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八/十九期 88年 9月

第五場研討

綜合討論

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圖書館 劉春銀主任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自衍法師



引言

  劉春銀主任:大家好,很難得參加一個研討會像今天這樣座無虛席,且大家從頭到尾都很專心聆聽。經過一天的洗禮,覺得很惶恐,因為我對佛學沒什麼素養,竟能在此主持,請各位多多包涵。

  今天針對「佛教資料電子化」的實際技術問題、應用及推廣都有提出探討,假設對前面四個場次,各位有想問的問題,但因時間限制而來不及問的,歡迎各位在這場次提出來。我們將視實際情況延長十分鐘,讓會議能圓滿結束。

▲主持人:劉春銀主任(右)、自衍法師(左)

  自衍法師:主任、各位與會來賓,大家好。研討會到此已接近尾聲,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有兩個部分,一個是佛教資料電子化的實作探討;另一個是佛教資料電子化的推廣。事實上,從事電子化技術探究的,畢竟是少數金字塔頂端的人,而大部分的人都是使用者。圖書館的工作者就是要服務這些使用者。所以,今日會議針對圖書館工作者舉辦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大家了解佛教電子資源的使用來服務讀者。研討會結束後更期盼大家能主動推廣佛教電子資源的使用,但如何推廣使用呢?希望大家藉此能分享經驗及新的想法,並對佛教資料電子化未來的走向等提出討論。

整合推廣佛教電子化產品

  Q:林擁欣(佛陀教育基金會):法師、大德,我有個建議,剛看到很多單位的研發成果,不曉得是否能在資訊展時設攤位展覽?一方面可以推廣佛教電子化的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大眾學佛,也可藉此機會告訴大家,佛教界在進行的事,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A:劉春銀主任:我想每年的資訊展,都是萬頭鑽動,好像只是在交易,在這種場合展示佛典是否能像我們舉辦研討會如此用心,值得斟酌。但我想應可向主辦單位提出建議,而佛教界本身可以先聯盟,以最普及化方式宣傳已製作完成的電子化成果。

期刊電子化著作權之授權

  Q:自衍法師:若大家暫時沒有問題要發問,有幾個早上發問的問題,由我在此提出來討論。有人提到期刊電子化所牽涉的著作權問題,因為劉春銀主任之前任職於國家圖書館,對此領域也很熟悉,我們請她以個人經驗向大家說明國家圖書館期刊電子化著作權授權的作法。

▲會場外展示佛教資料電子化光碟成品

  A:劉春銀主任:以我本身也是簽過授權書的作者來講,當初國家圖書館做期刊論文索引時,並沒有著作權的問題,但要加入摘要、關鍵詞,他們就個別請所有著作人簽授著作權。因期刊本身根據現有著作權法規定,著者本人有公開發表權。在期刊上刊登一次,即第一次發表,期刊也只能用這一次,所以先個別和單種期刊請求授權。整個期刊的授權聯絡好之後,才與各個單篇作者簽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有一段時間曾經將整個電子授權書的格式放在網頁上,假如著者本人願意將所有著作在網頁上流通,歡迎大家自己捐獻出來,也就是同意簽署授權書。不過,授權過程真的很麻煩,因為每篇作者、每種期刊都要去徵求同意,尤其是摘要在以前的爭議也蠻多的,不能隨意上網,目前博士論文摘要的上網是沒問題。此外,假設各位的著作願意在網路上流通,可以鼓動親朋好友、師生簽授權書,將來可能就像彈指神功,一切資料可以送到家,就如剛剛所說的,只要坐在電腦前面,在家裡也可以頂禮膜拜、修成佛,或者所有的資源都在你的一指掌控之下。所以,假設資料要能在網路上流通,基本上一定要授權。

  A:自衍法師:早上有來賓提到想將圖書館的資料數位化,所牽涉著作權的處理。本館可以提供一些經驗,我們曾經想將本館重要的期刊數位化,但要數位化的期刊機構已經倒閉了,找不到著作權人,於是寫一封信詢問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得到的回應是:「應徵得該著作著作財產權人或經其授權人之同意,始得為之。」

  我們亦曾想將館藏的剪輯卡,即從報紙剪下來的資料掃描後,建立資料庫。我們遭遇到的困難也是著作權的問題,在詢問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的回答是:「均可能涉及重製或編輯他人著作之行為,應徵得該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人或經其授權人之同意,始得為之。」即使以資料珍貴保存為目的進行數位化,在館內提供讀者瀏覽也不能進行多次複製拷貝流通。因此圖書館想要將紙本資料數位化,若牽涉到法律問題時,最好多請教專家,以免完成後,無法流通,實在是很可惜。

  另外,得知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庋藏的「南瀛佛教」、「台灣佛教」期刊,也要數位化,但牽涉到有些期數已符合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有的還沒有,又由於經費問題,所以他們決定暫緩處理,這是期刊電子化會碰到的問題。

