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八期 103年6月

人間大學網路教學平台

釋妙旭 光山人間大學總部教務主任


【摘要】有感於寺院自古即為社會教育的場域之一,故星雲大師提出「寺院學校化」作為各道場弘化之方針,一方面要能保有寺院的修持,同時也要將寺院作為社會及心靈教育的場域,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之下,佛光山除了在全世界兩百多個道場都設有社教館,開設各種課程提供各種年齡層的社會大眾選讀之外,更因應「終身學習」與「邁向學習社會」的時代潮流,於2003年起陸續在臺灣各地開辦16所社區型大學。為提供學員有系統的學習,人間大學建制五大學系,並延伸出相關的必、選修課程,學員可適才適性選擇有興趣的學系研讀。每學期報名參與學習的學員人數超過一萬人,開設課程總數超過五百門,學程多元,並運用遠距科技從事教學交流,同時與南華、佛光及西來大學合作,規劃各種專業學程提供社會人士學習。

  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2009年人間網路學院(前身:佛光山天眼佛學院)結合人間衛視影音資源,與人間大學、社區大學共同合作,建置線上影音教學平台,透過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打破時空條件的限制,弘法度眾,宣揚法義。

  未來,人間大學將繼續與全世界各地道場共同推動社會與信眾教育工作,同時與各地民間團體合作發展各項社區服務計畫,以祈能深耕社區,實現人間淨土之宏願。

關鍵詞:寺院學校化;人間處處是大學;五大學系任優遊;師資多元、全球共學;實踐人間淨土之宏願


一、設立緣起

  佛光山的發展的起點是由東方佛教學院開始,星雲大師主張佛法要弘傳,必須透過教育,唯有先培養弘法人才,佛法才得以弘揚。因此,佛光山是先有了佛學院,之後才開始建設殿堂、寺院道場。有了寺院之後,星雲大師覺得寺院的功能不應僅是提供大眾參拜禮佛,更應該成為大眾心靈的加油站,因而提出「寺院學校化」的概念,進而在全球兩百多個道場普設社教館,開辦各種課程。自2003年起,因應社會發展開始走向「終身學習」導向,乃至於是「邁向學習社會」的趨勢潮流,佛光山陸續在全臺灣各地開辦16所社區型大學,希望能藉此提供信眾及一般社會大眾,一個有系統且能夠終身學習的地方。

  誠如早上兩位專家跟大家報告,現在是數位化學習的時代,有愈來愈多的人習慣在家裡學習,或者是不允許在固定的時間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學習。因應數位學習時代的來臨,2009年起,人間大學與人間衛視合作,結合人間衛視影音資源,一起創建線上影音教學平台──人間大學網路教學平台,讓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及各種專業課程都在網路上和您接心相應,打破時空條件的限制,讓家庭成為學校,客廳就是教室,方便每一個視聽者啟發人生智慧。

二、學系架構

  為提供學習者系統性的學習方向,人間大學建構了學系架構,將課程分為五大學系,其下又分為不同的學程。(見圖1)


圖1:人間大學學系架構

  第一個學系是「人間佛教學系」。將佛教三藏十二部分為經論修持、中觀、唯識、真常唯心學程,方便學員們有系統的修學佛法。

  第二個學系是「佛教文化弘法學系」。針對有弘法熱忱的學員除了安排佛學課程外,更開設媒體、藝術、出版社,以及蔬食餐飲的專才培育課程。

  第三個學系是「佛教教育應用學系」。在佛光山弘法不分在家、出家,針對發心弘講佛法的在家居士,開設弘法布教課程,提升宗教師的使命,進而發展佛教教育團隊。

  第四個學系是「佛教公益慈善學系」。有些人熱衷於公益慈善,因此我們以生命關懷為課程主軸,設立公益慈善學系,讓有志從事佛教公益慈善的人能具備正確的觀念與服務態度。

  第五個學系是「菩薩行證學系」。對於來道場發心的義工,希望他們在發心服務之餘,也能在佛法上精進用功,以期達到福慧雙修。

  除了以上這些佛學與專業課程外,還有開設一般社會大眾所需求的技藝課程,如插花、茶道、語言,或是小朋友的音樂、舞蹈等課程,這些課程則歸屬「終身學習」大類。以上就是人間大學的學系架構。

