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長阿含經解題

經名長阿含經
著譯者後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本經又作《長阿鋡經》,是纂輯阿含經典中篇幅較長者而成,為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
阿含經典被近代佛學者公認為最接近原始佛學的聖典,有南傳與北傳之分。而北傳漢譯的阿含經典,共分四部,即《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壹阿含經》、《雜阿含經》,合稱為「四阿含」,是在紀元二世紀左右,由梵語翻譯而來。南傳則稱為「尼柯耶」,以巴利語記載,分為五部,就是《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和《小部》等「巴利五部」,其前四部與北傳的「四部阿含」相當。北傳的「四部阿含」涉及到印度的社會風俗、政治經濟、宗教哲學等各個方面的文獻價值,極為珍貴。
漢譯《長阿含經》是言行錄的體裁,以對話的形式記載現實中的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的活動,藉由此經可以體驗釋尊現實的人格。另外本經也完整記載了釋迦牟尼佛破斥各種學派的過程,其中獨特的辯論術和卓越的智慧,頗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研究。
本經共22卷,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收錄於《大正藏》第一冊,經號1,與南傳《長部經典》大體相應。《長部經典》共收34種經,其中有四經漢譯全缺;《三十二相經》、《念處經》漢譯收在《中阿含經》中,而南傳《長部經典》沒有《增一經》、《三聚經》和《世紀經》三經。一般認為,北傳傾向於把內容相近的經文排在一起,而南傳的排列則更多地保留了經文形成先後的原來面貌。
本經共有四分,三十經。以下概介四分:
第一分(卷第一至卷第五),四經。收錄有關佛陀的本生故事及事蹟。
大本緣經第一:述七佛及弟子等過去事緣。
遊行經第二:詳述佛陀般涅槃前遊行人間,教化弟子的事跡。
典尊經第三:佛陀過去世中曾為王臣,名大典尊,理七國事,無不成辦,後意欲出家修道,遊行諸國,廣弘道化,但終不及今為佛陀教化弟子,使得究竟梵行,究竟安隱。
闍尼沙經第四:闍尼沙,又譯作勝結使,意為見道跡。即佛為十六大國命終者,授人記別,後有一鬼神名闍尼沙,自述本為人王,於如來法中為優婆塞,一心念佛,命終生為毗沙門天王太子,得預流果,自此不墮惡道,與諸天共集法堂,思惟法義,修四念處、七定具、四神足等法。
第二分(卷第六至卷第十二),有十五經。敘述佛教修行及教義的細目。
小緣經(亦名四姓經)第一:佛為說四種姓建立緣由及第五沙門眾。
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說過去世有王名堅固念,教其子孫以輪王正法治世,至第七王惡法自用,致成減劫,後王修善,又漸成增劫,因此教比丘等當修善法,可得漏盡。
弊宿經第三:童女迦葉在拘薩羅國,為弊宿婆羅門說說種種法--佛功德及說因果,破其斷見,使其皈依並設會淨施,死得生天。
散陀那經第四:佛為裸形外道尼俱陀說彼苦行者種種不淨行,及佛法中種種究竟淨行。
眾集經第五:佛敕舍利弗說法,而說種種增一之法。即佛令舍利子為諸弟子說法,因而以增一法集佛教法,逐漸增至十無學法止。
十上經第六:即以增一法數撰集佛陀教法。佛敕舍利弗說法,說十上法:謂一成法、一修法、一覺法、一滅法、一退法、一增法、一難解法、一生法、一知法、一證法,各各增一至十,共五百五十法。
增一經第七:佛為比丘說一成法、一修法、一覺法、一滅法、一證法,皆增一至十。
三聚經第八:以增一法數,佛為弟子說惡趣、善趣、及趣涅槃等十三法聚。
大緣方便經第九:為阿難廣說十二因緣甚深義及八解脫。
釋提桓因問經第十:以帝釋發妙善心,詣佛受教,佛為說怨結之生,皆由貪嫉,貪嫉之生,皆由愛憎,愛憎之生,皆由於欲,愛由想生,想之所生,由於調戲等法,及為說捨離諸惡法之功德。
阿[少/兔]夷經第十一:佛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往因,及說破諸外苦行邪見等事。
善生經第十二:佛為長者子善生說離四種惡行,及敬禮六方之法。
清淨經第十三:佛為沙彌周那說外道尼乾子眾因師懷邪見,盡不真正,故徒眾分裂,如來教中因十二部經,及諸戒律等無諍正法。
自歡喜經第十四:佛為舍利弗說菩提分法、制戒、不淨觀、修定等清淨法,並語舍利弗為諸四眾說法,令開解疑網。
大會經第十五:諸天、鬼、神、婆羅門等於佛所集會,佛為各各結咒。
第三分(卷第十三至第十七),有十經,提出及批判當時佛教以外的很多宗教教義與哲學思想,歸納為當代所盛行的六十二見。
阿摩晝經第一:佛為婆羅門弟子阿摩晝說釋種祖先因緣,及剎帝利種之優勝,釋子沙門種種清淨修行法門,故不應輕慢釋子。
梵動經第二:佛誡弟子無陷溺於餘外道沙門婆羅門種種邪活命中,並唯有佛能善知外道六十二種邪見。
種德經第三:佛為婆羅門種德說婆羅門法中不及佛法具戒、慧比丘。
究羅檀頭經第四:究羅檀頭婆羅門設大祭祀,備極多牲畜,佛為說種種求福勝法,後婆羅門終盡捨諸牛羊,任其自由,並皈依佛法,受五戒。
堅固經第五:有長者子名為堅固,請佛教比丘顯神通,佛說惟教弟子靜處思道,覆藏功德,發露過失,並不主張教諸弟子顯現神通。
裸形梵志經第六:佛為裸形外道迦葉說苦行非出離之道,唯佛善能說法,令弟子得究竟涅槃。
三明經第七:佛為婆悉吒及頗羅墮二人,說三明婆羅門所說三梵天道虛妄,及說四無量為生梵天道。
沙門果經第八:佛為阿闍世王說現果得報,使王懺悔。
布吒婆樓經第九:佛與布吒婆樓梵志討論各自對人生世界的種種看法,佛陀以因緣論說服梵志於佛法中出家,並得成阿羅漢。
露遮經第十:佛為露遮婆羅門說善心者得生善趣,不善心者墮惡趣等法,令露遮心悅誠服。
第四分(卷第十八至第二十二)
世記經:詳述六道眾生所居世界的成敗、劫數等相,即詳述各個世界起源與情形,包括人類世界及輪迴轉生之事項。內分閻浮提州品、郁單曰品、轉輪聖王品、地獄品、龍鳥品、阿須倫品、四天王品、忉利天品、三災品、戰鬥品、三中劫品、世本緣品等十二品。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