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解深密經研究書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圖書資料 | 圖書論文 | 學位論文 | 期刊論文 | 錄音資料

1.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等解深密經之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錄音資料等資料為主。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Unicode碼輸入顯示。

□圖書資料
Asanga and Jnanagarbha by ; [translated by] John Powers。《Two commentaries o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Lewiston:E. Mellen Press,c1992。
Chester John Powers。《The Concept of the ultimate (don dam pa, paramātha) in the "Saṃdhinirmocana-sūtra" : analysis, tranlsation, and notes》。Ann Arbor,Mich.:UMI,1991。
Étienne Lamotte édité et traduit par。《Saṃdhinirmocana sūtra : l'explication des mystères : texte Tibétain》。Louvain:Bureaux du Recueil,Bibliothèque de l'Université ; Paris:Libr. d'Amérique et d'Orient,Adrien Maisonneuve,1935。
John P. Keenan translated by。《The scripture on the explication of underlying meaning》。Berkeley,Calif.: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2000。
John Powers by。《Hermeneutics and tradition in the Samdhinirmocana-sūtra》。Leiden ; New York:E.J. Brill,1993。
John Powers translated by。《Wisdom of Buddha: The Samdhinirmocana Sutra》。Berkeley, California:Dharma Publishing,1995。
John Powers。《Hermeneutics and Tradition i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Delhi, India:Motilal Banarsidass,2004。
John Powers。《Jñānagarbha's Commentary on just the Maitreya chapter from the Saṁdhinirmocana-Sūtra : study, translation and Tibetan text》。New Delhi:Indian Council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1998。
John Powers。《Two commmentaries o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 by Asanga and Jnanagarbha》。NY, U.S.A.:The Edwin Mellen Press,c1992。
全佛編輯部編。《解深密經‧大乘密嚴經》。台北市:全佛文化,1999。
李月德編。《解深密經講義(上)》。台北縣 :玄奘學術研究院。
岩野真雄譯。《維摩經.解深密經 : 現代意譯》。東京:佛教經典叢書刊行會,大正11。
修山脩一著。《解深密經講讚》。京都:永田文昌堂,1975。
唐仲容著。《《解深密經》講義》。第一版。香港九龍:中國佛教文化,1999。
野澤靜證著。《大乘佛教瑜伽行の研究 : 解深密經聖者慈氏章及び疏の譯註》。日本京都:法藏館,1957。
程恭讓釋譯。《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65 : 解深密經》。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8。
《解深密經注. 卷1~10[3 vol.]》。[出版地不詳]:金陵刻經處,民6。
趙國森導讀。《解深密經》。香港:密乘佛學,1995。
趙國森導讀。《解深密經導讀》。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1998。
歐陽竟無編。《藏要. 3, 第一輯(三) : 解深密經外四種》。台一版。台北市:新文豐,民77。
歐陽漸編。《解深密經注》。New York, NY [US]:美國佛教會,1973。
歐陽漸編。《解深密經註 弘法大師雜著八種》。台北市:新文豐,1986。
稻葉正就著。《圓測.解深密經疏散逸部分の研究》。稻葉正就,1972。
韓清淨著。《《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略釋》。第一版。香港九龍:中國佛教文化,1998。
羅時憲著。《解深密經測疏節要》。香港:香港佛教法相學會,1991。
釋玄奘譯。《解深密經》。台北市 :老古文化,1992。
釋玄奘譯。《解深密經》。京都:澤田文榮堂。
釋白雲。《解深密經概念》。彰化縣:佛印月刊,1984。
釋白雲著。《白雲禪師經典著述系列. 1, 圓覺之道 楞嚴經抉疑 解深密經概念》。北京:宗教文化,2003。
釋能學編譯。《解深密經. 第一~五卷》。初版。高雄縣:白話佛經,民80-81。
釋從信解釋。《解深密經. 卷第一》。[台北縣汐止鎮]:[阿含精舍]。
釋圓測。《解深密經疏》。中壢市:圓光佛學院,1986。
釋圓測原著;羅時憲節要。《羅時憲全集. 第 4卷, 解深密經測疏節要》。香港:佛教志蓮圖書館:羅時憲弘法基金,1998。
釋圓測疏;釋觀空譯。《解深密經疏》。北京:中國佛教協會,1981。
釋圓測撰。《解深密經疏(一~四)》。桃園縣中壢市:圓光佛學院倡印,民74。
釋圓測撰;釋法成譯藏;釋觀空譯。《解深密經疏(補篇), 卷三十五~卷四十》。桃園縣中壢市:圓光佛學院倡印,民75。
