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九期 104年6月

臺灣佛教圖畫書我見我思

洪文瓊 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退休副教授


【摘要】圖畫書是兒童圖書的一種類型,也是兒童文學作品一種新的表徵方式。以低幼年齡兒童為主訴求讀者,和文本採用圖文共構的表徵方式是圖畫書的兩大判準。本文即從圖畫書的兩大判準,探討臺灣佛教圖畫書的出版狀況和一些潛存的問題。作者首先對臺灣佛教圖畫書涉及的三個詞彙:「臺灣」、「佛教」、「圖畫書」分別加以界說,並指陳「圖畫書」、「繪本」這兩個詞彙在臺灣混用的現象。觀察檢視臺灣出版的佛教圖畫書,作者發現:臺灣佛教各大宗派都出版有佛教圖畫書,但佛教出版界對圖畫書的概念普遍認識不足;在類別用語方面,幾乎偏好採用「繪本」,而不用「圖畫書」;在文本表徵方面,不論是內容取材或文字表達乃至圖像描繪,都忽略了主訴求讀者的定位,顯示「心中有讀者」的意識不足。

關鍵詞:圖畫書;繪本;佛教圖畫書;佛教繪本


一、前言

  承蒙《佛教圖書館館刊》再三邀稿,希望能就最近一、二十年來臺灣童書出版最熱門的圖畫書,來談談臺灣的佛教圖畫書,盛情難卻,此外筆者也想藉本文提出對臺灣佛教圖畫書的一些觀察。由於佛教童書(包括圖畫書)都不在坊間書店流通,收集並不容易。本文用以舉例的,都是個人平日的收藏和網頁上可查閱的資料,可能不夠全面;而文中所談,大體也都是個人管見,特先予以表明。又鑑於國內「圖畫書」與「繪本」這兩個詞彙,近些年已被混用成同義異詞,因此本篇行文如兼論及圖畫書和繪本時,有些段落會採用「圖畫書/繪本」的表達方式,表示圖畫書和繪本是同一指涉對象,也即圖畫書和繪本彼此是互相蘊含的同義詞。

  本文所謂「臺灣佛教圖畫書」,是指在臺灣出版,以佛教相關題材為主要內容的圖畫書,不是屬於圖畫書的佛教童書,除舉例需要外,不予論述。又,佛教圖畫書也不限於佛教團體所出版的,非佛教團體(包括一般出版社)所出版的佛教圖畫書也在本文論述之內。然而佛教圖畫書如何判定,其實是個難拿捏的問題。基本上,筆者認為「圖畫書」是表徵方式與訴求讀者年齡的判定問題,與題材、內容較無關聯;「佛教」則是題材、內容的判定問題。是否為佛教圖畫書,不在於表徵方式,而在於題材內容。事實上,「佛教」指的是什麼,比「圖畫書」指的是什麼,更難界定。它純指佛教的人物、史地和教理、教義、經典嗎?還是佛教團體出版的童書、圖畫書,不論是否與佛教直接相關,都算是佛教童書或圖畫書嗎?如把靈鷲山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出版的「小小真愛生命教育繪本系列」(1)~(6)(參見「靈鷲山般若書坊」網頁),歸為佛教圖畫書/繪本,相信不會引起爭議,但如此一來,非宗教團體出版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是否也都可視為佛教圖畫書/繪本?那其他有關愛護動物、生態保育等關係不殺生理念,是否也可以比照視為佛教圖畫書/繪本?再類推到其他宗教團體,如基督教的道聲出版社出版一系列的生命教育繪本(註1),是否也可視為佛教圖畫書/繪本?把道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教育系列繪本歸為佛教繪本,恐怕不會有人贊同。嚴謹來說,對於諸如生命教育、環保、愛護動物等非直接關涉佛教人物、史地、教理、經典的繪本,不論是否為佛教團體所出版,都不適切歸為佛教圖畫書,而應該仍歸為生命教育、環保、愛護動物類。唯如此一來,國內真正能歸為佛教圖畫書/繪本的,可能就沒有多少了。因此,在本文,筆者原則上認為,這些非佛教素材類型的圖畫書,是佛教團體出版的即視為佛教圖畫書/繪本,非佛教團體出版的即不視為佛教圖畫書/繪本。背後的思考依據是基於佛教團體會出版某類非佛教素材的圖書,該書應該是被認定吻合佛教精神、佛教義理的。至於「臺灣」,本文指的是在臺灣出版,且是以中文為主體發行的版本,不限於本土作品或本土佛教題材,外來的翻譯版佛教圖畫書也包括在內。

二、「圖畫書」用語與界域問題

  要談臺灣佛教圖畫書,得先釐清「圖畫書」這個概念。圖畫書在兒童文學中牽涉到兩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一是用語的問題,即圖畫書與繪本這兩個詞彙有區別嗎?究竟是要用圖畫書還是要用繪本較為貼切?另一是圖畫書的界域問題,即到底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是圖畫書?它的界域如何?

