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二十一/二十二期 89年 6月

從圖書館管理角度
談臺灣地區佛教出版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藏主 釋自正


【摘要】:本文以佛教圖書管理者的立場,透過圖書館典藏的圖書、期刊之出版資料探述臺灣地區佛教出版發展的概況,並提出對佛教出版者的建言。

壹、前言

  「出版」是一種將研究成果發表的手段,它意謂著某一領域文化的展現,透過「出版」可以累積人類的思想、觀察文化的變遷、探究人類的文明。

  佛教的出版一直走在各領域的先鋒,如印刷術的發明,第一部印刷的書籍即是《金剛經》,乃至當今資訊科技的進步,佛教致力於文獻數位化的數量,更是領先於各宗教。雖然佛教在傳統印刷出版上有傲人的成績,但回首臺灣地區的佛教出版,卻會發現,各種印經會、出版社到處林立,但出版資訊來源卻相當貧瘠,經常是透過口耳相傳,或屬於該系統有關的平面媒體廣告,才能得知新訊息。

  因此,要瞭解臺灣地區近五十年來出版過哪些佛教圖書,確實相當困難。雖然有些出版社已有整理出版目錄,可透過目錄取得佛書出版資訊,但在佛書出版占重要份量的印經會、佛教單位及大部分的佛教出版單位,卻無管道可循,甚至部分單位已不存在,出版資訊也只有隨之塵封於歷史中,無跡可尋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研究臺灣地區佛教出版的成果,入門途徑是依循佛教圖書的典藏處--佛教圖書館,分析其典藏的內容,以獲得總體概觀。因為圖書館的功能是蒐集、整理與提供圖書資訊;而服務的客體是,舉凡各種傳播所提供的資訊,如圖書、期刊、錄音影帶、光碟及網路媒體等,都是圖書館蒐集提供讀者使用的對象,因此藉由分析佛教圖書館典藏的資料類型與內容,我們可以瞭解佛教的出版概況,從中觀察出版的變化,以及佛教出版文化的脈動。

  本研究嘗試以圖書館管理者的角度,由圖書館典藏的資料媒體,探討臺灣地區佛教出版發展概況,但限於時間與人力之故,本文僅概述圖書、期刊兩方面,以下分別列述之。

貳、圖書

一、緒論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有三:
1. 分析臺灣地區佛書出版單位概況。
2. 從佛書的流通方式,探討佛教出版單位的經營型態。
3. 探討佛書的內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計量分析法,以民國88年6月編製的「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註1)為樣本,探討臺灣地區佛書出版發展概況。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1. 本研究僅探討出版佛書的單位,對於其他資料類型(如:錄音帶、錄影帶......)的出版單位,不予討論。
2. 本研究引用的「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由九所佛教圖書館(至88年6月止)(註2)已提供上網查詢之館藏佛學書目資料,彙整出版項資料為研究樣本。若出版項資料有缺漏或錯誤者,本研究則略去不予採用。
3. 本研究探討佛書的內涵,是以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典藏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書(至89年2月止)上載於網路,提供查詢之館藏佛學書目資料為研究樣本。

(四)名詞解釋

1. 佛教出版單位
  本研究所指的「佛教出版單位」,泛指專門出版佛教圖書的出版單位,或出版佛教類圖書占該單位出版總量達50%以上者,皆屬於本研究所定義的「佛教出版單位」。

2. 出版佛書的一般出版單位
  本研究所指「出版佛書的一般出版單位」,是該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非以出版佛教圖書為主的出版單位。

二、臺灣地區佛教圖書出版概況

(一)臺灣地區佛教出版單位

  本研究以佛教圖書館典藏的佛書為樣本,彙整「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中九所佛教圖書館館藏佛學書目出版項資料,找出臺灣地區的出版單位,而有關個人出版及學位論文不計,並刪除重複部分,統計共計有1,948個出版單位,將這些出版單位性質相近或相關者,加以整理歸納,可略分為29類(見表一);其中,未具相關者,則歸入「其他」類。

【表一】九所佛教圖書館館藏佛書之出版單位彙整表
出版單位類別涵蓋範圍列舉
出版社出版社、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館、編撰社、編譯館、編印會佛教出版社、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佛教文化館、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佛教編譯館
書局 瑞成書局、法輪書局、佛教書局
書院書齋、書屋、書房法味書院、白鄰書屋、慧海書齋、可筑書房
 彙文堂、養正堂、樂清朱氏詠莪堂
委員會編委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委會、太虛太師全書編纂委員會、佛學教科書編委員會
印經會印經處、印經組、印經社、印經館、印經中心、佛經處、佛書處、善書處、贈經會、贈經處、印送會、印送處、送經處大乘精舍印經會、中國佛教文物印經會、仁王護國印經會、海藏寺清嚴肉身菩薩弘法印經會、雪廬受託印經處、普賢王如來印經會、無漏室印經組、妙法禪寺佛經處、善導寺佛經處
圖書資料中心圖書館、佛學資料中心、圖書室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佛學資料中心、太虛圖書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慈光圖書館、嘉義新雨圖書館
素食館素食餐廳如來素食樂園、松竹素食館
文物流通處 中國佛教文物中心、慈恩佛教文物中心
寺院單位道場、寺院、禪舍、禪院、內院、別院、淨苑、蘭若、精舍、靜舍、淨舍、講堂、學舍、學苑、學社、學園、佛教堂、蓮社農禪寺、隆峰寺、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悟光精舍、西蓮淨苑、三慧講堂、般若學苑、台中佛教蓮社、華嚴蓮社、華嚴蘭若、高雄佛教堂、圓覺學社
學會組織弘法會、宏法會、弘法社、弘法團、念佛會、共修會、佛學會、學佛會、居士林、居士會、護法會、研究會、佛法中心、菩薩會、法施會光照念佛會、汐止念佛會、佛教居士共修會、蓮因寺大專學生齋戒學會、台南淨宗學會、正信佛學會、七號公園竹林禪意區促進會、中華佛教居士會、北投佛教居士林、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會、台北佛教利生中心、佛陀教育中心
放生會 弘光放生會、淨覺院放生會
志業中心志業服務處、文化服務處、文化中心佛光山佛教文化服務處、佛教慈濟文化中心、無盡燈佛教文化中心
大專院校佛學社團 文化大學智慧社、淡大正智社
紀念會 白聖長老紀念會、壹同寺玄深恩師永久紀念會
慈善團體救濟會、慈善會、功德會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廣慈僧伽醫慈藥慈善會、佛教慈濟功德會
教會團體佛教會、協(進)會中國佛教會、中國佛教音樂推廣協會、中國隨緣社會服務協會、關懷生命協會、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學院所佛學院、學佛院、佛學研究所中國佛教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
學校專科院校、大學、研究所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清華大學、能仁家商
研究單位研究中心、研究社中央研究院、國史研究室、漢學研究中心
基金會 安寧照顧基金會、內觀教育基金會
印刷所印刷(有限)公司、製版社、電腦排版打字公司、裝訂公司世樺印刷事業、台北印刷局、文橋彩色製版社、日星電腦排版打字公司、源太裝訂公司
法會因緣三壇大戒會、法會三壇大戒會、仁王護國息災法會、白公上人八秩華誕傳戒籌備會、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法會
雜誌社週刊社、報社明倫雜誌社、豐餘書報社、覺世旬刊社
文具店文具店、文具行乙勝文具、春輝文具紙品公司
醫療單位藥行、醫藥公司、診所、醫院安和樂保健醫藥有限公司、佛教慈濟綜合醫院、黃則洵皮膚科診所、新富山藥行
政府單位中央、地方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史博館、教育部文化局、台南市政府
佛弟子十方佛弟子、三寶弟子、四眾緇素華藏法會四眾緇素、臺美加港星四眾緇素、佛教四眾弟子、祥光精舍信眾
其他工作室、婦女會北港朝天宮董事會、高雄宏法寺慈恩婦女會

