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妙法蓮華經研究書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圖書資料 | 圖書論文 | 學位論文 | 會議論文 | 期刊論文 | 研究計畫 | 錄音資料

1.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等妙法蓮華經之圖書資料、圖書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研究計畫、錄音資料等資料為主。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妙法蓮華經及各品順序排列,再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Unicode輸入顯示。

□圖書資料
Akira Yuyama,Hirofumi Toda。《The Huntington fragment F of the Saddharamapundarikasutra》。Tokyo, Japan:The Reiyukai Library,1980。
Akira Yuyama。《Eugene Burnouf : the background to his research into the Lotus Sutra》。Tokyo: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2000。
André Chedel by。《Le Sûtra du lotus blanc de la loi merveilleuse》。Dervy,1998。
Bunno Kato by。《Threefold Lotus Sutra》。Kosei Publishing Company,1989。
Bunsaku Kurata edited by。《Art of the Lotus Sutra: Japanese Masterpieces》。1st English ed edition。:Kosei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Burton Watson translated by。《The essential Lotus : selections from the Lotus Sutra》。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c2002。
Burton Watsontrans. by。《The lotus sutra》。New York, U.S.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c1993。
Chaoyang Liao。《Figuralism in Chinese narrative : readings in the 'Pancatantra,' the 'Lotus sutra,' and the 'Jinpingmei'》。Ann Arbor, Mich.:UMI,1987。
Chingen by。《Miraculous Tales of the Lotus Sutra from Ancient Japan》。University edition。:Univ Philippines Press,1984。
Daisaku Ikeda ; [traduzione, Monica Rossi].。《La saggezza del Sutra del Loto》。1a ed.。Milano:Esperia,1999- 。
Daisaku Ikeda by。《Lectures on "Expedient Means" Chapters of the Lotus Sutra》。Soka Gakkai,1996。
Daisaku Ikeda edited by。《The Wisdom of the Lotus Sutra: A Discussion》。World Tribune Press,2000。
Daisaku Ikeda, Katsuji Saito, Takanori Endo, Haruo Suda by。《The Wisdom of the Lotus Sutra: Volume 3》。First Edition edition。:World Tribune Press,2001。
Eugene Yuejin Wang by。《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5。
F. Max Muller edited by; H. Kern Translated by。《The Saddharma-pundarika》。Kessinger Publishing,2004。
Gene Reeves edited by。《A Buddhist Kaleidoscope: Essays on the Lotus Sutra》。1st Eng. edition。:Tuttle Publishing,2003。
George J. Tanabe, Jr. and Willa Jane Tanabe edited by。《The Lotus Sutra in Japanese cultur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c1989。
H. Kern and Bunyiu Nanjio Edited by。《Saddharmapuṇḍarīka》。St. Pétersbourg:Impr. de l'Académie Impériale des Sciences,1912。
H. Kern translated by。《The Saddharma-pundarika : or, The lotus of the true law》。Richmond, Surrey:Curzon,2001。
H. Kern譯。《妙法蓮華經 = The saddharma-pundarika,or,The lotus of the true law》。Shimonoseki:Chousuke Imoto,c2002。
H. W. Bailey by。《Sad-dharma-pundarika-sutra : the summary in Khotan Saka》。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Faculty of Asian Studies,1971。
Hendrik Kern edited by; F. Max Muller translated by。《Saddharma Pundarika or The Lotus of the True Law》。Kessinger Publishing,2003。
Hendrik Kern Translated by。《Saddharma-Pundarika, Or, the Lotus of the Good Law》。Asian Humanities Press,1981。
Hirofumi Toda(戶田宏文)ed. by。《Saddharmapundarikasutra Central Asian manuscripts Romanized text》。Tokushima, Japan:Kyoiku Shuppan Center,1981。
Hirofumi Toda。《Note on the Kashgar manuscript of the Saddharmapundariksutra》。facsimile ed.。Tokyo, Japan:The Reiyukai Library,1980。
Hirofumi Toda。《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 Kashgar Manuscript : (II-III)》。Tokushima:Tokushima Daigaku,1978。
Hirofumi Toda。《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 Napalese Manuscript. (K') (x-xvii)》。Tokushima:Tokushima Daigaku,1980。
Hsuan Hua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2nd Englis edition。: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2001。
izdanie podgotovil A.N. Ignatovich ; [perevod s kitaiskogo i slovar A.N. Ignatovicha]。《Sutra o beschislennykh znacheniiakh ; Sutra o tsvetke lotosa chudesnoi dkharmy ; Sutra o postizhenii deianii i dkharmy Bodkhisattvy vseobemliushchaia mudrost》。Moskva:Nauchno-izdatelskii tsentr "Ladomir",c1998。
J. Leroy Davidson by。《The Lotus Sutra in Chinese art;: A study in Buddhist art to the year 1000》。Yale University Press,1954。
Jean-Noël Robert traduit du chinois par。《Le Sûtra du Lotus ; suivi du livre des sens innombrables et du Livre de la contemplation de Sage-Universel》。Paris:Fayard,1997。
Jiang Zhongxin edited by。《Sanskrit Lotus Sutra fragments from the Lüshun Museum collection : facsimile edition and romanized text》。Lüshun:Lüshun Museum,1997。
Keisho Tsukamoto ... et al. by。《Sanskrit manuscripts of Saddharmapundarika : collected from Nepal, Kashmir and Central Asia : romanized text and index》。Tokyo: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addharmapundarika Manuscripts,1986- 。
《Kuan-si-im Pusar : Eine türkische übersetzung des XXV. Kapitels der chinesischen Ausgabe des Saddharmapundarika》。St.-Pétersbourg:Commissionnaires de l'Académie impériale des sciences,1911。
Kubo Tsugunari and Yuyama Akira translated by。《The Lotus Sutra》。Berkeley, Calif.: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1993。
Kumarajiva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Master Huacommentary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volume 3, chapter 2:expedient devices》。California, U.S.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c1979。
Kumarajiva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Master Huacommentary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volume 4, chapter 3:a parable》。California, U.S.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c1979。
Kumarajiva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Master Huacommentary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volume 5, chapter 4:belief and understanding》。California, U.S.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1980。
Leon Hurvitz Translated by。《Scripture of the Lotus Blossom of the Fine Dharma : The Lotus Sutr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
Lokesh Chandra edited by。《Saddharma-pundarika-sutra : Kashgar manuscript》。Tokyo:Reiyukai,1977。
Lucia Dora Dolce by。《Nichiren and the Lotus Sutra》。Brill Academic Pub,2006。
M. K. Matsumoto tranlsated and arranged by。《Real Buddshim (Lotus Sutra) : the most superior doctrines for world-peace》。S.l.:Iyoko Matsumoto,1974。
Maria Immacolata Macioti by; R.M. Capozzi translated by。《The Buddha within ourselves : blossoms of the Lotus Sutra》。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2。
Master Hsuan Huaexplanation by;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nglish translation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volume fifteen, chapter twenty-five》。1st English ed.。CA, U.S.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c1998。
Master Hsuan Huaexplanation by;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nglish translation by。《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volume sixteen, chapter twenty-six, twenty-seven》。1st English ed.。CA, U.S.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c1998。
Master Hua designed by, 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 translated by。《Dharma Flower (Lotus) Sutra: Volume One - Introduction (Dharma Flower Sutra)》。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1977。
Michael Fussby。《Buddhavacana and dei verbum》。Leiden, Netherlands:E. J. Brill,1991。
Nalinaksha Dutt revised by。《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m : with N. D. Mironov's readings from central Asian MSS.》。Calcutta:Asiatic Society,1953。
Nalinaksha Dutt。《Saddharmapundarika Sutram:with N. D. Mironov's readings from Central Asian Mss.》。Calcutta, India:The Asiatic Society,1953。
National Palace Museum。《Illustrations of the lotus sutra – a special exhibition》。Taibei:Miaofa Lianhua Jing,1996。
NHK取材班著。《大阪 四天王寺扇面法華經.京都 東寺空海風信帖.奈良 法隆寺釋迦三尊》。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88。
Nichiren。《Texte de pratique du bouddhisme de Nichiren Daishonin》。Paris:Soka Gakkai France,1993。
Nikkyo Niwano ; Kojiro Miyasaka translation by。《Buddhism for today :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fold Lotus sutra》。1st ed.。Tokyo:Kosei Pub. Co.,1976。
Nikkyo Niwano by。《A Guide to the Threefold Lotus Sutra》。1st English ed edition。:Kosei Publishing Company,1982。
Nikkyo Niwano by。《Buddhism for Today: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fold Lotus Sutra》。1st English ed edition。:Tuttle Pub,1980。
Opening the Heart of the Cosmos : Insights on the Lotus Sutra》。Parallax Press,2005。
Osak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Arts of the lotus sutra from the Taisan-Ji temple》。Osaka:KOBE,1997。
Oskar von Hinuber Transliterated with an introd. by。《A new fragmentary Gilgit manuscript of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Tokyo, Japan:The Reiyukai,1982。
Robley Whitson by。《Lotus Sutra Poems》。Wyndham Hall Press,1995。
Saddharmapundarikana 〔ma〕 hayanasutram》。東京:梵文法華經頒布會,1956。
Sakamoto Yukio hen.。《Hokekyō no Chūgoku-teki tenkai》。Kyoto:Heirakuji Shoten,1972。
Sangharakshita by。《Drama of Cosmic Enlightenment : Parables, Myths, and Symbols of the White Lotus Sutra》。Windhorse Publications,2004。
Seishi Karashima.。《The textual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in the light of the Sanskrit and Tibetan versions》。Tokyo:Sankibo Press,1992。
Senchu Hoshino by。《The Lotus sutra and Nichiren》。Jitsujoji Temple,1968。
Senchu Murano tranlsated from the Chinese by。《The Lotus Sutra : the Sutra of the Lotus flower of the wonderful Dharma》。2nd ed.。Tokyo, Japan:Nichiren Shu Headquarters,1991。
Senchu Murano translated by ; Daniel B. Montgomery revised by。《The Sutra of the lotus flower of the wonderful law》。2nd ed.。Tokyo:Nichiren Shu Headquarters,1991。
Shinjo Suguro by; Nichiren Buddhist International Center translated by; Daniel B. Montgomery revised by。《Introduction to the Lotus Sutra》。Fremont, Calif.:Jain Pub.,c1998。
Shoko Watanabe(渡邊照宏)ed. by。《Saddharmapundarika manuscripts found in Gilgit. Part one-two》。Tokyo, Japan:The Reiyukai,1972-1975。
Sōka Gakkai。《Sanskrit Lotus Sutra Manuscript. (no. 4-21) :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Nepal》。Facsim. ed.。Tōkyō:Sōka Gakkai,c1998。
Surendra Prakash by。《The Buddhist Sutra of lotus flower, its essance and reinterpretation》。Published for the CISRS, Bangalore, by ISPCK,1991。
《Sutra Do Lotus Da Verdadeira Doutrina = Saddharmapundarikasutra》。Not Avail,2006。
Terry Rae Abbott by。《Vasubandhu's commentary to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 a study of its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Ann Arbor, Mich.: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1985。
《The Lotus Sutra in Chinese art : a study in Buddhist art to the year 1000》。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4。
Thich Nhat Hanh by。《The Ultimate Dimension: An Advanced Dharma Retreat on the Avatamsaka and Lotus Sutras》。Unabridged edition。:Sounds True,2005。
Tsugunari Kubo by。《The study concerning the accep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a philosophy in its assimilation into a different culture: Do (tao) in Kumarajiva's translation ... Lotus Sutr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1994。
Tsugunari Kubo.。《A study concerning the accep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a philosophy in its assimilation into a different culture : 道 (tao) in Kumarajiva's translation of the Lotus Sutra》。Tokyo: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1994。
U. Wogihara,C. Tsutida編。《梵文法華經》。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58。
Valerie E Viereck by。《The lotus and the word: Key parallels in the Saddharma-Pundarika Sutra and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Rev. ed edition。:Cambridge Buddhist Association,1973。
W. E. Soothill by。《The lotus of the wonderful law : or, The lotus gospel, Saddharma pundarīka sūtra, Miao-fa lien hua ching》。Oxford:Clarendon Press,1930。
W. E. Soothill translated by。《The lotus of the wonderful law, or, The lotus gospel = Saddharma pundarika sutra》。Pbk. ed。London:Curzon Press,1987。
Willa J. Tanabe by。《Paintings of the Lotus Sutra》。1st ed edition。New York:Weatherhill,1988。
world tribune press edited by。《The Lotus Sutra Its History and Practice Today》。1st edition。:world tribune press,1977。
Yasunori Ejima(江島惠教)[et al]ed.by。《Index to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Sanskrit, Tibetan, Chinese. Fascicle I~XI》。初版。日本東京都:靈友會,1985-1993。
Yasunori Ejima(江島惠教)[et] ed. by。《Tibetan-Sanskrit word index to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 藏梵法華經索引》。初版。日本東京都:靈友會,1998。
Yoshiko K. Dykstra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with anintroduction by。《Miraculous tales of the Lotus sutra from ancient Japan : the Dainihonkoku hokekyokenki of Priest Chinge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ed.。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7。
Young-ho Kim。《Tao-sheng's commentary on the Lotus Sūtra : a study and translat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c1990。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3。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化城喻品五百弟子受記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1。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4。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見寶塔品堤婆達多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2。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陀羅尼品妙莊嚴王本事品普賢菩薩勸發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5。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如來神力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4。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從地涌出品如來壽量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3。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法師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2。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勸持品安樂行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2。
つづき佳子作畫;今西順吉監修。《法華經:囑累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4。
つづき佳子作畫;鎌田茂雄監修。《法華經:序品方便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0。
つづき佳子作畫;鎌田茂雄監修。《法華經:藥草喻品授記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1。
つづき佳子作畫;鎌田茂雄監修。《法華經:譬喻品信解品》。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2001。
つづき佳子作畫;鎌田茂雄監修。《法華經七つのたとえ》。東京:いんなあとりっぷ社,1999。
ネパール國立文書館所藏梵文法華經寫本(no.4-21):寫真版》。東京:創價學會,1998。
ひろさちや,木內堯央著。《ひろさちやが聞く法華經》。東京:鈴木出版,1992。
ひろさちや,佛教說話大系編集委員會編著。《物語で讀む法華經》。東京:鈴木出版,1990。
ひろさちや原作;本山一城漫畫。《法華經物語. 1-3》。東京:鈴木出版,1991-1992。
ひろさちや著。《法華經で生まれ變わる》。東京:學習研究社,2000。
わだたつみ著。《法華經七つのたとえ:佛教おもしろ說話2》。東京:第三文明社,1991。
八重樫昊編。《宮澤賢治と法華經》。東京:國書刊行會,1987。
三友量順著。《「法華經」を手にブッダの故郷へ》。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99。
三友量順著。《ブッダの國の法華經》。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99。
三木隨法編著。《真訓對照法華三部經》。大阪:東方出版,2003。
三田誠廣著。《三田誠廣の法華經入門》。東京:佼成出版社,2001。
三宅慶彥監修;山下勝也著。《一度は讀んでおきたい法華經のことば》。東京:佼成出版社,2003。
三枝充悳著。《法華經現代語譯. 上~下》。東京:第三文明社,1974。
三枝充悳譯。《法華經現代語譯》。東京:第三文明社,1978。
三星與市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訓譯》。東京:三星與市,大正10。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大乘妙法蓮華經:國語注音(全)》。臺北市:白馬,民82。
上田本昌著。《日蓮聖人における法華佛教の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82。
上行院日了著。《世界を救う一閻浮提の大本尊立つ:日蓮法華經の正統解釋》。橫濱:富士山本門寺,1997。
上住節子著。《宿曜と法華經:宿曜占法開運法》。東京:大藏出版,2003。
久保田正文著。《妙法蓮華經》。東京:寶文館出版,1969。
久保田正文著。《法華經と日蓮聖人》。東京:第一書房,1976。
久保田正文著。《法華經に聞く》。東京:教育新潮社,1967。
久保田正文著。《法華經新講》。東京:大法輪閣,1992。
久保田正文著。《法華經講話》。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60。
久保繼成,久保克兒共譯。《法華經. 1-6》。調布:一陽舍,1999-2001。
久保繼成著。《自ら人生を拓く:法華經とともに》。東京:春秋社,2002。
久保繼成著。《法華經菩薩思想の基礎》。東京:春秋社,1987。
土屋勝鑑編。《法華經要義. 上卷》。富山:歸一會事務所,昭和9。
大久保良順著。《法華經の教え:戶津說法》。東京:春秋社,1997。
大久保良順著。《觀音經入門》。東京:大藏出版,1995。
大口善博著。《法華經の教え:全人類の心の光》。大阪:大阪阿倍野法華經研究會,1970。
大平宏龍著。《法華經の略要品》。大阪:東方出版,2002。
大西良慶著。《法華經自我偈觀音經偈講話》。オンデマンド版。東京:大法輪閣,2004。
大角修譯.監修。《「圖說」法華經大全:「妙法蓮華經全二十八品」現代語譯總解說》。東京:學習研究社,2001。
大谷大學尋源會編;南條文雄,泉芳璟同譯。《梵漢對照新譯法華經》。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40[1965]。
大谷光瑞著。《妙法蓮華經講話》。東京:大乘社東京支部,昭和6。
大阪市立美術館編。《神戶.太山寺の法華經:裝飾經の美をあつめて》。大阪:大阪市立美術館,1997。
大法輪閣編集部編。《法華經入門:永遠のいのちを生きる》。東京:大法輪閣,2003。
大倉隆淨著。《弘法大師の法華經. 總集編》。松戶:ストーク,2003。
大倉隆淨著。《最強.最功德の真言題目弘法大師の法華經》。東京:現代書林,1998。
大倉隆淨著。《釋弘法の法華經. 2》。松戶:ストㄧク,2000。
大島仲太郎,田中喜久二共著。《漢和對照法華經並開結:附:訓讀校異》。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18。
大島仲太郎著。《妙法蓮華經索引》。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16。
大栗道榮著。《圖說『觀音經』入門:法華經全章「28品」解說付》。東京:鈴木出版,2001。
大窪作司著。《珠玉の法華經その原理と理念:幸福の泉》。東京:文芸社,2001。
大澤英子著。《心の中のひみつ:法華經をもとにした創作物語集》。東京:文芸社,1999。
小西隆正著。《法華經と日蓮聖人の教義》。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1。
小林一郎著。《法華經大講座. 第5至13卷》。東京:平凡社,昭11。
小林一郎著。《法華經講義. 第1-4卷》。東京:大乘佛教會,昭和16-20。
小林一郎著。《國譯新註妙法蓮華經》。東京:文原堂書店,昭和5。
小林一郎著;久保田正文增補。《法華經大講座. 第1~10卷》。東京:日新出版,1962-1964。
小林一郎講述。《日蓮上人遺文大講座. 第12卷:鎌倉期御書(續).身延期御書(續).法華經と日蓮上人》。東京:平凡社,昭12。
小林一郎講述。《法華經講話. 第15~16號》。東京:慧水會,昭和16。
小林一郎講述。《法華經講話. 第18號》。東京:慧水會,昭和17。
小林一郎講述。《法華經講話. 第21號》。東京:慧水會,昭和18。
小林利裕著。《法華經研究》。東京:近代文芸社,1996。
小林是恭譯述。《常用和譯法華經. 要品部》。京都:平樂寺書店,1952。
小林是純點。《妙法蓮華經要品:改正訓點》。東京:日蓮宗大教院,明13。
小松茂美著。《平安時代倭繪の探求:法華經冊子の研究》。東京:講談社,1986。
小松茂美解說監修。《平安,色紙法華經卷第八》。東京都:二玄社,1983。
小松茂美編。《阿字義.華嚴五十五所繪卷.法華經繪卷》。東京:中央公論社,1990。
小倉染太著。《妙法蓮華經象解》。東京:文錄社,昭和8。
小倉肇著。《日本吳音の研究. 索引篇:法華經音義字音注一覧.索引》。東京:新典社,1995 。
小倉肇著。《日本吳音の研究. 資料篇 1:法華經音義掲出字對照表》。東京:新典社,1995。
小倉肇著。《日本吳音の研究. 資料篇 2:法華經音義字音對照表. 外篇:中古漢語(廣韻)音韻表》。東京:新典社,1995。
小島繁一著。《法華經がわかる》。京都:法藏館,1988。
小野文〔〕著。《法華經にき》。東京:水書坊,1998。
小野文〓著。《法華經の詩:光の輪からのメッセージ》。大阪:東方出版,1989。
小野文コウ著。《法華經にきく》。東京:水書坊,1998。
小野塚道純著。《是か否かお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葉隱道文社,1962。
小堀光詮著。《法華經に學ぶ人生》。東京:鈴木出版,1997。
小堀光詮著。《法華經に學ぶ人生》。東京:鈴木出版,1997。
小嶋たつ著。《佛の教え:日蓮大聖人樣と法華經》。東京:碧天舍,2003。
山下民城著。《法華經の靈智》。東京:國書刊行會,1993。
山下民城著。《法華經は大預言の書だった》。東京:冬樹社,1986。
山上弘道著。《白蓮のごとく:法華經-平等と法の思想》。東京:繼命新聞社,2004。
山上丶泉著。《日本文學と法華經:一名法華國文學大觀》。改訂版。東京:ピタカ,1979。
山口光圓著。《法華經講話》。京都:天台學問所,1971。
山口圓道著。《入門.法華經講話:佛性開眼への道》。大阪:朱鷺書房,1985。
山川智應著。《法華經十講》。東京:信人社,昭和15。
山川智應譯。《妙法蓮華經:和譯》。東京:新潮社,明45。
山本堯俊著;ひろさちや著。《布教資料. 平成元年度:現代に生かす法華經 ; 家庭佛教のすすめ》。〔大津〕:天台宗務庁教學部,1990。
山田孝道著。《觀音經講話》。再版。東京市:光融館,大正10。
山田惠諦著。《上品の人間:「最澄」.「法華經」にみる生きる自信と喜びがわく指針》。東京:大和出版,1992。
山田惠諦著。《法華經と傳教大師》。增補。東京:第一書房,1988。
山田惠諦著。《法華經のこころ》。京都:法藏館,1996。
山田惠諦撰。《法華經と釋傳教》。東京:第一書房,昭和48。
山尾三省著。《法華經の森を步く》。東京:水書坊,1999。
山尾三省著。《法華經の森を步》。東京:水書坊,1999。
山崎慶輝著。《法華經概說》。京都:永田文昌堂,1987。
川勝賢亮編。《多寶塔と法華經思想》。東京:東京堂,昭和59[1984]。
中山正和著。《「たとえ話」の効用:法華經の讀み方》。東京:產業能率大學出版部,1987。
中山雅城著。《日蓮聖人のこころと法華經の真髓》。東京:文芸社,1998。
中川日史著。《法華經の常識》。京都:平樂寺書店,1954。
中川日史著。《體系的法華經概觀》。改訂新版。京都:平樂寺書店,1988。
中央刻經院佛經善書局編。《觀世音經》。北京:編者刊,。
中央刻經院佛經善書局編。《觀世音經》。北京:編者刊,[19--?年]。
中央學術研究所社會倫理研究會編。《共生と平和の生き方を求めて:法華經からのメッセージ》。東京:佼成出版社,1999。
中田祝夫編.監修。《妙一記念館本仮名書き法華經. 研究篇》。東京:靈友會,1993。
中田祝夫編.監修。《妙一記念館本仮名書き法華經. 索引編》。東京:靈友會,1990。
中田祝夫編.監修。《妙一記念館本仮名書き法華經. 翻字編》。東京:靈友會,1989。
中田祝夫編。《妙一記念館本仮名書き法華經. 影印編》。東京:靈友會,1988。
中村元著。《大乘の教え. 上:般若心經.法華經ほか》。東京:岩波書店,2001 。
中村元著。《法華經》。東京:東京書籍,2003。
中村元監修;阿部慈園著;梶谷亮治圖版解說;高橋秀榮書。《あなただけの法華經》。東京:小學館,2001。
中村會精編。《和訓法華經要品》。三島町(靜岡縣):本妙寺,明20。
中村瑞隆著。《ほんとうの道:法華經》。東京:集英社,1984。
中村瑞隆著。《法華經:現代語譯. 上-下》。東京:春秋社,1995-1998。
中村瑞隆著;心靈雅集編譯組譯。《真實之道:法華經》。臺北市:大展,民83。
中村瑞隆著;許洋主譯。《真理的花朵》。第一版。臺北市:法爾,民80。
中村瑞隆編。《法華經の思想と基盤》。京都:平樂寺書店,1980。
中村瑞隆編。《法華經の思想と基盤》。京都:平樂寺書店,1980。
中杉弘著。《法華經入門:妙法蓮華經序品講義 生命の實相を明かす世界最高の經典 佛陀の悟りは永遠の輝き》。東京:日經企畫出版局,1994。
中島尚志著。《法華經:佛教における法の光景》。東京:三一書房,1989。
中野裕道著。《新しい法華經運動の展開:誤れる經典崇拜と唱題偏重を改めよう》。清水:教學協同研究會,1975。
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妙法蓮華經 七卷》。臺北市:巨龍文化,民84。
中華印經協會編輯組編輯。《法華經的七個故事》。四版。宜蘭縣冬山鄉:生命教育協會,中華印經協會,2004。
井上四郎編。《妙法蓮華經并開結:訓譯》。京都:平樂寺書店,1957。
井上四郎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訓譯》。京都:平樂寺書店,1957。
井上四郎編。《訓譯法華經並開結》。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33[1958]。
井上光貞,大曾根章介校注。《往生傳.法華驗記》。東京:岩波書店,1995。
井上清純著。《妙經如是我聞》。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7。
井上清純著述。《日本國と法華經、他》。新潟:井上清純先生遺著刊行會,1987。
井上慧日著。《SOS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市:朝日書房,昭和6[1931]。
井上賢海著。《平易に說いた法華經》。六版。日本東京市:佛教經典刊行會,昭和7。
《五臺山靈{233d35}; 華嚴經傳記; 法華經傳記》。臺南市:和裕,民85。
內山興正著。《觀音經.十句觀音經を味わう》。東京:柏樹社,1986。
內藤歡祐著。《心に響く「法華經」一句.一偈の辻說法》。東京:佼成出版社,2005。
分銅惇作述;日蓮宗現代宗教研究所編。《宮澤賢治と法華經》。東京:日蓮宗宗務院,1996。
分銅惇作著。《宮澤賢治の文學と法華經》。東京:水書坊,1993。
天台宗典編纂所編纂。《續天台宗全書. 論草 1:法華玄義 : 義科廬談》。東京:春秋社,1994 。
心空上人著;正宗敦夫編纂校訂。《倭點法華經》。東京市:日本古典全集刊行會,昭和9[1934]。
心空著;貴重圖書影本刊行會編。《法華經音訓》。東京:貴重圖書影本刊行會,昭和6。
戶田浩曉著。《法華經文法論》。改訂。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8。
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編。《重要文化財法華經寺四足門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市川:法華經寺,1978。
方觀志編述。《妙法蓮華經講義. 第一~四冊》。初版。:石補天 ; 孫藩聲,民68。
日下大癡著。《法華經要旨》。京都:龍谷大學出版部,大正15。
日本山妙法寺編集部編集。《法華經經釋要文抄》。增補三版。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昭和51。
日遠著。《法華經大意:平假名繪入》。京都:村上勘兵衛,明16。
日遠著;中田祝夫編。《法華經隨音句》。東京:勉誠社,1971。
日蓮と法華經信仰》。東京:讀賣新聞社,1985。
日蓮大聖人作;摩訶迦葉菩薩編譯。《南無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簡榮華,民94。
日蓮宗宗務院護法傳導部編。《いま日蓮法華經一部讀みて候:『轉重輕受法門』に聞く》。東京:日蓮宗宗務院護法傳導部,1998。
日蓮宗現代宗教研究所編。《日蓮宗布教選書. 第1卷:講話篇 〔1〕 法華經講話》。京都:同朋舍出版,1983。
日蓮宗新聞社編。《法華經の世界》。東京:講談社,1988。
日蓮原著;山中喜八編著。《定本注法華經》。京都:法藏館,1980。
《日蓮聖人真蹟集成. 第7卷:注法華經 : 表》。京都:法藏館,1977。
《日蓮聖人真蹟集成. 第8卷:注法華經 : 裏》。京都:法藏館,1976。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1:妙法蓮華經. 〔1〕》。〔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2。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2:妙法蓮華經. 〔2〕》。〔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2。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3:妙法蓮華經. 〔3〕》。〔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2。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4:法華文句》。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1。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5:法華文句記》。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3。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6:法華玄義.釋籤》。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3。
《日蓮聖人御引用法華三大部集註. 8:法華秀句 : 他》。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2。
日蓮撰。《撰法華經》。京都:村上勘兵衛,明15。
日輝著;新居日薩校。《妙法蓮華經宗義鈔》。東京:千鐘房,明13。
木內堯央監修。《<傍譯>般若心經.觀音經.法華經.阿弥陀經:原書で知る!》。東京:四季社,2001。
木村晟,近藤良一,萩原義雄編。《西來寺藏仮名書き法華經. 影印編》。大阪:リョウ伽林,1993。
木村晟編。《法花文句難字書 ; 法華經文字聲韻音訓篇集》。東京都:大空社,1995。
木村健太郎著。《傳持の人々:法華經流布の闘い》。東京:潮出版社,1974。
水野栗原著。《法華經寫經入門》。東京:名著出版,1985。
加藤日源,加藤文淵編輯。《日蓮聖人註法華經》。東京:ピタカ,1977。
北川前肇著。《法華經に學ぶ. 上-下》。東京:大東出版社,1996。
北川省一著。《良寬、法華經を說く》。東京:恒文社,1985。
北尾日大著。《法華經主義》。東京:新日蓮主義社,大正5。
北貢一述;佼成圖書館編。《法華經に親しむ:北貢一講演集》。東京:佼成圖書館,1995。
北畠聖龍著。《法華經二十八品卷物見返繪》。東京:日貿出版社,2004。
古森日經編。《妙法蓮華經略要品》。京都:村上勘兵衛,明13。
《古辭書音義集成. 第5卷:法華經音義三種》。東京:汲古書院,1980。
古辭書叢刊刊行會編。《法華經音義》。東京:古辭書叢刊刊行會,1978。
古辭書叢刊刊行會編。《法華經單字》。東京:古辭書叢刊刊行會,1973。
古辭書叢刊刊行會編集。《法華經音義》。東京:編集者刊行,昭和53。
史潔珵輯。《法華經大成》。初版。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79。
台巖編。《法華經要品和訓:首書和註畫入》。京都:村上勘兵衛,明12。
平川彰,尾山雄一,高崎直道編輯;林久稚譯。《法華思想》。臺北市:文殊,民76。
平川彰,望月良晃著。《法華經を讀みとく. 上、下》。東京:春秋社,2000。
平川彰。《法華思想》。台北市:文殊,民76。
平川彰〔ほか〕編集。《講座.大乘佛教. 第4卷:法華思想》。新裝版。東京:春秋社,1996。
平川彰著。《法華經の世界》。大阪:東方出版,1989。
平井俊榮。《法華文句の成立に關する研究》。東京都:,民90。
平井俊榮著。《法華文句の成立に關する研究》。東京:春秋社,1985。
平井俊榮著。《法華玄論の註釋的研究. 續》。東京:春秋社,1996。
平常。《佛教畫藏 經部:<<法華經>><<地藏經>><<勝鬘經>>》。第1版。:東方出版社,1999。
平常編文;鄧邦源等繪圖。《法華經》。第1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平塚昭著。《天台宗及び日蓮宗の法華經觀》。東京:山波企畫,1998。
弘學編。《妙法蓮華經》。第一版。成都:巴蜀書社,2002。
本田義英譯著。《法華經新譯要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51。
本多日生述;國友文次郎記。《法華經大觀》。東京:須原屋書店,明39。
本多日生著。《法華經の心髓》。改版。東京:晉文館,昭和10。
本多日生著。《法華經要義》。4版。東京:中央出版,昭和4。
本多主馬述。《妙法蓮華經綸貫講錄》。上賀茂村(京都府):安居事務所,大正6。
本多顯彰著。《わたしの法華經人生論》。東京:佼成出版社,1970。
本社編。《唐人書妙法蓮華經》。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
本間昭之助等著。《變革期と法華經》。東京:東洋哲學研究所,1976。
本間勳著。《良寬の「法華讚」を讀む》。新潟:考古堂書店 (製作),2003。
正一編輯室整編。《妙法蓮華經》。臺北縣板橋市:正一善書,民90。
正宗敦夫編纂校訂。《倭點法華經》。東京:現代思潮社,1978。
永藤靖編。《法華驗記の世界》。東京:三弥井書店,2005。
玄海編譯。《妙法蓮華經. I:梵文.漢譯.英譯.國譯四本對照》。成贊會,。
玉井日禮編著。《法華經は國運を左右する:寺內大吉.玉井日禮對談》。大和:たまいらぼ,1994。
田口汎著。《法華經パワー:解き明かされる2000年の謎》。東京:情報センター出版局,1989。
田口汎著。《法華經パワㄧ:解き明かされる2000年の謎》。東京:情報ㄧ出版局,1989。
田口真堂著。《法華經が救う:生命の預言と奇跡》。東京:文化創作出版,1983。
田中一松編集担當。《華嚴五十五所繪卷.法華經繪卷.觀音經繪卷.十二因緣繪卷》。東京:角川書店,1979。
田中日淳,北川前肇著。《法華經を生きる》。東京:春秋社,2000。
田中富士子著。《私たちの法華經》。四版。東京都:師子王文庫,昭和52年。
田村芳朗,渡邊寶陽編。《法華經を生きる》。東京:講談社,1984。
田村芳朗,藤井教公著。《法華經. 上~下》。新裝版。日本東京都:大藏,2001。
田村芳朗著。《日蓮聖人と法華經》。大阪:東方出版,2001。
田村芳朗著。《法華經:真理.生命.實踐》。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4。
田村芳朗著。《法華經》。3版。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46。
田村圓澄著。《法華經と古代國家》。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
田島毓堂著。《法華經為字和訓の研究》。東京:風間書房,1999。
田島毓堂編。《佼成圖書館藏法華經和歌付き仮名書き法華經の研究. 影印篇》。名古屋: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日本語學研究室,1998。
田島德音編。《法華經.大日經》。東京:春秋社,昭和5。
田賀龍彥編。《法華經の受容と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93。
田賀龍彥編。《法華經の受容と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93。
田澤元泰著。《法華經に學ぶ人生:佛教がわかる方程式》。大阪:東方出版,1988。
白取春彥原作;篠祁佳久子畫;林煌洲譯。《圖說法華經入門》。初版。臺北市:牛頓,1993。
白取春彥原作;篠崎佳久子畫。《<マンガ>法華經入門:經典の最高峰.妙法蓮華經》。東京:サンマーク出版,1998。
矢野宗雄編。《法華經要品和訓》。六郷村(愛知縣):松屋書店,明23。
石川英輔著。《SF妙法蓮華經》。東京:講談社,1989。
石川英輔著。《未來妙法蓮華經》。東京都:講談社,1992。
石川教統著。《幸福になれる人となれない人:法華經製作者の生き方の探究》。東京:杉並けやき出版,1999。
石原慎太郎著。《法華經を生きる》。東京:幻冬舍,2000。
立松和平著。《はじめて讀む法華經:白い睡蓮はいかに咲くか》。東京:水書房,2002。
立花大敬著。《天界の禪者大いに語る:正法眼藏.法華經.古神道の真髓》。東京:潮文社,1989。
伊凡著。《法華經.成佛的通關密語:開啟二十一世紀之眼》。第1版。臺北縣新店市:唵阿吽,民90。
伊達清徹編輯。《讀誦妙法蓮華經》。東京:良時會,1985。
伊藤瑞叡ほか編著。《梵文法華經荻原.土田本總索引》。東京:勉誠社,1993。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の真實と救濟》。東京:隆文館,1991。
全佛編輯部主編。《妙法蓮華經 . 無量義經》。初版。臺北市:全佛文化,1996。
印牧無庵編。《妙法蓮華經要略科解》。名古屋:佛陀舍,明41。
吉田金彥解題;吉田金彥,宮澤俊雅同索引。《妙法蓮華經釋文》。東京:汲古書院,昭和54[1979]。
吉田修夫著。《觀音經の宗教》。東京:新佛教救世教會館,大正8。
吉田龍英著。《法華經研究》。東京:青梧堂,昭和16。
吉原東洋著。《觀音經通解》。東京:金港堂,明44。
多田孝文,多田孝正校注。《新國譯大藏經. 法華部 1:無量義經 ; 法華經. 上》。東京:大藏出版,1996。
多田孝正,多田孝文校註。《新國譯大藏經. 法華部 2:法華經. 下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東京:大藏出版,1997。
多田孝正著。《法華玄義》。新裝版。東京:大藏出版,2002。
宇野樂山講述。《南無妙法蓮華經の功力》。東京:日本信行會,昭和11。
安永辨哲著。《現代宗派{21645f}教の虛構性法華經と大乘諸經典》。初版。日本東京:かまら,昭和57[1982]。
成大東方哲學研究社會集。《大乘同性經 ; 無量義經 ; 法華經三品 ; 觀普賢經 ; 證契大乘經(合訂本)》。台南市:法輪印書社,民73。
成川文雅著。《法華經のおしえ》。東京:共榮書房,1977。
朱封鰲校釋。《妙法蓮華經文句校釋》。第1版。北京市:宗教文化,民89。
江南文三著。《日本語の法華經》。新訂版。東京:大藏出版,1988。
江部鴨村著。《法華經の真理》。東京:中央出版社,大正6。
江部鴨村著。《法華經の真理》。東京:中央出版社,大正6。
江部鴨村譯。《妙法蓮華經:口語全譯》。東京:隆文館圖書,大正8。
池田大作,原島嵩,野崎至亮著。《法華經を語る. 第1卷》。東京:聖教新聞社,1976。
池田大作等作。《法華經的希望》。香港:明報,2002。
池田大作等原著;創價學會編譯。《法華經的智慧:論二十一世紀宗教》。初版。臺北市:正因文化,民86。
池田大作等著。《法華經的智慧:談二十一世紀宗教》。初版。香港:明報出版社,1997。
池田大作等著。《法華經的歡喜》。初版。香港柴灣:明報出版社,2000。
池田大作等著;創價學會譯。《法華經的慈光》。初版。香港:明報,1998。
池田大作等著;創價學會譯。《法華經的壽量》。初版。香港柴灣:明報出版社,2000。
池田大作等著;創價學會譯。《法華經的福德》。初版。香港柴灣:明報出版社,1999。
池田大作著。《法華經の智慧:二十一世紀の宗教を語る. 1-6》。東京:聖教新聞社,2001-2002。
竹村牧男著。《良寬さまと讀む法華經》。東京:大東出版社,2001。
西田禎元著。《日本文學と『法華經』》。東京:論創社,2000。
西田龍雄編。《西夏文「妙法蓮華經」寫真版(鳩摩羅什譯對照):ロシア科學アカデミー東洋學研究所サンクトペテルブルク支部所藏》。東京:創價學會,2005。
西村公朝著。《ほけきょう:やさしく說く法華經繪卷》。東京:新潮社,2001。
西村登美子著。《人間の使命:法華經が教える人間の生き方》。東京:たま出版,1999。
西村登美子著。《法華經が說く教えの原點》。東京:たま出版,1997。
西村登美子著。《法華經の傳說:天地動亂の時代を乘り越える人生大轉換の法則 これが因果の世界だpart5》。東京:現代書林,1995。
西村登美子著。《法華經は蘇生の力なり》。東京:史輝出版,1996。
西崎亨著。《「法華文句」古點の國語學的研究:東大寺圖書館藏本. 本文編》。東京:櫻楓社,1992。
西崎亨著。《「法華文句」古點の國語學的研究:東大寺圖書館藏本. 研究篇》。東京:おうふう,1998。
西奧董尚著。《「法華經」が日本を救う:退廃と衰退から新しい未來創造のために》。東京:日新報道,1998。
西奧董尚著。《法華經で意識革命する一日一話:自立自主の心、そして、真實を見抜く力を養う》。東京:日新報道,2004。
西奧董尚著。《法華經の真髓を學ぶ:釋尊真實の教えは現代人の心の迷いを吹き消す最高の哲學 自らをぶり所として努める時、勇氣と希望が湧いてくる. 1~10》。東京:日新報道,1996-2005。
佛典刊行會編。《訓讀法華經》。大和:たまいらぼ,1997。
佛陀教育中心編輯組編。《法華經的七個故事》。宜蘭市:佛陀教育中心,2002。
佛教普及會編。《妙法蓮華經:和譯註解》。東京:良書刊行會,大正5。
佛教說話大系編集委員會著。《大乘佛典抄. 1:法華經物語》。東京:鈴木出版,1985。
佐藤正忠著。《永劫の生命法華經に魅かれて:苦難に負けない教えの秘密》。東京:經濟界,1982。
佐藤正忠著。《私の法華經體驗:いのちとは、生きることとは… 苦難に負けない教えを求めて》。東京:經濟界,1989。
佐藤哲英等著。《どちらが真實か?:「大無量壽經」と「法華經」》。京都:永田文昌堂,1976。
佐藤勝身著;谷口雅春校訂。《現代に生きる法華經》。東京:日本教文社,1958。
吳汝鈞著。《《法華玄義》的哲學與綱領》。初版。臺北市:文津,2002。
《妙法蓮華經:一部八卷》。濱松:長榮寺,1996。
《妙法蓮華經:三部十卷》。東京:正法護持財團,昭和6。
《妙法蓮華經,又名法華三部經》。臺北市:佛學研究,民77。
《妙法蓮華經》。臺北市:佛教,民79。
《妙法蓮華經精華錄:即滿願成就法》。高雄市:青蓮印經會,民72。
《妙華蓮華經觀世音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航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經四合本(注音)》。一版三刷。臺中市:瑞成,民86。
志田行賢著。《科學で解脱る:21世紀“悟り"は萬人のものとなる》。東京:日本圖書刊行會,1993。
李江春櫻編譯。《南無妙法蓮華經》。臺北市:文笙,民73。
李江春櫻編譯。《南無妙法蓮華經》。臺北市:文笙,民73。
李志夫編著。《妙法蓮華經玄義研究》。初版。臺北縣石碇鄉: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86。
李善單著。《上品華嚴之圓覺法華經. I》。初版。臺北市:財團法人佛乘世界文教基金會,民87。
村野宣忠著。《英譯法華經 = The Lotus Sutra : the Sutra of the Lotus Flower of the wonderful Dharma》。東京:日蓮宗新聞社,平成3。
良寬著.筆。《法華讚》。東京:求龍堂,1982。
赤根祥道著。《法華經に學ぶ:生きる力の泉》。東京:佼成出版社,1990。
辛島靜志(Seishi Karashima)。《正法華經詞典 = A glossary of Dharmaraksa's translation of the Lotus Sutra》。Tokyo, Japan: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1998。
辛島靜志(Seishi Karashima)。《妙法蓮華經詞典 = A glossary of Kumarajiva's translation of the Lotus Sutra》。Tokyo, Japan: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2001。
辛島靜志著。《法華經漢譯の研究 = The Textual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東京都:山喜房佛書林,1992。
里見岸雄著。《法華經十話》。新組版。武藏野:日本國體學會,2004。
周克復纂;周石校。《歷朝法華持驗紀》。臺北市:佛教,民65。
周廣榮著;葛維鈞著;張美蘭著。《梵語悉曇章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從<<正法華經>>看竺法護的翻譯特點. <<五燈會元>>動量詞研究》。初版。高雄縣:佛光文教基金會,2003。
周慶福編著。《法華經.信者入門》。初版。臺北市:百進,民75。
奈良國立博物館編。《法華經:寫經と莊嚴》。東京:東京美術,1988。
宗川圓學著。《妙法五字秘傳抄:法華經の精髓》。東京:新門出版社,1986。
宗川圓學著。《法華經の心:あなたの生命を根底から救う》。東京:廣濟堂出版,1985。
宗川圓學著。《怨靈たたりの淨靈法:法華經曼荼羅があなたを救う》。東京:かんき出版,1984。
岡本かの子著。《法華經.觀音經:感動の源泉をたずねて》。東京:潮文社,1996。
岡本かの子著。《觀音經を語る》。東京:大法輪閣,1963。
岡村學明著。《天然象徵で解き證す法華經の根本義》。岡山:吉備文化協會,1964。
岡教邃譯。《梵文和譯法華經》。東京:大阪屋號書店,大正12。
岡雅彥編。《法花經利益物語. 上、下》。東京:古典文庫,1993。
岩本裕著。《インド佛教と法華經》。東京:第三文明社,1974。
岩本裕譯。《佛教聖典選. 第三卷:大乘經典(一)--法華經抄》。日本東京都:讀賣新聞社,昭和49-51。
岩村金太郎著。《法華經信仰と私の體驗》。東京:宗教研究會本部,昭和15。
岩崎攝作畫;石川教張解說。《化城寶處の喻:まぼろしの城と道案內人》。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98。
岩崎攝作畫;石川教張解說。《法華七喻:仏さまの七つの教え. 前編》。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97。
岩崎攝作畫;石川教張解說。《髻中明珠の喻:王さまのくれた寶の珠》。東京:日蓮宗新聞社,2004。
岩崎攝作畫;石川教張解說;日蓮宗新聞社出版部編。《良醫治子の喻:病氣の子と良藥》。東京:日蓮宗新聞社,2005。
岩淵真永著。《法華玄義に顯れる智顗の實相觀》。東京:覺藏寺,1996。
服部即明著;日蓮宗新聞社出版部編。《女人成佛の深層:いまとき明かす提婆品の謎》。甚目寺町(愛知縣):寶久山泉龍寺,1992。
東之內蒔子著。《人の見えないところをきれいにすると:法華經を生きたある體驗者と事實》。東京:MBC21,2000。
東立掌著。《れがほんとの南無妙法蓮華經》。豐中:東立掌,1986。
東洋哲學研究所編。《法華經一字索引》。東京:東洋哲學研究所,1987。
林保堯著。《法華造像研究:嘉登博物館藏東魏武定元年石造釋迦像考》。臺北市:藝術家,民82。
板本幸男,岩本裕譯注。《法華經(上~下)》。初版。東京都:岩波書店,1991。
板本幸男編。《法華經の中國的展開:法華經研究. Ⅳ》。日本京都市:平樂寺,1975。
板本幸男編。《法華經の思想と文化》。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65。
板輪宣敬著。《悠久のいのち法華經》。東京:佼成出版社,1983。
板輪宣敬編著。《和譯法華經》。初版。日本東京都:東京美術,平成3。
板輪宣敬編著。《法華經:和譯》。東京:東京美術,1991。
松下真一著。《佛教智慧與現代科學:法華經的科學觀》。九龍:菩提學社,1987。
松下真一著。《法華經と原子物理學:いのちの力よ、湧きあがれ》。東京:光文社,1979。
松下真一著;余萬居譯。《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初版。臺北市:天華,民74。
松山俊太郎著。《蓮と法華經:その精神と形成史を語る》。東京:第三文明社,2000。
松平俊子著。《妙法蓮華經:昭和平譯》。東京:寶文館,昭和3。
松平俊子著。《法華經禮讚》。東京:松平守弘,1985。
松本光華著。《民話風法華經童話. 1~30》。京都:中外日報社,1988。
松本光華著。《釋尊の心にふれる:「民話風法華經童話全三十卷」松本光華著完結記念文集》。東京:大和書房,1994。
松本善助編。《妙法蓮華經要品訓讀》。大阪:松本善助,明12。
松本慈惠著。《法華經名句辭典》。東京:國書刊行會,1995。
松居桃樓述;田所靜枝記。《消えたイスラエル十部族:法華經.古事記の源をさがすの卷 桃樓じいさん大法螺說法!》。東京:柏樹社,1985。
松居桃樓著。《いのちきわみなし:法華經幻想》。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79。
松原日治著。《法華經:寫經の功德とお題目の書き方》。東京:三學出版,1981。
松原哲明著。《法華經を讀む》。東京:佼成出版社,1984。
松原泰道。《松原泰道全集. 5:法華經のこころ》。東京:祥傳社,1991。
松原泰道著。《いろはに法華經》。東京:水書坊,1991。
松原泰道著。《わたしの法華經:『梁塵秘抄』を通して》。東京:弘文堂,2001。
松原泰道著。《生きるための28章:法華經に學ぶ》。東京:水書坊,1980。
松原泰道著。《法華經と宗祖.高僧たち:日本佛教の真髓を讀む》。東京:佼成出版社,2005。
松原泰道著。《法華經人生論:宗祖.高僧に學ぶ》。東京:佼成出版社,1994。
松原泰道著。《法華經入門:七つの比喻に凝集した人間性の真實》。東京:祥傳社,1983。
松原泰道著。《いろはに法華經》。東京:水書坊,1991。
松原泰道著;東方德譯。《法華經入門》。初版。台南市:信宏,民73。
松濤誠廉,長尾雅人,丹治昭義譯。《法華經. Ⅰ~Ⅱ》。初版。日本東京都:中央公論新社,2001-2002。
武田寬弘著。《良寬上人『法華讚』讚仰》。東京:溪聲社,2000。
河口慧海著;松濤誠達,金子英一監修。《河口慧海著作集. 第8卷:梵藏傳譯法華經》。出雲崎町(新潟縣):うしお書店,2002。
河村孝照著。《法華經概說》。一版。臺北市:新文豐,民83。
河村孝照編著。《法華經讀誦音義寶典》。東京:國書刊行會,1977。
河原智皎著。《和譯註解法華經》。東京:法響,大正11[1922]。
《法花直談私類聚抄:五季文庫藏本 卷第6-8》。京都:臨川書店,1989。
《法華經》。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
《法華經》。東京:東方書院,昭和6。
《法華經とシルクロード』展:東洋學研究所(サンクトペテルブルク)所藏の佛教文獻遺產》。東京:東洋哲學研究所,1999。
《法華經の美術》。奈良:奈良國立博物館,1979。
《法華經の美術》。東京:佼成出版社,1981。
《法華經古注釋集》。京都:臨川書店,2000。
《法華經信仰の靈場七面山》。東京:かまくら出版,1983。
法華經原典研究會編。《漢梵法華經索引》。東京:靈友會,2003。
《法華經御鬮靈感籤. 中 分冊1-2》。觀音寺:上阪氏顯彰會史料出版部,2002。
法華經普及會編。《妙法華經並開結》。縮刷。京都:平樂寺書店,1996。
法華經普及會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真讀》。京都:平樂寺書店,大正13。
法華經普及會編。《真讀妙法蓮華經並開結:振かな付》。京都:平樂寺書店,1994。
竺法護譯;闍那崛多,達摩笈多譯。《正法華經.添品妙法蓮華經》。臺南市:和裕,民88。
芹澤日耀著。《法華經の讀み方》。大阪:東方出版,1993。
花山信勝校譯。《法華義疏:聖德太子御製. 上,下卷》。東京:岩波書店,昭和6-8。
花山信勝著。《法華義疏の研究:聖德太子御製》。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8。
近松良之著。《法華經と逆讀正法眼藏》。大阪:東方出版,1992。
近藤弘訓編著。《宇佐八幡宮法華八講》。大分:天台宗九州東教区布教師會,1999。
金倉圓照編。《法華經の成立と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0。
金森天章譯。《現代讀誦法華經》。大阪:東方出版,1997。
長谷川正德著。《現代人の法華經》。新版。東京:水書坊,1990。
長沼基之著。《法華經實踐の道のり:開祖.脇祖の示された慈悲と智慧》。東京:佼成出版社,1997。
阿部日顯編。《新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富士宮:大石寺,1998。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李願林注音;唐啟揚等校對。《大乘妙法蓮華經》。臺中縣:妙音學佛視聽圖書館,民84。
度緣主編。《佛學百科. 11-12:妙法蓮華經淺釋. 上、下》。臺北縣:嘉文,1971。
星良謙著。《法華經のこころ:人間の誇りと優しさと》。東京:潮文社,2004。
柏原祐義著。《法華經の中心思想》。京都:佛教學會,大正6。
柳川昌弘著。《「法華經」に秘められた預言》。東京:公人の友社,2003。
柳絮作。《法華經新解新註》。3版。臺北市:慧炬,民80。
洪啟嵩著。《如何修持法華經》。初版。臺北市:全佛文化,2006。
《科註妙法蓮華經. 序、前錄, 卷第1~8》。觀音寺:上[土*反]氏顯彰會史料出版部,2003。
紀野一義著。《「法華經」を讀む》。東京:講談社,1982。
紀野一義著。《いのちの世界法華經》。東京:筑摩書房,1974。
紀野一義著。《ええなあ!という人生》。東京:角川春樹事務所,1998。
紀野一義著。《法華經の風光. 第1-5卷》。東京:水書房,1976-1977。
紀野一義著。《法華經の探求》。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69。
紀野一義著。《法華經を讀む》。東京都:講談社,民80。
紀野一義著。《新法華經入門:いのち充たすことば》。東京:德間書店,1980。
美輪明宏著。《生きるって簡單:苦惱の娑婆を生き抜く法華經の力 美輪明宏の惱み相談室》。新裝改訂版。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茂田井教亨著。《日蓮の法華經觀》。東京:佼成出版社,1980。
茂田井教亨著。《法華經を味わう》。東京:佼成出版社,1985。
茂田井教亨著。《法華經入門》。東京:大藏出版,1995。
茂田井教亨著。《法華經者の精神》。東京:大藏出版,1995。
原田憲雄編譯。《妙法蓮華經新譯要品:日蓮上人七百遠忌報恩》。第4版。京都:妙德寺廣布山文庫,1978。
原島嵩著。《生命のドラマ:法華經》。初版。日本東京都:祥傳社,昭和49。
唐一玄記述。《讀華嚴經 ; 法華經記合刊》。再版。高雄市:大乘講堂,民71。
孫藩聲註釋。《妙法蓮華經》。高雄市:大悲印經會倡印,民77。
宮次男他著。《法華經の真理:救いをもとめて》。東京:集英社,1989。
宮崎英修編。《近世法華佛教の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8。
宮澤英心著。《法華經の新見解》。4版。東京:博文館,昭和5。
島田友啓編。《法華經音訓仮名索引》。富山:島田友啓,1965。
島地大等著。《妙法蓮華經:漢和對照》。東京:,1979。
庭野日敬著。《佛教のいのち法華經》。改訂版。東京:佼成出版社,1991。
庭野日敬著。《法華經のこころ》。東京:佼成出版社,2006。
庭野日敬著。《法華經の新しい解釋. 1-5》。東京:佼成出版社,1994。
庭野日敬著。《現代語の法華經》。東京:佼成,1974。
庭野日敬著。《新釋法華三部經. 1~9》。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旅順博物館所藏梵文法華經斷簡:寫真版及びローマ字版》。東京:創價學會,1997。
桑田二郎監修。《法華經.魂のことば:マンガ.エッセイ. 第1卷》。東京:たま出版,1998。
桐谷征一〔ほか〕編。《兜木正亨著作集. 第1卷:法華版經の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82。
桐谷征一〔ほか〕編。《兜木正亨著作集. 第2卷:法華寫經の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83。
桐谷征一〔ほか〕編。《兜木正亨著作集. 第3卷:法華經と日蓮聖人》。東京:大東出版社,1985。
桃井觀城著。《法華經の寫經》。大阪:東方出版,1984。
泰永二郎著。《本化佛教を說く:法華經「本門八品」にみる久遠本佛の世界》。東京:まどか出版,2004。
泰永二郎著。《自分と向き合う:法華經の生き方》。東京:まどか出版,2001。
神谷大周著。《法華經大意》。東京:經世書院,明26。
荒崎良德著。《法華經を拜む. 上-下》。東京:國書刊行會,1997。
草野稻穂著。《法華經の解釋と南無妙法蓮華經のいわれ:釋迦と日蓮 二十一世紀への贈物》。東京:草野稻穂,1984。
馬克山書寫。《大乘妙法蓮華經》。臺北縣:世樺,民87。
高橋勇夫著。《お守り法華經》。大阪:東方出版,1987。
高橋勇夫著。《法華經のあらまし:二十八章と開.結》。大阪:東方出版,1988。
高橋康雄著。《北一輝と法華經》。東京:第三文明社,1976。
高橋堯昭著。《風流說法:わかりやすい法華經》。東京:寶文館出版,1990。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10卷:法華經信仰生活編》。鎌倉:師子王學會,1994。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1卷:法華經教義編》。鎌倉:師子王學會,1987。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4卷:法華經信行編》。鎌倉:師子王學會,1989。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5卷:法華經信行編. 續》。鎌倉:師子王學會,1989。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7卷:法華經と日蓮聖人編》。鎌倉:師子王學會,1993。
高橋智遍全集刊行委員會編。《高橋智遍全集. 第9卷:法華經と日蓮聖人編. 續》。鎌倉:師子王學會,1994。
高觀如著。《法華經述要》。初版。上海:佛學書局,民23。
兜木正亨編。《本邦定本妙法蓮華經:スタインペリオ蒐集敦煌法華經目錄本文對照 八卷》。東京都:靈友會,197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妙法蓮華經圖錄》。初版。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民84。
《國譯妙法蓮華經》。花卷町(岩手縣):宮澤清六,1934。
康井朝貴著。《妙法蓮華經:真の救いの義》。東京:いる社,1995。
庵谷行亨著。《日蓮聖人教學の基礎. 2:日蓮聖人の法華經觀》。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9。
庵谷行亨著。《法華經信仰の世界:生命の證》。2版。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
庵谷行亨著。《誰でもわかる法華經》。東京:大法輪閣,2000。
張永儉匯編。《憨山大師法匯初集 第三冊 妙法蓮華經通義 (上、中、下)》。香港佛經流通處:1997,。
張松輝注譯。《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三民,民89。
張松輝注譯;丁敏校閱。《新譯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三民,民89。
張新民,龔妮麗注譯。《法華經今譯》。第1版。北京市:中國社會科,1994。
張照書。《清張照小楷蓮華經真跡》。臺北市:漢華文化事業,1980。
張榮攀,翁培玲著。《花開見蓮心》。初版。臺北市: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民85。
張劍芬書寫。《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善導寺佛經流通處,民60。
強健偉編。《法華經大成(妙法蓮華經)表解 = Outline of Saddharma-Pundarika Sutra》。臺一版。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92。
教乘一融圓編。《法華經入門》。臺北市:牛頓,民82。
望月一憲著。《法華經と聖德太子》。東京:第一書房,1975。
望月一憲解說。《國寶法隆寺傳來細字法華經》。東京:第一書房,1977。
望月一憲編集。《重文四天王寺藏細字法華經》。東京:日本佛教研究所,1979。
望月海淑著。《よくわかる法華經:法華經の中身から日蓮宗までわかる》。東京:エール出版社,1976。
望月海淑著。《私にとって法華經は》。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望月海淑著。《法華經における信と誓願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9。
望月歡厚著。《法華經講話》。改訂新版。京都:平樂寺書店,昭和57[1982]。
望月歡厚編。《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梁湘潤編著。《法華經考證》。初版。臺北市:梁湘潤,民73。
《梵文法華經》。東京:佛教宣揚會,大正15。
《梵文法華經寫本集成. 第1-12卷》。東京:梵文法華經刊行會,1977-1982。
添田隆俊編著。《護摩全集. 第15卷:法華經法息災護摩供次第》。大阪:東方出版,1982。
淺井圓道著。《鈴木修學先生の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淺井圓道撰。《法華品類日蓮遺文抄》。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8。
淺野守信等編集。《漢梵法華經索引 = Chinese-Sanskrit index to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初版。日本東京都:靈友會,2003。
清水谷恭順著。《法華經を語る:自我偈を中心として》。東京:文一出版,1975。
清水龍山撰。《法華經要義》。東京:大阪屋號書店,大正8。
清潭比丘,覺道遵明正禪師撰。《妙法蓮華經宗旨提綱》。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8。
深川觀察著。《法華經:訓譯》。大阪:吉田書店,明38。
深見東州著。《法華經の靈力で開運する》。東京:たちばな出版,2006。
深澤泉奧編。《法花讚語抄》。東京:展轉社,1985。
細井日達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真訓兩讀》。東京:創價學會,1961。
荻原雲來,土田勝彌編。《梵文法華經》。3版。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4。
許巍文校訂。《妙法蓮華經》。台中:慈光雜誌社,民59。
郭漱冷等編。《佛說妙法蓮華經》。高雄市:明德雜誌社,宗教哲學研究社同印行,民69。
野村春眠著。《法華七喻おもしろ噺:「自分をつくる」七つのヒント》。東京:佼成出版社,1999。
野村耀昌著。《『妙法蓮華經』の生いたち:鳩摩羅什三藏について》。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86。
野村耀昌著。《法華經史話》。京都:平樂寺書店,1955。
野村耀昌編。《法華經信仰の諸形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
野崎至亮,溝口隆三共著。《日蓮大聖人と法華經》。東京:聖教新聞社,1977。
堀田正義著。《通俗法華經入門》。增補版。東京:法華經入門發行所,1928。
堀龍淳著。《法華經講話》。山梨縣:總本山身延山久遠寺,昭和18。
創價學會女子部編。《法華經入門》。東京:聖教新聞社,1989。
創價學會教學部編。《妙法蓮華經並開結》。東京:創價學會,2002。
創價學會教學部編。《法華經並開結. 上、下》。東京:聖教新聞社,1974。
創價學會編譯。《經文語體對照妙法蓮華經並開結》。初版。臺北市:正因文化,民87。
勝呂信靜著。《ものがたり法華經》。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勝呂信靜著。《法華入門》。東京:春秋社,1993。
勝呂信靜著。《法華經のおしえ日蓮のおしえ》。東京:大東出版社,1989。
勝呂信靜著。《法華經の成立と思想》。東京:大東出版社,1993。
勝呂信靜著;日蓮宗新聞社編。《法華經講義:法華三部經略講. 上-下》。東京:日蓮宗新聞社,1993。
勝呂信靜編。《法華經の思想と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2001。
尊舜著。《法華經鷲林拾葉鈔》。京都:臨川書店,1991。
朝山晴霞訓。《法華經要品》。東京:高木和助,明17。
植木雅俊著。《佛教のなかの男女觀:原始佛教から法華經に至るジェンダー平等の思想》。東京:岩波書店,2004。
渡邊照宏著。《法華經物語》。東京:大法輪閣,1977。
渡邊寶陽著。《ブッダ永遠のいのちを說く:『法華經』を讀み解き、日本文化の深淵を探る. 下》。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3。
渡邊寶陽著。《われら佛の子:法華經》。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0。
渡邊寶陽著。《法華經.久遠の救い》。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96。
渡邊寶陽編。《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初版。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85。
渡邊楳雄著。《法華經を中心にしての大乘經典の研究》。京都:臨川書店,1989。
湛然著;朝山晴霞點。《法華經大意鈔》。東京:和泉屋庄次郎,明12。
湯川日淳著。《生きた法華經》。大阪:惠文社,1958。
湯川日淳編著。《法華經信行要文》。改訂新版。名古屋:求道同願會,1997。
善家基明著。《妙法蓮華經:ろの旅》。東京:まか出版,2002。
菅谷正貫著。《哲學と宗教:法華經への步み 菅谷正貫集》。東京:教育新潮社,1965。
菅原信海著。《法華經への道:戶津說法》。東京:春秋社,2002。
菅野孝淳著。《生命學と佛教:法華經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大東出版社,昭14。
菅野博史著。《「法華玄義」入門》。東京:第三文明社,1997。
菅野博史著。《中國法華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4。
菅野博史著。《法華とは何か:『法華遊意』を讀む》。東京:春秋社,1992。
菅野博史著。《法華經:永遠の菩薩道》。東京:大藏出版,1993。
菅野博史著。《法華經の七つの譬喻:初めて學ぶ『法華經』》。東京:第三文明社,1993。
菅野博史著。《法華經の出現:蘇る佛教の根本思想》。東京:大藏出版,1997。
菅野博史著。《法華經入門》。東京:岩波書店,2001。
菅野博史著。《法華經思想史から學ぶ佛教》。東京:大藏出版,2003。
菅野博史著;釋孝順(池麗梅)譯。《法華經:永遠的菩薩道》。初版。臺北縣永和市: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5。
菅野博史譯注。《法華義記》。初版。東京都: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96。
賀世哲主編;孫志軍攝影。《法華經畫卷》。第一版。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賀世哲主編;孫志軍攝影;吳曉慧等線圖。《法華經畫卷》。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人民,2000。
隆文館株式會社編。《妙法蓮華經》。東京:隆文館,大正9。
須田道輝著。《法華經にしたしむ:禪のこころ》。橫濱: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出版部,1989。
飯島貫實著。《生きた法華經》。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57。
飯島貫實著。《法華經の原點》。東京:日貿出版社,1978。
飯島貫實著;飯島玄明編。《日蓮の原點. 第2(法華經篇).第3(本尊篇)》。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6。
黃英三,妙顯堂著作委員會。《妙法蓮華經要品》。二版。:妙顯堂,民79。
黃麗娟繪。《七譬喻》。初版。高雄縣:佛光,民79。
圓香語譯。《語體文大乘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縣板橋市:無漏室印經組,民80。
塚本啓祥著。《法華經の成立と背景:インド文化と大乘佛教》。東京:佼成出版社,1986。
塚本啓祥編。《法華經の文化と基盤》。京都:平樂寺書店,1982。
奧村寂照編。《訓譯妙法蓮華經並開結》。東京:妙法堂,1988。
奧野光賢著。《佛性思想の展開:吉藏を中心とした『法華論』受容史》。初版。日本東京都:大藏,2002。
慈恩周刊印經會編。《大乘妙法蓮華經(一至四卷上冊)》。臺北市:慈恩周刊印經會,民74。
慈恩周刊印經會編。《大乘妙法蓮華經(五至七卷下冊)》。臺北市:慈恩周刊印經會,民74。
《新.幸福論:法華經の智慧に學ぶ》。東京:潮出版社,2004。
新居日薩校。《妙法蓮華經:改正訓點》。東京:千鐘房,明13。
新林妙華著。《いのちの本源:法華經に生かされて》。東京:文芸社,2005。
楊寶玉。《妙法蓮華經》。北京市: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7。
瑞成書局編輯。《大乘妙法蓮華經(注音)》。一版。臺中市:瑞成,民86。
聖皇院日靈編著。《法華經と天然記念物:久壽のみのり》。大阪:寶龍寺,1981。
聖德太子御撰;四天王寺勸學院三經義疏研究委員會編。《法華經義疏:四天王寺會本:四天王寺藏版. 上~下卷》。大阪:四天王寺,1982-1985。
聖德太子禦製;花山信勝校譯。《法華義疏. 上-下卷》。再版。東京:岩波書店,1949。
董國柱著。《妙法蓮華經》。第1版。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
董群釋譯。《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51:法華經》。初版。臺北市:佛光文化,1996。
董群釋譯。《法華經》。初版。高雄縣大樹鄉:佛光,1996。
道岡日紀著。《法華經は「イエス」の教え》。東京:鈴木出版,1993。
鈴木修學著。《妙法蓮華經略義》。東京:青山書院,1958。
鈴木修學解說;鈴木宗音監修;中村ひろし原畫。《法華經七喻の話》。改訂新版。東京:青山書院,2000。
鈴木修學監修;宮崎英修解說;中村ひろし原畫。《法華經と日蓮さま》。改訂新版。東京:青山書院,2000。
鈴木修學編;中村ひろし繪。《私の體驗を通じての妙法蓮華經の話》。東京:青山書院,昭和37。
鳩摩羅什奉詔譯;釋智諭講述;釋慧修記。《妙法蓮華經講記 七卷》。初版。臺北縣:西蓮淨苑,民78。
鳩摩羅什原譯;W. E. Soothill英譯。《妙法蓮華經 = The lotus of the wonderful law or the lotus gospel》。台一版。臺北市:新文豐,民82。
鳩摩羅什原譯;蕭振士今譯。《妙法蓮華經》。臺北市:恩楷,2002。
鳩摩羅什翻譯;釋蕅益科判;釋禪慧校刊。《妙法蓮華經冠科 七卷》。臺北市:三慧講堂,民88。
鳩摩羅什譯。《(影宋)法華經 七卷,付尊勝等咒》。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68。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花經 7卷》。初版。上海:佛學書局,民24。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冠註》。東京:一喝社,明44。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附持驗記)》。臺北市:新文豐,民65。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國語注音)》。臺北縣石碇鄉: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93。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再版。臺北市:佛教,民68。
鳩摩羅什譯。《宋版法華經》。台北市:新文豐,民68。
鳩摩羅什譯。《法華文句記 = 妙法蓮華經文句記》。美國紐約:美國佛教會,民62(1973)。
鳩摩羅什譯。《法華經:無點》。京都:檜以和,明11。
鳩摩羅什譯;李願林注音。《大乘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全函)》。初版。臺北市:妙音學佛視聽圖館印刷,民84。
鳩摩羅什譯;李願林注音;唐啟揚等校對。《大乘妙法蓮華經》。臺中縣:妙音學佛視聽圖書館,民84。
鳩摩羅什譯;赤松光映校。《妙法蓮華經:訓點校正》。京都:山田保延堂,明24。
鳩摩羅什譯;邱少萍等編輯。《法華經 七卷》。初版。臺北市:文殊文化,民77。
鳩摩羅什譯;張明明書。《妙法蓮華經 七卷》。香港:香港佛經流通處,1988。
鳩摩羅什譯;盧國龍整理。《妙法蓮華經》。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鳩摩羅什譯;釋戒環解;釋一如集註。《妙法蓮華經 七卷》。漢城:東國大學校,1959。
鳩摩羅什譯;釋通潤箋。《法華大窾. 第2、4冊》。初版。上海:佛學書局,民25。
鳩摩羅什譯;釋智旭注;郭明志校點。《妙法蓮華經》。第1版。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
楯山あきお著。《奇蹟を呼ぶ法華經の魔力:唱えるだけで運命が轉換する!!》。東京:ウィーグル,1987。
萩原義雄編。《西來寺藏仮名書き法華經. 卷第1.第2翻刻》。東京:勉誠社,1994。
萩原義雄編。《西來寺藏仮名書き法華經. 翻字篇》。東京:勉誠社,1994。
境野黃洋著。《法華經講義》。東京:名著出版,1976。
榮心著。《法華直談抄:妙法院藏本》。京都市:臨川書店,1989。
榮心著。《法華直談抄:金台院藏本》。京都市:臨川書店,1989。
榮心著。《法華經直談鈔:疎竹文庫藏本》。京都:臨川書店,1989。
榮心著;池山一切圓題解。《法華經直談鈔》。初版。京都市:臨川書店,1979。
福重照平著。《日蓮正宗法華經要品講話》。覆刻版。鎌倉:興門資料刊行會,2001。
福島光哉著。《妙法蓮華經玄義序說》。京都:真宗大谷派宗務所出版部,1987。
臺灣創價學會編譯。《妙法蓮華經並開結》。初版。臺北市:正因文化,民92。
遠藤誠著。《法華經を讀む:如來と佛性の思想をもとめて》。東京:三一書房,1988。
劉欣如編著。《諸經之王: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大展,民84。
增田秀光主編。《日蓮の本:末法の世を擊つ法華經の預言》。東京都:學習研究社,1993。
廣田哲通著。《中世法華經注釋書の研究》。東京:笠間書院,1993。
廣田哲通著。《天台談所で法華經を讀む》。東京:翰林書房,1997。
廣幸八原作;本山一城漫畫;何風儀翻譯。《穿越時空的佛陀:<<法華經>>漫畫之一》。初版。臺北縣貢寮鄉:靈鷲山,1993。
廣幸八原作;本山一城漫畫;何風儀翻譯。《從地層飛昇的寶塔》。初版。臺北縣貢寮鄉:靈鷲山,1993。
廣幸八原作;本山一城漫畫;何風儀翻譯。《變化自如的神通力:<<法華經>>漫畫之三》。初版。臺北縣貢寮鄉:靈鷲山,1993。
稻荷日宣著。《法華經一乘思想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5。
蓮歌子作。《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多識界圖書文化,民89。
蔣忠新編。《旅順博物館藏梵文法華經殘片:影印版及羅馬字版》。中國大連:旅順博物館,1997。
蔣忠新編注。《民族文化宮圖書館藏梵文《妙法蓮華經》寫本:拉丁字母轉寫本》。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蔡松男編著。《妙法蓮華經隸書》。臺北縣樹林鎮:中華書法美術社,民87。
鄭澄德說;妙諦子筆記;馮寶瑛著。《論法華 ; 法華特論》。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67。
鄧隆譯補。《西夏譯妙法蓮華經譯補》。北京圖書館,。
橫山法顯著。《法華經の真髓は、宇宙真佛えの億人の光體成佛.物語》。今市:在家密教普及協會,1999。
橫超慧日著。《法華思想の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71。
橫超慧日著。《法華經序說》。京都:法藏館,昭和37[1962]。
橫超慧日編著。《法華思想》。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69。
築島裕,小林芳規編著。《中山法華經寺藏本:三教指歸注總索引及び研究》。東京:武藏野書院,昭和55。
築島裕解題;白藤禮幸,沖森哲也同索引。《法華經音義三種》。東京:汲古書院,昭和55[1980]。
龍門寺文藏著。《「雨ニモマケズ」の根本思想:宮澤賢治の法華經日蓮主義》。東京:大藏出版,1991。
叡南覺範著。《ほう、法華經》。東京:翡翠社,1998。
磯村野風著。《法華經利生物語》。大阪:吉田書店,明45。
薑子夫主編。《法華經》。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
謝世輝著。《人生に救い法華經の奇跡:信じられない何かが起こる》。東京:ベストセラーズ,1984。
謝世輝著。《奇跡を起こす法華經の讀み方》。東京:三笠書房,1986。
謝世輝著。《法華經の大想念力:あなたの願望を必ず實現する法》。東京:德間書店,1983。
謝世輝著。《法華經神通力》。二版。臺北市:武陵,1992。
齋藤公位著。《法華經の秘密. 上卷》。寢屋川:本尊寺,1988。
齋藤信雄著。《菩薩たちの詩:ビートルズと法華經のマリアージュ》。東京:まどか出版,2000。
齋藤榮三郎著。《人間における法華經の研究》。東京:日本經濟通信社,1983。
齋藤福壽著。《こけの一念:法華經に封印された秘数》。東京:文芸社,2005。
織田得能著。《法華經講義》。大阪:東方出版,1978。
豐田劍陵著。《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圓融俱樂部,大正11。
鎌田茂雄著。《法華經を讀む》。東京:講談社,1994。
鎌田茂雄著。《法華經講話. 上~下》。東京:講談社,1986。
瀨上敏雄著。《大いなるいのちの教え法華經のことば》。東京:春秋社,2002。
羅福成撰。《西夏譯蓮華經考釋》。東山學社,1914。
藤井俊博編著。《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校本.索引と研究》。大阪:和泉書院,1996。
藤井教公著。《法華經. 下》。東京:大藏出版,1992。
藤井學著。《法華眾と町眾》。京都:法藏館,2003。
藤平日學編。《法華經要品:日登聖人四百五十遠忌報恩》。東京:藤平日學,明23。
藤村義彰著。《新譯法華經:暮しのなかに生かす佛教》。東京:青也書店,1990。
藤原定信筆;小松茂美解說。《平安 一字寶塔法華經〔戶隱切〕》。東京:二玄社,1978。
關戶堯海著。《日蓮聖人注法華經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3。
嚴一覺著。《妙法蓮華經を數學で數理證明した教義:惡運を幸運にする法》。東京:總和社,1984。
蘇榮焜著。《法華玄義釋譯. 上冊》。初版。臺北市:慧炬,民91。
釋一如集註。《妙法蓮華經科註》。台中市:青蓮,民86。
釋大義集。《法華經大成》。臺北市:華藏法施會藏版,民65。
釋仁秀著。《法華經大意》。東京市:國文東方佛教叢書刊行會,大正15[1926]。
釋太虛著。《法華經講演錄》。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2005。
釋太虛著;唐一玄編解。《法華經教釋》。三版。高雄市:佛光,民74。
釋太虛著;唐一玄編解。《法華講演錄》。初版。高雄市:一玄老人紀念會,民82。
釋太虛著;唐曜編解。《法華經教釋》。二版。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民91。
釋白雲著。《妙法蓮華經抉疑 楞伽經抉疑 大乘起信論概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釋白雲著。《妙法蓮華經決疑》。初版。高雄市:金禧廣播事業公司,2002。
釋光成著。《妙法蓮華經之要諦:法華三部經. 1》。調布:七寶出版,2003。
釋吉藏著;菅野博史譯注。《法華統略. 上、下》。東京:大藏出版,1998-2000。
釋妙境講述。《妙法蓮華經補充資料. (卷一至卷四)》。民82。
釋性梵。《大乘妙法蓮華經講義》。高雄市:高雄文殊講堂流通,民82。
釋性梵著述。《大乘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世樺,民80。
釋性梵著述。《大乘妙法蓮華經講義(上~下冊)》。初版。臺北市:世樺,民80。
釋性梵著述。《大乘妙法蓮華經講義》。高雄市:高雄文殊講堂流通,民82。
釋性梵撰述。《法華一心二門成佛義》。臺北市:世樺,。
釋宣化。《妙法蓮華經淺釋(上、下)》。美國加州:法界佛教總會法界佛教大學,民77。
釋宣化講述。《妙法蓮華經淺釋》。美國萬佛聖城:法界佛教總會,1996。
釋悟慈述。《妙法蓮華經講話. 1~4》。五版。臺北市:佛教,民76。
釋素聞導讀。《妙法蓮華經(上~下)》。香港:密乘佛學會 ; 博益,1994。
釋素聞導讀。《法華經導讀(上~下)》。初版。臺北市:全佛文化,1999。
釋能慈書寫。《妙法蓮華經方便品》。香港:香港佛學印書館,1979。
釋能學白話譯。《妙法蓮華經. 第一卷第一, 二品~第七卷第廿四~廿八品》。初版。高雄縣:新超峰寺,民76-77。
釋常覺(Chang-Chueh Shih)著, 插圖;釋寬慧英譯。《法華經變相圖 = Illustrations of 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臺北縣:釋常覺,2003。
釋惟賢著。《法華經說什麼》。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2004。
釋祥雲鑑定。《大乘妙法蓮華經》。初版。臺北市:世樺印刷,民81。
釋普行著。《法華經易解》。再版。臺北市:著者,民80。
釋智旭科。《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冠科》。香港:香港佛經流通處,1982。
釋智旭述。《法華經會義成; 唯識論觀心法要》。初版。上海:上海佛教,1991。
釋智者(釋智顗)說;釋蕅益節。《妙法蓮華經玄義節要》。臺北市:佛教,民65。
釋智者說。《妙法蓮華經玄義》。臺南市:湛然寺,民77。
釋智者說;釋章安灌頂記;釋蕅益節。《法華經玄義節要》。臺北市:佛教,民65。
釋智祥集。《法華授手》。重排初版。新店市:弘化總院,1989。
釋智諭。《妙法蓮華經講記》。台北縣三峽鎮:西蓮淨苑,民78。
釋智諭講述。《妙法蓮華經講記》。再版。臺北縣三峽鎮:西蓮淨苑,民89。
釋智顗疏;釋湛然記;釋道威入疏。《妙法蓮華經入疏》。第1版。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2》。室町時代頃。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釋湛然述。《妙法蓮華經文句記會本. 1~30》。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4。
釋智顗講說;釋章安結集;釋湛然述記。《法華經文句纂要》。香港:佛教青年協會,1987。
釋湛然述。《法華玄義釋籤. 上冊~下冊》。初版。香港:香港佛經流通處藏版,民50。
釋湛然述。《法華經玄義釋籤》。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65。
釋圓瑛著述。《妙法蓮華經弘傳序講義》。上海:上海市佛教協會,1996。
釋圓瑛撰述。《圓瑛大師法彙. 三:圓覺經講義 ; 起信論講義 ; 法華經弘傳序解 ; 普門品講義 ; 大人覺經講義》。初版。:釋白聖,民23-29。
釋會性依會義科編錄。《妙法蓮華經科》。初版。台中市:台中蓮社,民81。
釋瑞光撰。《妙法蓮華經妙德玄記 二八卷》。臺北市:新文豐,民67。
釋聖嚴著。《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初版。臺北市:法鼓文化,2002。
釋道宣述。《大乘妙法蓮華經》。臺北市:大乘精舍,民76。
釋道宣撰。《妙法蓮華經》。台中市:瑞成書局印行,民56。
釋道邃撰。《法華玄義要訣》。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67。
釋達觀總編註。《e世代佛典羅馬拼音台語版:金剛經.藥師經.彌陀經.普門品》。新竹市:智觀寺,2004。
釋聞達句解。《妙法蓮華經句解》。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72。
釋寬明書。《妙法蓮華經》。香港:香港佛經流通處,1988。
釋慧思撰。《法華經安樂行義》。江北:江北刻經處,光緒3[1878]。
釋憨山著。《法華擊節》。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3。
釋憨山著述。《法華經通義》。台南市:和裕,民85。
釋蕅益科。《妙法蓮華經》。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
釋蕅益科判;釋禪慧校刊。《妙法蓮華經冠科》。臺北市:三慧講堂,1999。
釋鎮源編著;山下民城譯。《法華驗記》。東京:國書刊行會,1993。
釋覺開著。《華嚴經大意 ; 法華經大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解 ; 參究祖師禪的實行方法 ; 肇論略注譯白》。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3。
釋灌頂。《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 四十卷》。臺南市:湛然寺,民82。
釋顯明著。《顯明大師法集. 7:法華經玄題簡述‧普門品會解‧行願品集註‧金剛經正解‧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講義》。初版。臺北市:觀宗別院,民72。
釋顯明解。《妙法蓮華經解》。初版。臺北市:觀宗別院,民73。
顯明大師法集編委會編校。《妙法蓮華經解》。初版。臺北市:觀宗別院,民73。
鹽田義遜著。《法華經の研究》。東京:日蓮宗傳道要具,昭和18。
鹽田義遜著。《法華經學史の研究》。東京:地方書院,1960。
笹川義孝著。《日蓮聖人の法華經》。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7。
苅谷定彥著。《法華經一佛乘の思想:インド初期大乘佛教研究》。大阪:東方出版,1983。
なさだてつや著。《僕の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水書坊,1978。
ひろさちや著。《法華經で生まれ變わる》。東京:學習研究社,2000。
ひろさちや著。《わたしの「南無妙法蓮華經」》。東京:佼成出版社,2001。
わだたつみ著。《法華經七つのたとえ:佛教おもしろ說話2》。東京:第三文明社,1991。
ェニツクス21編。《妙法蓮華經:御義口傳付》。東京:日經企畫出版局,1993。
 
