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三期 107年6月

靈魂的藥房

──談國資圖五感閱讀的策展實踐

葉翠玲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助理輔導員


【摘要】圖書館是「靈魂的藥房」,在人類知識進步的進程上,扮演關鍵角色。閱讀一本書是個線性思考的過程,但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這樣的歷程正逐漸消失。因此,以知識傳遞為主軸的策展,觀眾透過展覽能以不同感官獲取知識;民眾在觀展的同時,就是在閱讀一些訊息,形成「五感的閱讀」的體驗。閱讀這件事看似被放到整個規劃的後面,但觀眾卻能以不同感官吸收這些文化內容,也可能成為開發潛在讀者的另一種策略。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以「閱讀、探索、休閒、終身學習」為四大目標,負責輔導全國鄉鎮圖書館。在這個「打群架的時代」,國資圖藉由跨界合作,從「推廣閱讀」的角度出發,策展內容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擴展至「藝術節慶」等多元閱讀的規劃,以策展的策略達成圖書館相關行銷的創意想像,透過展覽內容延伸圖書館既有之服務機能,提供讀者創新的閱讀體驗。藉由議題式的系列活動,如工作坊、導覽與創作體驗,塑造「參與認同」與「集體意識」,讓參觀展覽成為知識的轉換過程,使圖書館的公共空間成為探索、追尋知識交流的場域,顛覆傳統圖書館的角色與功能,也啟動了圖書館一場美麗的寧靜革命,開啟圖書館多元閱讀的新型態。

關鍵詞:圖書館;主題策展;閱讀推廣


壹、前言: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圖書館在世界文化藝術中,用書為喻體,為自己創造一個想像的、符號的世界。大文豪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註1),這句話給了文青們太多的感動和無限的想像。然而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吸收資訊的方式「數位化」,轉變人們閱讀的習慣與方式。人們上網閱讀多半是在通勤中、或在上廁所、或睡覺前的零散時間,而數位化的閱讀習慣與實體閱讀的過程不同。閱讀一本書是線性思考,而數位閱讀常常直接跳到結論,好的內容因而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喪失實體閱讀的樂趣。因此,以知識傳遞為主軸的圖書館策展,觀眾透過展覽能以不同感官獲取知識;民眾在觀展的同時,就是在閱讀一些訊息,形成「五感的閱讀」體驗,也成為開發潛在讀者的另一種策略。

貳、美好生活的提案:五感閱讀

  策展(註2)(Curature),若以字源學來看,以動詞curate為主的拉丁字curatus,其意義會指向為「照料靈魂」(Care for Soul)的人(註3),代表監控、管理、照料,以及療癒靈魂之意;換言之,不僅是靈魂的「照料者」及「守護者」,同時也是治療者。就策展「空間」而言,典型美術館展示空間,可能相對地著重於藝術與文物的保存維護;非典型的公共展覽空間,除維護外,更重視在地環境的溝通與配合,對展示策略和層次有不同規劃和處理模式。(註4)當作品置入公共空間變成展覽時,不只牽涉到藝術家的意圖、作品的物質和精神屬性,還牽涉到這個展出空間的歷史背景,和進出這個空間的族群所具有的價值觀。

  展覽是「五感的閱讀」,觀眾能以不同感官(視、聽、觸、知、情意)獲取知識;閱讀不僅是刺激想像力的方式,更是文化的體驗。(註5)非典型的公共展覽空間,強調「在地性的現場生成」,地理位置決定特殊的文化現場性;而觀眾感覺沉浸在現場中的經驗,也是和現場分不開的。它透過身體的記憶或者一些間接的途徑,喚起感官體驗,這也是此場域的魅力所在。

  近十年來,插畫展的創作形式與文字結合,立體書帶給親子們的另類感受,再到無字繪本的出現,加上近期3D書籍的出版並結合VR科技,開啟讀者閱讀的創意想像。對讀者來說,閱讀成為一種3D的五感體驗。因此,結合場域的「特定性」挑選展示內容的選擇邏輯,「民眾在這個展覽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體驗?可以帶什麼知識回去?」如何以合適的方式為讀者篩選符合的價值與「無可取代的體驗」,(註6)透過閱讀策展的思維,創造出五感的體驗,將是決勝關鍵。以下整理歸納國資圖在圖書館閱覽區域創造讀者與環境對話的實踐,期望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讀.樂──公共藝術節