(一)用語問題

  臺灣圖畫書開始普及並逐漸為國人所認識,是從1984年英文漢聲雜誌社引入翻譯自日文版的「漢聲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開始。早期出版界都使用「圖畫書」一詞,1989年郝廣才主編,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的「繪本台灣民間故事」、「繪本台灣風土民俗」系列(2003年改為「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火金姑風土民俗繪本」,封面更換,內容不變),「繪本」一詞也開始在國內出版業界使用。由於兒童文學出版界各自吹自己的號,導致目前國內出版的童書乃至成人圖書,「圖畫書」、「繪本」這兩個詞彙常被編輯混用(參見附錄一);甚至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有的標示圖畫書,有的又標示繪本。圖畫書與繪本這兩個詞彙在內涵上究竟有無差別,是學術上可以深究的問題,但從國內業界的標示使用來看,大體上圖畫書與繪本是屬於同義異詞。本文也是將「繪本」視同與「圖畫書」相同的意涵,唯筆者個人比較偏愛使用圖畫書。

  日本是出版繪本很發達的國家,也是繪本館最多的國家,他們的繪本館英文譯名大多是museum of picture books(如射水市大島繪本館Oshima Museum of Picture Books),而日本研究繪本的學術性社團「繪本學會」的英文名稱也是The Association for Studies of Picture Books,顯然「繪本」與「picture book」在日本是指涉相同意義的詞彙。picture book就中文的譯名來說,「圖畫書」當是比「繪本」來得貼切,這也是筆者較偏愛使用圖畫書的原由。

(二)界域問題

  圖畫書是童書的一種類型。美國圖書館學界對兒童圖書常分成三大類,即「圖畫書」(picture book)、「虛構類」(fiction)和「非虛構類」(non-fiction)。圖畫書是指給低幼齡兒童閱讀的圖書;中高年級以上的兒童圖書,則分為「虛構的小說故事類」和「非虛構的知識類」讀物。從如此的分類體系來看,可知圖畫書主要是給低幼齡識字不多的兒童閱讀的,這也是圖畫書封底常可看到標示適讀年齡,諸如「3~5/6歲親子共讀,6/7歲以上自己閱讀」的原因。需要共讀這一點,正是圖畫書的特性之一。筆者有本2000年版紐約時報編給父母參考使用的最佳童書指南The New York Times Parent’s Guide to the Best Books for Children(註2),該書依年齡層提供書目暨解說,從它的類別目次也可看出圖畫書的使用年齡層,確實是低幼年齡兒童。(參見附錄二)

  圖畫書的另一個特性是圖文共構性或圖像的獨構性。就兒童文學文類表徵來說,圖畫書的確是一種新型式的表徵,與常見的插畫童書、漫畫,乃至所謂的橋樑書都不相同。適讀年齡(低幼齡兒童)、圖文共構性是圖畫書的兩大判準,也是嚴謹圖畫書定義所在。四度獲得美國圖畫書卡爾迪克獎(Caldecott Medal),也在大學教圖畫書創作的蘇勒維茲,他很重視圖畫書(picture book)和故事書(story book)的區隔(註3),極為強調圖畫書文字的簡化,如他就舉例認為「小兔彼得」系列(國內青林國際有翻譯版)不是圖畫書,是故事書。因為文字都已把故事內容說得很清楚,圖畫也只是輔助說明而已,並沒有延伸擴展文本的內容,也即文圖不存在著共構性。小兔彼得系列不被認為是圖畫書,恐怕有許多國人是難以接受的,而這就是嚴謹的圖畫書定義。如以嚴謹的圖畫書定義來檢視國內所謂的圖畫書/繪本,恐怕有一大半都難以稱為圖畫書,佛教圖畫書當然也不例外。到底圖畫書要如何界定,在國內並未取得共識,也是我在撰寫《台灣圖畫書發展史》(註4)時最感困擾的一個問題。筆者無意在本文深究此一問題,本文納入討論的是出版品本身在封面、封底、序言中,或在網頁有標示為圖畫書或繪本者,或一般人可能視為圖畫書/繪本的來加以討論;明顯是插圖式的故事書或漫畫的佛教童書,原則上都不在本文討論之內。如格林文化出版的《玄奘》(文:林清玄,圖:羅伯英潘,1998)(見圖1),筆者就不認為是佛教圖畫書。


圖1:《玄奘》(四大探險家)(格林文化,1998)

三、國內佛教圖畫書綜觀

  國內佛教圖畫書出版狀況如何,且就個人的收藏與網路上的訊息,從出版發行、文本暨內容類別兩方面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

