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一期/84年3月20日

渡海赴日、弘揚戒律的智首比丘尼

釋自昶


【壹】

  藤州(今廣西省藤縣)通善寺內,智首照例為來寺請法的僧俗二眾講說戒律。

  出家以來,智首對戒律即十分感興趣,她深切地關懷「如何做一個如法如律的僧人」的問題;對居士的持戒,也多所關心。因此除了自己研究,也樂於與人分享,日子一久,前來請益的人便逐漸增多,智首清晰的說明與熱切的態度,總使他們印象深刻,有所啟發。

【貳】

  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揚州大明寺內。

  日本僧人榮睿、普照渡海前來,求見鑑真律師。「聽說中國戒律興盛,請律師慈悲,赴日本弘揚戒律,使日本僧侶也能學習戒法。」面對普照、榮睿誠懇的請求,當時已五十五歲的鑑真微微沉吟了半晌,身旁的弟子們卻紛紛勸道:「師父,旅途遙遠,且航海多險阻,須三思而行啊!」「是啊!師父,可能有生命危險呢!還是別冒險的好。」

  「這是弘揚佛法的大事,怎可為愛惜生命而退縮呢?我決定前往日本!」律師一番話感動了在場的人,不再勸阻;幾位日本僧人也為律師應允東行而雀躍萬分。

【參】

  雨滴滴答答地下著,遠山山嵐飄渺,雨沿著簷角滴在臺階,氳成一圈圈的小漣漪,階前的青苔在雨水的洗滌下泛著晶瑩的青翠。

  智首臨窗研讀著戒律,望著窗外的雨景一面思索著:「戒律從印度傳入中國,如何掌握戒律的根本精神,適應中國風土民情,而產生如法如律的作法?比丘尼在戒律的受持上, 某些地方又有別於比丘,這些實在需要有人去研究、弘揚.... 」雨停了,雲霧般的山嵐慢慢散去,層層疊疊的山巒,清新地立在遠方;碧綠的群樹,臨風搖曳,似回應著智首的想法。

  從此,智首更是埋首戒律,身行也流露著持戒的莊重。

【肆】

  鑑真律師召集了江浙一帶的弟子,計有祥彥、道興等二十一人,著手各種準備工作。翌年,船隻、糧食、經卷、工藝品都準備就緒,出發前夕卻被不肖之徒誣告,行程被迫延期。

  同年冬天,再次東渡,出海不久便遇到颱風,船隻在浙江沿海擱淺,一行人被救起,收容在阿育王寺。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第三次東渡,日僧榮睿在出發前被憲警逮捕,計劃因而中止。同年第四次東渡,一行人在黃巖縣禪林寺又遭阻擋,被遣送回揚州。天寶七年(西元七四八年),第五次渡海,不料在海上又遇到強烈颱風,船竟漂流到海南島,眾人困頓萬分。在這次行動中,榮睿、祥彥不幸死亡,鑑真本人也兩眼失明了。

  經歷種種挫折,律師仍未改初衷,他對著普照等人說:「為傳戒律,發願過海,不到日本,絕不中止!」

【伍】

  天寶十二年間(西元七五二年)。

  「智首師,智首師!」智首抬頭,只見三位同門的法師匆忙地從外頭跑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著:「揚州城內盛傳著一個消息,鑑真律師將第七次(註)渡海到日本,船近日內就要出發了!」

  「啊!是真的嗎?律師的精神真是偉大,已經十一年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縱使雙目失明仍不放棄啊!」自從聽到鑑真屢次渡海赴日的奮鬥事蹟以來,智首的心便時時激盪著澎湃的使命感:「到日本去,將戒律大法弘揚,度化日本的女眾!」現在,這股使命感督促著她做了一個決定,「我們一起跟隨鑑真律師去日本弘揚戒律!」「好啊!長久以來,我們也一直嚮往到外地弘化,這正是個好機會!」她們三人異口同聲地說。

  「好!就這麼說定了!」四位比丘尼在佛菩薩前鄭重地許下承諾。

【陸】

  茫茫的大海,一望無際,智首等四位比丘尼隨著鑑真登上了船,展開弘傳戒律的東瀛之行,這次前往的共有四十一人。經過一段時日的航行,船隻終於平安抵達了日本。

  鑑真後來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受到日本人的尊敬崇奉;智首幾人的事蹟卻如大海的煙波,凐沒在時空中,然而她們以比丘尼的身份,投身異域建立法幢的精神,帶給後人無比的敬仰。

改寫自:梁.寶唱,《比丘尼傳全集》,〈續比丘尼傳卷一〉,唐藤州通善寺尼智首傳。

註:關於鑑真渡海赴日的次數,一般記載為六次東渡,五次失敗,第六次率領十一人前往。本文仍採比丘尼傳所記載的「六次開纜,皆遇難緣折回,最後七次又結四十一人,橫渡滄溟」的說法。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