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八期 85年 12月

為佛教圖書館締造無限發展的空間: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林美禎 採訪整理


前言

  第一次收到「佛教圖書館館訊」雜誌時,除了訝異,還耐不住內心的好奇,想知道這樣一份有關佛教圖書館的專門刊物,由那個單位編輯發行的。自從得知是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編輯時,便興起一份探索的心情,想了解究竟是怎樣的一所圖書館,有這麼大的願力,成就這份專門圖書館性質的刊物。由於僅憑刊物中的隻字片語,無法確實地勾勒出這圖書館的輪廓,於是趁著假期,筆者特別南下尋訪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一睹面貌。

  筆者走訪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時,該館已於今年八月由原有四十多坪的空間,遷移到近三百坪空間的新館。由執事法師引領筆者,沿著舊建築的台階拾級而上,參訪這曾經陪伴他們走過十多年歷史的「藏經樓」。

  佇立在大殿樓層上的藏經樓,坐擁群山,俯仰白雲,遠眺層層疊巒秀麗的山色,恰如古時建築在古殿上的一座城門,還不時傳來蟲鳴鳥叫聲,彷彿是人間佳境。法師以平淡柔和的語調,娓娓敘述這座藏經樓的歷史,就像是聆聽一個古老動人的故事。

歷史的足蹟

  民國六十九年悟因法師創設香光尼眾佛學院,擔任院長至今。圖書館於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設立,迄今已逾十四年了,其設立目的是配合佛學院教學研究,僅提供全院師生使用,未對外開放。甫成立時,館藏無一定的方向,主要圖書資料來源,大多是法師們將出家前在學的參考用書,捐贈給圖書館,如有關法律、植物、經濟、歷史、國文等科系的書籍,佛學資料亦是有人捐贈則典藏,直到民國八十一年才擬訂館藏圖書以佛學為主,非佛學為輔,後者又以文史哲為主。

  筆者好奇的問起,為何要從原來這環境幽雅的藏經樓遷出時,執事法師幽默地說:「再不搬家,圖書館就快要變成『動物園』了。」這是因為藏經樓是一座古老的建築物,常有許多燕子、麻雀在樑柱間築巢,黃昏日落時,燕子及麻雀會定時歸巢,日出時準時飛出藏經樓,就如報時鐘一般準確。屋簷上的燕窩,是他們的家,擺書架時,還要閃過這些位置,並且可在書桌、地面等地方隨時收到從空而降的「意外禮物」,以為餽贈。

  冬冷夏熱是藏經樓的特色,四周鏤空的窗戶易積灰塵,且臨山濕氣較重,擺置於架上的書,才不過一晚的光景,書皮擋不住濕氣的侵蝕,角落已微微捲了起來;除了濕氣外,白天陽光透過門窗直射書櫥中的圖書,好像是要將前一晚的水氣全蒸發掉。這種暴寒暴熱對於圖書的壽命,也是一大挑戰。

  天災如地震、下雨、打雷,可說是藏經樓習有之事,也最難防患了。地震是家常便飯,每月總要來個一、兩次,樑柱上雕塑精美的圖案及屋簷上的琉璃,紛紛為地震所震落。由於地處山區,夏天午後的雷陣雨真可謂是威力十足,常常在聽到雷聲時,第一個反應便是將電腦關機,拔掉所有藏經樓內的插頭,否則在陣陣響徹天際的雷聲之後,許多設備便「應聲」故障了。雨水隨著風吹入館內,使人來不及防備,只能在下雨時緊閉門窗,將風雨暫時擋在門外了。

  另外,空間不足更是促成遷館的原因。不到五十坪的空間要放置七十餘座的大型書櫥,容納近二萬餘冊的圖書及其他設備,所剩餘的空間僅容許一人通行。近年來圖書的採購量快速激增, 原有的典藏空間已呈飽合,使得館藏圖書不得不暫時分散存放在各教室的櫥櫃中,甚至有些低使用率的資料,也不得不暫時裝箱,另闢一處貯存。為方便讀者檢索閱讀,在入門處勉強規劃出二張細長方桌組合成的閱覽區,約可提供六個閱覽席位。這些閱覽座位除了在開館時提供讀者使用外,在閉館後便成為執事法師及假日時志工們的工作桌。由於空間狹小,只能充分善加利用,使最小的空間發揮最大的功效;但每一處空間幾乎都具多種功能,是座位也是走道、是閱覽桌也是工作桌等,實在沒有任何彈性空間,可以讓正在成長中的圖書館發展了。