戶田城聖講述;多田省吾編。《方便品壽量品精解:日蓮正宗》。東京:精文館書店,1958。
田中ちかお圖。《悟りの話: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勸持品第十三 ; 安樂行品第十四のはなし》。日本東京都:青山書院,。
池田大作原著;創價學會編譯。《法華經方便品壽量品講義》。三版。臺北市:正因文化,2006。
池田大作著;創價學會譯。《法華經的幸福生命觀:方便品‧壽量品現代詮釋》。第一版。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
周慶福譯述。《法華經方便品.壽量品講解》。初版。臺北縣土城市:佰楓圖書,2001。
聖教新聞社原著;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譯。《法華經方便品、壽量品新解》。三版。臺北市:正因文化,民82。
釋海仁主講;釋廣琳主編。《妙法蓮華經敘品方便品如來壽量品經文暨筆記》。初版。香港:千華蓮社,2000。
 
【序品】
松本光華著。《場所はインドの靈鷲山:序品第一》。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方便品】
松本光華著。《人は皆佛さま:方便品第二》。京都:中外日報社,1996。
松島德治編。《朝夕行法式文.法華經方便品(真讀)久遠偈(真訓)》。岡山:弘通所,大正4。
《法華經方便品:重要文化財》。東京:日本大學總合圖書館,1981。
 
【譬喻品】
松本光華著。《大白牛車は誰のもの:譬喻品第三》。京都:中外日報社,1993。
 
【信解品】
松本光華著。《夢にも思わぬ億萬長者:信解品第四》。京都:中外日報社,1993。
 
【藥草喻品】
松本光華著。《惠みの雨に草も木も:藥草喻品第五》。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4。
 
【授記品】
松本光華著。《四人の新しい佛さま:青い地球は誰のもの 授記品第六》。第2版。京都:中外日報社,1995。
 
【化城喻品】
不著撰者。《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臺中市:瑞成,民59。
松本光華著。《まぼろしの城と如來たち:三千塵點劫の彼方から 化城喻品第七》。第2版。京都:中外日報社,1995。
 
【五百弟子授記品】
松本光華著。《智慧おくれも秀才も:皆もってる衣裏寶珠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第2版。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5。
 
【授學無學人記品】
松本光華著。《早く本願を想いだせ:息子もいとこも弟子たちも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法師品】
《妙法蓮釋華經品. 第10》。東京:七條書房,昭和14。
松本光華著。《佛さまの使者:慈しみ信じそしてとらわれず 法師品第十》。第2版。京都:中外日報社,1995。
 
【見寶塔品】
松本光華著。《大空に浮んだ大寶塔:此の經は持ち難し 見寶塔品第十一》。京都:中外日報社,1990。
深川觀察著。《妙法蓮華經要品:寶塔品勸持品附.平假名附》。大阪:吉田書店,明42。
 
【提婆達多品】
松本光華著。《惡人ダイバも八歲の龍女も:父も母も佛になれる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京都:中外日報社,1990。
河合日辰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發蒙》。京都:妙顯寺龍華,明40。
 
【勸持品】
松本光華著。《我れ身命を愛せず:育ての母もお妃も 勸持品第十三》。京都:中外日報社,1991。
 
【安樂行品】
小林日董著。《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略解》。東京:董上追憶會,明44。
鳩摩羅什譯;釋一如集注。《法華經安樂行品科注》。上海:佛學書局,民20。
釋宣化講述。《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淺釋》。臺北市:法界佛教總會等,民89。
 
【從地涌出品】
松本光華著。《本願は末法弘教の大使命:污泥の中の蓮華のように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京都:中外日報社,1991。
 
【如來壽量品】
小林一郎著。《法華經講義:如來壽量品. 第16》。東京:小林一郎,昭和19。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名古屋:笠間龍跳,明11。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偈:訓點》。浦江村(大阪府):栖川興巖,明9。
志水正惠著。《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解說》。神戶:相生出版社,1995。
松本光華著。《佛の壽命は永遠に:良醫のたとえ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京都:中外日報社,1991。
河合日辰著。《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探靈略記》。京都:妙顯寺龍華,明42。
春日屋伸昌著。《法華經のこころ:如來壽量品を語る》。2版。東京:大藏出版,1990。
高橋智遍著。《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の自我偈のはなし:やさしく說いた本佛論》。東京:信人社,1957。
康井朝貴著。《妙法蓮華經第十六: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微妙法》。東京:講談社,1993。
 
【分別功德品】
松本光華著。《すなおな心で信じる功德:會座も在世も末法も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第2版。京都:中外日報社,1996。
 
【隨喜功德品】
松本光華著。《法悦は人から人へ:五十展轉隨喜の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京都:中外日報社,1992。
 
【法師功德品】
松本光華著。《己に心に迷いなく:六根清淨の功德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京都:中外日報社,1992。
 
【常不輕菩薩品】
松本光華著。《拜んで拜んで拜みぬき:我深く汝等を敬う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京都:中外日報社,1992。
 
【如來神力品】
松本光華著。《一つになった大宇宙:地涌の菩薩へ別付囑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第2版。京都:中外日報社,1996。
 
【囑累品】
松本光華著。《十方のすべての國を救うため:跡化の菩薩へ總付属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2。
 
