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第 106 期

五戒律儀--戒妄語篇

「妄語」,以實為虛,以虛為實。虛實顛倒錯亂叫做「妄」。例如,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這就是妄語。

十業,身語意的十種行為,口業就佔四個: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用一般話說,就是說謊、花言巧語、撥弄是非、壞嘴。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於仁。」

這一條不妄語戒,也具五緣成犯,與殺戒略同,其中第五緣是「前人領解」,那人理解領納你所說。這一點很重要。如何判斷犯妄語戒?大智度論提出「言聲相解」。「相」,互相;從話語音聲裡,彼此相互領解。那人領解你所說的,而你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說話虛實顛倒。

學習不妄語戒,有二個層次:不自誑,也不被誑。自己不說妄語,也不被人誑騙,墮入他的陷阱。論語雍也篇說,有一次宰我問孔子,一位智者如果有人告訴他:「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有人掉到井裡去了,智者會跟著跳進井裡救人嗎?孔子回答他說:怎麼可能會那樣呢?「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你可以去井邊看看,不能就這樣跳進去。他可以欺騙你,你卻不可以被他迷惑。孔子指出智者是不被誑惑的。

妄語造成世間的混亂,是令人痛心的。台灣現在這種情況是相當的嚴重。

 

未得謂得·未證言證

佛家說的妄語,最嚴重的是「大妄語」,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沒有獲得「過人法」卻說已獲得「過人法」。超越一般世人的境界,叫「過人法」。例如:證得禪那、神通;或者沒有證果而說已證入聖流,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為什麼要如此騙人呢?佛陀在世時,有一年發生饑荒,比丘托缽都托不到食物。佛陀就叫比丘們分散到各地乞食。有些比丘來到某個村落,大家說好托缽時互相讚歎,某某人得到初禪,我也得到了;某某人得淨信、證初果,我也證得了……。結果那地方的居士就生起希有心,慶賀地說:我們鄉里來了得道的聖人,我們的鄉里有福了。就紛紛縮減自己的食物來供養比丘。那一年結夏安居結束,各地的比丘都回到佛陀住的地方向佛陀請安。可有的比丘白白胖胖,有的羸瘦憔悴。佛陀就問:「現在時機不好,各地都發生飢荒,為什麼只有你們身體充悅、顏色光鮮?」那比丘就說我們是如此這般互相讚歎。佛陀問:「你們的讚歎是實是虛?」比丘說:「有實也有虛。」佛陀苛責虛說的人:「寧噉燒石吞飲洋銅(燒融的銅),不以虛妄食人信施!」就制了「大妄語戒」。

自己的修行還不夠那個程度,卻騙人有那樣的程度,這是混亂世間的真理。世間的詐騙,若嘴巴使壞,別人很早就能覺察。例如:兩舌、惡口、綺語,容易被覺察到。但假使虛說證果,大家都還是凡夫身,就被騙得團團轉。學佛修行大家最愛解脫,證得阿羅漢更是眾人景仰。阿羅漢好在哪裡?不再造業,走路離地三寸不傷害眾生。我們學佛持戒,走在馬路上,路面上蟲蟻這麼多,怎麼辦?時時刻刻可能造業,不是故意的。證果的聖人看到眾生在那裡就先閃過;凡夫多麼嚮往那種境界!

自己修行如果沒有境界不能隨便亂講。佛陀說:「直心是道場。」對每一件事態度要恭敬,不對,就說不對;對,就說對。實際該做什麼,就是什麼。真正地珍惜人身,也珍惜別人的善心善念,不能糟蹋利用。這才是學佛的態度。

 

裝神弄鬼

有一種騙財騙色騙食的妄語,就是作種種咒術說看到神看到鬼,昨天土地公來找我,王爺公來找我……。這兩三下就會被抓包的。

有人說很怕鬼,可又想看到鬼;對過去生、未來世也充滿好奇,總想一窺靈界未知的世界。不要說佛教,有的宗教就利用這種心理騙財騙色,說妳是我過去生第幾世的太太,聽的人信以為真,果真跟那人上床。如果真有這種事,也是前世的事,跟眼前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增加困擾。面對這些宣稱有異能的人時,自己要分辨清楚。

社會有一種行業,就是看命先生。有的真的能未卜先知,或者能看到你的先人。有人是先天帶著第六感,像貓狗可以看到其他的世界,那是由業報而得,稱為「報得」。如果是人有這類報得,在一段時間後會消失不見,因為你的磁場是人的世界。

