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一期 99年6月

臺灣地區出版品預行編目(CIP)作業近十餘年來的回顧與前瞻

簡秀娟 國家圖書館助理編輯


【摘要】為推行發展國際統一的圖書編號制度,開創圖書出版品標準化、統一化、資訊化與國際化的新格局,1988年7月行政院正式核備國立中央圖書館(即國家圖書館前身)為臺灣地區國際標準書號(簡稱ISBN)權責單位。1990年2月正式成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簡稱書號中心),同時實施出版品預行編目(簡稱CIP)制度。CIP作業藉由圖書館編目技術規範所建置的預編書目內容,為讀者傳播書目最前線,建構新書即時主題所需服務,串連起個人化閱讀、出版產業與圖書館採編模式一氣呵成,詮釋知識經濟時代出版文化加值體系互動合作、共生雙贏之體質。迄今,CIP制度正式在臺灣地區實施屆滿二十周年之際,本文謹擇要回顧CIP作業近十餘年來的演變並前瞻未來發展。

關鍵詞:CIP(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出版品預行編目;臺灣地區


一、1990年2月臺灣地區CIP預編作業正式實施

  承全球書目資源分享風氣趨勢,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於1990年2月正式成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以下簡稱書號中心),除積極實施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編號制度(註1),更承一貫申請作業流程,編製出版品預行編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簡稱CIP)作業,成為全世界將ISBN編號與CIP預編作業結合在同一單位連貫進行的國家。

  CIP作業藉由圖書館編目技術規範所建置的預編書目內容,為讀者傳播書目最前線,建構新書即時主題所需服務,串連起個人化閱讀、出版產業與圖書館採編模式一氣呵成,詮釋知識經濟時代出版文化加值體系互動合作、共生雙贏之體質。數位環境蓬勃的時代,資訊傳播流速奔騰,CIP作業儼然已是圖書出版產業鏈與圖書館知識管理之上游,扮演為每一本新書誕生預先宣告的火車頭角色。

二、二十年(1990-2009)來CIP預編作業優質服務成效

  雖然CIP預編書目是出版前的新書資訊,僅能提供書目初步建置基礎,但書號中心ISBN/CIP服務作業,多年來在出版界體系與圖書館作業系統間,擔負著新書書目知識服務管理價值鏈角色,深耕在地新書出版資訊服務。二十年來臺灣地區參與CIP申請的出版者家數與筆數逐年遞增,詳見表1:「申請CIP之出版者家數成長圖(1990-2009)」所示。

  去年(2009)參加CIP之出版者家數多達3,481家,而書號中心成立之初,僅123家出版者申請CIP作業,出版者主動志願申請CIP作業呈現二十餘倍成長力。而歷年參加CIP申請筆數,詳見表2:「申請CIP筆數成長圖(1990-2009)」所示。

  截至去年(2009)底,CIP申請總筆數達363,268筆。多年來CIP書目紀錄廣為各界所下載參考加值利用,成效卓著,在臺灣地區與華文世界實現了抄錄編目(Copy Cataloging)、合作編目(Cooperative Cataloging)與資源共享(Resourse Sharing)的基礎性理想目標。





  在申辦CIP手續流程服務面,書號中心為方便民眾申請,接受來件收件多元化服務,可以傳真、郵寄、或親自臨櫃申辦方式送件申請,並藉助e化方式,提供線上申請平臺。總之,二十年來書號中心從傳統模式走向數位化平臺,建構種種發展創新措施,藉以標準化、數位化、分級化與個人化,提升快速化、精簡化、國際化,達成華文新書優質競爭力的預編服務效益。