【藥王菩薩本事品】
松本光華著。《身も臂も燃す炎は心の火:此の經は人の病の良藥なり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妙音菩薩品】
松本光華著。《みんなの地球を救うには:妙音の三十四身乃至三十八身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普門品】
《入真言門住如實見開演{A1D0}普門品.梵網經》。基隆:真言宗清淨慈門遍照王寺,民81。
三戶勝亮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東京:三戶勝亮,昭和9。
《大字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東京:書藝文化新社,2000(重版)。
山本慎次郎訓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首楞嚴神咒.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京都:山本慎次郎,明14。
太田惠樹訓。《普門品》。東京:北[白/田]茂兵衛,明15。
毛惕園(毛淩雲)譯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今譯淺解》。初版。臺北市:台灣印經處,民75。
王美華,林融真,陸介鏗白話註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註解》。初版。臺北市:佛文,民78。
弘化禪院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圖證》。初版。臺北市:編者,民59。
白眼守田愿書。《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東京:和風堂,昭和12。
此村庄助編。《普門品:大字 般若心經入 片かな附》。大阪:此村欽英堂,明42。
江逸子恭繪。《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圖證》。初版。臺中市:養正堂,民80。
佛文堂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北市:佛文,民72。
《佛說阿彌陀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南京:金陵刻經處,民20。
何子培旁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旁解》。高雄市:慈慧印經處承印,民75。
吳重德圖文改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再版。臺南市:和裕,民83。
呂碧城編輯。《法華經普門品》。上海:佛學書局,民22。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圖證》。再版。浙江:浙將天臺山清寺,1990。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珍稀版)》。初版。臺北市:臺灣禪宗佛教會,民92。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25》。奈良:松林堂,昭和17。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版。臺南市:和裕,2001。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再版。上海:上海市佛教協會,1989。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附.略解》。東京:富田文陽堂,明43。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薩普門品》。臺灣初版。臺北市:老古,民73。
沈家振講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三十二講記》。二版。高雄縣:古嚴寺印贈,民79。
谷川瑞林著。《觀音普門品通俗講義》。名古屋:其中堂,明28。
谷信讚編。《觀音經繪解:普門品訓讀》。高知:高野寺教化部,1944。
東北著。《無上祕法的神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一版。臺北縣中和市:圓明,2005。
板橋佛教蓮社印經會編。《妙法蓮華經觀世菩薩普門品淺釋》。臺北市:板橋佛蓮社,民76。
松本光華著。《全ての眾生を救うため:觀音さまの三十三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松原泰道著。《觀音經入門:もうー人の自分の發見》。43版。日本東京都:祥傳社,昭和55。
松原泰道著。《觀音經無上大法》。初版。臺北縣永和市:武陵,民73。
松原泰道著;竹君編譯。《觀音經入門》。初版。臺南市:信宏發行,民73。
前田孝道著。《繪說法觀音經を讀む:苦難からの救いの道》。大阪:朱鷺書房,1994。
洪健藏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導讀》。民91。
師誠譯註。《普門觀音與當代神蹟》。初版。臺中市:光慧文化,民89。
酒井大岳著。《觀音經に學ぶ》。東京:曹洞宗宗務廳,1984。
高田喜之助校。《普門品:諸陀羅尼小課誦集 平假名附》。京都:高田喜之助,明16。
高崎直承著。《觀音經を語る》。4版。東京:鴻盟社,1992。
張火慶導讀。《觀世音普門品》。初版。臺北市:金楓,1987。
張善靜,陳善慧著。《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圖》。臺北縣永和市:張清印倡印,民83。
張鐵山著。《回鶻文《妙法蓮華經•普門品》校勘與研究》。喀什: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
清水谷恭順著。《觀音經を語る》。東京:文一出版,1971。
許貿淞編繪。《觀世音菩薩普門現化》。初版。高雄縣梓官鄉:新統,民76。
陳履坦寫經;殷止庵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圖證》。臺北縣永和市:菩提印經會,民70。
《普門品》。東京:高橋平三郎,明17。
森下大圓著;釋星雲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二版。臺北縣三重市:佛光文化事業公司,1995。
森田龍僊著。《觀音經普門品講義》。東京:日本佛教新聞社,昭和7。
渡邊大濤著。《解說梵文觀音經》。東京:名古屋新聞社出版部,昭和16。
菅原法嶺編。《繪入觀音經講話》。東京:東方書院,昭和6。
雲輪瑞法著。《觀音經を讀む》。東京:佼成出版社,1984。
楊東述。《法華普門品淺釋》。上海:法音社,民31。
溫光熹編著。《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說明》。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2。
葉福慶恭繪。《普門示現圖》。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74。
董愚夫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海:佛教青年會,民35。
鳩摩羅什譯,釋純果講。《普門品講記》。三版。臺北市:佛教,民72。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禮佛大懺悔文》。臺南市:和裕,2002。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最新修訂版。臺南市:和裕,2002。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中市:瑞成,民59[1970]。
鳩摩羅什譯。《觀音大士普門品示現圖》。臺初版。臺北市:般若臺居士林,民61。
鳩摩羅什譯;曹楫,孫鳳居繪圖。《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圖證》。初版。臺北市:廣文,1989。
鳩摩羅什譯;釋一如集注。《法華經普門品科注》。上海:佛學書局,民20。
壽山良海著。《通俗觀音經講話》。生見尾村(神奈川縣):龍泉寺,明45。
趙亮杰著。《普門品中的觀世音菩薩》。初版。臺北市:千華,民75。
遠藤誠文;小林敏也イラスト。《觀音經:イラスト版オリジナル》。東京:現代書館,1989。
增田彥太郎訓。《普門品:心經附》。東京:增田彥太郎,明17。
潘志輝漫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一版。臺北市:立得,民83。
學佛雅集編著。《普門品在說些什麼》。臺北縣新店市:世界佛教,2003。
橋本徹馬著。《觀音經講話》。東京:紫雲莊出版部,1956。
橋本徹馬編。《般若心經及觀音經》。4版。東京:紫雲莊出版部,1955。
澤木興道著。《法華經を讀む:觀音經講話.如來壽量品提唱》。東京:大法輪閣,2003。
蕭季慧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北市:世樺出版社,民84。
戴德書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抄經本》。初版。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民86。
鎌田茂雄著。《觀音經講話》。東京:講談社,1991。
嚴建忠編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臺北縣中和市:北堂精舍慈善會,民93。
寶山寺開運組編。《普門品:平假名附》。大阪:小林彌平治,明16。
釋心空講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台南市:順天印刷,民70。
釋文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67。
釋文珠法師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再版。香港九龍:香港佛教青年會,民59。
釋弘一書。《弘一大師恭書阿彌陀經、普門品合訂本》。臺北縣永和市:永和佛教蓮社贈,民79。
釋自立講;釋法淨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菲律賓馬尼拉:慈航,2002。
釋法林繪畫;林隆達書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悲觀音三十三應現寶相》。初版。臺北市:世樺印刷,民87。
釋知定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釋》。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67。
釋知禮述。《觀音玄義記》。台南市:湛然寺,民76。
釋知禮述。《觀音義疏記》。台南市:湛然寺,民76。
釋竺摩著。《竺摩長老佛學全書. 11:觀音菩薩普門品講話》。臺北市:巨龍文化 ; 慧天文物,1995。
釋竺摩著。《篆香畫室文集. 5:觀音菩薩普門品講話》。馬來西亞檳城:三慧講堂印經會,2003。
釋宣化講述;釋恆在記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美國加州:中美佛教總會法界大學,。
釋玅境講述;美國法雲禪寺出版社文宣組編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美國新墨西哥:美國法雲禪寺,2004。
釋純果著。《普門品講記》。初版。台北市:佛教,民72。
釋能學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二版。高雄縣:新超峰寺,民77。
釋倓虛講;保賢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隨聞記》。青島:佛教同願會,1942。
釋淨心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初版。臺北市:九龍蓮社,民81。
釋祥雲鑑定。《佛說阿彌陀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北市:世樺印刷,民81。
釋祥雲鑑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北市:世樺印刷,民81。
釋智顗著。《觀音經鈔. 卷之2》。觀音寺:上[土*反]氏顯彰會史料出版部,2003。
釋智嚴編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臺中市:今成,民94。
釋湛然撰記;釋智者大師說;釋遵式釋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文句》。北京:北京刻經處,民10。
釋圓瑛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上海:佛學書局,民23。
釋聖一講述;眾弟子聞記。《普門品聞記》。中國武昌:寶通寺,1995。
釋聖師講述。《普門品聞記》。高雄縣:觀自在般若會,民93。
釋聖嚴著。《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五冊:四十二章經講記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臺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初版。臺北市:法鼓文化,1999。
釋演培講;釋淨凱記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三版。臺北市:慧日講堂,民58。
釋演培講;釋寬嚴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1997。
釋賢頓講;釋體仁筆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臺北市:菩薩觀世音,民83。
釋曉雲宣講。《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親聞記》。第1版。臺北縣石碇鄉:原泉,民86。
釋曉雲宣講。《妙音妙行: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親聞記》。第1版。臺北縣石碇鄉:原泉,民86。
釋曉雲宣講。《觀音圓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親聞記》。第1版。臺北縣石碇鄉:原泉,民86。
釋諦閑述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初版。上海:佛學書局,民19。
釋靜權,江妙煦,德法編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圖證》。初版。高雄市:人生,民86。
釋蕅益著。《妙法蓮華經會義普門品》。南投縣:蓮因寺,民75。
釋應慈鑒,張純華編集。《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科判略解》。香港:香港佛學印書局,1978。
釋寶靜講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錄》。台南縣:妙法寺,民61。
釋寶靜講述;崔澍萍,孫子亞記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錄》。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民73。
鐵面著;山本悅心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類解》。愛知縣知多郡鬼崎村:龍雲寺,昭和17。
《觀世音普門示現圖》。臺北市:陶源精舍,199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自課》。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91。
《〔觀音〕普門品》。大阪:松本善助,明12。
《觀音普門品:七觀音尊像訓讀平假名附》。東京:增田彥藏,明16。
《觀音普門品》。東京:濱島精三郎,明17。
《觀音經講話》。初版。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78。
ひろさちや著。《觀音經奇蹟の經典》。東京:大藏出版,1982。
 
【陀羅尼品】
松本光華著。《お釋迦さまの大預言:法華の名字を顯わす者は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妙莊嚴王本事品】
松本光華著。《父王は過去世の修行の大恩人:宿世の因緣.現世の果報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3。
 
【普賢菩薩勸發品】
松本光華著。《少欲知足で佛と法に戀慕して:四法の成就と五つの懺悔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京都:中外印刷出版,1994。

