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七期 97年6月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
(2000∼2006)》讀後


林慶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一、前言

  梁啟超在所著〈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中提到佛教經錄,有優勝於普通目錄者數事:

1.歷史觀念甚發達:凡一書之傳譯淵源、譯人小傳、譯時、譯地,靡不詳敘。
2.辨別真偽極嚴:凡可疑之書皆詳審考證,別存其目。
3.比較甚審:凡一書而同時或先後異譯者,輒詳為序列,勘其異同得失。在一叢書中抽譯一二種或在一書中抽譯一二篇而別題書名者,皆一一求其出處,分別注明,使學者毋惑。
4.蒐采遺逸甚勤:雖已佚之書,亦必存其目以俟采訪,令學者得按照某時代之錄而知其書佚於何時。
5.分類極複雜而周備:或以著譯時代分,或以書之性質分。性質之中,或以書之涵義內容分,如既分經律論,又分大小乘;或以書之形式分,如一譯多譯、一卷多卷等等,同一錄中,各種分類並用。

  梁氏舉出五點理由,證成自己的說法。他又說:「吾儕試一讀僧祐、法經、長房、道宣諸作,不能不歎劉《略》、班《志》、荀《簿》、阮《錄》之太簡單、太素樸,且痛惜於後此踵作者之無進步也。」(註1)

  梁氏在讀過梁僧祐《出三藏紀集》、隋法經《大隋眾經目錄》、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唐道宣《大唐內典錄》等佛教目錄書以後,非常讚賞這些目錄編輯體例的嚴謹,對一般目錄書如劉歆《七略》、班固《漢書.藝文志》、荀勗《中經新簿》、阮孝緒《七錄》的內容太過簡單,後來編作的目錄也沒有進步。梁啟超認為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般書目,比不上南朝、隋、唐的佛書目錄。事隔一千五百年,所謂一般書目改進了多少,是否已超越了佛書目錄?如果以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輯的《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以下簡稱《提要初編》)和《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2000∼2006)》(以下簡稱《提要續編》)二書來觀察,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二、《提要續編》的體例

  《提要續編》的編輯體例,大抵遵循《提要初編》。要了解《提要續編》,就得先了解《提要初編》的體例。

  《提要初編》書前有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的〈序言〉,接著為〈編例〉,再接著為〈分類表〉、〈分類目次〉。根據〈編例〉,本書收1963年至2000年8月臺灣、香港地區各大學及學院研究所中與佛教相關的博碩士論文1,070篇。〈編例〉第一條收錄範圍,解釋所謂「相關」,包括三種文獻類型:

1.凡佛教與各學科、佛教與各宗教之關係比較,以及受佛教影響或與佛教有交涉之文獻。
2.凡與佛教研究範圍有交叉或重疊之學科,例如西藏研究、敦煌學、宗教理論、印度哲學等文獻。
3.凡在臺灣地區發展傳布之道教、民間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新興宗教等宗教信仰及宗教藝術之文獻。

  〈編例〉對資料來源、內容結構、著錄規則、論文編號、分類系統、編排方式、輔助索引,都有簡要的說明。〈編例〉條理清晰,面面兼顧,可作為各種工具書編例的範本。

  正文按〈分類表〉所訂類別,將論文提要分為二十大類,各類下再分小類,如「04佛教人物及其思想」,下分印度、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明清、民國、日本;又如「06經典研究」下分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華嚴經、法華經,維摩經,楞嚴經,其他;又如「15佛教各宗」下分三論宗、天臺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其他。書目提要主要採自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國家圖書館、各校系所之典藏,並參考各博碩士論文的電子資料庫。

  輔助索引有三:1. 〈題名索引〉,即按篇題筆畫順序編排的索引。2. 〈人名索引〉,即按論文作者、指導教授、被研究者姓名筆畫順序編排的索引。3. 〈年代索引〉,即按論文畢業年份編排的索引。

  《提要續編》收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臺灣地區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1,070種。所謂「相關」,也把《提要初編》中〈編例〉所述的第三點刪去。這樣收錄範圍就更明確了。香港的學位論文則不再收錄,原因為何,沒有具體說明。但卻加收中華、法光、圓光三所佛學研究所和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論文。刪去不相關的,增加相關的部分,這是相當明快的作法。