有人問我,「天一暗就害怕,害怕看到有的沒的,怎麼辦?」異類的眾生不是不存在。如果你害怕,第一,要念佛;第二,張開眼睛看清楚。看那個嚇你的東西有眼睛嗎?有嘴巴嗎?黑的白的?看清楚了,就不知是你怕他,還是他怕你了!有時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害怕;心先靜下來,站穩看清楚。這樣訓練下來,自己不會虛說那些有的沒的,也不會被人利用詐騙。

學佛的重點是老實,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做人,這才叫做本分。佛陀是這樣教我們,不是教我們去看神看鬼。

 

末世預言

有時社會發生大動亂,人心驚惶,末世預言就開始流傳。元朝末年順帝年間(1333-1370),河南、江淮和長江等地常藉白蓮教起義。蒙古人在漢地建立元朝,對漢人而言是異民族的高壓統治,漢人早有反抗的心理。1351年,黃河水患嚴重,災害頻傳,紅巾軍的韓山童就打著「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的口號起義。

末世預言常以「救世主」降臨人間,拯救世人為號召。其實只是假藉名義。

以日本奧姆真理教為例,1984年日本熊本縣人麻原彰晃創立奧姆真理教,宣稱自己有飄浮的能力;一趟喜馬拉雅山之旅,就自稱得到最終的解脫,然後宣稱自己將成為「日本之王」。1995年,吸引加入的會員國內外已達4萬餘人。卻不斷發動恐怖攻擊。東京地鐵站投放沙林毒氣,造成5500多人受傷、10多人死亡的事件,舉世震驚,當年預計發動的「11月戰爭」(顛覆國家計畫)也被揭發,從此被視為邪教。

大自然發生災變,引起末日預言的焦慮,在臺灣也發生過。今年(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地區外海發生芮氏規模九的地震,旋即引發大海嘯,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幅射外洩事件,對日本東北及北海道沿岸城鎮造成嚴重的災情。日本距離臺灣這麼近,那邊發生災變以後,臺灣一位南投埔里的人士根據易經預言說:「5月11日台灣有14級的地震。」「511地震預言」(或稱「511末日預言」)造成一些人極度的恐慌不安。中研院學者、中央氣象局、政府部門紛紛出面闢謠。直至5月11日平安度過後,社會人心才平靜。預言確實會讓社會產生很大的動盪。

參與宗教活動要睜大眼睛,不要走入偏邪,聽信妄言或妄傳妄言。學佛以後,要把智慧打開,不要被這些妖言惑眾的妄語,搞得昏天暗地、害人害己。

 

媒體操弄·物化的世界

妄語另一項比較嚴重的是不尊重個人,踐踏別人的尊嚴。每一個人都希望被尊重,以最美好的一面展示於人。然而媒體記者有時不惜暴露別人的隱私,把他人的家庭、婚姻、性取向等私生活公諸於世;或者只說那人的形貌,身體長相如何,「事業線」又如何,只為吸引讀者的眼光讓你印象深刻。這都是物質化的現象,讓人看不到當事者的美德。

媒體有時創造話題,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某個方向,影響整個社會的認知取向。

例如現在很紅的「蘋果」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賈伯斯親自現身,說iphone已經做到第四代,功能如何……。ipad又如何……,很多媒體也一致說它有多好,讓人心動地想要買到手。到底在追逐什麼?本來在用的那支手機怎麼辦?有人出門帶4至5支的手機或3C產品嗎?需要嗎?不是不能買,可以再思考:這樣的引導產生的影響。生意人總想盡辦法讓你不買會難過,把人牽引得顫抖著、等待著。

甚至日常的餐飲也廣宣。例如說某一家料理多好吃,排隊的人龍越排越長……。有一次一位居士請我吃麥當勞,說買一附送一個布娃娃,而他兒子很想要。那位居士後來告訴我,布娃娃帶回去的第二天,兒子就把它丟了。我問一位排隊的媽媽,為什麼也來排隊?她說昨天跑三趟排三次都沒買到。真是令人驚訝,一天的時間就這樣耗去。為什麼?我愛我的孩子啊!兒子去學校,大家都有,只有他兩手空空,就會委屈哭訴說:我家跟別人不能比。

社會物化、媒體引領意識,都在考驗爸爸媽媽教養兒童的愛心、耐心和智慧。不能隨順兒童的欲望,但也千萬不要說:「我是父親,你要聽話!」以父親的威權威嚇,這是行不通的;將來或可能出問題。最好能回歸個人自己。如果是佛陀,他會怎麼做、怎麼說?你可以怎麼做、怎麼說?佛法的正知見能提昇社會水平。

 