□圖書論文
George J. Tanabe,Jr。「The lotus in the Lotus sutra」。《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47-64(L)。
Jacqueline I. Stone。「Chanting the august title of the Lotus Sutra: daimoku practices in classical and medieval Japan」。《Re-visioning "Kamakura" Buddhis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c1998)。
Ryoko Mochizuki著。「The lotus sutra 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townspeople of Kyoto」。《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Takao Maruyama著。「Buddha's supernatural powers in the Lotus Sutra」。《佛教文化の諸相:高木訷元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0)。
Takao Maruyama著。「法華 Expedients and the truth in the Lotus Sutra」。《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TakaoMaruyama。「Concept of the Buddha : Chinese Lotus sutra commentaries」。《インド思想における人間觀:東北大學印度學講座六十五周年記念論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1):頁273-280(L)。
「The Lotus Sutra 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Townspeople of Kyoto Concentrating on the Faith and Art of Hon'ami Kōetsu」。《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ナレーシ.マントリ著。「法華經 自我偈のヒンディー語譯に因んで」。《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ハインリッヒ.デュモリン著。「慈悲-法華經とルカ福音書の『放蕩息子』の譬え話 法華經とその譬え話」。《慈悲.身體.智慧》。(東京:春秋社,1994)。
三友健容著。「寂撰『法華經集驗記』の一考察」。《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三友健容著。「義寂撰『法華論述記』の一考察」。《大乘佛教思想の研究:村中祐生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5)。
三友量順。「『法華經』に見られる四處の記述とチャイティヤ崇拜」。《田村芳朗博士還曆記念論集:佛教教理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82):頁171-182。
三友量順。「『法華經』に於けるデーシャナー」。《聖嚴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アジア佛教の諸問題》。(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3-20。
三友量順。「法華經におけるhitaの語:佛教福祉の視點から」。《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91-314(L)。
三枝充德原著;劉欣如中譯。「《法華經》的功德」。《大智度論的故事(一)》。(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1)。
三枝充悳述。「法華經と鳩摩羅什」。《人間と文化:教養講演集. 18》。(東京:三愛會,1980)。
三枝充悳述。「法華經と鳩摩羅什」。《人間と文化:教養講演集. 18》。(東京:三愛會,1980)。
三桐慈海著。「空海撰.法華經開題を讀んで」。《佛教文化の諸相:高木訷元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0):頁107-121。
三輪是法著。「法華 『物語』としての法華經」。《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65-278。
下田正弘。「Buddha within and beyond history the Buddhology in the Saddharma-puṇḍarīka in connection with an episode of "God Brahman's request for the Buddha's first sermon"」。《聖嚴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アジア佛教の諸問題》。(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93-114(L)。
下坂勝洋著。「『今昔物語集』作者の『乃至』の解釋をめぐって-『法華驗記』を出典とする說話を中心に」。《馬淵和夫博士退官記念說話文學論集》。(東京:大修館書店,1981)。
上山大峻。「唐代佛典の西域流傳の一面--《法華玄贊》の出土寫本をめぐつて」。《隋唐帝國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汲古書院,1979):頁455-467。
上田本昌。「日蓮聖人の法華經受容」。《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351-368。
上田本昌。「法華經本門所說の『一心』と『弘通』について」。《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1-18。
上原弘江編。「『禁欲』の綠蔭に居して 法華經微考 ほか26編」。《上原專祿著作集. 26:經王.列聖.大聖:世界史的現實と日本佛教》。(東京:評論社,1987)。
丸山孝雄。「Bussha's Supernatural Powers in the Lotus Sutra」。《高木訷元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文化の諸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0):頁3-16。
丸山孝雄。「EXPEDIENTS AND THE TRUTH IN THE LOTUS SUTRA」。《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35-253(L)。
丸山孝雄。「The Bodhisattva Way as Depicted in the Lotus Sutra from the Basic Stages to Completion Tsugunari Kubo III THE DOCTRINE OF THE ONE VEHICLE BETWEEN INDIA AND CHINA\The Lotus Sutra Commentaries」。《玉城康四郎博士還曆記念論集:佛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77):頁101-130(L)。
丸山孝雄。「法華經にみられる神秘の一考察-神通の示現とその意義」。《佛教における神秘思想》。(京都:平樂寺書店,1975)。
丸山孝雄。「近代日本における中國法華教學の研究 嘉祥大師吉藏を中心として」。《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505-536。
丸山孝雄。「嘉祥大師吉藏の法華玄論における五乘と三引」。《金倉博士古稀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京都:平樂寺,1966):頁421-436。
丸山孝雄著。「法華經における方便の意義」。《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久保繼成。「すべての人びとが佛の道に入る:『法華經』に說かれる佛の願い」。《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久保繼成。「法華經に於ける存在論の意味 人間を中心として」。《前田專學先生還曆記念:我の思想》。(東京:春秋社,1991):頁571-580(L)。
久保繼成。「法華經の示す相互關係の基本姿勢」。《佛教と環境:立正大學佛教學部開設5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京:丸善株式會社,2000):頁279-284。
久保繼成。「法華經菩薩思想の現實的姿勢」。《藤田宏達博士還曆記念論集:インド哲學と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89):頁333-354。
久保繼成。「實踐論への展開 『法華經』の菩薩思想」。《平川彰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の諸問題》。(東京:春秋社,1985):頁373-388。
久保繼成著。「The central concept of the bodhisattva practice in the Lotus Sutra」。《インド學佛教學論集:高崎直道博士還曆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
久留宮圓秀,田賀龍彥。「Index to the Wogihara's 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m Chapter II」。《野村耀昌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史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頁604-581。
千本英史。「法華驗記:女性と異類の滅罪.往生」。《日本文學と佛教. 6:經典》。(東京:岩波書店,1994):頁43-70。
土田直鎮。「千部法華經料紙筆墨充帳の形態:正倉院文書に於ける紙背利用の一例」。《續日本古代史論集. 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頁607-632。
土田直鎮著。「正倉院文書の諸問題 千部法華經料紙筆墨充帳の形態-正倉院文書に於ける紙背利用の一例」。《日本古文書學論集. 3:古代. 1 奈良時代の文書》。(東京:吉川弘文館,1988)。
大千編輯室編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事儀軌》。(初版。台北市:大千,民88)。
大千編輯室編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事儀軌》。(初版。台北市:大千,民88)。
大友信一。「法華經訓讀と『法華經單字』」。《大坪併治教授退官記念國語史論集》。(東京:表現社,1976)。
大松博典。「天台大師における『妙』:『法華玄義』を中心として」。《天台大師千四百年御遠忌記念:天台大師研究》。(東京.:祖師讚仰大法會事務局天台學會,1997):頁423-450。
大野法道著。「法華經概說」。《日本宗教講座. 5》。(東京:有隣書院,1934)。
大畑正一著。「鎮源の『法華驗記』での法華的世界の形成」。《日本文化史研究:芳賀幸四郎先生古稀記念》。(東京:笠間書院,1980):頁91-112。
小松邦彰。「日蓮聖人と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の引用について」。《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日蓮教學教團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小松邦彰。「日蓮撰『注法華經』の一考察」。《鎌倉佛教の樣相》。(1999):頁323-362。
小倉肇著。「法華經音義字音對照表」。《日本吳音の研究. 資料篇 2.外編》。(東京:新典社,1995)。
小島通正。「王法華經讀後:往古品、梵志品、如來神足品」。《坪井俊映博士頌壽記念:佛教文化論攷》。(京都:佛教大學,1984):頁633-652。
小峯和明著。「大江匡房論.後編 『法華經賦』小注」。《院政期文學論》。(東京:笠間書院,2006)。
小峯和明著。「物語と周邊 『狭衣物語』と『法華經』」。《院政期文學論》。(東京:笠間書院,2006)。
山口史恭。「弘法大師における『法華經』の『取意の引用』について」。《小野塚幾澄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空海の思想と文化<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4):頁271-298。
山口史恭著。「弘法大師における『法華經』の『取意の引用』について」。《空海の思想と文化:小野塚幾澄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 上》。(東京:ノンブル,2004)。
山口惠照。「法華經の背景と課題 方法論的考察(覺え書)」。《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213-234。
山川智應。「預言書としての妙法華經」。《佛教思想講座. 8》。(東京帝國大學佛教青年會,1939):頁1-58。
山中喜八。「妙音諦聴の行儀について」。《宮崎英修先生古稀記念:日蓮教團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83):頁1011-1020。
山中喜八。「注法華經について」。《日蓮聖人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72):頁461-490。
山本泰一著。「見返し繪のある中國の紺紙金字法華經-德川美術館藏」。《金鯱叢書:史學美術史論文集. 第8輯》。(東京:德川黎明會,1981)。
山崎守一,逢坂雄美著。「法華經ネパール系寫本の系統分類」。《佛教文化の基調と展開:石上善應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山崎守一。「法華經傳承にみられる種々相 頭陀行を中心に」。《佛教の修行法:阿部慈園博士追悼論集》。(東京:春秋社,2003):頁89-110。
山崎守一。「常不輕菩薩 名前の由來をめぐって」。《金岡秀友博士還曆記念論文集:大乘菩薩の世界》。(佼成,1987):頁183-200。
山崎守一著。「佛道と頭陀 法華經傳承にみられる種種相」。《佛教の修行法:阿部慈園博士追悼論集》。(東京:春秋社,2003)。
中田元。「W.コラー『法華經』(梗概)-戰後日本の新興宗教」。《現代のエスプリ. 〔第31〕:モラルの動揺》。(東京:至文堂,1968)。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編。「《妙法蓮華經》是一部怎樣的經典?」。《佛教文化面面觀》。(第一版。中國濟南:齊魯書社,1989)。
中條曉秀。「金綱集第十『法華經之事』考」。《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日蓮教學教團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中條曉秀著。「金綱集第十『法華經之事』考」。《日蓮教學教團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丹治昭義著。「『見寶塔品』における佛身の一考察」。《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丹治昭義著。「常不輕菩薩と四眾」。《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井伏鱒二著。「一字蓮台法華經」。《井伏鱒二全集. 第23卷》。(東京:筑摩書房,1998)。
井府日咸。「南無妙法蓮華經」。《日蓮鑽仰天晴會講演錄. 第3輯》。(東京:日蓮鑚仰天晴會,大正4)。
仁秀著。「法華經大意」。《國文東方佛教叢書. 第1輯 第2卷:註釋部》。(東京:名著普及會,1992)。
「仁和寺道詠以下廿八品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4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今成元昭著。「『更級日記』と『法華經』(講演)」。《『方丈記』と佛教思想》。(東京:笠間書院,2005)。
今成元昭著。「法華八講の<日>と<時>」。《佛教文學講座. 第8卷:唱導の文學》。(東京:勉誠社,1995)。
元鍾實撰。「慧能《壇經》與《法華經》」。《慧能禪思想》。(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84)。
壬生台舜。「傳教大師と法華經」。《傳教大師研究》。(復刊。東京:天台學會,1980):頁1423-1440。
太田紘子。「『東大寺圖書館藏法華論義草』の國語學的研究序說」。《大坪併治教授退官記念國語史論集》。(東京:表現社,1976)。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大乘妙法蓮華經懸論」。《太虛大師全書. 11:法界圓覺學》。(三版。台北市: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民69)。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佛說觀彌勒上生兜率天妙法蓮華經普賢勸發品經合刻序」。《太虛大師全書. 30:文叢》。(三版。台北市: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民69)。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妙法蓮華經吳興法華寺重刻序」。《太虛大師全書. 30:文叢》。(三版。台北市: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民69)。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法華講演錄」。《太虛大師全書. 11:法界圓覺學》。(三版。台北市: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民69)。
尤惠貞著。「從《般若經》到《法華經》──試論『一念具足萬行』與『一念即具三千』」。《天臺哲學與佛教實踐》。(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1999)。
尤惠貞著。「從『法華經義』與『天臺教觀』談圓教義理與生命圓融」。《天臺哲學與佛教實踐》。(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1999)。
戶田宏文。「法華經『妙音品』の梵文について」。《塚本啟祥教授還曆記念論文集:知の邂逅―佛教と科學》。(1993):頁405-454(L)。
戶田宏文。「法華經『陀羅尼品』の梵文について」。《伊原照蓮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福岡市:伊原照蓮博士古稀記念會,1991):頁153-191(L)。
戶田宏文。「法華經化城喻品の梵文について(2)」。《藤田宏達博士還曆記念論集:インド哲學と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89):頁263-294。
戶田宏文。「梵文法華經『序品』の梵文について:"BHS aniñjya-,āniñjya-aniñjyamānaをめぐっ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115-140(L)。
戶田宏文著。「インド佛教思想 梵文法華經『安樂行品』の偈頌について」。《インドの文化と論理:戶崎宏正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0.10)。
戶頃重基。「五教章中賢首大師的《法華經》觀及其批判」。《現代佛教學術叢刊(34):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戶頃重基。「法華經の宗教哲學」。《橋本博士退官記念:佛教研究論集》。(大阪:清文堂出版,1975):頁125-156。
戶頃重基編撰。「五教章中賢首大師的法華經觀及其批評」。《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34: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文殊出版社編輯部編輯。「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敦煌變文. 二》。(台北市:文殊,民77)。
方東美著。「涅槃經的思想特色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要義」。《中國大乘佛學》。(初版。台北市:黎明文化,民73)。
方廣錩。「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宗教卷(二)》。(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頁504-526。
方廣錩主編。「法華經文外義」。《藏外佛教文獻. 第二輯》。(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1995-)。
方廣錩著。「《妙法蓮華經》講了些什麼」。《佛教典籍百問》。(初版。高雄縣:佛光,民80)。
方廣錩著。「《觀音經》講了些什麼」。《佛教典籍百問》。(初版。高雄縣:佛光,民80)。
日下大癡著。「法華問答」。《存覺上人》。(東京:國書刊行會,1987)。
日比宣正。「法華五百問論について」。《金倉博士古稀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京都:平樂寺,1966):頁437-456。
日蓮宗現代宗教研究所編。「法華經法話」。《日蓮宗布教選書. 第8卷:法話篇 〔1〕》。(京都:同朋舍出版,1983)。
日蓮宗現代宗教研究所編。「法華經講話」。《日蓮宗布教選書. 第1卷:講話篇〔1〕》。(京都:同朋舍出版,1983)。
日蓮聖人における法華經信仰者の『死』への祈り 南條氏の法華經信仰をとおして」。《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
月本雅幸。「東大寺圖書館藏法華經二十八品略釋卷下の訓點について」。《國語研究論集:松村明教授古稀記念》。(明治書院,1986):頁180-196。
木立隨學著。「法華經の成立的社會基盤」。《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木村泰賢著。「菩薩道の代表的聖典としての法華經」。《木村泰賢全集. 第六卷:大乘佛教思想論》。(日本東京都:大法輪閣,昭和42-44)。
木村泰賢著;釋演培譯。「為菩薩道代表聖典的法華經」。《大乘佛教思想論》。(重版。台北市:慧日講堂,民67)。
木村晟ほか著。「西來寺藏『法華經文字聲韻音訓篇集』和訓索引.叡山文庫藏『韻字記』和訓索引」。《古辭書の基礎的研究:山內潤三教授.木村晟教授學術研究獎勵記念》。(東京:翰林書房,1994)。
止湖著。「會三歸一──《法華經》」。《法海慈航:佛教典籍.法系宗派》。(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3)。
比叡山專修院,叡山學院編。「法華經義讀」。《惠心僧都全集. 第4》。(京都:思文閣,1971)。
比叡山專修院,叡山學院編。「法華經讀誦觀」。《惠心僧都全集》。(京都:思文閣,1971)。
水原一,廣川勝美編。「直談系の法華經注釋書にみる傳承の諸相 廣田哲通著」。《傳承の古層:歷史.軍記.神話》。(東京:櫻楓社,1991.5)。
王定理等繪。「妙法蓮華經」。《佛教莊嚴大圓滿工筆畫粹》。(初版。台北市:開發商業顧問,1996)。
王定理等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教莊嚴大圓滿工筆畫粹》。(初版。台北市:開發商業顧問,1996)。
王定理等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教莊嚴大圓滿工筆畫粹》。(初版。台北市:開發商業顧問,1996)。
王登云,肖識劍主編。「《觀音經》救百姓」。《佛經精華故事大觀:居士故事》。(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科學技術,1993)。
王登云,肖識劍主編。「救苦救難的《觀音經》」。《佛經精華故事大觀:居士故事》。(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科學技術,1993)。
代觀宗常住作。「觀宗寺講法華經啟」。《煙水集》。(香港再版。台北市:原泉,民63)。
加藤勉。「『法華玄義』『雜錄』と『大乘義章』」。《天台大師千四百年御遠忌記念:天台大師研究》。(東京.:祖師讚仰大法會事務局天台學會,1997):頁731-760。
北川前肇。「日蓮聖人の法華經受容の一斷面」。《宮崎英修先生古稀記念:日蓮教團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83):頁107-142。
北川前肇。「特論.法華經信仰の系譜:『身施』に生きた人」。《シリーズ.東アジア佛教. 4:東アジアの佛教思想III》。(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95):頁301-318。
北條賢三。「ミーマーンサー派の聲顯論と法華經」。《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51-72。
史金波著。「西夏文《妙法蓮華經‧序》」。《西夏佛教史略》。(臺灣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
史金波著。「漢文《妙法蓮華經》發願文」。《西夏佛教史略》。(臺灣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
四辻秀紀著。「德川美術館『法華經冊子』の成立年代をめぐって」。《金鯱叢書:史學美術史論文集. 第31輯》。(東京:德川黎明會,2004)。
布施江學。「法華經の原形(再論):主として長行偈頌の對照比較」。《常盤博士還曆記念佛教論叢》。(弘文堂書房,1933):頁317-340。
布施浩岳。「正法華經鑽仰史」。《立正大學創立三十年記念論叢》。(東京:立正大學宗學研究室,昭和8)。
布施浩岳等撰。「法華經の譯語」。《中國の佛教》。(日本東京都:大藏,昭和42)。
平川彰。「法華經における『如來壽量品』の位置」。《壬生台舜博士頌壽記念:佛教の歷史と思想》。(東京:大藏,1985):頁3-18。
平川彰等著;許明銀譯。「法華經與日蓮思想」。《佛學研究入門》。(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9)。
平川彰著。「『法華經』より見たる塔寺とスツーパ」。《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43)。
平川彰著。「佛教學.インド思想:『法華經』と戒律」。《アビダルマ佛教とインド思想:加藤純章博士還曆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0):頁227-236。
平川彰著。「法華經」。《平川彰著作集. 第5卷:大乘佛教の教理と教團》。(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における『如來壽量品』の位置」。《佛教の歷史と思想:壬生台舜博士頌壽記念》。(東京:大藏出版,1985)。
平川彰著。「法華經における正法の永遠性と慈悲」。《平川彰著作集. 第4卷: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 Ⅱ》。(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の『三存三欠』と經錄の關係」。《平川彰著作集. 第3卷: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 Ⅰ》。(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の佛陀觀」。《平川彰著作集. 第5卷:大乘佛教の教理と教團》。(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の研究」。《平川彰著作集. 第6卷:初期大乘と法華思想》。(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より見たる塔寺としてのストゥーパ」。《平川彰著作集. 第5卷:大乘佛教の教理と教團》。(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法華經より見たる塔寺とストゥーパ」。《平川彰著作集. 第4卷: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 Ⅱ》。(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川彰著。「道宣の法華經觀」。《平川彰著作集. 第8卷:日本佛教と中國佛教》。(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平井俊榮。「『法華文句』の四種釋と吉藏四種釋義」。《平川彰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の諸問題》。(東京:春秋社,1985):頁643-664。
平井宥慶。「敦煌本『法華經義疏開題●玄義十門』」。《勝又俊教博士古稀記念論集:大乘佛教から密教へ》。(東京:春秋社,1981):頁839-858。
平井宥慶。「無名の『法華經』研究者たち」。《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373-382。
平井宥慶著。「敦煌本『法花經義疏吉藏法師撰道義纘集』」。《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平井俊榮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0):頁253-263。
弘一大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莊閑女居士手書法華經序」。《弘一大師全集. 第七冊:佛學卷(七).傳記卷.序跋卷.文藝卷》。(第一版。中國福州:福建人民,1991-1993)。
弘法大師著;密教文化研究所弘法大師著作研究會編纂。「法華經密號」。《定本弘法大師全集. 第4卷》。(高野町(和歌山縣):密教文化研究所,1995)。
弘法大師著;密教文化研究所弘法大師著作研究會編纂。「法華經開題」。《定本弘法大師全集. 第4卷》。(高野町(和歌山縣):密教文化研究所,1995)。
弘法大師著;密教文化研究所弘法大師著作研究會編纂。「法華經釋」。《定本弘法大師全集. 第4卷》。(高野町(和歌山縣):密教文化研究所,1995)。
本田義英。「敦煌及高昌本法華度量天地品の解說及其本文比較」。《佛典の內相と外相》。(東京:弘文堂,1934)。
末木文美士。「The Lotus Sūtra and Japanese Buddhism」。《Buddhist and Indian Studie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Sodo MORI(森祖道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國際佛教徒協會,2002):頁425-436(L)。
末木文美士著。「『法華經』への接近」。《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419-432。
末光愛正著。「吉藏の法華經觀」。《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平井俊榮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0):頁137-154。
母尾祥雲著;釋悟光譯。「三千三諦與法華經」。《增修密教思想與生活》。(初版。高雄縣鳳山市:派色文化,1998)。
玉城康四郎。「法華佛教における佛陀論の問題:原始經典から『法華經』へ」。《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5):頁3-59。
田中公明著。「解說 1(繪卷.圖錄.法華經)」。《河口慧海著作集. 別卷 2》。(出雲崎町(新潟縣):うしお書店,2001)。
田中智學著。「法華經叢談」。《妙宗六教篇》。(鎌倉町(神奈川縣):師子王文庫,明39)。
田中順張。「法華經の英.佛.露譯など脚光を浴びる御遺文への外國人からの關心も強まる」。《佛教と環境:立正大學佛教學部開設5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京:丸善株式會社,2000):頁259-278。
田中德定著。「『榮花物語』にみえる宸筆法華八講記事をめぐって」。《歷史物語論集》。(東京:新典社,2001)。
田村芳郎。「日蓮の菩薩思想:日蓮と法華經」。《西義雄博士頌壽記念論集:菩薩思想》。(東京:大東,1981):頁357-376。
田村芳朗。「法華經における菩薩精神」。《大乘菩薩道の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田村芳朗。「法華經-人生的意義」。《大乘佛經入門》。(美國加州:法印寺文教中心,2002)。
田村晃祐。「『法華要略』」。《德一論叢》。(東京:國書刊行會,1986):頁249-254。
田村晃祐。「最澄『法華秀句』」。《德一論叢》。(東京:國書刊行會,1986):頁329-336。
田島毓堂著。「為字のよみ-法華經訓讀における為字和訓を中心に」。《金田一春彥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三省堂,1983)。
田島德音。「妙法蓮華經要義」。《佛學思想譯叢》。(美國加州:佛教正信會法印寺,1986)。
田賀龍彥。「授記思想解釋の諸類型:法華經二乘授記を中心として」。《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605-626。
矢放昭文。「『法華玄贊』に見える反切について」。《中國語學.文學論集:伊地智善繼.辻本春彥兩教授退官記念》。(東京:東方書店,1983):頁485-497(L)。
石川一。「慈圓の詠歌方法:法華要文百首を中心に」。《佛教文學とその周邊》。(和泉書院,1998)。
石川教張。「日蓮の法華女人論」。《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日蓮教學教團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石川教張。「幸田露伴の文學と法華經および日蓮聖人觀」。《宮崎英修先生古稀記念:日蓮教團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83):頁929-958。
石川教道。「法華經に示す難解の法の意味について」。《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663-678。
石井文夫著。「4段活用をする謙讓の助動詞『たまふ』をめぐって-『足利本仮名書き法華經』にみられる一つの語法」。《國語學論集》。(東京:勉誠社,1979)。
石田瑞麿著。「最澄の叡山遁身について」。《傳教大師研究》。(復刊。東京:天台學會,1980)。
石津照璽。「宗教學からみた法華思想」。《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37-72。
石峻等編。「法華方便品說」。《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三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石橋義秀。「今昔物語集(本朝部)にみる法華經信仰」。《法明上人六百五十回御遠忌記念論文集》。(1998):頁292-302。
立花真紀著;許俐萍譯。「『法華經』才是真實的教誨」。《女性佛教入門》。(台北市:大展,民79)。
立花真紀著;許俐萍譯。「『法華經』是如何成立的?」。《女性佛教入門》。(台北市:大展,民79)。
立花真紀著;許俐萍譯。「將『法華經』從神話的世界中收回」。《女性佛教入門》。(台北市:大展,民79)。
伊藤瑞叡。「『法華論』より見たる『十地經論』の性格について:『法華論』の作者.譯者をも論明する」。《宮崎英修先生古稀記念:日蓮教團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83):頁1193-1228。
伊藤瑞叡。「法華經におけるadhiṣṭhānaの體系:その主體と對象と關係.作用について」。《木村清孝博士還曆記念論集:東アジア佛教―その成立と展開》。(東京:春秋社,2002):頁463-478。
伊藤瑞叡。「法華經における上慢の四眾との關係より見たる菩薩行」。《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637-662。
伊藤瑞叡。「法華經における佛性の實用について」。《中村瑞隆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5):頁247-266。
伊藤瑞叡。「法華經における法師の體系との關係より見たる菩薩行(結論)」。《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45-264。
伊藤瑞叡。「法華經の佛性論」。《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5):頁325-353。
伊藤瑞叡。「法華經より見たる、十地における法師の體系」。《華嚴學論集》。(東京:大藏,1997):頁105-117(L)。
伊藤瑞叡。「法華經壽量品如來秘密神通之力考」。《野村耀昌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史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頁513-534。
伊藤瑞叡著。「法師品における法師の構成」。《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伊藤瑞叡著。「法師品における法師の體系」。《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adhisthana再考」。《空と實在:江島惠教博士追悼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1):頁351-。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におけるsaddharma」。《華嚴菩薩道の基礎的研究》。(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昭和63)。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における一乘思想三乘說」。《華嚴菩薩道の基礎的研究》。(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昭和63)。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における法師の體系との關係より見たる菩薩行-結論」。《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の經題」。《華嚴菩薩道の基礎的研究》。(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昭和63)。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神力囑累付囑考(下)」。《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伊藤瑞叡著。「法華經神力囑累付囑考(上)」。《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伊藤瑞叡著。「華嚴經 法華經より見たる、十地における法師の體系」。《華嚴學論集》。(東京:大藏,1997)。
仲尾俊博。「最澄の二つの法華經觀」。《木村武夫先生喜壽記念:日本佛教史の研究》。(京都:永田文昌堂,1986):頁257-290。
任繼愈主編。「《法華經》剖析」。《中國佛教史. 第二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5-1988)。
先帝御願の天台年分度者を法華經に隨って菩薩の出家となすを請ふの表一首.大乘戒を立つることを請ふの表守護國界章(卷上の下)」。《日本思想大系. 4》。(東京:岩波書店,1974)。
全佛編輯部主編。「法華經」。《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全佛編輯部主編。「觀世因菩薩普門品」。《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全明星編。「妙法蓮華經實相序」。《諸經序文》。(五版。韓國:寶蓮閣,1983)。
全明星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諸經序文》。(五版。韓國:寶蓮閣,1983)。
列聖全集編纂會編。「靈元天皇法華經二十八品和歌」。《列聖全集. 第10卷》。(東京:列聖全集編纂會,1915-1917)。
吉田龍英。「法華經の思想的構造」。《佛教思想講座. 4》。(東京帝國大學佛教青年會,1939):頁147-。
吉津宜英。「華嚴教學と『法華經』」。《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361-372。
早島鏡正,瀧藤尊教譯。「法華義疏(抄)」。《日本の名著. 2:聖德太子》。(東京:中央公論社,1983)。
朱世龍著。「法華經所現的因緣義」。《佛教哲理與中西文化》。(初版。台北市:獅子吼,民65)。
朱封鰲著。「《妙法蓮華經文句》的主要內容和思想」。《中國佛學天台宗發展史》。(第一版。中國上海:漢語大詞典,1996)。
朱國炤。「《妙法蓮華經》究竟何時傳入中國」。《中國哲學. 第十五輯》。():頁177-191。
朱瑞玟編著。「與《法華經》有關的成語」。《成語與佛教》。(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經濟學院,1989)。
朱慶之。「梵漢《法華經》中的“偈”“頌”和“偈頌”」。《華林. 第二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1-)。
江燦騰著。「鎮澄對《法華經》之“法住”思想的詮釋」。《明清民國佛教思想史論》。(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江燦騰著。「鎮澄對《法華經》之『法住』思想的詮釋」。《中國近代佛教思想的諍辯與發展》。(初版。台北市:南天,民87)。
江燦騰著。「鎮澄對《法華經》之『法住』思想的詮釋」。《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諍辯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為中心》。(一版。台北市:新文豐,民79)。
池田大作,木口勝義,志村榮一著;卞立強,王洪波,李力譯。「《法華經》是佛教的頂峰」。《佛法與宇宙》。(第一版。中國北京:經濟日報,1997)。
池田大作,木口勝義,志村榮一著;卞立強,王洪波,李力譯。「關心《法華經》的康德」。《佛法與宇宙》。(第一版。中國北京:經濟日報,1997)。
池田大作著。「法華經の智慧. 上」。《池田大作全集. 第29卷:講義》。(東京:聖教新聞社,2006)。
池田大作著;卞立強,業露華譯。「法華經的漢譯」。《續.我的佛教觀》。(第一版。中國成都:四川人民,1998)。
池田大作著;卞立強,業露華譯。「法華經研究的碩學」。《續.我的佛教觀》。(第一版。中國成都:四川人民,1998)。
池田大作著;卞立強,業露華譯。「南岳慧思與法華經」。《續.我的佛教觀》。(第一版。中國成都:四川人民,1998)。
池田大作著;王遵仲譯。「法華經的形成」。《佛教一千年》。(香港:牛津大學,1992)。
池田大作著;王遵仲譯。「法華經的精神」。《佛教一千年》。(香港:牛津大學,1992)。
池田大作著;潘桂明,業露華譯。「法華經的形成」。《我的佛教觀》。(第一版。中國成都:四川人民,1990)。
池田大作著;潘桂明,業露華譯。「法華經的精神」。《我的佛教觀》。(第一版。中國成都:四川人民,1990)。
池田澄達。「法華經長者窮子の譬喻に就いて」。《宇井伯壽博士還曆記念論文集:印度哲學と佛教の諸問題》。(東京:岩波,1951):頁33-46。
池田魯參。「湛然の三大部注書にみる三論教學」。《三論教學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0):頁345-368。
牟宗三。「《法華經文句論》『無住本』」。《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8):天台典籍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牟宗三著。「法華經之性格」。《佛性與般若. 下冊》。(修訂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2)。
牟宗三著。「法華經文句論『無住本』」。《佛性與般若. 下冊》。(修訂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2)。
百濟康義。「妙法蓮華經玄贊のウイグル譯斷片」。《內陸アジア西北アジアの社會と文化》。(東京:山川出版社,1983):頁185-207。
竹居明男。「『本朝法華驗記』の冥界思想:後期攝關時代における宗教史上の一樣相」。《後期攝關時代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頁433-460。
羽溪了諦著;賀昌群譯。「于闐國與《法華經》」。《西域之佛教》。(第一版。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西山厚。「法華經の信仰と裝飾經:さまざま珍しきやうにせん」。《佛教の歷史的.地域的展開:佛教史學會五十周年記念論集》。(京都:法藏館,2003):頁116-143。
西山厚著。「造形と信仰 法華經の信仰と裝飾經」。《佛教の歷史的.地域的展開:佛教史學會五十周年記念論集》。(京都:法藏館,2003.3)。
西村惠信著。「禪僧の『法華經』觀」。《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西崎享著。「山家本法華經裏書所引の三寶類聚名義抄」。《日本語辭書研究. 第3輯 下》。(鎌倉:港の人,2005)。
佐佐木孝憲。「正法華經讀解覺え書(一)」。《野村耀昌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史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頁535-562。
佐佐木孝憲。「法華經成立論の展開」。《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563-586。
佐野靖夫著。「法華經 漢文經典テキストデータベースの信頼性評價」。《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佐藤心岳。「隋唐時代における『法華經』の研究講說」。《惠谷隆戒先生古稀記念:淨土教の思想と文化》。(京都:佛教大學,1972):頁1135-1160。
佐藤道子。「醍醐寺の法華八講:法樂會に見る」。《醍醐寺の密教と社會》。(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121-152。
冷華編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及觀世音文化現象》。(第一版。中國成都:巴蜀書社,1997)。
吳汝鈞。「《法華經》思想要義」。《印度佛學研究》。():頁31-72。
吳汝鈞著。「《法華經》」。《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3)。
吳汝鈞著。「《法華經》思想要義」。《印度佛學研究》。(初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4)。
吳言生。「《法華經》與禪思禪詩」。《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54:禪詩研究(一)》。(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北大D151」。《《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D121):北大D121」。《《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北大D129」。《《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世音普門品第廿五:S.P13」。《《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十四卷》。(成都:四川人民,1995)。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北大D142」。《《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D135):北大D135」。《《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北大D218」。《《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等殘片:北大D243」。《《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北大D230」。《《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第二譬喻品第三難字:斯五六八五」。《《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九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妙法蓮華經第二譬喻品第三難字:斯五六八五」。《《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九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妙法蓮華經等佛經難字:斯五六九○」。《《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九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北大D130」。《《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等殘片:北大D244」。《《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觀世音菩薩顯聖圖:S.5642」。《《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八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觀世音菩薩顯聖圖:S.5642」。《《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八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妙法蓮華經觀音顯聖圖:S.Ch.xxiv.003(BM.SP117)」。《《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十四卷》。(成都:四川人民,1995)。
「妙法蓮華經觀音顯聖圖:S.Ch.xxvi.a.009(BM.SP128)」。《《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十四卷》。(成都:四川人民,1995)。
李世傑著。「法華經典的成立及其地位」。《印度大乘佛教哲學史》。(一版。台北市:新文豐,民71)。
李志夫。「大乘經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華》為主軸」。《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頁307-334。
李志夫著。「法華經」。《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李志夫著。「法華經安樂行義」。《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李志夫著。「對法華經之影響」。《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李昌頤。「《法華經》原創意義之探索」。《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一)》。(台北市:東初,民78)。
李政翰撰。「四悉檀之六朝舊義與《法華經》的重視」。《智顗對四悉檀的詮釋與運用》。(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90)。
李炳南著述。「江居士逸子普門品圖解跋」。《雪廬寓臺文存》。(台中市:青蓮,民84)。
李炳南著述。「妙法蓮華經筆記」。《講經表解. 下》。(初版。台中市:青蓮,民82)。
李炳南著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求實鈔」。《講經表解. 下》。(初版。台中市:青蓮,民82)。
李炳南著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筆記」。《講經表解. 下》。(初版。台中市:青蓮,民82)。
李炳南著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表」。《講經表解. 下》。(初版。台中市:青蓮,民82)。
李炳南著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白話講錄」。《講經表解. 下》。(初版。台中市:青蓮,民82)。
李順吉編著。「法華經」。《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李順吉編著。「法華經論」。《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李順吉編著。「添品妙法蓮華經」。《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李順吉編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李順吉編著。「觀音經」。《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李慶餘著。「《法華經》的教學特點」。《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牟宗三先生對佛家思想的詮釋》。(初版。台北市:臺灣學生,2003)。
村上專精著;釋印海譯。「法華經」。《佛教唯心論概論》。(初版。台北市:慧日講堂,民66)。
杜斗城著。「《正法華經記》」。《隴右高僧錄》。(第一版。中國蘭州:蘭州大學,1993)。
沈謙,釋慧嶽,李世傑著。「《法華經》與《大智度論》的弘揚」。《陶弘景.智顗.吉藏.杜順》。(更新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9)。
汪娟計畫主持。「知禮《禮法華經儀式》」。《宋代佛教懺儀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92-93)。
町田是正著。「法華經にみる實踐としての智慧」。《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町田順文著。「法華經 落語の中の法華信仰」。《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和讚 法華讚歎 ほか67篇」。《釋教歌詠全集. 第5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周克復。「觀音經持驗記」。《四大菩薩聖德叢書(一):觀世音菩薩》。(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69)。
周叔迦著。「《法華經》之研究法」。《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姊崎正治著。「法華經の如來」。《根本佛教》。(三版。日本東京都:博文館,明治43)。
姊崎正治著。「法華經方便品」。《根本佛教》。(三版。日本東京都:博文館,明治43)。
定方晟著;劉欣如譯。「佛的方便──『法華經』」。《大乘佛經》。(初版。台北市:大展,1996)。
岡田行弘著。「ナーガールジュナと『法華經』」。《空と實在:江島惠教博士追悼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1):頁369-。
岡野正道著;林錦東譯。「法華經一品二半〈下〉」。《熟益正法概論》。(初版。台中市:國際佛教文化,民55)。
岡野正道著;林錦東譯。「法華經一品二半〈上〉」。《熟益正法概論》。(初版。台中市:國際佛教文化,民55)。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法華經之譯出」。《禪學思想史. 2:中國部. 1》。(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2)。
東照宮十三回忌法華廿八品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4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林世賢集。「觀音菩薩普門品今譯」。《觀音法門要典集》。(高雄市:淨心印經會倡印,民79)。
林明珂,申國美編。「妙法蓮華經」。《淨土宗大典. 二》。(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
林明莉撰。「《法華經》之一佛乘義涵」。《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9)。
林彥明著。「念佛對法華論」。《日蓮教學全書. 〔第2期〕 第21卷》。(橫濱:法華ジャーナル,1986)。
林義雄著。「足利本仮名書き法華經の用字法について-『は』の仮名字母の檢討」。《二松學舍大學論集:國文學編》。(東京:二松學舍大學,1977)。
林鈺堂著。「師略示法華經中要義」。《沐恩錄》。(美國加州:普賢王如來壇城,1986)。
松山俊太郎。「法華經における蓮華不染喻をめぐって」。《日蓮的あまりに日蓮的な》。(太田出版,2003):頁267-278。
松本史朗。「《法華經》與日本文化」。《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4)。
武內孝善。「弘法大師と法華講會:『天長皇帝為故中務卿親王講法華經願文』考」。《中川善教先生頌德記念論集:佛教と文化》。(京都:同朋舍,1983):頁145-174。
河口慧海著。「梵文法華經 (佛教宣揚會1926年刊の複製)」。《河口慧海著作集. 別卷 2》。(出雲崎町(新潟縣):うしお書店,2001)。
河村孝照。「金剛般若經の經典崇拜と法華經の經典崇拜」。《真野龍海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般若波羅蜜多思想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2):頁203-224。
沼義昭著。「法華經の神話學-寶塔湧出を中心として」。《哲學と宗教:菅谷正貫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理想社,1983)。
「法華經疏:北大D222」。《《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法華經釋(D143):北大D143」。《《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法華經釋:北大D183V」。《《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
「法華經變相常不輕菩薩禮拜圖:S.8555」。《《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第十二卷》。(成都:四川人民,1995)。
法輪雜誌社編著。「妙法蓮華經文句(節選)」。《佛教歷代高僧名著精選附略傳記(三)》。(台北市:法輪,)。
空海。「法華秀句(抄)」。《日本の名著. 3:最澄.空海》。(東京:中央公論社,1983)。
竺道生。「妙法蓮華經疏(節選)」。《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一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竺道生撰。「妙法蓮華經疏一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花山信勝。「法華義疏に現われた太子の佛教」。《現代佛教名著全集. 第6卷:日本の佛教. 第1》。(東京:隆文館,1965)。
花山信勝。「御物法華義疏の撰號『此是大委國上宮王私集非海彼本』に就いて」。《宇井伯壽博士還曆記念論文集:印度哲學と佛教の諸問題》。(東京:岩波,1951):頁397-422。
邵紅。「妙法蓮華經講經文兩種」。《敦煌石室講經文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民59):頁57-67。
金倉圓照,坂本幸男,丸山孝雄。「近代における法華經研究 法華經文獻の研究」。《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金倉圓照。「近代佛教學における法華經原典の研究」。《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457-486。
金倉圓照著。「法華經における法護と羅什の譯語」。《インド哲學佛教學研究[Ⅰ]:佛教學篇》。(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48-51)。
金榮生著。「『法華經』における『惡世』の克服」。《佛教思想の受容と展開:宮林昭彥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4)。
長谷部八朗著。「『法華驗記』と修行僧:山の修行と靈驗をめぐって」。《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平井俊榮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0):頁563-580。
長澤實導著。「梵文普門品和譯」。《瑜伽行思想と密教の研究》。(初版。日本東京都:大東,昭和53)。
侯傳文著。「《妙法蓮華經》的文學性解讀」。《佛經的文學性解讀》。(北京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4)。
南懷瑾等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臺灣六版。台北市:老古文化,1989)。
南懷瑾講述。「佛說法華經」。《如何修證佛法》。(臺灣再版。台北市:老古文化,1990)。
南懷瑾講述。「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臺灣初版。台北市:老古文化,民75)。
姜忠信繪著。「日月燈明佛聆聽《法華經》」。《佛陀尊像故事. 圖文本》。(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2003)。
姜義華主編。「智顗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四下」。《胡適學術文集:中國佛學史》。(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7):頁595-597。
姚衛群著。「《法華經》」。《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大學,1996)。
後藤大用著;黃佳馨譯。「普門品成立年代」。《觀世音菩薩本事》。(初版。台北市:天華,民71)。
柏谷直樹著。「摩尼園藏板本『仮名書き法華經』について」。《國語學論集:築島裕博士傘壽記念》。(東京:汲古書院,2005)。
柳啟戎編。「普門品」。《佛教修學要典》。(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6)。
洪緣音著。「法華經」。《佛經修持法. 下冊》。(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民83)。
紀野一義。「法華經と道元」。《道元思想大系. 15:思想篇. 第9卷--道元と經典.祖錄》。(京都:同朋舍出版,1995)。
紀野一義譯。「法華經」。《世界古典文學全集. 第7卷:佛典. 2》。(東京:筑摩書房,1981)。
胡順萍撰。「以『法華經』為判教之依據」。《宗密教禪一致思想之形成與影響》。(博士論文。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5)。
若杉見龍。「法華玄義顯體章について」。《中村瑞隆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5):頁491-514。
原田信之著。「南都成立疑問說の檢討 『今昔物語集』における法華經靈驗譚群の意味」。《今昔物語集南都成立と唯識學》。(東京:勉誠出版,2005)。
唐一玄著。「『法華經普門品』大意」。《學佛餘言》。(初版。:一玄老人紀念會,民82)。
唐一玄著。「讀『妙法蓮華經』記」。《學佛餘言》。(初版。:一玄老人紀念會,民82)。
孫一之編譯。「『妙法蓮華經』──像白蓮花般的妙法」。《色.空的世界:細說佛教經典》。(初版。台北市:星光,民69)。
孫一之編譯。「『法華經』的七項比喻──淺顯的比喻說明艱深的真理」。《色.空的世界:細說佛教經典》。(初版。台北市:星光,民69)。
孫一之編譯。「『法華經』的結構──統一又富於變化」。《色.空的世界:細說佛教經典》。(初版。台北市:星光,民69)。
孫一之編譯。「『觀音經』──無限慈悲與救濟的承諾」。《色.空的世界:細說佛教經典》。(初版。台北市:星光,民69)。
宮元啟一校注。「法華經」。《佛陀.大乘佛教集》。(町田:玉川大學出版部,1983)。
宮元啟一著;楊鴻儒譯。「法華經」。《佛學經典指南》。(台北市:大展,民80)。
宮元啟一著;楊鴻儒譯。「觀音經」。《佛學經典指南》。(台北市:大展,民80)。
宮本正尊。「佛教學と法華經:行の主體性と佛性中道」。《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3-36。
宮本正尊。「法華佛教の特質:佛教學と法華經」。《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宮次男著。「法華經變相圖」。《繪解き》。(東京:有精堂出版,1985)。
宮崎英修。「遺文における『法華經』の語義について」。《日蓮聖人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72):頁1-32。
宮坂宥勝。「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にみえる梵文について」。《伊藤真城.田中順照兩教授頌德記念:佛教學論文集》。(大阪:東方,1979):頁3-24(L)。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妙來壽量品第十六.分別功德品第十七.隨喜功德品第十八.法師功德品第十九」。《新釋法華三部經. 7》。(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序品第一.方便品第二」。《新釋法華三部經. 2》。(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囑累品第二十二.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新釋法華三部經. 8》。(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勸持品第十三.安樂行品第十四.從地涌出品第十五」。《新釋法華三部經. 6》。(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藥草諭品第五.授記品第六.化城諭品第七」。《新釋法華三部經. 4》。(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譬諭品第三.信解品第四」。《新釋法華三部經. 3》。(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陀羅尼品第二十六.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新釋法華三部經. 9》。(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
庭野日敬著。「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法師品第十.見寶塔品第十一」。《新釋法華三部經. 5》。(東京:佼成出版社,1996.6)。
栗林史子。「追善供養の變遷と女性:平安時代、法華八講を中心に」。《民眾宗教の構造と系譜》。(東京:雄山閣出版,1995):頁492-506。
桑名貫正。「日蓮聖人の女人成佛について:法華經の成佛の文證に關して」。《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85-102。
桑谷祐顯。「傳教大師と『法華論』」。《大久保良順先生傘壽記念論文集:佛教文化の展開》。(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4):頁413-440。
