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五期 85年 3月

如是行過:圖書分類工作程序

妙 淨


楔子

  曾經以為分類不過是「物以類聚」之理論應用,就如在家中面對自己蒐集的藏書與飾物進行分類,應該不困難吧!但沒想到分類居然還有程序及原則性,尤其圖書館必須要對千冊以上的書進行分類,程序和原則便如圖書分類的圭臬。還記得初次到圖書館工作時,面對館員耐心的講解「分類」,真有如「鴨子聽雷」般;雖然如此,但為了能將所學的知識吸收消化,應用在工作上,經過多次與館員討論、溝通,以及閱讀相關資料之後,總算有點概念。以下就自己學習圖書分類程序所蒐集資料記錄下來分享讀者。

圖書分類步驟

  「分類」的目的是讓一書在書架上有其安放位置,以便利讀者檢索館藏資料及方便館員管理館藏依據。假若沒有經過一定分類程序處理圖書資料,就容易造成一本書前後兩次給的類號不同,影響讀者找書或致使圖書館購買太多的複本書。

  圖書分類的方法,可能因應各館而有差異,但分類的程序則大同小異,通常分五大步驟。分別是點收→查核複本→辨類→歸類→核對,其各程序分別詳述如下:

一、點收

  對書商送來的書進行清點,核對送來的書與採購單所列的書目是否符合,是否有錯誤、缺少或破損等。共有三步驟,依序為核對採購單→簽收→送編目組待編。

二、查核複本

  一書確定無誤後送至編目組,進行分編作業。為避免一書二分,因此在分編之前,應先進行書目核對。依據館內已有的卡片目錄或書目檔,對書名、著者、版本、出版、稽核等項資料進行查核。

  1. 複本書:對上述各項核對皆相同者,則視為複本書,在原來的卡片記錄上加註此書之登錄號及複本號(部次號);若是電腦檔則將該筆書目資料拷貝,更改登錄號、條碼號及加註複本號。

    例如:

    【卡片目錄】 【電腦檔】

    分類號 100  登錄號 B00002 條碼號 00345

    著著號 1660  索書號 110 /1660 / C.2

    登錄號 B00001
        B00002 C.2→複本號

    註:複本書的定義是同版本、同種書或同冊次的書。

      以下三種情形皆是:

    (1) 書名、著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及頁數與卡片記錄完全相同
      者。

    (2) 同出版者重印而未修訂者。

    (3) 除裝訂方式與冊數外,完全相同者。

  2. 不同版本的書:一書內容有修訂或不同的部分,如版次為「第三版」及「第四版」,則抄錄館內卡片資料上的索書號或拷貝電腦檔的書目資料,再加上版次號(如3rd. ed.)或年代號(如78),另成一筆新記錄。又同年代不同版本則在年代後再加-2,-3等號區別。若版次以年度表示,則應取資料年為版次號,而非出版年,如:1990年佛光山佛教學術會議實錄,其年度取1990。

    註:版次號(年代號),用以區分同種書的不同版本。凡同種書之修訂版、增訂
      版或影印新版或不同年度應於索書號後,加上版次號,以資區別。

  3. 館內無相同或相關資料的卡片記錄者,可視為新書處理,進行內容分析的步驟,加以歸類。

    註:需重新編目或分類的書有以下三種情形:

    (1) 新書:完全查核不到記錄或卡片或未有符合之書目資料者。
    (2) 不同版本的書:書名著者同,版次不同者。
    (3) 書名、著者、版次同,但有原版與翻版之別。
    (4) 書名著者同,而出版者不同者。
三、辨類

  一書經查核確屬新書後,即進行內容分析(又稱主題分析、辨類)。圖書分類以其內容性質為主,辨類的資料來源分述如下:

  1. 書名:書名大多可代表一書的內容,由書名的意義,瞭解書的內容性質,故分類最常以此為依據。但有些書名並無法正確表達內容性質,如文學類、哲學、社會科學等,則需依賴一書的其他資料來判類。

