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一期/84年3月20日

邁向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上)

魏惠娟教授 主講
八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講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各位法師、各位朋友:大家晚安!

  今天我要向各位強調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終生學習。以下分二個重點說明:(一)為什麼要建立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二)為了建立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我們該有什麼準備?

為什麼要終生學習?

  以往大家對學習的觀念是──先全時間學習,再全時間工作。我們不是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你現在好好讀書,等你畢業後,我就不會管你了。」其實,這無形中就在強調「只要你考上大學,人生的願望也就達成了。」也同時暗示著二十三歲大學畢業後,就不用再學習了。因此「先讀書,畢業後再專心工作」的學習模式是舊的,也是錯的。為什麼不對?因為環境變得太快,時代不同了。到底今天的環境和從前有什麼不同呢?

[人口環境改變]

  人口環境的改變可從人類的壽命延長及人口結構的改變來看:(一)人的壽命延長:根據統計,臺灣地區人民在光復前的平均年齡是四十歲,而現在男性的平均年齡是七十一歲,女性則是七十七歲。如果二十三歲畢業後就不用再學習,那麼二十三歲以前所學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用到七十多歲嗎?所以,在人類壽命延長的今天,我們更要學習。

  (二)人口結構改變:自民國八十二年起,臺灣地區六十五歲的人口已達七%,根據聯合國的標準,我們的國家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以一個六十五歲退休的人來說,至少還有十幾年時間可以運用,若在年輕時沒有建立學習習慣,可能就不知道要如何規劃退休後的生活,畢竟學習的習慣要從年輕時開始培養。由此可知,因為人口環境改變、壽命延長,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所以我們更必須學習。

[經濟環境改變]

  經濟環境的改變有二方面,第一是產業結構改變:一般而言,產業結構有三等級,最早是農、林業社會,其次是工、礦、建築業社會,現在是商業及服務業為主的社會,如保母訓練中心、瘦身中心、托嬰中心、外籍勞工介紹中心,許多特別行業都屬於服務業的範圍,只要顧客需要,大致都有人做,這說明了經濟環境的改變。有學習習慣的人,比較能預測到這種改變,能及早作轉業的計劃或投資的打算,也因此較不會被時代淘汰。

  其次則是生活型態改變:從前農業社會時代,大家吃飽後,有誰會去唱 KTV、看電影或聽演講?但是由於科學進步,許多新的發明替人們做了不少事,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活動,如旅遊、休閒等,相信我們都感受得到今天的生活型態已有相當大的改變。休閒旅遊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呢?有學習習慣的人與沒有學習習慣的人從事休閒活動,結果絕對不一樣。 現在很多人利用假日出國旅行,如美西十天、紐澳二週.... 等,你問他去了美國那幾州?他可能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風景很漂亮就是了。」拿照片給你看,問他後面的建築物是什麼?他可能會說:「我也想不起來了!」

  其實,利用旅遊學習是一個很時髦、重要的學習及教育機會,可惜台灣人還停留在想要「俗擱大碗」的程度,同樣一趟機票錢,總覺得看愈多地方愈值回票價,旅行社為了滿足客人的需求,只好採取馬不停蹄、走馬看花的策略。我媽媽第一次到美西時,第一天旅行社告訴她明天早上七點起床參觀「迪斯奈」,第二天要求他們六點起床遊大峽谷,第三天則吩咐他們五點起床去....,我媽媽說她晚上都不敢睡。每到一處叫你下車上廁所,動作快一點的,上完廁所還來得及拍張照片,表示到此一遊,就這樣上車、下車,在車上累了拚命睡覺,下了車又迷迷糊糊地找洗手間,匆匆忙忙地按下快門。回來以後,也不知道到過那些地方,白白浪費一次美好的學習機會。

  此外,根據政大一位教授所作的統計,發現台北市民最愛從事的活動第一是去玩,第二是去唱 KTV,第三則是去聽演講。最近我讀到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才知道原來合法的 KTV 以高雄為最多, 台北居次, 嘉義地區則沒有一家合法的 KTV, 所以大家去唱KTV 要小心,前後左右的出口要先看清楚....。經濟環境的改變,促使我們更必須時時學習,以確保安全。

