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二期 100年6月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論著目錄(1990~2010)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整理



〔編輯凡例〕
1. 收錄範圍:本文收錄1990年至2010年臺灣地區第一屆至第二十一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資料,共470篇。
2. 資料來源:本文以各屆舉辦之「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後論文集的篇目資料為主,若無會後論文集則依會議當日所發的論文集為主;若議程所載之論題與全文不同,則依全文所載論題為主。若資料欠缺不全者,則空白不著錄。
3. 本文內容:包括論文篇目及作者索引。
(1) 論文篇目:分會議資訊及篇目資料兩部分。「會議資訊」著錄屆次、會議名稱、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地點、時間;「篇目資料」著錄論文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依「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舉辦屆次排序。
(2) 作者索引:將論文發表作者姓名提為條目;若有俗名及出家法名者,以出家法名為主條目,俗名作見條目,如釋定慧(周行久),提作人名索引時,則以「釋定慧」為主條目,以「周行久」為見條目。索引依作者名筆畫排序。每一作者條目後附上所發表之屆別。
4. 倘有疏漏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導,惠予斧正。

第一屆至第二十一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篇目

【第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香光尼眾佛學院、淨覺佛學研究所、靈山講堂、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
地點:元亨寺
時間:1990年9月6日至9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
五祖弘忍的研究王美惠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瑜伽止觀「離欲資糧」之簡析釋宗麟圓光佛學研究所
華嚴法界觀門的思想結構李宜真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阿難之研究釋依慶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
慧遠與桓玄之論難──禮敬問題釋宗光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廬山慧遠採行念佛三昧的探討釋如空圓光佛學研究所
牛頭初祖法融禪學思想之研究呂勝雄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因明在中國的三階段略述袁淑真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六度集探微李美煌中華佛學研究所
從「緣起性實」、「緣起性假」到「緣起性空」──有關「緣起」思想的歷史探索黃俊威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
《集學論.空品》之菩薩戒思想研究──以十八根本罪為中心賴隆彥中華佛學研究所
南北朝菩薩戒本之成立與流傳賴姿蓉中華佛學研究所
談「七覺支」及其治病原因邱秀華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
天台數息觀之探討釋永本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
論五蘊與十二緣起之「行」釋願慧(黃粟秋)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
談《續高僧傳》〈護法篇〉的成立意義釋果燈中華佛學研究所
從佛世的衣制看佛陀組織僧團的幾點考慮釋自觀、釋見憨、釋見澈香光尼眾佛學院
唐代彌勒信仰與佛教諸宗派的關係汪娟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初佛教對時代之回應的探索釋見曄香光尼眾佛學院
太虛大師佛教改革運動之時代背景分析釋一耘中華佛學研究所


【第二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香光尼眾佛學院、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淨覺佛教研究所、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靈山講堂
地點:法光寺
時間:1991年9月6日至7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之文獻探析與思想簡析梁淑美中華佛學研究所王福楨袁淑貞
從放生看中國佛教大乘菩薩道的實踐──以南北朝至宋代為例黃運喜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鄭振煌袁淑貞
從《比丘尼傳》看當時僧尼之社會地位簡吟慧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大侖王福楨
魏晉南北朝佛教報應思想的中國化釋自觀香光尼眾佛學院釋見愷王福楨
《維摩詰經》「轉身」與幻有思想的演變王福楨中華佛學研究所宗玉媺釋照灝
默照禪之特色──以「默照銘」為主的一個探究李麗芬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陳天文釋照灝
論淨世與覺世的超越根據──以《維摩詰經》菩薩行思想為理論中心黃連忠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莊崑木釋自運
佛正見的理論與實踐陳清惠靈山講堂中國佛教學院未定釋自運
從行秀禪學思想內容看其宗派意識釋清如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楊美雲梁淑美
不可思議之不二、解脫、方便──一個維摩詰經異名之探討宗玉媺中華佛學研究所曾德明梁淑美
略論佛世飲食制度的淨釋見豪、釋自淳、釋自曜、釋自懋香光尼眾佛學院釋見愷郭敏俊
心靈、聖哲與佛法生活化──中道的探尋李治華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鄭振煌郭敏俊
『華嚴一乘十玄門』之研究莊崑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劉松勇宗玉媺
藏譯本《學處集要》「布施品」選譯曾德明中華佛學研究所梁淑美宗玉媺
《解深密經》與法相宗之關涉──以漢譯注疏之撰著為中心王翠玲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曹志成釋永本
華嚴四祖澄觀的研究──以澄觀與慧苑的關係為主釋徹俐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道一釋永本


【第三屆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中國佛教學院(靈山禪林)、靈山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
地點:靈山禪林
時間:1992年9月2日至4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從《中論.觀因緣品》中看龍樹的論證方式釋真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曹志成釋廣淨
從六祖壇經論六祖惠能的生活實踐哲學黃連忠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鄭振煌釋廣淨
漢譯《阿含經》空之探究釋誠定圓光佛學研究所釋宏印林純瑜
試論阿含經中戒學的重要性釋慧廣圓光佛學研究所釋宗麟林純瑜
有情依的業力與輪迴王美玲中國佛教學院釋廣淨釋宗麟
《佛性論》中的如來藏思想初探黃繹勳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莊崑木釋宗麟
寺院機能與社會關係之探討──以袾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時期的雲棲寺為例釋見曄香光尼眾佛學院釋見愷釋行意
般若經『八千頌』「隨喜迴向品」關於品名的探討釋會晟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智慧釋行意
《注維摩詰經》文獻試探釋果樸中華佛學研究所釋證融陳清惠
菩薩的繫縛與解脫──支謙譯《維摩詰經》用詞解析林純瑜中華佛學研究所朱秀容陳清惠
《維摩詰經》中「菩薩藏」一詞的探討釋證融中華佛學研究所釋果樸潘明和
從「法鏡經」中所表現的修行生活看當時佛教活動的情況黃俊梅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簡吟慧潘明和
《華嚴經》〈離世間品〉菩薩修證次第觀門論釋慧學華嚴專宗研究所釋乙性釋見重
若干基督徒眼中的“佛教”──兼對比較宗教學方法的反省劉錦昌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王榮昌釋見重
評介藏學界對西藏佛教前弘期事蹟的爭議張玉欣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照灝釋行圓


【第四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香光尼眾佛學院、淨覺佛教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國佛教學院、玄奘學術研究所、弘誓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地點:華嚴蓮社二樓最吉祥殿
時間:1993年9月10日至13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以基督教思想演變為例──試探唯識學在佛教復興運動中的角色張惠國玄奘學術研究院李月德
關於中國經懺起源和「梁皇懺」的一些看法何俊泰中華佛學研究所
《五教止觀》〈生即無生門〉初探張清二中華佛學研究所
宋代山家與山外派論爭之探討與反省──以論爭背景及經過為中心朱秀容中華佛學研究所
明末華嚴人物及其特色初探釋滿貫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蔣義斌
梁武帝〈斷酒肉文〉成立因緣之探討釋覺門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顏尚文
《八十華嚴經.離世間品》戒觀釋自莊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如來禪與如來藏說之交涉──以達摩禪〈二入四行〉「信」與「真性」為中心論印度禪到中華禪的轉化賴賢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楞嚴經》的業力觀──開顯染淨因果事理李治華慧炬雜誌社
犢子部的補特伽羅林壽福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帝王與法王──雍正帝崇佛史事試析王俊中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善導《觀經四帖疏》──〈定善、散善〉之探究釋性儀圓光佛學研究所
從《安樂集》看道綽淨土思想之承繼與發展釋耀其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四聖諦頓、漸無間等之探討釋宗南圓光佛學研究所
略述《華嚴經》〈十地品〉菩薩行證的特色釋修德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
宗密大師的禪教合一釋體信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賢度法師
論慧苑與華嚴宗釋性虛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


