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二十期 88年12月

傳統手工業--編輯

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 黃盛璘


【摘要】:從找書、找作者,到把書出版,安全送達讀者手上,這一連串過程都稱為「編輯工作」!

關鍵詞:出版;編輯企劃


一、什麼是編輯工作?

  前兩天我的部門「台灣館」開月會,檢討這個月來發生的事,有位新來編輯提出個問題:「申請公關書和申請版稅也是編輯工作嗎?」當場我有點錯愕:「為什麼有這種問題?」也引發我再重新思考:「什麼是編輯工作?」而我已是編輯工作逾二十年的老編了……

  說起編輯工作,總括一句話,那就是:「凡與書有關的工作都是編輯工作」,因此,收集資料是編輯工作,而申請稿費給作者當然也是編輯工作,如果需要的話,還得親自賣書呢!

  要談編輯工作,哇!那可是一長串的流水帳,有興趣的就且耐住性子聽我逐項分析--

  由於出版社出版的書各色各樣,出版書的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組織和流程,在此先就我所屬的「台灣館」這個編輯部做個介紹--

圖解台灣

  「台灣館」顧名思義,就是專做與台灣有關的書籍,例如「台灣深度旅遊手冊」,是以旅遊方式帶出各地的歷史、地理和風土民情;「觀察家」系列,則是以岩石、昆蟲或古蹟等主題,帶領讀者進入不同領域。十年來「台灣館」共發展出九個系列。雖各有不同,但有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都是圖解書」,也就是用大量的彩色圖像來解說各種知識。這種書的編輯特色就是:耗時費力、成本高!每一本書編輯製作時間平均都要一年以上。

  說實在的,國內做這種高成本、高難度的書,還真不多。這是需要有勇氣的出版人、有毅力的編輯群,和熱情的行銷企劃人。曾有出版社找我演講「如何編圖解書?」,往往在我講完後,對方便打消念頭了。

二、新題材的發掘者:編輯群

  要進行這類書的編輯,首先,你必須先組合一批志同道合的編輯群,而這個編輯群的領頭就是總編輯,其下包括文字編輯、美術編輯。

(一)總編輯:上沖下洗、左搓右揉

  這句洗衣機的廣告詞,正好說明總編輯在編輯團隊及流程裡,要做的事是無所不包的。

  他必須對出版界、書市非常熟悉。對內,負責整個部門的發展方向,策劃新路線、新書種,確立內部工作流程,同時還得和下游製作的印刷廠等建立互動互信的合作模式。

  對外,則需與媒體建立良好的關係,這關係著新書出版時,媒體會不會幫你披露新書消息。

  而對上,免不了得面對董事長、發行人等,說明你每年的出版計劃,因為這關係著每年營業額的計算。

  總編輯下面需設文字編輯(簡稱文編),和美術編輯(簡稱美編)。

(二)文編:耐心、毅力和熱情

  凡有關文字內容都可屬文編工作,從尋找合適的作者、專家,談大綱、簽約,找資料,與美編討論編排形式,修潤文、校對,甚至出書後,還得配合企劃部舉辦的新書發表會,寫新聞稿,上廣播、電視宣揚自己對書的理念等,工作之繁瑣,難怪有人要懷疑:這些都是編輯的工作嗎?

  現在的編輯工作與二十年前我初入編輯這一行時比較,確實繁瑣得多。由於出書率和新書種的暴增,競爭愈來愈激烈,為了能將千辛萬苦編出來的書,準確的送達到讀者手上,現在的編輯已不能只求把書編好就好,必須在策劃新書時,就得想好行銷方式和販賣管道。但相對的,編輯工作也更具挑戰了!

  這些繁瑣的編輯工作,適合什麼樣的人來做呢?特別是耗時費力的圖解書編輯?

