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金光明最勝王經研究書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圖書資料 | 圖書論文 | 學位論文 | 會議論文 | 期刊論文 | 研究報告 | 錄音資料

1. 收錄中文、日文、韓文、西文金光明最勝王經之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研究報告、錄音資料等。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韓文字採用Unicode碼輸入顯示。

□圖書資料
aus dem Uigurischen ins Deutsche übersetzt von W. Radloff ; nach dem Tode des Übersetzers mit Einleitung von S. Malov, herausgegeban。《Suvarṇaprabhāsa : Das Goldglanz-Sūtra》。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92。
Claus Oetkevon。《Die aus dem Chinesischen übersetzten tibetischen Versionen des Suvarnaprabhāsasūtra : philologische und linguistische Beiträge zur klassifizierenden Charakterisierung übersetzter Texte》。1. Aufl。Wiesbaden, Germany:Franz Steiner Verlag GmbH,c1977。
Erich Haenisch herausgegeben von。《Altan Gerel : die westmongolische Fassung des Goldglanzsūtra nach einer Handschrift der Kgl. Bibliothek in Kopenhagen》。Leipzig:Verlag der Asia Major,1929。
first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by Bunyiu Nanjio ; and after his death revised and edited by Hokei Idzumi。《The Suvarnaprabhasa sutra : a Mahayana text called "The golden splendour"》。Kyoto:The Eastern Buddhist Society,1931。
Hokei Izumi edited by。《The Suvarṇaprabhāsa sūtra》。[S.l.]:[s.n.],[1928?]。
I-Tsing's chinesische Version und ihre tibetische Übersetzung von Johannes Mobe。《Suvarṇaprabhāsottamasūtra = Das Goldglanz-Sūtra : ein Sanskrittext des Mahāyāna-Buddhismus》。Leiden:E. J. Brill,1958。
Johannes Nobel herausgegenben von。《Suvarṇaprabhāsottamasūtra = Das Goldglanz-Sūtra : ein Sanskrittext des Mahāyāna-Buddhismus ; die tibetischen Übersetzungen mit einem Wörterbuch》。Leiden:E. J. Brill,1944-1950。
Mehmet Ölmez。《Altun yaruk III. kitap (= 5. Bölüm) : Suvarṇaprabhâsasûtra》。Ankara:Mehmet Ölmez,1991。
R. E. Emmerick by。《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 : being a translation of the Suvarnabhasottamasutra》。3rd revised ed.。Oxford, U.K.:The Pali Text Society,1996。
Rie Hisamitsu b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athāgatāyuḥpramāṇa-parivarta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Suvarṇaprabhāsa-sūtra, chapter II)》。New Delhi: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Culture,1983。
S. Bagchi edited by。《Suvarnaprabhasasutram》。Darbhanga:Mithilavidyapithapradhanena Prakasitam,1967。
Sangharakshita, Bikshu Sthavira ; Varaprabha。《Transforming Self and World : Themes from 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Birmingham:Windhorse Publications,1995。
Şinasi Tekin von ; K. Röhrborn und P. Schulz bearbeitet von。《Die Kapitel über die Bewußtseinslehre im uigurischen Goldglanzsūtra (IX. und X.)》。Wiesbaden:In Kommission bei O. Harrassowitz,1971。
издали В. В. Радловъ и С. Е. Маловъ。《Suvarṇaprabhāsa : Сутра золотого блеска : текстъ уйгурской редакций》。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92。
शीतांशुशेखरवागचिशर्मणा सम्पादितम्。《सुवर्णप्रभाससूत्रम् [Suvarṇaprabhāsasūtram]》。Darbhanga:मिथिलाविद्यापीठप्रधानेन प्रकाशितम्,1967。