  據我所知,中研院對古藉數位化有豐富的經驗,我們請劉主任為大家說明中研院的作法。

  A:劉春銀主任:中研院的做法是找沒有版權問題的資料先做,如在網路上看到的二十五史及七、八十種的古籍文獻,不會有人來抗議。基本上,著作權法是身故後五十年,而不是滿五十歲就沒有著作權的問題,也就是其第三代子孫都還可以提出抗議。所以,授權問題是很重要的;不過,今天所討論的大概都沒有著作權的問題。另外,再補充有關高科技對資料處理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資策會法律資訊中心對這些問題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它非常清楚這些資料是否能在網路散布或再度傳播,如在網頁上下載資料或暫存,這就已經牽涉到複製的行為。若想不觸犯法律,在高科技應用時,尤其是在下一個階段要提供網路查詢時,就必須先去了解,否則熱心的去做一些資料,卻每天都在犯法。前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王全錄主任委員曾說:「著作權法不是用來綁手綁腳,只要知會一聲或註明取材出處就可以了,猶如向鄰家借支掃把一樣。」他以很淺顯簡單的方式解釋著作權法,所以我們也不必擔心每天都在犯法。

期刊論文索引資料庫原文之取得

  Q:惠敏法師(中華佛學研究所):目前有許多佛教單位或圖書館在建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我們可以檢索到許多雜誌論文,但很可惜的是只能看到標題,尤其是國外或日本的雜誌方面,這對研究工作而言是一大遺憾。要取得國外雜誌的數位化全文,作成「全文檢索」或「編碼檔」,也是一大工程,因為它還有輸入、校對、格式等問題。假如檢索時可取得圖檔的話,在使用上是比較方便的。所以,我想請問目前圖書館界的看法,對於圖檔製作、蒐集是否有國家級單位或個別圖書館在做?謝謝。

  A:劉春銀主任:有關圖書館的自動化,第一階段是先做書目資料;文獻做完,才做聯合目錄。聯合目錄完成後,就想要真正利用這個資源,希望一按鍵立即提供影像全文的使用。實際上,目前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裡,已有部分文獻是數位化全文,這應該是已得到授權;在WebPAC上看到有「全文」,就可點選連結影像,但部分是要收費的,必須申請個人帳號,用扣款的方式提供全文影像影印或傳遞服務。他們內部同仁曾透露,查詢很便宜,可是印全文影像卻很貴,一下子可能就把儲值卡的金額用掉了五分之四,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不急用,可採訂購(order)的方式,郵寄列印(print out)資料。以我們整天都在用電腦的情況,在螢幕上看全文是很累的,有時影像的縮小、放大,或螢幕是否跳動,都會影響。這幾天有個網路上癮的調查,有人一天在網路上飆十六個小時,扣掉睡眠時間,何時不再看電腦,實在令人好奇。所以電子化後,必須在人文反思方面進行一次檢討。

  圖形檔資料,全文資料庫,假設最近五年內大家處理過的資料,有word檔存在,實際上在轉成電子化是很容易的。數位化的館藏,就是說原來是紙本的資料,必須先做全文掃描,或者用人工輸入(key-in)的方式,再進行儲存;但要輸入別人的全文資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全文影像將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全部都是圖形檔,在網路上傳輸的速度就會變得很慢。現在還好,中央研究院有個專線是T3,速度非常快。因為我曾經在一年前說過,所謂的WWW,叫做World Wide Wait,就是你等、我等、大家通通在等,在網路上最後都看不到資料。因為網路上做得愈花俏的變化,成本代價就愈高;如果是簡單的畫面,像剛剛看到的一些展示,黑白的看起來就沒那麼好玩的感覺。因此,實際上任何一項科技,或到最後檢索出來時,相對的就要做些取捨,如何能夠方便取得資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影像的部分是大家努力的目標,我們中午休息時,謝清俊教授說,聯合國在做,美國也在做,各國都在做。實際上,美國有六大圖書館,做了很多數位典藏的計劃,如American Memory、World Memory,取捨之間就要做個智慧的抉擇。

  Q:自衍法師:有關這部分,我們邀請李組長就淡江大學圖書館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A:李月梅組長(淡江大學圖書館):就中文的期刊來說,國家圖書館的系統,一般民眾可以買密碼儲值卡,複印八頁為一個單位(unit),計二十元;假如是館際合作組織的會員,則可以申請一個帳號,複印一頁是三元,這是透過館際複印的服務機制進行;若透過圖書館來做的話,是三頁十一塊錢。國外的期刊,就是國家圖書館的影像檔,是tif檔,而且需要安裝其瀏覽程式才能看。所以我們做期刊掃描時,要先考慮使用圖形檔的格式。現在全球比較普遍的圖檔格式為pdf格式。目前電子化的期刊,有二個格式,一個是pdf的格式,另外一個ASCII的text檔。比方說EBSCO Host目前做的大都是文字檔;ABI/INFORM,像國外的一些系統,商業方面的,有文字檔,也有圖形檔;如淡江也用IAC公司的系統,也一樣有pdf檔和文字檔。但在使用上發現,文字檔的部分,比方說ABI/INFORM這個系統,會漏掉一些重要的表格。所以我們在使用電子期刊時,校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漏掉或打錯一個統計數字,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原始期刊的pdf檔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像ISG公司提供的pdf檔,一個是原始期刊的pdf檔,一個是重新製作的pdf檔,所以在用這些資料時都要非常小心。