【第五屆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中國佛教學院、玄奘學術研究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華嚴專宗研究所
地點:圓光佛學研究所
時間:1994年9月1日至3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佛教「咒語」初探釋宗南圓光佛學研究所達和法師大航法師
《八十華嚴.離世間品》之善知識觀釋性虛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體信法師大航法師
三法印的現代意義賴志銘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陳清香惠空法師
從龍樹《大智度論》與印順《佛法概論》中對三法印的詮釋比較論三法印的現代意義黃連忠淡江大學中研所陳清香惠空法師
由「五姓各別」所構築的政治藍圖──試探唐太宗與法相宗創立之因緣張惠國玄奘學術研究院顏尚文賴鵬舉
涅槃之探討釋宗青圓光佛學研究所惠空法師賴鵬舉
法尊法師的生平與貢獻釋傳德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張福成黃連忠
明末華嚴宗法脈傳承之史料檢討釋滿貫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江燦騰黃連忠
智顗《觀心論》之研究釋性儀圓光佛學研究所大航法師宗麟法師
《普門品》中「威神力」詞義初探──以《正法華經》與《妙法蓮華經》為主陳惠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傳和法師宗麟法師
從《禪門規式》至《敕修百丈清規》略述禪門與官府的關係釋繼彥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王開府自拙法師
神會「頓悟、頓修」之探究郭翠蘭中華佛學研究所汪娟自拙法師
佛教五戒之探討釋聖性圓光佛學研究所林崇安戴良義
探討「執一而持」之持戒觀的妥當性──以〈憍賞彌犍度〉為例釋自拙中華佛學研究所大航法師戴良義
如來藏思想在華嚴思想體系之地位釋見平玄奘佛教學術研究院傳和法師


【第六屆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華慧炬佛學會、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佛教學院、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
地點:中華佛學研究所
時間:1995年8月25日至27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晚明「狂禪」論析毛文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王開府許洋主
臨濟義玄禪法析論蕭玟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楊惠南許洋主
古典西藏語文法教材的基礎研究廖本聖中華佛學研究所林崇安王福楨
從《中觀密意莊嚴》談聲聞、緣覺能不能證悟法無我莊國彬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釋明性王福楨
考據、信仰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朱文光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張仙武釋心宏
《大乘止觀法門》的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林芳敏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李志夫釋心宏
阿毘曇佛教的菩薩觀釋洞恆圓光佛學研究所林崇安釋一靜
增一阿含與大乘思想釋德志國立空中大學、妙雲講堂釋清德釋一靜
天臺智者大師「治病法」之研究釋一靜圓光佛學研究所釋大航釋洞恆
《法華三昧懺儀》初探釋大睿中華佛學研究所陳英善釋洞恆
弘一法師書法風格之研究李璧苑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陳清香陳慧劍
弘一大師的改革意識張仙武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朱文光陳慧劍
法稱唯識立場之研究陳宗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釋明性黃國清
《攝大乘論》的依他起性之研究陳水淵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惠敏黃國清
現存梵本《阿毗達磨俱舍論明瞭義.序分》與藏譯本之比較研究釋自範中華佛學研究所萬金川莊國彬
梵本《淨明句論.第三品觀眼等感官》初探釋自拙中華佛學研究所萬金川莊國彬
中古西域與東西佛教交流──由氣候地理學角度的觀察張惠國玄奘學術研究院顏尚文戴良義
從佛陀的沈默看熊十力的體用哲學──存有論問題的探討張清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李志夫戴良義
論智儼之判教思想鐘志彭中華佛學研究所陳英善釋賢度
從華嚴的觀念略談《原人論》「會通本末」所會的對象李偉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清如釋賢度
《大寶積經.淨天子會》「慢」的探究──針對「菩薩夢中聞他未曾聞如來名」一段王玉玟中華佛學研究所戴良義釋繼欣
《大寶積經.淨天子會》「善知識手」與「惡知識手」之喻義郭翠蘭中華佛學研究所汪娟釋繼欣
台灣地區多日型儀式性法會概況及其原因試探黃國清中華佛學研究所藍吉富徐明達
臺南法華寺的佛教藝術及其源流考──以「大悲出相」壁畫為中心的研究郭祐孟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陳清香徐明達
「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之初探──以《般舟三昧經》、《觀佛三昧海經》為中心釋心宏中華佛學研究所釋大航釋自拙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與《慈悲道場水懺》關係之初探釋天禪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汪娟釋自拙
《論語點睛》研究羅永吉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田博元唐瑞霞
標月之指──禪宗公案的意義賴惠芬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藍吉富唐瑞霞
敦煌寫本《法身體》初探汪娟銘傳管理學院應用中文系釋慧嚴鄭振煌
《坐禪三昧經》的念佛三昧禪法淺探越建東中華佛學研究所賴鵬舉鄭振煌
舍利弗在《維摩經》中的性格與角色林昭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王開府釋惠敏
《大寶積經.淨天子會》中之「自夢得無畏」釋繼欣中華佛學研究所莊國彬釋惠敏


【第七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元亨寺慈仁文教基金會、元亨巴利佛教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
協辦單位:玄奘學術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佛教學院、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
地點:元亨寺
時間:1996年7月26日至28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論西方淨土與彌勒淨土之比較釋悟玄淨覺佛學院淨心法師宗謙法師
近代黃教傳入蒙古之因由初探──以明萬曆六年阿勒坦汗與索南嘉措之會面為中心王俊中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許明銀教授宗謙法師
《華嚴經》〈十地品〉發光地之研究釋慈汶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許洋主教授陳一標教授
華嚴菩薩悲智雙運之淨行陳戒能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賢度法師陳一標教授
略探《維摩經.問疾品》中的「起法想」李偉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宏印法師會廣法師
《雜寶藏經》的語言特色及價值梁麗玲東方專校宏印法師會廣法師
論隋文帝與明太祖的佛教政策釋性聞淨覺佛學院陳清香教授王美惠老師
七覺支之探究──以南北傳四部《阿含經》為主釋傳悟圓光佛學研究所開弘法師王美惠老師
十一面觀音之探究釋慧嘉圓光佛學研究所賴鵬舉教授龔鵬程教授
當代佛學研究中的言說實踐──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反思朱文光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周志煌老師龔鵬程教授
慧思大師《隨自意三昧》之研究釋如虛圓光佛學研究所大航法師明慧法師
《次第禪門》與《摩訶止觀》業相說之比較釋慧岳圓光佛學研究所大航法師明慧法師
華嚴四十二陀羅尼之研究王法壽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一標教授許洋主教授
《華嚴經》中智慧的問答──以《六十華嚴》〈菩薩明難品〉為中心釋開慈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教授許洋主教授
圓山臨濟寺的歷史林奇龍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慧嚴法師淨珠法師
從佛教瞻病送終法談臨終關懷釋道興中華佛學研究所慧嚴法師淨珠法師
湛然理具思想概述──以《十不二門》為主郭法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法藏法師繼欣法師
天台「性惡說」初探王玉玫中華佛學研究所法藏法師繼欣法師
部派佛教異見之略集洪妙裕元亨佛學院吳老擇教授蔡伯郎教授
《華嚴經》十住菩薩之梵行朱慧定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法娟蔡伯郎教授
佛教的輪迴觀釋觀玄元亨佛學院普獻法師法慧法師
業力說之探索釋本德元亨佛學院普獻法師法慧法師
緣起思想之發展洪翠憶元亨佛學院宗恆法師持德法師
阿含為空義之本源釋照嚴元亨佛學院呂勝強老師持德法師
《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之研究釋德和圓光佛學研究所慧學法師賢度法師
舍那之光鍾德能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戒能賢度法師
《攝大乘論》「聞熏習」與「如來藏說」關係之探究郭翠蘭中華佛學研究所曹志成老師呂勝強老師
由朝臣議狀看唐高宗龍朔二年沙門禮拜問題王美惠崑山專校鄭振煌教授呂勝強老師
釋尊略傳之探究釋紹任元亨佛學院鄭振煌教授惟定法師
新竹市佛寺供像之探討張綉玲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陳清香教授惟定法師
阿毘達磨發智論的探討釋宗謙元亨佛學院吳老擇教授會廣法師
淺述原始與近代佛教的僧伽釋法慧元亨佛學院宗恆法師會廣法師
由唯識學的角度談懺悔與自覺──以慚愧心所為中心趙海涵華梵人文科技學院常覺法師周志煌老師
華嚴一乘十玄門之宇宙觀釋見平靈泉寺呂應鐘老師周志煌老師
《大乘莊嚴經論.教授教誡品》前十四頌譯注關則富中華佛學研究所萬金川教授道興法師
《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念處相應中『沙門』門初探」釋繼欣中華佛學研究所廖本聖老師道興法師