丸山貫長編。《金光明最勝王經.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人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東京:如意寶憧會,明45。
壬生台舜著。《金光明經》。初版。日本東京都:大藏,昭和62。
全佛編輯部主編。《金光明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初版。台北市:全佛,1996。
全佛編輯部編。《金光明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台北市:全佛文化,1999。
赤松光映校。《金光明經:訓點校正》。京都:山田常藏,明24。
林鳴宇。《宋代天台教學の研究--『金光明經』の研究史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3。
邱少萍執行編輯。《金光明經. 維摩詰經. 圓覺經》。台北市:文殊,民77。
《金光明最勝王經如來壽量品:訓點》。浦江村(大阪府):栖川興巖,明9。
《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東京:大東急記念文庫,1959。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文句.記》。再版。台南市:湛然寺,民91。
金岡秀友著。《金光明經の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80。
長谷川良信譯著。《新譯金光明經》。東京:北斗書院,1936。
阿滿得壽稿。《梵文和譯金光明最勝王經》。日本京都市:光壽會本部,昭和9。
春日和男編集.解說。《春日政治著作集. 別卷: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の國語學的研究》。東京:勉誠社,1985。
春日政治著。《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の白點について》。: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1937。
春日政治著。《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の國語學的研究:西大寺本. 本文篇,研究篇》。福岡:斯道文庫,昭和17。
泉芳璟譯。《梵漢對照新譯金光明經》。東京:大雄閣,1933。
張文良釋譯。《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52:金光明經》。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
智軍編譯。《金光明頌(藏文)》。中國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
義淨奉制譯。《金光明最勝王經, 10卷》。黃檗山[宇治]:寶藏院,寛文辛亥[1671]。
歐陽竟無編。《藏要. 第3輯6種:合部金光明經正宗分》。:[金陵刻經處],[19--]。
曇無讖譯。《佛說金光明經》。台北市:台灣印經處,1975。
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宇治]:鐵眼,寛文11[1671] 後摺。
曇無讖譯;釋玄奘譯。《佛說金光明經. 心經合刊》。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4。
橫川得諄編。《金光明最勝王經要集》。東京:鴻盟社,明34。
築島裕解題.索引。《古辭書音義集成. 第12卷: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東京:汲古書院,1996。
覆面行者著。《金光明最勝王經は語る》。宇都宮:如是最勝金光明文書宣傳本部,昭和11。
釋知禮述. 釋智者說;釋灌頂記。《金光明經文句記 . 菩薩戒義疏 ; 觀音玄義》。京都:圖書出版,1904。
釋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台北縣新店市:淨蓮印經會,民69。
釋義淨譯;釋行願梵文;釋鳳潭校正。《金光明最勝王經》。皇都 [京都]:大和屋久兵衛,寶曆10[1760][跋]。
釋演培著。《演培法師全集. 1:經釋. 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金剬經概要.金光明經空品講記》。新版。高雄縣:演培法師全集出版委員會,2006。

□圖書論文
Elena De Rossi Filibeck。「A manuscript of the "Sūtra of Golden light" from western Tibet」。《Tabo studies II : manuscripts, texts, inscriptions, and the arts》。(Roma:Istituto italiano per l'Africa e l'Oriente,1999)。
つださうきち著。「金光明經および法華經」。《シナ佛教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57)。
中村元著。「正しい法で國を護る―『金光明經』」。《現代語譯大乘佛典〈6〉 : 密教經典.他》。(東京:東京書籍,2004)。
中村元著。「正法もて國を護る―『金光明經』」。《大乘佛典〈5〉完成期の大乘佛典》。(東京:東京書籍,1988)。
中村元著;前田專學監修。「正法もて國を護る―『金光明經』」。《大乘の教え〈下〉淨土三部經.華嚴經ほか》。(東京:岩波書店,2001)。
止湖著。「懺悔功德──《金光明經》」。《法海慈航:佛教典籍.法系宗派》。(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3)。
比叡山專修院附属叡山學院編。「長講金光明經會式」。《傳教大師全集. 第1-4卷》。(坂本村(滋賀県):比叡山圖書刊行所,大正15)。
史金波著。「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流傳序」。《西夏佛教史略》。(臺灣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
史金波著。「西夏文泥金字《金光明最聖王經》發願文」。《西夏佛教史略》。(臺灣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1993)。