  上述種種現象明顯反應出藏經樓實不適設立圖書館,對讀者、館藏及館員三者無法提供充分的空間及設備,也無法完全發揮圖書館的功能。為便利管理及提供更好的讀者服務,遷館或開闢更大的空間供圖書館使用,是迫切需要的。於寺中擴建計劃中,便預定一處做為圖書館的新家,讓圖書館有足夠現在及未來發展的空間。

  參觀完古式建築的藏經樓後,順著階梯而下,經過大殿前的石子廣場,涼風迎面吹來,揚起廣場上的塵沙,回頭觀望這座矗立於群山圍繞中的建築物,對於法師們在空間擁擠的小樓閣裡,既要經營佛教圖書館又要創辦刊物、出版圖書,令人忍不住要讚歎一番。

  在往新圖書館途中,法師們又繼續談起以前在藏經樓處理執事的種種情況,不知不覺中,新館已在眼前了。這是一棟完全不同於藏經樓古式風味的新式建築,藏經樓的大木門在新館已被鋼製防火安全門及鋁門所替代,是完全現代化的設備。進入圖書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公佈欄以及閱報區,這裡便是圖書館的新址。

  新館空間是舊館的十倍以上,因此進入圖書館後,即可從內部環境的擺設上,看出是經過一番規劃設計的。圖書館共分為技術服務、讀者服務、行政區三個空間,讀者服務空間,主要包含有參考書區、剪輯小冊區、現期期刊區、書庫區、過期期刊區等,四周靠窗光源充足處設置閱覽席位,讓讀者能更舒適的使用圖書館。在館中採用空調、除濕系統,調節室內的溫濕度,保護圖書資料。在書架上看到有傳統與圖書館自動化後電腦編目的二種圖書標籤,不禁好奇的想知道過去和現在圖書分編的進行概況。首先來到採編室,瞭解該館的技術服務作業。

館務概況

一、技術服務

  香光尼眾佛學院是一所僧伽教育機構,以培養宗教師為目的,包括領執事(即一般所言的工作)也是以培育僧眾對寺務運作的學習為主,所以執事採每年輪調一次。

  因此,早期圖書館幾乎每年由不同的法師來領執,沒有固定的人選為圖書館發展做規劃。在每年新舊交替之時,圖書館必須面臨一段「動盪期」,尤其不懂圖書館管理的人,僅能請教有經驗的人,或透過不斷的自習、自我摸索來充實圖書館的知識。如此持續幾年後,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後人不懂前人為何如此分類,一切又重新再來」,光是館藏的圖書書標,至少也全面性更換過三次了。面對不斷的變動、耗時費力,又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於民國七十五年開始,法師陸續參加寺廟圖書館管理人員講習會,然而所學有限。院長為解決此一問題,從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二年間幾乎年年送人去培訓,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暑期基礎知能研習班,期盼藉培訓,培養知能,讓圖書館的人事能漸趨穩定。正因為以僧伽教育為主,對經營提供僧人教育資源的圖書館,也就格外的費心!

(一)分類編目

  早期,由於很多執事法師都是透過自我摸索學習分類編目,為了讓後人有所依循,不會重蹈覆轍,於民國七十七年編輯一本「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作業手冊」,以為該館作業的依據,讓圖書館作業更上軌道。

  面對其他圖書館詢問有關佛書編目問題時,執事法師們因有過相似的經驗感同身受。因此,民國八十一年佛教圖書館提出重新編訂佛教圖書分類法時,法師們便義不容辭的大力推動,並與其他佛教圖書館單位共同研討編訂類表的類目。如今這類表已於八十五年十月順利完成編訂發行,希望可以提供教界圖書館一個可依循的分類法,進而資源分享。

(二)圖書館自動化

  該館以自動化管理圖書館的歷史相當早,於民國七十九年時,就已開始使用編目自動化系統作業了,當時採用「清江國小」的系統,主要將館藏資料全部建檔;直到民國八十一年正式開始啟用「三邊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運用編目、期刊、流通、檢索系統,管理圖書館的圖書、期刊等資料。由於自動化的啟用,使得該館的讀者可以在院內各網路工作站,檢索館藏的圖書資料及查閱個人借閱情形。

(三)圖書館館藏

  圖書館典藏的資料類型有佛學類及非佛學類的圖書、錄音影帶、期刊、光碟片、幻燈片、小冊子等近三萬多冊。筆者見到該館館藏最特別的是,法師們精心製作的佛教專題剪輯資料冊,將館藏複本期刊挑選讀者常用的主題剪輯,彙輯編目約有五十多冊。最具特色是該館所蒐集的期刊,共有二百多種,現刊一百多種,其中最珍貴的是中文佛教期刊,溯及民國三十年代出版的「南瀛佛教」,民國四十年代出版的「人生」雜誌,「福報」報紙更是每期都典藏裝訂。從這些期刊的蒐集整理,讓人感受到該館執事法師在館藏資料的蒐集整理方面,費不少心思。