【第八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協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中國佛教學院、玄奘學術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元亨巴利佛教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
地點: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時間:1997年9月5日至7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中觀的根本論題──緣起、自性、空劉松勇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曹志成陳宗元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毀呰」一詞的探討釋善音中華佛學研究所許明銀陳宗元
日本曹洞宗在台佈教事業(1895-1920)梅靜軒中華佛學研究所蔣武雄陳一標
法藏對唯識三性說的融攝王法壽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賢度法師陳一標
宗密三教會通思想的二層關懷黃國清中華佛學研究所余崇生劉松勇
《達摩多羅禪經》中之「修行觀入」略探李偉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傳和法師劉松勇
論《華嚴經》離垢地戒度的修行價值與現代意義──以〈十地品〉為研究中心釋慈汶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英善賢度法師
宗密心性思想探索──以《禪源諸詮集都序》、《圓覺經大疏》為中心郭秀年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陳英善賢度法師
說一切有部「中有」思想初探朱慧定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繼欣法師
《中論》解脫思想之論證邏輯劉嘉誠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曹志成繼欣法師
阿毘達磨論的心所法釋本德元亨佛學院研究部陳宗元劉嘉誠
佛典編輯:蕃譯《密嚴經.布施品》略考釋德範中華佛學研究所蕭金松劉嘉誠
漢譯《密嚴經》的「現觀」譯文差異之探討劉美琴中華佛學研究所廖本聖江支地
說一切有部與經部之論究釋觀玄元亨佛學院研究部萬金川江支地
談羅什與慧遠對「般舟三昧」看法之異同──以《大乘大義章》為中心釋心宏中華佛學研究所郭忠生大睿法師
「梁皇懺」初探徐立強中華佛學研究所如覺法師大睿法師
《美難陀》第十五章<諸尋思之捨斷>問題初探越建東中華佛學研究所惠敏法師心宏法師
五世達賴來訪北京時期與滿清的政教關係王俊中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陳皓昀心宏法師
略探《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四心譬喻的分類鄭惠凱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林壽福李偉穎
三本慧思大師傳中的不同點彭景輝圓光佛學研究所朱建民李偉穎
佛陀的修行觀──以身念處為例張雲凱中華佛學研究所陳惠珍傳和法師
探討比丘尼淨檢傳中的三個問題──傳文中的疑點、非難的原因、地點的釐清釋常真圓光佛學研究所蕭振邦傳和法師


【第九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明佛學研究所、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地點:華嚴蓮社
時間:1998年7月31日至8月2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雜阿含經》中因病痛自殺的心裡探究──以Vakkali與Channa為例釋天真中華佛學研究所道興法師李志夫老師
文殊菩薩之研究──以《華嚴經》「十信法門」為主釋慧道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賢度法師李志夫老師
論謝靈運的佛教文學林淑媛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鄭琳老師蔡耀明老師
明成祖的佛教懷遠政策釋清聖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見曄法師蔡耀明老師
不空三藏與華嚴思想之關係──就其時代背景與譯著而論釋覺瀅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自莊法師淨珠法師
《大智度論》之淨土思想釋祖仁福嚴佛學院高級部慧嚴法師淨珠法師
法救論師之思想的探討釋法慧元亨佛學研究所曹志成老師鄭振煌老師
舍利弗阿毗曇論『攝相應分』『緒分』與南北傳論書之發展釋紹任元亨佛學研究所黃俊威老師鄭振煌老師
《梁皇懺》未見載於隋唐經錄的因緣徐立強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顏尚文老師見晉法師
十行菩薩饒益行初探──以《華嚴經》〈十行品〉為主釋傳智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慧學法師見晉法師
迴向之初探釋印融福嚴佛學院高級部蔡瑞霖老師常音法師
學佛「善知識」之研究蔡東益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大睿法師常音法師
智儼的緣起思想──以《搜玄記》對「現前地」的詮釋為中心釋法音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老師陳一標老師
澄觀《華嚴法界玄鏡》中的真空思想釋法林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賴鵬舉老師陳一標老師
梵唄典籍《魚山聲明集》再探──內容體例與流傳歷史的研究賴信川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法振法師廣淨法師
試析天台智者大師以「觀心」詮釋的意趣釋覺啟南華管理學院佛教文化所楊劍豐老師廣淨法師
地論宗的派別演化及其思想分歧釋仁宥圓光佛學研究所陳宗元老師劉嘉誠老師
北朝造像碑之維摩變賴文英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顏娟英老師劉嘉誠老師
《大乘莊嚴經論》(Mahāyānasūtrālamkāra)之梵本修訂──關於〈修行品〉第三頌“nairātmottavā”一詞釋善音中華佛學研究所許洋主老師許明銀老師
試論《楞嚴經》爇臂燃指之思想陳由斌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熊琬老師許明銀老師
無生法忍初探──以《大品般若》及《大智度論》為主釋如源福嚴佛學院高級部萬金川老師宏印法師
僧肇的「真空妙有」般若正觀評析李伯元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郭朝順老師宏印法師
《維摩詰經》〈弟子品〉戒學思想──對於優婆離持戒之批判釋宗譓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王惠雯老師蕭振邦老師
《維摩經.弟子品》注疏研究──以「維摩呵羅睺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為討論中心釋永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周伯戡老師蕭振邦老師
阿陀那識之研究釋如定福嚴佛學院高級部如覺法師陳清惠老師
「夢喻」的探究──以《唯識二十論》為探討對象彭景輝圓光佛學研究所陳一標老師陳清惠老師
敦煌伯二九○一號〈玄應《一切經音義》節本〉寫卷考源及其校勘價值黃國清中央大學中文碩士班許端容老師賢度法師
海印三昧思想初探釋性覺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李治華老師賢度法師
華嚴念佛法門初探──以《入法界品》「德雲比丘章」為中心釋定慧(周行久)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由斌老師賢度法師