田村圓澄著。「『金光明最勝王經』(『最勝王經』)(『最勝王經』の對告眾;天と四天王 ほか)」。《古代國家と佛教經典》。(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田村圓澄著。「『金光明經』(佛.天王.鬼神;『金光明經』の受持者 ほか)」。《古代國家と佛教經典》。(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任繼愈主編。「《金光明經》的衛世護法和懺悔思想」。《中國佛教史. 第三卷》。(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5-1988)。
全佛編輯部主編。「金光明經」。《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吉田實盛。「金光明經典の漢譯と儀禮:天台宗での受容を中心として」。《鹽入良道先生追悼論文集:天台思想と東アジア文化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頁397-422。
牟宗三。「《金光明經玄義論》「無住本」」。《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8):天台典籍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1980):頁317-338。
牟宗三著。「金光明經玄義論「無住本」」。《佛性與般若. 下冊》。(修訂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2)。
西崎亨著。「大神神社藏『金光明最勝王(卷第一)』嘉祿三年點」。《訓點資料の基礎的研究》。(京都:思文閣出版,1999)。
西崎亨著。「書き入れ注を中心とした龍門文庫本『金光明最勝王經』覺書き」。《訓點資料の基礎的研究》。(京都:思文閣出版,1999)。
李順吉編著。「金光明經」。《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杜斗城著。「金光明經」。《北涼佛教研究》。(台一版。台北市:新文豐,1998)。
谷省吾先生退職記念神道學論文集編集委員會編。「光華明彩、照徹六合―その『神代紀』の記事と『金光明經』との關係」。《谷省吾先生退職記念:神道學論文集》。(東京:國書刊行會,1995)。
宗喀巴著;釋淨蓮白話注釋。「金光明最勝王經卷」。《菩提道次第廣論. 三:下士道》。(二版。台北市:菩提佛學會,民85-87)。
岩本裕譯。「金光明經」。《佛教聖典選. 第4卷 : 大乘經典. 2》。(東京:讀賣新聞社,1975)。
金田一春彥著。「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に見える一種の萬葉假名遣について」。《金田一春彥著作集. 第9卷》。(町田:玉川大學出版部,2005)。
「金光明最勝王經解題」。《渡邊海旭論文集》。(2版。東京:壼月全集刊行會,1936)。
「金光明最勝帝王經講話」。《大谷光瑞全集. 第4卷》。(東京:國書刊行會,1977)。
金岡秀友。「日本上代における金光明經王法論の受容と實現」。《綜合研究飛鳥文化》。(東京:國書刊行會,1989):頁405-426。
阿力肯.阿吾哈力。「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十三品研究」。《突厥語言與文化研究》。(中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阿力肯.阿吾哈力。「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三十品研究」。《耿世民先生70壽誕紀念論文集》。(:民族出版社,1999)。
南亭和尚全集編篡委員會編篡。「金光明經捨身品」。《南亭和尚全集(十一):世學類 ; 結緣類》。(初版。台北市:華嚴蓮社董事會,民74-)。
施萍婷。「金光明經變研究」。《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經變篇》。(中國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
春日政治。「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の白點について」。《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十周年記念哲學史學文學論文集》。(東京:岩波書店,昭12)。
柳啟戎編。「齋天儀規「金光明經齋天科儀」」。《佛教修學要典》。(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66)。
津田左右吉著。「全光明經および法華經(金光明經;法華經)」。《津田左右吉全集〈第19卷〉:シナ佛教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88)。
「唐刻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房山雲居寺石經:石刻佛教大藏經》。(台北市:里仁,民70)。
宮元啟一著;楊鴻儒譯。「金光明經」。《佛學經典指南》。(台北市:大展,民80)。
徐長孺輯。「書金光明經後」。《東坡禪喜集》。(台一版。台北市:新文豐,民82)。
泰嚴。「金光明經考」。《新編真宗全書. 教義編 18》。(京都:思文閣,1976)。
「純密經としての金光明經」。《渡邊海旭論文集》。(2版。東京:壼月全集刊行會,1936)。
耿世民。「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九卷長者流水品研究」。《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 第2輯》。(中國天津:天津古籍,1993):頁37-54。
馬淵和夫。「『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について」。《國語國文學論集》。(東京:風間書房,1974):頁73-84。
高崎直道著。「金光明經.分別三身品」。《如來藏思想の形成:インド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49)。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主編。「金光明經」。《佛教文化(上)》。(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1995)。
張廣湉輯。「合部金光明經」。《釋門真孝錄》。(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1)。