  以上所彙整之九所佛教圖書館之佛書出版單位,包括一般性出版單位(如:九歌、文津、東大圖書......等)及專門出版佛教圖書的佛教出版單位。在上述二十九類的佛書出版單位中發現,出版佛書單位之多樣化,除了一般人熟悉的「出版社」一類外,更有許多性質特殊的單位,而構成獨樹一格的佛教出版文化。略說明如下:

1. 佛教出版單位之特殊性
  弘揚佛法、續佛慧命是佛弟子們的責任,而流通佛書是弘法的方式之一。在眾多佛書出版單位中,有許多的出版單位是佛教所特有的,如:「印經會」、「素食館」、「文物流通處」、「放生會」、「慈善會」、「寺院單位」、「醫療單位」等,另外還有「法會」舉行之因緣,而以所舉行之法會為出版單位。這些單位印刷經費的來源大多是勸募集資,且流通方式大部分都是贈送結緣的。由此也可看出,佛書出版多以揚善、弘法的立場出發,非以謀私利為主。

  另外,自古至今,「印經有功德」的概念,一直深植於每一位佛教徒的心中,以及有著為善不欲人知的傳統觀念,令每一位佛教徒都十分樂意奉獻發心助印經書,如上述的「印經會」,就是出版佛書的管道之一,還有彙整表中「佛弟子」一類,就是佛教徒以「十方佛弟子」、「四眾緇素」、「三寶弟子」等名義,流通經書,使佛法廣及大眾。這也顯示出,佛教徒秉持宗教熱忱,希望藉由佛書流通,弘揚佛法,並勸人為善,以達到社會教化為目的,從出版單位即可窺見一般。

  由上述可知,佛教出版單位之出版動機異於一般出版單位,因而產生了許多性質特殊的出版單位,成為佛教出版的特色。

2. 佛教出版單位之經營管理模式
  根據本研究所採用館藏佛書出版單位樣本資料選出目前(截至89年3月止)仍有持續出版佛書之單位(不包括個人),並由國家圖書館「全國新書資訊網」查核已申請ISBN,以及其佛書出版數量超過該出版單位之半的佛書出版單位,作為「佛教出版單位」樣本,共有116所(見表二)。116所的樣本中,包括有雜誌社、出版社、基金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經會、寺院道場、佛研所、研究會、印刷公司、佛教文物社、同修會、佛學會、圖書館等。在這些出版社中以公司型態經營的有30所,基金會有18所。由此可知佛教出版單位的型態,已擺脫傳統出版方式,而以公司化管理之營運模式為主流。

3. 出版佛書的一般出版單位
  根據本研究彙整九所佛教圖書館出版佛書單位的樣本資料中得知,出版佛書已不再是佛教出版單位的權利了。從過去出版的歷史來看,在民國75年,由九歌出版社所出版的林清玄菩提系列文學之著作,造成購買熱潮,一度成為榜上有名之暢銷書,引起了其他出版社的注意,並開始朝出版佛教圖書市場探路。另外,本研究由九所佛教圖書館館藏佛學書目及由國家圖書館「全國新書資訊網」查詢得知,一般性出版社仍有持續出版佛書之單位(不包括個人),出版種數較多者,有:東大、時報文化、圓神、文津、臺灣商務、大展、遠流、九歌等。

(二)從佛書之流通方式探討佛教出版單位的經營型態

  佛書出版的流通方式,可依出版時標價與否,分為有價及結緣二種方式。所謂「有價」,佛書於出版時,即有訂定價格,作為販售價格之依據;所謂「結緣」,即佛書出版時,以非賣品的形式呈現,不作為販售之商品,完全為免費贈送的。因此,本研究試從佛書流通的方式,看佛教出版單位的經營型態,茲分述如下:

1. 有價的佛書
  樣本116所佛教出版單位中,查詢「全國新書資訊網」已申請ISBN的專門出版單位中,佛書出版有定價者,計有77所,其中有部分的出版單位組織由出版社改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繼續經營,並運用公司經營管理的方式來更有效規劃管理佛書出版,如:「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早於民國48年以「佛教文化服務處」成立,民國56年改為「佛光出版社」,民國85年改為現在的名稱,成立迄今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了。或有部分出版單位,則另外成立基金會,作為專門出版佛書的單位。這顯示佛書專門出版單位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轉變經營形態,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有系統的規劃佛書出版,並改變佛書舊有的形象,將佛書轉型為具商機與市場競爭力的商品,也促使佛教出版單位對行銷方式的重視。

  「行銷」對於出版有價佛書的出版單位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這關係著產品是否可以成功的推出並達到預期的產品目標。以目前盛行的網際網路來說,就成為出版單位行銷的新手法,如:利用網路提供新書訊息,或提供查詢出版書目,或提供訂購的方式等等。由本研究116所佛教出版單位的樣本中統計得知,有24家佛教出版單位已設置網站,提供各種服務,包括提供網路訂書、出版品資料庫查詢、新書訊息、出版品目錄等服務。由此顯示佛教的出版業者,已將網路當成廣宣的一種工具了。

2. 結緣之佛書
  本研究116所佛教出版單位中,查詢「全國新書資訊網」已申請ISBN的佛教出版單位中,出版結緣佛書之佛教出版單位計有39所。這些結緣佛書的出版單位,探究其母體機構,大都是屬於寺院道場,因此仍然保持結緣贈送佛書的流通方式。   結緣佛書的出版,基本上延續了傳統的概念,認為佛書是無價的,不可以買賣,而以「結緣」方式贈閱。這種出版結緣佛書的佛教出版單位,其經營的模式,在出版史上可說是相當另類的文化,其單位都以「印經會」或「佛寺」單位為主,出版較無計劃性,而且出版的佛書通常主動寄贈或提供索取,並不注重行銷,也很少對所出版的佛書發佈新書訊息,造成佛書出版資訊不易獲得及不完整。不過,近年來由於國家圖書館大力提倡ISBN與CIP的申請,部分結緣佛書的佛教出版單位也體認其重要性,漸漸為其新出版之佛書申請書號,如此可透過「全國新書資訊網」查詢,在取得資訊上較以往容易多了。

(三)出版的內涵

  本研究原擬由九所佛教圖書館館藏佛學書目類號分佈之情況為樣本,探討佛書出版的內涵,但由於各佛教圖書館所採用之分類法及判類標準不一,因此縮小範圍,僅以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典藏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書(截至89年2月止)為樣本,依據《佛教圖書分類法. 1996年版》所分之十大類(註3),進行佛書出版主題類別分析。雖然取樣分析之結果較難達百分之百的精確,但至少可藉由一館館藏目錄看出臺灣地區佛書出版內容的趨向。

  本研究對於圖書種類的統計原則:去除複本書,對於套編圖書則僅以一種計算。經統計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典藏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書種類有5,519種,以統計圖表示各類占所有種數之比例。(見圖一)

【圖一】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典藏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書類號統計圖

  由上圖顯示,4號類(律及其釋)的書最少僅占1.72%(95種);而1號類(教理)、5號類(論及其釋)、7號類(佛教文藝;佛教語文)及9號類(世界各地佛教宗派),所占比例偏低,各類皆在10%以下;6號類(儀制;修持;佈教;護法)為最多,占17.54%(968種);0號類(總論與綜合性著作)次之,占17.18%(948種)。由此統計得知歷來戒律、律典,可能受限於閱讀的對象,而較少被研究著作;入門性、綜論性、經典、信仰、修持、教史及中國宗派等主題之著作較豐,這呈顯臺灣地區的佛教出版還是以傳遞信仰、重視經典、研究中國佛教為主,以下將就各類主題分佈情形做說明:

  0號類948種,主要範圍為佛教總(概)論、問答,佛教研究法,與各學科關係,佛教目錄、索引、摘要,佛教辭書,佛教連續性出版品,佛教機構團體,佛教文集,佛教叢書,以及佛教藏經。其中,以「佛教文集」最多,有485種,占0號類圖書的51.16%;「佛教研究法」最少,僅6種,占0.63%。研究法是一學科領域研究的工具,由此一統計數字顯示,佛教治學工具之著述太少,要促使佛學研究之發展,此主題之著述有待加強。

