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二十九期 91年3月

【編輯手札】

資訊時代佛教目錄學研究的省思

編輯組



  回顧歷代佛教目錄學研究的成果,是多少大德的心血灌溉,尋驪探珠,方能讓佛教典籍目錄代代相傳。它讓人瞭解二千五百多年來佛教的發展,開啟研究佛教的指針,保存佛教歷史文化的遺產,並促進佛教知識的交流。因此,我們可以說目錄學是文化的產物,代表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思維方式、價值取向。

  梁啟超在〈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一文,提出佛經目錄的特色:一、歷史觀念甚為發達──舉凡任何一書的傳譯淵源、翻譯人的小傳、時間、地點,皆詳加敘述。二、辨別真偽的觀點極嚴──任何疑問皆詳細考證。三、比較時謹慎──對同本異譯、抽譯本等皆詳細勘察異同得失。四、勤奮蒐採遺逸──對散佚的書皆詳載散佚時間。五、分類周詳完備──提供著譯時代、性質內容等多種分類方式,便利查檢使用。由以上之評論可知,佛經目錄在目錄學研究上及在中國目錄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傳統佛教目錄學的研究大多著重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版本考證、譯人傳略、經錄之分類。這些研究的成果,雖足以讓從事佛學研究者自豪,然而,面對資訊科技的進步,文獻資料遽增,要使佛教目錄學的研究能承繼優良的傳統,且在面對不同的資訊載體、多元的內容及不同的價值觀念時,能迅速掌握文獻的數量與成長趨勢,並創立新的目錄學體系,使目錄學知識更系統化、科學化,這些都是吾人要努力的。而目錄學存在的價值,是知識累積的成果,可以展現當代佛教的歷史發展及文化思想的基礎,因此,未來佛教目錄學的研究走向,更值得吾人省思。

  若以功用性來說,應著重當今書目的編製,可以將多種媒體整合為一,提供跨平台的檢索系統,讓佛教的書目具有正確性、完整性、學術性、資訊性,反應時代的需求,能正確記錄書目內容,傳遞書目的訊息。進一步運用新的研究方法解讀書目的思想,讓書目有思想性,發揮指導的作用,方能彰顯目錄學研究的意義性和價值。所以,本期主題:「佛教目錄學」,特別邀請學者專家從各種不同的立足點,探討古今佛教目錄學之發展概況,並探究未來發展的可行性等多篇文章,如:鄭恆雄教授從古典目錄的角度探討當代我國目錄學之發展,方廣錩教授探討資訊時代佛教目錄的發展,徐建華教授探討中國歷代佛教目錄類型,以及黃志洲老師由《大唐內典錄.歷代眾經總撮入藏錄》序說之單一佛教目錄做探討,希望藉此回應資訊時代佛教目錄學的研究,找尋未來目錄學研究發展的方向。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2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