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十九期/78年11月3日

空間

自厚


  第三節下課鈴響,急忙收拾書本,一個箭步衝往大寮。這個月輪值當副典座,生平第一遭舞鍋弄鏟,就得學習準備四十多人份的「龐大」菜餚,又是初次上任不能掉以輕心。為了了解大寮情況,昨日特別去見習一番,才知盤中餮,葉葉皆「辛苦」。除了色香味要一應俱全,而且必須準時起鍋,趕上十一點二十分過堂,怪不得曾輪值大寮的法師們都變得手腳敏捷呢!

  時鐘的長短針夾著小小的交角,已是十點半。蹲在灶前,對著那黑壓壓的大洞,拼命塞木片、紙張,劃了一根火柴引燃紙張後趕緊將灶片關上,抬頭望時鐘的指針,才滑過五分鐘,不禁暗喜:動作俐落,等會兒鍋子一熱,即可……,眼前出現一道熱騰騰,香噴噴的湯裝在大眾師的缽中……。

  「咦──」怎麼沒有半點動靜,打開灶門,一陣煙衝眼而出,木片紋風不動,連個火星影子都不見,眼看已經十點五十分,不禁失聲:「火熄了,怎麼辦?」一旁的心師父遶到灶前,拿起火鉗將木片全數清出,一面告訴我說:「這樣起火是不行的,沒半點空間,火怎麼燃?」

  祇見師父拿了幾張紙捲起來,放入灶內,點燃火柴,緊接著送進一些薄木片,讓木片彼此交叉,形成有空間的架勢。師父的動作從容有序,不到一分鐘,火舌便佔滿了大灶,隨著熱度的增加,蒸氣不斷地從鍋蓋邊飄散開來。師父邊將青菜下鍋,邊告訴自厚:「起火的要點是架木柴,使木片間留些空間,火舌才有地方伸展,如同人與人的相處也要留給對方一個適度的空間,這樣彼此都有轉寰的餘地,才不致發生磨擦、衝突。」

  火需要空間才能燃燒,樂器也因音箱共鳴而發出美妙和諧的聲音,中國的繪畫也常留下大片「空白」,突顯出中國美學的風格。「空間」在藝術的表達上是感覺極限後的一番生機,它將欣賞者的想像帶進了另一個超越的世界──新的聲音、色杉與形狀,展現了它更豐富的內涵與風貌。藝術欣賞如此,而人呢?現代人在時間、空間的壓擠下,更需要預留一個彈性與適應的距離。

  「為別人保有適當的空間,也讓自己的心靈留有一些空間。」這是師父在為自厚取法名時所做的提攜。打開灶門,我學著師父將木柴有序的次第遞進灶裡,在熊熊的火光中,自厚再次去省思自己的出家本願。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   [香刊1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