  1號類401種,主要範圍為教理總論、教理各論及各國佛教思想。以「教理各論」258種為最多,占1號類的64.34%;「各國佛教思想」46種最少,占11.47%。「教理各論」中,以「唯識思想」最多,有50種。

  2號類766種,主要範圍為佛教史地、各國佛教史、佛教傳記及佛教地誌。以「佛教傳記」472種為最多,占2號類之61.62%,其中又以中國部分為最多,有315種;以「韓國佛教史」最少,僅3種,占0.39%。

  3號類875種,主要範圍為經典總論、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經集部、密教部,以及其他(含疑偽經)等經典。以「經集部經典」188種為最多,占3號類之21.49%;最少為「其他的經典(含疑偽經)」,僅6種,占0.69%。就單一經典而言,以「金剛經」77種為最多。

  4號類95種,主要範圍為律典總論、聲聞戒律及菩薩戒律。以「聲聞戒律」為最多,有53種,占3號類之55.79%,其中又以「四分律」為最多,有31種;最少為總論部分,占9種,9.47%。

  5號類223種,主要範圍為論典總論、釋經論、毘曇部、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南傳論典及其他(含疑偽論典)部分之論典。以「瑜伽部」論典61種為最多,占5號類的27.35%;以「其他(含疑偽論典)」部分為最少,僅1種,占0.45%。就論師來看,以「世親諸論」為最多,有45種;以「陳那諸論」最少,僅1種。就單一論典來看,以「大乘起信論」為最多,有35種;以「十住毘婆娑論」最少,僅1種。

  6號類968種,主要範圍為儀式、僧制、修持、信仰及其法門、佈教、佛教事業、護法、與各宗教等。其中「修持」482種為最多,占6號類之49.79%;最少為「儀制、修持、佈教、護法」總論的部分,僅1種,占0.1%。

  7號類465種,主要範圍為佛教文學、佛教藝術及佛教語文等。以「佛教文學」242種為最多,占7號類之52.04%,其中又以中國佛教文學占大部分,有196種;最少的是佛教文藝總論的部分,僅6種,占1.29%。

  8號類589種,主要範圍為中國之各宗派,如:天台宗、禪宗、淨土宗......等。以「禪宗」270種為最多,占8號類的45.84%;以「中國其他宗派」為最少,僅1種,占0.17%。

  9號類189種,主要範圍為世界各地之佛教宗派,如:西藏、日本等地區。以「西藏佛教宗派」136種為最多,占9號類的71.96%;以「韓國佛教宗派」最少,僅1種,占0.53%。

三、研究發現

  從以上的佛書出版概況研究中,筆者發現:

(一)佛教出版單位組織的轉變

  由九所佛教圖書館館藏佛書出版單位之樣本統計發現,佛書出版單位的類型相當多元。其中,佛教出版單位隨著時間的流轉,不論在技術上或讀者需求上,都有很大的轉變,印經會或寺院等佛教機構對於佛書流通的觀念也有新的體認,漸漸的有專責圖書的出版事務單位成立,如成立出版社,甚至擴大組織或改為公司方式經營管理,使其體制更完備。

  此外,佛教將佛書出版視為一佛教文化志業來發展,基於回饋社會,或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作為出版佛書之單位,並推動各項佛教文化志事。

(二)佛書流通方式現代化

  過去佛書通常是以「助印結緣」的方式提供。但隨著時代價值觀的改變,佛書出版單位、編輯方式改變了。流通方式從結緣轉為有價流通,漸漸進入一般書店銷售,踏入出版事業經營的市場;單位經營管理的模式,也朝向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更具有系統性與規劃性。有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佛教圖書的編輯、行銷也就逐漸受到重視,這改變了以往佛書出版流通方式,以及佛書在市場上的地位,為佛教出版注入新風氣。

(三)開拓佛書出版的新主題

  本研究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典藏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書類號統計圖發現,目前佛書出版之內涵偏向於佛教入門概論、經典、教史、中國宗派等傳統研究主題,對於律典與論典的研究極少,各主題的工具書編纂微乎其微,少見其成果。近年來學佛者日多,佛學研究的風氣與佛書的出版大為興盛,但在研究主題內涵上,多是循著前人的足跡前進,研究性的著作稀少,這可能和台灣地區從事專門研究佛學人才不多有關係,因此要提升佛書出版的內涵,則須要加強佛學研究風氣,漸次開拓佛書出版的新視野。

小結

  透過佛教圖書館典藏的書目以瞭解佛教出版概況,不可諱言的,受限於佛教圖書館藏書政策的影響,其所典藏的圖書是經過挑選的,例如對於當時代較具爭議性的著作,可能未在選書政策範圍之內,各圖書館只得割捨,因而無法做完整的分析。雖然在全貌上不夠周全,但也意謂著具有典藏價值的書,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眾多的佛書中脫穎而出,最後被圖書館完善的保留下來。

  因此,佛教出版單位在佛書出版時,不僅要注意出版流通,更要重視出版的內容品質,如此才能讓佛書出版有價值,達到出版的目的,發揮佛書的功能。

參、期刊

一、緒論

  期刊(Periodical)是一種連續性出版品,就發行期分,有定期與不定期兩種;就發行型式分,有報紙型與雜誌型;就發行內容分,有專門性與一般性。期刊是研究時事、科技新知、最新發展與未來趨勢的最重要資源。凡在專書上無法找到或尚未論及的新理論、新發明、新意見與新趨勢,均須仰賴期刊論文提供資料(註4)。因此,期刊是一反應時事、傳播訊息及瞭解趨勢的重要工具。要瞭解佛教的發展史,可從觀察佛教期刊的出版概況,來掌握佛教文化的變遷。

  然而期刊發行數量之多,難以估計。回顧臺灣地區佛教期刊的出版歷史,從民國38年迄今,佛教刊物的出版數量已不勝數,但主要可分為三種:大陸創刊後移臺灣續辦、大陸人士來臺創刊、臺籍人士興辦。尤其近年來,社會繁榮進步,佛教研究的風氣日盛,佛教期刊的興辦數量也快速的成長中,然而一份刊物是否能長久發行,主要影響的因素有:讀者需求、經費、人力、稿源等,因此一些佛教刊物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而停刊,有的僅發行一期就停刊了,但也有部份的期刊,其刊齡已達一、二十年的歷史。

  由上所述,想要瞭解佛教期刊實際發行的狀況,其實並不容易,因為自民國88年出版法廢除之後,期刊出版已不強制一定須向新聞局登記了,所以要完整瞭解佛教領域期刊的發行概況,只能多從幾個方式進行瞭解。如民國88年以前創刊的期刊,可由新聞局所登記資料查得;民國88年以後出版的期刊,若有營利可透過經濟部查詢得知,或查詢國家圖書館申請期刊標準號ISSN者,亦可透過書訊、圖書館館藏情況......等來瞭解。因此,要進行佛教期刊出版數量的統計,則需仰賴各種資料的蒐集。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有三:
1. 分析臺灣地區佛教期刊出版概況。
2. 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為資料庫收錄的情形。
3. 瞭解臺灣地區佛教期刊申請ISSN的情形、發行訂閱的方式,以及出版形式的改變。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並兼採調查法,以便做計量分析。在步驟上,根據研究目的蒐集臺灣地區出版之期刊資訊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資料,其次進行資料統計,最後加以分析、綜合歸納、提出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1. 本研究資料蒐集來源,以《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及各佛教單位發行之期刊為主。
2. 本研究對象以戰後1949年(民國38年)至2000年(民國89年)3月在臺灣地區出版之佛教期刊為主。
3. 期刊編輯地在臺灣但發行地未在臺灣之刊物,不列入本研究範圍。
4. 佛教單位出版的非佛學刊物,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
5. 本研究對於新興宗教的刊物,不予收錄。
6. 大專院校佛學社團出版之佛學刊物,不列入本研究的範圍。