  另外,現在國科會科資中心也提供各大專院校去用“Swets-net”的電子期刊系統,它是荷蘭期刊的代理公司,如果訂了一些印刷式的期刊,透過Swets-net公司提供免費使用電子版。好處是介面是統一的,不用去學習不同系統的檢索方式,這是非常方便的。如果大家對電子化期刊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網頁上曾經有這方面的講習。因為網路上還有很多很好的、免費的電子化期刊,不是全部都要收費的。國外也整理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都是很好的資源。我大概補充到此,謝謝。

建置「虛擬精舍」

  Q:戴光華(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圖書館):今天我們的議題裡,提到有關於「虛擬聯合目錄」,收錄的資料是書目或其他方面的資訊。在國外有一個「虛擬教堂」的網站,可以讓大家直接上線去同步瞭解每場教會活動的訊息,甚至在網路上有告解的活動。我想請問在佛教、精舍的網站,是否也可像國外宗教網站一樣,提供大家同步了解佛教的活動訊息。假如我們想提供這樣的訊息,可以建置哪些項目,讓學佛的大眾參考?請法師給我們一點建議,謝謝。

  A:自衍法師:整個電腦應用的發展,由剛開始僅處理文字,後來能處理聲音、影像,到目前可應用製作虛擬實境,是因為人們發現電腦可以幫我們做更多的事,因此人們就會將一些實體的東西轉變成虛擬實境。但如此的作為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必須要清楚,否則到頭來只是技術的展示。

  有關建置「虛擬精舍」的內容為何?可以從現實中一個實體精舍,提供哪些服務功能去設想,如一個精舍會有共修、研讀經典等活動,當它變成虛擬,要如何處理?則需要設想,更重要的是要評估透過此虛擬實境是否可以達到弘化的效果。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導,關於有人建置一個喪禮的網站,提供人們體驗死亡喪禮的安排,自己可以預先發訃聞給親朋好友、選擇墳墓樣式及做哪些法事。這些都是透過虛擬實境讓人預先感受、體驗某一些經歷。如此的做法是因為它加諸「人」的關懷,使得一般人接受它。

  因此,我們今日談電子化、虛擬實境之後要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如現在可以透過網路開會、問好,可是以前人和人見面,那種握握手的觸感沒有了,如何讓人不會疏離,這些都是設計虛擬實境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樂見虛擬精舍建置完成,但是建置這個東西要達成什麼樣目的?希望有哪些人來參與?需要哪些內容?這些都可以廣泛討論、集眾人的意見。

建置初機、生活化之佛學網站

  Q:童敏惠(台灣大學圖書館):剛剛聽到那位來賓要建一個虛擬精舍,我今天來參加這個研討會,也非常的感佩大家花了這麼多的精力、時間、人力等等,來做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就是將很多經典數位化。可是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有多少人在使用?我想可能很多佛教徒在使用,但以我這樣一個泛泛民眾而言,好像是在讀一部無字天書一樣,不知如何使用,覺得非常可惜。我很希望或是呼籲有一群人可以建置一個教導一般大眾如何去認識佛教或是佛教經典的網站。譬如說剛剛展示的有好多都是我看不懂的文字,是不是有白話的佛教經典,可以來引導我們進入,尤其現在有許多人都在玩網站。到了網站看到了什麼東西呢?現在很多人都是看到暴力,可能是互相對打,或模擬將某個人打死等等。為什麼不放些比較漫畫式的佛典在網路上讓大家看,或者是很生活化的,就像恆清法師所說,他提供的網站是一個大家可以去逛的百貨公司,可是我覺得逛百貨公司的只限於佛學的人或學佛的人,是否能提供一個網站,內容是很普遍的東西,讓一般人也來逛這個百貨公司,而且逛得很愉快,還可以帶很多東西回家。我想如果有人要建立這樣的網站,我會非常的高興,謝謝。

結語

  劉春銀主任:今天的議程就到此結束,最後我謹代表中國圖書館學會謝謝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在有限的資源下辦了一個如此成功的研討會,也讓我們就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這雖是第一次聚會,相信將來還有很多的機緣,所以請大家共同來關心這個議題,謝謝。



              ▲與會來賓參觀會場展示之佛教光碟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8/1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