  以我幾年來徵人的經驗,好的編輯需具備幾個條件:一、喜歡看書、逛書店;二、不怕與人不厭其煩的溝通;三、有熱情、有毅力。

  喜歡看書的人,通常對書會有一種「虎鼻師」的敏感,知道讀者希望看什麼書?什麼書要在什麼時候出版?或什麼時候最適合出什麼書?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書的行銷市場。

  「溝通」則是因每一本書,都是小組合作出來的產物,需靠每個人不怕麻煩的說服和溝通,達成共識後,才能同心協力的一起完成。溝通對象包括專家、作者、團隊,和行銷企劃等業務單位。

  而強調「耐心和毅力」,則是因為編輯其實就是一種「傳統手工業」,需編輯一刀一筆小心精細刻劃出來,如果沒有耐力,就有可能草草結束、功虧一簣,最後完成的只是個妥協後的產物。從校對、下標,甚至一張圖的註記、一個地名的準確性……,都得靠編輯無限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在細瑣的關卡中,平安渡過。否則你就必須每天看著失誤,直到再版為止。

  我們常誇下海口:「一個錯字,砍一根指頭」,當然如果認真執行起來,二十幾年的編輯生涯早就成了無手指之人,但仍以此自勉!

  我常認為:兩位同等能力的編輯,最後之勝負就在「誰能堅持理念到最後!」

  圖解書的另一個關鍵則是美術設計,因此美編也非常重要。

(三)美編:書的化妝師

  美編工作就是幫書包裝,包括書的版型規格、字體大小、圖像之表達、圖文搭配,和設計封面等。為確保圖像內容表達之完整和準確,美編必須與文編保持十分密切的討論。其實文編和美編常互相爭搶文字和圖像的空間大小,因此一直存在著一種「恐怖的平衡」關係。

  細分起來,美編還可分成繪圖打稿和電腦圖文整合。繪圖打稿是將作者和文編提供的內容,轉而成為圖像式的解說。而圖文整合顧名思義就是,將圖和文字以最恰當的位置,編排在版面上。

  接著,就開始進行這一長串的編輯流程--

三、編輯企劃

  首先展開編輯企劃流程的構思,大致想通後,便得著手寫「企劃書」。

(一)編輯企劃 1. 市場資訊收集:藉由平常逛書店、剪報等﹐或與相關單位商討﹐判斷市場之需求及趨勢。
2. 評估:需要多少內部編輯人力之分配和外力支援;從中估量成本預算。
3. 確立方向:是本土的?實用的?全彩、黑白的?
4. 讀者群之確立:年齡層及教育程度。
5. 工作方式:確定任務團隊人員工作、權責之分配與製作流程(見附件一)。

附件一:編輯製作流程

【補充說明】

1. 小版樣:版樣(layout),是依書大小及編排規格而畫出來的樣張,用來試放文字與圖或照片位置。小版樣就是等比例縮小的樣張,供文編做初步粗略的圖文搭配構想。

2. 構小圖:美編將文字內容用圖表現出來,先畫成小圖以供討論。確定之後,再打大圖。

6. 書本形式:與美編討論開數、頁數、色彩等。
7. 定進度:預估出版時間。

(二)企劃書

  企劃書的內容,大致不脫下面幾項:

1. 動機:為什麼要出版這類書?市場之需求為何?目前市場狀況?有那幾家已出版?我們與它有什麼不
  同?
2. 讀者層:是兒童?青少年?還是一般大眾?或是更細膩的分成學齡前、低中高年級、國中、高中等,
  成人也再細分成二十歲、二十五∼三十歲……等,或已退休養老的銀髮族。
3. 製作方式:需動員多少編輯人力?時間之估算等。
4. 成本估計:書的定價大致多少?預估一版印多少?平衡點是多少本?
5. 行銷管道:預定以何種管道行銷?書店?郵購?或直銷?