柴田一能。「リチヤード博士の法華經觀」。《日蓮鑽仰天晴會講演錄. 第3輯》。(東京:日蓮鑚仰天晴會,大正4)。
柴田光彥編。「法華經展觀目錄(大正8年12月7日)」。《反町茂雄収集古書蒐集品展覧會.貴重藏書目錄集成. 第1卷》。(東京:ゆまに書房,2001)。
桐谷征一著。「中國における法華經の石刻」。《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真田有美,清田寂雲。「ペトロフスキー本法華經梵本の研究--序偈でより法師品まで」。《西域文化研究4‧中央アジア古代語文獻》。(京都:法藏館,1961):頁119-170。
真田有美。「西域梵本法華經について」。《本田還曆紀念論集》。(1949):頁22-45。
真田有美。「西域梵本法華經の一寫本に就いて」。《石濱先生古稀記念東洋學論叢》。(大阪:石濱先生古稀紀念會,1958):頁54-61。
真彬。「述法華經之法喜」。《蓮華園記. 第一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真野龍海著。「正法華經と妙法連華經 2」。《佛教文化の基調と展開:石上善應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39-248。
「般若心經.金剛般若經.維摩經.定本和譯法華經」。《渡邊照宏著作集. 第6卷:佛教聖典. 2》。(東京:筑摩書房,1982)。
袁宏道。「題碧空禪人誦法華經引」。《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三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馬田行啟。「法華經に現はれたる釋尊」。《佛教學の諸問題》。(東京:岩波書店,1935):頁607-618。
高木豐。「法華要文連歌小考:法華經和歌との關連と對比」。《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日蓮教學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頁551-612。
高木豐。「嘯月『科註妙法蓮華經鈔』引載歌考」。《日蓮とその教團》。(東京:吉川弘文館,1999)。
高木豐。「鎌倉新佛教における法華.涅槃經の受容」。《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4):頁69-108。
高木豐。「願文.表白にみる法華信仰」。《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5):頁481-522。
高木豐著。「『法華經要文連歌』拾遺若干」。《宗教と社會生活の諸相:沼義昭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隆文館,1998)。
高田時雄著。「レニングラードにあるチベット文字轉寫法華經普門品 續」。《內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 7》。(神戶:アジア大陸の言語研究班,1992.5)。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法華經』中的八歲龍女是那一種人?」。《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法華經』之本佛和阿彌陀如來,何者較早?」。《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法華經』之被稱為第一的是什麼呢?」。《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法華經』是為了那一種人而說的呢?請舉其根據。」。《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什麼是修行『法華經』者之非遵守不可的『室、衣二座三軌』?請簡單說明。」。《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日蓮宗謗釋尊的『法華經』,請舉其根據。」。《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請用『法華經』裏的句子證明『法華經』之外還有真實之教。」。《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森顯徹著;余萬居譯。「請舉出『法華經』之有異於其他經典的二大特色。」。《淨土本願教學錄》。(第一版。台北市:法爾,民77)。
高橋貢。「惠心僧都關係の說話について:法華驗記と今昔物語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名僧論集. 4:源信》。(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頁46-60。
高橋貢著。「往生傳と法華驗記:『日本往生極樂記』と『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の文學史的位置 」。《日本文學講座. 3:神話.說話》。(東京:大修館書店,1987)。
高橋貢著。「惠心僧都關係の說話について-法華驗記と今昔物語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名僧論集. 第4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
高錦源著。「十年法華經的苦讀與日文函授學習─靜思語」。《佛教與經濟》。(一版。台中市:高錦源,民88)。
高錦源著。「妙法蓮華經創價學會與公明黨」。《佛教與經濟》。(一版。台中市:高錦源,民88)。
高錦源著。「法華經與日本近代之豐盛經濟活動、井然有序之社會」。《佛教與經濟》。(一版。台中市:高錦源,民88)。
高錦源著。「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三、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譬喻品第三、勸持品第十三和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等五品」。《佛教與經濟》。(一版。台中市:高錦源,民88)。
高觀如。「妙法蓮華經」。《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高觀如居士著。「法華經述要」。《佛學基本叢書. 上冊》。(三版。台北市:佛教,民69)。
高觀如著。「法華經之異譯與支流」。《佛書答問》。(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74)。
高觀如著。「法華經章疏」。《佛書答問》。(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74)。
高嶌正人著。「光明皇后の法華經信仰-再論」。《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177-192。
涂豔秋。「論竺道生《妙法蓮花經疏》」。《1994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與花》。(台北市:佛光,1996):頁234-281。
兜木正亨。「法華經の說相圖について」。《佛教と文學.藝術》。(京都:平樂寺書店,1973)。
兜木正亨。「法華經古板本中重要美術品認定本の研究」。《望月歡厚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1951):頁57-69。
兜木正享。「法華經音義書の研究」。《近世法華佛教の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8)。
曼陀羅室主人著。「觀世音經〈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菩薩的故事》。(初版。台中市:好讀,2004)。
曼陀羅室主人著。「觀音菩薩與《法華經》」。《觀音菩薩的故事》。(初版。台中市:好讀,2004)。
張光雄主編;楊維連英譯;加藤榮司,許娟娟日譯。「法華經化城喻品(日譯)」。《佛菩薩聖德大觀. 上集》。(初版。台北市:華宇,民72)。
張光雄主編;楊維連英譯;加藤榮司,許娟娟日譯。「法華經譬喻品(日譯)」。《佛菩薩聖德大觀. 上集》。(初版。台北市:華宇,民72)。
張光雄主編;楊維連英譯;加藤榮司,許娟娟日譯。「法華經譬喻品圖」。《佛菩薩聖德大觀. 上集》。(初版。台北市:華宇,民72)。
張廣湉輯。「大乘妙法蓮華經」。《釋門真孝錄》。(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1)。
張寶璽。「法華經的翻譯與釋迦多寶佛造像」。《鳩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第一版。中國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2001)。
望月信亨著;釋印海譯。「法華經之靈山淨土」。《淨土教概論》。(新竹:無量壽,1987)。
望月海淑。「四信五品をめぐって」。《宮崎英修先生古稀記念:日蓮教團の諸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83):頁1089-1118。
望月海淑。「法華經における虛空について」。《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望月海淑。「法華經における虛空の理解」。《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望月海淑。「法華經方便品を中心としての法につい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望月海淑。「法華經方便品を中心としての法につい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251-264。
望月海淑著。「adhimuktiとsraddha-譬喻.信解.藥草喻品を中心として」。《室住一妙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身延町(山梨縣):身延山短期大學,1975)。
望月海淑著。「法華 久遠實成考The buddhayus on the Saddharmapundarikasutram」。《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望月歡厚。「妙法蓮華經題釋覺書(印度.支那の諸師).日蓮を念頭において」。《金倉博士古稀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京都:平樂寺,1966):頁515-532。
望月歡厚。「法華經と日蓮教學:五字から七字ヘ」。《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73-96。
淺井圓道。「『法華經』と立正安國」。《田村芳朗博士還曆記念論集:佛教教理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82):頁311-322。
淺井圓道。「法華文句の有する獨創性」。《野村耀昌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史佛教學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頁73-90。
淺井圓道。「最澄の法華經體驗」。《傳教大師研究》。(復刊。東京:天台學會,1980):頁23-46。
淺井圓道著。「法華經のなかの『增上慢』」。《日蓮聖人と真言教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4)。
淺井圓道著。「法華經のなかの『增上慢』」。《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清水龍山著作集刊行會編。「余論 日蓮聖人と法華經」。《清水龍山著作集. 第1卷》。(大阪:東方出版,1979)。
清水龍山著作集刊行會編。「法華經要義」。《清水龍山著作集. 第1卷》。(大阪:東方出版,1979)。
清田寂雲。「法華經における三昧思想について」。《佛教におる三昧思想》。(日本京都市:平樂寺,1976)。
清田寂雲。「法華論と法華論科文について」。《傳教大師研究》。(復刊。東京:天台學會,1980):頁373-390。
淨妙編委會纂。「妙法蓮華經的來源」。《日蓮正宗是佛教嗎?》。(修訂一版。台北市:三慧講堂,民82)。
畢素娟著;江明偉主編。「首見八卷本《妙法蓮華經》刻本」。《千古法寶破雲出:應縣木塔中的遼代法寶》。(初版。台北市:如聞,1995)。
細井日達。「法華經大意」。《佛學思想譯叢》。(美國加州:佛教正信會法印寺,1986)。
逢坂雄美,山崎守一。「法華經ネパール系寫本の系統分類:統計解析による試み」。《石上善應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佛教文化の基調と展開.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323-336。
郭朋著。「《法華經》」。《中國佛教簡史》。(第一版。中國福州:福建人民,1990)。
郭朋著。「天台宗的主要經典──《法華經》」。《中國佛教思想史. 中卷:隋唐佛教思想》。(第一版。中國福州:福建人民,1994)。
郭朋著。「天台宗與《法華經》」。《中國佛教史》。(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2)。
郭祐孟撰。「《妙法蓮華經》信仰」。《台南法華寺的佛教藝術及其源流考》。(影印本。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民84)。
郭朝順著。「小結:四意消文對《法華經》之開會──消釋與重構」。《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初版。台北市:里仁,民93)。
郭朝順著。「法華經的地位及性質所透顯之意涵」。《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初版。台北市:里仁,民93)。
郭朝順著。「智顗對《法華經》神變之詮釋」。《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初版。台北市:里仁,民93)。
都守基一。「『法華取要抄』の成立」。《鎌倉佛教の樣相》。(1999):頁363-386。
野村卓美著。「長明.慶政とその周邊 『閑居友』と『法華經』」。《中世佛教說話論考》。(大阪:和泉書院,2005)。
野村耀昌。「中國文化と法華鑽仰史の連關--敦煌壁畫及び敦煌文書を中心として法華經の思想と文化」。《》。(京都:平樂寺書店,1965):頁97-127。
陳士強撰。「法華經類之一:唐慧祥《弘贊法華傳》十卷」。《佛典精解》。(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1992)。
陳士強撰。「法華經類之二:唐僧祥《法華經傳記》十卷」。《佛典精解》。(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1992)。
陳平坤等撰。「略探《法華經》之增上慢人」。《2003年佛學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集》。(台中市:台灣省台中市正覺堂,2003)。
陳英善著。「實相之經喻──《法華經》的實相觀念」。《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初版。台北市:東初,民84)。
陳祚龍著。「關於『孤山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中華佛教文化史散策. 三集》。(台北市:新文豐,民67-85)。
陳健民著。「法華經玄義直釋」。《曲肱齋叢書(四)》。(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2)。
陳堅。「《法華經》中的『觀世音救度眾生』思想」。《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15:煩惱即菩提》。(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陳清香。「法華經變相」。《佛教與東方藝術》。(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章利國著。「六朝寫經〈法華經殘卷〉、〈華嚴經卷第廿九〉、〈華嚴經卷第卅一〉、〈大般涅盤經卷第九〉」。《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8:書畫卷》。(初版。台北縣三重市:佛光文化,1999)。
堀內伸二。「『法華玄義』における二諦說」。《前田專學先生還曆記念:我の思想》。(東京:春秋社,1991):頁683-696(L)。
堀內伸二。「『法華玄義』における私記の研究:文獻的位置をめぐって」。《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61-80。
最澄撰。「法華諸品大意」。《佛教教育思想. 第1卷》。(版表示 新裝版。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2001)。
勝呂信靜。「『法華經』藥草喻品の成立問題」。《塚本啟祥教授還曆記念論文集:知の邂逅―佛教と科學》。(東京:佼成,1993):頁493-510。
勝呂信靜。「法華經における普賢菩薩と神變思想」。《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619-637。
勝呂信靜。「法華經の一乘思想:佛乘と菩薩乘との關係について」。《中村元博士還曆記念論集:インド思想と佛教》。(東京:春秋社,1973)。
勝呂信靜。「法華經の佛陀論」。《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5):頁61-110。
勝呂信靜。「法華經批判の展開」。《近世法華佛教の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8)。
勝呂信靜。「法華經批判論の系譜」。《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537-562。
勝呂信靜。「法華經注釋の動向」。《中世法華佛教の展開》。(京都:平樂寺書店,1974)。
勝呂信靜。「法華經信仰における報恩」。《佛教思想. 4:恩》。(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79):頁253-268。
勝呂信靜。「初期大乘經典にあらわれた信:法華經を中心にして」。《佛教思想. 11:信》。(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92):頁143-166。
勝呂信靜等。「法華經解釋の諸問題」。《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勝呂信靜著。「羅什は法華經思想を改竄したか」。《日蓮教學の諸問題:淺井圓道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97)。
彭金章。「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經變」。《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考古卷(三)》。(蘭州:甘肅文化,):頁158-167。
森正人著。「本朝法華驗記の說話と表現」。《說話と說話集:論集》。(大阪:和泉書院,2001)。
森正人著。「法華靈驗譚の享受と編纂-唐代驗記類と百座法談聞書抄.探要法華驗記.今昔物語集.本朝法華驗記」。《中古文學と漢文學. 2》。(東京:汲古書院,1987)。
植松正秀。「足利本仮名書き法華經の副詞」。《渡邊三男博士古稀記念:日中語文交渉史論叢》。(1979):頁461-478。
游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渡部孝順。「法華義疏の特徵について」。《橋本博士退官記念:佛教研究論集》。(大阪:清文堂出版,1975):頁467-478。
渡邊日宣。「日蓮教學に於ける基礎理論としての法華經の見方」。《望月歡厚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1951):頁291-。
渡邊照宏。「法華經梵語諸本の比較研究序說:實驗三例」。《金倉博士古稀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京都:平樂寺,1966):頁359-390(L)。
渡邊照宏。「法華經梵語諸本の系統について(序品から引例して)」。《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文化論集》。(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69):頁59-78。
渡邊寶陽,關戶堯海譯。「諸經與法華經難易事」。《日蓮聖人全集. 第2卷:宗義. 2》。(東京:春秋社,1996)。
渡邊寶陽。「日蓮聖人の法華經觀:『難信難解』の法門と『己心具佛界』の探求」。《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331-350。
渡邊寶陽。「法華經思想と環境解釋」。《佛教と環境:立正大學佛教學部開設5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京:丸善株式會社,2000):頁285-296。
渡邊寶陽著。「日蓮聖人の法華經觀」。《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渡邊寶陽著。「法華經における『因緣.譬喻.言辭』覺え書き」。《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渡邊寶陽著。「近代知識人と法華經-高山樗牛.宮澤賢治に見る信仰.社會.人生」。《哲學と宗教:菅谷正貫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理想社,1983)。
渡邊楳雄。「勝天王般若經に於ける法華經の準備」。《佛教學の諸問題》。(東京:岩波書店,1935):頁581-606。
湯山明著。「Miscellaneous remarks on the Lotus Sutra」。《インド學佛教學論集:高崎直道博士還曆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頁720-733。
湯山明著。「ビュルヌーフ譯法華經藥草喻品の北米流傳」。《佛教文化の基調と展開:石上善應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349-364。
程剛編著。「《妙法蓮華經》」。《佛教入門》。(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1999)。
筑土秀玄著。「釋教歌から見た法華經四要品」。《大乘佛教思想の研究:村中祐生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5)。
結城令聞。「華嚴.天台兩乘の教學的交渉 法華.華嚴兩經に對する兩家よりの相互對弁」。《佛教思想史. 4:佛教內部における對論-中國.チベット》。(1981)。
菅野博史。「『天台三大部補注』(『法華玄義』の部)研究序說」。《天台大師千四百年御遠忌記念:天台大師研究》。(東京.:祖師讚仰大法會事務局天台學會,1997):頁683-730。
菅野博史。「吉藏撰『法華統略』における信解品の譬喻解釋について」。《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521-540。
菅野博史。「吉藏撰『法華統略』寫本(真福寺寶生院所藏)について」。《江島惠教博士追悼論集:空と實在》。(東京:春秋社,2000)。
菅野博史。「吉藏撰『法華統略』釋序品の研究 (1):無生觀と法華解釋」。《三論教學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0):頁81-102。
菅野博史。「吉藏撰『法華統略』釋序品の研究(2):四處七會を中心として」。《前田專學先生還曆記念:我の思想》。(東京:春秋社,1991):頁697-710(L)。
菅野博史。「智顗と吉藏の法華經觀の比較:智顗は果たして法華經至上主義者か?」。《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平井俊榮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0):頁155-170。
菅野博史。「智顗與吉藏的法華經觀之比較──智顗果真是法華經至上論者嗎?」。《華林. 第二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1-)。
菅野博史著。「吉藏撰『法華統略』寫本(真福寺寶生院所藏)について」。《空と實在:江島惠教博士追悼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1)。
菅野博史著。「法雲『法華義記』における『法華經』の構成把握につい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347-360。
菅野博史著。「劉虬撰『注法華經』の逸文について」。《インド學佛教學論集:高崎直道博士還曆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1987)。
菅野博著。「宮澤賢治〈家〉との葛藤-法華經信仰からの反措定」。《日本近代文學と家族》。(千葉:千葉大學大學院社會文化科學研究科,1999.3)。
華梵佛學研究所編輯。「大事因緣與人類智慧的開拓──天台宗骨法華經(中英文)」。《佛語垂光. 下冊:曉雲導師應邀出席二十三次國際學術會議》。(第一版。台北市:原泉,民77)。
華梵佛學研究所編輯。「從法華經題釋天台宗旨」。《天台學會研究會專輯. 第三屆》。(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8)。
「詠法華經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3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詠法華經唯識論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3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賀世哲。「敦煌壁畫中的法華經變」。《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經變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
飯田瑞穂。「小野妹子法華經將來說話について」。《日本古代史論集. 上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62):頁435-478。
飯島廣子著。「日本美術 『法華義疏』の書風」。《藝術學の視座:真保亨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勉誠出版,2002)。
黃公偉著。「釋『法華經』、『涅槃經』」。《印度佛教思想體系論史》。(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民61)。
黃心川著。「《法華經》與天台三大部」。《東方佛教論:黃心川佛教文集》。(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
黃有福,陳景富著。「發正與《法華經》觀音信仰」。《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
黃卓越主編。「《妙法蓮花經》」。《中國佛教大觀. 上 = A survey of Chinese Buddhism》。(第二版。中國哈爾濱:哈爾濱,2002)。
黃卓越主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國佛教大觀. 上 = A survey of Chinese Buddhism》。(第二版。中國哈爾濱:哈爾濱,2002)。
黃柏源撰。「以法華經思想為實踐的依據」。《智顗醫學思想之研究:以《摩訶止觀》「觀病患境」為中心》。(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89)。
黃夏年主編。「法華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佛教三百題》。(初版。台北市:建安,1996)。
黃懺華。「法華經文句」。《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黃懺華。「法華經玄義」。《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圓香等著。「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經論指南:藏經序文選譯》。(初版。台北市:佛光,1996)。
塚本啟祥。「法華經のとらえる生命」。《いのちの原點-佛教からみた生命とは》。(中央學術研究所,1988):頁59-80。
塚本啟祥。「法華經の時間論」。《法華佛教の佛陀論と眾生論》。(京都:平樂寺書店,1985):頁163-193。
塚本啟祥。「法華經構成の視點と背景:眾會の構成に關連して」。《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塚本啟祥。「梵文法華經寫本研究覺え書:序品」。《日蓮教學とその周邊》。(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3):頁1-18(L)。
塚本啟祥著。「法華經構成の視點と背景」。《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塚本啟祥著;劉欣如譯。「『法華經』」。《佛教史入門》。(初版。台北市:大展,1998)。
奧野光賢。「天台教學と『法華論』:吉藏との比較において」。《天台大師千四百年御遠忌記念:天台大師研究》。(東京.:祖師讚仰大法會事務局天台學會,1997):頁775-794。
奧野光賢。「吉藏教學と『法華經』」。《三論教學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0):頁103-124。
慈圓著。「詠法華經百首和歌」。《國文東方佛教叢書. 第1輯 第8卷》。(東京:名著普及會,1992)。
慈圓詠法華經百首」。《釋教歌詠全集. 第2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慈鎮和尚三百年遠忌詠法華經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4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業露華著。「《法華經》是怎樣一部佛經」。《佛教歷史百問》。(台北市:文津,民79)。
楊仁山著。「讀法華經妙音品」。《等不等觀雜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75)。
楊文會撰;周繼旨校點。「讀法華經妙音品」。《楊仁山全集》。(第一版。中國合肥:黃山書社,2000)。
楊富學。「從出土文獻看《法華經》在新疆、敦煌的傳譯」。《鳩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第一版。中國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2001)。
楊雄。「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敦煌研究文集:敦煌論稿》。(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
萬自華編著。「唱題(南無妙法蓮華經)與其他丹田呼吸」。《釋迦牟尼佛修行呼吸妙法》。(一版。台北縣新店市:世界佛教,民87)。
葉佳玫撰。「四二○窟新出現的大乘經變圖──法華與維摩經變之圖像及風格」。《敦煌莫高窟隋代四二○窟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1996)。
葛維鈞。「從《正法華經》看竺法護的翻譯特點」。《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71:梵語悉曇章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等三書》。(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董作賓。「關於敦煌唐寫本妙法蓮華經」。《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文獻卷(一)》。(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頁321-322。
道端良秀著。「中國佛教と法華經の信仰」。《中國佛教と社會との交涉》。(日本京都市:平樂寺,昭和55)。
鈴木隆泰著。「法華經見寶塔品の考察:stūpaからdharmaへ」。《空と實在:江島惠教博士追悼記念論集》。(東京:春秋社,2001):頁383-。
雷國慶編著。「《法華經》」。《佛教旅遊文化》。(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
鳩摩羅什譯。「法華經方便品」。《佛學(上冊)》。(第一版。香港:中文大學,1982-1983)。
鳩羅摩什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家佛徒必讀經典》。(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2001)。
圖解本西夏文{觀音經}譯釋」。《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四)》。(蘭州:甘肅文化,1999):頁347-358。
榮海編。「詠法華經唯識論和歌,金剛三昧院奉納短冊,經旨和歌百首,法華經和歌百首,釋教三十六人歌仙」。《國文東方佛教叢書. 〔第1輯〕 第6-10卷》。(東京:名著出版,1975)。
福士慈稔。「元曉の法華經觀に於ける諸問題」。《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637-648。
福井文雅他譯。「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提婆達多品」。《大乘佛典:中國.日本篇. 第10卷:敦煌. 1》。(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福井文雅他譯。「法華經義記」。《大乘佛典:中國.日本篇. 第10卷:敦煌. 1》。(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福井文雅他譯。「法華義記第三」。《大乘佛典:中國.日本篇. 第10卷:敦煌. 1》。(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網干善教。「阿州犬伏藏佐谷出土瓦經片の復原と考察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について」。《渡邊隆生教授還曆記念論文集:佛教思想文化史論叢》。(京都:永田文昌堂,1997):頁1209-1228。
網干善教。「阿波國板野町犬伏出士瓦經片の復原研究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について」。《北畠典生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佛教文化論叢 下卷》。(京都:永田文昌堂,1998):頁795-812。
蓑輪顯量著。「石山寺所藏『法華經品釋』について」。《法華佛教文化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蜷川親當三十三回忌法華品經和歌」。《釋教歌詠全集. 第4卷》。(大阪:東方出版,1978)。
褚柏思著。「心經金剛經與觀音經」。《經論序跋集》。(台北市:新文豐,民70)。
趙一德著。「《法華經》的時間多佛」。《雲岡石窟文化》。(第一版。中國太原:北岳文藝,1998)。
劉正成。「《妙法蓮華經》」。《佛教嘉言書法集》。(第一版。香港九龍:中國佛教文化,1993)。
劉玉權。「本所藏圖解本西夏文{觀音經}版畫初探」。《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四)》。(蘭州:甘肅文化,):頁299-308。
劉果宗著。「法華經內容」。《中國佛教各宗史略》。(初版。台北市:文津,2001)。
劉果宗著。「法華經弘揚」。《中國佛教各宗史略》。(初版。台北市:文津,2001)。
劉果宗著。「法華經集成」。《中國佛教各宗史略》。(初版。台北市:文津,2001)。
劉果宗著。「法華經傳譯」。《中國佛教各宗史略》。(初版。台北市:文津,2001)。
劉欣如編著。「龍樹菩薩傳(8)─發現《法華經》的『根源一法』」。《佛教醫學的奧秘》。(初版。台北市:大展,1994)。
劉楚華。「讀敦煌觀音經注─P.3904」。《新世紀敦煌學論集》。(第一版。中國成都:巴蜀書社,2003)。
廣田哲通。「叡山文庫真如藏本『化城喻品大事』『豪盛僧正私記』『法華廿八品觀心公私抄』『法華談私鈔』(解題.影印)」。《唱導文學研究. 3》。(東京:三彌井書店,2001):頁257-346。
廣田哲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の直談覺書:『兩卷疏』のことなど」。《唱導文學研究. 3》。(東京:三彌井書店,2001):頁3-15。
樓宇烈著。「《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中國佛教與人文精神》。(第一版。中國北京:宗教文化,2003)。
歐子陵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釋迦牟尼佛聖德彙編》。(初版。台北縣新店市:迦陵,1997)。
潘重規編著。「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一)」。《敦煌變文集新書》。(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3)。
潘重規編著。「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二)」。《敦煌變文集新書》。(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3)。
潘桂明,吳忠偉著。「天台宗所依經典──《法華經》」。《中國天台宗通史》。(第一版。中國南京:江蘇古籍,2001)。
稻城信子著。「興福寺四恩院住僧.心性の法華經開版」。《歷史と佛教の論集:日野照正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京都:自照社出版,2000):頁251-272。
蓮華學佛園編輯。「唐修雅法師聽誦蓮華經歌」。《蓮華園記. 第一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蔣義斌。「鳩摩羅什譯《大品經》《妙法蓮華經》中的『深心』」。《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頁291-306。
蔣義斌。「龔自珍對《法華經》的理解」。《中印佛學泛論:傅偉勳教授六十大壽祝壽論文集》。(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民82):頁231-258。
蔣維喬著。「法華經」。《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蔣維喬著。「法華經之異譯」。《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蔣維喬著。「法華經與于闐」。《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蔣維喬著。「提婆品與普門品重誦之追加」。《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蔣維喬著。「羅什時代法華經之研究」。《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蔣維喬著。「寶塔品提婆品之疑」。《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蔡淑慧撰。「詳列《法華經》裡,引『未曾有』及『因緣』之大乘語言援證本經之大乘性格」。《《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民93)。
[沐-木*替]溪。「題松雪翁觀音經後」。《釋教文範》。(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5)。
談錫永著。「妙法蓮華經」。《佛家經論:見修法鬘》。(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1998)。
諸經與法華經難易事」。《日蓮聖人真蹟集成. 第1卷》。(京都:法藏館,1976)。
鄭郁卿著。「弘始八年譯〈法華經〉、維摩詰經〉、〈華手經〉」。《鳩摩羅什研究》。(台北市:文津,民77)。
鄭僧一(C. N. Tay)著;鄭振煌等譯。「法華經最新英譯評介(書評)」。《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 = Kuan-Yin:the cult of half Asia》。(初版。台北市:慧炬,民76)。
敻虹著。「欣賞《法華經》『普門品』詩偈之美」。《觀音菩薩摩訶薩》。(初版。台北市:大地,1997)。
敻虹著。「諸佛護念的大乘經典:《法華經》」。《觀音菩薩摩訶薩》。(初版。台北市:大地,1997)。
曉梅編輯。「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禪宗十三經》。(第一版。中國北京:國際文化,1994)。
橫超慧日。「法華經より無量壽經へ:聖人の求道過程を思うて」。《親鸞聖人 親鸞聖人七百回忌御遠忌記念出版》。(京都:真宗大谷派宗務所,1961):頁131-138。
橫超慧日。「法華經をめぐる佛性論争」。《佛教思想史. 4:佛教內部における對論-中國.チベット》。(1981)。
橫超慧日著。「過去佛思想と聞法宿緣の說:法華經を中心に」。《業思想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79)。
賴永海著。「窺基《法華經》判釋」。《湛然》。(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民82)。
賴永海編著。「『會三歸一』──《法華經》」。《佛典輯要》。(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3)。
濱田本悠。「法華經に於ける神秘主義の系統」。《望月歡厚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1951):頁210-220。
磯貝淳一著。「醍醐寺藏探要法花驗記と東大寺圖書館藏法華經傳記」。《國語學論集:小林芳規博士喜壽記念》。(東京:汲古書院,2006)。
謝京恩撰。「《法華經精解評林》」。《焦竑與佛教》。(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89)。
韓廷傑著。「《法華經》和《涅槃經》」。《三論宗通論》。(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6)。
韓廷傑著。「《法華經義疏》」。《三論宗通論》。(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6)。
藍吉富主編。「于闐國與法華經」。《現代佛學大系. 49:西域之佛教 ; 世界屋脊─西藏》。(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法華經之異譯與支流」。《現代佛學大系. 43:佛書答問》。(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法華經之章疏」。《現代佛學大系. 43:佛書答問》。(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梅鼎祚輯。「正法華經後記」。《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梅鼎祚輯。「正法華經記」。《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梅鼎祚輯。「妙法蓮華經添品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梅鼎祚輯。「妙法蓮華經懺文」。《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陳健民著。「法華經玄義直釋」。《現代佛學大系. 41:曲肱齋叢書(四)》。(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藍吉富編。「報應九(觀音經)」。《現代佛學大系. 12:中國佛教史料初編》。(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藍吉富編。「報應十(觀音經)」。《現代佛學大系. 12:中國佛教史料初編》。(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編。「《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普賢菩薩聖德新編》。(初版。台北縣新店市:迦陵,1995)。
藍吉富編。「《法華經講演錄》〈觀世音普門品〉」。《觀世音菩薩聖德新編》。(初版。台北縣新店市:迦陵,1995)。
豐島正典。「日隆上人の要品觀」。《株橋先生古希記念:法華思想と日隆教學》。(法華宗興隆學林,1979):頁353-400。
鎮源撰;大曾根章介校注。「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日本思想大系. 7:往生傳.法華驗記》。(東京:岩波書店,1974)。
鎌田茂雄。「西夏の法華經信仰:法華經變相圖をめぐっ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407-418。
鎌田茂雄著;轉瑜譯。「《法華經》所說」。《天台思想入門》。(初版。高雄縣:佛光,民78)。
鎌田茂雄著;轉瑜譯。「天台宗之經──經中之王《法華經》」。《天台思想入門》。(初版。高雄縣:佛光,民78)。
鎌田茂雄編撰。「太上中道妙法蓮華經」。《道藏選錄佛教思想研究資料》。(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86)。
羅宗濤撰。「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時代考」。《敦煌講經變文研究》。(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61)。
羅偉國著。「普賢誓願守護《妙法蓮華經》」。《話說普賢》。(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1998)。
藤井信男。「法華經義疏と古事記」。《綜合研究飛鳥文化》。(東京:國書刊行會,1989):頁133-156。
藤井教公。「『妙法蓮華經』における佛種」。《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327-346。
譚明光編著。「妙法蓮華經」。《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譚明光編著。「妙法蓮華經玄義」。《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譚明光編著。「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鏡島元隆。「道元禪師と天台本覺法門:法華經引用に關連して」。《道元思想大系. 14:思想篇 第8卷 道元と本覺思想》。(京都:同朋舍出版,1995)。
關戶堯海。「『注法華經』の概要について」。《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佛教學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關戶堯海。「身延期の遺文との關連からみた『注法華經』成立についての一試論」。《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421-434。
關戶堯海著。「『注法華經』の概要について」。《佛教學佛教史論集:佐佐木孝憲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2)。
關戶堯海著。「『注法華經』裏面の注記の特徵について」。《日蓮教學教團史論叢:渡邊寶陽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平樂寺書店,2003)。
關戶堯海著。「身延期の遺文との關連からみた『注法華經』成立についての一試論」。《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瀧英寬。「『法華經』方便品における法〈dharma〉について」。《佐藤良純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インド文化と佛教思想の基調と展開(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3):頁95-106(L)。
瀧英寬著。「『法華經』方便品における法〈dharma〉について」。《インド文化と佛教思想の基調と展開:佐藤良純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 第1卷》。(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3)。
礪波護著;韓昇編;韓昇,劉建英譯。「敦煌本《觀音經》及其偈頌」。《隋唐佛教文化》。(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4)。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韋志林編著。「《妙法蓮華經》為什麼能夠成為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佛學文物館. 10: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韋志林編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什麼能從《法華經》中單列出來而廣為流行?」。《佛學文物館. 10: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韋志林編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什麼能從《法華經》中單列出來而廣為流行?」。《佛學文物館. 10: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韋志林編著。「為什麼說《法華經玄義》是天台宗對於全佛教的概論?」。《佛學文物館. 10: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釋了然著。「妙法蓮華經重刻跋」。《般若淨土中道實相菩提論》。(高雄市:高雄淨宗學會印贈,民82)。
釋大寂著。「法華經中廣說」。《往生淨土修行之路. 上冊》。(初版。台中縣太平市:草屯華嚴念佛會倡印,民93-)。
釋大常著。「就(法華經)之一佛乘而論」。《智者大師判釋「三藏教」之研究》。(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2004)。
釋仁朗。「現代佛經變相本《法華經》之題材」。《現代經變圖》。(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7)。
釋心印編輯;唐一玄校閱。「法達問法華經」。《六祖壇經禪學基本教材》。(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7)。
釋心暉。「現代『法華經變』釋義」。《現代經變圖》。(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7)。
釋心謙。「略述安樂行品之要義」。《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弘贊編纂。「觀音普門品」。《觀音慈林集》。(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66)。
釋弘贊編纂。「觀音普門品玄義」。《觀音慈林集》。(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66)。
釋本空著。「一九四○年夏在開宗庵講法華經」。《煙水集》。(香港再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本空著。「聽方便品有感(并序)」。《煙水集》。(香港再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印光著。「法華經寫本序」。《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台中市:青蓮,民84)。
釋印光著。「普門品講義序」。《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台中市:青蓮,民84)。
釋吉藏。「請智顗講法華經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釋吉藏撰。「妙法蓮華經統略六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吉藏撰。「妙法蓮華經義疏十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吉藏撰。「妙法蓮華經論疏三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吉藏撰。「法華玄論十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吉藏撰。「法華游意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如立。「恭聽『法華經方便品』領解一得 」。《蓮華園記. 第三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見諦。「<法華經><方便品>之探討」。《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初版。台北市:華嚴蓮社,民82-)。
釋明宗。「妙莊嚴王本事品之經義」。《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明宗。「恭聞導師宣講法華經安樂行品心得」。《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明宗。「恭聽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後語」。《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明暘等著。「〈法華經〉普門品的持名法門」。《觀音法門含義與修持》。(一版。台北縣新店市:世界佛教,2000)。
釋明暘等著。「簡介普門品」。《觀音法門含義與修持》。(一版。台北縣新店市:世界佛教,2000)。
釋明暘敬述。「靈山會上警願守護《法華經》」。《佛法概要》。(中國上海:上海市佛教協會,1990)。
釋果梵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妙音觀世音》。(初版。台北市:東初,1993)。
釋法云撰。「妙法蓮華經義記二十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知義著。「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處而開悟,我怎麼看不出那兩句的妙處?你持法華,有何心得?」。《初機學佛決疑》。(高雄縣鳳山市:福慧弘法會印贈,)。
釋若皈。「法華經如來壽量品與本門功德」。《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真華著。「妙法蓮華經普門品釋題」。《行化雜記:六十甲子紀念》。(初版。台北市:天華承印,民70)。
釋倓虛著。「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釋題」。《湛山文鈔》。(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釋倓虛著。「見寶塔品義疏」。《湛山文鈔》。(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釋倓虛著;釋能淨,釋曉雲重編訂。「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釋題」。《倓虛大師精華錄》。(台北市:原泉,民72)。
釋倓虛著;釋能淨,釋曉雲重編訂。「見寶塔品義疏」。《倓虛大師精華錄》。(台北市:原泉,民72)。
釋倓虛著;釋能淨,釋曉雲重編訂。「略釋法華經句贈陸伯弢居士」。《倓虛大師精華錄》。(台北市:原泉,民72)。
釋倓虛著;釋能淨,釋曉雲重編訂。「釋妙法蓮華」。《倓虛大師精華錄》。(台北市:原泉,民72)。
釋理光。「聽『法華經』的啟示」。《蓮華園記. 第三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祥雲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內容略述」。《慧絮集》。(初版。台北市:世樺印刷承印,民82)。
釋提仁主編。「大乘妙法蓮華經」。《佛經生字注音與註解》。(初版。高雄市:慈舟學會,民92)。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妙法蓮華經文句二十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妙法蓮華經玄義二十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玄義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智顗說;釋知禮述。「觀音經義疏記會本」。《四大菩薩聖德叢書(一):觀世音菩薩》。(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69)。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玄義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湛然。「妙法蓮華經意語序」。《圓明文集闡教篇》。(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3)。
釋煮雲著述。「法華經的靈感」。《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法華經救同學僧」。《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誦法華經為神所請」。《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誦法華經脫苦免難」。《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誦法華經感天人跪聽」。《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誦普門品火不燒屋」。《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煮雲著述。「誦觀音經天雨寶花」。《佛門異記. 下》。(再版。高雄縣:佛光,民67)。
釋圓因。「淺述常不輕菩薩品要義」。《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慈航編著。「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菩薩的法門》。(台北市:華嚴蓮社 ; 菩提佛堂,民60)。
釋照霖。「妙莊嚴王之助道因緣」。《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聖印著。「觀音經─法華經普門品」。《普門戶戶有觀音:觀音救世法門》。(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1)。
釋聖嚴著。「《法華經》的翻譯者」。《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五冊:四十二章經講記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著。「《法華經》與〈普門品〉」。《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五冊:四十二章經講記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著。「《金剛經》與《法華經》」。《行雲流水》。(初版。台北市:東初,民82)。
釋聖嚴著。「一切眾生皆成佛道──《法華經》義示佛本懷」。《法鼓全集. 第三輯第六冊:評介.勵行》。(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著。「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法鼓全集. 第三輯第一冊:學術論考》。(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著。「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五冊:四十二章經講記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聖嚴編著。「妙法蓮華經」。《世界佛教通史. 上冊》。(三版。台北市:東初,民74)。
釋僧叡。「法華經後序」。《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98:出三藏記集》。(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1998)。
釋僧叡。「法華經後序」。《出三藏記集》。(初版。高雄縣:佛光,1996)。
釋僧叡。「法華經後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釋僧懺輯。「妙法蓮華經通義後序」。《高僧選集憨山大師集》。(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釋僧懺輯。「妙法蓮華經通義後序」。《高僧憨山大師選集》。(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演音講;釋明空記錄。「安樂行品淺解」。《演音自修講演錄》。(高雄市:慈慧印經會印贈,民74)。
釋演培著;黃則洵校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演培法師選集(上)》。(初版。高雄縣:慈源禪寺,1999):頁317-576。
釋廣化原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劄記」。《醒世週刊 ; 讀經劄記合刊》。(初版。台中市:南普陀佛學院倡印,民86)。
釋廣化原著。「持誦普門品的應驗」。《學佛雜記》。(初版。台中市:南普陀佛學院倡印,民86)。
釋廣化原著。「恭書阿彌陀經與普門品合刊書後語」。《廣化律師淨土集》。(初版。台中市:南普陀佛學院,民86)。
釋廣化原著。「終身持誦普門品願文」。《廣化律師淨土集》。(初版。台中市:南普陀佛學院,民86)。
釋慧思撰。「法華經安東行義一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慧廣著。「一定要早誦『普門品』、晚誦『阿彌陀佛』嗎?」。《佛法能幫助你:佛學問答》。(三版。高雄縣:解脫道,民83)。
釋慧嶽著。「法華經與大智度論的弘揚」。《智顗》。(二版。台北市:臺灣商務,民67)。
釋賢度編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法門》。(二版。台北市:華嚴蓮社,民86)。
釋曉雲著。「法華疏要(附『法華經史略』)」。《天台宗論集. 第一輯》。(台北市:原泉,民76)。
釋曉雲編著;雲門學園編輯。「《妙法蓮華經》的藝術境界──並談經變與僧侶藝術」。《現代經變圖》。(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7)。
釋諦閑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諦閑大師遺集. 第一編:經釋》。(台北市:佛教,民63)。
釋諦閑著;釋倓虛編訂。「妙法蓮華經玄義輯略」。《諦閑大師遺集. 第五編:遺著 ; 語錄》。(台灣影印三版。台中市:僧伽,民87)。
釋諦閑著;釋寶靜輯錄。「妙法蓮華經玄義輯略」。《諦閑大師遺著 ; 語錄》。(台北市:佛教,民63)。
釋諦閑選梓。「妙法蓮華經抒海」。《天台教觀選錄》。(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7)。
釋憨山述;釋福善日錄;釋通炯編輯。「法華經通議序」。《憨山大師夢遊集(2)》。(台北縣汐止鎮:白雲寺倡印,民76)。
釋憨山述;釋福善日錄;釋通炯編輯。「題安樂行品」。《憨山大師夢遊集(3)》。(台北縣汐止鎮:白雲寺倡印,民76)。
釋憨山述;釋福善日錄;釋通炯編輯。「題血書法華經 二則」。《憨山大師夢遊集(3)》。(台北縣汐止鎮:白雲寺倡印,民76)。
釋憨山述;釋福善日錄;釋通炯編輯。「題書法華經歌後 二則」。《憨山大師夢遊集(3)》。(台北縣汐止鎮:白雲寺倡印,民76)。
釋禪慧著;蔣維喬著。「修淨土宗念佛在家行者早課請虔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教大略 ; 佛教淺測合訂本》。(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釋證惟。「法華經分別功德品之聞持殊勝功德」。《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寶靜輯。「在甯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寶靜輯。「普門品講義跋」。《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寶靜輯。「講法華經至方便品三止文上堂法語」。《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寶靜輯。「講法華經至信解品上堂法語」。《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寶靜輯。「釋法華經方便品四句偈」。《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寶靜輯。「釋法華經安樂行中六句偈頌」。《諦閑大師語錄》。(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4)。
釋鐘鏡選。「血書法華經跋」。《釋蕅益文選》。(台北市:佛教,民65)。
鷲尾順敬編纂。「法華經和歌百首」。《國文東方佛教叢書. 第1輯 第8卷:歌頌部》。(東京:名著普及會,1992)。
鷲尾順敬編纂。「詠法華經百首和歌 慈圓著」。《國文東方佛教叢書. 第1輯 第8卷:歌頌部》。(東京:名著普及會,1992)。
鹽入亮忠。「傳教大師と法華經」。《日本佛教の歷史と理念》。(東京:明治書院,1940):頁117-148。
鹽田義遜。「法華經流通分成立の一考察」。《望月歡厚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1951):頁134-142。
坂本幸男。「《法華經》之開會思想與權實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8):天台典籍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坂本幸男。「近代中國の法華經疏の研究」。《近代日本の法華佛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頁487-504。
苅谷定彥(玄翁)。「法華經方便品の聲聞觀」。《株橋先生古希記念:法華思想と日隆教學》。(法華宗興隆學林,1979):頁497-526。
苅谷定彥。「『法華經』『如來壽量品』の研究 自我偈の讀解」。《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頁255-278(L)。
苅谷定彥。「法華經『分別功德品』の考察」。《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289-310。
苅谷定彥。「法華經における『分身』」。《密教思想:高井隆秀教授還曆記念論集》。(京都:種智院大學密教學會,1977):頁301-318。
苅谷定彥。「初期大乘經典における經の唱導と經卷供養:般若經と法華經」。《山崎泰廣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密教と諸文化の交流》。(京都:永田文昌堂,1998):頁289-330。
苅谷定彥著。「『法華經』『如來壽量品』の研究」。《佛教思想佛教史論集:田賀龍彥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1)。
苅谷定彥著。「法華經『分別功德品』の考察」。《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袴谷憲昭。「初期大乘佛教運動における『法華經』:uddiśyaの用例を中心として」。《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頁235-250。
袴谷憲昭著。「初期大乘佛教運動における『法華經』」。《勝呂信靜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6)。