(四)名詞解釋

佛教期刊
  本研究所定義之佛教期刊,以弘揚佛法、專門刊載佛教相關論文,以及報導佛教相關活動資訊等之期刊,就出版時間而言是指定期或不定期之連續性出版品。

二、臺灣地區佛教期刊出版概況

(一)佛教期刊一覽

  本研究蒐集臺灣地區自1949年(民國38年)至2000年(民國89年)3月出版之佛教期刊,以《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及各佛教單位發行之期刊為資料來源,經篩選後,共225種佛教期刊,依內容性質分為三大類:學術性、綜合性、訊息性。第一類學術性佛教期刊,以刊登佛教學術研究論文為主之期刊;第二類綜合性是綜合各類佛學資訊生活之文章及訊息的期刊;第三類訊息性,以傳播訊息為主,包括道場通訊、書訊、活動訊息。

  為瞭解佛教期刊發行狀況,茲將佛教期刊之創刊日期、停刊日期及是否申請ISSN、設置網址等資料,以表詳列於后。(見表三)

【表三】佛教期刊一覽表
刊  名創刊
日期
停刊
日期
已申請ISSN已設網址刊  名創刊
日期
停刊
日期
已申請ISSN已設網址
第一類 學術性佛教期刊
中華佛學研究1997.03 ˇˇ佛學譯粹 1986 .05   
中華佛學學報1987.03 ˇˇ法光學壇1996   
正觀(南投縣)1997.06  ˇ國際佛學研究1991. 121992.12  
佛光學刊1996.06   國際佛學譯粹1991. 061992.05  
佛光學報1976.031981.05  華岡佛學學報1968. 081985.10 ˇ
佛教文化學報1972.021986.10  華梵佛學年刊19821989  
佛教圖書館館訊1995.03 ˇˇ圓光佛學學報1993. 12   
佛教藝術1986.051987.10  慈光禪學學報1999. 10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996 ˇˇ諦觀1983.051996. 04  
第二類 綜合性佛教期刊
人生1949.05 ˇˇ般若1996.051997.08  
人乘佛刊1979.10  ˇ般若文教1990.011994.12  
十方1982.10   梵僧1996.111997.09  
三乘1989.09  ˇ淨覺之聲1965.031970.03  
千佛山1989.03 ˇˇ現代佛教1981.06   
大願1995.101996.06  普門1979.10 ˇˇ
中國佛教1954.01
;復刊1956.06
   智慧鏡[革新版]1992.07   
善光1968.02   
中國佛學文選1986.071987.09  菩提樹1952.121996.09  
中華佛教比丘尼1997.12   華嚴世界1987.051997.01  
中華佛學1980.01   圓光1991.011993.09  
今日佛教1957.041962.02  圓光新誌1993.11   
內觀1995.10  ˇ圓融1995.06   
文明1994.01   圓覺之友1991.11  ˇ
文殊1986.041990.07  慈光1993.11   
台南新雨19921994  慈明1961.091997.12  
正觀(臺北市)1982.081983.02  慈訊1993.04   
因明1977.011986.12  慈濟1967.07  ˇ
佛祖心1993.06   新雨1989.111991.05 ˇ
佛教文化1990.011992.02  新雨佛教文化1991.061994.01 ˇ
佛教文物1992.061998.01 ˇ新雨佛教文化中心月訊1988.081989.09 ˇ
佛教青年會訊(臺北市,雙月刊)1991.031991.12  新雨佛學社月訊1987.031988.07 ˇ
新原人1992.07   
佛教傳道1990.091992.10  新覺生1963.011985.04  
佛教新聞(臺北市,雙月刊)1989.071998.03  獅子吼1940.05
;復刊1952.04
1994.06  
佛學文摘1983.091988.08  萬行1985.01    ˇ
佛藏1997.06    萬佛山慈明1998.03  ˇ
妙心1996.01  ˇ經續1993.06   
妙林1989.01  ˇ僧伽1995.10   
妙法1987.10  ˇ嘉義新雨1994.02  ˇ
妙音1990.06   福田1986.07   
妙雲學訊1995.04   福報1979.021990.10  
明倫1971.03 ˇˇ福智之聲1991.11 ˇ 
法光1989.09  ˇ臺灣佛教1946.011973  
法露1983.11   慧炬1961.11  ˇ
知見1981.11   慧眼1997.12 ˇˇ
金色蓮花1993.01 ˇˇ蓮音1987.01   
金剛乘1979.11   覺世1957.042000.03 ˇ
青松萌芽1996.09 ˇˇ覺生1950.071962.12  
香光莊嚴1985.02 ˇˇ覺風1992.12  ˇ
原泉1981.10   靈泉1993.01  ˇ
海潮音1920.01   觀音會雜誌1990.10   
琉璃光1992.04  ˇ     
第三類 訊息性佛教期刊
十方大法[革新版]1990.07   法性寶林通訊1991.10  ˇ
十方大法月刊1988.061990.06  法界弘法電視1997.12   
三慧通訊    法界書訊1992.11   
上國屯1987.03   法音(臺南市)1955.12   
大光明1984.071994.01  法音(新竹縣)1990.10   
中佛青1992.02  ˇ法音佛刊1991.10   
中佛會刊1981.07   法海1956.04   
中佛會訊1975   法華講1985.04   
中國慈善之聲[革新版]1986.07   法鼓1989.12  ˇ
法爾1988.081988.12  
中華佛光    法輪月刊1983.01   
中華佛弟子協會會訊1993.041996.09  法輪常轉1992.10   
南海菩薩1983.05   
中華佛教同修會會訊:慈聲季刊1993.02   迦陵1994.101994.10  
原泉通訊1981.011981.06  
中華寶筏1987.09  ˇ淨覺1979.08  ˇ
今日佛教新聞1998.01  ˇ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999.01  ˇ
內觀通訊1997.01   現代佛學19901992.04  
天華1979.06   普門文庫1982.011986.08  
心的訊息1989.101990.04  普門慈幼1981.04   
心德1990.11199?  普陀1987.11   
文殊院通訊1993.111997.04  普音通訊1993.111995.11  
止貢法訊1995   普渡月刊1982.05   
止貢顯密1992   普賢(臺東市)1988.01   
世佛月刊1987.08   普賢雜誌(臺南縣)1996.09  ˇ
台中觀音線1993.01   智慧之源1989.04   
弘法資訊1995.06   善知識19891988.04  
弘裔1994.07   菩提長青1985.09   
弘誓1993.02   華藏會訊1983.07  ˇ
正天寺佛刊1988.11   勤修1989.04   
正法明雜誌[革新號]1987.07   慈光(半月刊)1959.101964.03  
正法眼1973   慈光蓮友通訊1959.041959.09  
正倫雜誌1971   慈恩會訊1985.09   
玄奘1993.01   慈海1987.091987.11  
白雲(臺北市)1990.05   慈航1981.10   
白雲(高雄市)1997.01  ˇ慈航居士會1984.08   
光明之友1986.09   慈善佛刊1986.071986.12  
光明寺季刊1987.12   慈雲1976.07  ˇ
光明雜誌1977.08   慈蓮1998.09   
吉祥獅子1988.031990.01  慈濟道侶1986.09  ˇ
向覺1989.04   慈聲1964.1219?  
地藏慈訊1993.08   聖典學訊1997.07  ˇ
有緣人1994.08  ˇ聖德1981.03  ˇ
佛文雜誌1984.07  ˇ解脫道1991.10   
佛光世紀[中華版]1991.052000.03 ˇ彰化佛教    
佛印月刊1972.121996.06 ˇ爾旺1992.121992.12  
佛寺季刊1992.11  ˇ維鬘1993.09   
佛法講座1993.061995.05  聞喜雜誌1996.02  ˇ
佛陀教育1985.01   臺北佛教1987.05   
佛青會訊1990.021990.08  廣慈1986.01   
佛恩雜誌1991.04   慧光1986.08   
佛教世界1975.07   慧炬通訊1990.011999.01  
佛教青年會訊(臺北市,月刊)1989.05   蓮池1989.09   
蓮花海莊嚴世界1994.08   
佛教新聞(臺北市,月刊)1979.011981.06  蓮花會刊1995.04  ˇ
學佛人1997.04   
佛教維鬘傳道協會月刊1988.091993.08  隨緣1989.091998.06  
龍樹1990.071994.02  
利生1993.09   彌陀會訊1985   
妙心慈恩會訊1993.02   總持寺1978.03   
妙法(寺刊)1983.091987.09  寶筏1970.011987.04  
妙華佛刊1981.011992.01  覺苑1990.04   
念佛1988.02   護僧1995.10   
法王講堂1990.11   觀世音1969.07   
法味1995.06   觀自在1985.08   