(一)出版發行

  從國內佛教圖畫書來看,絕大部分是由佛教團體(包括基金會)所出版,民間出版社出版的非常少。國內較大的佛教宗派,如佛光山(星雲)、慈濟(證嚴)、法鼓山(聖嚴)、中台山(惟覺)(見圖2)、靈鷲山(心道)(見圖3)都出版過圖畫書,其中出版量(純就佛教圖畫書而言,不包括其他佛教童書和成人的佛教圖書)最多的是佛光山和慈濟,較少的是中台山,可見各宗派都不忽略兒童這一區塊,但從各家網頁所揭示的出版資料來看,佛教童書,特別是佛教圖畫書,所占比率還是很小。


圖2:《常生爺爺的水蜜桃》(中台兒童教育叢書系列二)(中台山佛教基金會,1998)


圖3:《一張圖畫的故事》(金色童年叢書)(靈鷲山,1991)

  臺灣佛教界出版彩色印刷、講究插圖和編排的現代感佛教童書,當是以高雄宏法寺慈恩出版社1977年推出的「慈恩佛教兒童叢書」(見圖4)為嚆矢(註5),但佛教界出版圖畫書大體是在1980年代後期以後,出版量較多的是在1990年代到本世紀。筆者收藏最早的圖畫書版本是普音文化的「普音叢書」(附有故事錄音帶)《九色鹿》上下兩冊(1988)(見圖5)和《鳥銜花》上下兩冊(1989),以及東初出版社(法鼓系統)的「兒童畫」《大家的媽媽》(果梵法師著,1988)(見圖6)。就時間來說,可以說法鼓山是開風氣之先,接著佛光山在1990年推出《童話書》1至5冊(每冊三篇故事,每冊都用同一書名)。這些叢書名或套書名都未見標示有圖畫書或繪本。正式標有圖畫書的是1995年佛光山推出的「百喻經圖畫書」二十冊(見圖7)。其後各家(包括佛光山)出版的童書叢書名,如有標示竟然都採用「繪本」而未見有使用「圖畫書」;而檢視各家網頁,同樣清一色都使用繪本一詞,顯示佛教圖畫書也受臺灣圖畫書改吹繪本風的影響。但影響似乎不是很大,因為不論是使用繪本或圖畫書作為叢書名,整體來說並不多,這多少也顯示佛教界出版童書與兒童文學界交流不深。可能是認為介紹佛教的東西還是由教內人士來處理比較得宜,在歸類上不一定要參照一般童書的分類,也可能甚至不知道如何適用分類。從佛教界各家網頁對童書分類的類名差異,也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


圖4:《觀世音菩薩》(慈恩佛教兒童叢書2)(慈恩,1977)


圖5:《九色鹿》(普音叢書)(普音,1988)


圖6:《大家的媽媽》(兒童畫1)(東初,1988)

 
圖7:《樂昏了頭.沒腦袋的阿福》(百喻經圖畫書20)(佛光,1995)書影暨版權頁

  在發行方面,佛教童書(包括圖畫書)都是在自家教內文物流通處流通、販售,有的則是籌印後直接贈閱或供索贈寄送。在坊間實體書店看不到佛教童書,能看到的都是成人的佛教圖書,筆者只在臺中瑞成書局看到比較多各家佛教童書。從佛教實體童書的傳統發行方式來看,可說是一個相當封閉的系統。這一封閉現象透過現代化網頁已可獲得彌補,目前臺灣佛教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網頁,可供查詢瀏覽所出版的圖書;有的甚至提供線上購買。更難得的是,有的還將繪本全部頁面做成簡易電子書(無語音無動畫)供翻閱,如法鼓山的「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兒童繪本、心靈繪本」、慈悲心的「海濤法師說故事電子繪本輯」等。

  版本方面,佛教圖畫書也出現加附語音CD(早期是錄音帶),這也是比較特殊的出版方式。如較早的普音叢書的《九色鹿》和《鳥銜花》加附故事音樂帶;慈濟靜思文化、風車圖書聯合出版的《天使工廠》(2006)(見圖8)則附故事語音CD。不論是錄音帶或CD,主要是針對較低年齡的兒童;較高年齡的兒童通常比較喜歡直接閱讀書籍。此外,另一種較特別的是,先拍成卡通動畫片,再規畫印行紙本版,如「佛陀教育基金會」籌拍《現代六度集經故事》卡通動畫片完成後,也另外印行紙本版(2012)(見圖9)。換句話說紙本版是動畫片的副產品,如同美國迪斯奈動畫公司的作法。從所舉電子書化、加附CD、卡通動畫化等的發行方式來看,佛教圖畫書/繪本在出版型態上,可說還是十分跟上時代的。


圖8:《天使工廠》(靜思文化、風車圖書,2006)


圖9:《現代六度集經故事》卡通動畫片紙本版(佛陀教育基金會,2012)

