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研究書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圖書資料 | 圖書論文 | 學位論文 | 會議論文 | 期刊論文 | 研究計畫 | 錄音資料

1. 收錄中文、日文、韓文、西文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研究計畫、錄音資料等資料為主。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內碼輸入,韓文採unicode碼顯示。

□圖書資料
千千和到編。《壽福寺大般若經. 上~下》。日本橫濱:東國文化研究會,2003。
千葉縣立大利根博物館編。《東總大般若經展示圖錄:平成11年度企畫展》。日本佐原:千葉縣立大利根博物館,1999。
大谷大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段落索引編集委員會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段落索引》。京都:中村印刷(印刷),1987。
《大般若理趣分:平附 校訂》。日本京都:永田文昌堂,1950。
《大般若經(瀧畑自治會所藏)調査報告書:大般若經作成形式的研究:河內長野市指定文化財》。河內長野:河內長野市教育委員會,2004。
《大般若經》。서울:東國大學校,1957-1958。
《大般若經音義 . 大般若經字抄》。東京:汲古書院,1978。
《大般若經音義:古鈔本. 中卷》。日本東京:古典保存會,昭15。
《大般若經音義》。日本東京:古典保存會,1940。
《大般若經取組》。日本舞鶴:河邊八幡神社資料調査會,1997。
《大般若經學》。日本舞鶴:河邊八幡神社資料調査會,1998。
《大般若經世界:特別展》。[大津]:滋賀縣立琵琶湖文化館,[1995]。
中田祝夫,築島裕共編。《大般若經字抄:藤原公任撰》。謄寫。[中田祝夫]。
井後吉信著。《大般若經奧書研究:日野觀音寺》。河內長野:鄉土研究會,1964。
《日本古寫經集成. 6:藥師寺大般若經》東京:書藝文化新社,1997。
水上文淵編。《長昌寺藏大般若經六百卷》。日本一宮村(山梨縣):水谷宗久,大正13[1924]。
矢放神社藏大般若經調査団編。《矢放神社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調査報告書》。日本中主町(滋賀縣):中主町教育委員會,1987。
伊藤古鑑著。《大般若理趣分研究》。日本東京:國書刊行會,1986。
杉本俊龍著。《大般若理趣分作法:杉本俊龍老師講座》。日本藤枝:靜岡縣志太佛教同志會(光明寺內),1973。
阪埜良全述。《大般若經要義》。日本名古屋:尾張國講習會,大正9。
京都府立丹後鄉土資料館編。《丹波.丹後大般若經:中世村祈:秋季特別展》。日本宮津:京都府立丹後鄉土資料館,1997。
奈良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文化財保存課編。《奈良縣大般若經調査報告書. 1》。日本奈良:奈良縣教育委員會,1992。
奈良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文化財保存課編。《奈良縣大般若經調査報告書. 2》。日本奈良:奈良縣教育委員會,1995。
松長有慶著;心靈雅集編譯組譯。《揭祕寶庫:密教經典(理趣經)》。台北市:大展,1992。
松原哲明著。《大般若經聞》。日本東京:光村圖書出版,1984。
武鑓臣夫著。《賴仁親王奉納大般若經新宮諸興寺跡出土布目瓦》。日本倉敷:武鑓臣夫,1985。
版本大般若經」修理指導委員會事務局編。《『版本大般若經』保存修理事業報告書:山口縣指定有形文化財》。日本防府:東大寺別院周防阿彌陀寺,2001。
金岡秀友編著。《和譯理趣經》。初版。日本東京都:東京美術,平成3。
宮板宥勝,福田亮成著。《理趣經》。三版。日本東京都:大藏,1998。
真下克己著。《多禰寺大般若經:醫王山多禰寺大般若經調査報告書 ; 前編》。日本舞鶴:真下克己,1997。
真下克己著。《多禰寺大般若經:醫王山多禰寺大般若經調査報告書 ; 後編》。日本舞鶴:真下克己,2002。
祖芳輯。《大般若經校異:并附錄》。京師[京都]:若山屋喜右衛門(般若堂),寬政4[1792]。
草津市教育委員會編。《南山田町共有大般若經調査報告》。日本草津:草津市教育委員會,1979。
高田十郎編。《運川寺大般若經奧書一覽》。奈良:南都印刷,1940。
高橋正隆著。《大般若經流布》。守山:善慶寺,1995。
張子敬講述;真如校輯。《大智慧秘要》。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出版社,2002。
麻生文雄編。《大般若法要次第》。日本大阪:青山社,1995。
堀口蘇山著。《傳通院本木活字板大般若經解說》。東京:藝苑巡禮社,1962。
朝野魚養筆。《傳朝野魚養筆藥師寺大般若波經》。東京:書藝文化院,[19--]。
渡邊章悟著。《大般若理趣分》。日本東京:溪水社,1995。
滋賀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文化部文化財保護課編。《滋賀縣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調査報告書. 1》。日本大津:滋賀縣教育委員會,1989。
滋賀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文化財保護課編。《滋賀縣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調査報告書. 2》。日本大津:滋賀縣教育委員會,1994。
飯島春敬編.著。《傳朝野魚養筆藥師寺大般若經》。日本東京:書藝文化新社,1995。
慈海校。《大般若理趣分》。日本京都:山田常,明17。
《愛媛縣越智郡諸寺大般若經奧書調》。日本今治:今治市立明德圖書館,昭和15。
會津若松市教育委員會編。《自在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調査報告書》。日本會津若松:會津若松市教育委員會,1998。
楊元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碑》。唐咸通十五年(874)四月刻墨拓本。
葛[鼎*慧]。《大般若經綱要十卷》。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5年。
福田亮成著。《理趣經研究:成立展開》。日本東京都:國書刊行會,昭和62。
廣島市教育委員會社會教育部管理課編。《大般若波羅密多經:草津八幡神社所藏》。日本廣島:廣島市教育委員會,1986。
歐陽竟無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蔡耀明撰。《般若波羅多教學與嚴淨佛土:內在建構之道的佛教進路論文集》。初版。南投縣:正觀,民90。
學稟會編著。《大般若理趣分轉讀祈禱法.方災除秘法:付.地鎮祭》。日本茨木:青山社,2003。
築島裕著。《大般若經音義研究. 本文篇》。日本東京:勉誠社,1977。
築島裕著。《大般若經音義研究》。東京:勉誠社,1977-1983。
《興隆寺大般若經研究》。日本綾部:綾部市資料館,1996。
藤田昭次郎,北原進編集.解說。《東京都八王子市上川町熊野山澤泉院圓福寺藏大般若經寫本奧書集》。東京:北原進,1962。
釋玄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卷》。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影印宋平江府陳湖磧砂延聖院刊本。
釋玄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明萬曆丙辰(34年,1616)至天啟甲子(4年,1624)休寧劉懋賢等刊本。
釋玄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臺北市:眾生,民82。
釋玄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存一卷》。唐人寫卷子本。
釋玄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存二卷》。元至元間杭州大普寧寺刊大藏經本。
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臺北市:眾生出版社,1993。
釋玄奘譯;覺音(洪啟嵩)主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一~十冊》。初版。台北市:眾生文化,民82。
釋玄奘譯;釋憨山撰;高良佐輯錄。《大般若經理趣分. 金剛決疑. 唐聖僧荷譯大師壇語合刊》。。桃園縣:佛經善書贈送處倡印,1978。
釋玄奘譯;釋憨山撰;高良佐輯錄。《大般若經理趣分. 金剛決疑. 唐聖僧荷譯大師壇語合刊》。桃園縣:佛經善書贈送處倡印,1978。
釋玄奘譯經;釋蕅益編輯。《大般若經知津》。台南市:和裕出版社承印,民91。
釋印順。《妙雲集. 1-1:般若經講記》。臺北市:正聞出版社。
釋印順。《空之探究--『阿含』部派『般若經』龍樹》。臺北市:正聞出版社,1987。
釋印順講;釋演培,釋續明記。《般若經講記》。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0。
釋東初著。《般若心經思想史》。臺北市:東初出版社,1990。
釋通門閱正;葛[鼎*慧]提綱。《大般若經綱要》。台北市:華藏法施會,1976。
釋普獻講。《般若經講座》。臺中市:普門慈幼雜誌社,1994。
釋智旭(蕅益)編。《大般若經知津》。高雄市:慈慧印經處印贈,民75。
釋智旭(蕅益)編。《般若知津》。台北市:華藏法施會倡印,民70。
釋智旭。《大般若經知津》。臺北市:大乘精舍,民73。
釋智旭編。《大般若經知津》。中國上海:佛學出版社,1981。
釋傳蓮摘要。《大般若經摘要》。台北市:菩恩印刷,民87。
釋圓瑛著。《般若經講義》。臺北市:文殊出版社,1988。
釋慧笙編。《般若經義旨要》。基隆市:靈泉禪寺,1991。

□圖書論文