(二)佛教期刊的發行歷史

  由佛教期刊一覽表中,統計已停刊的期刊有71種。而期刊發行的歷史,如不論其創刊地是否在臺灣者,目前仍在臺灣地區發行的期刊則以《海潮音》創刊最早(1920年1月創刊);若以戰後在臺灣地區首創的期刊則為《人生》(1949年5月創刊)。其中,佛教刊物發行達三十年以上歷史,且目前仍發行的刊物有10種:《海潮音》、《人生》、《中國佛教》、《慧炬》、《慈濟》、《善光》、《觀世音》、《正倫雜誌》、《明倫》、《覺世》等。

(三)佛教期刊的內容分析

  在篩選佛教期刊過程中,牽涉到的最大問題是刊物是否為正信佛教,因此必須先對期刊的內容進行分析瞭解。近來激增的期刊中,不少是假佛教之名的新興宗教所出版的刊物,部分內容有引用佛教經典、理論,有時很難在短期內判斷其是否為正信佛教,這也是佛教圖書館在期刊選擇上最常遇到的困難。如真佛宗、妙天、清海、佛乘宗、一貫道等所出版的期刊,其內容對於無佛教素養者或對宗教無研究者,就很容易誤將其列為佛教出版的刊物。從佛教期刊內容分析時,發現眾多新興宗教的刊物出版,由此也反映出宗教發展的現況。

  前述將選取的佛教期刊,依內容分為三大類,由(表三)佛教期刊一覽表統計得知:,第一類,學術性佛教期刊有18種,數量最少;第二類,綜合性佛教期刊有83種;第三類,訊息性佛教期刊有124種,數量最多。這反應出佛教期刊的發行,大多是以傳遞道場活動訊息,及提供初機學佛資訊為主。

  若從整體概觀佛教期刊的出版,則近年來佛教期刊的出版走向分眾或專門領域的愈來愈多,例如《僧伽》雜誌,是以特定對象而發行的刊物,而早期的《佛教藝術》到最近的《佛教圖書館館訊》、《蓮花會刊》等皆屬佛教專門領域的刊物。

(四)資料庫收錄概況

  在國內較具權威的綜合性資料庫是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製作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國家圖書館期刊目次服務系統」,佛教學門的資料庫則以臺灣大學的「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之書目資料為優。由資料庫收錄的情況,可以瞭解近來佛教期刊的發行在學術上的地位,因為被收錄於資料庫之期刊,其文章被引用的機率較高。

  佛教期刊為國內資料庫收錄情況分析統計如下:
1.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
  本系統由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建立。資料庫收錄臺灣及部分港澳地區所出版的中西文期刊、學報約2700餘種,提供民國80年以來所刊載的各類期刊論文篇目。讓大家藉由期刊論文之篇名、作者、類號、關鍵詞、刊名、出版日期、摘要、電子全文等,查到所需參考的最新期刊論文(註5)。由此可知,此資料庫內容非常豐富,因此佛教期刊若能被收錄,也意謂著期刊使用價值增高。

  佛教期刊被收錄於「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的佛教期刊共計有26種(見表四),其中有12種已停刊,目前僅有14種佛教期刊尚在發行,僅占本研究佛教期刊樣本225種中的6.2%。

【表四】「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收錄佛教期刊一覽表
序號刊名序號刊名
1中國佛教14青松萌芽
2中華佛學研究15海潮音
3中華佛學學報*16般若
4正觀(南投縣)*17國際佛學研究
5佛光學刊*18菩提樹
*6佛光學報*19華岡佛學學報
*7佛教文化學報*20華梵佛學年刊
*8佛教傳道21圓光佛學學報
9佛教圖書館館訊22慈光禪學學報
*10佛教藝術*23新覺生
11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4獅子吼
12法光學壇25慧炬
13金色蓮花*26諦觀

(*表示已停刊之佛教期刊)

2. 國家圖書館新到期刊目次服務系統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為促進我國期刊資訊傳播,加強期刊資源的利用效能,特精選民國85年以來臺灣地區所出版之各類新穎度高、學科代表性強、讀者利用頻繁之期刊以及大陸所出版之圖書館學核心期刊,約三百種,進行期刊目次資料庫之建置(註6),提供查詢。

  屬佛教領域期刊被收錄者,共計有5種:《人生》、《佛教圖書館館訊》、《金色蓮花》、《普門》、《般若》(已停刊)。

3. 臺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是專門收錄佛教文獻(書目、期刊)、資訊的資料庫。此由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建立,提供期刊全文檢索的功能。本研究樣本被「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所收錄之佛教期刊共有35種,其中有12種已停刊。(見表五)

【表五】「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收錄佛教期刊一覽表
序號刊名序號刊名
1人生19妙林
2人乘佛刊20法光
3十方21法光學壇
4十方大法[革新版]22香光莊嚴
5中國佛教23海潮音
6中華佛學研究*24國際佛學研究
7中華佛學學報25普門
8內觀*26菩提樹
*9文殊*27華梵佛學年刊
10弘誓28圓光佛學學報
11正觀(南投縣)29圓光新誌
*12因明*30新覺生
*13佛光學報*31獅子吼
*14佛教文化學報32僧伽
*15佛教傳道33慧炬
16佛教圖書館館訊*34諦觀
*17佛教藝術35護僧
18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表示已停刊之佛教期刊)

(四)已申請國際標準期刊號之刊物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期刊申請ISSN之功用,是讓每一期刊有一具識別功能並通行於國際之號碼,有助於國際間之交流。於本研究收錄之佛教期刊225種有效樣本中,已申請ISSN的期刊共14種,僅占有效樣本6.2%。,由此可知佛教期刊的發行,仍屬於教界內的營辦,期刊的發行也較不易為人所知。此14種期刊,除《佛印月刊》已停刊外,目前尚出版發行的共計13種。(見表六)

【表六】申請ISSN之佛教期刊
1人生19金色蓮花
2千佛山20青松萌芽
3中華佛學研究21香光莊嚴
4中華佛學學報22普門
5佛教圖書館館訊23福智之聲
6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4慧眼
18明倫  

(五)期刊發行的方式

  佛教期刊發行大多以贈閱為主,採免費結緣贈送,只要有興趣閱讀,就可以申請列入長期寄贈的對象。期刊的印製費用來源,大多由讀者自由贊助。近幾年,已有部分佛教期刊的發行採訂閱方式,並隨著佛教期刊編輯的專業及主題的多元化,有幾份佛教期刊已在書店中流通,如《人生》、《金色蓮花》、《普門》等雜誌。此種流通方式擴展了閱讀的群眾,讓一般讀者可以很容易地在書店中取得佛法資訊。

(六)期刊的電子化

  早期佛教期刊的發行,主要以報紙型最多,漸漸發行雜誌型。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盛行,許多佛教期刊運用此一工具的優勢,紛紛將紙本期刊電子化,希望透過網路將佛法無遠弗屆的傳播給大眾。本研究從蒐集的樣本資料統計,得知期刊目次或全文上網的共56種,第一類學術性佛教期刊有6種,第二類綜合性佛教期刊有30種,第三類訊息性佛教期刊有20種。其中,自創刊號至目前為止有電子化回溯建檔的期刊有:《中華佛學研究》、《中華佛學學報》、《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佛教圖書館館訊》等4種。