  目前,書之行銷管道大致分為三大類:

1. 店銷

  「店銷」,顧名思義,就是透過書店鋪書販售。目前這種方式仍是最大宗、最主流,但由於每年大量新書種的湧入,書店管道已形成塞車現象,新書上平台展售的時間愈來愈短,一旦放入書架直擺,書被看到、被買的機會就少了。也因此出版社在出書時,總是絞盡腦汁、想破頭,舉辦「新書發表會」,來吸引媒體的注意,以爭取上報的機會。這幾年,單純的「新書發表會」已無法引起媒體的注意了,於是座談會、演講,找名嘴主持,找政府首長來致詞等等紛紛出籠,花樣百出,只為能獲得一絲青睞。

2. 郵購

  「郵購」,透過廣告傳單DM的郵寄,讀者心動、中意了,再到郵局劃撥買書。由於郵費成本之考量,低於1200元的書種就不太適合經由這個管道。

  郵購的競爭,並不只在書與書之間,它還必須與信箱內五花八門的傳單爭奇鬥艷,折扣與贈品的大小往往成了必要的手段。

3. 直銷

  最後便是「直銷」,也就是經由業務人員直接到家兜售,通常這種都是賣大套書。由於直銷人員收入靠抽成,於是這些也得算入成本,因此書的單價都抬得較高,且不賣單本。

  最近網路之開展,網路書店也逐漸成為另一個新通道,例如美國的亞瑪遜網路書店,國內已有好幾家成立,但聽說還沒有一家賺錢。

  每種通路各自有其特色,選擇主要管道後,產品便得朝適合那個管道進行設計。譬如,書店通道得注重封面設計,與眾多書種並排時,訴求明顯、設計突出是美編最大的挑戰。郵購由於讀者無法直接看到書,要打動讀者的心,讓他們掏出腰包,就得看DM傳單宣傳內容夠不夠清楚和煽動。而直銷人員由於發動人海戰術,將這些人員的成本算進去,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直銷書的單價要訂得不合理的高。

四、編輯執行

(一)執行步驟

  以上項目都確定,企劃書也通過後,接下來就要談談每本書的執行製作。

  才要開始執行?我聽得頭都昏了?其實,真正磨人的工作才要開始喔!

1. 資料收集:竭盡所能,搜尋各個圖書館所有可能收藏的資料。
2. 提列大綱:依所收集到的資料先做一份粗略的大綱,做為討論依據。
3. 尋找合適作者:透過老師、專家或論文研究生等系統來尋訪。
4. 確定大綱:作者確定之後,便與作者討論大綱。
5. 簽訂合約:特別需詳列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權利義務。
6. 版面設計:依書之特色請美編規劃版面及字體大小之選定。
7. 落版:決定每個章節之頁數,及整本書之頁數。
8. 逐頁圖文之討論:主編依大綱、落版與美編逐頁討論圖文之編排。
9. 作者寫稿:作者依大綱進行寫文。
10. 繪圖:美編與文編討論各幅圖之角度、畫法。
11. 刪修文字:作者交稿之後,如有問題則由文編出面與作者會商、修改。
12. 圖文整合:文稿與圖稿完成時,便由美編進入電腦進行圖文整合。
13. 校對:包括文、圖,都需要經由專家確定。為確保內容之準確性,至少需要三次校對。
14. 決定寫序者及推薦者:通常會有同一領域的大老、代表,加上一兩個不同領域的人,以拓展讀者層。
15. 封面設計:針對這本書之屬性來設計。
16. 決定印量:通常是以半年販售量來算。印多固然印製成本會降低,但時間一長,同時會增加庫存成本
  ,因此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17. 估價:決定印量後,便可請印刷廠提交印刷成本估價。
18. 決定定價:印製成本出來之後,便可定定價。定價還得考量市場之購買力,定價太高,表面看起來是
  賺得多,但可能會嚇走一些讀者。而太低則可能會造成賣一本虧一本的狀況。
19. 進廠:進印刷廠進行印刷、裝訂等印製工作。
20. 行銷企劃:為讓書訊廣為傳播,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求媒體發表之可能性。要吸引媒體的注意,就得渾
  身解數使出各種花招--新書發表會、座談會等。