釋演培釋。《解深密經語體釋》。再版。台北市:正聞,民71。
釋演培釋註。《諦觀全集. 7 : 解深密經語體釋》。一版。台北市:天華,民77-80。
袴谷憲昭著。《唯識の解釋學 : 『解深密經』を讀む》。東京:春秋社,1994。

□圖書論文
William S. Waldron。「The New Model of Mind in the Samdhinirmocana Sutra」。《The Buddhist unconscious : the ālava-vijñāna in the context of Indian Buddhist thought》。(London:RoutledgeCurzon,2003)。
中井本秀。「聲聞成佛論の一側面:『勝鬘經』『解深密經』を中心として」。《塚本啓祥教授還曆記念論文集:知の邂逅―佛教と科學》。(東京:佼成出版,1993):頁293-306。
元弼聖。「從<解深密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對唯識三性的不同解釋看其思想發展之意義」。《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初版。台北市:華嚴蓮社,民82-)。
王翠玲。「關於《解深密經》的三性說」。《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台北市:法光文教基金會,1982):頁191-204。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集。「『解深密經』の論理學」。《講座大乘佛教. 9 : 認識論論理學》。(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56-60)。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集。「先行經典と『解深密經』の成立」。《講座大乘佛教. 8 : 唯識思想》。(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56-60)。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集。「最初期唯識說(『解深密經』)における三種の理論の意義」。《講座大乘佛教. 8 : 唯識思想》。(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56-60)。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集。「解深密─瑜伽行派の立場(一)」。《講座大乘佛教. 8 : 唯識思想》。(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56-60)。
宇井伯壽著。「菩薩地桂決擇分と解深密經」。《瑜伽論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58)。
牟宗三著。「解深密經之一『本現』與六『轉現』以及世親唯識三十頌之『八識現行』」。《佛性與般若. 上冊》。(修訂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2)。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解深密經》中的唯識思想」。《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30 : 唯識思想及其發展等五書》。(初版。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2004)。
冷華編著。「解深密經地波羅多品第七」。《觀世音及觀世音文化現象》。(第一版。中國成都:巴蜀書社,1997)。
李志夫著。「解深密經」。《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李志夫著。「對解深密經之影響」。《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李炳南著述。「解深密經語體釋序」。《雪廬寓臺文存》。(台中市:青蓮,民84)。
李琳華編著。「解深密經」。《如來藏識》。(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9)。
宗喀巴著;釋法尊譯。「依止《解深密經》辨了不了義」。《宗喀巴大師集. 第四卷》。(第一版。中國北京市:民族,2001)。
林鈺堂著。「師略示解深密經要旨」。《沐恩錄》。(美國加州:普賢王如來壇城,1986)。
林鎮國。「解釋與解脫--論《解深密經》的詮釋學性格」。《文史哲論集》。(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1992):頁493-514。
松本史朗著。「『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中心部分の考察」。《佛教思想論》。(東京 : 大藏出版, 2004)。
姚衛群著。「解深密經」。《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大學,1996)。
韋志林編著。「《解深密經》為什麼能成為瑜伽行派的重要經典之一?」。《佛學文物館. 10 : 典籍篇》。(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宮元啟一著;楊鴻儒譯。「解深密經」。《佛學經典指南》。(台北市:大展,民80)。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主編。「解深密經」。《佛教文化(上)》。(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1995)。
勝呂信靜著。「『瑜伽師地論』と『解深密經』の成立に對する考察」。《初期唯識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89)。
勝音。「《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述意」。《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91 : 經典研究論集》。(台北市:大乘文化,1980):頁333-360。
曾我量深。「解深密經論」。《曾我量深選集. 第1卷》。(東京:彌生書房,1970)。
森山清徹。「カマラシーラの『中觀光明論』とゲルク派の二諦說の解釋:アポーハ論と『解深密經』に基づく勝義諦と世俗諦の區分」。《石上善應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佛教文化の基調と展開;第1卷》。(2001)。