綺語戒

有一類妄語叫「綺語」,或叫「無義語」。綺,華麗美麗。表面好聽,內在未必具有實質的意義和利益。

綺語很像速賜康、迷幻藥,讓你感覺良好,覺得很舒服很受用,很中聽。

在西方有一段時間流行嬉皮,禪坐也很流行。很多西方人喜歡坐禪。但他們沒學佛,又覺得坐禪的成效太慢,就吃迷幻藥,讓自己很快進入幻覺的世界。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沒有身體的負擔,沒有心理的負擔,內心充滿狂喜,以為進入禪的世界。然而那是暫時的,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禪那,也可能混亂神經系統。新興宗教興盛以後,很多非常奇怪的修法都出現了。用各種方法讓人情緒很high(高亢),以為達到什麼殊勝的境界。這都不是真實的。而且欲速則不達!

佛陀教我們要正語,他自己是一個實語者。《長阿含經》說佛陀說的話是「時語、實語、義語、利語、法語、律語。」時語,以時而說,在適當的時機就說,時機不適當就沈默;實語,真實語,不打誑;義語,有意義的話;利語,真正利益人的話;法語,與真理相應的話;律語,可以調伏煩惱的話。因此,《涅槃經》說佛陀的語言是「言不虛發,微妙第一。」

俗語說:「良藥苦口。」速成的心理,馬上見效的期待,讓我們喜歡綺語,而不習慣面對真實。

舉例來說,身體病痛、不舒服,醫生開藥方對症下藥,按時用藥病就好了。但有時是自己慌亂、壓力大,心理影響身體,身體反應就是心臟砰砰跳或胃脹頭疼等等。這時最好靜下來,傾聽身體在告訴你什麼。用內在的眼,去看那不舒服的地方,回到當下是最真實的。這才不會因為心亂,生出很多毛病或服用不必要的藥物。我不是說生病不用看醫生,最好讓身體回復自然調節,要看醫生再去。

我們要學習佛陀,凡是沒有實質意義或利益的語言,就不要去說或去做。

 

形相出家

回到現實的社會,不妄語在現實生活怎麼做?這是有方法的。

台中有一位阿媽,喜歡到養慧學苑打坐,也坐得很莊嚴。另一位居士看到就說:「法師!我昨天學穿縵衣還沒學會,你教我好不好?」她說:「我自己會穿,但我不會教。」「你不是出家了嗎?」「還沒。我七十幾歲在家裡沒事,覺得學佛很好、很歡喜,就剃頭了。」又說:「這是最新髮型呢!我覺得自己這樣很莊嚴。」每天準時來打坐,看到人就說:「我剃頭而已,不要叫我法師,我會不好意思。」這位阿媽是有自覺的,可是,形相卻在傳達另一種語言。

居士學佛學得很莊嚴、喜歡共修就要求剃頭出家,我也很煩惱。你出家了,在佛寺待不住,回到家裡,家人要叫你阿公、阿嬤、媽媽?還是師公、師媽?你的養老怎麼辦?會不會生病?在佛寺共修有人問你:「師父啊!佛經這句話怎麼解釋?」你說:「啊∼我不會!」我最害怕面對這樣的事情。

出家,頭髮剃了現出家相。若她說:「我還沒受戒,不要叫我法師。」你說:「那快去受戒呀!」像醫生考執照去請一張執照。如果她真去受戒了,我更煩惱。出家的路怎麼走,受戒?吃素?誦經?……做這些,在家也可以啊!什麼是出家?轉煩惱成菩提,才是真正的出家。今天講戒,我把這個責任交給你們喔!在家學佛要先發這份菩提心─護持佛教。這是你的信仰!

我不是說學佛不可以出家,也不是說孩子不要送來佛寺出家。人老了往佛寺送,佛門得核算一下;送養老院嗎?不要!在家辛苦一輩子被送去養老院,可憐哦!有人說不要活得那麼久,快往西方去。西方的路誰先走,都不知道。這是面對老病死如何安頓的問題。是社會的課題,也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居士學佛,就篤實地做一個優婆塞、優婆夷,一面經營生計、家庭、婚姻;一面踏實地修學。出家的路,識心達本,名曰「沙門」。學習不妄語,就從表裡如一,內外一致做起。

 

培養志業、專業

不妄語的積極面,與精益求精提昇自己的能力有關。

以工作來說,有能力為人服務,在世間奉獻,是榮譽也是能力的肯定。佛陀沒有說佛教徒不可以從政、從商。佛陀在世時,在家弟子的職業形形色色,國王、宰相、將軍、劊子手、醫生、乃至農耕、作陶、殺豬……,他們都克守本分,老老實實為人服務。我們一方面身心沉穩,一方面把工作當志業,積極培養專業。

服務別人,合理的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允許的。又不是搶人劫人!看別人經商賺大錢,不要隨口就罵「奸商」。我聽這句話都很難過。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說看了世界地圖才知道非洲有多大。比起歐洲,把北歐、中歐、西歐、南歐整個合成一塊,非洲比它還要大;非洲也比蘇俄和中國還大;比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合起來還大。以前看非洲好像是一塊荒原。然而,現在不一樣了。全世界開始矚目非洲這一大塊土地。為什麼?現在「世界是平的」,非洲─第三世界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潛力無窮。你跑遍國際就是要賺全世界的錢!學佛的人,也可以有這種豪邁與氣勢!