郭元興。「金光明經」。《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陳滿卿撰。「《金光明經》療法」。《「狂病及其對治」初探:以北傳漢譯佛典為範圍》。(台北市:中華佛學研究所,民90)。
陳燕珠著。「金光明最勝王經」。《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陳燕珠著。「金光明最勝王經分別三身品第二」。《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陳燕珠著。「金光明最勝王經序品第一」。《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陳燕珠著。「金光明最勝王經最淨地陁羅尼品卷六」。《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陳燕珠著。「金光明最勝王經懺悔滅罪傳第一」。《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勝浦令子著。「『金光明最勝王經』の舶載時期」。《続日本紀の諸相 : 創立五十周年記念》。(東京:塙書房,2004)。
黃公偉著。「釋『解深密經』、『金光明經』」。《印度佛教思想體系論史》。(初版。台北市:臺灣商務,民61)。
圓香等著。「金光明經序」。《經論指南:藏經序文選譯》。(初版。台北市:佛光,1996)。
楊寶玉。「《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校考」。《英國收藏敦煌漢藏文獻研究》。(中國北京:中國科會科學出版社,2000)。
網代智海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國譯密教》。(東京:國書刊行會,1976-1984)。
趙一德著。「《金光明經》之護國──兼及涅槃、般若之大乘觀念」。《雲岡石窟文化》。(第一版。中國太原:北岳文藝,1998)。
鄭阿財。「敦煌寫卷《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初探」。《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頁581-620。
曇無讖。「金光明經」。《禪宗十三經》。(第一版。中國北京:國際文化,1994)。
濱田正美。「肅州城東關歸華寺--マーロフ本ウィグル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奧書注釋一則」。《明清時代の政治と社會》。(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3):頁701-706。
藍十方編;兩撥子編。「護持《金光明經》」。《準提法集要 ; 毗沙門天王法彙合刊》。(初版。台北縣新店市:迦陵,1995)。
藍吉富主編。「巴黎藏最早之敦煌寫卷金光明經跋」。《現代佛學大系. 53:梁啟超選集 ; 陳寅恪選集 ; 選堂選集 ; 陳援庵選集》。(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藍吉富主編。「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現代佛學大系. 53:梁啟超選集 ; 陳寅恪選集 ; 選堂選集 ; 陳援庵選集》。(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鎌田茂雄編撰。「太上元始天尊說金光明經」。《道藏選錄佛教思想研究資料》。(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86)。
譚明光編著。「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蘇軾。「書金光明經後」。《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三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蘇軾。「書金光明經後」。《現代佛學大系. 48:東坡禪喜集 ; 平等閣筆記 ; 齊物論釋》。(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釋吉藏撰。「金光明經疏一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彥琮。「合部金光明經序」。《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二卷第三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81-)。
釋彥琮。「合部金光明經序」。《佛教歷代高僧名著精選附略傳記(二)》。(台北市:法輪,)。
釋星雲。「金光明經」。《佛教叢書之二:經典》。(高雄縣:佛光文化,)。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金光明經文句十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智顗說;釋灌頂記。「金光明經玄義二卷」。《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下冊》。(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1)。
釋會慈。「恭研《金光明經‧正論品》心得」。《蓮華園記. 第九輯》。(台北縣:原泉,民63-)。
釋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二」。《靜嘉堂文庫新收古典籍》。(マイクロフィルム版。東京:雄松堂書店,2000)。
釋演培釋註;釋淨輝記。「金光明經空品講記」。《諦觀全集. 3: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天華一版。台北市:天華,民75-80)。
釋默如著。「金光明經空品文句摘要」。《默如叢書(一):經釋》。(台一版。台北市:新文豐,民78)。
饒宗頤。「巴黎最早的敦煌寫卷金光明經(P.4506)」。《選堂集林(史林)》。(台北:明文書局,1982):頁411-420。
鹽入良道。「天台智顗禪師における佛身論の形成:『金光明經』三身說の解釋をめぐって」。《多田厚隆先生頌壽記念:天台教學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0):頁25-46。

□學位論文
