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第 103 期

與古佛相遇 02

中國石窟造像巡禮

圓光佛學研究中心圖像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 郭祐孟

隴中地區


〔天水簡介〕

◎天水


  隴中地區最負盛名的就是天水麥積山石窟。「天水」這個名稱好美麗──天上來的水!麥積山石窟附近有一個植物園,是國家的自然生態保護區,素有「小江南」之稱。在甘肅地區難得見到綠油油的景觀,因為氣候條件好的關係,這兒可以說是甘肅省境內比較富裕的地方。

〔麥積山簡介〕

◎遠眺麥積山


  麥積山離天水市區二十多分鐘的車程,因山形像成堆麥子而聞名。特別是「麥積煙雲」,為當地八大景之一,麥積山在雲霧中更顯得美妙,尤其是清晨帶有一些濕氣,景色相當迷人。如果只花半天時間轉一轉,是沒辦法體驗麥積山之美的。這裡還是古代的禪修重地,在周邊群山的頂上,還發現過很多洞窟,都突顯了禪修的氣氛。
  麥積山石窟的崖面分成東、西兩大段,各有一組大佛三尊像,為隋代作品。崖面中段因為古代秦州地震的關係而崩落。在東崖上面有一座大型的七佛洞,就是北魏時代開鑿的七佛堂。表面原來有木構建築,但現在都損毀了,外觀看起來好像一座鑲嵌在崖面上的殿堂。

〔東崖大佛〕

◎東崖大佛


  麥積山的棧道幾乎與崖壁垂直貼齊,向外看就是陡峭的懸崖,很多人都爬得腿軟,不敢再往上走。過去的舊式樓梯還會搖晃,讓走在上面的人不自覺認真地念起佛號,念得好懇切。現在已經用水泥加固,沒有那種驚險感了。
  大佛的施作手法是屬於半浮塑,現存在崖面上有許多方形孔洞,是原來打木樁用的。古人為了把大佛身體的泥塊固定在壁面上,避免它掉落,就一定得靠木樁來支撐。至今,佛像大體保存了隋代風貌,眼睛烏黑發亮,是以黑石頭嵌入的,據說從祁連山脈尋得。想一想,古人步行到此朝聖,當他們抬頭瞻仰佛像時,那種感動一定是非常深刻的吧!
  麥積山得力於禪修的氛圍,此地的佛像呈現一種特別寧靜的感覺,我相信任何的藝術形式都源自於某一種精神內涵。


〔西秦到北魏的大佛〕

◎西秦到北魏初期的大佛


  西秦到北魏初期的佛像充滿著「西域風格」,也就是來自中土以外的影響,特別是中亞地區。這尊佛像的眼珠塑作成圓弧狀,在自然光線照射之下,就會出現一種眼神的效果,這是當時匠師的高超手法。佛像的右手是「施無畏印」,而且指間有蹼,這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表示佛陀救度苦海眾生的時候,是一個也不會遺漏的。

〔四十四號洞窟的國母像〕


  第四十四號洞窟的主尊佛像,看起來特別具有女性的元素,非常唯美。學界一般認為:這很可能是用來紀念西魏乙弗皇后的。佛像採用「褒衣博帶」式樣,臉形秀氣,身體也較清瘦,是受到南朝文化薰陶之後的一種樣式。麥積山的佛像幾乎每尊都帶著笑容,這是佛性的笑容,特別引人入勝。過去,西方的美術史家多認為中國沒有雕塑,沒有像希臘那種立體、寫實的雕塑,一直到秦始皇的兵馬俑坑發掘之後,才撼動西方世界。而麥積山佛像這樣的含蓄美學,更是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要普遍,這種「東方微笑」讓麥積山石窟獲得東方雕塑博物館的美譽。我曾經在那兒遇到從德國來的教授,他站在佛像前面都捨不得離去,很感嘆地說:蒙娜麗莎的微笑只有一個,但是這兒的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都在微笑。從每個角度去觀看蒙娜麗莎,都覺得畫中的她在注視著你;麥積山的佛菩薩像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許多造像的相貌都與天水地區的人非常接近。這兒多民族共生,但主要是羌族,羌族的面孔是相當淳厚而美麗的。


〔散花樓天龍八部〕

◎散花樓天龍八部


  在散花樓的外柱表面,遺留有北魏時代的天龍八部淺浮塑,統稱為「石胎泥皮」。這些造像的現實性很強烈,每一尊的神情都不相同,暗喻著人類心中的七情六慾。這是目前中國留下來,年代最早、而且完整的天龍八部群像,被視為散花樓七佛龕的守護者。


〔麥積山的七佛窟〕

◎麥積山的七佛窟。


  北周時期的麥積山出現了一批七佛窟,佛像非常樸素,表情異常沉靜,洞窟有大有小,都很適合在裡面進行禪修。洞窟頂部還有配套的壁畫,譬如:涅槃經變跟法華經變的第一次結合,就出現在此。這可能是南朝涅槃學與法華學高度發展與對話的結果,也預示了天台宗「法華涅槃時」的圓教內涵。
  事實上,麥積山石窟的藝術內容非常豐富,從十六國晚期一直延續到明代的造像都有。離開天水往蘭州的路程大約需要四個多鐘頭,風景是由綠色逐漸往土黃色變換,一路上最好能夠持續喝水,避免因為環境乾燥而感覺不適。

〔甘谷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大佛像


  經過甘谷縣,有一座很有名氣的大像山,因為山上的大佛是唐代留下來的。有人認為此大佛所在地很可能就是甘谷的大雲寺,這是武則天登基之後,敕令天下各州建立大雲寺,造彌勒大像的歷史遺跡。
  此大佛的五官和神情比較威嚴,有唐代皇帝的風範。祂的眼珠很有特色,是用唐代陶製水缸鑲嵌的。從山頂往下望,可鳥瞰甘谷的風土。


〔武山拉梢寺〕

◎武山拉梢寺摩崖大佛


  到了武山縣,就不能錯過拉梢寺石窟,這裡的交通雖然比較不方便,但是可看性很高。
  這摩崖大佛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北周時代華嚴三聖像。是近乎平面的淺浮塑,因位於內縮的垂直山崖,所以避開了雨水的破壞,周邊還遺留著唐朝重繪後的壁畫。旁邊有一排十方佛的立像,也屬於北周作品。這些都呈顯《華嚴經》的信仰。大佛的對岸有個平台,在平台上觀望佛像或靜坐,可以讓自己沉靜下來,忘卻時間跟空間,甚至進入禪定狀態。目前,也有一些禪僧在附近閉關修行。


〔武山拉梢寺大佛佛座〕

◎(左圖)武山拉梢寺大佛佛座。


  大佛底座有一排大象、一排鹿、一排獅,這種佛座是孤例,很有特色,看起來特別的宏偉。很多人一直在猜測:這些動物象徵什麼?獅子讓人聯想到佛陀說法─獅子吼;鹿則使人想起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象則是以牠的體量壯大而知名,當然也與佛陀生平的許多故事相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