  就讀者訴求來說,由於圖畫書/繪本主要讀者群是低幼齡兒童,因此坊間出版的圖畫書/繪本,常可看到標示適讀年齡,但筆者發現佛教繪本除了靜思文化與天下遠見聯合出版的「和大寶一起聽故事」系列(見圖10),在封底有標示「自己閱讀:7歲以上,親子共讀:4歲以上」外,其餘各家所出版的繪本幾乎都不加標示適讀年齡。從適讀年齡的標示,似乎同樣反映出佛教出版界對繪本的概念認識不足。


圖10:《小猴子》(和大寶一起聽故事2)(天下遠見、靜思文化,2005)

  從版權頁具名發行的出版單位來看,除各道場成立的出版社(如法鼓山的東初出版社、佛光山的佛光文化、慈濟的靜思文化等)外,有不少是基金會(如聖嚴教育基金會、中台山佛教基金會)。比較特殊的是,宗教團體出版社與民間出版社聯合發行,如慈濟靜思文化與風車圖書聯合出版《天使工廠》,也與天下遠見(小天下)聯合出版「和大寶一起聽故事」系列。聯合出版方式應是基於互利的需要,當然也顯示某些宗教團體較積極、較懂得行銷。至於佛教童書出版申請ISBN(國際標準書號),除了少數較早出版的外,都有申請並標示在封底,可說都已跟坊間出版同一步調。

  或許不希望被定位為佛教出版社而影響市場,民間出版社單獨推出佛教圖畫書/繪本並不多,通常會搭配其他類別或其他宗教成為套書推出。國內以繪本為名,以宗教為內容出版最多的是格林文化,它的「格林愛與關懷繪本」《繪本心經》(2009)(見圖11),「格林名家繪本館」的《小活佛達西》(2001)、《小石佛》(2003)、《蜘蛛之絲》(芥川龍之介的短篇故事,2011),市場反應都不錯,唯除《小石佛》外,大體都不適合低幼齡兒童閱讀。


圖11:《繪本心經》(格林愛與關懷繪本)(格林文化,2009)

(二)文本來源、內容類別

  臺灣的佛教圖畫書作品的來源,大體有創作、改寫和翻譯三種。翻譯的作品主要是來自外國的教派想在臺灣弘法立足,如正因文化出版日本創價學會的《阿育大王》(1993)(見圖12)、《日寬上人》(1994),以及南傳佛教系統法耘出版社出版的「種籽繪本系列」(見圖13)。有外來翻譯的佛教童書,顯示臺灣宗教信仰的自由、開放與文化的包容,值得臺灣驕傲。


圖12:《阿育大王》(正因文化,1993)


圖13:《猴子和鱷魚》(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種籽繪本系列)(法耘出版社,2005)

  國內的佛教圖畫書/繪本在文本呈現方面,也有一些是以中英對照的方式出版。這種中英對照版本有多種情況,一是原始文本為非漢傳體系以英文書寫的,要在臺灣流傳而把它翻譯成中文,如南傳系統的法耘出版社的「種籽繪本系列」,將甘比羅比丘用英文改寫自《本生談》的故事,以附原文的方式中英對照出版。法耘的翻譯版同時加附英文,其目的是徵信,方便讀者檢核誤譯成分較多,而不在於要讓人順便學英文。筆者認為這種中英對照的版本,與時下一般童書以學習為導向,強調閱讀中文同時可學習英文不同。至於另一種,係國人的作品也翻譯成英文一併加附,如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的「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兒童繪本、心靈繪本」也都加附英文翻譯,以中英對照方式出版,它的目的也不在讓人順便學英文,而是法鼓山出於對海外華人弘法的需要。慈濟靜思文化與風車圖書聯合出版的《天使工廠》也附有英文(集中放在書末尾),應是同一現象。另外,美國法界佛教總會,將宣化上人法音英文版「兒童圖書」以中英對照在臺灣發行,或可視為第三種類型。不論中英對照的翻譯版本是哪一種類型,對臺灣的兒童讀者來說,其實都不必要。

  臺灣出版的佛教圖畫書最多的是故事類和人物類。故事類除了以慈悲、關懷、助人等向上主題而創作的生活故事外,大半都取自佛教經典裡的故事,特別是《百喻經》和《本生談》,常是被用來作為改寫的依據。人物則以介紹佛菩薩和高僧為主,取材偏重在人物較偉大、較有趣的事蹟,可說是佛教版的名人故事童書。類別較少的是介紹佛教經典或名相,如星雲法師的《繪本心經》和香光書鄉的「六識智繪」,較少的原因當是顧慮到兒童不易理解的關係。類別最特殊的,當是法鼓文化出版的原創遊戲繪本「我的佛菩薩」系列八冊(2010),是4~6歲適用的親子遊戲繪本。