三、研究發現

(一)建立佛教期刊評估制度之重要性

  探討臺灣地區佛教期刊出版概況,發現部份佛教期刊內容難以判定其知見正確性,又期刊深淺程度不一,對於圖書館管理者或閱讀者在選擇時,不啻是一個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評估佛教期刊的制度,這是相當重要的。建立佛教期刊評估制度,可以輔助篩選正信佛教的刊物,並為每一份佛教刊物之內容屬性做分析,提供使用者閱讀參考的標準,也可藉此提升佛教期刊的品質。

(二)期刊內容轉變

  由本研究期刊之發行內容,可發現佛教分眾的期刊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就期刊內容來看,雖然佛教期刊大多數仍以刊載道場資訊為主要內容,但部份期刊在內容上,已有大幅度的改變,且編輯的專題日趨新穎,內容主題多元,普及生活化,易被一般大眾接受。如:佛法與生活的應用、運用科技取得佛法資訊等,其中《金色蓮花》還發展出以看、嗅、聽、嚐、觸之「五感多媒體」的內容。

(三)佛教期刊營辦不易

從(表三)佛教期刊一覽的創刊、停刊日期可以看到,有部份的期刊發行期非常短,最短是只有一期。由本研究佛教期刊樣本統計得知,佛教期刊有71種已經停刊,約占樣本總數的三分之一。   依內容來看:第一類,學術性佛教期刊(18種)已停刊者有8種;第二類,綜合性佛教期刊(83種)已停刊者31種;第三類,訊息性佛教期刊(124種)已停刊者32種。

  就停刊數量占該類總數量來看,以第一類停刊數量為最多,約占該類的一半數量。影響期刊發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讀者需求、經費、人力、稿源......等。探究刊物停刊之原因,可能是因佛教期刊大多數採免費贈閱,經費來源的贊助較不穩定,加上稿源有限,學術性研究著作之發表仍尚貧乏,且期刊閱讀對象有限,總總因素,造成營辦困難而停刊。

(四)期刊發行管道之擴展

  佛教期刊在近年來,發行方式有所改變。擴展期刊發行管道,突破傳統流通方式,逐漸由贈閱、助印的方式轉為訂閱;從寄贈或以定點結緣的方式,改以在書局、文化廣場等處流通,提供一般大眾購買,延展讀者群。

小結

  本研究在佛教期刊樣本的選擇上,由於目前尚未建立一套評選制度,因此或有疏漏、不當之處,可能影響到結果呈顯的正確性與客觀性,但是從這份取樣的佛教期刊中,我們亦不難看出,主題性佛教期刊較缺乏,且多屬綜合性及訊息性刊物為主,可見佛教對於期刊的功能,尚仍以傳遞訊息為主,而少研究發表的功能。

  雖然佛教期刊不論在型式、版面編排及印刷裝訂上,都有著大幅度的改變,在數量上也一直增加,但可以看到的是,僅有不足十分之一的佛教期刊申請ISSN,且諸多因素的影響,使發行狀況並不穩定,隨時有停刊的可能。不過,也有許多期刊,為便利更多的讀者,使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當期或過期期刊,而運用新科技,紛紛將佛教期刊電子化,以及發行佛教電子期刊,突破傳統受時空限制的束縛。

肆、總結與建議

  佛教出版興盛,受到社會經濟繁榮、資訊科技發展、出版政策轉變、出版程序簡化、學佛人口增多及教育程度提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佛教出版又是一種呈顯佛學研究成果的方法,也是保留佛教知識的一種工具。雖然網路時代的來臨,對佛教出版帶來了衝擊與影響,但畢竟只是工具、手段的不同,佛教出版的本質、目的仍是不變的,因為重點是在於出版的內涵。

  在上述佛書出版部分,可以發現佛教出版單位經營方式的轉變,已朝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前進,改變了原來佛書流通的方式,使佛書出版更有系統規劃,得以提升出版的品質。但是在佛書出版內涵上,由研究得知,各類主題的著作不均,是尚待努力的。

  在佛教期刊部分,由統計資料顯示,有不少的期刊為資料庫所收錄,這表示佛教期刊的內容性質漸趨朝向綜合性或學術性發展,並非只是純粹報導活動訊息的工具。然而由期刊內容來看,分眾的佛教期刊出版仍相當缺乏。由於一般非佛學期刊大部分都以學科領域為主,在找尋資料上可就期刊的特性來判斷,但是佛教期刊內容幾乎都以綜合性為多,缺少以佛教學門再細分科。因此,發展單一佛教學門之分科、分眾刊物,應是佛教期刊未來的走向,也是刺激佛學研究的一良方,更是佛學研究發展的重要指標。

  雖然資訊科技發達,使人類生活有所改變,佛教出版更多元化,但是佛教出版內容、品質的良莠,是創作者、出版者、閱讀者的共同責任。創作者於創作時,應秉持客觀的立場,避免與佛法相悖的內容,以及對佛教經典、古大德著作之斷章取義,而令偏頗其義。出版者應有計劃、有系統的出書,對於出版的內容、品質應維持一定的水準,「質」、「量」並重,不可濫竽充數。並隨時注意市場的需求與脈動,開拓不同的行銷通路,廣及大眾,促進佛法流傳及佛學研究的風氣。而閱讀者的責任,則是在監督創作者與出版者是否善盡其應負的責任,如出版內容粗糙,這除了是創作者的責任外,同時也是出版者只為量的增加,而未善盡質的審核。因此,三者是息息相關的,任何一環在優質出版中都位居重要地位。

建議

出版者與圖書館都是文化單位,其任務在於滿足大眾需求,具有傳播、教育、休閒及社會教化的功能。茲由前面概述,本文將針對佛教圖書館的經營者及出版者,分別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對佛教圖書館的建議

(一)擬訂館藏政策

  隨著出版內容的分眾與多元,佛教圖書館在典藏圖書資料時,常會面臨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合宜的資料。因此,每個圖書館應根據圖書館的定位、目的,並輔以讀者需求,擬訂圖書館館藏政策。依照館藏政策所訂的選書原則,來選擇符合圖書館典藏之圖書資料,以建立館藏特色,才不易迷失在書海中。

(二)典藏出版資料完整的圖書

  圖書館是保存資料、提供資訊的場所,因此為能提供正確完整的資訊予讀者,圖書館在收集資料時,應儘量以書目資料完整、正確者為優先。此外,選擇有CIP資料的圖書,還可節省編目作業的處理時間。

(三)多閱讀書評以利選書

  書評是一種輔助圖書館選書的工具,透過書評資訊可以瞭解各書的要旨及每一書的優劣,因此圖書館在選書前,若能廣閱相關書評,對選擇合宜的館藏圖書將有很大的助益。

(四)典藏正知見的佛書

  佛教圖書館在選書時,除了依據選書原則選擇館藏外,還必須選擇內容屬於正知見的,因此圖書館人員應具備佛學背景,或邀請具備佛學素養者,進行篩選。

二、對佛教出版單位的建議

(一)申請ISBN與ISSN

  ISBN與ISSN,都是用來識別出版品的代表號碼。ISBN是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圖書的代表號碼;ISSN是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期刊的代表號碼。這兩個號碼都具有識別作用且通行於國際間的統一編號。出版品若能申請國際書號,將有助於出版品的管理,促進出版資訊的流通及出版品的國際化。

(二)申請CIP

  CIP,全稱為出版品預行編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即出版者在每一出版品出版前,向負責辦理CIP業務之單位申請編目,並將編目資料印於新書內某一固定位置上。此項措施有助於出版品的管理、市場行銷及圖書館分編的參考。

(三)主動提供出版訊息予圖書館

  圖書館是文獻蒐集、保存、傳播的地方,因此出版品若能為圖書館典藏,其流傳的歷史、將更長遠,使用對象也愈多。因此,佛教出版單位應正視圖書館的功能,主動提供出版訊息予圖書館,透過圖書館推及至廣大民眾,亦不失為一種好的流通方式。

(四)有系統的整理出版資訊

  有系統的整理出版資訊及保持出版資訊的流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就大部份佛教出版單位而言,因未重視出版資訊的整理,致使佛教出版資訊取得不易。因此佛教出版單位應將出版資訊予以系統彙整,以利於大眾獲取資訊,並有助於瞭解佛學研究的發展。