(二)與作者溝通

  常有人會問我:「要如何與作者溝通?」可見這是一般編輯在溝通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我想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基礎。而在建立的過程中,那就完全靠智慧和誠意了。」

  一般作者都很在意你是不是只是來挖東西的?他花費一生的研究結果為什麼要這麼輕易告訴你?因此,在和作者溝通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自己對那個主題所下的功夫,千萬不可在毫無準備下就冒然去採訪!我常碰到作者設下一些陷阱--測試你的用功和誠意!記得有次採訪羅東一位當地文史專家,剛開始他百般刁難,後來終於勉強答應。當晚見面時,馬上問你對羅東的了解;接著晚上邀我們去看一齣傳統北管戲曲,我們很認真的將整齣戲從頭看到完,事後他和我們說,我們是那天所有採訪者沒有中途溜走的!從此以後,他的態度一百八十度改變,將他所知道的資料,毫無保留的講述給我們聽。

  我也曾被作者訓了三個小時,差點放棄,但放棄了就失去最好的路線品牌,無法保証書的品質,於是忍了下來。編書過程編輯更是被挑剔得差點沒哭出來。可是,書完成、出版之後,他終於相信我們編輯的專業,從此合作無間,完成一系列的書。

五、圖書巡禮:市場巡視

  呼!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還不行!啊!?還有嗎?

  盡責的編輯會去逛逛書店,看看書店是如何對待你的書,書擺得不夠明顯的話,還得去向店長抗議。之後,每個月得仔細分析會計部送過來的每月銷售量報表,如果本月的銷售量不夠好,就得找出原因,並提出對策。

  由於書市競爭得很厲害,新書一上市沒爭到書店平台最好的位置,可能就等於失敗一半。為了爭取空間,最好同時舉辦櫥窗展示、新書發表會、座談會等活動,引來記者的報導,因而吸引讀者的注意,並進而購買!如果能進入中國時報「開卷版」好書榜或聯合報「讀書人」的介紹,就更如虎添翼了!

  此外,還得注意季節或節慶可能搭的便車,例如,兒童書千萬別忘了兒童節和母親節。

六、結語

  哇!果然煩瑣!這就是我所說的「傳統手工業」的道理。雖然文編寫文、美編設計編排都已改為電腦作業,但過程之繁瑣,要求之細緻,真可比美傳統手工業呀!

  看到這裡,你不想當編輯了?要做編輯可不能那麼輕易就被打敗,記得要「堅持到底」!其實編輯的最大回饋,就在書推出之後,讀者的反應了。

  幾個月前,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來電,他說他兒子(小學二年級)的老師要他們寫作文「我最尊敬的人」,他兒子居然選「黃盛璘」,只因我出版了一套書,使他從此對昆蟲世界充滿好奇與興趣。是的,只要知道有人因為看了我們編輯的書,而有所改變或收穫,我想,那種成就感就足以支撐你一路走下去而無怨無悔了。

  高的銷售量、好的書評,都可以使過程中所面臨的辛苦一掃而空,於是心甘情願的再度接受下一本的煎熬,周而復始……不知不覺,我竟也度過了二十多年的編輯生涯,至今仍樂此不疲,如嗎啡上癮……

  個中滋味,只等你來嚐了。歡迎愛書者加入這個行列!最後,以四句話來刻劃編輯工作--

編輯是一座橋樑--讓作者、專家、學者和讀者在這裡交會;
編輯是一種修行--在作者、專家、學者和老闆折衝之間完成人格之修練;
出版是一場掙扎--在理想和市場之間尋取不可能的平衡。
而童書編輯則是一種檢視--檢視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偏執,並重活一遍。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20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