(四)採訪作業與館藏政策

  該館對圖書資料的採訪作業,主要配合館藏政策進行,以僧人的修學方向為參考重點。最近該館更將館藏收藏重點做一明確匡定,希望能以佛教社會學、戒律、佛教史的圖書,建立館藏特色。因此,明年度的採訪方向,以此為目標。問及該館採購圖書資料的方式,大部分還是以閱讀書訊,向國內出版社訂購為多。不過負責採購者平均每個月到市區的書店一次,親自挑選適宜的圖書,成為館藏。大陸及外文出版品則是向代理商購買。該館除了購買圖書館藏書外,也提供為佛學院的學僧代購參考用書的服務,便利讀者。

二、讀者服務

  在閒談中,發現該館對於讀者服務,也曾推行過不少活動,例如:利用午齋時間,舉辦「書香時間」推動介紹好書;推行「圖書期刊認養」專案,每份期刊邀約法師認養,於期刊到館時,先送認養人閱讀一至二天,勾選佳文影印張貼公告。由於是專門圖書館,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又是以支援教學研究為目的,因此有關讀者服務的項目顯得相當精細。目前服務的讀者約百餘人,此人數僅含館內讀者,不包括透過分類編目、館訊等教界與館際往來的廣大讀者群。早期,每期期刊的目次都影印蒐集成冊,供讀者檢索;也曾經推動過SDI專題選粹服務,但後來因礙於人力不足而停止。

  聆聽法師敘述,不難發現他們戮力以赴地經營,對於每件事都必須做到巨細靡遺,儘量求完善。法師說這是做三寶事,也是開啟眾生智慧的工作,凡是有益於讀者的,都會儘量去做,不會因為遭遇困難而退縮。

  在參訪過程中,深感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慶幸。執事人多方蒐集資料不遺餘力,並且進行建立佛教文獻資料庫、參考諮詢系統、專題剪輯卡等,不僅提供館內資料庫查詢,最近更研擬如何開放讓讀者也能上網路,查看網路上的佛學資料。

  另外,佛學院也結合圖書館為一年級新生開設一門「圖書館與資訊運用」的課程,讓佛學院的學生學習如何檢索、使用館藏資料。聽到這裡,不禁羨慕在此的學生們有如此大的福報,可以更接近圖書館,更了解如何實際運用圖書館。

三、行政管理

  目前圖書館主要由三個人負責,二位是執事法師,一位是圖書館專業館員。三者分工負責圖書館業務,一位主要負責館際服務與館訊編輯;一位負責佛學院的業務部分;一位主要負責分類編目工作。在行政方面可分下列幾項敘述:(一)重視檢核、規劃:每月底,必須依執事日誌進行月檢討,依原訂執事目標,檢核本月是否完成工作,並記錄當月大事記。每年年終,除了對該年加以檢討、記錄外,還進行下一年度目標計劃的擬訂,及為未來五年發展勾勒遠景。(二)人才培育與人力運用:對於非專業者從事圖書館的工作,能由經驗中自我學習成長,找到最利圖書館發展的方法,法師說這是由於院長重視人才培育的成果。舉凡各種相關會議或研習活動,只要時間、經費許可,皆一律選派適當人員參加,並索取訂閱圖書館學的專門期刊,供館員參考閱覽,以充實館員的知能,幫助圖書館發展。

  另外,該館也培育很多志工,協助圖書館作業。由於圖書館位於鄉間,距市區較遠,往返約需一小時的車程,且交通不便,除了每天六、七班的公車可以直達外,其餘則須轉車或借用其他交通工具。因此,志工們通常利用假日來圖書館,主要負責圖書編目、圖書維護、環境維護等工作。依志工來圖書館的時間,分為隨喜志工、臨時志工、固定志工三種。前二者屬不定期的,沒有固定時間來圖書館,也沒有一定的工作範圍;臨時志工,主要是有特別約定才來,如館訊發行、打字等。另外固定志工,顧名思義,即有固定時間來圖書館幫忙,如每天、每星期、每月的某一段時間到圖書館,專門負責一項目工作,如期刊管理、圖書編目加工等較為長期性的工作。