  正文的〈分類表〉,也有所增刪。如新增「07戒律研究」一類,刪去「20印度哲學」一類。「06經典研究」也增加寶積部、大集部、經集部。「08論書研究」也增加釋經論、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南傳論典等二級類目。另外刪併「西藏研究」、「敦煌學」、「民間信仰及習俗」下之子目。目錄書重要的是能因時制宜,因書立目。本書編輯手法靈活,也可看出一斑。

  索引部分僅存〈題名索引〉和〈人名索引〉兩種,可能因提要涵蓋時間僅六年多,不必浪費篇幅再編〈年代索引〉。這也是善於權變的表示。

  為方便讀者,在正文之後,輔助索引之前有附錄兩種:1. 〈臺灣地區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簡目〉;2.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彙編》1963∼2000年版與2000∼2006年版分類對照表〉。

三、編印《提要彙編》的意義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人力有限,他們不但編輯《佛教圖書館館刊》,也出版甚多佛教方面的工具書,如《佛教圖書分類法》、《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等書,更編輯出版兩大本的《提要彙編》。個人以為出版這套《提要彙編》,不但呈現近五十年大學校院研究佛學之總成績,也指引了今後研究佛學的新方向。此外,還有下列數點意義:

(一)證明僧尼也可以編輯高質量的工具書

  一般人以為臺灣的佛教人物大都把時間花在禮佛、參禪,或寫一些通俗佛教讀物作善書,能合作編輯高質量的工具書,如智旭的《閱藏知津》、會性法師的《大藏會閱》,可說少之又少。《提要彙編》的出版,證明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不但有編輯工具書的人才,且有以編輯工具書為志業的尼眾,不但使一般人對僧尼的印象改觀,勢將帶動國內佛教團體編輯其他佛學工具書的風氣。

(二)繼承佛教目錄的優良傳統

  前文提到六朝、隋、唐間有許多體例完備的佛書目錄,此一傳統代代有人繼承下來,明末智旭所編的《閱藏知津》,可說是佛教書籍的《四庫提要》,此書編成時間,早於清乾隆時代的《四庫提要》一百餘年。可見佛學界編輯書目的能力一直領先一般書目。《提要彙編》的編輯出版就是繼承此一優良傳統而來。試看一般書目中,有沒有一本博碩士論文提要可媲美這一套《提要彙編》?

(三)持續編輯,樹立典範

  編輯工具書,能持續數十年不間斷的並不多。許多工具書也因為沒有持續編輯,逐漸失去時效。後起的人如有所編輯,往往不接續著編,資料蒐集的起始時間有時無法銜接,收錄內容和編輯體例也不一致,檢索時文獻資料也就有所遺漏。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所編的工具書,該修訂的已修訂,如前文提及的《佛教圖書分類法》已有改定本,《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已出第二版。《提要初編》收錄資料到2000年8月,《提要續編》則從2000年9月開始收錄。能如此銜接,文獻資料才不會遺漏。以香光尼眾佛學院各位法師的學術使命感,將來勢必會編《提要三編》,如此持續不斷編輯下去,也形成了一種優良的傳統,學術水平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四、結語

  香光尼眾佛學院在悟因法師的領導下,又有自衍法師對佛教工具書編輯的執著,才能出版如此高質量的《提要彙編》。她們對編輯工具書的執著精神,有一天也會感染到其他圖書館,大家一起規劃合作編輯工具書,或將相關佛教文獻數位化,再困難的工作,也有完成的一天。就如同筆者常常跟學生說的,隋朝靜琬在河北房山刻石經,一代代接續的刻下去,到明嘉靖年間終於全部完成。這種默默耕耘的精神,是這時代所最缺乏的。我們文史學界有不少編輯工具書失敗的例子,如編《明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已失敗一、二次;《臺灣文學研究文獻目錄》,聽說不少學者主持過,但都見不到成果。這些都不免浪費公帑。如果主其事者,能多多向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諸位法師學習,書早就編好出版了。但願這篇讀後感,不會加重法師們的心理負擔。

【附註】
註1:《佛學研究十八篇》,(臺北:臺灣中華,1976年7月)。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