三、近十餘年來CIP預編作業回顧:大事剪影

  回顧臺灣地區CIP作業實施二十年來,雖然CIP申請呈數倍成長,但也存在著許多挑戰,例如:現行CIP作業流程,從接續ISBN作業3個工作天,時效性作業讓預編人員時時處於與時間競賽的工作壓力情境;未能看到原書全貌,解讀資源不足,易致主題解析方向錯誤;知識內容多樣性不斷推陳出新,社會求新求變,預編人員需不斷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出書前書目異動頻繁,增加維護預編書目的人力負荷;申請旺季申辦件數激增,考驗著組織應變管理能力;申請者普遍對於圖書館書目品質控制之價值性觀念欠缺,溝通編目作業不易;再加上近年來因行政組織普遍精簡,人力縮編等等因素,導致臺灣地區CIP作業也存在著許多一般性的困難,但畢竟二十年一路走來,也算是在緊湊工作氛圍中,秉持一貫服務精神,屹立不搖。以下謹述CIP作業在臺灣地區近十餘年來的大事剪影回顧如下:

1. 1999年1月1日起,CIP書目新增資料每月收錄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原CIP新書書目通報在每月發行的《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際標準書號中心通訊》,以供各採購圖書的單位參考,囿於經費的不足,自第78期起改為電子形式出版。鑑於圖書新出版訊息與動態報導的重要性,國圖自1999年1月起,新策畫出版《全國新書資訊月刊》(以下簡稱《月刊》)。(註2)《月刊》所呈現的「新書分類目錄」,係收錄上個月書號中心受理申請CIP之圖書目錄,按類編排,大類下可細分為百餘個小類。至2010年4月止,《月刊》已全球發行至第136期,屆滿十一周年。容或新書出版之前不免常有突發狀況,部分新書會變更原出版計畫,如終止出版、書名或作者改變等,致使《月刊》所收錄的新書書目或有虛目(Ghost Titles)產生,但CIP新書分類目錄終以迅速、完整且有系統地通告臺灣地區每月新書出版訊息,以資參考利用。

2. 1997年1月起,發行「中華民國預行編目書目光碟系統」(SinoCIP CD-ROM)與1999年6月起發行「全國新書資訊光碟系統」(NewBooks CD-ROM)

  CIP書目資料原於1995年加入「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光碟系統」(Chinese National Bibliography on CD-ROM,簡稱SinoCat)。自1997年1月起,因顧及二者使用對象之不同,與CIP新書資訊之新穎性與急需性,乃將SinoCIP系統分出SinoCat獨立發行。SinoCIP發行至1998年,每單月出版。至1999年6月易名為「全國新書資訊光碟系統」(NewBooks CD-ROM),發行至2003年9月止,一年共發行6次。(註3)

3. 2006年7月1日起,CIP書目資料著錄ISBN號碼由10碼改為13碼

  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相結合,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實施13 碼ISBN。書號中心為因應此項新措施,自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止,採ISBN「10碼」與「13碼」並行。為配合此項ISBN-13碼新制,CIP資料上印製、顯示ISBN號碼,自2006年7月1日起,即全面改為13碼。而於「全國新書資訊網」之「書目資料庫」(http://lib.ncl.edu.tw/isbn/index.htm)提供ISBN 9、10、12、13碼書目自動對應檢索。

4. 2007年2月底起,進行更改標題有關「臺灣」、「中國」回溯改編作業

  因時空環境及政治生態之演變,編目作業相關主(標)題詞之標引必然走向「涇渭分明、甲乙立判」的要求。所以CIP作業配合國圖編訂之「有關“臺灣”“中國”等主(標)題詞之使用法」(註4),於2007年2月起進行逐筆查核修改CIP書目標題中有關「臺灣」、「中國」回溯作業。改編資料建檔時限為1990年2月至2006年6月6日止,經系統搜尋需要修改之CIP書目筆數達10,708筆,整個作業約耗時兩個月執行完畢,以利各界檢索、瀏覽與下載書目參考。

5. 2007年7月1日起,啟用《中國編目規則》第三版,著錄相關書目資料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於2005年10月修訂出版《中國編目規則》第三版,CIP作業配合國圖「國家圖書館使用《中國編目規則》(第3版)注意事項」(註5),於2007年7月1日起開始啟用《中國編目規則》第三版,主要用於記述編目(Descriptive Cataloging)作業,著錄描述相關書目資料。