  2012年「讀.樂──公共藝術節」(JOY Reading Public Art Festival)的案例,策展人江洋輝,以國資圖新館落成啟用開幕的時間刻度,針對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設備、閱覽設施以及各個不同功能公共空間進行策展。它(藝術)必須引導圖書館的使用者,了解新的服務設施,然後能使用自動化設備,並同時展開借閱行為。策展人大膽提案,讓圖書館成為當代藝術的創作平臺。由18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所帶來的當代藝術作品,在為期50天的公共藝術節中,如繁星般遍灑館內各個角落,藉由藝術作品的動線串聯,延伸圖書館既有之服務機能。(註7)以王艾莉的作品「句子販賣機」為例,藝術家觀察基地原來已有設置Kiosk(如自助停車繳費機與查詢預約等),因此將藝術作品以販賣機型態呈現,把名言紙捲放入透明的瓶子中。紙條上標有一句取自書中的名言,並標示出處、作者、書名及頁數;於販賣機旁設有藝術家打造的臨時書櫃,書櫃裡擺有100本圖書,讀者可依紙捲上的資訊找尋相同編號的書來翻閱,同時讀者也可以利用圖書館的閱覽服務找到此名言書籍來借閱。透過藝術散步地圖,將原本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動線整合串聯起來,延續與轉化原圖書館的服務機能,鼓勵民眾除了參訪作品展示場所並利用圖書館服務,感受藝術在閱讀空間的樂趣與美好。(見圖1-1、圖1-2)




圖1-1、圖1-2:公共藝術設置與周邊活動融入圖書館的服務機能

二、為美好而閱讀:讀書、讀人、讀世界

  推廣閱讀,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任務。國資圖的「讀.樂──公共藝術節」,以文化藝術能量成功的吸納新的讀者。因此,國資圖以延伸閱讀的方式,持續以「閱讀、探索、休閒、終身學習」為核心價值,以「生活與文化場域」的模式,透過「微景設計」的3D策展,輕微的進入圖書館的場域,製造民眾與展覽邂逅、相遇,讓人感覺展覽所發動的相遇是一種事件,而非一種功能。每個科室可以依據各自的服務特色去推動創新,且提供不斷推陳出新、不同主題的展覽與活動,但其核心價值、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要推廣閱讀,冀望也成為開發潛在讀者的另一種策略。

(一)多元、跨界的策略聯盟

  國資圖在這個「打群架的時代」,利用跨界合作突破經費預算的困境,積極尋求與出版機構或相關學術研究團體、博物館策略聯盟,以分享與傳遞知識為策展主軸,導入空間、場域、文化、記憶、行為,參與歷史人文的閱讀想像,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從文字的線性思考到影像的視覺刺激,藉由多樣性檔案展品與數位多媒體展示,將紙本書籍與知識立體化。例如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合作「遇見看不見的In科學」系列展覽,由十個國家實驗研究中心(註8)把科學知識和原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輪流展出;與中央研究院(註9)合作的文史研究展,如「島讀臺灣──時空旅行特展」、「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經緯之間──編織原住民生命故事特展」等,則運用數位典藏影像與技術、文物及互動性展出其學術研究成果,讓一般民眾除了從書本及學術網路看到的研究論述外,也能親身體驗頂尖科技研究成果與文化隱藏的精緻迷人的魔幻鑰匙。除此之外,與出版社、文學館或博物館等(註10)合作的展出,則以規劃文學客廳、作家的書桌、插畫家的畫室、文青小學堂等主題書展,邀請讀者展開穿越的文學之旅,讓圖書館藏書由陳列走向生活,與讀者更直接的對話,進行一種沉浸式的閱讀。(見圖2-1、圖2-2)




圖2-1、圖2-2:畫作與藏書相互映照豐富閱讀空間的氛圍

(二)從美學的角度閱讀世界

  近年因政府政策推動,設計、美學似乎變成一個流行詞彙。國資圖以「旅讀」作為主題,提供大專校院相關文創與藝術系所(註11)辦理文創設計畢業成果展,讓圖書館成為設計美學傳遞的交流平臺,生動地進行活的藝術教育。除此之外,與英美、歐盟等(註12)經濟文化交流辦事處進行合作,辦理「文化旅讀」等交流聯展。藉由這些展品的異國氛圍,讓讀者除了品味書香,更增添了美學欣賞的感動。透過議題式的導覽、開展儀式與藝術體驗活動,如英式下午茶、美式桌遊(見圖3-1、圖3-2)、影展等的文化體驗,塑造讀者「參與認同」。以美學價值驅動品牌更新,翻轉讀者對圖書館的傳統刻板印象,讓閱讀觸角得以延伸至各層面。透過合作互惠的模式整合資源,進行國資圖「美學時尚」的定位與品牌更新,創造雙贏的局面,更豐富閱讀空間的氛圍。


圖3-1:美國桌遊展


圖3-2:布拉格繪本展

(三)為美好而閱讀的生活提案

  國資圖以「為美好而閱讀」的生活提案,與企業(註13)跨域合作。針對各閱覽空間的服務機能與場域氛圍,進行「微策展」;利用傢俱產品的多樣性,結合相關書籍,以「微景設計」布置不同主題的閱讀空間,如餐桌布置則搭配食譜、露營區則搭配植物及昆蟲圖鑑、客廳則擺放時尚流行雜誌等。將居家布置融入館藏書籍與閱覽區,打造風格明亮流暢、靜謐純粹的閱讀角(見圖4-1)。圖書館成為結合時尚、生活美學、知性的開放式櫥窗,創造充滿「情境」式的閱讀體驗。除此之外,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合作辦理的推理音樂會「音樂家集體失憶事件」為例,國資圖祭出獎賞,徵求「破案高手」小偵探們的協助,還原失憶音樂家們的記憶(見圖4-2)。這場推理音樂會,將民眾拉進舞臺參與劇情,以寓教於樂方式邀請讀者來探索古典音樂知識寶庫。透過長期且不斷創新的媒合內容,各具特色的推廣閱讀活動接力展演,以更生活化的面貌,呈現創新多元的閱讀推廣服務,讓讀者重新找回閱讀的樂趣,提高民眾入館閱讀的意願。


