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五期 87年 9月

關於「傳統與現代佛典」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邱大剛


  欣見十四期的《佛教圖書館館訊》,實在頗有內容,而在台大歷史系周副教授的「從傳統佛典到電子佛典」一文當中,有些環節可以加以補充。這是因為末學有參與「佛教經典系列」的網路集結,因此較明瞭當中的緣由。

  文中的不明處,可能是因為周教授並未參與當初網路經典的集結,所以不了解其成立背景,以及未詳閱經典系列的聲明所致。以學者對文獻集結的要求來看,所述的確頗有道理,然而有一些時空背景若能了解,相信對於本文的價值是更有幫助的。

  幾點補充如下:

一、「佛教經典系列」與「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所收的電子佛典」的辨明

  該文對於「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所收的電子佛典」的諸多批評,其實與台大佛研中心並沒有關係,也非其有所疏失。

  「佛教經典系列」這批文件的集結,起初與佛研中心並沒有關係,而是在經典系列已流通二年之後,才受佛研中心之邀,於該網站上陳列WWW版本的經典系列。實際上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大陸等等國家的網路上,也都有「佛教經典系列」的陳列。

  「佛教經典系列」是一個早期網友合作的產物,不受任何單位的規劃,也不受任何單位的資助,全屬世界各地的佛子隨緣提供。因此,輸入的規格不統一等問題,其實並沒有錯,而是因為其成立的時空背景下的必然結果。這些細節於這幾年都已經過電腦專家、中文專家及網路上的大眾詳細的討論,因此在現在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經典集結中事實上已沒有這些問題了,也希望大眾得以知曉最近佛典電子化的突破,並分享這些好消息。

二、「佛教經典系列」的時空背景

  在早期,一些著名經典(例如金剛經)一再被人重複輸入,造成資源的浪費。而當有人想要找一部經典的電子檔案,或是當BBS上討論到某一經典的某一章節時,往往又找不到先前已有人輸入好的經典,然而讓網路上的眾多朋友得以接觸佛法是刻不容緩的事,因此才有「佛教經典系列」的整理,主旨在於解決這些網路上資源重複乃至不易取得的問題,讓網路使用者更為方便地找到先前已輸入的檔案,以便利無法順利取得經典的網友學佛,因此並沒有所謂的規格化甚至標準化的需求,而是以開放的架構鼓勵提供資訊,當中沒有任何參與者試圖藉此取得私人利益乃至分毫薪餉。事實上,參與者全部是義工,隨緣地提供建議或是提供經文的原始檔案,而整理多由一人之力或數位大德輪流分工,可說是全然自發性的合作,而非如古代皇帝詔令譯經數百人的規模。

  再者,經典系列的集結,遠在任何正式單位中文佛典正式電子化之前,原先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學術研究標準化及統一化,因此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自然會有其缺點(包含標準化、標勘等所有於該文中提及的問題)。這些也是初期所必經的過程,所以「佛教經典系列」中也特別註明:若要作正式用途,取用者必須自行再加校對處理。

三、「佛教經典系列」是階段性的產物,而不是終極成品

  在此之前,網路上沒有較齊全的中文佛典集結,在「佛教經典系列」開始後的幾年,正式單位的佛典大規模電子化也屢屢停頓,一直到1998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正式成立之後,才全面開始正式的、標準化的中文三藏經典電子化工作。

  這其中,經典系列的定位在於此時空背景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的確造成了廣泛的佛典電子化討論,乃至BudaTech版的技術發展直接幫助了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成立,這其中已匯集了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努力,而醞釀出大規模的正式經典電子化所需的基礎架構及技術。就如同我們不能怪安世高法師的經典翻譯沒有照後來唐朝譯經的標準,純是因為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自然產物,並沒有對錯可言。當初網路上諸多大德的發心輸入,雖然起初並沒有經由規劃,卻是真正功不唐捐的承先啟後,砌下了一塊塊的基石,成為將來雕樑玉棟的基礎。

  以上的時空背景僅提供參考,而更詳細的技術細節以及數年來上千封的討論,則可在獅子吼佛教BBS站(telnet://cbs.ntu.edu.tw)的「佛典電子化討論專區」版找到更詳細的記錄。事實上,今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在經典電子化上屢屢有重大進展,已和當初業餘的經典系列有層次上重大的差異,亦在國際間受到廣大的重視,這是令末學相當佩服及讚嘆的。也祝這正式的經典電子化集結順利,而得以幫助佛子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書訊】

香光尼眾佛學院院刊《青松萌芽》第四期出刊了!

  《青松萌芽》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師生共同耕耘的園地,以記錄佛學院學僧的修學足跡為主。本刊自第三期起,改以年刊方式發行。本期內容有:于君方教授〈臺灣尼僧史研究方法--以香光尼僧團為例〉、佛法概論課程教學設計、唯識專題論述等,歡迎索閱。來函請附回郵十元,寄:604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1號,香光尼眾佛學院收。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