「于〓發見大品般若斷片」。《渡邊海旭論文集》。2版。(日本東京:壼月全集刊行會,1936)。
「大般若經概論讀」。《渡邊海旭論文集》。2版。(日本東京:壼月全集刊行會,1936)。
「大般若經傳來就」。《渡邊海旭論文集》。2版。(日本東京:壼月全集刊行會,1936)。
小川貫[式-工+一]等著;藍吉富主編。「大般若經六百卷十六會圖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25:大正大藏經解題(上)》(臺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
山田龍城著;藍吉富主編。「般若經類」。《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79:梵語佛典導論》(臺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
支那內學院編,楊家駱主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內學年刊. 第四輯》。(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年)。
方倫編著。「第三十六課 讀經錄要(一~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級佛學教本》。重排初版。(台中市:菩提樹,民72)。
方廣錩著。「《大般若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佛教典籍百問》(中國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89年)。
方廣錩著。「《大般若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佛教典籍百問》。初版。(高雄縣:佛光,民80)。
王雷泉選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悲憤而後有學--歐陽漸文選目錄》(中國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頁1-440。
古筆學研究所編。「『大般若經』斷簡」。《過眼墨寶撰集〈6〉》。(旺文社,1991)。
史金波著。「漢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發願文」。《西夏佛教史略》。臺灣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民82])。
平井俊榮。「大般若經」。《講座敦煌7‧敦煌中國佛教》。(東京:大東出版社,1984):頁3-16。
平岡定海。「大般若經會」。《儀禮文化. 15:創立十周年記念特集「儀禮文化研究課題」》。(1991)。
石峻等編。「大般若經通關法序」。《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三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石峻等編。「請御製大般若經序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二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宇都宮啓吾著。「東明寺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訓點」。《國語文字史研究. 7》。(日本大阪:和泉書院,2003)。
朱鏡宙。「《大般若》札記」。《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5):般若思想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頁259-266。
朱鏡宙。「《大般若》札記」。《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45》(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259-266。
牟宗三著。「大智度論與大般若經」。《佛性與般若. 上冊》。修訂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2)。
牟宗三著。「大智度論與大般若經」。《佛性與般若》(臺北市:台灣學生,1989)。
吳汝鈞。「般若思想」。《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年):頁210。
吳汝鈞著。「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佛教的概念與方法》(臺北市:台灣商務,1988)。
和歌森太郎,谷川健一,鈴木棠三編集。「歷史篇 壹岐國安寺藏大般若經」。《山口麻太郎著作集. 3》。(日本東京:佼成出版社,1974)。
林慮山。「北宋開寶藏《大般若經》初印本的發現」。《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7):大藏經研究彙編(下)》。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頁151-164。
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編。「大般若經裏紙〔〕」。《正倉院古文書影印集成〈14〉續修別集 裏卷一~五〇》。(八木書店,2001)。
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編。「造東寺司請大般若經料紙并筆墨直銭文」。《正倉院古文書影印集成〈14〉續修別集 裏卷一~五〇》。(八木書店,2001)。
真野龍海。「般若經於道思想」。《小澤教授頌壽紀念『善導大師思想影響』》。(日本:大東出版社,1977):頁491-510。
神林隆淨著;藍吉富主編。「般若經中的菩薩思想」。《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66:菩薩思想的研究 (下)》(臺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
張曼濤。「『空』之中國的理解與天台之空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57》(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341-352。
清野謙次著。「大般若經書寫」。《讀書随筆》。普及版。(東京:矢倉書店,1939)。
郭禮敏。「受持、親近、讀誦大般若經之功德」。《蓮華園記. 第六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陳寅恪。「斯坦因所獲西夏文大般若經考」。《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陳寅恪著。「斯坦因khara-khoto所獲西夏文大般若經考」。《金明館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頁187-191
游祥洲。「論龍樹與僧肇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意義」。《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第五屆--亞洲佛教的源流》(高雄縣:中國佛教研究院,1982)。
游祥洲。「龍樹的詮釋學理念之哲學省察 -- 從《大智度論》三個論題的思維進路,探討龍樹學「三乘共賞」的詮釋學蘊涵」。《印順思想: 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縣:正聞,2000年):頁181-219。
須田春子。「大般若經書寫現仲麻呂.道鏡相剋」。《日本文化史研究》。(日本東京:弘文堂,1969)。
黃雪梅。「初期大乘的法身觀--以早期漢漢譯般若經為中心」。《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臺北市:法光文教基金會,1993)。
業露華著。「『般若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佛教歷史百問》(中國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89年,1992年)。
楊白衣著。「般若經的空觀」。《印度佛教史略》(臺北市:普門文庫,1982)。
萬金川著。「般若經的語言的概念--以《小品》為中心的一個研究」。《龍樹的語言概念》(臺北市:正觀出版社,)。
鈴木泰。「石行寺藏大般若經字音」。《國語學論集:築島裕博士還曆記念》。(明治書院,1986年):頁194-219。
榮原永遠男著.。「藤原光明子大般若經書寫」。《古代日本東》。(日本東京:小學館,1991)。
褚柏思著。「譯大般若經攝盡大乘八宗」。《玄奘學概論》。(台北市:新文豐,民70)。
歐陽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5):般若思想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頁187-258。
稻城信子。「大般若經勸進:特三重縣.片田漁業組合所藏大般若經中心」。《千葉乘隆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日本社會佛教》。(日本京都:永田文昌堂,1990):頁281-319(L)。
蔣維喬著。「大般若經與分品諸譯之對照表」。《中國佛教史》。臺景印一版。(台北市:國史研究室,民61)。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佛隨念」。《一九九九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 -- 念佛與禪》(臺北市: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民國佛教禪淨協會,1999年):頁275-310。
