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六期 87年 12月

推動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發展的舵手:悟因法師

林美禎


前言

  台灣地區佛教圖書館大致可分為公共、學校、學術等類型,由統計資料得知約有百餘所。這些佛教圖書館的成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背後有其母體機構支持,如寺院道場、基金會等,因此母體機構主事者的領導理念就成為佛教圖書館永續經營的關鍵。

  近年來,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一直默默地為佛教圖書館服務,從一個僅提供該院師生使用的圖書館,發展到館際服務,發行「佛教圖書館館訊雜誌」、編輯佛教圖書館叢書及舉辦佛教圖書館研習課程,這些努力讓人好奇的是除了圖書館工作者的用心外,母體機構及領導者如何提供支援及指導,因此筆者特別拜訪圖書館的母體機構--香光尼僧團的領導者,亦即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談圖書館與母體機構的關係及法師如何指導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經營,使該館可以不斷成長,向前邁進。在訪談中筆者感受到法師對佛教圖書館經營的理想與用心,值得與您分享。

教學資源的後盾

  談起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成立目的,悟因法師說:「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創始,是因為有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誕生。」法師認為一個佛學院除修道部份應完具外,圖書館是不可或缺的寶庫,況且身為一位佛教的宗教師,除了行門的修持,研讀經教瞭解義理更是不可缺少,而圖書館就如同一位無言的「師長」般,有挖掘不盡的寶藏,是每位修行者終生不可缺少的資源。因此當初成立圖書館除了支援佛學院教學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成為僧伽自我學習的資源中心。

僧團的支持

  眾所周知圖書館所需的費用是相當龐大的,必須仰賴十方的捐贈。法師說起圖書館成立之初,常用自身供養金購買大部頭的叢書,法師笑著說:「錢留著沒意思,讓人讀書,價值意義更大。」但隨著圖書經費的增多,已不是個人所能負擔,需要由整個僧團的營運來設想。

  人力的分配,早期也只是由佛學院學僧負責,寒暑假時學僧參加活動,圖書館就被逼休館,領執者對於僅用有限的時間從事圖書館工作,不甚滿意,於是大力爭取時間、經費、空間、人力,在館務的發展法師是給予相當大的空間。隨著圖書館業務的增多,圖書館的人事、經費等需專執管理,「我們是以團體分工、以專執方式來管理,但這必須經由僧團中的僧眾有共識,大家彼此願意分工,彼此護持。」於是,圖書館的人力從寺院運作獨立出來。法師明確的表示「既決定要經營圖書館就必須撥出人力,且以她為本位來看待這些人、事、物,如圖書館隸屬於佛學院,以佛學院和寺院比較,佛學院的運作應以佛學院成員排第一,信眾排第二。但是對於一般寺院來說,若以經懺法事為信眾服務,又要照顧好圖書館,對人力的分配顯然常有調派擠壓現象,因此必須要有所取捨。」從法師的這番話中,筆者由衷欽佩法師在組織和人力分配上的魄力,能因應當下的志業因緣,做決策性改變,這個支持的關鍵是僧團肯認。

人才培育

  談起人力的問題,你我都一定很好奇法師如何安排圖書館的人力呢?法師笑說:「在圖書館領執必須耐得住,處理瑣碎事不怕煩,對圖書館有興趣,還要有服務熱忱、願意分享等特質。」有了人選,給予專業訓練的培養更是法師的明見,法師說:「管理圖書館,不能只憑一份善心,缺乏專業知能,仍是要望書興嘆。因此只要新人進圖書館領執,我們都送去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基礎研習班。」然而每一任的執事人受訓後是否能繼續留任呢?「通常在一、兩年後就會有所轉變,有人更加投入,也有人卻因志趣不合,或進修的緣故而拂袖離去。」儘管如此,培訓專業人才的工作仍然不可中輟,就在法師堅持年年培訓下,造就出長期在圖書館奉獻的工作者。

  法師有感的說:「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培訓活動,只能處理非佛學類的書,而佛學類就只有佛門中人自己解決。」法師並提及:由於個人判類不一致,既不一致,找起書來可就有得找,於是上一任如是編,到了下一任不如是編,因此在使用上倍覺辛苦。這樣的問題,法師怎麼解決呢?「我們寫目錄、編工作手冊,把分類方法及待辦事項記錄下來,讓下一任的人容易接手、改善,最後發現她的經營管理必須完全透明的、科學的,迥異於整理個人使用的圖書,於是歸納出凡是要朝向專業的、永續經營的、方向明確的,提供較多元使用的圖書館,工作者不能常換,且要對圖書館耐的下來,有一份熱愛,全心投入服務,才可能辦好她。

授權的管理

  當筆者請問法師如何參與圖書館管理時,法師的回答是:「圖書館都是執事人在處理,我不懂,但對圖書館購買的圖書,經執事人提出後我會審核,但也幾乎都通過,少有刪減,審核的目的主要是方向與知見的掌握。」法師認為佛教圖書館也是一個弘法的窗口,若典藏非正見的書,會導人於不正見。看來佛教圖書館典藏內容的方向尚有不可輕忽的一面。