臺灣的社會愈來愈依賴專業。各行各業都要求員工取得專業認證。生小孩到月子中心去做。外勞來臺灣須具備專業能力,有工作證才能進來,現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的人都來臺灣找工作。外籍新娘嫁到台灣,為台灣生育下一代,也相當有貢獻。工作機會相互排擠,人才外流,形成本國人到異國作外勞,競爭力越來越弱。這是人口流動的問題,也不是好壞的問題。

臺灣現在專業務農的很少。耕作農產品也需要專業:要估算市場需求;也要講求技術;冬天種的空心菜要估算陽光、水、日程;夏天種時又不一樣,要重新估算。想要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得很拚。別說去中國大陸要拚,即使在臺灣的市場,具有競爭力就很不錯了。很多居士都想買塊地種菜。退休後領退休金,有安定的金源,買地種菜是養老,享受優閒農耕野趣。如果你有父母、兒女,兒女還在學,打拚的壓力就會很大。

學佛的居士受持五戒,持戒要莊嚴,一方面要安於職業,還要兼修第二種專業能力,這樣才能不虞匱乏,最怕眼高手低,混水摸魚,心會虛虛的。

 

高齡化的社會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佛教徒要以什麼態度來面對?居士會老,法師會老,這是必然的。不妄語,也是在學習「如實」地面對當下,面對現實。

如果不能面對現實,說出來的話可能會傷人或令人傷感。我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居士把年老的父母送到養老院,爸爸媽媽很悲傷,對他說:「你實在很殘忍,我為家庭奉獻一輩子,我老了,就把我掃出來。」他很難過,問我怎麼辦?我說:「不要對他的話嘔氣,是長輩還不能接受事實;你有空就多陪他。寧可用很多時間在那個地方陪他。因為家裡沒有老人的設備,你也沒有照護老人的專業能力。」

高齡化社會,越來越需要依賴專業機構。佛陀當時設立僧團,他是十叮嚀八交代,說僧團僧眾彼此要相互照顧。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

高齡的長輩,自己會吃,會上廁所,不用依賴人,這是最幸福的。哪一天,身體這些基本功能故障,開始躺在床上,越來越嚴重,很難在家裡照顧,需要送安養中心。如果你是那位長者,就對自己說:「這段時間,我到安養中心去休息。可以回家再回家。」晚輩也要教。不管是年輕人還是長輩都要學習。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要慢慢接受高齡化的事實,可能是你旁邊的某一個人,你的鄰居、親戚。

佛法說「緣起」,世間會形成怎樣的樣貌,沒有標準答案。

說信實的話,自己端直,也令人生信心;更進一步,對方不實的言語你知道,但你不被他迷惑,不隨他起舞。有智慧的持戒,讓世間的妄語止於智者,這樣整個社會才會漸漸的淨化。

 

結語

學佛的根本是在對治煩惱,煩惱有粗有細,對治的方法由外而內,可分為戒學、定學、慧學三個層次:

粗重的煩惱,表現在身語的行為,如果違犯自他,就是惡法。例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惡法要以持戒對治,這是戒學。如果身心感到困擾或者心思散亂、妄想心重,想東想西,這是意念不淨,與惡法不一樣,不可以畫成等號。心思散動或昏昧要修禪定對治,這是定學,或稱心學。持戒是對治外顯的行為,而行為是來自內在意念的發動,所以,持戒要清楚內心的狀況。例如不斷生出來的妄想,不想往那裡想,心還是向著那裡去,這是習氣,一種習慣性的思惟。能夠向內心去觀照,照見它的動靜虛實,這是智慧,慧學。戒定慧三學的修學,是有層次的,而且深淺不一樣。

學佛要修戒定慧三學。三學中戒學是基礎。做人的基本一定要持五戒,不能不持戒。真正的持戒清淨,對事理要清楚,內心要澄靜。身心沉穩有智慧,你才知道如何持戒清淨,才是真正的利益世間、利益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