曉雲。「天台般若本跡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57》(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251-276。
築島裕。「大般若經古點本」。《國語研究論集:松村明教授古稀記念》。(明治書院,1986年):頁165-179。
築島裕。「真興撰大般若經音訓」。《圖書學論集:長澤先生古稀記念》。(日本東京:三省堂,1973)。
龍口恭子。「『殿曆』所載大般若經供養考察:百日推定法會」。《福間光超先生還曆記念:真宗史論叢》。(1993年):頁67-92。
羅因。「漢魏兩晉般若學經,論翻譯的考察」。《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華梵大學哲學系,2001年):頁275-292。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韋志林編著。「《大般若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佛學文物館. 10: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初分學觀品〉心經內容」。《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一冊:心經新釋》。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二第二分」。《法鼓全集. 第七輯第一冊:心經新釋》。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2000)。
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經》卷四〈學觀品〉心經內容」。《心的經典:心經新釋》。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
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經》卷四○三〈觀照品〉心經內容」。《心的經典:心經新釋》。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
釋如源。「《中論》之緣起論 四.《中論》與《般若經》」。《福嚴佛學院第八屆高級部學生論文集》(新竹市:福嚴佛學院,1999年):頁145-185。
釋育慧。「研讀般若經感言」。《蓮華園記. 第六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釋法舫著。「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發願文」。《法舫法師文集》。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9)。
釋法尊。「《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45》(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頁181-186。
釋法尊。「《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5):般若思想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頁181-186。
釋法尊撰;呂鐵鋼,胡和平編。「《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中國北京: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
釋竺摩。「泛論般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5》(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頁11-22。
釋厚觀。「《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頁87-136。
釋真彬。「大般若經中摩訶衍」。《蓮華園記. 第六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
釋惠敏等著。「《中論》與般若經之空在體認上的差異(鄧克銘)」。《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一)》(臺北市:東初出版社,1989)。
釋曉雲。「大般若經中『七覺分』之教育論」。《蓮華園記. 第四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
釋曉雲著。「大乘般若經六百卷翻譯及別譯對照表」。《佛教論文集》(臺北市:原泉出版社,1987)。
釋曉雲著;雲門學園編輯。「般若體空與方便用──《大般若經》講序」。《佛學獻詞》。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6)。
釋曉雲著;雲門學園編輯。「敬跋《大般若經知津》」。《佛學獻詞》。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6)。
釋曉雲編著。「大般若經中『七覺分』之教育論提要」。《佛教教育散論》(臺北市:原泉出版社,1990)。
釋證惟。「大般若經開講記」。《蓮華園記. 第五輯》。初版。(台北市:原泉,民63- )。

□學位論文
曾惠耕(釋宗禪)。「論『第一義空』與『涅槃』:以《雜阿含經.第一義空經》、《大般若經.第二分》和《大般涅槃經》為主」。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92。
劉瀅芬(釋悟性)。「《大般若經.第二會.隨喜迴向品》的研究:兼論印度佛教碑銘的迴向模式」。碩士論文。台北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92。
釋大宣。「菩薩修行般若波羅密多成就無上正等覺:以玄奘漢譯本《大般若經.第二會.第四會》為探討內容」。畢業論文。桃園縣中壢市:圓光佛學研究所,民91。
釋自衍。「以《心經》為基礎建置般若經索引典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2000年。
釋諦玄。「《大般若經.第二會》『依世俗說,不依勝義』此述詞所展現之二諦思想」。畢業論文。桃園縣中壢市:圓光佛學研究所,民91。

□會議論文
陳娟珠。「佛法教化論--探討般若經習應品之悲智教化」。第九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1994年7月16日至20日。
游祥洲。「論龍樹與僧肇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意義」。第五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佛光山、日本、韓國主辦,1982年11月21日。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佛隨念」。《一九九九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念佛與禪》。(台中縣太平市:慈光禪學研究所,民88):頁275-310。一九九九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佛教禪淨學會主辦,1999年10月23日至24日。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車乘與三乘施設」。《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專輯》。(台北縣:華梵大學,1999):頁130-164。第十一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華梵大學、蓮華學佛園、教育部等主辦,1999年7月10日至13日。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念佛法要」。《一九九九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念佛與禪》。(台中縣太平市:慈光禪學研究所,民88)。一九九九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佛教禪淨學會主辦,1999年10月23日至24日。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般若波羅蜜多教學」。《華梵大學「覺之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0):頁13-29。華梵大學「覺之教育」學術研討會,教育部、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華梵大學主辦,2000年10月28日。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嚴淨佛土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環境倫理學會議,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與生態關懷者協會合辦,2000年8月,頁1-19。
蔡耀明。「《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不動佛法門:嚴淨佛土的一種展現方式」。「世界宗教:傳統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中心主辦,2001年4月13日至14日。
