 眼識

  說明:「眼根」與「眼識」互為關聯關係。

  例如(2):空
        RT 有

  說明:「空」與「有」是互為對立的關係。

2. 不同範疇

  為滿足某一詞彙強烈暗示到另一詞彙之要求,便可將不同概念型態的詞彙結合在一起。如學科或研究範圍及其研究對象或現象、觀念及其特性、與其來源相關之觀念等(註15)。

  例如(1):四諦
        RT 十二因緣

  說明:「四諦」與「十二因緣」互為關聯關係。

  例如(2):色蘊
        RT 心
        RT 六根

  說明:「色蘊」與「心」、「六根」互為關聯關係。

  關聯關係的建構,在索引典的編製上是較困難的,因為隨著學科領域不同,關聯的內容及相關的範疇則不同,因此一般索引典編製書籍上也都僅略述其原則,本研究藉《心經》索引典編製的因緣,整理佛教詞彙選擇關聯詞的方式,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1) 法的「體」、「相」、「用」

  「體」、「相」、「用」是佛教教義的用語。乃闡述一法之本體(體)、其所顯現之現象與特質(相),及其作用(用)等三面考察時所用者(註16)。因此,運用此方法對一概念詞彙所涉及的本體、呈現的相狀及作用皆是關聯詞的範疇。如以佛教「瓦缽」為例,其本體「瓷器」是為「體」,能成為缽或其他的性能即為「相」,缽的作用是「容器」,因此「瓷器」、「容器」、「缽」皆是「瓦缽」的關聯詞。

(2) 因與果的關係

  因與果的關係即是一種原因與結果的關係,因此一個詞彙所涉及之概念是因果的關係都屬於關聯詞的範疇。如「苦諦」與「流轉」。

(3) 相對概念的關係

  相對概念的關係即是一種概念的正反義、對立的關係,這是關聯詞常用的類型,如「自利」與「利他」,「生」與「滅」,「我執」與「法執」,「流轉」與「還滅」。

(4) 與實踐修行的關係

  凡一詞彙涉及與修行相關之法門、用功方法、因地或修道果位概念等都可以構成一種關聯關係。如「六度」與「菩薩道」,「佛果」與「佛」,「觀音菩薩」與「六字大明咒」。

  綜合以上由《心經》經文分析所選出的描述詞,為其建置等同、階層、關聯三種詞彙關係,其所建構之索引典整體關係如下:

圖3-2-1:索引典關係架構圖



三、《心經》索引典的呈現

  依《心經》經文概念分析所得之詞彙,作同義詞、廣義詞、狹義詞、關聯詞之分析後,將這些詞彙輸入電腦,透過程式處理建立連結詞彙間之關係,以完成《心經》索引典。本節主要內容為敘述《心經》索引典的建置結果,內容包括索引典的顯示方式及編輯說明,以下分別列述之:

(一)、顯示方式

  本研究索引典的建構是透過系統程式建置完成,請參見http://www.gaya.org.tw/indexbook/index.asp

  本索引典之編排方式依照各詞頭第一個字中文筆劃順序排列顯示。其詞群的編排格式如下:

  主題詞

  同義詞(用:USE;代:UF)

  廣義詞(BT)

  狹義詞(NT)

  關聯詞(RT)

二、編輯說明

1. 本索引典是依玄奘法師所譯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編製而成的索引典。

2. 本索引典共收錄518個詞彙,描述詞203個,非描述詞315個。

3. 本索引典為一單語索引典。

4. 索引典之編排方式依照各詞頭第一個字中文筆劃順序排列

5. 本索引典詞頭有" * "或粗體字皆代表是描述詞。

6. 本索引典的符號說明:

(1) UF:在描述詞下以「不用」標出同義的非描述詞

(2) USE:在非描述詞下以「用」引出同義的描述詞

(3) NT:代表狹義詞

(4) BT:代表廣義詞

(5) RT:代表關聯詞

7. 本索引典編製過程中所加的定義、範圍註不列印出來。

8. 本索引典不做類別分類,僅以筆劃順序呈現。

參、索引典編製與佛學研究

  一般索引典的編製方式大多以文獻為基礎,尋找關鍵詞彙或由字辭典條目下手,本研究以佛教《心經》為本,依「科文」、「消文釋義」、「釋經專書」三方面尋找重要詞彙做概念分析,以選擇描述詞與非描述詞,建立《心經》索引典,由以上《心經》索引典的編製過程,探討索引典編製與佛學研究的發展關係,以下分別概述之:

一、《心經》索引典可以揭示佛教般若思想義理

  索引典編製是一套完備的詞彙控制技術方法,透過詞群關係的建置,將詞彙的詞形(如簡繁體字、詞序、外來語、同義詞)、詞義(如加限定語、註釋)、詞間關係(等同、階層、關聯)等做控制,並且由詞彙架構展現該學科所包括的內容。