6. 2007年7月1日起,啟用《中文主題詞表. 2005年修訂版》

  國圖於2005年10月修訂出版《中文主題詞表. 2005年修訂版》(以下簡稱《詞表》),是臺灣地區第一部採後組式的詞語控制工具詞表。CIP作業配合國圖「國家圖書館使用《中文主題詞表》(2005年修訂版)注意事項」(註6),編目人員於2007年2月參與使用《詞表》講習會,3月1日起開始試行《詞表》標引作業,並於7月1日起正式採用。CIP預編標引作業期望藉由主題詞法在文獻檢索方面之靈活性、直觀性與適應性的優點,幫助讀者迅速瞭解該書主題內容,方便查詢完整的新書資訊,為圖書資訊資源分享注入新的活力。

7. 2007年7月1日起,啟用《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年版)中「臺灣」相關類目

  CIP預編分類號取號作業原使用的規範主要為《中國圖書分類法》(增訂7版)(簡稱《中圖法》)。國圖新編訂完成的《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年版)(簡稱《中文分類法》),係以賴永祥教授之《中圖法》為藍本加以增補,同時參考國內外重要分類法,並斟酌分類實務加以增補修訂,並將臺灣自中國類下分衍而出,以齊列亞洲各國的方式排序分類。自2007年7月起國圖分兩階段開始啟用《中文分類法》:第1階段自7月1日起啟用「臺灣」相關類目部分,第2階段自2008年1月21日起開始全面啟用新版分類法。CIP作業配合國圖編訂之「國家圖書館使用《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年版)注意事項」與「國家圖書館臺灣相關類目新舊類號對照表」(註7),自2007年7月1日起先行啟用新分類表中「臺灣」相關類目部分,以分類與「臺灣」主題內容相關新書文獻。

8. 2007年10月起,進行臺灣相關類號目錄回溯改編作業

  另10月起,CIP作業配合國圖編訂之「國家圖書館臺灣相關類目目錄改編作業步驟」,進行臺灣相關類號目錄回溯改編作業,其中主要針對有關臺灣史地、臺灣傳記、臺語、臺灣文學等類進行全面回溯加號作業。書目紀錄之改號作業於書目檔分類號欄位681重複產生新的欄位681,以便於$a記錄新的分類號,並於$v註明「2007年版」《中文分類法》的版本註記。改編資料建檔時限為1990年2月至2007年6月30日止,經系統搜尋需要修改的CIP書目筆數達7,026筆,整個作業於12月中旬執行完畢。所以形成CIP書目檔中「臺灣」相關類號目錄具有雙重分類號對照情形。

9. 2008年1月21日起,開始全面啟用《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年版)

  《中文分類法》新版內容,頗能反映當代學術文化發展與臺灣社經變遷,國圖於2008年1月21日起,全面啟用新版分類法以標引文獻。CIP作業配合國圖政策,除「臺灣」相關類目部分已先行啟用,亦自當日起同步全面實施,以進行預編分類號取號作業,爾後並定期參與國圖「編目規範討論會」,對規範工具書內容持續維護增衍。

10. 2008年9月起,配合國圖中程發展策略規畫,參與「書目骨幹核心管理計畫」,以整合共享書目資源

  鑑於書目乃是一館核心必備要項,編目資源的運用亦隨著館藏多元化及分級化、與數位環境的興起,而走向迅速傳播與共享建置目標。國圖2009至2012四年中程發展策略計畫著眼於此趨勢潮流,遂建置書目骨幹系統平臺發展,利用資訊科技,整合各個流程作業,提高書目作業效率,並以匯合書目資源,增進檢索功能,延伸書目的知識加值服務,作為編目作業的指引方針。(註8)自2008年9月起,CIP作業即積極配合書目骨幹核心計畫,持續參與小組議題研討、執行書目骨幹核心計畫年度工作計畫、完成填製書目分級管理書目特性描述、書目著錄內容分析與臺灣書目控制未來回應問卷。