蔡耀明。「從佛教的聖化觀探討《大般若經‧第四會》的般若波羅蜜多的聖化理路:兼論在親見不動佛國的時刻表現出來的對聖境的感知品質」。「宗教的神聖性:現象與詮釋」學術研討會,政大宗教研究中心、輔大宗教系及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主辦,2001年6月1日至2日。
釋覺泰。「般若經中的業報與迴向思想」。第二屆宗教學與佛學論文研討會,1998年5月1日。

□期刊論文
[土*反]內龍雄。「大般若理趣分研究-2-」。《宗學研究》通號20期(1978年3月):頁153-158。
[土*反]部明。「空般若波羅蜜」。《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卷2期=44期(1974年3月31日):頁362-367。
[土*反]部明。「般若經等空空 (sunyata-sunyat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9卷2期=38期(1971年3月31日):頁140-141。
[土*反]部明。「般若經成佛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卷2期=62期(1983年3月25日):頁8-13。
[木*尾]山雄一著;吳汝鈞譯。「般若經的思想」。《內明》119期(1982年2月):頁7-11。
[木*尾]芳光運。「般若理趣分思想系譜」。《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1期(1976年9月20日):頁309-335。
[木*尾]芳光運。「般若部黨史」。《支那佛教史學》1卷2期(1937年7月10日):頁64-89。
[木*尾]浦晉。「日本現存宋元版『大般若經』:剛中玄柔將來本西大寺藏磧砂版中心」。《金澤文庫硏究》297號(1996年9月):頁1-19。
「大般若經要解」。《白雲》2期(1997年2月):頁4。
一心居士註解;郭韻玲文;偉勁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12期(民91年4月):頁116-127。
八力廣喜。「真野龍海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般若波羅蜜多思想論集》《般若波羅蜜多研究》」。《印度哲學佛教學》8期(1993年10月30日):頁357-358。
三枝充[直/心]著;許洋主譯。「般若經的成立(一)」。《海潮音》69卷4期(1988年4月):頁4-8。
三枝充[直/心]著;許洋主譯。「般若經的成立(二)」。《海潮音》69卷5期(1988年5月):頁21-22。
三枝充[直/心]作;許洋主譯。「般若經的成立(三)」。《海潮音》69卷7期(1988年7月):頁12-15。
三浦圭一。「和泉市新發見大般若經」。《史林》45卷2期(1962年5月)。
土井通弘,伊東美。「園城寺藏大般若經(乙)調査報告」。《滋賀縣立琵琶湖文化館研究紀要》16期(2000年3月):頁1-10。
土井實。「大三輪社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史跡美術》47卷5期(1977年6月):頁186-191。
土屋松榮。「淨土教思想諸問題(一) -- <般若經>關連」。《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5卷2期=70期(1987年3月25日):頁83-85(L)。
大山仁快。「藥師寺經(大般若經)--新指定國寶(昭和41年度)研究.紹介」。《Museum》通號209期(1968年8月):頁30-33。
大西源一。「伊賀種生大般若經」。《大和文化研究》4卷1期(1956年2月)。
大西源一。「伊勢村松松林寺舊藏大般若經」。《佛教學雜誌》3卷3期(1922年4月)。
小山正文。「愛知縣吉良町金蓮寺『大般若經』」。《同朋大學論叢》通號44.45期(1981年6月):頁227-249。
小松英雄。「大東急記念文庫藏大般若經音義和訓聲點」。《》通號5期(1961年7月)。
小原茂。「大般若經600卷」。《清水寺研究》3期(2001年):頁24-39。
小峰彌彥。「『理趣分』句義」。《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卷1期=45期(1974年12月25日):頁160-161。
小峰彌彥。「般若經菩薩陀羅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卷2期=62期(1983年3月25日):頁304-307。
小國浩壽。「上總守護世良田義政事件--「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金澤文庫研究》通號295期(1995年9月):頁9-22。
小野妙恭。「調査研究報告書 大本山護國寺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平安後期古書寫經(久安-壽永)」。《智山學報》53期(2004年3月):頁155-181。
小澤憲珠。「般若經菩薩地菩薩位」。《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4卷1期=67期(1985年12月25日):頁154-??。
山口務。「『般若經』」天眼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卷1期=65期(1984年12月25日):頁354-??。
山口務。「『般若經』第十力」。《印度哲學佛教學》8期(1993年10月30日):頁105-128。
山口瑞鳳。「佛教見日本佛教學」。《東海佛教》34期(1989年2月28日):頁1-18。
山本秀人。「圖書寮本類聚名義抄真興大般若經音訓引用法--叡山文庫藏息心抄所引真興大般若經音訓比較」。《訓點語訓點資料》通號85期(1990年9月):頁1-29。
山本昭。「河內國法禪寺--淡路國平等寺藏大般若經奧書見」。《史跡美術》30卷4期(1960年4月)。
山田龍城。「般若經典類形成時代背景 -- The Age the Praj~naapaaramitaa Suutras Were Formed in」。《東北大學文學部研究年報》2期(1951年3月):頁1-41。
川瀨一馬。「伊予市傳宗寺藏崇永版大般若經」。《》通號22期(1978年5月):頁7-18。
川瀨一馬。「再吉野國樔古本大般若經」。《書誌學》通號24.25期(1974年7月):頁38-48。
川瀨一馬。「安土町正禪寺藏佐佐木崇永開版大般若經」。《》通號22期(1978年5月):頁19-32。
川瀨一馬。「尾道西國寺佐佐木崇永版大般若經」。《》通號22期(1978年5月):頁1-6,圖卷頭頁1-3。
川瀨一馬。「京北町八幡宮社春日版大般若經--附,三明院春日版大般若經」。《》通號25期(1985年3月):頁53-55。
川瀨一馬。「阿波勝浦町妙音寺藏佐佐木崇永版大般若經」。《》通號21期(1977年5月):頁1-15,圖卷頭頁1-2。
川瀨一馬。「南丹波地方『五山版大般若經』--深見寺藏本淨欣寺藏本」。《》通號25期(1985年3月):頁34-52。
川瀨一馬。「樹下神社藏佐佐木崇永開版大般若經--附,同藏春日版五部大乘經」。《》通號20期(1976年3月):頁1-9,圖卷頭2頁。
中川正和。「奉寫二部大般若經所一考察--760年代寫經事業」。《七隈史學》3期(2002年3月):頁13-28。
中西一郎,矢野信。「中世地震史料收集(1)大般若經奧書.棟札」。《地震》56卷1期(2003年6月):頁95-97。
中野卓郎。「史料紹介 多彌寺所藏大般若經『遊樂莊』『常樂廢寺』」。《丹波》1-3卷合冊(2002月):頁創刊號41-49。
五來重。「民俗信仰大般若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卷1期=5期(1954年9月25日):頁183-185。
五來重。「紀州花園村大般若經書寫流傳」。《大谷史學》通號5期(1956年3月):頁1-23。
內藤龍雄。「梁武帝『般若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卷1期=43期(1973年12月31日):頁311-315。
氏家昭夫。「般若經文殊菩薩」。《密教文化》115期(1976年9月30日):頁12-24。
加賀元子。「天文期興福寺僧賢忍房良尊和歌環境--興福寺良尊一筆大般若經奧書記載和歌」。《和歌文學研究》通號74期(1997年6月):頁56-68。
加增啓二。「足中世--地域史-16完-大般若經--經卷護.」。《歷史手帖》25卷1期(1997年1月):頁48-63。
加增啓二。「狙大般若經--平繁盛聖教運上計畫」。《千葉史學》41期(2003年1月):頁46-53。
加藤智學。「般若經於往生來生思想」。《大谷學報》10卷2期=34期(1929年6月5日):頁1-32。
平川彰。「般若經六波羅蜜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9卷2期=38期(1971年3月31日):頁95-103。
「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4期(民92年4月):頁106-111。
田上太秀。「般若經菩提心說」。《宗教研究》203(43-4)期(1970年6月30):頁31-53。
田上太秀。「般若經三種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6卷1期=31期(1967年12月25日):頁116-117。
田中現詠。「般若無知論聖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卷2期=54期(1979年3月31日):頁261-263。
田村吉永。「寶藏寺嘉祿版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5卷8期(1955年10月)。
田岡香逸。「住吉神社藏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7卷3期(1957年1月)。
田岡香逸。「住吉神社藏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9卷1期(1959年1月)。