  談到佛教圖書館經營與母體機構的關係時,法師說:「圖書館的工作者既然界定在服務大眾,就應該為圖書館、為讀者爭取權益。我們的執事人會主動向僧團提出計劃,爭取經費、人力及培訓機會,凡是有益的計劃,他們總是想辦法游說我去接納。」法師認為管理是一種互相的溝通,相互的諮詢,領導者掌握的重點在知見方向,把實務交給執作者,他們會有較大的揮灑空間,引發主動的參與奉獻,這是分工授權的管理,如此組織運作才能長遠深入,責任彼此分擔,形成良善循環。

資源共享的理念

  法師說:「不可能有一所圖書館的館藏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佛教圖書館的經營是可以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無論是館藏內容及服務方向,透過分享互動、交流,將有益於整體佛教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提昇。」法師回想到過去花費很多時間從事館藏佛書的改編,當年慨然應允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來接辦,全力支持將佛教圖書分類法製作完成,讓佛教界可以分享書目資料,節省分編的時間,促進讀者的服務品質提昇。因此在每次佛教圖書館集會的時候,法師都鼓勵各佛教單位提出分編問題,讓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工作者為大家服務。

  教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常會問這樣的問題:如何規劃經營佛教圖書館?如何進行佛書分類?法師的解決方法是:叮嚀圖書館工作者,「將大家的需求收集起來,設計成課程教學,聘請專家學者講授,讓大家共同來學習並解決問題。」因此民國八十五年開始舉辦佛教圖書館研習營活動,代辦各館志工訓練,讓經驗可以傳承,資源可以共享。法師是如此用心的處理佛教圖書館共同問題。

  上述資源共享的理念,除了讓館務推及佛教界的館際服務外,更於民國八十七年開放服務社區,提供社會大眾、社區居民入館使用,期以佛教圖書館的文教功能,促進社區的文教工作。

永續經營

  圖書館的經營,法師說:「她不像辦活動,可以規劃今日開始何時結束,她是一直延續下去的志業,是永續經營的服務,因此要清楚自己的服務對象及需求。」永續經營的條件必須設想佛教圖書館設立的價值、意義與所能提供服務的對象,若無慎重考慮卻已成立,常常在受到考驗,如經濟蕭條時就會被迫關門。尤其佛教圖書館的讀者是小眾,因此法師強調說:「佛教圖書館的經營宜從教育應用下手,教導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方法,主動開發讀者群,她才有生機繼續經營下去。」

  佛教圖書館的永續經營,除了人才、經費、讀者教育不可少之外,法師亦相當重視結合現代資訊科技,以幫助改善圖書館經營管理。「但結合的背後還要洞視科技變化對圖書館經營管理的影響,像電子圖書館的發展,值得關注。它會縮短城鄉的距離、知識的差距,新的科技對管理者是有影響的。」法師指出了未來發展的觀測焦點。

結語

  最後法師說了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為訪談劃下句點。她說:「我是沒錢的出家人,早期物質匱乏,尤其經書更難得。在剛出家那幾年,我負責某一寺院的藏經保存,每年六月六日這一天,都要將藏經一本本搬出來放在太陽下曝曬並清理書櫃,而那些藏經平常只有我一個人在閱讀。有一年住持師父看著我在閱藏、曬經,他說:『還好有人閱讀,不然再過幾年蟲蛀紙糊,只好當廢紙論斤賣,縱使有人買去做成包花生米的紙袋,還嫌不衛生,不敢用、不敢吃哩!』住持師父這句話是有感而發的,卻為我建立一個『功德』的理念。手不在大,而在於實用,於是我認為圖書館應採開放、積極、主動服務為出發點,讓人使用,釐清定位,確立成立的目的,散發出它應有的光與熱。」

  法師說著他個人的經驗,這段話的確發人深省,佛教圖書館的存在不在於展現藏經部冊的繁帙,而在於提供大眾閱讀藏經的智慧。這樣的理想我們也在法師的身上一點一滴的落實,由訪談中瞭解法師秉持著「共識才能成事」、「僧事僧決」的理念,而終能排除人力、經費等困難,讓法寶存在的價值得以物盡其用,相信它留給世人的不僅只是佛教圖書館管理文化的傳承,它的內涵精髓是一位無言的「師長」--佛陀智慧無盡寶藏的展現。





 【經典法語】
  菩薩四攝,亦不可盡。云何為四?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四者同利。云何布施?施有二種:財施,法施。云何愛語?於求財人,及聽法者,柔和與語。云何利行?於求財人,及聽法者,隨其所求,悉令滿足。云何同利?求財法者,以大乘己利,令彼安此。

∼ 大集經卷第二十九無盡意菩薩品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6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