黃公偉著。「釋『解深密經』、『金光明經』」。《印度佛教思想體系論史》。(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民61)。
黃懺華著;釋觀本著。「解深密經大綱」。《現代佛學大系. 35 : 佛教各宗大意 ; 香光閣隨筆》。(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圓測著。「解深密經疏」。《圓測和尚文集》。(서울:景仁文化社,1993)。
蔡伯郎。「《解深密經》之識體」。《《中邊分別論》之三性說》。(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1992)。
談錫永著。「解深密經」。《佛家經論 : 見修法鬘》。(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1998)。
韓鏡清譯。「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所引解深密經慈氏品略解」。《慈氏學九種譯著》。(香港:中國佛教文化出版,1998)。
譚明光編著。「解深密經」。《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釋幻生著。「『解深密經圓測疏』全本之出版」。《滄海文集(上冊)》。(台北市:正聞,民80)。
釋玄奘譯。「解深密經 五卷」。《大藏經入門 -- 印度撰述部》。(香港:倡印社,1995):頁76。
釋如覺編著。「《解深密經》的定義」。《唯識思想入門》。(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6)。
釋如覺編著。「先行經典與《解深密經》之成立」。《唯識思想入門》。(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6)。
釋竺摩著。「解深密經上的無住境」。《篆香畫室文集. 7 : 普賢十願講話》。(馬來西亞檳城:三慧講堂印經會,2003)。
釋竺摩講;釋祖印,釋泉慧記。「深密經的無住境」。《普賢十大行願講話》。(高雄市:淨心印經會倡印,民80)。
釋昭慧作。「解深密經」。《初期唯識思想 : 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初版。台北市:法界,民90)。
釋惠敏著。「止觀之研究──以《解深密經》『分別瑜珈品』為主」。《中觀與瑜伽》。(台北市:東初,民75)。
釋慈航編著。「解深密經地波羅蜜多品」。《觀音菩薩的法門》。(台北市:華嚴蓮社 ; 菩提佛堂,民60)。
釋聖嚴編著。「解深密經」。《世界佛教通史. 上冊》。(三版。台北市:東初,民74)。
釋曇寧。「深密解脫經序」。《現代佛學大系. 8 : 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學位論文
伍啟銘。「《解深密經‧如來成所做事品》之校譯與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2004。
趙國森撰。「《解深密經》的三自性思想及其發展」。博士論文。香港: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1995。
謝慧光撰。「解深密經與現觀莊嚴論止觀學的研究」。碩士論文。香港: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民81。

□期刊論文
Kazunobu Matsuda。「Sanskrit Text of the Bodhisattvas Ten Stages i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Based on the Kathamandu Fragment of the YogAcArabhUmi」。《佛教大學總合研究所紀要》4號:頁5-16。
Kitsukawa Tomoaki。「Wonchuk's Critigue of Pramarth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2號(2002年):頁662-665。
Kitsukawa Tomoaki。「Wonchuk'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of One Vehicle and Three Vehicles」。《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卷2號(2001年):頁739-741。
Kojiro Kato。「On the Terms Vijnaptimatra and vijnaptitathata as Found i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 (Chap. 4)」。《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22號=通號104號(2004年3月):頁917-915。
Lambert Schmithausen。「On the Vijnaptimatra Passage in Samdhinirmocanasutra-8-(7)」。《インド古典研究》通號6號(1984年):頁p433-455。
Naichen Chen。「The Sutra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found and Secret Truth (Sa.mdhimrmocana Sutra)」。《Hsi Lai Journal of Humanistic Buddhism》v.3 (2002)。
Schmithausen Lambert。「On the Vijñaptimātra Passage in Samdhinirmocanasūtra VIII.7」。《インド古典研究》6號(1984年5月15日):頁433-456(L)。
Todd T. Lewis。「Book Review:"South Asia--Hermeneutics and Tradition i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 ", by John Powers」。《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4卷3期(1995年8月):頁883。