田岡香逸。「清原寺藏大般若經--文書寫經新資料」。《史跡美術》20卷3期(1950年5月):頁107-111。
田岡香逸。「朝光寺藏版本大般若經」。《史跡美術》31卷3期(1961年4月)。
田岡香逸。「滿願寺藏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4卷8期(1954年10月):頁289-297。
田岡香逸。「播磨東光寺大般若經」。《史跡美術》19卷5期(1949年9月):頁178-183。
田岡香逸。「禪瀧寺藏大般若經」。《兵庫史學》通號29.30期(1962年7月):頁33-45。
田岡香逸。「攝津極樂寺五重石塔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3卷8期(1953年):頁296-302。
田岡香逸。「攝津福祥寺藏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3卷4期=通號232期(1953年6月):頁148-152。
白石凌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波羅蜜多構成」。《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卷1期(1988年12月):頁37-39。
白石凌海著;許洋主。「布施概念的變遷(四):般若經中的布施思想」。《圓光佛學學報》5期(2000年12月):頁153-168。
白雲老禪師。「大般若經要解」。《千佛山雜誌》179-183期(2004年3月-7月)。
白藤禮幸。「上代文獻見字音注--信行『大般若經音義』場合-3-」。《文學科論集》通號4期(1970年12月):頁167-203。
仲根隆淳。「加茂部神社藏大般若經奧書銘」。《豐山教學大會紀要》14期(1986年6月):頁137-152。
光川豐藝。「清弁月稱中論釋般若經」。《佛教學研究》24期(1967年12月15日):頁1-26。
宇都宮啓吾。「東明寺藏『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素性巡」。《南都佛教》79期(2000年10月25):頁67-78。
江口泰生。「『大般若波羅密多經』讀誦音--資料解釋讀誦音變遷」。《語文研究》通號62期(1986年12月):頁50-62。
池田證壽。「上代佛典音義玄應一切經音義--大治本新華嚴經音義信行大般若經音義場合」。《國語國文研究》通號64期(1980年9月):頁64-77。
竹中康彥。「近世紀州黃檗版大般若經流布--町萩原自治區藏大般若經題材」。《和歌山縣立博物館研究紀要》通號5期(2000年3月):頁22-31。
竹中康彥。「長保寺堅海一筆大般若經奧書」。《和歌山縣立博物館研究紀要》通號4期(1999年3月):頁53-62。
住谷芳幸。「『大般若經字抄』」。《岐阜女子大學紀要》33期(2004年3月31日):頁160-147。
佐藤心岳。「中國《般若經》研究講說」。《人文學論集》13期(1979年11月30日):頁1-20。
佐藤虎雄。「大般若經遺存一例」。《說苑》3卷2期(1955年10月):頁????。
佐藤虎雄。「伊勢二見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2卷5期(1952年7月)。
佐藤虎雄。「伊勢村松大般若經」。《史跡美術》23卷3期=通號231期(1953年4月):頁102-110。
佐藤哲英。「般若經現ゝ二諦說」。《宗學院論輯》18期(1976年3月15):頁89-129。
吳汝鈞。「《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華岡佛學學報》8期(1985年10月):頁237-256。
吳汝鈞。「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中華佛學學報》1期(1987年3月):頁123-135。
尾崎安啓。「近世後期大般若經勸進—寢屋川市長榮寺經奧書分析」。《歷史研究》通號33期(1996年2月):頁179-199。
李際寧。「新入藏思溪版《大般若波羅蜜經》的經過及其文物版本價值」。《文津流觴》9期(2003年2月)。
岸一英。「大般若經第五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卷2期=46期(1975年3月31日):頁174-175。
岩原諦信。「省略法則私案 -- 大般若會,弘法大師降誕會,常樂會」。《密教文化》15期(1951年10月10日):頁1-28。
岩宮隆司。「天平勝寶元年大般若經書寫--寫經作業布施支給作業中心」。《續日本紀研究》346期(2003年10月):頁1-20。
林間。「如何實踐淨土法門」。《妙林雜誌》10卷2期(1998年2月):頁43-48。
林慮山。「北宋開寶藏《大般若經》初印本的發現」。《現代佛學》(1961年2月)。
林賢司。「大品系般若經十地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卷1期=53期(1978年12月31日):頁162-163。
松山善昭。「羅什入寂年代僧肇般若教學展開一樣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卷1期=3期(1953年9月30日):頁149-150。
松平年一。「知識寫大般若經大殿建築(歷史手帖)」。《日本歷史》通號333期(1976年2月):頁40-44。
河內美代子,高木敘子。「近江八幡市鷹飼町福圓寺所藏大般若經」。《紀要》通號8期(2000年3月):頁23-40。
法尊。「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現代佛學》(1958年7月)。
牧野和夫。「日本舶載東禪寺版一切經刊.印.修一、二問題:補遺--東寺藏宋版一切經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軸」。《實踐國文學》62期(2002年10月):頁31-41。
牧野和夫。「東禪寺版(一切經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報告」。《實践國文學》通號54期(1998年10月):頁22-41。
近藤喜博。「宋人書寫大般若經--廣島縣三原市.正法寺場合」。《Museum》通號190期(1967年1月):頁29-33。
是澤恭三。「二大般若經--慶弁一筆經永順願經」。《Museum》通號144期(1963年3月):頁????。
是澤恭三。「莬足神社大般若經-下-」。《國史學》通號59期(1952年):頁40-53。
是澤恭三。「莬足神社大般若經-上-」。《國史學》通號58期(1952年9月):頁58-70。
津田真一。「《般若經》《華嚴經》」。《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11期(1988年3月28日):頁291-395。
貞苅伊德。「『大般若經音義中卷』『新撰字鏡』」。《訓點語訓點資料》通號67期(1982年5月):頁72-80。
師勤,田辰化。「敦煌所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百衲本試編示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86年3期(1986年)
畝部俊英。「般若經稱名思想『諸佛稱名』」。《Nagoya Studies in Indian Culture and Buddhism: Sambhasa》6期(1985年1月30日):頁102-130(L)。
真野龍海。「般若經於菩薩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卷1期=25期(1965年1月31日):頁214-217。
真鍋廣濟。「歌詠經典 -- 維摩經,般若經,地藏經,涅槃經,華嚴經,金光明經」。《龍谷大學論集》345期(1952年12月10日):頁149-160。
納富常天。「鎌倉新大佛『大般若經』〔含 識語一覽〕」。《鶴見大學紀要第4部 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篇》通號27期(1990年3月):頁13-57。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量品-3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9期(民89年5月):頁114-125。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5期(民89年1月):頁118-125。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6期(民89年2月):頁120-127。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7期(民89年3月):頁118-125。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8期(民89年4月):頁116-125。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0期(民89年6月):頁116-125。
般若居士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校德品-3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1期(民89年7月):頁116-127。
高原信一。「文一萬頌般若經」。《哲學年報》22期(1960年3月31日):頁357-380。
高崎直道。「般若經如來藏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7卷2期=34期(1969年3月31日):頁49-56。
高橋正隆。「朽飯八幡神社所藏刊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谷學報》68卷4期=260期(1990年2月):頁15-28。