四、當前佛教圖畫書潛存的一些問題

  依筆者的觀察,當前佛教圖畫書存在著一些值得探討、思考的問題,茲分成兩部分:(一)對圖畫書/繪本的認知問題,(二)文本與圖像的表徵問題,加以論述。

(一)對圖畫書/繪本的認知問題

  文圖共構與以低幼齡兒童為主訴求讀者,是嚴謹圖畫書/繪本的判準,這也是較符合圖書館業界對圖畫書的看法。從國內所出版的童書標示圖畫書/繪本的情況來看,其實有不少都難以稱為圖畫書/繪本,尤其愈後期(1990年代後半以後)似乎圖多於文、每頁都有圖,就歸類冠加圖畫書/繪本之名,這種「版式繪本化」現象,同樣存在於國內佛教圖畫書/繪本。筆者認為問題關鍵在於作者與出版社的編輯,是否認同圖畫書/繪本的主訴求讀者為識字不多的低幼齡讀者;是的話,則作者或編輯當會自我檢視。要出版的書以如此的文字、圖像表徵方式,透過共讀乃至自我閱讀,對低幼齡讀者是否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讀過之後是否會想再閱讀;他們的感知、回應是否顯示對文本主題有所瞭解、增益,亦即主題內容對他們有無經驗意義,能否擴大他們舊的認知基模,或建立新的認知基模。兒童圖書與成人圖書不同,就在於兒童讀者的能力乃至興趣有別於成人,我們不能以讀王文興的小說《家變》,說看不懂就不要讀來對待兒童。出版童書的目的,當是唯恐兒童不看、不讀,童書作者、編輯不能「心中沒有讀者」,也就是讀者意識對創作童書來說非常重要。創作童書絕不只是要求口語化、淺語化、流暢化而已,題材選取、主題彰顯方式對於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更應有不同的考量。

  再從網頁資料來看佛教圖畫書/繪本,可發現出版社同樣對圖畫書/繪本的歸類有一些困惑和差異。如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網頁,好書分享的兒童繪本系列,就把《漫畫心經》也列入;較早的佛光的二十冊「百喻經圖畫書」,在它的版權頁同樣把這二十冊歸為童話漫畫叢書。這樣歸類其實就存在著兩個類別判定與歸屬問題,一是寓言與童話有區別嗎?寓言是童話的一種子類嗎?另一是圖畫書與漫畫同屬性嗎?漫畫是圖畫書的一種子類或圖畫書是漫畫的一種子類呢?光就圖畫書與漫畫來說,兩種彼此的表徵方式不同,閱讀年齡層也不同,把圖畫書、漫畫兩類歸為同一類別體系,顯然不太妥當。在網頁方面,則佛教童書類出版品的分類,出現有繪本、兒童繪本、親子共讀、兒童青少年叢書等不同的類名,而親子共讀又常包括有繪本與其他類的圖書,顯示對閱讀年齡層的區隔、類別屬性特徵、閱讀使用方式與類名等有某種程度的混淆(就圖書分類基準來說,親子共讀是使用方式,兒童青少年是年齡層,不宜同時混用;兒童繪本的「兒童」也是多餘),致使讀者在檢索閱讀上增加困擾。其實,網頁上佛教童書這種分類混淆的現象,在一般童書出版社的網頁也同樣存在。

(二)文本與圖像表徵問題

  圖畫書整體來說是由文本和圖像組構而成,有些圖畫書純粹只有圖,即所謂無字圖畫書(圖像獨構性)。但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是文本(文字)和圖像共構而成,彼此不分軒輊(圖文共構性)。圖畫書的文圖如何表達、展現,即是表徵問題。文本方面,涉及內容題材與主題,圖像則涉及如何扣合文字文本、選擇哪些東西入畫,以及如何予以組構描繪。

  文字文本從書名、篇名到正文都值得注意。書名和篇名不宜過長,且最好能朗朗上口;行文除口語化、淺語化和流暢化外,專業術語或佛教的名相如何巧妙使用或避免,即使不針對低幼齡兒童也都需要講究。而更重要的是,針對不同年齡層兒童,在題材與主題的選取和呈現,是應該有不同的考量。如慈悲心出版的「海濤法師說故事繪本輯」(共十二冊)之一的《把聰明變智慧》(2012)(見圖14),「智慧」一詞對幼齡兒童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另,該書第一篇故事說國王要造一個百里外都能聽得到的大鼓,大臣把國王要造大鼓的錢布施給人民,以致各地的人民感恩歡慶,說這就是為國王造的大鼓。成人可以理解這樣的說法,但兒童,特別是低幼齡的兒童,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因而假設此套書主訴求的讀者是低幼齡兒童,恐怕就不是很得當。同樣的,聖嚴教育基金會的「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繪本」《自在生活ㄚ.米.力》(2007)(見圖15),書名用「自在生活」恐怕也是兒童很難體會的;而該書前面介紹主角女孩「米粒」、外星人「ㄚ力」,似乎有點累贅,許多用詞也是低幼齡兒童難以理解的。