【第十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巴利佛教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佛教解脫道研修所、南華管理學院佛教學研究所、慈光禪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地點: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
時間:1999年8月20日至22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由現代人的安頓身心需求以探究佛法安頓身心之道釋性圓圓光佛學研究所呂凱文老師性因法師
《雜阿含.1178經》為主之喪親輔導個案初探陳紹韻中華佛學研究所黃鳳英老師性因法師
覺力禪師往生後其派下之動向(1933- 1945)釋道成圓光佛學研究所慧嚴法師鄭振煌老師
李炳南老居士的思想及弘化釋修善慈光禪學研究所宗麟法師鄭振煌老師
《持心梵天所問經》「遵句跡」之探討林秀雪中華佛學研究所許明銀老師顏尚文老師
試論《大智度論》的「般若波羅蜜」義釋印定福嚴佛學院高級部王惠雯老師顏尚文老師
從《四念處》探討天台「一念無明法性心」之義涵釋如睿南華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陳英善老師黃俊威老師
天台「一念無明法性心」之探究黃素娟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陳英善老師黃俊威老師
禪宗「念佛者是誰」公案起源考釋印謙圓光佛學研究所顏尚文老師黃淑勤老師
從《大智度論》看「菩薩般若」與「二乘般若」之異同釋祖仁福嚴佛學院高級部蔡耀明老師黃淑勤老師
神異僧典範之研究──以「釋保誌」為例劉瀅芬圓光佛學研究所連瑞枝廣淨法師
心性本淨說之略探釋證安妙林巴利研究所黃俊威老師廣淨法師
善慧地中「力波羅蜜」的重要性──以華嚴菩薩道為中心釋性恩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李治華老師慧門法師
《華嚴經》〈十地品〉難勝地之菩薩行──以澄觀之疏解為主釋覺清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琪英老師慧門法師
第巴.桑結嘉措生平事蹟初探程似錦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張福成老師見晉法師
安西榆林25窟初探賴文英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顏娟英老師見晉法師
關於《中觀論頌》各品結頌的性質──以第十八品為中心的一個探究施乃瑜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郭瓊瑤老師見曄法師
蕅益智旭卜筮信仰之探索釋立融中華佛學研究所陳敏齡老師見曄法師
關於佛陀的正語釋海慧元亨佛學研究部黃國清老師依昱法師
《攝大乘論》中「所」字之研究釋妙熙南華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曹志成老師依昱法師
本有種子所發展的五姓思想之探討釋如定福嚴佛學院高級部惠敏法師依昱法師
從《思益梵天所問經》談「超越聲聞乘趣向修學菩薩乘」的觀點釋宗禪圓光佛學研究所許洋主老師宗麟法師
《思益經》「七邪法」初探陳景榮中華佛學研究所道興法師宗麟法師
宗密禪門思想探究──以《禪門師資承襲圖》為中心釋天演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老師胡健財老師
李通玄的生卒年與著述考呂麗華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鄭惠凱老師胡健財老師
吉藏二諦論之探討釋如戒福嚴佛學院萬金川老師許洋主老師
<涅槃無名論>與《中論》之涅槃觀釋妙書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賴鵬舉老師許洋主老師
「歷史」的探源──以《台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和《台灣省通志稿》中,有關佛教的部分為分析中心徐一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見川老師丁敏老師
略論日據時期的「反普度」活動釋聖慧圓光佛學研究所李世偉老師丁敏老師
從「證如不證悲」之判釋探討牟宗三早年「儒佛融攝」之詮釋策略裴春苓佛教學研究所蕭振邦老師丁敏老師


【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元亨佛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所、慈光禪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福嚴佛學院、佛教解脫道研修所
地點: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時間:2000年8月26日至27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略探聞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義──以《大毘婆娑論》、《俱舍論》、《順正理論》為中心釋祖蓮福嚴佛學院蔡伯郎老師章慧法師
從觀心法門看天臺心性學前後期之嬗變傅新毅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林志欽老師章慧法師
《警寤本生》──Jāgarajātaka譯注及語義分析呂麗華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達和法師鄭惠凱
《思益經》「七邪法」初探陳景榮中華佛學研究所許洋主老師鄭惠凱
心意識之初探──以說一切有部為中心釋會忍元亨佛學研究所果燈法師蔡明珠
說一切有部無表色之探討──以無表色功能為主釋宗平圓光佛學研究所黃俊威老師蔡明珠
安那般那念──十六勝行「身行」之探究周柔含中華佛學研究所蔡奇林老師見瑜法師
慧沼對「一闡提」之見解及所持立場的探討釋如定福嚴佛學院郭朝順老師見瑜法師
《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釋達照中國佛學院汪娟老師陳紹韻
華嚴淨土思想初探──以《八十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為中心釋天蓮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陳敏齡老師陳紹韻
《華嚴經.入法界品》逆行度生之討究釋修諦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藍吉富老師悟常法師
〈入法界品.明智居士章〉中精進度之思想陳傳集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黃連忠老師悟常法師
法眼文益《宗門十規論》禪法思想及其價值辨析釋宗性中國佛學院陳英善老師明光法師
頓、漸二法之初探──以《俱舍論》的「聖諦現觀」為主釋妙性慈光禪學研究所蕭金松明光法師
《明史、姚廣孝傳(道衍禪師)》之史源、校讀和立場探討徐一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蔣武雄老師彭慧嫻
大乘菩薩道精神在明末清初的落實與發展──以天然一系在嶺南(廣東)的發展為例陶迺韓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王見川老師彭慧嫻
探索生命之原理──命根釋開進元亨佛學研究所曹志成老師顯智法師
從喻嘉言醫學三書看佛教對中醫的影響申俊龍南京大學哲學系賴鵬舉老師顯智法師
《勝天王般若經.法界品》的佛身觀釋宗譓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王惠雯老師涂志懋
從《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試析「信法」與「謗法」之概念林秀雪中華佛學研究所蔡耀明老師涂志懋
就《攝大乘論》之譯本探討阿賴耶識釋演律慈明佛學研究所常明法師郭瓊瑤老師
太虛大師離職後之閩南佛學院(1933- 1945)釋如斌圓光佛學研究所李世偉老師郭瓊瑤老師
四至五世紀罽賓禪法的「念佛觀」──以鳩摩羅什與曇摩密多所譯禪經為主釋宗諭圓光佛學研究所慧嚴法師郭瓊瑤老師
摩訶止觀的研究──以四門不生為考察釋修善慈光禪學研究所宗麟法師性叡法師
吉藏三諦說初探──以《中觀論疏》對〈觀四諦品〉第十八偈解釋為主釋如戒福嚴佛學院萬金川老師性叡法師
敦煌本《九想觀詩》初探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王開府老師大常法師
《賢愚經》在敦煌的流傳與發展梁麗玲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高雄東方工商專校講師鄭阿財大常法師
論《慧琳音義》與佛經語言學黃素娟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黃國清老師厚觀法師
試論憨山德清“一心三觀”的思想張弛中山大學哲學系比較宗教研究所胡健財老師厚觀法師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金明求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班王文顏老師厚觀法師


【第十二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慈光禪學研究所、福嚴佛學院、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佛學解脫道研修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所、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
地點:南華大學藐姑射會議廳、成均館會議廳
時間:2001年9月7日至8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天台別圓教的形上學立場王興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尤惠貞李志夫
智者大師三藏教思想形成背景之初探釋大常中華佛學研究所林志欽李志夫
從「十雙釋義」論《觀音玄義》的修行觀潘慧燕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顯智法師李志夫
第六現前地菩薩的般若行──以《華嚴經.入法界品》守護一切城夜神修行為線索釋會傑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依空法師依昱法師
《華嚴經.十地品》初歡喜地的布施行鄭德承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依空法師依昱法師
《大般若經.第二會》依於世俗所建立之言說釋諦玄圓光佛學研究所慧開法師依昱法師
佛教放生與實踐──梵網經的完成與傳承李雅雯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如念法師林朝成
僧肇之動靜觀再議王月秀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顏永春林朝成
智諭法師淨土思想研究釋修善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研究所郭瓊瑤林朝成
說一切有部「無表色」之成立釋宗平圓光佛學研究所何建興慧開法師
離貪欲及離瞋恚之殊勝利益比對──以《佛說十善業道經》、《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及《海龍王經.十德六度品》為例釋證滿元亨佛學院學院部依昱法師慧開法師
以「識之攀緣」為中心貫穿原始佛教的解脫道──以《雜阿含》為依據蔡家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依昱法師慧開法師
蕅益法師儒經注解之思想試探周玟觀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慧開法師陳一標
「《申日兒本經》」翻譯初探釋章慧中華佛學研究所郭瓊瑤陳一標
佛教文獻詮釋的現代啟蒙圖景:環繞印順治學方法的理解與詮釋朱文光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蔡昌雄陳一標
從敦煌寫卷看中古時期的藥師信仰傅楠梓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鄭阿財鄭阿財
敦煌寫卷P.2131《天台分門圖》初探鄭寶蓮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永有法師鄭阿財
敦煌本《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探析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胡仲權鄭阿財
原始佛教對死亡的定義──以關大眠「佛教與生命倫理學」一書為中心釋見顒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中心若學法師蔡耀明
略探Gandhakuñī(香室)──佛陀的專有住處呂麗華法光佛學研究所蔡耀明蔡耀明
《法華經》的方便──兼論其涉及的佛法教學的倫理課題釋悟性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班蔡耀明蔡耀明
以阿彌陀經論持名求生西方是否違背中道實相觀李傳玲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鄭振煌鄭振煌
文殊法門中的彌勒形象釋如正福嚴佛學院陳一標鄭振煌
《阿彌陀經》立相住心初探許淑華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林朝成鄭振煌