高橋正隆。「雲洞谷日吉神社.黃和田日枝神社所藏版本大般若經」。《大谷學報》72卷3.4期=275=期(1993年7月30日):頁32-48。
高觀如。「大般若經」。《中國佛教》3期(1989年5月)。
鬼頭清明,宮川伴子。「奈良縣橿原市膳夫,保壽院所藏大般若經(研究余錄)」。《日本歷史》通號328期(1975年9月):頁92-97。
國守進。「松鄉八幡宮天文12年大般若經紙背斷簡文書-1-」。《山口女子大學文學部紀要》通號3期(1993年):頁151-169。
國守進。「松鄉八幡宮天文十二年大般若經紙背斷簡文書(3)」。《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紀要》3期(1997年3月25日):頁1-12,101_a。
國守進。「戰國期寫經調進紙背文書研究--天文12年松鄉八幡宮大般若經」。《山口女子大學研究報告 第1部 人文.社會科學》通號11期(1985年):頁43-54。
張新鷹。「元妙嚴寺版《大般若經》卷五五六新見本略考」。《浙江學刊》(1986年6月)。
梅田圓鈔。「大般若經理趣分解題」。《叡山學報》19期(1941年11月):頁-。
清田寂雲。「般若經等書寫」。《天台學報》40期(1998年11月):頁1-9。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就」。《金澤文庫研究》75期(1962年2月):頁1-5。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就(二)」。《金澤文庫研究》76期(1962年3月):頁6-10。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四)」。《金澤文庫研究》79期(1962年5月):頁11-14。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五)」。《金澤文庫研究》80期(1962年6月):頁10-13。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六)」。《金澤文庫研究》81期(1962年7月):頁11-14。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七)」。《金澤文庫研究》83期(1962年9月):頁8-15。
貫達人。「圓覺寺藏大般若經刊記等(完)」。《金澤文庫研究》84期(1962年10月):頁32-35。
郭韻玲。「大般若經天帝品」。《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0期(民85年4月):頁80-89。
郭韻玲。「大般若經求般若品-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5期(民85年9月):頁90-94。
郭韻玲。「大般若經受教品」。《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2期(民85年6月):頁82。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5期(民86年7月):頁94-99。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6期(民86年8月):頁96-102。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7期(民86年9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8期(民86年10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9期(民86年11月):頁98-102。
郭韻玲。「大般若經校量功德品-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0期(民86年12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散花品.學般若品-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3期(民85年7月):頁82。
郭韻玲。「大般若經無生品-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39期(民85年3月):頁82-89。
郭韻玲。「大般若經歎眾德品」。《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6期(民85年10月):頁104-107。
郭韻玲。「大般若經諸天子品」。《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1期(民85年5月):頁84-89。
郭韻玲。「大般若經學般若品(2).求般若品(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4期(民85年8月):頁86。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0期(民87年10月):頁116-121。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1期(民87年11月):頁116-121。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2期(民87年12月):頁114-119。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9-」。《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3期(民88年1月):頁114-119。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4期(民88年2月):頁112-11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5期(民88年3月):頁114-119。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7期(民88年5月):頁116-121。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8期(民88年6月):頁122-12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9期(民88年7月):頁120-125。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0期(民88年8月):頁120-124。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1期(民88年9月):頁122-12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2期(民88年10月):頁122-12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9-」。《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3期(民88年11月):頁122-12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84期(民88年12月):頁122-12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4期(民87年4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5期(民87年5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6期(民87年6月):頁102-10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7期(民87年7月):頁102-107。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8期(民87年8月):頁118-123。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1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9期(民87年9月):頁118-122。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1期(民87年1月):頁98-102。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2期(民87年2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9-」。《金色蓮花:佛學月刊》63期(民87年3月):頁98-103。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7期(民85年11月):頁100-105。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9期(民86年1月):頁98-102。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0期(民86年2月):頁96-101。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1期(民86年3月):頁96-101。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2期(民86年4月):頁100-104。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3期(民86年5月):頁98-102。
郭韻玲。「大般若經攝受品-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54期(民86年6月):頁96-100。