11. 2009年1月1日起,配合「國圖服務年」啟航傳播每日預告書訊服務(Taiwan Publication Services,簡稱TPS)

  國圖自2009年1月起,正式啟航推出TPS個人化服務(ttp://tps.ncl.edu.tw),為學者專家、圖書館界、出版業界與一般民眾,實施每日預告臺灣最新的圖書出版訊息。TPS服務系統會依讀者所挑選的閱讀主題,由前一天書號中心CIP建檔完成的臺灣最新新書預編訊息,以電子郵件傳送方式,為讀者定期、定時預告出版訊息,為業界掌握出版先機,並提供海內外圖書館界與一般民眾閱讀選購新書的參考依據。(註9)

12. CIP作業系統與資訊服務網歷年來不斷更新,以提升e化服務效能

  書號中心自作業起始,即以自動化方式建置ISBN/CIP書目資料庫。實施初期先在王安VS100主機上開發程式,以進行ISBN編配作業。1990年2月書號中心成立,重新在天登(Tandem)主機上設計ISBN系統並與CIP作業結合,於1990年8月正式上線。1992年1月開始接受政府出版品申請,書目資料量逐漸增加。1993年9月起轉入國圖「全國圖書資訊網路系統」(即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NBINet),供全國各大圖書館即時分享新書預編資料。

  1995年為因應國圖第二期自動化計畫,改以URICA系統作業。1997年4月再次更換成NCR主機,採開放式UNIX作業系統,透過國圖全球資訊網(WWW),便利民眾隨時檢索獲得新書出版資訊。1998年7月網頁正式更名為「全國新書資訊網」,同年10月起提供書目下載服務功能。2000年起為更加豐富書目資訊內容與強化CIP書目檢索下載功能,持續進行網頁改版作業,並開發線上申請功能。(註10)為配合數位環境興起與發展,更於2008年至2009年度規劃建置「全國新書/數位資源e化服務平臺」,期望全新一代的數位化服務,全面提升ISBN/CIP網路申請比例,以達成節能減碳、提升e化服務的行政效能新目標。

四、結語:臺灣地區CIP預編作業的未來前瞻

  二十年來臺灣地區CIP預編作業在書目服務第一線,利用各種媒體建置提供書目資料檢索下載,俾便傳播分享新書資訊,也配合技術規範的修訂,因應政策面之施行,啟動相關書目控制措施。展望未來臺灣地區CIP預編作業,仍會持續「每日接受申請 每日預編建檔 每日預告服務」。由CIP申請量的成長,也可欣見臺灣地區研究寫作出版的精進創發力。回顧既往,瞻首未來,以下幾點方向,期盼CIP預編服務,在數位環境風起雲湧的年代,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向上提升的動能:

1. 啟用CIP作業新一代e化系統與資訊服務網頁

  建置數位化申請平臺,期望業者透過線上申辦,提供書目資源分享,以積極提升電子預行編目(Electronic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簡稱ECIP)施行效能,達成節能省紙環保化及公開作業快速化。透過平臺並可提供技術規範工具內容模式,以利申請者填製申請表單時選詞填類之參酌,建立主題分析數位化雙向溝通管道,全面提升e化互動服務效益。

2. 優化每日預告書訊服務個人化創新服務

  自2009年1月起所正式啟航推出的TPS服務,目前功能與服務僅限於平面式新書宣告周知,優質化新書服務特點,擬從編製主題、瀏覽查詢、個人化新書書單、與實書書訊超連結,提升書目最前線服務新書書訊多重、多面再升級讀者延伸服務,從臺灣地區新書書目需求服務,建置華文新書書目知識基底,啟動個人化需求期待書目友善管理系統功能與服務。

3. 深化書目加值服務管理建置

  透過利用各界提供的CIP申辦資料為基礎,予以審視查證後,公開建置於網頁內,除了書名、作者、分類號與主題詞等書目資料外,進一步提供書影目次、作者介紹、摘要(或前言序論),對全國民眾、各級圖書館、出版業界提供更具多元化的應用服務,以深化書目資訊內容服務(Content Services),進而提升我國圖書出版品的競爭力與國際能見度。

