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七期 97年6月

專科工具書資料庫面對
WEB2.0的衝擊

須文蔚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摘要】WEB2.0的精神在於著重雙向互動、網友參與、開放分享等觀念,不僅創作與出版受到WEB2.0新風潮的衝擊,在數位文學與WEB2.0共舞的2006年,部落格創作成為發燒的狀態,而百科全書、文學資料庫的建構,也愈來愈重視互動與參與。因此,本文以專科工具書資料庫面對WEB2.0的衝擊為題,內容分專科工具書資料庫與WEB2.0共舞的年代、新穎與互動程度更高的文學資料庫、數位出版建立灘頭堡三部分加以探討,並於結語提出專科工具書是下一個階段文化工作推動的重要議題,以及專科工具書資料庫的發展,應注意數位出版的潮流,推出符合市場潮流的工具資料庫。

關鍵詞:WEB2.0;數位出版;專科工具書;專科工具書資料庫


壹、前言:專科工具書資料庫與WEB2.0共舞的年代

  在2006年1月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的「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指出,截至2006年1月16日為止,臺灣地區上網人口成長約1,476萬人,整體人口(0-100歲)上網率達六成五;其中,寬頻網路使用人數約1,162萬人,約占總人口數六成。開春時,這份重要的報告呈現出國人網路基礎設備擁有度持續提升,上網與寬頻連網的戶數與人數穩定成長,網際網路已經深入臺灣人的生活,閱讀、寫作與發表文學作品,在WEB2.0的潮流中,更成為當代文學傳播中不可忽視的現象。

  再從另一個驚人的數字觀察,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2006年10月份針對臺灣都會區消費者的調查,發現手機的普及率高達九成七,數位相機也逼近八成。敲開數位生活大門的商品,不是家用電腦,而是通訊設備和攝影技術。當人人都擁有了相機,數位相機成為另外一枝彩筆,寫日記、旅行文學,甚至報導文學,在圖文並茂的BLOG中,精彩的影像騷動著讀者的眼神。在數位時代,沒有驚心動魄的藝術革命口號,創作者和讀者在美的追求上,已經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文字或圖像上了。

  從BBS、個人新聞臺到「部落格」,數位文學的發展以驚人的速度變革中,不僅創作與出版受到WEB2.0新風潮的衝擊,著重雙向互動、網友參與、開放分享等觀念的WEB2.0精神,使傳統的作者與出版者單向傳播給讀者的狀況,轉變為讀者掌握更大的回饋與發表權,隨時可以透過回應與上傳,表達意見,或是透過分享,進一步取得更多的資源。在數位文學與WEB2.0共舞的2006年,不但部落格創作成為發燒的狀態,就連百科全書、文學資料庫的建構,也愈來愈重視互動與參與。

  專科工具書資料庫的建構之外,行銷與推廣也是不可忽略的議題。出版界在2006年面對前所未見的衝擊,業者估計2006年出版市場是近十年來的新低點,超過四成的退書率,促使業界與作者更重視BLOG與數位出版的經營。

貳、新穎與互動程度更高的文學資料庫

  在諸多資料庫當中,維基百科(Wikipedia)是最能代表WEB2.0精神的網站,尤其在自2002年中文維基百科成立後,在本地知識界掀起一股應用的風潮。及至2006年11月12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0萬條,成為第12個擁有超過10萬條目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學資訊,雖未必全然正確與詳實,但已經成為文學研究不可或缺的資源。專科工具書如何迎向這個潮流,臺灣各種資料庫的變化現象,或許可以看出一個端倪。

  比照維基百科,文建會於2004年推出「台灣大百科」網站(taipedia.cca.gov.tw),開放全民撰寫,同時也邀請專家學者參與撰寫與審查工作。「台灣大百科全書」網路版文學類編輯推動計畫,在2006年成果斐然,由文建會委託國家臺灣文學館執行,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老師主持,共完成548則詞條。在2006年文學類編輯推動計畫主要目標為:一方面,將臺灣文學經典作品、重要作家與社團的資訊數位化;同時將中學國文課本範文納入撰寫,將百科全書普及到中學語文教學上應用。體例上,在大百科的體例上,同時參酌《台灣文學辭典》訂定,本計畫同時將陳萬益主編的《台灣文學辭典》數位化,架設《台灣文學辭典》試用版資料庫(http://taipedia. literature.tw:8090/),提供臺灣文學研究者與讀者參考利用。