【第十三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中華慧炬佛學會
協辦單位: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台中慈光圖書館合辦;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福嚴佛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所、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佛教解脫道研修所
地點:逢甲大學
時間:2002年9月14日至15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菩薩得「必定」之初探──以《十住毘婆沙論》與《大智度論》為中心釋長慈福嚴佛學研究所徐繼達蔡金昌
《說無垢稱經.不二法門品》義理試析──兼論建設「人間淨土」的新目標與做法陳之華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陳一標蔡金昌
《十住毘婆沙論》中的無我觀釋安慧福嚴佛學研究所徐繼達蔡金昌
從死後差異論中道正見的生死觀──以《雜阿含經》為依據黃齡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陳一標蔡金昌
藏譯本《明義釋》及藏文著作《心要莊嚴疏》之研究與譯註釋永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黃奕彥見悲青增
敦煌本P.3445〈謁法門寺真身五十韻〉探析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蔡榮婷見悲青增
當代臺灣藏傳佛教佛陀觀及其宗教實踐──以雲林縣白馬山菩提講堂為例釋德檍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黃奕彥見悲青增
《華嚴經.十地品》不動地菩薩無功用行之研究于慈嚴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洪子倫釋德檍
《大寶積經.文殊說般若會》的「般若波羅蜜」理趣簡介文圓光佛學研究所洪子倫釋德檍
《修行本起經》「佛性」譯詞的義涵王嬿媜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洪子倫釋德檍
《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菩薩十地」中大乘與二乘的接軌所透顯的階段性雙軌的修學設計釋常真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涂豔秋黃齡瑩
網路世界中的佛法傳化釋振法中華佛學研究所釋見晉黃齡瑩
般若經典所闡發勝義之意涵──以《大般若經.第二會》為中心釋諦玄圓光佛學研究所涂豔秋黃齡瑩
近代中國的世俗化與佛教教育思想的變革──以太虛大師的思想為例康素華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蕭武桐劉靜宜
事事無礙觀與齊物論之比較釋常煦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林文彬劉靜宜
太虛大師與印順法師淨土思想之比較──以彌陀淨土為考察線索釋禪林圓光佛學研究所蕭武桐劉靜宜
憨山德清以佛解儒思想研究──以《大學綱目決疑》為例蔡金昌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林文彬劉靜宜
真假「般若波羅密多」之研辨見悲青增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蕭金松釋永明
《摩訶止觀》、《次第禪門》、《六妙門》皆是圓教觀法──從關口真大判釋智顗的思想為前後期談起李傳玲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釋惠空釋永明
以觀詮教──論佛典語言的詮釋王興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蕭金松釋永明
《阿含經》之彌勒與彌陀淨土之略究李逸萍中華佛學研究所鄭振煌釋永明


【第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玄奘大學文理學院籌備處
協辦單位:玄奘學研究中心、佛學研究與佛教服務中心合辦;福嚴佛學院、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慈光禪學研究所、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院、佛教解脫道研修所
地點:玄奘人文社會學院白聖樓國際會議廳
時間:2003年9月6日至7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敦煌寫卷《降魔變文》略探釋有晃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羅宗濤鄭燦山
敦煌本《妙法蓮華經講經文》研究──以P.2133、Φ36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例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羅宗濤鄭燦山
冷戰時期兩岸海外佛教代表權之爭闞正宗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顏尚文釋性一
八敬法存廢問題之探究──從緣起無我的觀點談起釋德聞圓光佛學研究所釋昭慧釋性一
《雜阿含.788經》「正見增上」之思想探究釋開仁福嚴佛學院研究所黃崧修釋長慈
《雜阿含經》「學相應」之研究──以《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為主要考量依據釋性願圓光佛學研究所釋性廣釋長慈
略論百丈清規及其對叢林制度之興革許秀美元亨佛學院黃運喜楊琇惠
雲門三句及其論詩析探楊雅筑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釋慧嚴楊琇惠
中國歷來對天臺三種止觀之觀點李傳玲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林志欽闞正宗
教相判釋的後設思考──從高達美哲學詮釋學論智顗化法判的對象王興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郭朝順闞正宗
《非行非坐三昧》行儀所依經──《請觀音經》之研究釋演慧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郭朝順闞正宗
《中邊分別論釋疏》中的顯現義釋妙玄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陳一標釋淨照
初期大乘經典的普賢行釋天恩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李治華釋淨照
馬祖道一禪師之華嚴思想釋常雋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李治華釋淨照
阿那含聖者命終生處及其般涅槃之探究釋天慧福嚴佛學院研究所陳一標釋理群
七知經的探討釋利照元亨佛學研究所釋齎因釋理群
從天台圓教省思生命的趣向及安立之道劉秀真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邱黃海鄭振煌
《大智度論》道次第的研究歐陽志宏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釋厚觀鄭振煌
藏譯本童吉祥著《般若波羅蜜多攝義》漢譯釋永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許明銀羅瑞梅
《摩訶止觀》與《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大小乘斷證思想比較黃英傑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蕭金松羅瑞梅
《妙法蓮華經》中「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之解讀釋明靄圓光佛學研究所藍吉富謝泳波
道綽《安樂集》的觀想念佛釋修優中華佛學研究所鄭振煌謝泳波
北宋僧契嵩釋儒一貫思想初探──以高達美哲學詮釋學為進路的探索釋妙謹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邱黃海陳平坤
浪子和尚與佛門史遷──以「憤書說」,探索《禪林僧寶傳》與《史記》之交涉胡艷惠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蔣義斌陳平坤
憨山德清《中庸直指》體用論探析蔡金昌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張國一黃英傑
晚清傳媒視野中的佛教──以《點石齋畫報》觀察為例劉怡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班潘襎黃英傑


【第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福嚴佛學院
協辦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中華慧炬佛學會、慈光禪學研究所、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院、佛教解脫道研修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地點:福嚴佛學院
時間:2004年9月11日至12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斷煩惱的探討──以《大毘婆沙論》為中心釋安慧福嚴佛學研究所莊國彬釋長慈
新學菩薩、初發心菩薩的涵義與差異──以《大般若經》為中心釋養相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涂豔秋釋長慈
漢文《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大祀」斠釋吳昫意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黃國清釋性一
開元寺在戒嚴前之政策體制下的轉型研究釋如微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黃運喜釋性一
認識論緣起觀的爭議與解消──以佛使比丘、印順之觀點為中心的探討黃瑞凱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呂凱文釋祖蓮
從維摩詰居士談大乘菩薩實踐精神釋妙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蔡耀明釋祖蓮
華嚴思想中眾生業性之探討──以《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為中心釋性空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林淇源
從一念三千詮釋天台的環保觀釋堅仰圓光佛學研究所林朝成林淇源
從《七十七智經》看「法住智」之意義釋開仁福嚴佛學院郭忠生釋厚觀
《明句論.第二十三品》第一頌中「分別」、「顛倒」、「癡」之探究方怡蓉中華佛學研究所釋見弘釋厚觀
觀世音菩薩對婦女「無子之苦」的救度──以天台智者大師《觀音義疏》為根據釋大參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林志欽釋慈融
敦煌本P.2133《金剛經講經文》之探析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汪娟釋慈融
《華嚴經》中「四諦」之研究釋禪祥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郭朝順陳一標
《楞嚴經》之四諦思想釋慧心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胡健財陳一標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諸本對照之研究:以三輩往生及聞名得益為主釋性淨圓光佛學研究所釋果鏡釋如正
佛陀觀在九分教中的開展釋利照元亨佛學研究所莊國彬釋如正
《辨別正見》的他空見描述與批判黃英傑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蕭金松王惠雯
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在臺灣學術界的論述(1986~1995年)釋禪林圓光佛學研究所呂勝強王惠雯
從唯識無境探討三性釋道慧元亨佛學院釋淨照朱文光
淨人角色及其現代意義之探討──以《比丘戒.捨墮十》為例黃侃如中華佛學研究所釋育因朱文光
憨山德清三教會通思想初探──以《觀老莊影響論》為例蔡金昌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釋純因朱文光