三、平台介紹

  人間大學網路平台(見圖2)的使用對象包含網路學員以及16所社區大學的實體課程學員,因此我們將所有的網路課程及實體課程同時表列於平台內,學員們進入平台後,可依不同的需求,以學校、課程或授課老師作為選項來查詢、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課程,而所有課程的歸屬即是以五系架構來分類。


圖2:人間大學網路教學平台


四、資源共享

  為何將網路與實體課程結合。(見圖3)對於網路學員,希望他在網路學習之外,能到分校對我們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課程規劃時,將必、選修課程分別安排於實體及網路課程中。如此一來,學員們必須網路與實體二者同時學習,才能完成學程或學系的完整學習,取得畢業證書。


圖3:網路、實體資源共享


  整個網路平台,除了頁面上所顯現的功能選項外,有更大部分是屬於各校的後台校務功能,其功能性已可滿足一個學校的需求;實體分校裡的每一個學員也都有個人的帳號、密碼,進入平台之後,只要有選課,所有的資料都會放入平台。每個學員的建置,乃至於他的證書、點名簿、評分表、考核表,或者是老師的證書,通通可以從平台上面產出,並可累計學員所有的學習經歷,給學員更大的學習動力。同時,當分校將相關資料輸入平台之後,即可產出相對應的統計報表,提供了分校資源共享的便利性。雖然分校各自開課,獨立作業,但是所有的機制、所有的積分,全部都可以累計到總部,這也是網路與實體互相結合的展現。

  另外,人間大學還利用網路資源開設遠距課程,在固定時間開設課程,各地同步連線上課。課程結束後,我們會將老師的講義連同錄音檔放平台上,提供學員們不限次數、時間進行課後復習。

五、數據分析

1. 性別

  網路學員中,女眾人數明顯多出男眾許多。(見圖4)。


圖4:網路學員男女比例圖


2. 年齡

  年齡分布,(見圖5)網路學員年齡明顯的比一般實體課程的學員年輕,甚至有20幾歲、30幾歲。60歲以上所占的比例低,因為在使用操作網路上有其困難度。


圖5:網路學員年齡圖


3. 學歷

  在整個學歷的比例上來看,可以發現大專以上學歷的學員,占大多數。學歷在大專和碩博士二種合計,占超過全部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也就是說,會使用網路學習的人,其教育程度相對比較高。


圖6:網路學員學歷圖


  早上的專家們或者是臺大圖書館,都有提到他們的課程是20分鐘或30分鐘,之後會有一些Q & A問答的部分。我們的網路課程,因為是跟人間衛視合作,所以課程長度約50分鐘,再加上使用的是錄影檔,所需的頻寬比較高,常有lag的情況發生,未來我們會在時間長度及影像品質方面加以改善、調整。

  從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網路數位學習是當代的潮流趨勢,值得我們多所著墨、開發。

六、未來展望

1. 結合完善的佛光教育體系

  未來人間大學將結合佛光山教育體系內的南華、西來、南天、佛光四所大學的課程,規劃更多元的專業課程,提供社會人士更寬廣的學習領域。同時計畫將大學內的通識教育課程放到網路平台上,方便學員在家學習,以吸引更多社會大眾加入網路平台。

2. 持續與全世界道場共同推動社會信眾教育工作

  透過佛光山全球道場共同來推廣網路平台,讓海外信眾有因緣得以聆聽法益、受持佛法。海外不論是師資或各方面資源都不如臺灣充足,透過網路教學解決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供大眾更多的學習機會。

3. 解行並重,與各地民間團體合作發展各項社區服務,以期能深耕社區,實現人間淨土的宏願

  最後,希望將網路平台裡面的學員接引到分校、道場來,帶領他們從虛擬的數位學習環境走入人群,跟群眾接觸,進而可以結合各地民間團體一同進行社區型的發展,達到人間處處是淨土的宏願。謝謝。

【編者按】本文為2013年10月12日「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第一場研討論文發表之錄音謄稿,經編輯組整理,講者審閱後刊載。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