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四期 87年 6月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光碟版出版親預記

福嚴佛學院教務主任 釋廣淨


一、前言

  今年(1998)四月八日印順文教基金會發行《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版為老人家祝壽,包括導師已出版的佛學著作:《妙雲集》上中下編、《華雨集》五集、及《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國禪宗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如來藏之研究》、《雜阿含經論會編》(上中下)、《空之探究》、《印度之佛教》及《印度佛教思想史》等專書,共七百多萬字,這不但是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文出版界的一件大事。筆者因為在佛學院擔任教席的緣故,在出版的最後階段也躬預其事。因為在整個過程當中高潮迭起,而且有許多後現代的現象和工作模式,可提供從事類似工作的人參考,也可為此事留下記錄,嘉義香光尼眾佛學院對於電子出版也相當熱衷,囑余作文為記。

二、出版緣起

(一)遠因緣起

1. 八年前常明法師輸入《妙雲集》

  談起導師著作光碟版的出版不能不從常明法師說起,八年多前,常明法師就預想到將來是個電腦風行的世界,佛教不能自絕於電子化的社會,因此帶兩位居士,將導師的《妙雲集》一個字一個字地鍵入電腦,後來更進一步利用中文辨識軟體,將導師的著作輸入電腦,這個工作龐大且耗時廢日,常明法師像《大智度論》中那個救火的雀鳥,日夜不停的輸入,費了三年的時間,近視的度數從二百度增加到四百度,終於把《妙雲集》輸入完畢。

2. 五年前交給嘉義妙雲蘭若接手校對

  常明法師之後將校對的工作交給嘉義妙雲蘭若,由妙雲蘭若來負責校對把關的工作,一直到去年交出他們的成果。妙雲蘭若認真的動員信眾來校對這些檔案,就好像末那緊緊地守著阿賴耶一樣。

3. 南投靈山寺致中法師亦支援輸入資料

  後來南投靈山寺的致中法師,也積極投入導師其他專書的輸入工作。導師著作光碟版的出版就在這一大群熱心的擁護者默默付出之下逐漸地展開了。

(二)近因緣起

1. 台大佛研中心要求導師授權出版網路版

  電子出版的問題很多,而且還沒有多少人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當初常明法師等眾人,基於宗教熱情,不問有多麼困難,不問何時才能看到成果,也不曉得何年何月才能正式出版,埋頭苦幹,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九月,台大佛學研究中心希望將導師的著作掛到網路上去,請求導師授權,才又激起大家出版光碟的動力。

2. 去年厚觀法師從日本回國

  台大在得到導師授權之後,佛研中心的杜正民居士就積極找電腦公司開發軟體,但是一直都找不到適合的合作對象,一直到去年(1997)三月厚觀法師從日本回來。厚觀法師在日本時曾經使用過日本人開發的應用軟體,對於軟體的功能及規格,寄以高度的期待,因此洽談軟體的任務,也就逐漸轉到厚觀法師的身上。

三、製作過程

(一)意外加入工作行列

  厚觀法師從日本回到福嚴佛學院,筆者因在福嚴擔任教席的緣故,近水樓台先得月,很快地就得到厚觀法師厚贈的《妙雲集》電子檔的「搶鮮版」。

  起初我們以為這電子版經過八年的精雕細琢,應當相當的精純才是,不料沒多久筆者就在五校版,或比五校更先進的版本上,發現第一個錯字--「汩沒」的「汩」輸入為「汨」。七百萬字的輸入難免有錯字,更何況這兩個字這麼類似,將「汩沒」的「汩」錯植為「汨羅江」的「汨」,對瞭解導師的思想又有什麼妨害呢?所以我們都不以為意,但隱約之中,覺得其中蘊藏著什麼東西。

  隔了兩三天,筆者試著用手上的檢索工具,檢索電子檔中所有的「汨」字,總共出現了四、五次,通通是「汩」字的誤植,但是我們還不是很在意。

  一直到有一天在測試軟體時,發現了阿「昆」達磨,雖然覺得阿「毘」達磨,錯成阿「昆」達磨有點離譜,但是「毘」和「昆」還是有點類似,可能是電腦辨識功能還不臻理想,但也顯示當時的校對人員對於阿「毘」曇、阿「昆」曇的差異敏感度不夠。