Tom Graham Reviewed by。「Wisdom of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Samdhinirmocana Sutra, by John Powers」。《Hsi Lai Journal of Humanistic Buddhism》V. 1(2000):頁187-189。
三穗野英彥。「『解深密經』における二種の因相說に關する一考察」。《密教文化》206號(2001年3月25日):頁22-55(L)。
三穗野英彥。「『解深密經』における止觀修習と三性說の關係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8號=49卷2號(2001年3月20日):頁125-127(L)。
三穗野英彥。「Madhyantavibhagaにおける三性說の構造 : 特に入無相方便との關係にお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2號(2002年):頁863-860。
上田義文。「深密解脱經と解深密經」。《佛教學研究》3號(1950年2月25日):頁46-58。
大平宏龍。「台當異目深密鈔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8卷2號(1989年):頁520-525。
大東。「『解深密經』的三性三無性思想初探:試以圓測的『解深密經疏』為解釋線索」。《中國佛教》32卷1期(民77年1月):頁16-25。
大崎昭子。「解深密經における心意識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7號=24卷1號(1975年12月25日):頁200-203。
大鹿實秋。「圓測撰「解深密經疏」引用の維摩經」。《東洋學論叢》4號(1979年3月30日):頁1-20。
小澤憲珠。「唯識の經典と名著--解深密經 唯識二十論 攝大乘論 唯識三十頌 瑜伽師地論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述記 中邊分別論 大乘莊嚴經論」。《大法輪》68卷5號(2001年5月):頁76-81。
幻生。「關於『解深密經圓測疏』全本之出版」。《內明》164期(1985年11月):頁11-15。
木村邦和。「真諦三藏の學說に對する西明寺圓測の評價 解深密經疏の場合」。《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9號=30卷1號(1981年12月31日):頁373-376。
王堯著。「千江映月,同是一月:《解深密經疏》遺事掇瑣」。《法門寺文化研究通訊》11期(1998)。
加藤弘二郎。「《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における影像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2期=100期(2002年3月):頁864-866。
加藤弘二郎。「『唯識』という文脈で語られる影像:『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と『聲聞地』の比較檢討を通して」。《インド哲學佛教學研究》9號(2002年9月20日):頁53-65(L)。
加藤弘二郎。「『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における影像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0號=50卷2號(2002年3月20日):頁171-173(L)。
加藤弘二郎。「河口本『解深密經』チベット譯テキスト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2號=51卷2號(2003年3月20日):頁142-144(L)。
伊藤秀憲。「『解深密經』における玄奘.流支の緣起理解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號=23卷1號(1974年12月25日):頁398-401。
伊藤秀憲。「『解深密經』の三無自性說について」。《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5號(1974年12月):頁18-24(L)。
伊藤秀憲。「玄奘譯『解深密經』における密意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號=22卷1號(1973年12月31日):頁134-135。
伊藤秀憲。「和譯チベット譯解深密經(一)」。《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6號(1972年3月):頁1-13(L)。
伊藤秀憲。「和譯チベット譯解深密經(二)」。《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7號(1973年5月):頁1-11(L)。
伊藤秀憲。「和譯チベット譯解深密經(三)」。《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8號(1974年3月):頁1-10(L)。
伊藤秀憲。「和譯チベット譯解深密經(四)」。《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9號(1975年3月):頁1-8(L)。
伊藤秀憲。「解深密經ヴィシャーラ=マティの章」。《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5號(1971年6月):頁1-15(L)。
吉水千鶴子。「Samdhinirmocanasutra Xにおける4種のyuktiについて」。《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通號19號(1997年3月):頁123-168。
米田達也。「空海の華嚴深密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卷1號(1997年):頁139-143。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について 特にその第一品」。《大谷學報》73號=20卷1號(1939年2月10日):頁19-45。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二」。《大谷學報》81號=22卷1號(1941年3月1日):頁77-94。