何慧俐撰。「敦煌佛經感應記研究 : 以《普賢菩薩說證明經》、《金光明經》、《金剛經》為研究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85。
周敏惠撰。「《金光明經》文學特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民92。
宗玉媺撰。「《金光明經.空品》的探究」。畢業論文。中華佛學研究所,民85。
林鳴宇。「宋代天台教學における論爭史の研究:『金光明經』の研究史を中心に」。博士論文。駒澤大學,平成14。
陳玉文撰。「四明知禮《釋難扶宗記》之研究」。畢業論文。中華佛學研究所,民78。
鄭國棟。「《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梵漢對勘及研究」。碩士論文。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語系印度語言文學專業,2001。

□會議論文
施萍亭。「金光明經變研究」。《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石窟藝術編)》。(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0):頁414-455。敦煌石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胡進杉。「西夏文刊本《金光明最勝王經》的兩幅扉畫」。《宋元善本圖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9。宋元善本圖書學術研討會,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2001年12月17日至12月18日。
陳由斌。「試論《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之架構及其放生義」。《天台學會研究會專輯. 第二屆》。(初版。台北縣:原泉,民85):頁188-208。天台學會第二屆研討會。
楊惠宇。「《金光明經》研究略述」。《天台學會研究會專輯. 第二屆》。(初版。台北縣:原泉,民85):頁209-213。天台學會第二屆研討會。
鄭阿財。「敦煌寫本《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研究」。第三十四屆亞洲及北非研究國際學術會,1993。

□期刊論文
Bunyu Nanjo and Hokei Idumi (eds.)。「The Suvarnaprabhasa Sutra, Sanskrit Text (pp.1-16) with Introductory Note Sanskrit Text」。《The Eastern Buddhist》vol.5 no.1(1929):頁102-120。
Catherine Ludvik。「A Harivamsa hymn in Yijing'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October 1, 2004):頁。
J. Rahder。「Reviewed Work(s):Suvarnaprabhasottamasutra, das Goldglanz-Sutra: Ein Sanskrittext des Mahayana-Buddhismus by Johannes Nobel」。《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 10, No. 2(Sep., 1947):頁224-227。
Karashima,Seishi(辛嶋靜志)(au.)。「Sanskrit Fragments of 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 the Lotus Sutra, the Āryaśrīmahādevīvyākaraṇa and the Anantamukhanirbāradhāraṇī in the Otani Collection.」。《創價大學國際佛敎學高等硏究所年報》6號(2002年):頁183-196。
Roger Finch。「Chapter 30 of the Uigur--Suvarnaprabhasottama-sutra(Altun Yaruq)」。《早稻田大學語學教育研究所紀要》通號36號(1988月):頁37-91。
Takayasu Suzuki。「Rites and Buddhism--A Perspective from the Sarasvati-parivarta in the Suvarnaprabhas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2卷2號=通號104號(2004年3月20日):頁943-938。
Takayasu Suzuki。「Stupa Worship and Dharma Evaluation in the Suvarnaprabhas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卷2號=通號102號(2003年3月20日):頁1001-997。
Takayasu Suzuki。「The Unchanged Intention of the Compilers of the Suvarnaprabhasa: An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Hypothesi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Mahayana] Buddhism"」。《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3卷2號=通號106號(2005年3月20日):頁985-979。
八重樫直比古。「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王法正論品』覺書」。《ノートルダム清心女子大學紀要. 文化學編》11卷1號(1987年):頁53-65。
八重樫直比古。「慧沼『金光明最勝王經疏』『王法正論品』注釋.經文對照表」。《ノートルダム清心女子大學紀要. 文化學編》18卷1號(1994年):頁59-69。
八重樫直比古。「慧沼『金光明最勝王經疏』における『王法正論品』解釋」。《ノートルダム清心女子大學紀要. 文化學編》12卷1號(1988年):頁13-25。
土田龍太郎。「梵文金光明經授記品の構成」。《宗教研究》260號=58卷1號(1984年6月30日):頁49-64。
大和田岳彥。「奈良時代における『金光明最勝王經』の受容過程」。《佛教史學研究》41卷2號(1999年3月):頁130-148。