圖4-1:與家居業合作營造的閱讀角


圖4-2: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合作辦理的系列音樂會

參、結論:以策展導入圖書館服務

  人是空間的主角,藝術是活化空間的動力,而時間是成效證明的催化劑。國資圖團隊以空間性格、讀者文化、服務機能等多種面向,在知識與創意持續累積、碰撞之下,館員積極發展出多元、跨界的「有機的閱讀策展」計畫。透過策展導入圖書館服務,讓所有閱讀空間與展覽無縫地交織一起,形成非典型複合式的展覽空間,讀者能在其中自由瀏覽與體驗。閱讀這件事看似被放到整個規劃的後面,但讀者卻能以不同感官獲取吸收展覽內容。對圖書館而言,是一項「新閱讀」活動,甚至促成空間體質的改變。根據國資圖統計2013年開館至今,單月入館人數仍維持在8,000人次以上,每年至少辦理16檔藝文展覽,異業結盟之團體與學校達20個單位以上,平均每個月都有1.5個展覽在圖書館各個閱讀空間辦理。邀請民眾隨著導讀路徑,參訪相關作品展示場域,讓國資圖空間成為探索、追尋知識交流的場域,進而提升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意願。創新的閱讀策展經驗,猶如聚光燈般,彰顯了國資圖在公共圖書館(群)中進行社會改變的工作,為圖書館的定位與角色提出未來的展望。

【附註】
註1:大文豪博爾赫斯(Jorge Francisco Isidoro Luis Borges, 1899-1986)發表短篇小說《巴別塔圖書館》(La biblioteca de Babel, The library of Babel)書中寫到:「讀書人理想的圖書館,正如一座巴別塔,是永恆和完美的神的產物,而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在1955年被任命為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的時候撰寫了《關於天賜的詩》中他又重複著這句話。
註2:引自百度百科:策展。檢索日期2017年9月20日,網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D%96%E5%B1%95/6883508
註3:Harald Szeemann, "Does Art Needs Directors?," Words of Wisdom: A Curator's Vade Mecum on Contemporary Art, Edit., Carin Koni (New York: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2001), p.167.
註4:林平,〈策展人光環──台灣策展事業的漫漫長路〉,《美術論叢. 82:台灣當代藝術特紀》,(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05),頁213-236。
註5:符惠敏,〈台灣公立博物館委外策展問題探討〉,(碩士論文,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第二屆,2005)。
註6:呂佩怡,〈策展(Curating) / 策展(Curation)?〉,《國藝會線上誌》,2013第1期(2013年)。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9月。網址:http://mag.ncafroc.org.tw/single.aspx?cid=112&id=117
註7:江洋輝總編;章綺芸主編,《親切的/藝術實踐:關於「讀.樂──公共藝術節」的策展經驗》,(臺中:國立臺中圖書館,2012)。
註8:國家實驗研究院(簡稱國研院)轄下的十個國家實驗研究中心: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家太空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
註9:中央研究院的臺灣史研究所、數位文化中心、民族學研究所合作。
註10:目前已合作的有文化部所屬臺灣博物館、台灣文學館、國家人權博物館,教育部所屬臺灣藝術教育館、海洋科技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
註11:目前已合作的有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相關視覺傳達、建築、文創、藝術、時尚設計等學系。
註12:目前已合作的國際交流展出,有比利時、中歐四國(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英、美、法、歐盟等辦事處。
註13:特力屋中港店(HOLA)與東稻家居(H&D)。

【參考文獻】
1. 國立台中圖書館,〈國立台中圖書館數位圖書館新數位科技應用服務建置規劃期末報告〉,未出版,臺中,2009。
2. 國立台中圖書館,〈國立台中圖書館遷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未出版,臺中,2010。
3. 麻粒國際文化試驗(股)公司,「讀樂城市公共藝術節──城市好讀.樂活無限」,〈國立臺中圖書館遷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服務建議書〉,未出版,臺北,2011。


【訊息】

延伸閱讀──「圖書館策展」專題選目

  因應「圖書館策展研討會」,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特別整理論述「圖書館策展」之研究參考文獻,分為策展、圖書館策展、圖書館展覽、圖書館行銷四個子題。在此僅列出「圖書館策展專題選目」之「策展」、「圖書館策展」二子題文獻供參考。(依著者姓名排序)詳細請上線閱讀:http://www.gaya.org.tw/library/readers/curation.htm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6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