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第 106 期

五戒律儀

釋悟因

原稿講於高雄紫竹林精舍2011年4月30日、5月1日兩日的五戒戒會。 本文經作者修訂潤飾。

五戒總說

五戒學處,「學處」,學習的面向。在家佛弟子,受持五種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是五種學處。五戒是所有修學的基礎,是對我們行為的引導。

學處有止持、作持。止持是不能做,作持是應該要做。不能做,如果做就犯戒;應該要做,而沒有做也是犯戒。很多人怕受戒,認為沒有受戒就不用持戒,受了戒變成常常在犯戒。這是不懂戒律的說法。其實戒有重有輕、有性戒遮戒,不能一概而論。大家平時要認真學戒,了解佛陀如何教我們把戒法落實在生活中。

性戒遮戒

五戒有性戒、遮戒的分別。性戒,「不由佛制,其性自是惡」,不是由於釋迦牟尼佛制定,而是從其本質來說即是惡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戒是性戒。不論你有沒有受戒,作了就有罪。遮戒,本質上不是惡法,但它可能破壞戒法,為了保護戒法所以要制止。例如酒的本性不是惡,但是酒喝下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因此要遮止不要去碰。防非止惡,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

《雜阿含經》說︰「有三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是哪三種法?老病死。死,沒有人喜歡。連螞蟻都珍惜生命,人更是珍惜生命。自古以來,你要活命,別人也要活命。持戒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自己的心境來說,假使有人要殺我,我一定很瞋惱、很不高興。自己不高興的事,也可以體會別人的這種心境。有這種覺悟,就受持不殺生戒。持戒,最主要是知道自己的心境。

戒的輕重

同一條戒也有輕重之別。以殺生來說,殺一個人跟殺一隻螞蟻可以畫成等號嗎?命斷是一樣,過失則輕重有別。在六界中,「人界」有它的殊勝,有憶念、梵行、勤勇的特質,是修行的法器;而且獲得人身猶如盲龜鑽浮木,珍貴難得。可以出生為人是多好的事。所以佛法的重心是以人為本。有時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立於殊勝義來說;如果在持戒的立場也拉成平等來看,說某某人跟他家的狗一樣,跟豬一樣,跟螞蟻一樣,就不倫不類,貽笑大方。佛法說:「人人都可以成佛。」是珍惜愛護一切有命的生物,要讓每一個生命都好活;更愛護人,讓每一個人好活。學佛,慈悲的透過方法,幫助生物界平衡、好活,這是不殺生戒的根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