小倉肇。「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字音攷(I) : 資料篇(上)」。《弘前大學教育學部紀要》40號(1978年9月年):頁1-37。
小倉肇。「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字音攷(II) : 資料篇(中)」。《弘前大學教育學部紀要》41號(1979年2月):頁1-10。
小倉肇。「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字音攷(III) : 資料篇(下)」。《弘前大學教育學部紀要》42號(1979年9月):頁1-22。
小島慧昭。「石清水八幡宮寺における『金光明最勝王經』の受容」。《東海佛教》32號(1987年6月29日):頁40-53。
山崎誠。「金光明最勝王經の經釋について」。《國文學研究資料館紀要》29號(2003年3月):頁1-36。
川瀨一馬。「承曆鈔本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について」。《かがみ》通號1號(1959年4月)。
中村興二。「觀る事から讀む事へ--金光明經卷第三の下絵の場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研究紀要》通號47號(2003年):頁1-23。
元曉撰;金相鉉輯。「輯逸金光明經疏:金光明最勝王經玄樞所引元曉疏輯編」。《東洋學》24輯(1994年):頁257-284。
加藤精一。「『金光明經』の佛身觀と真言密教」。《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5號=28卷1號(1979年12月31日):頁319-323。
古坂紘一。「『金光明最勝王經』重顯空性品に見る空性論と實踐論」。《密教文化》211號(2003年12月):頁116-82。
古坂紘一。「『金光明最勝王經玄樞』『顯空性品』の科段をめぐって」。《南都佛教》84號(2004月):頁1-26。
古坂紘一。「最勝會の沿革と『金光明最勝王經』の經釋.問答--薬師寺文書『最勝會表白』『略問答』を中心に」。《大阪教育大學紀要. 1, 人文科學》51卷1號(2002年9月):頁87-111。
史金波。「西夏文《金光明最腥王經》序跋考」。《世界宗敎硏究》1983年3期(1983年):頁45-53。
布施彌平治。「金光明經最勝王經に見える政治理念」。《法學紀要》通號8號(1966年8月):頁9-22。
平松澄空。「金光明經における陀羅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2號=31卷2號(1983年3月25日):頁136-137。
田村圓澄。「『金光明經』の受用と飛鳥佛教」。《史淵》通號98號(1967年3月):頁1-14。
田島清司。「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本』の送り假名表記」。《九州大谷研究紀要》13號(1987年3月1日):頁19-52。
田渕雅生。「東大寺圖書館藏本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の訓點」。《訓點語と訓點資料》76號(1987年2月1日):頁53-90。
石濱純太郎。「金字蒙文藏經金光明經の斷簡に就て」。《支那學》4卷3號(1927年10月5日):頁52-80。
安藤嘉則。「『金光明經文句』における懺悔論について」。《東方》4號(1988年12月22日):頁102-108(L)。
江田俊雄。「慈恩.西明兩學派の『金光明最勝王經』解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號=2卷2號(1954年3月30日):頁178-179。
吳忠偉。「譬喻思維的解構——四明知禮對《金光明玄義》法性當體義的詮釋」。《台州學院學報》27卷1期(2005年2月):頁15-19。
李經緯。「回鶻文〈金光明經〉序品(片斷)譯釋」。《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4期。
李經緯。「關於回鶻文〈金光明經〉」。《圖書評介》1979年3期。
李樹輝,護雅夫。「回鶻語譯本《金光明最勝王經》(續)」。《語言與翻譯》1998年1期=總53期:頁21-27。
李樹輝,護雅夫。「回鶻語譯本《金光明最勝王經》」。《語言與翻譯》1997年4期=總52期:頁24-28。
沙武田。「《金光明最勝王經變》在敦煌吐蕃時期洞窟首次出現的原因」。《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4卷3期(2006年5月):頁32-39。
沙武田。「SP.83、P.3998《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稿》初探——敦煌壁畫粉本系列研究之一」。《敦煌研究》1998年第4期=總第58期(1998年):頁19-28,183。
辛嶋靜志。「Sanskrit Fragments of 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 the Lotus Sutra, the Aryasrimahadevivyakarana and the Anantamukhanirharadbarani」。《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6號(2002年度):頁183-196。
周北川。「回鶻文《金光明經》第十四品《如意寶珠品》研究」。《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卷2期(1995年):頁85-90。
岡本嘉之。「法成重譯『金光明最勝王經』諸本の比較研究序說」。《東洋學研究》21號(1987年3月31日):頁1-24(L)。
林鳴宇。「《金光明經》信仰及其懺法之流傳」。《佛學硏究》13期(2004年):頁168-174。
林鳴宇。「四明知禮集と傳える『金光明最勝懺儀』の諸問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卷1號=通號99號(2001年12月20日):頁160-165。
林鳴宇。「再び『金光明經疏』の撰者を論ず」。《宗教研究》79卷4號(2006年3月30日):頁1148-1149。
林鳴宇。「吉藏撰『金光明經疏』の真偽について」。《宗教研究》77卷4號(2004年3月30日):頁1031-1032。
林鳴宇。「宋代の『金光明經玄義』をめぐる論爭」。《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32號(2001年10月31日):頁429-442。
