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解題

經名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著譯者姚秦鳩摩羅什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又稱《大樹緊那羅王經》、《大樹緊那羅經》、《緊那羅王經》、《說不可思議品》,《大樹緊那羅王入作一切法門行經》,全四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以大樹緊那羅王菩薩為中心,勸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乃至成佛。其性質與《般若經》、《維摩詰經》相似,以般若空之思想,說明大乘菩薩之修行。本經在印度是非常著名的,龍樹、無著、世親等論典中,都曾引證過,可見其在大乘經典中的重要性。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一、本經在古代為很重要的大乘經典,龍樹、無著、世親等論典中,都曾引證過。
二、本經以般若空之思想,說明大乘菩薩之修行。
三、本經當機菩薩為一樂神,故所教化眾生涉及天龍八部等眾。
四、本經對女眾亦提出修行成佛之道。
本經共有長行及偈頌,意涵高深,文辭優美,內容可分為序說、正說、結說。
壹、序說:
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與會大眾有六萬二千大比丘,七萬二千菩薩,並有天龍八部等。天冠菩薩以偈讚佛,並請法。
貳、正說:
一、天冠菩薩,提問有關諸佛菩薩的種種修行,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可分為教理行證四部份。
(一)教:以菩提心為前導
1. 得於雜種莊嚴之辯:於一切眾生無侵害心,捨諸一切所愛之物心無悔吝,有說法者不斷其說,起隨喜心歡喜踊躍,讚言善哉;勸請說法,若於晝夜,若在僧中,若在佛塔,以菩提心常為先道;起志欲心喜樂諸法;專心志欲,以法等施不期利養。
(二)理:般若空性為義理
2. 得增勝智:順因緣法知我實性;知入一切眾生實性;知生死行,無有來者無有去者;知一切法虛空印相。
3. 善知諸根:善知法界門;觀諸法門無有障礙;知諸神通;善調伏心無有二行。
4. 善能解知如應說法:辯智;度眾生智;分別法智;自淨其心亦淨一切眾生之心。
5. 善知一切眾生心行:智慧超出智無有礙;入於方便;諸有所作終不中悔;能自覺了。
6. 善知造因所得業報,亦知出過所行無失:不說斷滅亦不說常因,於業報如實而知;如法而現諸法示相;是中無我無我所;知於所作不失果報。
(三)行:以六度實踐
7. 莊嚴布施:莊嚴於相;莊嚴於好;無比喻色;無盡封邑及以寶手。
8. 莊嚴持戒:作轉輪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釋提桓因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大梵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不墮惡道生人天善處,而善莊嚴菩提之心。
9. 莊嚴忍辱:出梵音聲迦陵頻迦聲;多人所愛心意悅樂;堅修善法;得金色膚。
10. 莊嚴精進得不可壞:得一切眾生無能壞者;為諸眾生作不請友;有所為作專志不懈心無疲厭;樂集多聞堅智莊嚴。
11. 莊嚴於禪:無諸鬧亂;無有放逸;無有慳慢;不捨調伏心。
12. 莊嚴智慧:不說我人眾生壽命;得無礙辯;善能分別一切句義;於一切法無有疑惑。
(四)證:趣入佛果
13. 莊嚴梵道:在空淨處生起慈心;為化眾生起於悲心;守護正法起於喜心;生如來智起於捨心。
14. 不失神通:入於四禪而不退失;入四空定知於方便;心得自在知一切法;神通遊至無量佛剎。
15. 斷諸結使:內自寂靜亦寂靜外;善觀諸法知如幻化;有大智力;非憍慢力。
16. 度到彼岸:知於欲流不證離欲;知於有流隨意往生;知於見流不捨諸見;知無明流不逆緣法。
17. 能現一切聲聞緣覺,及諸眾生形色威儀無有別異:善起如幻三昧;如實而知一切法相;善觀五通;自觀己身知如幻化。
18. 觀於生死不住涅槃:諸佛護持;自大悲心;善巧方便;不捨本願。
19. 觀眾生界不動法界:觀自實性解於法性;觀眾生性不疑智性;觀諸眾生同涅槃性。
20. 不退失利觀現失利:以專志心趣向涅槃;修入生死;專志欲於一切佛法;現為聲聞緣覺調伏。
