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四期 101年6月

【編輯手札】

未來圖書館的挑戰

釋自衍


  自從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們知識的存取、整理與傳播方式。一位朋友來訪,談起十年前去過的圖書館,十年之後再去,入館的簽名簿上,依然是同一頁。他很感傷的說:「這所圖書館擁有許多外文佛書,是很棒的圖書館,十年之後沒有與時漸進,而在數位的潮流中被淹沒了。」聽了這段話,心中戰慄了一下,心有戚戚焉!

  過去的圖書館典藏紙本圖書,今日還要提供數位資源,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以往的圖書分類編目採用機讀編目,當今電子資源的整理方式採用Dublin Core等方式;過去以紙本為主要的載體,今日已漸轉變成管理數位資源使用權。讀者服務的內容也在改變中。曾幾何時,許多絕版的佛書被數位化,在網路上流通,運用搜尋引擎即可快速在知識大海中找到資料。傳統圖書館的讀者逐漸地減少,究竟實體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為何?未來佛教圖書館的發展、角色定位、讀者的需求為何?面對未來是一連串的挑戰,圖書館究竟要提供怎樣的服務、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值得我們思索的。

  好幾次佇足於圖書館的書架前,看著逐漸發黃的成堆圖書沒人使用,不免困惑「紙本圖書」是否階段功能已成過去式呢?尤其工具書的數位化、電子期刊的出現,使得傳播媒介的改變,但若回到圖書館的本質面而言,雖然科技媒介改變了圖書館的服務,但仔細思量圖書館所擔負「蒐集、整理、提供」的功能,仍是不變的。相信它必須與本土結合,與社會、人們的生活結合,發揮服務的功能,才能擔負當代資源流傳千古的責任。

  本期的專題:「圖書館的未來」,邀請多位學者專家,提供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思考。淡江大學黃鴻珠教授提到數位時代的來臨,資料的型式、學術傳播與交流的方式、讀者使用資料的習慣引起巨變,圖書館的角色扮演等問題,面對外來移植的科技,圖書館要本著落葉歸根與落地生根的踐行態度,儘速融合才能快速發展。蔡清隆老師提出以「微趨勢」的社會意義,作為思考圖書館未來的哲學基礎。還有,國家圖書館鄭寶梅主任從德國圖書館發展策略談各國圖書館未來發展,需有一具前瞻性的發展戰略及有系統的行動方案,才能奠定發展的方向及基石。資策會資訊服務中心黃麗虹總監,以該中心為例,談專門圖書館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性。

  本期內容值得您詳讀,希望從專題論述中探索圖書館未來的發展策略,這個值得重視與深思的議題,不論您重視與否,它已日日在我們身邊改變。我們深信未來圖書館的發展,一定會「變」,因為這是一個正常的定律。同為圖書館界的耕耘者,想想五年、十年後,未來的圖書館樣貌,我們準備好了嗎?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4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