林鳴宇。「宋代天台における『金光明經』の研究史」。《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35號(2002年4月):頁37-41。
林鳴宇。「宋代天臺研究序說」。《中華佛學研究》7期(2003年):頁185-224。
林温。「大長壽院藏金光明最勝王經金字寶塔曼荼羅圖覺え書き」。《佛教藝術》277號(2004年11月):頁81-95。
近藤泰弘。「承曆本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の以呂波歌について:音圖と色葉歌との交涉」。《訓點語と訓點資料》66號(1981年11月30日):頁19-40。
金岡秀友。「金光明經の佛身論」。《東洋學研究》12號(1978年3月10日):頁87-105。
金岡秀友。「金光明經の帝王觀とそのシナ.日本的受容」。《佛教史學》6卷4號(1957年10月):頁。
金岡秀友。「金光明經の蒙古語譯」。《日本佛教學會年報》23號(1958年3月25日):頁191-205。
金岡秀友。「金光明經の懺悔思想」。《東洋學研究》13號(1979年3月31日):頁21-36。
金岡秀友。「漢藏蒙譯佛典交涉の一斷面:法成の『金光明最勝王經』の譯業まで」。《佛教思想史》4號(1981年12月00日):頁-。
長谷川岳史。「慧沼『金光明最勝王經疏』に關する問題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0號=50卷2號(2002年3月20日):頁138-144。
長野禎子。「『金光明經』における『弁才天』の性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2號=36卷2號(1988年3月25日):頁235-239。
青木紀元。「日本書紀に見える佛典--金光明經」。《福井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第1部, 人文科學. 國語學.國文學.中國學編》通號22號(1972年):頁11-19。
施萍亭。「《金光明經變》研究」。《敦煌研究》1988年2期(1988年5月1日):頁27-30。
春日和男。「連體格にたつ『非』字の訓:石山寺舊藏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より」。《訓點語と訓點資料》19號(1961年11月1日):頁四の132-四の143。
泉芳璟。「梵文金光明經の校訂に就きて」。《大谷學報》78號=21卷2號(1940年6月5日):頁1-19。
泉芳璟。「梵文金光明經の校訂に就きて」。《佛教研究》21卷2期=總78期(1940年6月5日):頁1-19。
津田左右吉。「金光明經および法華經について」。《東洋思想研究》4號(1950年5月25日):頁285-312。
相磯裕。「承曆三年本『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の『古』と『己』」。《國語國文》48卷9號(1979年9月):頁34-46。
胡進杉。「西夏文刊本《金光明最勝王經》的兩幅扉畫」。《法光學壇》6期(2002年1月1日):頁117-147。
宮次男。「金光明最勝王經金字寶塔曼荼羅圖私見」。《佛教藝術》72號(1969年10月5日):頁122-139。
宮澤寛次。「金光明經現疏記の懺悔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1號=46卷1號(1997年12月20日):頁208-211。
柴田昭二,連仲友。「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平安初期點における希望表現について」。《香川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報告. 第I部》120號(2003年11月28日):頁A1-A6。
真鍋廣濟。「歌詠と經典 維摩經.般若經.地藏經.涅槃經.華嚴經.金光明經について」。《龍谷大學論集》345號(1952年12月10日):頁149-160。
神子上恵龍。「金光明三身品の成立に關する研究」。《宗學院論輯》1號(1976年1月15日):頁176-218。
耿世民。「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六卷四天王護國品研究」。《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語言文學增刊》1986年3期。
荒木良道。「金光明經における護國思想について」。《佛敎論叢》26號(1982年):頁79-82。
荒木良道。「金光明經の諸問題について」。《法然學會論叢》4號(1983年):頁71-83。
荒木良道。「懺悔について:金光明經を中心として」。《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3號(1979年3月):頁394-406。
釘貫亨。「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のコの假名の用法」。《國語學研究》通號23號(1983年12月):頁20-30。
馬德(made)。「浙藏敦煌文獻《子年金光明寺破曆》考略」。《敦煌硏究》2001年3期(2001年):頁97-99。
高城弘一。「新出の『金塵縹紙金光明最勝王經切』-陽明文庫藏『大手鑑』所收傳藤原佐理筆淡藍古寫經切を中心として-」。《大東書道研究》11號.(2003年):頁。
高桑駒吉。「回こつ文金光明經に就きて」。《史學雜誌》24卷11號(1913年11月20日):頁111-112。
高崎直道。「『金光明經』の如來藏說 分別三身品について」。《待兼山論叢》5號(1972年3月20日):頁79-100。
張鐵山。「回鶻文《金光明經》第七品研究」。《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5期(1988年):頁55-65。
張鐵山。「回鶻文〈金光明經〉第八品研究」。《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2期。
張鐵山。「回鹘文〈金光明經〉第四卷第六品研究」。《喀什師範學範學報》1990年1期。
梅原隆嗣。「金光明經の護國思想」。《顯真學報》24號(1939年9月25日):頁38-54(L)。
梅原隆嗣。「金光明經の護國思想」。《顯真學報》25號(1939年10月30日):頁48-88(L)。
郭元興。「金光明經」。《中國佛教》3期(1989年5月1日):頁頁次。
野村博。「西夏語譯『金光明最勝王經』の周邊」。《東洋史苑》11號(1977年12月20日):頁114-116。
陳寅恪。「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北平圖書館館刊》1卷2期(1928年6月):頁58-59。