【第十六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協辦單位: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中華慧炬佛學會、慈光禪學研究所、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院、佛教解脫道研修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福嚴佛學院、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
地點: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時間:2005年9月10日至11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華嚴經》中「信位」行法之內涵及特色釋果錚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釋法賢蔡耀明
華嚴三昧妙行之因果成就釋果資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伯郎蔡耀明
《大智度論》中「十想」之探討釋本圓福嚴佛學院研究所蔡耀明蔡伯郎
瑜伽行派中的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以《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為中心釋圓貌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劉嘉誠蔡伯郎
唐代不空推展文殊信仰的活動初探釋德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阮忠仁阮忠仁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的綱要及其條理之研究釋成晅圓光佛學研究所黃奕彥阮忠仁
格魯派宗義書與量論「二諦」語詞之比較研究陳淑珠中華佛學研究所劉國威阮忠仁
《玉耶女經》之妻綱倫理初探釋性圓(楊翠筠)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越建東李玉珍
從漢譯蓮華色故事看佛教女性觀王月秀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李玉珍李玉珍
敦煌本《妙法蓮華經講經文》研究──以Φ365〈藥王菩薩本事品〉為例劉靜宜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朱文光李玉珍
元代中峰明本之禪學思想與禪法略探釋有晃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汪娟呂凱文
弘忍《最上乘論》中所引經論與相關思想之考察釋惟善圓光佛學研究所釋清如呂凱文
天臺智顗學統研究吳明興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班郭朝順汪娟
智證大師圓珍之「圓密一致」論周雅容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研究所呂凱文汪娟
巴利本〈出入息相應〉譯注王常蒞中華佛學研究所許洋主王惠雯
以佛典目錄論《瓔珞經》一二事釋振法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王惠雯王惠雯
《海八德經》譯者考釋振溥中華佛學研究所莊國彬王惠雯
略論「獨覺」(pratyeka-buddha)乘證果之界地釋宗證福嚴佛學院研究部陳一標陳一標
《大般涅槃經.後分》乘別試論釋果相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釋果樸陳一標
超個人心理學對心理諮商的運用──以宜蘭縣心靈照拂協會(紅塵淨土道場)為例黃聖雅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研究所李安德陳一標


【第十七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研究所
協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院、佛教解脫道研修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福嚴佛學院、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地點:台北市華嚴蓮社
時間:2006年11月24日至25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從倫理學觀點看《阿含經》的「利他」概念釋妙貫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開仁法師蕭金松教授
四無量心與解脫──以《覺支相應.慈經》(SN 46:54)等經群為中心王瑞鄉中華佛學研究所溫宗堃教授蕭金松教授
「虛空藏菩薩」法像之探究──依新脩大正藏圖像部為主要依據林怡蕙圓光佛學研究所陳清香教授李幸玲教授
藏文文獻中關於阿底峽傳記的記載嚴慧茹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蕭金松教授李幸玲教授
《華嚴經》「海印三昧」之研究──以法藏的學說為主曹郁美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陳一標教授賢度法師
《華嚴經.十通品》探究釋宗良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賢度法師賢度法師
探討十行法門──以《華嚴經.離世間品》為主釋印珍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李治華教授賢度法師
漢譯《阿含經》有關「平等」的闡述蕭貞貞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莊國彬教授淨照法師
一念三千中的心靈環保陳彥伯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郭朝順教授淨照法師
潘尼卡多元主義宗教:佛教與基督教的對話──以生命關懷為主釋妙護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班劉嘉誠教授郭朝順教授
《大智度論》中八念之初探釋圓波福嚴佛學院研究所宗玉媺教授郭朝順教授
法藏「頓教」思想研究許玉敏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班蔡伯郎教授蔡東明教授
宗密《原人論.斥迷執》之意義賴芳暉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班黃連忠教授蔡東明教授
高峰原妙之「參禪三要」研究許淑雅中華佛學研究所黃連忠教授王開府教授
中峰明本看話禪法之實踐觀呂家治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黃繹勳教授王開府教授
論智者大師引用《思益經》「聖默然與聖說法」的釋義乃至開展──以《法華經玄義》與《維摩經玄疏》為主釋法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蔡耀明教授陳一標教授
《阿閦佛國經》的思想概要林維明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蔡耀明教授陳一標教授
《方等三昧行法》作者疑考初探釋證彥圓光佛學研究所黃國清教授陳一標教授
佛教唯識學派「唯識無境」義的哲學探析──以《唯識二十論》與《成唯識論》為中心釋妙耘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蔡伯郎教授李志夫教授
「奢摩他」與「毘鉢舍那」之研究──以《瑜伽師地論.聲聞地》為主釋海順福嚴佛學院研究所惠敏法師李志夫教授


【第十八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圓光佛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佛教學系、香光尼眾佛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福嚴佛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
地點:圓光佛學研究所
時間:2007年9月15日至16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二乘人與大乘菩薩十二因緣觀之比較──以《大智度論》為主釋長恆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劉嘉誠教授洞恆法師
從《大智度論》所引的文獻來窺探四悉檀釋圓融福嚴佛學院研究所劉嘉誠教授洞恆法師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譬喻說法之研究釋會極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耀明教授證淨法師
第八地菩薩嚴土熟生之探究──以《華嚴經》為主釋性禪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蔡耀明教授證淨法師
論《雜阿含經》無常法門之成立釋禪印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宗玉媺教授淨照法師
初期大乘經論中菩薩行的悲智雙運之探討林怡君佛光大學宗教學系宗玉媺教授淨照法師
早期佛教經典的「口傳性」與「民間性」考察──以《經集》(Sutta-nipāta)為論述對象顧敏耀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莊國彬教授淨照法師
現存漢譯《增一阿含經》譯者考林家安圓光佛學研究所高明道教授莊國彬教授
唐代高僧出家原因考──以《宋高僧傳》為主要考證依據楊曉菁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高明道教授莊國彬教授
從「人菩薩行」觀點探討「本生」中主角形象之意義釋振教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洞恆法師自鼐法師
慈心修持初探──以《慈經》、《八城經》及《清淨道論》為主釋衍融香光尼眾佛學院溫宗堃教授自鼐法師
天台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之研究──以禪定思想為論題釋仁聞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真定法師開仁法師
《法華經》死生觀探論蕭玉娟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真定法師開仁法師
寶寧寺水陸畫明王圖像初探陳姿妙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郭祐孟老師賴文英老師
從達摩圖像看達摩信仰的流布藍雅惠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郭祐孟老師賴文英老師
慧思《隨自意三昧》禪觀之研究──兼論慧思與智顗禪觀之比較釋正持南華大學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尤惠貞教授郭祐孟老師
智者大師「戒乘緩急」思想探究──以十支戒為中心釋印玄圓光佛研究所尤惠貞教授郭祐孟老師
從ākāra的意涵探討經量部的認識論釋圓信中華佛學研究所陳一標教授自莊法師
《瑜伽師地論》「無常偈」之研究釋法照中華佛學研究所陳一標教授自莊法師
《瑜伽師地論》修學神通思想之研究──兼論瑜伽古義與派坦加利之《瑜伽經》釋大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仁朗法師自莊法師
空性詮釋的虛實之間──以牟宗三判釋線索為主的反省陳彥伯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萬金川教授陳一標教授
王龍溪對於三教的理解與融會黃泊凱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黃連忠教授陳一標教授