21. 有大財寶封邑無盡,以方便力現為貧窮無諸財賄:現作於轉輪大王釋梵天王,為化尊勝諸眾生故;現作貧窮,為化貧窮諸眾生故;見來求者,盡捨一切所有財物;見大富者,現無盡寶有自在力。
22. 令有作門入無作門:說一切行無常;淨於智行;得於覺知一切行無我;離於諸見得涅槃法寂智進行。
23. 善觀察諸法:善淨慧眼;得明法眼;佛眼現前;於一切法得灌頂位。
24. 決定分別一切諸法:辯智;無滯解了諦智;住四依智;不捨陀羅尼智。
25. 行於世法不為所污:觀知世法;超出過於世間眾生;斷除愛恚無所染污;畢竟明淨。
26. 於法自在不觀望他:定得自在;智得自在;慧得自在;方便得自在。
27. 不離見佛:自往見佛亦勸眾生;自往聽法亦勸眾生;自發菩提心亦勸眾生發菩提心;常不捨離念佛三昧。
28. 善自調伏無諸惡法:出世明慧觀察智見;顯示解脫;善集法忍;斷離一切不善法習。
29. 善為師導而不吝法:專心利益一切眾生;志意堅固無所慊恨;常行教化一切眾生;自捨己樂修集智慧;常為一切眾生作利成於己利。
30. 為諸眾生作實依止:捨於己利常求利他;自捨諸樂為諸眾生求於法樂;如所聞法為人廣說無有疲倦;以法養命不以衣食。
31. 能轉一切諸佛法輪:得陀羅尼;得無斷辯知;入一切眾生心行;不觀種姓而為說法引入涅槃。
32. 於一切法得灌頂位:出過諸行住菩薩行;得無生法忍示現生死;為不退轉印之所印入如來印;住第十地善知諸地。
三、菩薩與聲聞緣覺之別
來自香山的大樹緊那羅王菩薩與其眷屬彈琴詣佛,令大眾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羅漢,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薩。
四、大樹緊那羅王菩薩修行之道
1. 菩薩有十二無滿足法:供養給事諸佛世尊無有滿足;集諸善根無有滿足;聽集法寶無有滿足;修禪解脫無有滿足;修觀寂法無有滿足;流通顯法無有滿足;教化眾生無有滿足;守護正法無有滿足;不捨阿練若處無有滿足;諸波羅蜜莊嚴佛土無有滿足;修習福慧無有滿足;集助菩提法無有滿足。
2. 寶住三昧,修習生起八十種寶,於世間寶,出世間寶,皆得自在。
3伎樂音教化眾生:菩薩從慧方便地中,出生示現一切所作,不為一切所作染污。大樹緊那羅王菩薩,以琴樂諸簫笛音及妙歌音,調伏緊那羅、乾闥婆、摩睺羅伽等好樂音樂。令其起起大愛樂信解增敬,得是愛樂信解增敬已,於是音中出於佛聲法聲僧聲,不忘菩提心等聲。
五、佛至香山王國應供並說法
1. 應供說法:大眾以佛神力各有天華,供散大樹,大樹以右手接,無一墮地,即以供佛,佛令成一寶蓋,覆大千界,現諸華臺,諸花臺中一切皆現釋迦牟尼如來色像結加趺坐。諸佛讚歎大樹緊那羅王菩薩。大樹緊那羅王菩薩入莊嚴寶蓋三昧,以妙寶蓋,各覆諸如來像。復請佛陀及大眾至香山王國,受七日供,演說淨六度及方便法,各有三十二。
2. 為女眾說成佛之法:佛回答緊那羅王夫人婇女八萬四千,說明女人成就一法、二法……至十法,以菩提心前導,得以轉女身為男生兜率天,漸次修行至大樹緊那羅王得成佛時,諸女等當生其國,彼佛如來當授其記。
3. 為大樹緊那羅王菩薩授記:六十八百千億劫已,當得作佛號功德王光明如來,國名無垢月。劫名有寶。
4. 為大樹緊那羅王子說法:大樹緊那羅王子名無垢眼,以寶珠網奉如來。世尊為其說伎樂六十四護助菩提妙法之音,令其等捨離狂醉,修集菩提助道之法。
六、為阿闍世王說法
佛乘大樹緊那羅王所作寶車,到祇闍崛山王舍大城,為阿闍世王等說三十二種成就菩薩法器。並說明諸菩薩行菩提者,不應憂悒的十六種無憂悒法。後以偈答阿闍世王所問菩薩修菩提行之義。
七、為瞿夷天子說法
為瞿夷天子說無有菩薩不種善根得無生忍,菩薩應以種種四法成就無量善根,然後乃得無生法忍。
參:結說:說此經名及流通功德
佛告阿難當受持此經,名曰大樹緊那羅王入作一切法門行經,大樹緊那羅王所問,亦名宣說不思議法品。若於經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眾中廣為人說其福為勝,其為法施諸施中最。並說明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釋提桓因、大梵天王、四天大王等亦發願奉行。並付囑彌勒菩薩天冠菩薩諸善丈夫,令此法得久住中無斷滅;若有眾生持是經者,是人不久當轉法輪。佛說此經。彌勒菩薩天冠菩薩大德阿難等,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本經有一異譯本:
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全三卷,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