圖14:《把聰明變智慧》(海濤法師說故事繪本輯)(慈悲心,2012)


圖15:《自在生活ㄚ.米.力》(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繪本〕)(聖嚴教育基金會,2007)

  又如格林文化的《繪本心經》,文本是星雲法師寫的,文筆流暢、用字淺顯,而且儘量舉很多的故事來說明《心經》中的核心概念「空」和「色」(有),但如讀者也是以低幼齡兒童為定位,則內容顯然也不易為低幼齡的兒童所理解。這就是筆者所謂對圖畫書/繪本認知的問題。筆者認為,如認同繪本的主訴求讀者是低幼齡層的兒童,並不是說只限於這個年齡層閱讀,而是說如要寫給這個年齡層看,則當然要讓這個年齡層的讀者看得懂,對他們有經驗意義。既然這個年齡層的兒童看得懂,高於這個年齡層的兒童乃至大人當然更能看得懂。

  再以香光書鄉的六冊「六識智繪」為例作說明,該套叢書各冊書名分別為《大願船》(六識智繪1眼,2014)(見圖16)、《二重奏》(六識智繪2耳,2014)、《停車龍》(六識智繪3鼻,2011)、《華枝春滿》(六識智繪4舌,2011)、《會飛的百步鞋》(六識智繪5身,2011)、《誰的夢長?》(六識智繪6意,2011)。由該套叢書名「六識智繪」,可說已明確揭示書的內容主題在「六識」。但從它們的書名很難讓讀者聯想到六識,內容介紹同樣不適合低幼年齡兒童閱讀。以介紹「眼識」的《大願船》這一冊來說,除了文字可再簡化、口語化外,行文有許多佛教的用語,如「宗教師」、「祈福法會」、「應供」、「龍天護法」、「金剛菩提心」等等,這些術語即使給國高中生看,他們也未必能懂。然而比較重要的,應是看完了《大願船》能否幫助讀者建立眼識或增益眼識的概念。我曾請三位好友(其中一位對佛教有深入研究,也寫過不少佛教童書,一位兒童文學所研究生,一位是退休的老師)閱讀,再分別與他們討論,結果他們都認為對於認識眼識並沒有幫助,甚至懷疑主題是在介紹眼識嗎?六冊中,最後出版的耳識《二重奏》,在體式上最具圖畫書的味道,但在內容上,與其他各冊同樣都有是否適合兒童閱讀的問題。是否適合兒童閱讀,筆者認為最好的檢驗就是讓兒童實際去閱讀,並請他們閱讀後說說該書讓他們瞭解了什麼、感受如何?會想推薦給同學閱讀嗎?


圖16:《大願船》(六識智繪1眼)(香光書鄉,2014)

  其實,香光書鄉的「六識智繪」表徵問題,筆者認為背後涉及是否應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考量選擇不同的題材作介紹。如同學校教育,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學習項目和重點,課程安排要考慮到學習者的認知發展能力。就佛教童書來說,如圖畫書/繪本是定位給低幼年齡層的兒童看的,則要考慮給他們介紹些什麼以及如何介紹,會讓他們比較感興趣、比較能有經驗的意義。如給低幼年齡層兒童介紹教理、教義方面的名相、經典適合嗎?還是介紹佛菩薩、高僧的有趣故事,或介紹一些佛教較有具體形象的文物,如木魚、佛像、佛寺、佛塔等,給他們認識?針對不同年齡層考慮取材,這一點筆者認為佛教界如要出版童書,是應該要認真去思考的。而且出版佛教童書不只涉及選材的問題,還涉及表徵手法的問題,如介紹名相的義理,純粹用說故事的方式不見得恰當,介紹歷史文物也不見得要用故事來介紹。選擇採用適當的表達文體,是屬於表徵的問題,也是創作童書者要拿捏思考的。香港新雅文化公司與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聯合出版的「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該繪本曾獲中國2009年第二十屆「冰心兒童圖書獎」)(見圖17),集「佛學哲理」、「品德教育」、「香港教育目標」(共通能力)於一體,文字、圖像都處理得不錯,在文字文本中,未曾出現過任何佛教的專業詞彙,十分難得。


圖17:《請給我一粒芥菜子》(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壹)(香港新雅文化、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2009)

  在圖像文本表徵方面,同樣有入畫取材(選擇畫什麼)與表徵手法的問題(包括構圖以較寫實或較寫意的方式表達)。就低幼年齡層的兒童來說,採用寫意的畫法並不太適合,介紹比較屬於說明性的佛教義理、名相,也是不適合使用寫意的圖像表徵方式。如香光書鄉的「六識智繪」《大願船》,圖像就過於寫意,讀者不太容易從圖像中掌握畫者要傳達的訊息,進而去聯想相關的訊息。