西尾京雄。「無著造解深密經疏三」。《大谷學報》83號=22卷3號(1941年11月1日):頁72-86。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成立構造の研究」。《大谷學報》91號=24卷1號(1943年3月20日):頁8-37。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の成立構造の研究」。《大谷學報》93號=24卷3號(1943年6月20日):頁15-42。
西尾京雄。「解深密經の成立構造の研究」。《大谷學報》95號=24卷5號(1943年10月30日):頁17-40。
足立瑛光。「『見道通達』及びその前後について(解深密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の對比において)」。《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7號(1973年5月):頁67-74。
足達瑛光。「唯識に於ける佛身論 解深密經.攝論.成唯識論を對比して」。《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9號(1975年3月):頁15-24。
足達瑛光。「唯識に於ける轉依の構造 解深密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に於いて」。《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8號(1974年3月):頁17-27。
性空。「《解深密經》的阿賴耶識」。《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年2期。
杭大元。「從解深密經阿陀那識看本識思想之開展」。《中國佛教》32卷12期(民77年12月):頁9-14。
松本史朗。「『解深密經』の「唯識」の經文について」。《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61號(2003年3月31日):頁141-224。
松田和信。「『解深密經』における菩薩十地の梵文資料 『瑜伽論』「攝決擇分」のカトマンドゥ斷片より」。《佛教大學總合研究所紀要》2號(1995年3月14日):頁59-77(L)。
長尾雅人。「圓測.解密經疏散逸部分の研究.漢文譯篇」。《鈴木學術財團年報》9號(1973年3月):頁95-99。
長澤實導。「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の研究 : 註釋的研究並に註釋者の學系.年代」。《大正大學研究紀要. 文學部.佛教學部》43號(1958年3月):頁1-50。
長澤實導。「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の鏡喩の一問題 ジュニャーナガルバの教學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4號=7卷2號(1959年3月30日):頁252-255。
長澤實導。「解深密經第一章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1號=6卷1號(1958年1月10日):頁209-212。
長澤實導。「解深密經第一章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卷1期=11期(1958年1月10日):頁209-212。
長澤實導。「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の成立過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號=11卷2號(1963年3月31日):頁40-45。
阿理生。「解深密經第一章と菩薩地」。《宗教硏究》56卷4輯(1983年):頁229
拾聞。「《解深密經 圓測疏》四十卷本出版」。《法音》1986年1期。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一)」。《十方》7卷12期(1989年9月):頁1-4。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二)」。《十方》8卷1期(1989年10月):頁4-7。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三)」。《十方》8卷2期(1989年11月):頁4-6。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四)」。《十方》8卷3期(1989年12月):頁6-10。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五)」。《十方》8卷6期(1990年3月):頁12-15。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六)」。《十方》8卷8期(1990年5月):頁4-8。
洪文亮。「止觀解析--《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講記(七)」。《十方》8卷10期(1990年7月):頁1-3。
修山脩一。「名言についての考察 解深密經に據って」。《佐賀龍谷短期大學紀要》21號(1974年12月30日):頁1-6(L)。
唐思鵬。「勝義諦思想初探——兼論《解深密經》勝義諦義(上)」。《法音》2003年4期:頁33-39。
唐思鵬。「勝義諦思想初探——兼論《解深密經》勝義諦義(下)」。《法音》2003年5期:頁11-16。
島津現淳。「『深密解脱經』の『如實修行』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0號=30卷2號(1982年3月31日):頁28-34。
徐德仙。「圓測の『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八識の硏究」。《宗教硏究》69卷4輯(1996年):頁285-286。
徐德仙。「圓測の『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八識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8號=44卷2號(1996年3月20日):頁167-169(L)。
徐德仙。「圓測の『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真諦說への批判について」。《佛教學論集》20號(1996年8月31日):頁29-36。
栗原廣海。「『解深密經』における二諦と三性 註釋書による第一章の研究」。《真宗研究》20號(1975年12月25日):頁1-15。