  隔兩天,筆者又忍不住用檢索工具將手上的電子檔檢索一遍,這次檢索的是「昆」字。Bingo!總共檢出一百四五十次,其中除了昆蟲,昆明,還有太虛大師的信徒「姚迺昆」,不到二十次的出現是正確的,其他的如「昆」曇、「昆」尼、「昆」奈耶、「昆」舍離等等通通是「毘」字的誤植。從檢索出來的資料中,還夾帶其它的錯字,於是我們就以老鼠會的方式,繼續檢索下去,一串總共找到幾十個錯字,出現了一兩千次。對於歷經五年的校對,至少經過五次以上鎚鍊的結晶,居然會是這個樣子,我們都有點錯愕,甚至於氣餒。

  於是,筆者和厚觀法師建議,請當時校對人員提供錯字的歷史資料給我們,讓我們在正式release 之前,再用檢索工具,把database提鍊一下,希望能使它更趨於圓滿。但是他們的回答給人感覺是冷漠而疏遠,這更加深我們不安的感覺。又導師當年在寫這些書時,參考工具不太齊全,因此有些梵文的附記不一定正確,希望趁這次機會加以校訂,因此,我們決定好好重新校對一番。

(二)困難與挑戰

  電子「圖書」和傳統的「圖書」基本上有幾點不太一樣,傳統圖書是以油墨將圖文印在紙張上面,電子圖書是將圖文的資料數字化,再將這些數字以電子訊號儲存在電子材料上。因此傳統的圖書是「可見的」,而電子圖書不透過閱讀的工具則是「不可見的」;傳統圖書是「有形的」,電子圖書是「無形的」;傳統圖書是「具體的」,電子圖書則是「抽象的」;傳統圖書必須按一定的先後次第排列,電子圖書的存錄順序在空間上可隨意安放,並可透過電腦技術將其按特定的順序顯示排列。傳統圖書體積龐大,電子圖書則可大輻縮小體積和重量。

  由於電子書這種奇特的特性,用傳統的方法及觀念很難瞭解或駕馭,尤其是資料量龐大時,它的無形性及抽象性,更是令人手足無措,充滿無力感。譬如中文字的顯示及表示問題,由於中文字數眾多,目前還不能將所有中文字輸入電腦。過去以電腦來幫助平面出版時,遇到缺字時還可以造字,但是牽涉到電子出版時,自己祇顧自行造字,問題就變得複雜,自己造字,只可在自己的電腦上顯現,在別人的電腦上可能顯現不出來,或者顯現另外的字,如要去覆蓋使用者的造字檔,不僅太霸氣,而且目前的電腦系統,僅剩有限的字碼,根本不敷中文造字使用,所以缺字問題一直是中文電腦化很難解決的困難。

  導師佛學著作光碟由於輸入時間長,輸入及處理的單位多,事先又沒妥善的處理策略,光是缺字的編號就有三套以上,有的沒編號就隨便打一個形似的字,有的就留個空白空在那邊,有的雖然有編碼但是張冠李戴,這些字總共有二百多個,出現有四五千次之多,散佈在七百多萬字的電子檔案大海中,如果沒有妥善的對策與良好的工具,只能束手無策,徒呼奈何。

  而導師書中的梵文附注,總共出現一萬一千多次,也是「隱形」在電子的大海中,更使問題複雜化。又因為國內梵文的人才難找,懂梵文的人又不善於電腦操作,要配備一位電腦操作員給梵文校對者,不但太浪費人力,實際上也不太可能,所以梵文的勘訂也是我們要面對的一項難題。

  我們的挑戰是要在很短時間(半年)內清除這些潛隱的陳年痼疾,而且要完成系統設計及測試。

(三)系統設計與測試

  電子佛典應該不只是將資料輸入而已,而應就其電子資料的特性,加強其功能,增加其附加價值,因此資料之正確輸入,只是最最起碼的要求而已。由於電子圖書出版才剛剛流行,這方面的理論和技術都不是很成熟,我們雖然有許多構想,但是還必須有電腦技術的配合才能遂行。

  目前電子圖書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全文檢索,這方面厚觀法師在日本的經驗,非常豐富,所以本光碟所開出的功能需求,可以說集日本各種檢索軟體的大成。為我們設計軟體的兩組人馬都是軟體高手,本來都信心十足,意氣橫發,但是遇上全台灣最挑剔的檢索、測試專家所開出的系統規格與測試檢討意見,都面臨最重大的挑戰。

四、本套光碟出版作業之特色

(一)應用電腦技術組織的工作團隊

  由於我們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上述的種種困難,但是又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團隊,只能運用零散的社會資源,若沒有妥善的分配與組合,很難在這麼緊迫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這項工作。