【表二】佛教出版單位
出版單位地址電話/傳真網址
人乘佛刊雜誌社555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東興巷24-8號電話(049)896352
傳真(049)898193
 
人乘佛教書籍出版社708臺南市安平區平豐路391巷22弄28號電話(06)2989183
傳真(06)2985824
http://www.jcbook. org.tw/
人乘福音出版社712臺南縣新化鎮北勢里68號電話(06)5980828
傳真(06)5982591
http://www.humanity- buddhism.org.tw
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100臺北市信義路二段271號12樓電話(02)23923100
傳真(02)23225300
 
千佛山雜誌社718臺南縣關廟鄉松腳村旺萊路466巷1號電話(06)5958106
傳真(06)5958610
 
大千出版社221臺北縣汐止鎮汐萬路二段66巷63弄2號電話(02)25230526
傳真(02)25639674
 
大手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4臺北市林森北路132號6樓電話(02)25316392
傳真(02)25316392
 
大乘精舍印經會100臺北市漢口街一段132號6樓電話(02)23145566
傳真(02)23312136
http://www.tzuyun. org.tw
大智度出版社116臺北市文山區仙岩路65號3F電話(02)29322726
傳真(02)29341622
 
大圓滿出版社112臺中市中山路135號4F電話(04)2243212
傳真(04)2202831
 
大圓覺禪寺363苗栗縣公館鄉大坑村206號電話(037)221088 
大慈悲企業有限公司111臺北市忠誠路二段50巷17號1樓電話(02)23114785
傳真(02)23751362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710臺南縣永康市勝利街11巷10號電話(06)2389613
傳真(06)2389613
 
中華佛學正覺研究會111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329巷1弄5號4樓電話(02)28351833
傳真(02)28351833
 
中華佛學研究所112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76號電話(02)28926111
傳真(02)28957337
http://www.chibs.edu.tw
中臺山佛教基金會545南投縣埔里鎮中臺路1號 電話(049)930215
傳真(049)930838
 
元亨寺妙林出版社804高雄市鼓山區元亨街7號電話(07)5213236
傳真(07)5512164
 
內觀教育基金會320桃園縣中壢市福州二街345號2樓電話(03)4517284
傳真(03)4258073
http://www.dhamma.nccu. edu.tw
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1臺北市忠誠路二段168號2F電話(02)28736629
傳真(02)28736709
 
心光出版社116臺北市萬安街22巷13弄18號5樓電話(02)22395123
傳真(02)22395123
 
方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407臺中市西屯路二段259之3號16樓-1電話(04)2530136
傳真(04)2583048
 
日新精舍720臺南縣官田鄉渡頭村三塊厝188號電話(06)2566443
傳真(06)2566449
 
世界佛教出版社231臺北縣新店市國校路34號電話(02)29103564
傳真(02)29148573
 
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06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3號1樓電話(02)23632220
傳真(02)23628523
 
巨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5臺北市慶城街46巷7號2樓電話(02)27193850
傳真(02)27136208
 
平易精舍703臺南市湖美街215巷37號電話(06)2803001 
弘誓文教基金會328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正智出版社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77號9樓電話(02)28316727
傳真(02)28344822
 
正聞出版社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28巷7號電話(03)5512254
傳真(03)5537841
 
正德文教基金會833高雄縣鳥松鄉本館路44-8號電話(07)3834003
傳真(07)3815404
 
正覺學會812高雄市小港區永順街220號5樓電話(07)8016884
傳真(07)8031671
 
正觀出版社551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員集路164號電話(049)734171
傳真(049)735163
http://www.tt034. org.tw
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31臺北縣新店市北新路一段64巷25號4樓電話(02)26668408
傳真(02)26668438
 
白法螺出版社103臺北市承德路三段109號3樓電話(02)28319394
傳真(02)28383627
http://www.whiteconch. org./cpub
白雲廣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804高雄市鼓山區裕誠路1091號12樓電話(07)5528001
傳真(07)5536903
http://www.ame593. com.tw
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4臺北市松江路69巷10號5樓電話(02)25081731
傳真(02)25081733
 
如來出版社260宜蘭市農權路三段6號7樓電話(03)9358332
傳真(03)9358216
 
如實出版社100臺北市金門街44巷6弄10-1號電話(02)23682022
傳真(02)23682022
 
竹風佛法學會108臺北市德昌街147巷9號1樓電話(02)23036526
傳真(02)23036539
 
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06臺北市信義路三段21號電話(02)27035592
傳真(02)27078217
http://www.laoku.com. tw
西蓮淨苑出版社237臺北縣三峽鎮溪東路211巷31弄9號電話(02)26711982
傳真(02)26722924
http://ccbs.ntu.edu.tw/ resource/seeland/index
佛化家庭印經會100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36號4F電話(02)23968599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41臺北縣三重市三和路三段117號電話(02)29800260
傳真(02)29883534
http://www.foguang-culture. com.tw
佛印出版社527彰化縣大城鄉中平路304巷25號電話(04)8941937
傳真(04)8941940
 
佛法佛教文物社108臺北市桂林路27號電話(02)23310241
傳真(02)23755023
 
佛陀教育基金會100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1F電話(02)23951198
傳真(02)23913415
 
佛教正覺同修會103臺北市承德路三段277號9樓電話(02)28316727
傳真(02)28310452
 
佛教幸福文化出版社406臺中市北屯路509巷8號電話(04)2422329
傳真(04)2422317
 
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105臺北市敦化北路222巷29之1號6樓電話(02)27152468
傳真(02)27152468
 
佛教青年會訊雜誌社110臺北市忠孝東路五段372巷27弄56號3樓電話(04)2426883
傳真(04)2426884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112臺北市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417室電話(02)22393121
傳真(02)22393121
 
妙法輪佛學會116臺北市育英街31巷25號4樓電話(02)29354547
傳真(02)29302921
 
妙音出版社600嘉義市吳鳳南路166巷71號電話(05)2225448
傳真(05)2294052
 
和裕出版社702臺南市南區海佃路二段636巷5號電話(06)2454023
傳真(06)2566449
 
宗南聯合佛教基金出版社407臺中市四川一街47號電話(04)3230757 
法王講堂710臺南縣永康市中山南路469號電話(06)2013023
傳真(06)2330149
 
法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34臺北縣永和市竹林路225巷68號2樓電話(02)29997772
傳真(02)29997771
 
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103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226號1樓電話(02)25784742
傳真(02)25702440
 
法相出版社300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0巷1號電話(03)5319206
傳真(03)5429457
http://www.ibd-taiwan. org.tw
法耘出版社544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長北路60號電話(049)461530
傳真(049)461530
 
法眼實業有限公司110臺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10樓之1電話(02)27600222
傳真(02)27694988
 
法喜出版社703臺南市成功路437號電話(06)2252514
傳真(06)2252645
 
法提佛教文物有限公司234臺北縣永和市永平路284巷47號電話(02)29213671
傳真(02)29238341
http://www.fate.ttnet. net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112臺北市承德路七段388號2樓電話(02)28276060
傳真(02)28273030
 
法鼓山佛教基金會112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電話(02)28932783
傳真(02)28958969
http://www.ddm.org. tw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2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260號6樓電話(02)28934646
傳真(02)28960731
http://www.ddm.com. tw
法輪會佛教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6臺北市文山區仙岩路69號6樓電話(02)29337752
傳真(02)29343983
 
法嚴寺出版社(法嚴出版社)206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65巷48號之1電話(02)24562057
傳真(02)24569684
 
空庭書苑有限公司813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二路80號3樓電話(07)3479629
傳真(07)5584011
 
迦陵出版社231臺北縣新店市北新路三段65巷34弄25號電話(02)29154056 
香光書鄉出版社600嘉義市文化路820號電話(05)2325165
傳真(05)1326085
http://www.gaya.org. tw/publisher/
原古心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3臺北市長安西路247之1號電話(02)25586160
傳真(02)25562774
 
