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期 98年12月

【編輯手札】

傳衍佛法的印經志業

編輯組


  佛教經典在經文將結束前,都出現佛陀或諸佛菩薩殷勤囑咐大眾讀誦、受持,使經文中的法益能永續流傳,每每讀誦到這裡,想到過去久遠以來的諸佛菩薩,是如何努力地要將佛法智慧傳衍下去,直到現今學佛的自己,手上還能握著經典,識讀著字字句句的佛法,內心不禁湧起一股溫暖感動的能量。

  當想像諸佛菩薩面對五濁世間,除了親自現「聲」說法、教化人心,還肩負推廣流通的使命,用一句現代話來說──諸佛菩薩如同佛法的專任sales(業務員),日以繼夜邀請持經、寫經、供養經卷,且強調這樣的功德勝過當時可能比較流行的供養塔廟等。更因為諸佛菩薩如此無私,一呼百應,可以說是top sales(頂尖業務員),果然讓佛法透過經卷的書寫、流通,傳衍不斷。

  佛法傳揚至今,諸佛菩薩勸請流通的實力,不隨時代而銳減;而經典的流通也是一重要的關鍵,因為印刷技術及科技的發達,造就了枝繁葉茂的印經志業。在各印經單位的努力下,不僅實體紙本佛書唾手可得,網路虛擬的分享平臺更是無遠弗屆,佛法的廣布流通,開顯出不受時空限制、對象平等無遮、具備多元載體以及內容廣泛豐富的特色。

  檢視佛教經典圖書透過印經會的流通推廣,其影響不容小覷。隨手翻閱一本民國81年由「圓光寺印經會」出版的《我們真正的歸宿》,版權頁詳細記載每一版的印刷冊數,發現從民國81年至84年歷經二版四刷,共印四萬八千冊。試想該書原著雖然是泰國高僧,但在臺灣短短的四年內至少就有四萬多名讀者,印經會的魅力就在主動推廣,透過大量的印製流通,讓臺灣地區的佛教徒認識南傳佛教高僧,也帶動了南傳佛教的弘揚發展,這不能不歸功於印經志業的推廣流通。

  我們欣見正法的流化不塞,象徵著學習諸佛菩薩願作佛法sales的精神,普及於佛教徒甚至非佛教徒的芸芸大眾。即使印經志業的成立因緣各異、出版品風格林立,我們不能否定的是──臺灣佛教的印經文化,除了傳播佛法,更是一座分享智慧的寬廣平臺,而如此無私的運作機制,帶給更多生命無盡的迴響與激盪。

  本期專題「佛教印經志業(三)」延續上一期專題,透過〈臺灣藏傳佛教印經會現況分析〉、〈臺灣地區南傳佛教非營利出版品現況分析〉等專文,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佛教印經志業,瞭解「印經會」提供了佛法廣為流通的寬闊平臺,開啟了佛教各傳承在臺灣的發展,使佛法的傳播相續無礙。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0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