4. 鼓勵業者積極參與申辦CIP申請

  二十年來臺灣地區參與CIP申請筆數雖歷年逐步成長擴增,但申請ISBN編號後,繼續申辦CIP作業的比例仍有待提高的成長空間。環視各國CIP制度,雖皆採國內出版品免費志願申請,且維持出版前申請,並制定完善的CIP編製適用與不適用範圍條件,臺灣地區情形亦不例外。(註11)但適時宣導鼓勵業者申辦CIP作業、擴編CIP編製範圍,書號中心則需齊備專才與資源,並加強提升充實編目溝通專才,以增益服務品質於不墜。

5. 出版送存後強化CIP書目查核的維護

  在美國申請CIP編製過程是完全免費,但參與申請的出版社,一旦出書應即刻送存完整一本(份)給國會圖書館作後續編目處理與典藏,出版社若未能履行這項義務,即可能會被暫停CIP申請的權利,直到出版社送存新書,也才算完成整個CIP申請程序。(註12)臺灣地區新書出版後,出版社依「圖書館法」送存國圖,書到館後對出版前書目的再次維護確認,對更新電腦書目檔重新下載尤其重要,因為CIP書目資料為各圖書館採編作業參考源頭,與出版界圖書市場發行之基礎,否則各單位需個別一一更改出版前異動頻繁的CIP書目。

6. CIP與圖書館編目互動的未來發展

  有鑑於數位時代圖書館的書目紀錄製作必須更符合效率,增益書目紀錄產出及維護效能,CIP的申請處理程序除朝向全面自動化機制便捷接收申請資料外,並應持續善加利用圖書館界合作編目供應鏈(Supply Chain)已經產出的書目紀錄,回饋CIP複本編目,援以為抄錄編目(Copy Cataloging)資源共享,以更符合書目控制、書目品質經濟效益。而數位環境的興起,帶動圖書館編目規範未來整合於Web環境架構的思考,例如:資料格式(ISO2709、XML等)、內容架構(如:MARC、MODS、DC等)、內容規則(RDA、AACR、中國編目規則等)、內容模式(FRBR等)、語彙清單(控制語彙、權威等)(註13),CIP是圖書館界編目的源頭,為一互動式、申請式編目模式,CIP書目未來建置與管理勢必密切關注編目新技術的發展與運用。

  謹記於臺灣地區出版品預行編目(CIP)作業實施二十周年:1990年2月至2010年2月

【附註】
註1: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編輯,《中華民國國際標準書號與出版品預行編目手冊》第二版,(臺北:國家圖書館,2006),頁6。
註2:莊芳榮,〈發刊辭〉,《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期(1999年1月),頁1。
註3:林偉龍,〈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光碟系統(SinoCat)新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5期(2004年5月),頁4-5。
註4:國家圖書館編目園地,http://catweb.ncl.edu.tw/sect-2.htm,檢索於2010年2月22日。
註5:同上註。
註6:同註4。
註7:同註4。
註8: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2009至2012中程發展策略計畫》,(臺北:國家圖書館,2009),頁9-10。
註9:顧敏,〈國家圖書館書目資訊服務2009年現況與展望〉,《國家圖書館館刊》,98年第1期(2009年6月),頁7-9。
註10:李莉茜,蘇雅玲,〈許你一個2000年新書資訊網〉,《國家圖書館館訊》,84期(2000年5月),頁16。
註11:簡秀娟,「出版品預行編目(CIP)編製範圍比較研究」,(自行研究,國家圖書館,2009),頁49-50。
註12: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Division, "The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Progra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cip.loc.gov/,檢索於2010年3月22日。
註13:國家圖書館編,〈臺灣書目控制的未來報告書(稿)〉,於《2010現代圖書館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附錄」,(臺北:國家圖書館,2010),頁86。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