原泉出版社223臺北縣石碇鄉華梵路2號電話(02)26631505
傳真(02)26631534
 
原動力文化發展事業有限公司110臺北市松德路159號6樓電話(02)27282151
傳真(02)27282291
 
格魯巴出版社有限公司106臺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26巷1-1號1樓電話(02)28338568
傳真(02)28338578
 
琉璃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05臺北市八德路二段346巷5號1樓電話(02)27753066
傳真(02)27529074
http://www.lapislazuli. org
常春樹書坊231臺北縣新店市國校路34號電話(02)29111644
傳真(02)29148573
 
啟慧出版社420臺中縣豐原市中正路388號電話(04)5271497
傳真(04)5274200
 
梵心出版社717臺南縣仁德鄉太子村太子路613巷23號電話(06)2721712
傳真(06)5752565
 
淨心文教基金會804高雄市九如四路1022號4樓電話(07)5610911
傳真(07)5610914
 
淨音出版社108臺北市西園路二段346號2樓電話(02)23377966
傳真(02)23329300
 
現代禪出版社112臺北市北投區懷德街6-2號3樓電話(02)28278500
傳真(02)28236849
http://www.zennow. org.tw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06臺北市信義路四段199巷18號3樓電話(02)28411864
傳真(02)28418477
 
普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06臺北市光復南路390號3F電話(02)27013243
傳真(02)27555577
 
普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20臺北縣板橋市光正街9巷1-4號5樓電話(02)29651000 
智慧之源出版社800高雄市林森二路135巷18號6F電話(07)2813291
傳真(07)2813291
 
無漏室印經組220板橋市仁愛路49巷21之2號電話(02)29511136
傳真(02)29567351
 
菩提長青出版社111臺北市士林區士東路1號1樓電話(02)28344932
傳真(02)28315106
 
華藏佛教基金會116臺北市文山區景中街30巷12號5樓之3電話(02)29342010
傳真(02)29344523
 
華藏禪寺圖書館406臺中市遼陽六街33號7樓電話(04)2373505 
開悟文化出版社111臺北市中山北路七段190巷12弄5號2樓電話(02)27685587
傳真(02)27667467
 
圓光出版社320桃園縣中壢市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電話(03)4271300
傳真(03)4250067
 
圓明出版社231臺北縣新店市中正路24號5F電話(02)29156122
傳真(02)29156105
 
圓覺文教基金會106臺北市復興南路二段381號7F之1電話(02)27079099
傳真(02)27079099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慈濟文化出版社)106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217巷7弄19號1樓電話(02)27760111 #2321
傳真(02)27760514
http://www.tzuchi.org. tw
新文豐出版公司108臺北市雙園街96號電話(02)23415293
傳真(02)23568076
http://www.swfc.com. tw
萬行佛教萬用手冊有限公司106臺北市信義路四段40號2樓電話(02)27032333
傳真(02)27024914
 
嘉義新雨雜誌社600嘉義市水源地33之81號電話(05)2789254
傳真(05)2755094
http://chiayi.com.tw/ service/newrain. htm
嘉豐出版社105臺北市民生東路五段69巷2弄36號電話(02)27657420
傳真(02)27632778
 
福智之聲出版社105臺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37號12樓電話(02)25452546
傳真(02)25452547
 
臺北市宗喀巴佛學會114臺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31巷25號電話(02)26322574
傳真(02)26320974
 
臺灣內觀文教基金會106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96巷11號3樓電話(02)27351180
傳真(02)27351180
http://www.dhamma. org.tw
慧炬出版社106臺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70巷10號電話(02)27075802
傳真(02)27085054
 
慧眼雜誌社231新店郵政6-75號信箱電話(02)22145657
傳真(02)22143686
http://www. wisdomeye.org
慧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6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50-5號4F  
慕欽講堂100臺北市金華街17號8樓電話(02)23581266
傳真(02)23581269
 
諦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807高雄市三民區民壯路61號電話(07)3848088
傳真(07)3862052
 
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115臺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18巷1號電話(02)27837503
傳真(02)26536114
 
藏海出版社242臺北縣新莊市中正路694巷50號2樓電話(02)29028639 
藏傳佛教文物116臺北市文山區景文路74號電話(02)29310847
傳真(02)29316489
 
覺苑出版社234臺北縣永和市竹林路225巷39號5樓電話(02)29228047
傳真(02)29216850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300新竹市高峰路236號電話(03)5215302
傳真(03)5233316
 
覺慧印經中心106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303號5樓之9電話(02)27413610
傳真(02)27418255
 
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105臺北市八德路三段81號4樓之6電話(02)25789877
傳真(02)25785797
 
靈山出版社105臺北市南京東路五段92號9F電話(02)27603881
傳真(02)27693371
 
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105臺北市南京東路五段92號5樓電話(02)27603881
傳真(02)27684550
http://www.ljm.org.tw

【附註】

註1:「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http://theorynt.cs.ccu.edu.tw/buddha),共收錄九所佛教圖書館佛學館藏書目資料。引自釋自衍。<佛教圖書館虛擬聯合目錄>,《佛教圖書館館訊》,第18/19期(民88年9月),頁52-57。
註2:九所佛教圖書館依序為: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佛學資料中心、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圖書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圖書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淨心佛學視聽圖書館高雄館、紫竹林精舍圖書館、福嚴佛學院圖書館、德妙佛學資料中心。
註3:據《佛教圖書分類法. 1996年版》(嘉義市:香光書鄉,民85),共分十大類:0總類、1教理、2佛教史地、3經及其釋、4律及其釋、5論及其釋、6儀制;修持;佈教;護法、7佛教文藝;佛教語文、8中國佛教宗派、9世界各地佛教宗派。
註4:胡述兆,吳祖善合著,《圖書館學導論》,(台北市:漢美圖書,1989年),頁75。
註5: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URL:http://readopac.ncl.edu.tw/cgi/ncl3/m_ncl3)。
註6:國家圖書館新到期刊目次服務系統(URL:http://readopac.ncl.edu.tw/cgi/ncl7/m_ncl7?632c352c724b6a70685a7558584369727069)。

【參考書目】

1. <走過20.邁向2000──佛教雜誌座談會>,《普門》,241期(88年10月),頁40-61。
2. 中村元主編,《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台北市:天華,民73年。
3. 中華民國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雜誌年鑑. 1950∼1998》,台北市:中華民國雜誌事業協會,民87年。
4. 孟樊,《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台北市:唐山,1997年。
5. 姚麗香,<台灣地區光復後佛教出版刊物的內容分析-佛教文化思想變遷初探>,《東方宗教研究》,新1期(79年10月),頁292-312。
6. 張瀚菁採訪.攝影,<開卷有益:佛教類書籍的店銷市場>,《出版流通》,32期(83年8月),頁5-6。
7. 無隱,<評介-國內佛道雜誌四十種>,頁35-37。
8. 熊傳慧採訪.攝影,<結緣的善:談由藝術的觀點看佛書未來走向>,《出版流通》,32期(83年8月),頁7-8。
9. 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市: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發行委員會,民43年。
10. 劉佩貞,<願解如來真實義-訪圓明出版社總編輯吳明興先生>,《萬行》,169期(88年2月),頁23-26。
11. 歐明慧等,<書海中的般若舟--佛學出版社面面觀(一)>,《人生》,121期(83年3月),頁14-24。
12. 歐明慧等,<書海中的般若舟--佛學出版社面面觀(二)>,《人生》,122期(83年10月),頁18-28。
13. 藍吉富,<近三十年來台灣的佛書出版概況>,《內明》,118期(71年1月),頁11-17。
14. 藍吉富,<近五十年來台灣刊行的佛學工具書>,《普門》,204期(85年9月),頁146-148。
15. 藍吉富,<近五年來臺灣地區佛學典籍簡介>,《漢學研究通訊》,3卷2期(73年4月),頁77-81。
16. 懷一,<台灣佛教的發展與出版業的角色>,《菩提樹》,493期(82年12月),頁30-32。
17. 闞正宗,<由刻經到佛書流通>,《普門》,233期(88年2月),頁22-32。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21/2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