高橋晃一。「『解深密經』と五事說の關連について」。《佛教學》44號(2002年12月20日):頁71-89(L)。
曹志成。「《解深密經》的三性三無性思想初探」。《中國佛教》(1988年1月)。
清水海隆。「『瑜伽論』と『解深密經』とにおける波羅密說の相違點をめぐって」。《大崎學報》143號(1987年6月30日):頁30-41。
郭勤正。「瑜珈唯識學的修道次第初探--以『解深密經分別瑜珈品』為主」。《菩提樹》447期(1990年2月):頁8-10。
野渡。「比較《解深密經》與《深密解脫經》試解三性三無性」。《獅子吼》33卷2期(1994年2月):頁39-43。
野澤靜證。「西藏譯『解深密經疏』(分別瑜伽品)に就いて」。《大谷大學研究年報》4期(1951年7月1日):頁253-306。
勝音。「『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述意」。《現代佛學》1959年1-2期。
黃懺華。「解深密經」。《中國佛教》3期(1989年5月)。
圓真。「《解深密經》概要」。《臺州佛教》1期(1993年1月):頁2-6。
趙樸初。「《解深密經.圓測疏》後六卷還譯序」。《法音》1981年》1期(1981年):頁38,34。
寬昌著。「大乘瑜伽止觀法門初探:以《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為契入點」。《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22期(2004年):頁191-204
廣澤隆之。「宗教におけることばの働き--『解深密經』に見る一例」。《智山學報》27號(1978年3月):頁90-104。
廣澤隆之。「宗教體驗とことば--『解深密經』に見る一例」。《智山學報》28號(1979年3月):頁33-48。
德智。「試析《解深密經》六度十八分大意」。《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年2期。
稻葉正就。「圓測.解深密經疏の散逸部分の漢文譯〔チベット譯から〕」。《大谷大學研究年報》24號(1972年2月20日):頁1-132。
稻葉正就。「圓測撰解深密經疏の西藏譯に就て」。《大谷學報》97號=25卷1/2號(1944年10月10日):頁50-65。
稻葉正就。「解深密經疏のチベット譯について(春季公開講演要旨)」。《大谷學報》56卷2號(1976年10月):頁66-70。
橫山紘一。「ヨーガの心と真如--『瑜伽師地論』と『解深密經』を中心に」。《佛教學》通號9.10號(1980年10月):頁191-225。
橘川智昭。「真諦譯『佛說解節經』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1號=41卷1號(1992年12月):頁57-59。
橘川智昭。「圓測著『解深密教疏』解讀研究--無自性相品(1)」。《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 文學研究科》28號(1992年2月28日):頁125-140+370+369。
橘川智昭。「圓測撰『解深密經疏』における一乘論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9號=45卷1號(1997年3月):頁56-58。
橘川智昭。「圓測撰『解深密經疏』引用の『成唯識論』と現行『成唯識論』との比較研究」。《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 文學研究科》30號(1994年2月28日):頁138-127(L)。
濟群。「《解深密經》要義說(上))。《內明》243期(1992年6月):頁3-12。
濟群。「《解深密經》要義說(下)」。《內明》244期(1992年7月):頁11-15, 10。
濟群。「《解深密經》要義說」。《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年1期。
濟群。「《解深密經》與唯識思想」。《內明》246期(1992年9月):頁21-24。
謝君直。「從『解深密經』論唯識學的哲理」。《鵝湖》29卷2期=338期(民92年8月):頁33-40。
藤田祥道。「教法にもとづく止觀 『解深密經』マイトレーヤ章管見」。《佛教學研究》48號(1992年3月31日):頁40-63。
釋惠敏。「止觀之研究:以『解深密經 分別瑜伽品』為主」。《獅子吼》24卷3期(民74年3月):頁58-67。
釋圓真。「《解深密經》概要」。《臺州佛教》1期(1993年1月):頁4-6。
釋德智。「從《解深密經》論勝義諦」。《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卷1期(1993年6月):頁39-44。
袴谷憲昭。「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Old and New Tibetan Translations of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1-」。《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通號17號(1986年10月):頁616-600。
袴谷憲昭。「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Old New Tibetan Translations of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2-」。《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通號45號(1987年3月):頁354-320。
袴谷憲昭。「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Old and New Tibetan Translations of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3完-」。《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通號18號(1987年10月):頁606-572。

□錄音資料
釋妙境主講。《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 1~2》。37捲卡式帶。國語講演。
釋演培講。《解深密經》。6捲卡式帶。國語講演。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