郭韻玲文。「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2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76期(民88年4月):頁116-121。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4期(民92年4月):頁30-41。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5期(民92年5月):頁44-55。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7期(民92年7月):頁18-29。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8期(民92年8月):頁20-33。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9)」。《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9期(民92年9月):頁18-29。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1期(民92年11月):頁22-34。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2期(民92年12月):頁32-43。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5)」。《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5期(民93年3月):頁28-36。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6-」。《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6期(民92年6月):頁16-27。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0期(民92年10月):頁16-29。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3期(民93年1月):頁30-39。
郭韻玲文;Free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74-」。《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34期(民93年2月):頁32-41。
郭韻玲文;偉勁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10期(民91年2月):頁118-126。
郭韻玲文;偉勁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11期(民91年3月):頁116-127。
郭韻玲文;偉勁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5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9期(民91年1月):頁116-126。
郭韻玲文;清明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5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5期(民90年9月):頁118-126。
郭韻玲文;郭碧蓮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6期(民90年10月):頁118-126。
郭韻玲文;陳玉山圖片提供。「大般若經攝受品-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48期(民85年12月):頁100-105。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8)」。《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3期(民89年9月):頁112-125。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41)」。《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6期(民89年12月):頁122-127。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42-」。《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7期(民90年1月):頁120-126。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4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8期(民90年2月):頁118-127。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0期(民90年4月):頁108-113。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9期(民90年3月):頁104-112。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9)」。《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4期(民89年10月):頁114-126。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40)」。《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5期(民89年11月):頁120-127。
郭韻玲文;陳守強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37-」。《金色蓮花:佛學月刊》92期(民89年8月):頁116-126。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16期(民91年8月):頁120-128。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0期(民91年12月):頁116-127。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1期(民90年5月):頁112-117。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2期(民90年6月):頁118-121。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3期(民90年7月):頁110-123。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4期(民90年8月):頁116-125。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7期(民90年11月):頁118-128。
郭韻玲文;慧蓉譯。「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08期(民90年12月):頁118-128。
郭韻玲文;慧蓉譯。「智慧:大般若經講記--校量功德品-63-」。《金色蓮花:佛學月刊》122期(民92年2月):頁18-29。
勝崎裕彥,小澤憲珠。「般若經出家在家」。《佛教文化研究》29期(1984年3月):頁150- 。
勝崎裕彥。「『大般若經得驗傳』『大般若經利益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9卷2期=78期(1991年3月20日):頁765-769。
森山清徹。「般若經『三昧』問題」。《佛教論叢》20期(1976年10月):頁152-。
森山清徹。「般若經『方便』」。《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卷1期=45期(1974年12月25日):頁156-157。
森山清徹。「般若經『空同類語』」。《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卷2期=50期(1977年3月31日):頁124-125。
森山清徹。「般若經『迴向』問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4卷2期=48期(1976年3月31日):頁152-153。
游祥洲。「論龍樹與僧肇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意義」。《海潮音》65卷1期(1984年1月):頁18-21。
游祥洲。「論龍樹與僧肇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意義」。《海潮音》65卷6期(1984年6月):頁21-24。
渡邊修。「圖書寮藏本類聚名義抄石山寺藏本大般若經字抄」。《國語學》通號13.14期(1953年10月):頁35-50。
渡邊章悟。「『般若經』Abhaava用法」。《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卷2期=74期(1989年3月20日):頁121-125(L)。
渡邊章悟。「『般若經』無自性abhavasvabhav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卷2期=66期(1985年3月25日):頁553-??。
渡邊章悟。「『般若經』緣起」。《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5卷2期=70期(1987年3月25日):頁33-36(L)。