  為了擴大「台灣大百科全書」網路的使用,改善一般大眾投稿信心不足,投稿量有限的現象,在2006年「台灣大百科全書」進行較大的變革,分為專業版與大眾版。大眾版不再採審查登錄制度,也不支付稿費,不延聘專家審稿,回歸自由論述權利,朝向WEB2.0的理想;另一方面,專業版繼續邀請學者專家撰寫,如開放投稿,仍維持審查制,維繫百科全書的正確性。

  至於在現代文學資料庫方面,文建會委託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進行「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的網站維護計畫,在2006年典藏區的更新及強化上,針對已授權給詩路網站的詩人們,進行詩作上的全面更新,從授權詩人中挑選出30本著名詩人之詩集全文上網,同時就100位詩人經典作品典藏整理內容包括五大項:作家小傳、作家年表、作家書目、品評作家及評論彙編,強化了資料庫的深度。與讀者互動性強的「每日一詩」電子報的訂戶人數,在六月底計有50,412人,至十一月底為87,650人,訂閱人數大幅成長,讀者從電子報中不但可以閱讀現代詩文本,更可獲悉本地藝文活動與出版的最新訊息。由於採取BLOG形式建構網站,不但詩人可以自行管理,網站也與其他詩人的BLOG以聯播的形式整合,使資料庫更貼近WEB2.0所強調雙向互動與參與的精神。

參、數位出版建立灘頭堡

  2005年數位出版的風潮方興未艾,經濟部工業局委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協助以城邦集團為主之營運團隊開發國內第一套本土化數位出版交易平臺,聯合報系的聯合線上也於2005年12月加入戰局。數位出版的戰火,隨著2006年雜誌業銷售下跌,傳統媒體開始切入以網路為發行媒介的電子雜誌,提供線上閱讀,拉攏習慣使用網路的年輕讀者,加上網路書店日漸受到消費者信任,據《2006博客來報告》指出,博客來全年銷售15萬種以上繁體書,超過430萬本書。2006年的數位出版環境充滿挑戰與生機,遠流出版旗下的智慧藏公司呼應此一趨勢,推出以數位出版為核心,線上授權為服務的網站「圖文閱讀網」(www.ebook.com.tw),正式加入數位出版市場,國內數位出版呈現出由城邦、聯合線上與遠流出版三分天下的新情勢。聯合線上也看好WEB2.0時代BLOG與多媒體互動電子雜誌的發展,在2006年推出多項嶄新的數位出版模式。

  遠流圖文閱讀網的經營模式有別於城邦和聯合線上,主攻圖文資料線上授權交易。事實上,圖文授權成為新興的電子商務,在國外已經風行多年,以知名的Getty圖庫公司為例,自成立以來一直有盈餘,2006年營業收入甚至高達8億美元。遠流在圖文閱讀網的規劃上,以作家、插畫家、攝影家、建築師等的圖文著作權作為網站營業的核心。首批推出的著作物,包含了蔣勳、張大春、蔡志忠、蕭雄淋、劉育東、鐘永和、潘小俠等人的創作,均已獲得著作人同意,將圖文作品提供給該網線上授權。圖文閱讀網目前的收費方式,圖片授權原則上以企業對企業的交易為主,作者取得50%、通路35%、平臺收取15%。文字作品的銷售對象包括企業與一般讀者,讀者可以用紙本書的五折的價格,付費下載電子書。此一產銷形式的改變,正悄悄影響文學傳播的供銷模式。

  較早投身數位出版的聯合線上,近一年來積極開發電子書、電子雜誌、電子報紙,在2006年有兩大突破:一為,推出部落格與個人出版結合的新型態,作家可以直接利用線上出版平臺,將部落格中的文字、圖片與影音集結成書。二為,研發與推動Flash互動電子雜誌。