  至於圖畫書中的圖像造形是否要寫實或卡通化,以及採用水彩、油畫、壓克力等哪一種媒材,當是由畫者去思考選擇。較值得重視、考量的,是涉及佛教器物、服飾、建築等,應該有所本,不宜自行任意捏造。如畫喇嘛,則喇嘛服飾的造形和顏色都不應違背一般人的實際認知。而整本書的主色調最好也能在封面的圖像中彰顯出來,如上堤文化出版的《蘋果小喇嘛》(文:甄晏,圖:陳俊華;2002)(見圖18),喇嘛的服飾造形和顏色,以及整本書的暗紅主色調,在在表達得不錯。


圖18:《蘋果小喇嘛》(繪本經典7)(上堤文化,2002)

五、結語

  童書是社會的文化財,童書特別是圖畫書出版的活絡,反映社會經濟的繁榮與對教育的重視。近一、二十年來,臺灣也出版不少的佛教圖畫書,是很可喜的現象。從實際出版品的觀察,臺灣的佛教圖畫書仍存在著一些可探討改進的空間。筆者不揣淺陋,提出以上的一些看法,還請各方賢達多加賜教。

【附註】
註1:道聲出版社童書部出版有「生命教育」、「生命花園」、「小樹苗」(3-6歲圖畫書)及「圖文書」等多種。國內宗教團體出版社出版的圖畫書/繪本與之相比,可真有些相形見絀。參見道聲出版社童書部網頁。
註2:Eden Ross Lipson, The New York Times Parent’s Guide to the Best Books for Children,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0). 作者為紐約時報童書編輯。
註3:蘇勒維茲(Uri Shulevitz)著有Writing with Pictures, How to Write and Illustrate Children's Books, (New York: Watson-Guptill, 1985),對於圖畫書與故事書的區隔,以及強調圖畫書文字簡化,見該書頁61-63。
註4:洪文瓊,《台灣圖畫書發展史》,(臺北:傳文,2004)。
註5:高雄宏法寺開證上人在1976、1978年先後成立慈恩出版社和慈恩育幼基金會,從1977年到1986年,十年間共出版二十冊慈恩佛教兒童叢書,並支持舉辦六屆慈恩兒童文學研習會(1981至1986年)。參見洪文瓊,〈台灣佛教界第一套現代版兒童叢書──慈恩佛教兒童叢書〉,《藏書之愛》,No.4(2014年,冬季號),頁34-37。


附錄一:國內出版的幼兒圖書系列以「圖畫書」和以「繪本」為名者一覽表(依出版年代排序)

  本表所列書目資料純以作者個人的藏書作為輯錄依據,資料談不上窮盡完整,只是用來印證圖畫書、繪本這兩個用詞,坊間確實有混用現象或各有偏愛。表中出版年是以該叢書初版的年份為準,由於個人收藏可能不夠齊全(或缺冊或收藏的不是初版的書),有的叢書出版年可能有些許落差,但應不礙要印證坊間使用圖畫書、繪本兩詞實際存在的現象。