[自然環境改變]

  自然物質環境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地球上的資源愈來愈少、污染愈來愈多。如果你到過阿里山,由阿里山公路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山坡地上都被開墾成茶園或菜園了,這些都嚴重影響到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其他許多風景名勝可以砍的樹木都砍光了,不該抓的魚也都抓完了,等到政府準備來取締時,很多寶貴的資源卻都已遭到嚴重破壞,好像只要有錢可賺的地方,大家都會動腦筋,至於是不是破壞了環境則不理會。

  這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只有透過學習吸收資訊,才會瞭解原來環境已經被嚴重破壞到這種情況,我們才可能會關心、反應。在現代社會中做一個沒有聲音的人可能有點消極,不過反應也要有理,不要動不動就拉布條大遊行,那也是不太好的。

  反觀國外的環保工作就做得很好,他們的小學每年會發起地球日教學,教學生垃圾如何分類。到超市買菜時,服務生會問你要用塑膠袋或紙袋,我們知道紙袋可以銷毀,不會破壞環境,塑膠袋掩埋五十年後還是不會腐化。台灣雖然也倡導環保,可惜大環境無法充分配合,商家也很少用紙袋包裝,因為塑膠袋成本比較低。地球只有一個,破壞了它,我們根本無法生存,如果注意到這點,我們就會去關心、去呼籲,有聲音出來就會有人注意,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

[科技環境改變 ]

  科技環境有什麼改變?我舉二點來說明:(一)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從廚房到客廳都有革命性改變,以前燒煤球,後來用瓦斯,現在每家幾乎都有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電氣化設備。以前只要有台黑白電視,就感覺很滿足,現在則非彩色不看,而且十九吋不夠,要看卅二吋的,頻道也從三台增加到五十幾台。從前電話不普遍,現在家家戶戶不但有電話,而且有無線電話、大哥大,連高中學生也拿著大哥大邊走邊講話,很拉風的樣子。我想外國人看到了一定會嚇一跳, 因為一般人認為大哥大應是放在 BMW 車內給老闆用的,沒想到現在連年輕人都有,真是進步到讓人目瞪口呆!此外,最近視訊會議、資訊高速公路更成了科技界的新話題,人在家裡就可以和在台中的人開會,進步太大了。飛機也縮短了人們彼此的距離,從嘉義到台北只要四十五分鐘,南北似乎沒有什麼差距,這是科技環境改變的證明。

  (二)知識壽命縮短:根據統計,日本工程師承認自己所學的東西,五年內就已經被淘汰了,如果我們還照著舊的學習模式,馬上就會落伍。尤其像學資訊工程類科系的人,簡直是在和時間賽跑,如果不看別人的研究,就不知道人家進步到什麼程度。所以科技環境的變化,更促使我們必須要學習,學習如何藉著科技的發明,讓生活更方便,但是卻不要讓科技毀了。最近台北新生南路的一家麵包店發生爆炸事件,就是被技術毀了的鮮明例子,日本人的瓦斯管是用銅做的,不會被老鼠咬破,而且管線一定埋在地下,瓦斯桶一定放在通風處,像這些都是我們要警誡、要學習的。我們要進步、要科技,但同時也要學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東西。我覺得台灣的電器服務做得太好了,只要願意付錢,服務人員一定幫你做得很好,因此我們不會想這樣有什麼問題,但在國外買電器一切要照說明書自己按部就班地裝,這樣就逼使我們要研究怎麼裝比較好,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政治、法律環境改變]

  這幾年政治環境變化特別大,從前有很多話不能講,可能今天講,過二天人就不見了,在海外也不能隨便發表高見,否則恐怕就回不來了,但現在情況已完全改觀。從世界來看,南非現任總統曼德拉被關了二十多年,誰會想到昔日的政治犯搖身一變成為現今的總統;東、西德原來勢不兩立,多少人想從東德投奔西德,卻都不幸喪生於柏林圍牆下,現在東西德也統一了。前美國總統雷根原是電影明星,柯林頓總統曾是個逃避兵役的人,這些似乎都不是我們想像中在那個位置上應有的典範,可是選民選他們....。