  因此我們將法工(都是臨時性、片斷性組合的人員),按功能分組,分成電腦程式人才、電腦操作人才、電腦輸入人才、佛學專業人才、一般熱心人才。電腦專業人才,在我們工作時所遇到的各種突發問題,依我們的需求,提供電腦技術及工具軟體,幫我們解決問題。電腦操作人才,幫我們作各種專業的電腦操作。電腦輸入人才,幫我們把各種的校對資料輸入電腦。佛學專業人才幫我們處理專業的佛學問題。一般熱心人才,他們雖然沒有專長,但是提供了校對工作所需要的龐大人力。

  我們利用電腦技術,將工作切割成若干的階段,分給不同特質的法工,讓他們發揮最大的貢獻。

(二)利用電腦網路——去中心化的工作模式

  本次光碟的出版工作,還有一項特點,就是去中心化的後現代工作模式。由於場所的限制,組織的限制,我們不能按傳統的工作模式,在一個地點組織一個龐大的工作團隊來從事這項工作,而必須動員分布在新竹、中壢、台北的法工。所以我們將資料掛到網路上,讓各地的法工下載,再列印分發給各地的工作人員,這種後現代去中心化工作模式,大大提昇了工作的效率及彈性。

(三)使用檢索軟體、ACESS、PHOTOIMPACT、漢書等電腦工具,突破困難、協助校
   對工作

  這項特點和第一項特點有相互的關聯,就是要運用這些電腦工具前面第一項所述的工作組合,才能發揮組合的效果,而這些工具也要有前述的工作小組來運作,才能達成各種特殊的任務。

  在本光碟的製作過程當中,我們運用許多特殊軟體工具來完成各項特殊工作。我們所利用的工具有現成的軟體工具,如ACESS、PHOTOIMPACT等,現有的工具不能完成的工作,則請電腦專業人才開發特殊的程式。

  因此我們可以將資料做精密的分類,根據分類設計各種機制,將特殊資料從七百萬字的電子大海中挑出,分發給特別的工作小組,利用特別的工具校對與訂正。

  這種作業模式,可以讓所有的法工傾全力解決各自責任區的問題,不用分神於不擅長的問題,對於校對及工作品質有全面性、突破性的提昇作用。

(四)技術突破——缺字、造字問題

  如前面所述,中文電腦化最大的困難與瓶頸就是缺字、造字的問題,在八年前或五年前面對這問題,可能束手無策,但是依目前的技術,我們至少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用貼圖的方式,一種是用open 98的漢字庫,兩種都可以突破困境,讓我們的造字馳騁網路、跨躍平台,又不干擾使用者的造字檔。目前我們使用的是最先進的open 98漢字庫的技術,雖然技術還不是盡善盡美,但是有很好的構想和思考方向。

(五)附有兩套檢索工具

  另外本光碟附有學術版及普及版兩套檢索軟體,可依使用者之喜好,各取所需,也是本光碟的特色。(見圖一、二)

圖一、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光碟--學術版檢索畫面  圖二、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光碟--普及版檢索畫面



五、後語

  電子出版的工作才剛剛起步,有許多事我們都還在摸索與學習,謹提供一得之愚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不吝指教。「諸法因緣生」,每一件事情都必須仰賴眾多的因緣才能完成,在這漫長的八年中有許多人默默辛勞地奉獻與付出,他們所付出的每一分力量與努力,都是成就這份光碟的因緣,都有其貢獻與功德。筆者很榮幸參與這項工作,貢獻棉薄之力,和眾佛友共同完成這一階段的使命。願與大家共成佛道。



《佛教圖書館館訊》稿約


  本館訊旨在發展佛教圖書館事業,提供佛教圖書館經營、管理、服務之理論及實務作業資訊,闢有專題論述、經營管理、電子藏經閣、書香書鄉、人物專訪、圖書館巡禮、參與分享等專欄,歡迎關心佛教圖書館先進不吝惠賜相關主題之論述,以饗大家。

  近期將推出的主題:

 第十五期主題:「佛教資料電子化(二)」,出刊日期:九月二十日。
 第十六期主題:「佛教圖書館行政管理」,出刊日期:十二月二十日。

  來稿刊出後,將致贈稿酬及當期本刊三冊。本刊將同時以電子期刊形式發行於香光尼眾佛學院之全球資訊網(WWW)。來稿請寄「604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佛教圖書館館訊雜誌編輯部收」。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4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