湯山明。「The Golden Light in Central Asia To the Memory of Ronald Eric Emmerick (1937-2001)」。《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7號(2004年3月31日):頁3-32(L)。
滋野井恬。「金光明經感應說話考」。《龍谷史壇》通號66.67號(1973年12月):頁74-84。
滋野井恬著;李賀,張琳譯。「金光明經感應說話考」。《佛學研究》7期(1998年1月1日):頁158-161。
奧野光賢。「吉藏撰『金光明經疏』の真偽問題」。《駒澤短期大學研究紀要》32號(2004年3月25日):頁55-80(L)。
楊富學。「回鶻文《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研究」。《敦煌學》26期(2005年12月):頁29-43。
鈴木隆泰。「『金光明經 如來壽量品』と『大雲經』」。《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通號135號(1998年3月):頁1-48。
鈴木隆泰。「The Mahāmeghasūtra as an Origin of an Interpolated Part of the Present Suvarṇaprabhās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9號=45卷1號(1997年3月00日):頁28-30(L)。
鈴木隆泰。「The Primary Introduction of the Rites for Good Fortune into the Suvarnaprabhasa Described in the Sri-Parivart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4卷3號=通號109號(2006年3月25日):頁1154-1162。
鈴木隆泰。「金光明經如來壽量品の發展過程より見た如來の壽命と遺骨」。《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通號138號(1999年12月):頁172-148。
鈴木隆泰。「教義と儀禮を通して見るインド大乘佛教の姿―金光明經大弁才天女品からの視點―」。《中外日報》26701(平成17年2月1日號)(2005年):頁6.7面。
遠藤和夫。「『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の『五音又〔ヨウ〕』小考」。《和洋女子大學大學紀要》24卷1號(1983年3月):頁37-57。
遠藤和夫。「『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の『五音又樣』小考」。《大學紀要. 第1分冊》24號(1983年3月31日):頁37-57。
稻垣瑞穗。「唐招提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の白點(正倉院聖語藏東大寺圖書館藏 地藏十輪經元慶元年加點)」。《訓點語と訓點資料》1號(1954年4月10日):頁61-76。
稻葉圓成。「現世利益和讚と金光明經:親鸞聖人の鎮護國家觀」。《佛教研究》8號=3卷1號(1922年1月30日):頁1-30。
최은영(Choi Eun Young)。「漢譯『金光明經』의 佛身論에 관한 연구 - 중국의 三身一體 佛身論 전개를 중심으로」。《불교연구》20期(2004年2月):頁215-232。
鄭國棟。「《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梵漢文本淺探二則」。《華林》2卷(2003年)。
鄭國棟。「《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梵漢對勘」。《華林》3卷(2004年1月):頁135-151。
鄭國棟。「<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的梵漢翻譯及譯法例釋」。《東方研究》(2002年)。
澤田篤子。「『金光明最勝王經』に關わる儀禮における傳統と創造--シアターピースとしての視座から」。《お茶の水音樂論集》5號(2003年4):頁46-66。
築島裕。「五島美術館藏金光明最勝王經古點について」。《かがみ》通號9號(1965年8月):頁。
靜谷正雄。「金光明經『業障滅品』の成立に就て 西藏勝友(Jina~mitra)等譯本の暗示」。《龍谷學報》328號(1940年7月1日):頁81-97。
濱野哲敬。「『金光明經.三身分別品』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6號=33卷2號(1985年3月25日):頁296-299。
瀨尾滿。「古事記造化神の構想--『金光明經』三身論からの一試論」。《國學院雜誌》87卷1號(1986年1月):頁62-74。
藤井教公。「天台と三論の交涉:智顗說.灌頂錄『金光明經文句』と吉藏撰『金光明經疏』との比較を通じ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4號=37卷2號(1989年3月20日):頁108-113。
藤井教公。「天台智顗と『金光明經』」。《東洋の思想と宗教》通號12號(1995年3月):頁40-57。
藤井淳著。「理法身と智法身」。《印度學佛敎學硏究》52卷2號(2004年):頁。
藤谷厚生。「金光明經にもとづく懺悔滅業の儀禮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2號=41卷2號(1993年3月25日):頁25-27。
藤谷厚生。「金光明經の教學史的展開について」。《四天王寺國際佛教大學紀要》4.39.47號(2004年度):頁1-28。
櫻部文鏡。「蒙文金光明經斷簡考補箋」。《支那學》4卷4號(1928年5月5日):頁172-184。
護雅夫。「ウィグル語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史學雜誌》71卷9號(1962年9月20日):頁66-81。

□研究報告
曾我量深。「大藏經經集部諸經典(金光明經.解深密經.釋伽經等)の研究」。1965。
曾我量深。「大藏經經集部諸經典(金光明經.解深密經.楞伽經等)の研究(継2年)」。1966。

□錄音資料
釋日常講。《金光明最勝王經(一~二)》,民81。15捲卡式帶。國語講演。
釋圓杰主講。《金光明最勝王經》。台北縣新莊市:大雄淨舍。12捲卡式帶。台語講演。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