館際服務

  在民國八十一年以前,所有的館務工作都以提供院內的讀者服務為主。直到民國八十二年,該館主要負責佛教圖書分類法事宜後,圖書館才正式踏出館際服務的第一步。之後該館執事人自衍法師受聘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專門圖書館委員,促使該館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其他圖書館,了解各圖書館的運作情況。也開始將服務的讀者擴大到整個教界,民國八十三年,與中國圖書館學會專門圖書館委員會聯合主辦「台灣地區宗教圖書館管理實務座談會」。民國八十四年,緊接著舉辦「新訂佛教圖書分類法推廣說明會」,由於分類法的推動及法師領執經驗豐富,於會後經常接到各圖書館以電話或信函諮詢分類法的相關問題。

  目前正進行出版一系列佛教圖書館學叢書,便於各佛教圖書館作業上的參考。民國八十五年四月間,在紫竹林精舍舉辦「八十五年度佛教圖書館基礎知能研習營」,建立教界人士圖書館學概念,以助於佛教圖書館運作。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確實帶動佛教圖書館共同成就了很多事,如今年出版的「台灣地區佛教圖書館期刊聯合目錄」一書,由十家佛教圖書館提供各館館藏期刊目錄編輯而成,是第一本有關於佛教期刊聯合目錄的工具書,讓需要參考佛學期刊資料的讀者,知道哪個圖書館有蒐集所需要的期刊及期數;還有正在編輯中的分類法使用手冊,是作為輔助分類的工具。

服務理念

  對於一個圖書館,除了發展圖書館業務外,還編輯刊物、出版圖書,是一件難得的事,尤其對於佛教圖書館而言,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一般佛教圖書館受限於人事的變動,使得圖書館業務在發展上很難如此迅速順利,而該館能在服務現有讀者外,又拓展圖書館多元的發展,由館內走向館際服務,促使佛教資源充分利用,法師們的悲願是最佳的佐證。筆者不禁好奇的請問在該館服務有十年之久的自衍法師,是什麼願力使得法師能在佛教圖書館繼續長久的服務下去?法師認為自己今日可以聽聞佛法是過去有人守護這些資料,讓我們能吸取佛陀的智慧,使佛法可以繼續傳播下去;因此今日在佛教圖書館服務,不僅是法寶的守護者,更重要的是在開啟眾生智慧服務的工作,所以秉持護持法寶回饋的心,是服務讀者的最大動力。

  要為眾人服務必須有服務的壇城。法師認為佛教圖書館要能辦得起來,和決策者或單位負責人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法師一直很感恩師長及香光尼僧團全體法師的護持與支持,讓他有自由發揮的一片空間,在其他人忙於寺務運作時,讓他能安心的做圖書館工作。因此,法師常抱持一種回饋的心,服務僧團的僧眾們,因為沒有大家的支持,圖書館無法繼續發展,沒有讀者使用的圖書館,是不需要存在的。圖書館是永續經營的機構,其主要經濟來源,仰賴母體機構支持,所有的服務是為讀者發展的。因此,最好的服務是適時為適當的讀者提供適合的服務,以最少的經費提供最完善的圖書館功能,擴展圖書館服務的領域。

未來展望

  由於館舍空間加大,足以讓各項讀者服務順利發展,該館將於民國八十六年起對外開放服務,讓有心學佛者得使用本館,由圖書館得到更多佛教資訊,充實本身的佛學常識,培養更多的佛教人才。目前由於佛教圖書分類法已正式出版,有許多佛教圖書館開始採用新分類法進行圖書的分類編目,期盼未來能為佛教圖書館提供更多經營管理的資訊,並預計明年度提供佛教書目資料電子檔予各單位參考,希望能節省各館編目時間、人力,進而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

結語

  結束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參訪後,才發覺天空已披上金黃色的外衣了,晚霞從圖書館的窗戶悄悄爬入,使圖書館浸潤在一片光暈中,柔和原本嚴肅的氣氛。該館從過去有限的空間,到如今寬廣的空間,是執事人日以繼夜、聚沙成塔的用心耐心經營的成果。法師們認為圖書館要循序漸進,層層經營,非一步登天,並且要針對不同讀者的特性提供最適當的服務,開發潛在的讀者使用圖書館。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以一步一腳印、默默耕耘的精神,踏實的寫下這段圖書館歷史,是一個從傳統蛻變成現代化的佛教圖書館,揉和傳統與現代的作法、設備,將佛教圖書館資訊化,提昇佛教圖書館的地位,並以繼續弘揚佛法為其最終目的。今日又以推動佛教圖書館的館際服務為目標,幫助佛教圖書館的成長,為佛教圖書館創造了一個無限發展的空間。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