以「圖畫書」為名者以「繪本」為名者
叢書系列名稱年代出版者叢書系列名稱年代出版者
新一代幼兒圖畫書1978將軍繪本台灣民間故事1989遠流
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1983信誼繪本台灣風土民俗1989遠流
漢聲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1984英文漢聲中國繪本創作故事1991大千
創作兒童圖畫書1986理科世界繪本傑作選1992遠流
親親幼兒(概念)圖畫書1986親親繪本童話中國1992遠流
親親幼兒(詩歌)圖畫書1988親親世界兒童繪本大獎精選1994凱信
童心幼兒圖畫書1988童馨園世界繪本五大獎精選1994格林
嘟嘟的成長圖畫書1988華一世界精選大樹繪本系列1994大樹文化
上誼圖畫書金獎系列1988上誼羅勃‧麥羅斯基繪本全集1995國語日報
認識公共場所圖畫書1989東方彩繪本牛津創意童話1996新來
數學圖畫書1989信誼風車名家繪本系列1997風車
愛護大地圖畫書1990東方繪本世界十大童話1997台灣麥克
光復幼兒圖畫書1990光復圖畫書繪本1997小牛津
幼兒語文圖畫書1991新寶圖書風城農場圖畫書繪本1998小牛津
世界兒童優良圖畫書創作精選1991多樂坊創作繪本系列1998童書藝術國際文化
快樂成長圖畫書1991圖文創作繪本系列1998理科
狄斯耐故事圖畫書1992遠流格林名家繪本館1998格林
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1992台英社我會愛精選繪本1998遠流
進入科學世界的圖畫書1992上誼繪本世界童話1999大千
人類兒童教育圖畫書世界1993人類文化012幼幼成長繪本1999青林國際
信誼圖畫書創作系列1994信誼世界音樂童話繪本1999台灣麥克
台英科技圖畫書1994台英波拉蔻故事繪本2000遠流
幼兒成長圖畫書1994光復神秘大地精緻繪本2000小牛津
幼兒成長教育圖畫書1994智茂幼兒生活學習繪本
幼兒成長學習繪本
2000風車
中華幼兒圖畫書1994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精選繪本2000國語日報
中國文學圖畫書1994世一幼兒成長學習繪本2000國語日報
親子音樂欣賞圖畫書1994大地兒童大師精選繪本2001艾閣萌
艾瑞卡爾圖畫書1995上誼EQ成長繪本2001人類文化
百喻經圖畫書1995佛光新家園繪本2002遠流
寶物認知圖畫書1995天慧伊索寓言名家繪本2002人類文化
○○○創意圖畫書1996信誼CQ創造力繪本2002人類文化
彩虹學習圖畫書1996新學友QQ象最愛繪本2002春池
親子動物圖畫書1996人類文化可大可小繪本2002玉山社
世界大獎圖畫書1997三之三小藍鯨生態繪本2002泛亞國際
歡樂童年圖畫書1997親親文化小小數學繪本2002閣林國際
小兔彼得…圖畫書1997青林國際繪本經典2002上堤
我的第一套地理圖畫書1997理特尚繪本語言系列2003匯豐
幼兒保健圖畫書1997跨世紀繪本精選2003東方
精選世界優良圖畫書1998三之三小魯繪本時間2003小魯
親子生活圖畫書1998人類文化旅之繪本2003青林國際
南瀛之美圖畫書1999臺南縣文化局小小真愛生命教育繪本系列2003世界宗教博物館
歡喜圖畫書(如《舅舅照像》)1999幼翔文化我的自然繪本2004東方
幼兒生活教育圖畫書2000人類文化小商務世界繪本2004臺灣商務
台灣兒童圖畫書2001青林國際我愛繪本2004維京國際
世界優良圖畫書精選2001巨河童詩繪本2004維京國際
孩子的第一套電腦圖畫書2001資策會我的手掌印創意繪本2004三采文化
卡通圖畫書2002風車旅行台灣繪本系列2004青林國際
幼兒幽默圖畫書系列2002和英我愛音樂歌劇繪本2004台灣艾瑪
人格教育圖畫書2002人類文化寶寶成長學習繪本2005風車
彩虹魚圖畫書精選2002上人文化精選知識故事繪本2005優美國際
無字圖畫書2003小牛津福爾摩莎自然繪本2005遠流
0-3歲圖畫書2003人類文化心的感動繪本系列2005青林國際
0123小寶寶圖畫書2003信誼種籽繪本系列2005法耘
上人文化精選圖畫書2004上人文化證嚴上人說故事繪本2005慈濟文化
兒童圖畫書2004金門縣文化局自然圖鑑繪本(書脊)2006東方
自然科學啟蒙圖畫書2006東方文化台灣繪本2006台美館
聰明科學圖畫書2007風車和風繪本系列2006青林國際
大墩圖畫書系列2008臺中市文化局、青林國際大采繪本館2006三采文化
   寓言繪本樂園2007格林
   雅美(達悟)族語繪本系列2007臺東縣政府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兒童繪本2007聖嚴教育基金會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繪本〕2007聖嚴教育基金會
   台灣愛瑪精選繪本2007台灣艾瑪
   台灣自然認知繪本2008格林文化
   幸福成長創作繪本2009風車
   格林愛與關懷繪本2009格林文化
   繪本中國文化塾2010格林
   臺灣故事繪本館2010世一
   (臺東縣)兒童家鄉故事繪本創作系列2011臺東縣國小(月眉、瑞源、安塑、土坂、北源)
   知本.森林.故事繪本系列2011林務局(東管處)
   臺東社區故事繪本與劇場系列2011臺東縣政府
   六識智繪(六根繪本)2011香光書鄉
   社區文化繪本系列2012花蓮縣文化局
   海濤法師說故事繪本輯2012慈悲心
   青林精選.幼幼繪本2013青林國際
   鄉土走讀繪本創作2013花蓮縣文蘭國小


【訊息】

延伸閱讀──「口述歷史」專題選目

  「口述歷史」是以記載人物事蹟為主,透過問答方式進行訪談,以錄音、錄影、文字筆錄方式,蒐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經過整理編纂而成。訪談紀錄可用於研究、摘節出版、廣播或錄影紀錄片、博物館展覽、戲劇表演,以及其他公開展示。

  為配合本期專題推出,本刊特別整理「口述歷史」之相關文獻書目,分單位機構、網路資源、圖書、圖書論文、期刊、期刊論文、會議、會議論文,歡迎上線閱讀。

  詳見http://www.gaya.org.tw/journal/m59/59-bibliography.htm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