□學位論文
Chaoyang Liao。「Figuralism in Chinese narrative : readings in the "Pancatantra," the "Lotus sutra," and the "Jinpingmei"」。Ph.D.。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1987。
JOSEPH L DAVIDSON。「THE LOTUS SUTRA IN CHINESE ART TO THE YEAR ONE THOUSAND」。PHD。:YALE UNIVERSITY,。
PAUL LOREN SWANSON。「THE TWO TRUTHS CONTROVERSY IN CHINA AND CHIH-I'S THREEFOLDTRUTH CONCEPT」。PHD。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85。
丸山孝雄著。「法華經の受容と展開の研究 -インドから中國へ」。博士論文。日本:東北大學,平成8年3月7日。
久保繼成著。「法華經菩薩思想の基礎」。博士論文。日本:立正大學,昭和60年2月6日。
王麗潔著。「《妙法蓮華經》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學特徵」。博士論文。中國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05。
王儷娟撰。「敦煌《觀音經》變相的發展與形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92。
吳善華著。「宮澤賢治の法華文學 -彷徨する魂」。博士論文。日本:東海大學,平成10年3月24日。
辛島靜志。「法華經諸漢譯本與梵本,藏譯本的對比研究(全套1-3冊,並附辛島靜志資料一冊)」。博士論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東語系梵語專業,1991。
周曉雯(釋妙傑)撰。「兩晉佛典之副詞研究 : 以兩部《法華經》之譯品為主」。碩士論文。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民91。
東館紹見著。「平安時代における法華一乘思想の史的展開」。博士論文。日本:大谷大學,平成12年3月17日。
金希庭撰。「中國早期「法華經」之「方便」思想的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民78。
施凱華。「天臺智者教判思想之研究:以《法華玄義》為主」。碩士論文。新竹市: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民93。
柯芬玲撰。「<<妙法蓮華經>>的授記研究」。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94。
洪水龍(釋明空)撰。「從《法華玄義》看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的詮釋」。碩士論文。新竹市: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民92。
唐偉雄撰。「《法華經》研究」。碩士論文。香港: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班,民90。
徐孟志。「〈法華經講經文〉與《法華經》注疏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嘉義縣: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民93。
望月海淑著。「法華經における信行の研究 -法華經における信の研究序說」。博士論文。日本:立正大學,平成10年9月30日。
野原耕平撰。「「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哲學精神之溯源:以「創價學會」為中心」。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民93。
菅野博史著。「中國における法華經疏の研究」。博士論文。日本:東京大學,平成6年3月7日。
飯島廣子著。「傳聖德太子筆『法華義疏』の書風と解釋に關する實證的研究」。博士論文。日本:筑波大學,平成11年3月25日。
黃香蘭撰。「法華經的研究」。碩士論文。香港: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民79。
黃國清撰。「《妙法蓮華經》「十如是」研究」。碩士論文。桃園縣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民89。
黃國清撰。「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博士論文。桃園縣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94。
楊馥翠。「唐代敦煌壁畫山水論析-以法華維摩詰觀無量壽經變為據」。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民95。
楊懿恭撰。「唐代敦煌法華經變研究」。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研究所,民85。
葛維鈞。「從《正法華經》看竺法護的翻譯特點」。碩士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年度。
廣田哲通著。「中世法華經注釋書の研究」。博士論文。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平成6年6月27日。
潘慧燕。「《觀音玄義》思想研究:以「性」、「修」善惡為中心」。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92。
蔡朝枝。「天臺安樂行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86。
韓煥忠著。「天臺宗判教研究:對《法華玄義》的一種詮釋」。博士論文。:中國人民大學,2003。
簡秀娥撰。「《法華經》禪思想之研究」。博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民92。
譚惠文撰。「《妙法蓮華經》譬喻文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86。
蘇昭銘。「《法華玄贊》對《法華論》種姓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碩士論文。台北市: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85。
釋本融。「《妙法蓮華經》聲聞授記之研究」。畢業論文。桃園縣中壢 市:圓光佛學研究所,94。
釋繼彥。「《普門品經》探究」。畢業論文。台北市: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86。