  就佛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心經》索引典的編製,不僅彰顯經文概念,使其成為結構化的辭典,更重要的是它啟開《心經》經文的奧秘,成了瞭解該學門知識體系及研究佛學的工具書。透過對《心經》每一字、句、詞經文的概念分析,有助於佛教經典的解讀,瞭解經典傳遞的真義,揭示佛教般若思想,因此以一經來做索引典亦是一種解讀經典,整合該領域思想的方法,亦可由此驗證佛教經典思想的歸類。

二、索引典的概念分析可成為佛學思想研究的工具

  索引典的概念分析是一種透過對詞彙的等同、階層與關聯關係重新組合知識的架構,這對檢核歷來佛教經典思想的分類有很大的助益,透過概念分析也可驗證歷代佛學宗派思想的經典分類,尤其當一領域的思想經過概念的分析,重新抽離語彙時會很明顯瞭解該經典所要傳遞的思想,另外透過索引典的階層關係建置可以將文本所有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層級及關聯關係呈顯出來,如《心經》索引典,我們由以下列舉之部分索引典,可以很清楚瞭解「諸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關係,「諸法」是最上位的概念,「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為其下位概念,亦即「諸法」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三、索引典的編製可以作為佛學知識管理的工具

  一般人對索引典編製的功能大多界定在提供文獻的標引與檢索的輔助工具,而忽略了索引典的編製,是一種最能彰顯該學科的知識概念體系和知識樹的管理方法,以本研究為例,透過《心經》字詞等同、階層及關聯關係的分析,由各詞彙間的關係,很容易瞭解《心經》所呈顯的思想內容及佛教教義的組織架構,這種主題分析的方式,提供資訊的加值使用服務,因此索引典的編製是可以作為現代知識管理的工具,而且是一種有效管理佛學知識的方法。

四、佛教索引典的建置可以提供辭典編纂的參考

  傳統佛教辭典各詞彙的撰稿,大都以釋義,提供經典出處,參互見等方式,較少提及各詞彙的等同詞、廣義狹義詞、關聯關係詞,因此索引典的編製無疑是開拓及輔助佛學辭典編纂上的重要參考資料。

五、將索引典作為檢索語彙詞庫,輔助資料庫檢索

  一般索引典建置的目的,大多是提供文獻檢索後台的語義資料庫,以增進檢索之功效,由本研究完成之索引典,已可以當成一個語義控制的詞庫,提供資料庫檢索,修飾查詢問句的功能,以增強檢索效益,如在資料庫的檢索上,若鍵入「五蘊」,則有關「五陰」同義概念的文獻也會出現。若欲查詢「五蘊」的相關文獻,則可以透過「五蘊」的上下位詞開展,找到相關的文獻,如此可以增進資訊檢索回現的準確性。

六、藉由編製多語佛教索引典可以探析佛學詞彙的淵源

  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因素,《心經》索引典建置只做單語索引典,建議未來佛教索引典的建置可以朝多語的索引典發展,因為佛教的經典,都是由梵巴語原典翻譯過來的,且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透過對原語語源學及構詞法的解析,可以獲得它的原始意義,對於詞彙的語義愈容易釐清,將有助於詞彙概念的分析。當然多語種索引典編製所牽涉的問題,有選擇語言的種類、多語種翻譯依據等問題,但是透過多語索引典的呈顯,對佛教詞彙的語義瞭解或翻譯研究上,將會有很大助益。

  本研究以《心經》為本,藉由索引典的編製方式,發現索引典的編製對佛學研究而言是一種方法上的創新,是佛教知識體系的整合,對佛學研究的發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與影響,不但可以輔助日益增多的佛教電子文獻檢索,使資訊的取得更完善又準確,發揮電子資源存在的意義,讓人便利的研究佛學,但更重要的是透過佛教索引典的編製,可以建構佛教的思想體系,讓佛法久住世間。

【附註】

註1:美國資訊科學學會台北分會、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及國立中央圖書館主辦,索引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83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頁5。
註2:馮志偉,現代術語學,(台北市:農資中心,民國86年),頁23。
註3:朱邦復,智慧學九論,(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頁270-278。
註4:李成貴,「概念分析初探」,四川圖書館學報16期(1982年4月),頁36。
註5:劉湘生,主題法的理論與標引,(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頁354。
註6: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初版(台南縣: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83年),頁3406。
註7:釋慈怡編,佛光大辭典,初版(高雄縣:佛光,民77年),頁3923。
註8:釋成觀撰註,心經系列,(台北市:毘盧,民86年),頁7-8。
註9:郭敏俊,般若心經的現代意義,初版(新店市:圓明,民85年),頁125。
註10:張琪玉,情報語言學基礎,增訂二版(湖北省:武漢大學,1998年),頁176-178。
註11:張琪玉,情報語言學基礎,增訂二版(湖北省:武漢大學,1998年),頁179-182。
註12:美國資訊科學學會台北分會、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及國立中央圖書館主辦,索引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83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頁48。
註13:同註12,頁50。
註14:同註12,頁50。
註15: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西文單一語文索引典編製標準」,中國國家標準 CAS 13224,(民83年):頁100-103。
註16:釋慈怡編,佛光大辭典,初版(高雄縣:佛光,民77年),頁6931。
 

回檢索畫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