渡邊章悟。「八不緣起『般若經』『八不偈』」。《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23期(1986年3月10日):頁37-50。
菊池健策。「八槻都都古別神社藏大般若經成立」。《福島縣立博物館紀要》通號11期(1997年):頁85-127。
傳田伊史。「仁壽3年大[土*反]氏願經--安樂壽院所藏大般若經卷資料調査中心」。《長野縣立歷史館研究紀要》通號6期(2000年3月):頁78-86。
慈妙。「談般若經典」。《新覺生》19卷2期(1981年2月):頁11。
楊曾文。「佛教《般若經》思想與玄學的比較」。《世界宗教研究》4期(1983年12月)。
萬金川。「般若經的語言概念--以『小品』為中心的一個研究」。《鵝湖》9卷2期=98期:頁2-8,9。
葉阿月。「『超越智慧的完成』之研究--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中心」。《文史哲學報》30期(1981年12月):頁91-145。
葉香蘭。「新聞局評定優良出版品『紅塵甘露--大般若經要解』有聲書」。《千佛山雜誌》112期(1998年6月):頁40。
鈴木俊幸。「近世日本大般若經流通一相」。《中央大學國文》47期(2004年3月):頁11-19。
鈴木廣隆。「《般若經》系統」。《印度哲學佛教學》3期(1988年10月30日):頁104-116。
鈴木廣隆。「般若經空教說」。《印度哲學佛教學》2期(1987年10月30日):頁125-140。
鈴木廣隆。「般若經空思想」。《印度哲學佛教學》5期(1990年10月30日):頁143-155。
榮原永遠男。「奉寫大般若經所寫經事業財政」。《追手門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通號14期(1980年):頁95-121。
榮原永遠男。「福壽寺大般若經」。《日本歷史》通號450期(1985年11月):頁1-22。
熊原政男。「智感版大般若經覺書(續)」。《金澤文庫研究》71期(1961年9月):頁15-16。
熊原政男。「智感版大般若經覺書」。《金澤文庫研究》70期(1961年8月):頁11-15。
福田襄之介。「家藏本大般若經音義」。《岡山大學法文學部學術紀要》通號11期(1959年1月)。
劉峰著。「《大般若經》部類簡介」。《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21期(2003年):頁91-96。
增田英男。「般若經『方便』意味(續) 派生的發展的意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卷1期=25期(1965年1月31日):頁210-213。
增田英男。「般若經『方便』意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2卷1期=23期(1964年1月31日):頁112-117。
增田英男。「般若經『如汀』意味」。《密教文化》64/65期(1963年10月30日):頁10-23。
增田英男。「般若經否定辭二樣意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卷1期=19期(1962年1月25日):頁124-125。
增田英男。「華嚴經空觀一考察 (承前) 般若經關連」。《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9卷1期=37期(1970年12月25日):頁200-203。
增田英男。「華嚴經空觀一考察般若經關連」。《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8卷1期=35期(1969年12月25日):頁97-102。
稻城信子。「東大寺所藏大般若經」。《南都佛教》60期(1988年12月25):頁80-127。
稻城信子。「資料紹介 大阪府.枚方市尊延寺所藏 文永十年摺寫大般若經」。《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通號77期(1999年3月):頁175-217。
稻城信子。「資料紹介 京都府加茂町海住山寺所藏 寬治6年書寫大般若經」。《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90期(2001年3月):頁187-235。
稻城信子。「鎌倉期經典印刷流布--春日版大般若經中心」。《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通號72期(1997年3月):頁19-34。
稻城信子紹介。「東大寺所藏大般若經」。《南都佛教》通號60期(1988年12月):頁80-127。
蔡耀明。「《大般若經.第二會》的嚴淨/淸淨」。《佛學硏究中心學報》4期(1999年7月):頁1-41。
蔡耀明。「『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不動佛法門--嚴淨佛土的一種展現方式」。《圓光佛學學報》7期(民91年12月):頁1-27。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嚴淨佛土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鵝湖學誌》25期(民89年12月):頁61-97。
蔡耀明。「由三乘施設論菩薩正性離生--以大般若經第二會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7卷1=25期(民86年3月):頁109-142。
蔡耀明。「因材施教與教學上的人我分際--以『論語』、『阿含經』和『大般若經』為根據」。《佛學研究中心學報》5期(民89年7月):頁37-78。
蔡耀明。「佛教般若學緒論: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為根據」。《法光》131期(2000年8月)。
鄭琳。「說般若思想以及其與魏晉老莊學關係的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期(1988年6月):頁11-27。
曉雲法師。「大般若經中『七覺支』之教育論」。《華梵佛學年刊》2/3期(民73年 頁202-210。
橘恭堂。「大般若經民俗信仰--四國.九州中心」。《禪學研究》通號52期(1962年5月):頁????。
橘恭堂。「信州伊那谷於大般若經信仰」。《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卷2期(1962年2月):頁640-643。
橘恭堂。「信州伊那谷於大般若經信仰」。《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卷2期=20期(1962年3月31日):頁236-239。
橘恭堂。「紀州隅田大高能寺藏大般若經」。《禪學研究》通號53期(1963年7月):頁152-161。
橘恭堂。「國卷子本大般若經轉讀方法」。《私立大學圖書館協會會報》通號56期(1971年3月):頁34-37。
橘恭堂。「國怨靈信仰大般若經關係--庶民佛教史一試論」。《佛教史學》11卷1期(1963年8月)。
築島裕。「大般若經音義諸本小考」。《東京大學教養學部人文科學科紀要》通號21期(1960年4月)。
顏尚文。「朱士行西域求法與早期般若經的流傳」。《法光》32期(1992年5月)。
羅福成著。「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一釋文」。《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4卷3期(1932年):頁199-202。
藤田勵夫。「滋賀縣.長壽寺所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書寫傳來--平安末期地方寫經一事例」。《Museum》通號530期(1995年5月):頁4-16。
藤田勵夫。「滋賀縣內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調査報告補遺」。《滋賀縣立琵琶湖文化館研究紀要》17期(2001年3月):頁24-33。
藤澤典彥。「大般若經轉讀儀禮展開--出土大般若經轉讀札歷史的位置付」。《志學臺考古》1期(2000年11月):頁44-52。
關世謙。「早期般若經論的譯行史略」。《內明》154期(1985年1月):頁13-15。
關世謙。「早期般若經論的譯行史略」。《普門雜誌》65期(1985年2月):頁13-16。
關世謙。「早期般若經論的譯行史略」。《慧炬》247期(1985年1月):頁20-23。
釋性圓。「具壽善現在《大般若經》第四會中的角色扮演」。《圓光新誌》52期(2000年7月):頁85-100。
釋法舫。「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發願文」。《普門雜誌》194期(1995年11月):頁46-47。
釋慈妙。「淺談般若經」。《新覺生》20卷3期(1982年3月):頁8。
釋曉雲。「大般若經中『七覺支』之教育論」。《華梵佛學年刊》2-3期(1984年):頁202-210。
櫻井茂治。「大東急文庫藏「大般若經音義」所載」。《國語研究》通號10期(1960年7月)。

□研究計畫
蔡耀明。「《大般若經.第十五會》的禪修教授---兼及於《首楞嚴三昧經》」。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嚴淨佛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
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嚴淨佛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

□錄音資料
白雲禪師主講。《大般若經要解》。高雄市:白雲廣播,民87。75捲卡式帶(每捲約60分),附經摺裝1冊。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