  法律環境有什麼變化呢?從前有些人喜歡在辦公室裡隨便講些有顏色的笑話,現在最好小心了,千萬不要以為身體的接觸才算「性騷擾」,言語的侵犯也可能觸犯性騷擾的原則。所以要學習瞭解什麼是「性騷擾」,才不會一旦被控告還覺得冤枉。從前看到不錯的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影印,但是現在這種行為已違反著作權法。本來我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養什麼就養什麼,但現在因有野生動物保育法,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犯了法律,很多到越南玩的台灣觀光客,不是吃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東西嗎?引來記者拍照,形象大壞。其實這些人可能也不是非得要吃那些東西不可,只是不瞭解現在已經有這樣一條法令罷了。所以,政治法律環境的改變更說明了不學習是不行的。

[社會文化環境改變]

☉暴力與性觀念的開放
  從前流行「飆車族」,現在則是「來一個砍一個,來二個殺一雙」的「暴走族」肆虐。前陣子在台南鬧區裡「暴走族」砍了十幾個人,理由竟是:全省各地都有暴走族殺人,只有台南還沒有....。還有校園暴力的惡化也令人擔心,出國前我曾在國中任教,學生雖然也不好教,頂多對你大聲嚷嚷,吵吵鬧鬧罷了,卻沒有嚴重到偷襲或拿刀威脅老師的情況。另外,家庭暴力也層出不窮,根據研究,夫妻間的暴力最多的地方是東部,也曾經有的孩子向父母要錢,要不到就殺掉父母,這種種負面的現象都說明社會文化的觀念正在改變。

  此外,最近有人就大學生對性的態度做調查,結果有六•八%的人認為婚前同居沒什麼不好。研究還發現有位碩士說:「生活沒什麼目標,很想隨便找個人結婚生子,讓生活有目標。」把孩子當成奮鬥的目標其實是個很危險、很不切實的想法,現在國外已經發明一種幾可亂真的娃娃,他會尿濕自己而不停地哭,要你幫他換尿布,直到你抱他為止。發明這種玩具娃娃就是想警告覺得沒有奮鬥目標,想生個孩子作為奮鬥目標的人,讓他們明白恐怕有了孩子後,奮鬥目標也會跟著消失,希望解除年輕人不實際的幻想。未婚同居、不婚生子的趨勢反映出我們的文化、倫理觀的改變。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誤導
  我國交通之紊亂可說舉世聞名,有些外國人不敢在台灣開車,我想是有道理的。我住在中正大學附近,那裡路很小,冬天五點半以後天就昏暗了,我常常發現很多國中生騎車從學校回家,阿公阿婆駕著鐵牛車從田裡回家,甚至上班族開車回家,九○%的人都不開燈,各位一定會問五點半為什麼要開燈?「還看得到呀!」是的,你看得到你前面的路,可是別人看不到你,尤其當狹路相逢時,真是險象環生。其實開燈的目的不是開給自己看,而是要讓對方看到,小孩騎腳踏車也該裝車燈,不然就穿有反光設計的布鞋,邊踩腳踏車,布鞋就會邊發出閃光,提醒其他人注意,否則真是太危險了!

  停車也是大問題,前幾天有位教授來文化中心演講,那天人很多,把停車場停滿了,但是有人竟把車停在中間的人行道上,結果大家都沒辦法動,除非最後面那部車先離開,這是常見的現象!最近幾年有句流行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覺得這是很錯誤的一句話,大眾傳播媒體應該先受教育,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話說久了習慣成自然,於是「我要停這裡,有什麼不可以」,這樣的文化嚴重地影響社會秩序。