□會議論文
Gene Reeves。「A Buddhist Practice for the Modern World : Rissho Kosei-Kai and the Lotus Sutra」。《1990佛光山國際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頁482-489。1990佛光山國際佛教學術會議,1990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
Sandra A. Wawrytko(華珊嘉)。「The Lotus Sutra as Gateway to the Pure Land」。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1997年7月19日至7月21日。
中村元。「日本人能拓展抽象思維嗎——超越鳩摩羅什譯〈法華經〉的一個思想動向」。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尤惠貞。「從《般若經》到《法華經》---試論『一念具足萬行』與『一念即具三千』」。《第一屆比較哲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37-151。第一屆比較哲學研討會,1997年6月14日至6月15日。
尤惠貞。「從『法華經義』與『天臺教觀』談圓教義理與生命圓融」。《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專輯》。(台北縣:華梵大學出版部,民89):頁173-197。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1999年7月10日至1999年7月13日。
方立天。「〈法華經〉與『一念三千』說」。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方廣錩。「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註疏」。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伊藤瑞睿。「〈法華經〉在日本佛教中的傳播和發展」。中日第三次佛教學術會議,1989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
伊藤瑞睿。「《法華經》在日本佛教中傳播和發展」。《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1985-1995)》:頁189-200。中日佛教學術會議,。
伊藤瑞睿。「<法華經>在日本佛教中傳播和發展」。《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1985-1995)》。(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頁189-。中日佛教學術會議,。
任繼愈。「〈法華經〉和中國佛教」。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安樂行品成就法將」。《天台學會研究會專輯. 第二屆》。(初版。台北縣:原泉,民85)。第二屆天台學會研究會,。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之三車喻」。《天台學會研究會專輯. 第三屆》。(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8)。第三屆天台學會研究會。
那塔莎‧海勒。「居家建築及法華經變的視覺結構」。2001年敦煌佛教藝術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7月12日至7月15日。
周伯勘。「The Rise of Study on Lotus Sutra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m」。the 11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後藤隆一。「法華思想在日本的發展」。第五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1982年11月21日。
郭朝順。「從《法華玄義》所引重要經論看智顗的思想結構」。《第五次儒學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7-120。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2001年4月28日至4月29日。
陳娟珠。「現代經變圖的時代意義-以『清涼藝展法華經變』為中心」。《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專輯》。(台北縣:華梵大學出版部,民89)。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
陳娟珠。「現代經變圖的時代意義----以臺灣《清涼藝展法華、涅磐經變》為例」。《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提要集》。(蘭州:中國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00)。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陳清香。「臺灣佛寺的法華經藝術」:頁1-19。天臺寺歷史思想學術研討會,。
渡邊寶陽。「日蓮對〈法華經〉『一念三千』的繼承」。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湯山明。「從中亞地區對佛教典籍的接受情況來看羅什漢譯〈妙法蓮華經〉」。《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1985-199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頁393-416。中日第五次佛教學術會議,1993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
華珊嘉。「法華經:通往淨土的門路」。《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 :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實錄》。(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民80):頁120。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黃國清。「《妙法蓮華經》『三草二木』段的解讀——文獻學與義理學的考察」。「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2004年12月25日。
楊曾文。「日蓮心目中的〈法華經〉」。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劉楚華。「讀敦煌觀音經注-P.3904」。《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11月2日至6日。
劉靜宜。「敦煌本《妙法蓮華經講經文》研究—以P.2133、Φ36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例」。《第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前論文集》。(新竹市: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第十四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2003年9月6日至9月7日。
樓宇烈。「〈法華經〉與觀音信仰」。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潘慧燕。「從『十雙釋義』論《觀音玄義》的修行觀」。第十二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2001年9月7日至9月8日。
蔡燦煌。「分析不可能分析音樂---從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談中國佛教音樂中唸誦的採譜與分析---以普門品和大悲咒為例」。《佛教東傳二○○○年佛教音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1-288。佛教東傳二○○○年佛教音樂學術研討會,2000年1月24日至1月26日。
賴賢宗。「《觀音玄義》與《觀音經疏》的『作者』問題與性惡說之創唱者的考察」。「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2004年12月25日。
謝大寧。「譬喻與詮釋──從法華經的譬喻看牟宗三先生的天台詮釋」。第二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文本、對話與詮釋」學術研討會,2005年10月22日至10月23日。
鎌田茂雄。「海東天臺宗的形成——朝鮮佛教和〈法華經〉」。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釋大睿。「天台法華懺法的內涵與特質」。《「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頁1-43。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
釋妙凡。「《法華經.方便品》的權實意旨」。第二屆宗教學與佛學論文研討會,1998年5月1日。
釋妙亞。「天臺四教與《法華》七喻關涉之探討」。第二屆宗教學與佛學論文研討會,1998年5月1日。
釋明靄。「《妙法蓮華經》中『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之解讀」。《第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前論文集》。(新竹市: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民92)。第十四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2003年9月6日至9月7日。
釋悟性。「《法華經》的方便-兼論其涉及的佛法教學的倫理課題」。第十二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2001年9月7日至9月8日。
釋聖嚴。「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提要集》。(1994)。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1994年7月23日至7月25日。
釋聖嚴。「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下輯》。(台北縣新莊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民84)。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1994年7月23日至7月25日。
梶山雄一。「〈法華經〉的空、神變、佛身」。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199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期刊論文
「21世紀法華經思想<特集>」。《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1-111。
Burton Watson著;宮田幸一譯。「現代文明『法華經』思想的意義」。《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17-27。
David Chappell著;石神豐譯。「『法華經』ㄧ意義」。《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4-16。
Evgenji I. Kychanov;江口滿譯。「『法華經』西夏王國」。《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31-45。
Heinz Bechert;松戶行雄譯。「大乘佛教基本構造--初期佛教『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9卷1期=通號144期(2000年5月):頁118-131。
Jean-Noel Robert;前田耕作;松枝到。「.法華經.佛教研究(鼎談)」。《象徵圖像研究》通號11期(1997年3月):頁99-107。
Jonathan A. Silk;山極伸之譯。「佛教『法華經』位置」。《東洋學術研究》39卷2期=通號145期(2000年):頁220-198。
Lokesh Chandra;栗原淑江譯。「21世紀『法華經』光彩」。《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46-60。
Lokesh Chandra著;栗原淑江譯。「『法華經』現代--池田SGI會長思想」。《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28-39。
M. E. Ermakov;佐藤裕子譯。「世界宗教史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41卷2期=通號149期(2002年):頁153-147。
M. I. Vorobyova-Desyatovskaya,江口滿譯。「『法華經』現代的意義」。《東洋學術研究》36卷1期(1997年5月):頁62-73。
Margarita I. Vorobyova-Desyatovskaya;道口幸惠譯。「『法華經』菩薩精神」。《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20-30。
Michael Zimmermann。「The Tathagatagarbhasutra:Its Bas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 to the Lotus Sutra = 『如來藏經』:概略『法華經』關係」。《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2期(1998年年):頁143-168。
R. C. ;水船教義譯。「序言 (『大學圖書館所藏梵文法華經寫本(Add.16821683)寫真版』)」。《東洋學術研究》41卷1期=通號148期(2002年):頁209-199。
Stephen G. Covell。「Conference Report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Lotus Sutra Conference: The Lotus Sutra and Zen = 第8回國際法華經會議 報告書」。《中央學術研究所紀要》32期(2003年):頁179-187。
Takayasu Suzuki。「The Buddhology in the Mahabherisutra Inherited from the Saddharmapundarik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2期=通號100期(2002年3月):頁1017-1013。
Tilmann Vatter。「Hendrik Kern and the Lotussutra」。《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2期(1998年年):頁129-141。
V. I. Rudoi,E. P. Ostrovskaya;齋藤子譯。「第三千年向法華經佛教哲學未來」。《東洋學術研究》37卷1期(1998年5月):頁136-142。
Wawrytko, Sandra A.。「Language and Logic in the Lotus Sutra: A Hermeneutical Exploration of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中華佛學學報》13(下)期(民89年5月):頁63-95。
Ziporyn, Brook。「How to Will Backwards: Time, Forgetting and Repetition in the Lotus Sutra」。《中華佛學學報》13(下)期(民89年5月):頁29-62。
三友健容。「阿毘達磨佛教的聲聞成佛與法華經」。《美佛會訊》79期(2002年7月):頁40-48。
三角洋一。「平安貴族法華三大部受容」。《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34-41。
三原正資。「法華經『銀河鐵道夜』」。《現代宗教研究》通號31期(1997年3月):頁148-169。
三原正資。「法華經宮澤賢治『春修羅』--『二重風景』世界觀」。《現代宗教研究》通號34期(2000年3月):頁243-270。
三原正資。「法華經宮澤賢治『春修羅』(2)『ㄧ』實相」。《現代宗教研究》35期(2001年3月):頁152-183。
三原正資。「法華經宮澤賢治『春修羅』(3)『』何」。《現代宗教研究》36期(2002年3月):頁118-143。
三原正資。「法華經宮澤賢治童話集『注文多料理店』--『夢』世界」。《現代宗教研究》37期(2003年3月):頁112-137。
三輪是法。「日蓮法華經觀--道元比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卷1期(1994年12月):頁150-152。
三輪是法。「日蓮法華經觀--道元比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卷1期(1995年12月):頁257-258。
下野玲子。「敦煌莫高窟隋代法華經變相圖研究」。《鹿島美術財團年報》20期(別冊)(2003年):頁194-203。
丸山孝雄著;郭哲彰譯。「法華經論之立場」。《中國佛教》31卷10期(民76年10月):頁22-34。
丸茂湛祥。「人尊重生--『法華經生』」。《春秋》通號419期(2000年6月):頁20-23。
久保繼成。「佛國土莊嚴--法華經場合」。《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卷2期(1995年3月):頁883-877。
久富木原玲。「『源氏物語』『法華經』--六條御息所罪」。《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90-95。
千村達志。「『日本靈異記』『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忽』『忽然』」。《言語表現研究》通號16期(2000年3月):頁24-35。
大南龍昇。「『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法華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卷1期(1995年12月):頁38-43。
大島薰。「安居院澄憲草『法華經品釋』」。《金澤文庫研究》通號300期(1998年3月):頁4-16。
小山滿。「曇曜五窟『法華經』」。《創大研究》通號20期(1999年3月):頁22-35。
小林健二。「幸若舞曲『法華經』--說教台本『多田滿仲』舞曲『滿仲』 -- (佛教藝能『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35-140。
小峰和明。「大江匡房『法華經賦』」。《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84-89。
小峰和明。「中世法華講會 -- (『法華經』講說場)」。《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58-64。
小[火*田]進。「觀照感動--『法華經』『福音書』照應」。《世界》通號8期(1998年3月):頁125-155。
山崎守一。「法華經傳承一樣相--Upayakausalya-Parivarto Nama Dvitiyah v. 64c」。《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6期(2000年):頁1-18。
山崎守一。「法華經頭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1期=通號99期(2001年12月):頁419-415。
山部和喜。「『發心集』『法華經』--二本文系統問題」。《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06-110。
中尾堯。「京都立本寺法華經寫經」。《立正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16期(2000年):頁1-27。
中村元;金勛。「日本人能拓展抽象思維嗎?——超越鳩摩羅什譯《法華經》的一個思想動向」。《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中島秀典。「『梁塵秘抄』法華經二十八品歌佛教思想--法華彌陀一體思想系譜」。《梁塵》通號14期(1996年12月):頁15-24。
中島美彌子。「『大橋中將』法華經信仰--賴朝像視角」。《立教大學日本文學》90期(2003年7月):頁17-27。
中根千繪。「『今昔物語集』法華經靈驗譚」。《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33-138。
中澤信幸。「近世初期法華經字音樂『韻鏡』扱」。《日本語日本文學》33期(2001年8月):頁14-25。
井澤元彥。「逆說日本史(478)第五十話 天下一統(3)『新權力構築』編(最終回)安土城法華經『寶塔現出』再現」。《週刊》34卷20期=通號1647期(2002.5年24月):頁102-105。
今井享。「妙一記念館本反名書法華經本文同反名連續表記法」。《國文學論考》通號33期(1997年3月):頁20-30。
今井青史。「般若經.法華經『謗法罪』」。《真言宗豐山派總合研究院紀要》7期(2002年6月):頁237-247。
今成元昭。「『法華經』平安朝文化.文學」。《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6-15。
太田晴道。「光長寺『大日本法華經經記』」。《桂林學叢》17期(1999年):頁225-265。
心甫。「法華講座--法華經的特色」。《普門》208期(民86年1月):頁20-23。
方立天。「《法華經》與一念三千說」。《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方東美。「涅槃經的思想特色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要義」。《中國佛教》(民70年10月):頁4-11。
方廣錩。「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中華佛學學報》10期(民86年7月):頁211-232。
木村周誠。「釋智證圓珍法華經觀」。《天台學報》42期(1999年年):頁71-77。
木村清教。「『華嚴經』與『法華經』--省察東亞地區研究該二經的傳統」。《諦觀》(民85年1月):頁3-13。
水上文義。「日本撰述偽託書法華經曼荼羅構成--蓮華三昧經中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1期=通號97期(2000年12月):頁169-173。
犬飼隆。「『法華百座聞書抄』語」。《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54-159。
王育成。「明陳洪綬《戲嬰圖》與《妙法蓮華經》」。《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5年2期。
北真樹。「法華經『龍女成佛』圖諸相」。《帝塚山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紀要》2期(2001年1月):頁33-57。
布施義高。「『注法華經』『跡本理勝劣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1期=通號99期(2001年12月):頁107-109。
布施義高。「『注法華經』『跡本理勝劣事』本跡論」。《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卷1期=通號101期(2002年12月):頁170-173。
平川彰著;郭哲彰譯。「『法華經』在大乘佛教的地位」。《中國佛教》30卷9期(民75年9月):頁16-22。
平川彰著;郭哲彰譯。「『法華經』在大乘佛教的地位 (續)」。《中國佛教》30卷10期(民75年10月):頁14-18。
平川彰著;郭哲彰譯。「『法華經』在大乘佛教的地位 (續)」。《中國佛教》30卷11期(民75年11月):頁13-17。
平川彰著;郭哲彰譯。「『法華經』在大乘佛教的地位 (續完)」。《中國佛教》30卷12期(民75年12月):頁20-24+。
弘覺。「妙法蓮華經經名探源」。《宗教世界》(民69年1月):頁44-46。
末木文美士。「東洋哲學研究所ㄧ.ㄧ講演會 法華經日蓮」。《東洋學術研究》41卷2期=通號149期(2002年):頁34-44。
末光愛正。「吉藏『法華經』解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卷1期(1983年12月):頁239-242。
永本。「『法華經』的成立與背景」。《普門》249期(民89年6月):頁26-31。
永本。「法華經中的蓮花」。《普門》252期(民89年9月):頁32-35。
永本。「法華經的地位與價值」。《普門》248期(民89年5月):頁49-52。
永本。「法華經的思想」。《普門》251期(民89年8月):頁32-35。
永本。「法華經的結構」。《普門》250期(民89年7月):頁27-30。
永藤靖。「苦惱神神--『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異類」。《文藝研究》通號80期(1998年9月):頁41-55。
田中幸江。「『法華經勸進抄』引用說話」。《專修國文》72期(2003年1月):頁79-107。
田林芳朗作;蘇榮焜譯。「『法華經』的佛陀觀﹣﹣一乘妙法與久遠釋迦」。《慧炬》331期(民81年1月):頁32-36。
田島毓堂。「日遠上人法華經訓讀」。《法華文化研究》28期(2002年):頁1-13。
田島毓堂。「法華經為字和訓考--資料篇-8-」。《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通號121期(1995年):頁173-198。
田島毓堂。「法華經為字和訓攷--與注場合」。《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卷1期(1983年12月):頁44-49。
田島毓堂。「法華經訓讀史研究諸問題」。《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通號124期(1996年):頁233-250。
田島毓堂。「新資料.日光山輪王寺天海藏高麗版法華經為字和訓」。《訓點語訓點資料》通號97期(1996年3月):頁1-45。
石川一。「慈圓『法華經』.和歌 -- (和歌周緣『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89-93。
石井清純。「道元禪師『法華經』依用關一考察--經典取捨基準中心」。《宗學研究》通號39期(1997年3月):頁37-42。
石田智宏。「法華經神變覺書--光明化佛」。《桂林學叢》通號16期(1997年):頁1-22。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哲學」。《》35卷6期(1997年6月):頁108-123。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 第2回 『十如是』何」。《》35卷7期(1997年7月):頁174-178。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 第3回 身周起理」。《》35卷8期(1997年8月):頁258-265。
石原慎太郎。「連載/第四回生死者 法華經生」。《》35卷9期(1997年9月):頁276-283。
石原慎太郎。「連載 第5回 信仰鍵--法華經生」。《》35卷10期(1997年10月):頁326-335。
石原慎太郎。「第6回 宇宙人間-1-法華經生」。《》35卷11期(1997年11月):頁344-354。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第7回)人間生在,何」。《》35卷12期(1997年12月):頁290-298。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9)」。《》36卷2期(1998年2月):頁146-153。
石原慎太郎。「連載/第10回佛性道 法華經生」。《》36卷3期(1998年3月):頁278-287。
石原慎太郎。「法華經生-11-實相何」。《》36卷4期(1998年4月):頁318-328。
石原慎太郎。「人間永遠(最終回)法華經生」。《》36卷5期(1998年5月):頁290-303。
石島尚雄。「道元禪師法華經學關一考察」。《宗學研究》通號40期(1998年3月):頁85-90。
石澤法子。「本興寺所藏十卷本紺紙金字法華經見返繪」。《文化學研究》12期(2003年):頁87-89。
伊藤瑞叡。「法華經Adhisthana位置役割」。《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1期=通號97期(2000年12月):頁282-288。
伊藤瑞叡。「法華經bodhisattva-carya成語周邊」。《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7卷1期=通號93期(1998年12月):頁114-121。
伊藤瑞叡。「法華經上慢四眾關係見菩薩行(3)」。《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卷1期(1996年12月):頁30-37。
伊藤瑞叡。「法華經上慢四眾關係見菩薩行(5)」。《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1期(1995年3月):頁9-17。
伊藤瑞叡。「法華經上慢四眾關係見菩薩行(5)結論」。《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6期(2000年):頁1-13。
伊藤聰。「『法華經』中世神祇書--特鎌倉期兩部神道書梵天王說巡」。《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50-57。
仲井克己。「『三寶繪』『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18-125。
印海。「法華經大意」。《海潮音》(民75年2月):頁5-18。
吉田剛。「趙宋華嚴學展開--法華經解釋展開中心」。《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通號27期(1996年10月):頁215-225。
吉原浩人。「『本朝文粹』詩序『法華經』--勸學會詩序中心」。《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78-83。
吉野敏武。「ㄧ【和紙考】4『法華經ㄧ』展肉眼觀察史料紙素材裝幀」。《和紙文化研究》通號7期(1999年11月):頁90-102。
名波弘彰。「『平家物語』『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16-121。
寺本亮晉。「安然圓密一致觀見法華經--四一教判中心」。《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27期(2003年3月):頁61-73。
江上綏。「淺草寺所藏國寶法華經見返繪」。《國華》108卷1期=通號1282期(2002年8月):頁3-22。
池田大作。「『法華經』寫本研究現代的意義」。《東洋學術研究》36卷1期(1997年5月):頁90-93。
池田大作。「私人生記錄 第3部(2)英譯『法華經』完成.出版--世界『人間平等』智慧」。《第三文明》通號491期(2000年11月):頁57-66。
池田大作。「現代蘇『法華經』精神」。《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91-93。
池田大作。「發刊辭 (『大學圖書館所藏梵文法華經寫本(Add.16821683)寫真版』)」。《東洋學術研究》41卷1期=通號148期(2002年):頁216-212。
池田尚隆。「『榮花物語』『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03-108。
池田魯彥。「道元《法華轉法華》之傳統」。《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池田魯參。「祇管打坐宗旨『法華經』」。《宗學研究》通號38期(1996年3月):頁13-18。
竹村牧男。「良寬法華經(1)」。《禪》7期(2002年):頁93-101。
竹村牧男。「良寬法華經(2)」。《禪》8期(2002年):頁69-75。
竹村牧男。「良寬法華經(3)」。《禪》9期(2003年):頁77-87。
竹村牧男。「良寬法華經觀」。《佛教文化》通號40期(2000年12月):頁2-22。
西田龍雄。「西夏語譯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41卷2期=通號149期(2002年):頁172-162。
西尾勝彥。「『正法眼藏』『法華經』受容展開--『如來全身』卷」。《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33期(2000年7月):頁41-55。
西尾勝彥。「『正法眼藏』『法華經』受容展開--『法華轉法華』卷」。《宗學研究》44期(2002年3月):頁67-72。
西尾勝彥。「『正法眼藏』『法華經』受容展開一側面」。《宗學研究》43期(2001年3月):頁65-70。
西村惠信。「三余居窗話(36)私『法華經』」。《禪文化》通號186期(2002年):頁88-100。
「佛教藝能『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28-147。
何勁松。「《法華經》的歷史意義及其在二十一世紀中的作用」。《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3期。
何勁松;大江平和譯。「現代社會法華經精神展開--池田大作SGI會長『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9卷2期=通號145期(2000年):頁77-89。
何勁松;菅野博史譯。「池田大作SGI會長『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52-63。
吳汝鈞。「『法華經』思想要義 -1-」。《獅子吼》30卷6期(民80年6月):頁3-8。
吳汝鈞。「『法華經』思想要義 -2-」。《獅子吼》30卷7期(民80年7月):頁22-28。
吳汝鈞。「『法華經』思想要義 -3-」。《獅子吼》30卷8期(民80年8月):頁16-21。
吳汝鈞。「『法華經』思想要義 -4-」。《獅子吼》30卷9期(民80年9月):頁17-21。
宋立道。「天台宗與《法華經》之我見」。《佛學研究》1998年。
谷山俊英。「研究手引--『法華經』平安朝文藝研究文獻目錄抄」。《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60-167。
辛島靜志。「法華經梵本原典批判覺書」。《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1期(1997年):頁49-68。
辛島靜志。「法華經文獻學的研究」。《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卷2期(1997年3月):頁918-914。
辛島靜志。「法華經文獻學的研究(2) 觀音avalokitasvara語義解釋」。《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2期(1998年):頁39-66。
釆晃。「『大乘大義章』中『法華經』觀」。《佛教學ㄧ》73期(2001年5月):頁44-64。
釆晃。「鳩磨羅什『法華經』觀」。《大谷學報》81卷3期(2002年9月):頁28-48。
「和歌.漢詩文『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42-89。
「和歌周緣『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84-105。
周麗楨。「法華奧義管窺」。《慧炬》254/255期(民74年9月):頁28-32。
季羨林。「21世紀『法華經』精神」。《東洋學術研究》36卷1期(1997年5月):頁94-97。
「東洋哲學研究所.ㄧ (特集 法華經思想)」。《東洋學術研究》41卷2期=通號149期(2002年):頁172-147。
林保堯講述;陳守強主持;詹栩茵,歐陽完婷記錄。「敦煌法華經變圖」。《金色蓮花:佛學月刊》33期(民84年9月):頁34-43。
松田和信。「ㄧ.梵文法華經斷簡發見」。《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4-19。
松岡由香子。「道元『法華經』授記解釋」。《宗學研究》45期(2003年3月):頁37-42。
松原泰道,石原慎太郎。「特別對談法華經生」。《》37卷1期(1999年1月):頁265-272。
武石彰夫。「平安朝法華經歌」。《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42-47。
河村孝照。「法華經日本思想(1)」。《東洋學研究》通號33期(1996年):頁1-20。
河野亮仙。「『語物』視點見法華經」。《日本佛教學會年報》67期(2001年年):頁173-180。
河野亮仙。「法華經現伎樂」。《山家學會紀要》4期(2001年6月):頁84-93。
法華思想究會。「法華經『一乘』用例」。《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2期(1996年3月):頁125-210。
「『法華經』語場」。《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45-159。
「『法華經』中世文化」。《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8-43。
「『法華經』中世神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44-57。
「『法華經』文化」。《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6-41。
「法華經展開幕式」。《東洋學術研究》42卷2期=通號151期(2003年):頁138-147。
「物語.日記『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90-117。
竺沙雅章。「宋代單刻本『法華經』」。《汲古》40期(2001年12月):頁21-27。
芹澤日耀。「法華經世界實現契機上行菩薩」。《桂林學叢》17期(1999年):頁1-27。
花野充道。「最澄『法華經』受容」。《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26-33。
采〔〕晃。「中國於大乘思想受容一樣相--法華經中心」。《大谷學報》80卷4期(2001年9月):頁45-47。
金天鶴。「均如法華經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1期=通號95期(1999年12月):頁351-349。
金榮生。「『法華經』佛身觀構造」。《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1期=通號95期(1999年12月):頁266-268。
金榮生。「『法華經』『惡世』」。《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1期=通號99期(2001年12月):頁403-401。
長篠康一郎。「實證的研究鬥爭(47)太宰治宮澤賢治法華經信者!!」。《月刊》39卷4期=通號692期(2002年4月):頁70-73。
阿部泰郎。「中世宗教思想文獻研究(2)宗性寫.澄憲草『法華經並阿彌陀經釋』解題翻刻」。《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通號130期(1998年):頁173-196。
俞美霞。「妙法蓮華經在敦煌」。《藝術家》48卷6期=289期(民88年6月):頁306-309。
前田雅之。「『讚岐典侍日記』『法華經』--死至堀河天皇誦經.唱題」。《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09-117。
姚長壽。「從中亞地區對佛教典籍的接受情況來看羅什漢譯《妙法蓮華經》的特色」。《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2期。
柏谷直樹。「『守屋本反名書法華經』語彙總索引(1)」。《學校法人佐藤榮學園埼玉短期大學研究紀要》8期(1999年3月):頁186-177。
柏谷直樹。「『守屋本反名書法華經』語彙總索引(2)」。《學校法人佐藤榮學園埼玉短期大學研究紀要》9期(2000年3月):頁164-156。
柏谷直樹。「奈良國立博物館藏『法華經卷第一』(書六六)譯讀稿」。《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21期(2001年):頁27-43。
柏谷直樹。「奈良國立博物館藏『法華經卷第一』(書六六)反名訓點」。《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22期(2002年):頁177-193。
柳絮。「『法華經新解註』後記」。《菩提樹》(民70年1月):頁21-22。
柳絮。「法華經二十八品要旨」。《獅子吼》(民67年3月):頁6-11。
柳絮。「法華經新註」。《菩提樹》(民69年1月):頁19-22。
柳絮。「法華經新解」。《菩提樹》(民66年9月):頁19-22。
柳澤良一。「『法華經』題詠漢詩」。《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62-69。
秋葉光寂。「『法華玄義』釋名章吉藏法華經疏經題釋比較--因果論中心」。《天台學報》44期(2001年年):頁110-116。
胡永炎。「敦煌法華經變壁畫--解讀神奇的視像動畫空間」。《藝術家》52卷1期=308期(民90年1月):頁214-217。
胡永炎。「敦煌法華經變壁畫--解讀神奇的視像動畫空間」。《藝術家》52卷4期=311期(民90年4月):頁202-205。
胡國堅。「法華經的重要思想及其行證法門」。《慧炬》(民70年11月):頁6-14。
胡進杉。「元中峰和尚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故宮文物月刊》18卷10期=214期(民90年1月):頁124-133。
孫藩聲。「從運的特性說明佛法與法華經的功能」。《獅子吼》(民81年9月):頁44-45。
宮田幸一。「日本『法華經』受容影響」。《東洋學術研究》39卷2期=通號145期(2000年):頁59-76。
宮田幸一。「牧口常三郎、戶田城聖『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64-87。
宮次男。「法華經變相圖」。《國文學解釋鑑賞》68卷6期(2003年6月):頁104-112。
宮澤勘次。「法華經懺悔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1期=通號95期(1999年12月):頁163-166。
島田裕巳。「法華經密教--新宗教佛教理解背景」。《佛教》通號49期(2000年2月):頁37-49。
「扇面法華經 (料紙裝飾--箔散)」。《日本美術》通號397期(1999年6月):頁63-69。
「『旅順博物館所藏梵文法華經斷簡』<寫真版及ㄧ字版>旅順博物館.創價學會協力出版寄」。《東洋學術研究》36卷1期(1997年5月):頁90-102。
柴田章延。「御許山佛通寺所藏資料--特『傳釋弘法真筆細字法華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卷1期(1996年12月):頁206-208。
柴佳世乃。「『法華秘中略歎抄』翻刻解說--明覺流法華經讀誦(一)」。《人間文化研究年報》通號23期(1999年):頁18-10。
柴佳世乃。「『法華秘中略歎抄』付載四書翻刻解說--明覺流法華經讀調(2)」。《人間文化研究年報》24期(2000年):頁2-14-24。
柴佳世乃。「法華經讀誦--城崎溫泉寺藏『法華經音曲』」。《國語國文》69卷4期=通號788期(2000年4月):頁1-15。
「特集 『法華經』平安朝文藝」。《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6-167。
「特集 『法華經』ㄧ」。《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4-60,184-170。
「特集 『法華經』歷史的意義21世紀役割--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4-109。
「特集 『法華經』歷史人類的課題--第36回國際.北研究會議(ICANAS 2000)」。《東洋學術研究》39卷2期=通號145期(2000年):頁44-161,220-198。
「特集 法華經思想」。《東洋學術研究》41卷2期=通號149期(2002年):頁34-44,172-147。
「特集=『法華經』中世文藝」。《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0-155,圖卷頭4頁。
真野龍海。「正法華經妙法華經(1)內容比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1期=通號95期(1999年12月):頁448-441。
馬淵和夫。「法華經音義明覺三藏流」。《訓點語訓點資料》通號96期(1995年9月):頁21-25。
馬場光子。「『梁塵秘抄』『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48-54。
高木健翁,村上征勝,伊藤瑞叡他。「法華經計量分析展望」。《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2期=通號98期(2001年3月):頁936-933。
高佐宣長。「法華經現代--再確認污濁世裂日蓮諭」。《日本及日本人》通號1622期(1996年4月):頁106-115。
高岡幸一。「『今昔物語集』本朝篇佛法部卷12法華經靈驗譚再考」。《言語文化研究》通號25期(1999年):頁313-330。
高振農。「『法華經』在中國的流傳概述 -1-」。《香港佛教》473期(民88年10月):頁8-10。
高振農。「『法華經』在中國的流傳概述 -2-」。《香港佛教》474期(民88年11月):頁7-8。
高振農。「『法華經』在中國的流傳概述 -3-」。《香港佛教》475期(民88年12月):頁7-8。
高振農。「『法華經』在中國的流傳概述 -4-」。《香港佛教》476期(民89年1月):頁12-14。
高橋宏幸。「『法華經釋文』撰述關一資料--『法華經玄贊要集』」。《國文學論考》通號36期(2000年3月):頁14-21。
常盤義伸。「法華經禪者」。《禪文化研究所紀要》通號22期(1996年5月):頁1-47。
常盤義伸。「ㄧ前生所說法華經真理」。《花園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通號30期(1998年):頁25-43。
常融。「持誦法華經感言--鈔寫佛經應具承先啟後的責任」。《海潮音》(民69年12月):頁23-24。
張寶璽。「《法華經》的翻譯與釋迦多寶佛造像」。《佛學研究》1994年。
張鶴琴。「Ten Powers of the Wu Liang Yi Ching」。《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民76年6月):頁59-67。
望月良晃。「教團研究ㄧ 法華經教團涅槃經教團」。《現代宗教研究》通號32期(1998年3月):頁68-85。
望月海淑。「最終講義 法華經私」。《身延論叢》5期(2000年3月):頁51-63。
梁永康。「法華經淺談」。《內明》(民62年8月):頁30-31。
梁永康。「法華經淺談」。《香港佛教》260期(民71年1月):頁9-11。
清水海隆。「『法華經』福祉背景思想(試論)--森永松信『法華經』理解據所」。《大崎學報》通號155期(1999年3月):頁93-107。
清田寂天。「天台智顗法華經本願--開示悟入釋見」。《日本佛教學會年報》通號60期(1995年5月):頁221-234。
淨心。「妙法蓮華經啟蒙」。《中國佛教》(民64年3月):頁14-15。
「第一二回法華經.日蓮聖人.教團論ㄧ講演」。《現代宗教研究》37期(2003年3月):頁10-56。
細井日達編、印海譯。「法華經大意」。《海潮音》67卷2期(民75年2月):頁5-18。
莊崑木。「從天臺判教的立場試論法藏『五教章』中對法華的批判」。《法光學壇》(民87月):頁93-103。
逢[土*反]雄美,山崎守一。「梵文『法華經』系統分類」。《情報處理學會研究報告》2001卷67期(2001.7年13月):頁1-10。
郭良蕙。「法華的興衰」。《藝術家》(民89年10月):頁236-237。
郭良蕙。「興衰話法華」。《中國文物世界》(民89年10月):頁18-20。
郭朝順。「從『法華玄義』所引重要經論看智顗的思想結構」。《世界中國哲學學報》(民90年4月):頁93+95-120。
郭勤正。「『法華經』思想闡微」。《慧炬》240期(民73年6月):頁8-12。
野口康彥。「鈴木修學社會福祉活動信仰關一研究--法華經社會福祉實踐理念」。《中央學術研究所紀要》31期(2002年):頁231-239。
野村耀昌著、郭哲彰譯。「一佛乘的思想 (上)」。《獅子吼》26卷2期(民76年2月):頁24-28。
野村耀昌著、郭哲彰譯。「一佛乘的思想 (中)」。《獅子吼》26卷3期(民76年3月):頁26-30。
野村耀昌著、郭哲彰譯。「一佛乘的思想 (下)」。《獅子吼》26卷4期(民76年4月):頁26-31。
野澤勝夫。「『月瀨本反名書法華經』(4)」。《昭和學院短期大學紀要》通號36期(1999年):頁43-47。
野澤勝夫。「『月瀨本反名書法華經』(5)」。《昭和學院短期大學紀要》37期(2000年年):頁35-42。
野澤勝夫。「『月瀨本反名書法華經』(6)」。《昭和學院短期大學紀要》39期(2002年):頁1-23。
野澤勝夫。「月瀨本反名書法華經 信解品 第四--翻字」。《昭和學院國語國文》通號33期(2000年3月):頁20-28。
野澤勝夫。「繪卷反名書法華經」。《昭和學院短期大學紀要》38期(2001年):頁19-28。
陳美鳳。「華嚴一乘與法華一乘之異同」。《中國佛教》(民77年3月):頁16-21。
陳英善。「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中華佛學學報》14期(民90年9月):頁293-308。
陳重文。「法華玄義概觀 (上)」。《獅子吼》26卷2期(民76年2月):頁16-20。
陳重文。「法華玄義概觀 (下)」。《獅子吼》26卷3期(民76年3月):頁19-24。
陳娟珠。「現代經變圖的時代意義--以臺灣『清涼藝展』法華、涅槃經變為例」。《華梵學報》(民90年8月):頁100-115。
雪浪。「『法華新解』外一章」。《菩提樹》(民65年11月):頁11-15。
堀江宏文。「『法華經曼荼羅圖』佛塔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1期=通號99期(2001年12月):頁200-202。
堀江宏文。「法華經曼荼羅圖表佛塔」。《法華文化研究》28期(2002年):頁15-25。
勝呂信靜。「法華經一乘思想」。《印度哲學佛教學》通號10期(1995年10月):頁130-166。
勝呂信靜。「[卄/刈]谷定彥博士答--拙著『法華經成立思想』對書評讀」。《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1期(1995年3月):頁1-7。
愉林。「法華的流傳和道教靈寶的抄襲」。《香港佛教》(民69年2月):頁3-6。
「插頁:宋版『妙法蓮華經』、趙城金藏、敦煌唐寫本『金剛經』、釋日蓮手」。《北京圖書館館刊(大陸)》1998年3期=25期(1998年9月):頁82-85。
「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注疏」。《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普行。「妙法蓮華經易解」。《菩提樹》(民61年3月):頁17-19。
曾根原理。「『法華經』中世文藝研究文獻目錄抄」。《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48-155。
植木雅俊。「Saddharmapundarika意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1期=通號97期(2000年12月):頁431-429。
渡邊秀夫。「『法華經』願文--『菅家文草』『本朝文粹』所收願文中心」。《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70-77。
渡邊明照。「授記戒名根據--法華經往生說接點」。《山家學會紀要》5期(2002年12月):頁55-64。
渡邊麻里子。「談義書(直談抄)位相--『鷲林拾葉鈔』.『法華經直談抄』物語」。《中世文學》47期(2002年):頁75-85。
渡邊彰良。「日蓮法華經行者持經者」。《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卷2期(1996年3月):頁732-734。
渡邊寶陽,楊曾文。「日蓮對《法華經》"一念三千"的繼承」。《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渡邊寶陽。「『法華經』歸命日蓮法華經行者認識--『開目抄』敘述中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卷2期(1997年3月):頁523-532。
渡邊寶陽。「法華經『因緣.譬喻.言辭』考」。《日蓮教學研究所紀要》28期(2000年年):頁1-22。
湯山明。「法華經文獻學的研究課題」。《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1期(1997年):頁29-47。
菅野扶美。「普賢摩頂今樣.法華經繪.唱導」。《東橫國文學》33期(2002年3月):頁35-58。
菅野博史;張大柘。「日本對中國法華經疏的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2期。
菅野博史。「《法華統略》中〈釋藥草喻品〉、〈釋授記品〉、〈釋化城喻品〉的研究與翻印」。《佛學研究》1998年。
菅野博史。「《法華經》的中心思想──以一佛乘思想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3期。
菅野博史。「『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實踐中國.日本受容」。《東洋學術研究》40卷2期=通號147期(2001年):頁70-87。
菅野博史。「『法華經』現代的意義」。《東洋學術研究》42卷1期=通號150期(2003年):頁55-71。
菅野博史。「『法華經』構成思想的特色」。《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61-82。
菅野博史。「中國『法華經』思想受容」。《東洋學術研究》39卷2期=通號145期(2000年):頁45-58。
菅野博史。「日本『法華經』思想文化」。《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37-51。
黃國清。「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中華佛學學報》13(上)期(民89年5月):頁137-154。
黃國清。「佛陀出世的本懷--『法華經』導讀 - 上 -」。《人生雜誌》225期(民91年5月):頁108-112。
黃國清。「經典導讀--佛陀出世的本懷:『法華經』導讀 - 下 -」。《人生雜誌》226期(民91年6月):頁76-80。
黃國清。「竺法護譯『正法華經』『自然』譯詞析論」。《中華佛學研究》5期(民90年3月):頁105-122。
黃國清。「《妙法蓮華經》「三草二木」段的解讀--文獻學與義理學的進路」。《世界宗教學刊》6期(民94年12月):頁135-185。
黑羽文明。「檢證 異色集團斬(16)宗教法人孝道教團(孝道山本佛殿)--『法華經.熟益正法』說真俗一貫菩薩教團」。《政界》20卷6期(1998年6月):頁104-108。
塚本啟祥。「Karakorum Highway沿刻畫.刻文見法華經信仰」。《財團法人松岡文庫研究年報》15期(2001年)。
新井野洋子。「法華經宮澤賢治」。《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卷2期(1996年3月):頁772-774。
楊富學。「論所謂的『喀什本梵文"法華經"寫卷』」。《中華佛學學報》7期(民83年7月):頁73-95。
楊惠南。「為修行打底,學術奠基 對『妙法蓮華經玄義研究』的看法」。《人生雜誌》180期(民87年8月):頁66-69。
楊惠南。「智顗對秦譯『法華經』的判釋」。《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期(民86年7月):頁1-24。
楊惠南。「對<妙法蓮華經玄義研究>的看法」。《中華佛學學報》11期(民87年7月):頁535-538。
楊曾文。「日蓮心目中的《法華經》」。《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楊曾文;菅野博史譯。「中國歷史『法華經』21世紀意義」。《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23-36。
聖凱。「論中國早期以《法華經》為中心的信仰形態(上)」。《法音》2002年7期。
聖凱。「論中國早期以《法華經》為中心的信仰形態(下)」。《法音》2002年8期。
葛婉章。「妙法蓮華經插畫」。《故宮文物月刊》(民84年1月):頁42-59。
葛婉章。「清妙法蓮華經變相--由圖像般若觀法華義理 (上)」。《故宮文物月刊》11卷5期=125期(民82年8月):頁78-91。
葛婉章。「清妙法蓮華經變相--由圖像般若觀法華義理 (下)」。《故宮文物月刊》11卷6期=126期(民82年9月):頁92-109。
鈴木佐內。「法華經直談書『姬傳承』」。《和洋國文研究》37期(2002年3月):頁20-29。
鈴木泰惠。「『狹衣物語』『法華經』--<姬><月都>」。《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96-102。
椿正美。「六朝譯經見兼語文--『法華經』中心」。《千葉商大紀要》39卷1.2期=通號132.133期(2001年9月):頁87-100。
椿正美。「羅什譯『法華經』語學的研究--指示代名詞」。《身延山大學佛教學部紀要》1期(2000年):頁89-101。
椿正美。「羅什譯『法華經』語學的研究--接續詞『而』」。《身延山大學佛教學部紀要》2期(2001年):頁1-11。
椿正美。「羅什譯『法華經』語學的研究--『復』『亦』『又』」。《身延山大學佛教學部紀要》3期(2002年):頁67-76。
廖朝陽。「『法華經』的閱讀論 : 管窺古典小說的宗教基盤」。《中外文學》17卷5期=197期(民77年10月):頁91-123。
熊田健二。「宮澤賢治宗教的世界--法華經的世界ㄧㄧ」。《Artes liberales》通號55期(1994年12月):頁1-20。
綠谷一樹。「中山法華經寺輪番制度」。《日蓮教學研究所紀要》26期(1998年年):頁85-95。
翟玉蘭。「血書《妙法蓮華經》」。《絲綢之路》1998年3期。
蓑輪顯量。「東大寺所藏『法華經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卷1期=通號101期(2002年12月):頁195-201。
「說話『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18-144。
趙明烈。「宮澤賢治作品現法華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卷2期=通號102期(2003年3月):頁952-948。
趙聲良。「成都南朝浮雕彌勒經變與法華經變考論」。《敦煌研究》2001年1期。
趙聲良。「研究資料 南朝浮雕法華經變圖彌勒經變圖」。《國華》109卷5期=通號1298期(2003年12月):頁34-38。
遠藤好英。「書評 田島毓堂著『法華經為字和訓研究』讀」。《名古屋大學國語國文學》通號87期(2000年12月):頁65-78。
遠藤孝紀。「創價學會思想『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83-98。
遠藤慶太。「奈良時代『法華經』依據考察」。《美夫君志》63期(2001年10月):頁45-55。
榎木久薰。「高山寺藏寬喜元年識語本新譯華嚴經漢字聲調--保延本法華經單字比較」。《鳥取大學教育地域科學部紀要 教育.人文科學》4卷2期(2003年1月):頁657-666。
劉永增。「梵語《法華經》及其研究」。《敦煌研究》1994年4期。
劉建。「論《法華經》的空、神變、佛身」。《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增古和子。「『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26-132。
廣田哲通。「『法華經』和歌--和歌注釋注釋和歌」。《女子大文學. 國文篇》通號46期(1995年3月):頁34-49。
廣田哲通。「『法華經』思想--普遍挑戰」。《國文學 解釋教材研究》44卷8期=通號643期(1999年7月):頁10-15。
廣田哲通。「日蓮文學--法華經享受」。《女子大文學. 國文篇》通號47期(1996年3月):頁55-64。
慧嶽。「法華經『十如是』文的真義--申說『如是本末究竟等』」。《海潮音》(民64年12月):頁10-12。
樓宇烈。「《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潔塵。「法華經及各品大意 (上)」。《菩提樹》39卷10期=467期(民80年10月):頁29-34。
潔塵。「法華經及各品大意 (中)」。《菩提樹》39卷11期=468期(民80年11月):頁21-25。
潔塵。「法華經及各品大意 (下)」。《菩提樹》39卷12期=469期(民80年12月):頁28-32。
稻田利德。「心敬『法華經』 -- (和歌周緣『法華經』)」。《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100-105。
蔣忠新;大江平和譯。「21世紀『法華經舜』」。《東洋學術研究》36卷2期(1997年11月):頁79-90。
蔣忠新;大江平和譯。「梵文法華經關若干問題」。《東洋學術研究》38卷1期=通號142期(1999年5月):頁184-170。
鄭僧一原作;唐龍中譯。「The Lotus Sutra in Its Latest Translation = 法華經最新英譯評介」。《慧炬》236/237期(民73年3月):頁2-12。
鄭僧一原作;唐龍中譯。「法華經最新英譯評介」。《內明》145期(民73年4月):頁16-19。
敻虹。「諸佛護念的大乘經典:法華經」。《普門》209期(民86年2月):頁18-25。
曉雲。「天臺思想與法華略疏」。《文藝復興》(民59年7月):頁15-17。
橘川智昭。「慈恩教學法華經觀」。《佛教學》44期(2002年12月):頁23-53。
盧在性。「清涼澄觀法華經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2期=通號96期(2000年3月):頁594-596。
霍韜晦。「<法華經在中國之展開>(本幸男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民65年12月):頁363-373。
篠原誠。「戶田城聖學生--東大法華經研究會50周年記念」。《創價教育研究》2期(2003年3月):頁177-184。
顏尚文。「法華思想與佛教社區共同體--以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為例」。《中華佛學學報》10期(民86年7月):頁233-247。
關口正之。「『法華經』平安美術」。《國文學解釋鑑賞》61卷12期(1996年12月):頁16-25。
關口正之。「法華經繪--舊宇佐神宮神輿障子繪」。《國華》105卷12期=通號1257期(2000年7月):頁21-22,圖5。
關戶法夫。「法華經Bhagavadgita--特nirvana中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卷2期(1995年3月):頁942-939。
關戶堯海。「日蓮撰『注法華經』成立關私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2卷1期=通號103期(2003年12月):頁146-151。
關戶堯海。「日蓮遺文『注法華經』(佐前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8卷1期=通號95期(1999年12月):頁64-69。
關戶堯海。「日蓮遺文『注法華經』(佐渡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1期=通號97期(2000年12月):頁231-236。
釋永本。「法華經之弘傳釋者的詮義探研」。《普門學報》4期(民90年7月):頁251-322。
釋如聖。「法華經的研究」。《法相學會集刊》3期(民81年11月):頁(5)1-(5)75。
釋真彬。「法華經之論教化」。《華梵佛學年刊》1期(民71年):頁101-112。
釋聖嚴。「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中華佛學學報》7期(民83年7月):頁1-16。
釋曉雲。「法華般若開會義」。《佛教文化學報》(民69年11月):頁13-30。
鎌田茂雄,劉建。「海東天台的形成——朝鮮佛教與《法華經》」。《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木*尾]山雄一。「佛教終末論,神變,『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6卷1期(1997年5月):頁4-20。
[木*尾]山雄一。「法華經空思想」。《東洋學術研究》38卷2期=通號143期(1999年11月):頁88-109。
[木*尾]山雄一。「法華經如來全身」。《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4期(2000年年):頁3-26。
[卄/刈]谷定彥。「『法華經』『聲聞授記』意圖」。《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卷2期(1998年3月):頁614-620。
[卄/刈]谷定彥。「『法華經』常不輕菩薩考察--共生思想」。《日本佛教學會年報》通號64期(1999年5月):頁261-280。
[卄/刈]谷定彥。「大乘佛教運動『法華經』」。《東洋學術研究》34卷2期(1995年):頁40-60。
[被-皮+夸]谷憲昭。「『法華經』『無量壽經』菩薩成佛論」。《駒澤短期大學佛教論集》6期(2000年10月):頁288-248。
[土*反]本幸男。「法華經在中國佛教之地位」。《內明》(民64年1月):頁6-9。
「『大學圖書館所藏梵文法華經寫本(Add.16821683)寫真版』」。《東洋學術研究》41卷1期=通號148期(2002年):頁216-199。
 