  2. 目次:目次是一書內容的綱領,可看出全書論述範圍。若一書為多主題,則可由目次判斷哪一個主題所占的比例較大,依該主題歸類。

  3. 內容簡介:若一書的封底或封面內頁有內容簡介、摘要,編目人員亦可藉此瞭解內容,進行辨類。

  4. 序跋凡例:著者通常會將寫作的動機、目的或書的主題,於序跋凡例中表現出來。

  5. 導言、緒論:一書的第一個章節通常會有導言或緒論,其為著者對本書主旨的扼要概述,表現書的主題範圍等。

  6. 正文:通常無法依據以上所列資料判類時,則會大略將一書的正文瀏覽一遍,或從目次選部分章節做重點式閱讀,以瞭解該書的內容性質。

  7. 參考其他書目或請教專家:除利用一書本身所提供的資料外,還可參考其他相關的書目、書評,或向各學科專家請教。
四、歸類

  歸類的目的在確定一書類號,並依所採用的分類法,選擇最適當的類目,給予類號,決定分類排架的位置。

(一)決定類目的方法:

  1. 依據辨類結果,以該書主題,配合所採用的分類表進行歸類。

    (1) 先於類表中找出該主題所屬的大類目,如:200 佛教史地類。

    (2) 再於類表的簡表中,於該大類下找出適切的小類,如:220 中國佛教史。

    (3) 最後依據類表的詳表中,細分子目,視情況再依各複分表複分,所得之類號
      便是該書的分類排架順序。

  2. 分類時應遵守分類原則,及瞭解各類目間的關係。

    (1) 分類原則:一般先依內容性質為主要分類依據,再以形式、地區等來輔助分
      類。

    (2) 各類目的關係:分類表的編製、類目的編排是依先整體後部分、先一般後特
      殊、先理論後應用、先古後今、先近後遠等原則而成一體系。各類目之間有
      主從、平行、交叉、相對等關係存在,使各類目緊緊相繫,類表的結構嚴謹
      不鬆散。例如:800 中國宗派 810 成實宗

  3. 可參考類目下的「註釋參照」來幫助分類,或若該分類法編有索引,可使用索引檢索相關類目及類號。
(二)歸類原則:

  1. 以資料內容、主題為分類依據。

  2. 同類書常因應用學科的不同,而分入不同類別中;最好不要為集中管理,不顧該書的性質而歸入同一類。

  3. 分類時,將其歸入類表中最恰當的類目中,而非最細的類目。

  4. 分類人員應保持客觀立場,並遵照分類的原則進行分類。

  5. 性質相同之資料,經過查詢後,若發現有前例可援用,即依照先例,使資料得集中一處,但以資料歸類正確為主。

(三)圖書歸類步驟:

  1. 選定分類號碼:在分類表的綱目表中,選擇最合適之大類;於該類下分入最契合之類號。

  2. 編製分類號碼:

    (1) 特殊的圖書資料可在類表之類號做上註記,其目的是供日後查詢,使相同性
      質之書,歸入同一類中;另外可查知館內缺乏之資料,以供徵集、採購參考。

    (2) 各種助記表之應用,遵照表內的規定及註明為限。

  3. 完成書碼:依規定在目錄卡之左上角(或建入電腦檔書目資料)及書內規定地方填上適當的類號。
五、核對

  為避免重號、分類前後不一致,在決定了主要類號後,應核對分類目錄、排架目錄,或電子書目資料檔,除主要分類號外,尚要依序給予著者號、種次號、版次號、冊次號、複本號及其他附加號,組成完整的書碼(又稱索書號)。

結語

  在學習分類之程序後,發現分類其實真的不難,可用成語「熟能生巧」來形容,況且人人都有分類的本能,只要對分類有概念,加上多練習,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編目員。

【參考書目】

1.黃淵泉著,《中國圖書分類編目學》,台北市:臺灣學生,民75年。
2.胡述兆,吳祖善著,《圖書館學導論》,台北市:漢美,民78年。
3.國立中央圖書館文化中心圖書館工作手冊編輯小組編輯,《文化中心圖書館工作手
 冊:分類與編目》,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民79年。
4.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鄉鎮圖書館分類編目學習手冊》,台中縣:臺灣省政府教
 育廳,民83年。
5.〈妙心寺圖書館圖書分類工作程序〉,《佛教圖書館自動化研習會 1992》(台南
 縣: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81年),頁19-20。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