  此外,排隊也是需要學習的,美國人很喜歡排隊,可是我們一排隊就容易吵架,尤其到醫院掛號或郵局辦事,常被插隊,因為我們沒有排隊的習慣。在國外看到他們很有耐心地排隊,一面排隊一面看報紙,這是很好的現象,代表大家有禮貌、有秩序。上廁所也要學習排隊,我發現台灣人上廁所排隊都排在廁所門口,如果裡面的人要待久一點,看到外面那麼多雙腳動來動去,多難受!有時排隊的人原來排第一間,看到第二間好像要出來了,就趕快見風轉舵,連這種小地方我們都沒有耐性,要學的地方實在很多。我發現外國人排隊的習慣很好,他們都是在廁所入口排隊,看那間先出來排第一的人就先進去,這樣的排隊制度,很公平也很尊重對方,因此希望下次各位有機會排隊時就從入口處開始。

終生學習的重要



  所以,整個環境變動如此大,不學習馬上就會被淘汰。大家都知道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積極地提倡識字教育,但是今天「識字」的意義已經改變了,不僅是認識中文字才叫「識字」,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符號,也叫「識字」,而且更重要。

  生活中有那些符號,是我們必須認識的呢?舉例來說,出國讀書或旅行大家最愛買些電器品回來,你就會發現有很多字必須認識,如 ON 代表「開」,OFF 代表「關」,這必須要去學習, 否則買回來卻不知道如何使用,還要麻煩別人。 此外門把上如果標示著如PUSH 則代表「推」,PULL 是「拉」的意思,弄錯了開門方向就會撞到對面的人。如你要看旅行的時刻表,AM 代表早上,PM 代表下午,雖然這些導遊都會告訴你,但是萬一你脫隊怎麼辦?有天假如你厭倦了導遊每次總是帶你去買東西、拍照片、上廁所,下次你想來個自助旅行,這時候就更要懂一些符號了!此外, 如 ON TIME 就表示飛機準時, DELAY是班機誤點,CANCEL 則是班機取消,這些都是我們出國旅遊時必須要認識的文字。

  另外,如 STOP SIGN 這個標誌一定要知道, 不然在美國開車很麻煩,在各個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都會有此標誌,我發現這標誌在美國似乎比紅綠燈還多,它代表到十字路口時車子要完全停止。先到的先走,秩序很好。國內也有紅綠燈,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參考用的,對不對?我在國內開車,朋友都笑我:「像你這樣開車,何時才會到?」因為我很守秩序的,轉彎一定先讓直線車,可是只要我一讓,後面就拚命按喇叭,真叫人生氣。萬一交通號誌故障,這就糟了,大家擠成一堆誰也走不成,一定要靠警察來指揮,這樣是不是浪費很多人力?記得在國外時,有次我開車經過「停」的標誌,忘記停車,後面的車就對我按喇叭,在國外很少隨便按喇叭,如果別人對你按喇叭通常表示有嚴重的錯誤,這種情況對我們而言,簡直是天方夜譚,從這小小的標誌可看出來,我們在交通規則的遵守上還有待學習。

  在國內禁煙標誌也是參考用的,不管標誌多大,想抽的人照抽不誤,這也顯示出國人有很多地方需要再學習、再教育,可見現在所謂的識字不光只認識中文字,常看到的一些符號或英文字也應該要認識。

  由此可見,以前「文盲」是「文字的盲」──不識字,而現在「文化的盲」也叫文盲。大家常出國旅遊,首先要先瞭解別人的文化,事先知道有什麼值得玩的地方或欣賞的東西,才不會只是拍一堆照片回來,去了那裡都不知道。另外,台灣人有隨身帶「伴手」的習慣,可是有時到國外,要送人東西也要注意。我看報導說有個食品公司的職員到新加坡訪問,帶公司出產的食品要送負責人,可是對方不敢收,怕被告貪污,我們覺得這幾個蛋糕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他說不行。所以只好收了一盒,請辦公室的人一起吃,幸好沒包紅包,不然就更不好意思了,有很多事在國內覺得沒什麼,可是在國外由於國情不同,就不能隨便。所以到國外就要瞭解他們的文化,不能硬把自己這套文化塞給別人。(下期待續)

編者按:本篇講者魏惠娟教授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現任教於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