【第十九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法鼓佛教學院
協辦單位: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佛教學系、香光尼眾佛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福嚴佛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
地點:法鼓佛教學院
時間:2008年9月20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An Analytical Study on Buddhist Eschatology – Prophecy of Decline of Dharma Based on the Sūtra on the Seven Dreams of Ānanda = 佛教末世論分析研究-以《阿難七夢經》談末法思想釋有智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黃俊威老師黃俊威老師
蓮花色比丘尼本生故事之研究蔡淑慧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李志夫老師黃俊威老師
《華嚴經》「如來出現」意義之研究釋會極華嚴專宗研究所李治華老師慈融法師
《華嚴經》的菩提心之特色江真慧華嚴專宗研究所李治華老師慈融法師
觀呼吸法門之比較──以《長部.大念處經》與《瑜伽師地論》為例釋大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林崇安老師自鼐法師
《安般守意經》經序思想與安般闡釋──以康僧會、道安為研究中心釋妙博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林崇安老師自鼐法師
《大品般若經》菩薩十地中前三地修行實踐之研究釋証煜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見弘法師開尊法師
略論《般若經》中菩薩「諸法無受三昧」之義釋如誠福嚴佛學院研究所見弘法師開尊法師
從《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論「被甲莊嚴」的施設與修學釋法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明道老師開尊法師
竺法護《普曜經》雙音詞考釋──以並列式為主陳晉漳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萬金川老師萬金川老師
漢譯佛典與敦煌變文「敘事分析」──以〈波斯匿王女金剛品〉與〈醜女緣起〉為範圍林穎政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汪娟老師萬金川老師
中國末法思想探微──以慧思大師為主釋性玄圓光佛學研究所林志欽老師蔡伯郎老師
《高峰禪要》中參話頭的功能許淑雅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張國一老師蔡伯郎老師
虛雲老和尚在石鼓山的辦學(1929- 1935)釋演愔圓光佛學研究所慧嚴法師真定法師
釋東初的護教史觀及其精神──以《中國佛教近代史》為主之初探陳彥伯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慧嚴法師真定法師
菲律賓佛教傳入與發展之略探釋傳妙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陳美華老師周伯戡老師
The Emergence of Buddhist Monasticism in Britain = 英國佛教僧團初期發展初探釋常純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宗教研究所陳美華老師周伯戡老師


【第二十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協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福嚴佛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
地點:佛光大學雲水軒
時間:2009年9月26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數位時代的佛學研究──以《摩訶止觀》為例釋印隆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蔡耀明教授惠敏法師
Tripitaka Master Prajnā of the Tang Dynasty釋妙哲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惠敏法師惠敏法師
《增壹阿含經》〈31增上品.第三經〉之探討──以「四通行」為主釋長叡福嚴佛學院蔡耀明教授惠敏法師
精進波羅蜜之研究──以《華嚴經》焰慧地為主釋隆運華嚴專宗研究所索羅寧教授惠敏法師
吉藏的「二諦」與「三諦」的內在關聯釋貫藏福嚴佛學院研究所黃國清教授賴賢宗教授
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趙思詠佛光大學佛教學系賴賢宗教授賴賢宗教授
台灣文學與佛教關係的系譜──從口傳文學、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顧敏耀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黃國清教授賴賢宗教授
論《雜阿含經》之「厭離」(nibbidā)張雲凱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越建東教授索羅寧教授
宋代賢首中興教主淨源之生平探討──兼談大覺國師義天與慧因高麗寺釋法幢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研究所索羅寧教授索羅寧教授
The Influence of Mahayana on Buddhadasa's Thoughts釋有方佛光大學佛教學系越建東教授索羅寧教授
《虛空藏菩薩經》根本罪之研究釋圓和圓光佛學研究所宗玉媺教授悟因法師
法鼓山水陸法會牌位數位化之影響研究邱素真法鼓佛教學院陳美華教授悟因法師
《楞伽經》中阿羅漢迴心思想之探源釋道玄圓光佛學研究所關則富教授悟因法師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hapter on Bringing Together the Teachings of Tiantai and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 四明知禮《天台與起信論融會章》之英譯及註釋釋妙光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黃繹勳教授劉國威教授
淺析菩提心內涵──以寂天《入菩薩行論》第一品為例釋禪松(林秀娟)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劉國威教授劉國威教授
Annotation on the “Abridged Manual for Cul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Repentance] Ritual [based on] the Scripture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Bodhi Site” Compiled by Jingyuan (1011-1088) = 註釋淨源(1011 -1088)錄《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釋妙地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黃繹勳教授劉國威教授
天台智者大師禪學之研究──以《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十六特勝」為中心黃武達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永本法師周伯戡教授
The Influence of Fazang's Abridged Commentary on Pjrajna-paramita Heart Sutra on the Teachings and Explanatory Technique of Song-Yuan Huayan = 法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對宋元華嚴宗釋的影響釋妙淨佛光大學佛教學系賴賢宗教授周伯戡教授
僧伽用物規範之探討──以《四分律》為主釋性通香光尼眾佛學院滿庭法師周伯戡教授


【第二十一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主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
協辦單位: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福嚴佛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玄奘學術研究院、法鼓佛教學院、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地點:香光尼眾佛學院
時間:2010年9月25日
題名作者作者單位評論人主持人
《阿含經》緣起說的「名色」之研究許恬智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溫宗堃教授越建東教授
巴利《中部.譬喻品》之思想釋明法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越建東教授越建東教授
從巴利文獻談彌勒信仰釋見量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關則富教授越建東教授
原始佛教「聲聞解脫道」修證模式之研究黃武達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自鼐法師萬金川教授
《摩訶止觀》之懺悔思想初探陳俊明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尤惠貞教授萬金川教授
試從梁武帝公案探析「功德」「懺悔」意義許炳坤玄奘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熊琬教授萬金川教授
「緣印禪林」禪意空間設計策略之研究釋木梵台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陳清香教授陳美華教授
網路共修法會行為之研究──以法鼓山水陸法會網路共修為例釋印隆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陳美華教授陳美華教授
「吃素、環保、救地球?」──從環境教育與社會領域課程之觀點剖析李傳玲南華大學哲學所林朝成教授陳美華教授
佛教對婆羅門「天啟祭祀」的檢視──以《阿含經》為討論範疇釋性吉圓光佛學研究所黃俊威教授厚觀法師
《中論.觀法品》之三三昧探討林維明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見弘法師厚觀法師
略論《大智度論》與《十住毘婆沙論》中之「不退轉菩薩」釋圓悟福嚴佛學院研究部萬金川教授厚觀法師
《華嚴經》第九無著無縛之解脫迴向位初探釋天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賢度法師性一法師
「魔事」之探究──以《大般若經》及《大智度論》為主釋會常福嚴佛學院研究部周伯戡教授性一法師
瑜伽行派「種子說」的流變探討──以《解深密經》和《瑜伽師地論》為主釋悲徹圓光佛學研究所鄧偉仁教授性一法師
佛教睡眠觀的初步研究:試談「時」與「非時」睡眠之種種梁國超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黃柏棋教授周伯戡教授
漢譯律典中僧人施與父母食物初探釋真慧香光尼眾佛學院性一法師周伯戡教授
唐.道宣律師《關中創立戒壇圖經》之研究釋見幢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所陳玉女教授周伯戡教授