  就部落格與個人出版結合上,聯合線上的udn數位閱讀網分別與各家出版社、作家及當紅的部落客合作,強化個人出版的概念。於2006年7月推出個人出版POD服務,讓udn網路城邦的部落客可把自己的創作出版成書。部落格電子書模式,可讓網友從網路城邦提供的網頁電子書功能進一步串接到數位閱讀網所提供的個人出版系統,將網頁式的電子書,轉換成「PDF格式,全螢幕閱讀,有互動導覽閱讀功能,以及加上DRM版權保護,可進行銷售及閱讀行為分析」的電子書,成為「部落格電子書」,如試將出版與產業整合的概念,獲得新聞局頒數位出版創新獎。同樣積極推廣新型態數位出版模式的MODA網,也在本年度開發完成線上出版平臺與影音電子書閱讀軟體,讓部落格作者能夠自行線上發行出版,累積會員數已超過10萬名,也有六千多本的電子書可供下載,但隨著企業經營權的移轉與業務的調整,MODA網的榮景曇花一現,在年底突然停止服務,造成讀者的錯愕。

  另一方面,有鑑於電子雜誌近年在大陸掀起熱潮,Xplus、ZCOM、POCO等互動雜誌平臺都相當受到讀者歡迎,估計大陸2005年約有兩千萬人次的讀者下載過電子雜誌,國內城邦與聯合線上去年也積極開拓臺灣市場。2006年聯合線上更以自製的電子多媒體雜誌,與北京新數通公司Xplus平臺合作,將觸角擴及中國大陸。

  不過聯合線上的電子雜誌初步以旅遊與休閒雜誌為主;在2006年推出重量級的臺灣文學電子書且深獲好評者,當屬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小說.青春讀本」系列,集合了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黃春明、吳濁流、張文環、呂赫若、鄭清文、王禎和等十位大臺灣代表性作家的小說,除小說內文外,並請專人繪圖,搭配臺語配音,使作品呈現多媒體閱讀的樂趣。且在資訊呈現上,力求深刻詮釋小說的背景知識,輔以作家年表、文本創作背景,以及關鍵用語的百科知識等,讓文學閱讀不但有多媒體的樂趣,更透過超連結讓讀者深入字、詞與觀念的詮釋。由於製作精良,本書也獲得新聞局95年補助發行數位出版品。

肆、結語

  過去幾年的數位熱,在部落格、RSS、維基百科等WEB2.0概念盛行的2006年,不僅數位文學創作呈現新的生機,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出版社與大專院校紛紛邀集作家、學者與專家設立部落格社群,如中時部落格、udn網路城邦、Ylib Blog,以及臺灣文學部落格的社群集結,讓新銳作家與研究者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也讓知名作家與學者體會與讀者頻繁互動的新書寫環境,更為未來的數位出版環境預作準備。

  至於資料庫的建構上,目前還沒有以WEB2.0概念為核心,專門為文學研究設立的資料庫。但是無論是在中文維基百科或是台灣大百科中,臺灣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的資訊已經漸漸充實。值得關心的是,專科工具書能否透過網路的群聚效應,提升讀者參與研究與上傳專業資料,建構一個虛擬的「敦煌」,恐怕是下一個階段文化工作推動上,比平臺建構更重要的議題。

  同樣的,當世界各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多年後,數位出版已經普及到文學讀者的生活中,南韓最大電子書平臺「book-topia」已出版六萬冊電子書,日本簡訊小說蔚為時尚,大陸電子雜誌風靡閱讀市場,但在臺灣卻沒有具體且有巨大影響力的數位出版商業應用個案產生。如果政府寄望2008年臺灣數位出版產值可占全出版業的兩成,創造400億元產值,那麼文學作家與讀者要如何面對副刊、雜誌與書籍出版界的重新擘畫,邁向數位出版的新紀元?台北雜誌公會理事長王榮文在2006年趨向尾聲時,大聲呼籲,合作才是臺灣數位出版的唯一出路,他將號召臺灣出版業、作家、科技界,共同成立一家公司,來發展數位出版的閱讀軟體、著作權保護機制及發展新的銷售模式,逐漸開拓電子書市場。看來文學在新的一年將更活躍在電子媒體上,以帶電的姿態向人們宣告臺灣人文的深刻與美好。更提醒專科工具書資料庫的發展,應當注意數位出版的潮流,以期推出符合市場潮流的工具資料庫。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4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