[序品]
西康友。「『法華經』梵本文法上特徵--序品中心」。《中央學術研究所紀要》31期(2002年):頁240-243。
 
[方便品]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小組。「佛典選註(4):法華經方便品」。《內明》123期(民71年6月):頁8-13。
李自興。「法華經方便品探微」。《慧炬》227期(民72年5月):頁4-13。
真野龍海。「《法華經》『方便品』『選擇』」。《佛教文化研究》通號42.43期(1998年9月):頁1-11。
[卄/刈]谷定彥。「『法華經』『方便品』再說--佛乘」。《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卷2期(1997年3月):頁708-714。
[卄/刈]谷定彥。「『法華經』佛智菩提--方便品中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2期=通號98期(2001年3月):頁790-795。
 
[見寶塔品]
伊藤真弓。「『法華經』第十一『見寶塔品』長谷寺銅板法華說相圖圖相--說話圖側面」。《藝術學》3期(1999年):頁22-36。
 
[提婆達多品]
大島薰。「澄憲法華經講釋--『提婆品』釋 -- (『法華經』講說場)」。《國文學解釋鑑賞》62卷3期(1997年3月):頁72-78。
石川教張。「日蓮女人成佛法門--法華經提婆品龍女成佛中心」。《大崎學報》通號155期(1999年3月):頁27-54。
 
[安樂行品]
戶田宏文。「梵文法華經『安樂行品』散文(Kn277.1-10)」。《印度哲學佛教學》15期(2000年10月):頁363-344。
 
[分別功德品]
伊藤瑞叡。「法釋華經功德品釋體系(上)」。《法華文化研究》通號23期(1997年3月):頁1-25。
[卄/刈]谷玄翁(定彥)。「『法華經』『分別功德品』考察」。《桂林學叢》17期(1999年):頁51-87。
 
[囑累品]
伊藤瑞叡。「法華經囑累品Saddharmaanuttara samyak-sambodhi意義」。《印度哲學佛教學》15期(2000年10月):頁60-69。
 
[藥王菩薩本事品]
河野訓。「『正法華經』藥王如來品『維摩經』法供養品」。《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卷1期(1997年12月):頁242-246。
 
[普門品]
吉村怜,小澤亨子。「南朝法華經普門品變相——論劉宋元嘉二年銘石刻畫像的內容」。《東南文化》2001年3期。
吉村怜,賀小萍譯。「南朝的《法華經》普門品變相———劉宋元嘉二年石刻畫像內容」。《敦煌研究》1996年4期。
黃國清。「『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的解讀--漢梵本對讀所見的問題」。《圓光佛學學報》5期(民89年12月):頁141-152。
黃國清。「楊枝淨水灑清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人生雜誌》218期(民90年10月):頁76-79。
慧明。「『普門品』七難無畏之初步研究」。《諦觀》84期(民85年1月):頁97-123。
鄭卜五。「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導言」。《中國佛教》33卷10/11期(民78年11月):頁20-26。
 
[妙莊嚴王本事品]
陳鐘恩。「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之教育觀」。《華梵佛學年刊》1期(民71年):頁137-142。

□研究計畫
丸山孝雄。「初期大乘經典にみられる原始佛教思想-般若經.法華經を中心として」。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3-1985。
久留宮圓秀。「梵文法華經寫本用語の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9-1991。
中尾堯。「平安時代『法華經』寫經の研究」。中尾堯,2002。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9-2001。
田島毓堂。「法華經訓讀史の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0-1992。
佐藤道子。「佛教典禮に基づく法華經信仰の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7-1988。
李志夫主持。「妙法蓮華經玄義新解」。臺北市:國科會微縮小組,民8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1993年2月至1995年1月。
李志夫主持。「妙法蓮華經玄義新解(II)」。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民8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1994年8月至1995年7月。
李幸玲。「法華經授記思想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
林史典。「吳音資料としての法華經音義書における漢音混入の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6-1998。
冠賢一。「日本における法華經の受用と展開」。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79-1980。
郭朝順。「由《法華玄義》所引經論看釋智者大師的思想結構」。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8年8月至1999年7月。
郭朝順。「從神話、譬喻到哲學---《法華經》的神話學」。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
堀內伸二。「白隱直筆『法華經細注』の研究」。堀內伸二,2005。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2001-2004。
勝呂信靜。「法華經における佛と菩薩」。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78-1979。
菅野博史。「天台大師智顗と嘉祥大師吉藏の法華經觀の比較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8-2000。
楊惠男子計劃主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的通識教育內涵之研究:《妙法蓮華經》課程的通識內涵與教學設計」。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8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85年8月1日至86年7月31日。
廖朝陽。「妙法蓮花經的文學認識論」。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
廣田哲通。「直談系の中世法華經注釋書と說話.和歌など國文學諸分野との關係についての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6-1987。
潘亮文。「五、六世紀的法華經相關之美術作品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5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
坂輪宣敬。「敦煌における法華經文化の諸相」。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8-1989。
坂輪宣敬。「法華經と民間信仰との關連」。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83-1984。

□錄音資料
久留宮圓秀。《法華經梵文寫本(一)~(三)[錄音資料]》。
凌晨,朱顏,蔣勳主述。《尋寶所的傳奇:「普音音樂劇場」妙法蓮華經的故事[錄音資料]》。臺北市:普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3捲卡式帶+1本小冊子。
釋妙境。《妙法蓮華經. 1~4[錄音資料]》。
釋妙境。《法華大意[錄音資料]》。台北市:普濟,民84。
釋會性。《妙法蓮華經(一):敘品第一;方便品第二[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民80。
釋會性。《妙法蓮華經(二):譬喻品第三~化城喻品第七[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民80。
釋會性。《妙法蓮華經(三):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民80。
釋會性。《妙法蓮華經(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民80。
釋聖嚴。《妙法蓮華經. 1~3[錄音資料]》。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
釋顯明。《法華大意[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
 
[化城喻品]
釋證嚴。《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品. 第11-20集[錄音資料]》。台北市:靜思精舍,民77。
釋證嚴。《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品. 第21-30集[錄音資料]》。台北市:靜思精舍,民77。
釋證嚴。《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品. 第31-40集[錄音資料]》。台北市:靜思精舍,民77。
釋證嚴。《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品. 第41-50集[錄音資料]》。台北市:靜思精舍,民77。
 
[如來壽量品]
釋妙境。《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錄音資料]》。台北市:普濟,民84。
 
[普門品]
釋妙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二)[錄音資料]》。台北市:普濟,民83。
釋悟因。《普門品(一)~(二)[錄音資料]》。嘉義縣:香光尼眾佛學院。
釋會性。《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錄音資料]》。台北市:一心圓,民82。
釋聖嚴。《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錄音資料]》。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
釋慧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錄音資料]》。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