第一屆至第二十一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作者索引

作者索引依作者名筆畫排序,每一作者條目後附上所發表之屆別。

【三畫】
于慈嚴13

【四畫】
方怡蓉15
毛文芳06

【五畫】
王月秀12;16
王玉玟06;07
王法壽07;08
王俊中04;07;08
王美玲03
王美惠01;07
王常蒞16
王瑞鄉17
王福楨02
王翠玲02
王興煥12;13;14
王嬿媜13
申俊龍11

【六畫】
朱文光06;07;12
朱秀容04
朱慧定07;08
江真慧19

【七畫】
何俊泰04
吳明興16
吳昫意15
呂家治17
呂勝雄01
呂麗華10;11;12
李伯元09
李宜真01
李治華02;04
李美煌01
李偉穎06;07;08
李逸萍13
李雅雯12
李傳玲12;13;14;21
李璧苑06
李麗芬02
汪娟01;06
見悲青增13

【八畫】
周行久見 釋定慧
周玟觀12
周柔含11
周雅容16
宗玉媺02
林秀娟見 釋禪松
林秀雪10;11
林奇龍07
林怡君18
林怡蕙17
林芳敏06
林昭益06
林家安18
林純瑜03
林淑媛09
林壽福04
林維明17;21
林穎政19
邱秀華01
邱素真20
金明求11

【九畫】
施乃瑜10
洪妙裕07
洪翠憶07
胡艷惠14

【十畫】
徐一智10;11
徐立強08;09
袁淑真01

【十一畫】
康素華13
張仙武06
張玉欣03
張弛11
張清二04;06
張惠國04;05;06
張雲凱08;20
張綉玲07
曹郁美17
梁國超21
梁淑美02
梁麗玲07;11
梅靜軒08
莊國彬06
莊崑木02
許玉敏17
許秀美14
許恬智21
許炳坤21
許淑華12
許淑雅17;19
郭秀年08
郭法淨07
郭祐孟06
郭翠蘭05;06;07
陳之華13
陳水淵06
陳由斌09
陳戒能07
陳宗元06
陳俊明21
陳姿妙18
陳彥伯17;18;19
陳晉漳19
陳清惠02
陳淑珠16
陳紹韻10
陳惠珍05
陳景榮10;11
陳傳集11
陶迺韓11

【十二畫】
傅新毅11
傅楠梓12
彭景輝08;09
曾德明02
程似錦10
越建東06;08
黃侃如15
黃武達20;21
黃泊凱18
黃俊威01
黃俊梅03
黃英傑14;15
黃素娟10;11
黃國清06;08;09
黃連忠02;03;05
黃粟秋見 釋願慧
黃瑞凱15
黃聖雅16
黃運喜02
黃繹勳03
黃齡瑩13

【十三畫】
楊雅筑14
楊翠筠見 釋性圓
楊曉菁18

【十四畫】
廖本聖06
裴春苓10
趙思詠20
趙海涵07

【十五畫】
劉秀真14
劉怡伶14
劉松勇08
劉美琴08
劉嘉誠08
劉錦昌03
劉靜宜11;12;13;14;15;16
劉瀅芬10
歐陽志宏14
潘慧燕12
蔡東益09
蔡金昌13;14;15
蔡家和12
蔡淑慧19
鄭惠凱08
鄭德承12
鄭寶蓮12

【十六畫】
蕭玉娟18
蕭玟06
蕭貞貞17
賴文英09;10
賴志銘05
賴芳暉17
賴信川09
賴姿蓉01
賴惠芬06
賴隆彥01
賴賢宗04

【十七畫】
鍾德能07

【十八畫】
簡介文13
簡吟慧02

【二十畫】
藍雅惠18
羅永吉06
關則富07
嚴慧茹17
釋一耘01
釋一靜06
釋大參15
釋大寂18;19
釋大常12
釋大睿06
釋仁宥09
釋仁聞18
釋天恩14
釋天真09
釋天演10
釋天慧14
釋天蓮11
釋天禪06
釋天觀21
釋心宏06;08
釋木梵21
釋本圓16
釋本德07;08
釋正持18
釋永本01
釋永明09;13;14
釋立融10
釋印玄18
釋印定10
釋印珍17
釋印隆20;21
釋印融09
釋印謙10
釋如正12
釋如戒10;11
釋如定09;10;11
釋如空01
釋如虛07
釋如斌11
釋如微15
釋如源09
釋如誠19
釋如睿10
釋安慧13;15
釋成晅16
釋有方20
釋有晃14;16
釋有智19
釋自拙05;06
釋自淳02
釋自莊04
釋自範06
釋自懋02
釋自曜02
釋自觀01;02
釋利照14;15
釋妙玄14
釋妙光20
釋妙地20
釋妙延15
釋妙性11
釋妙哲20
釋妙書10
釋妙耘17
釋妙淨20
釋妙貫17
釋妙博19
釋妙熙10
釋妙謹14
釋妙護17
釋見平05;07
釋見量21
釋見澈01
釋見豪02
釋見幢21
釋見曄01;03
釋見憨01
釋見顒12
釋依慶01
釋宗平11;12
釋宗光01
釋宗良17
釋宗性11
釋宗青05
釋宗南04;05
釋宗諭11
釋宗禪10
釋宗謙07
釋宗證16
釋宗譓09;11
釋宗麟01
釋定慧09
釋性玄19
釋性吉21
釋性空15
釋性恩10
釋性淨15
釋性通20
釋性虛04;05
釋性圓10;16
釋性聞07
釋性儀04;05
釋性禪18
釋性願14
釋性覺09
釋明法21
釋明靄14
釋果相16
釋果資16
釋果樸03
釋果燈01
釋果錚16
釋法林09
釋法音09
釋法照18
釋法幢20
釋法慧07;09
釋法緣17;19
釋長恆18
釋長慈13
釋長叡20
釋洞恆06
釋衍融18
釋修善10;11;12
釋修德04
釋修諦11
釋修優14
釋悟玄07
釋悟性12
釋振法13;16
釋振教18
釋振溥16
釋海順17
釋海慧10
釋真慧21
釋真觀03
釋祖仁09;10
釋祖蓮11
釋堅仰15
釋常真08;13
釋常純19
釋常煦13
釋常雋14
釋惟善16
釋清如02
釋清聖09
釋紹任07;09
釋貫藏20
釋章慧12
釋悲徹21
釋善音08;09
釋証煜19
釋開仁14;15
釋開進11
釋開慈07
釋隆運20
釋傳妙19
釋傳悟07
釋傳智09
釋傳德05
釋圓和20
釋圓波17
釋圓信18
釋圓悟21
釋圓貌16
釋圓融18
釋慈汶07;08
釋會忍11
釋會晟03
釋會常21
釋會傑12
釋會極18;19
釋照嚴07
釋聖性05
釋聖慧10
釋誠定03
釋道玄20
釋道成10
釋道慧15
釋道興07
釋達照11
釋徹俐02
釋演律11
釋演愔19
釋演慧14
釋滿貫04;05
釋德志06
釋德和07
釋德律16
釋德聞14
釋德範08
釋德檍13
釋慧心15
釋慧岳07
釋慧道09
釋慧嘉07
釋慧廣03
釋慧學03
釋養相15
釋諦玄12;13
釋禪印18
釋禪林13;15
釋禪松20
釋禪祥15
釋證安10
釋證彥17
釋證滿12
釋證融03
釋願慧01
釋繼欣06;07
釋繼彥05
釋耀其04
釋覺門04
釋覺啟09
釋覺清10
釋覺瀅09
釋體信04
釋觀玄07;08
鐘志彭06
闞正宗14

【二十一畫】
顧敏耀18;20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