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七期 102年12月

【編輯手札】

期刊會自己找到家

釋自衍


  2004年春天某日午後,接到一通來自苗栗某佛寺的電話,告知該寺院的舊大殿要翻修,但大殿倉庫存有七、八箱舊期刊,不知如何處理?詢問了很多人,大家都建議送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保存,故來電詢問本館是否有典藏的意願。當時筆者接到這通電話,問起這批期刊的來源,對方只淡淡的說:「曾經有人來寺掛單而寄放在此,一放就很久,也沒取走,現在因為整修所以想處理轉贈給圖書館。」當時筆者也沒有多想,就請對方寄送過來。幾天後收到這批期刊,拆開封箱,瀏覽了這批期刊。剎那間,內心澎湃萬分,映入眼簾的期刊有1925年武昌發行的《海潮音》、1927年廈門發行的《佛化策進會會刊二輯》、1933年廈門發行的《現代僧伽》、1936年香港發行的《人海燈》、1941年澳門發行的《覺音》、1949年臺灣發行創刊號的《人生》……。期刊的年代從1925年至1976年都有,發行址有臺灣、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可以看見收藏者的用心。再詳細翻閱,竟有許多目次篇名被註記打勾,甚至有些文章已被裁剪掉。種種跡象,引起筆者的好奇與猜想──期刊篇目會被打勾,這不是編製期刊索引才會做的事嗎?莫非這批期刊的來源與1975年張曼濤編輯《中華民國六十年來佛教論文目錄》(以下簡稱「論文目錄」)有關?該不會是當時選錄的期刊原件吧!

  於是筆者按圖索驥,拿著期刊原件一一核對《論文目錄》的條目,竟然條條符合。猶記1995年筆者訪問李世傑先生(從事善導寺的佛教圖書分類)時,曾詢問張曼濤所編輯《論文目錄》的期刊原件在哪裡?(因為出版者「中國佛教會文獻委員會」的地點設在善導寺)當時李先生回答:「因為善導寺的圖書資料,歷經多次的搬遷,已不知在哪裡了。」自己不禁對歷史的變遷感到詫異,內心更有種莫名的感動。《論文目錄》出版三十年後,被選錄的原件竟然輾轉流傳到本館,真是不可思議!只是這八箱並非《論文目錄》的全部,應該還有很多散落在他處。

  此批期刊到館的過程,甚為戲劇化,讓筆者有很深的體會──期刊是會自己找到「家」安住!誰能預想到,經過三十年的顛沛流離,能出現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呢?只能說有因有緣吧!

  將1925年發行的期刊握在手中,有種說不出的歷史感動。在相隔百年後,泛黃的書頁,絲毫沒有減損文字的力量。能進入本館典藏,是福分,我們相信「期刊真的會自己找到家」,我們有責任要保護這批古籍文獻,讓知識能一直傳承延續下去。

  承上期,本期專題「佛教期刊發展(三)」,邀請學者專家以綜觀的角度來評析期刊的發展,可以看到期刊所發揮的時代功能與影響力。由「期刊會自己找到家」的因緣,讓我們瞭解時代變遷,尤其在戰爭或動亂時,文獻保存都是歷經萬難,如抗戰時期中國古籍的搶救,眾說紛云,張錦郎先生為此撰寫〈抗戰時期搶救陷區古籍諸說述評〉一文,或許可以從中尋到一絲端倪,而真相就如同「期刊會自己找到家」一樣。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