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五十三期/87年3月20日

英國成人教育的新取向

「開放學習」的探討(下)

曹琇晶


「開放學習」是一種彈性而開放的學習歷程,

使學習者能根據其興趣及需要,自主性地選擇學習內容,

它代表的是結合生活、工作與學習的一種全面的學習方法。



◎現代化社會中的「開放學習」
  開放學習理念的形成是漸進的,為因應現代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及個人需求,而形成如此一個新的學習取向,它的興起乃基於下列因素( Hodgson, 1993 ):

  一、開放學習可針對特別的學習者,如勞工,為其提供較多的學習機會,使其可加以選擇,並給予專業的訓練,以達到提昇高素質人力的目的。

  二、開放學習試圖降低教育或訓練花在時間和金錢上的成本,而建立一個開銷能收效的系統,以達到一個較大的市場。

  三、國家的需求亦是形成開放學習的一股推進力,學習者利用隔空學習的方式,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如印尼的「開放中學」( the Open Scondary School ),即是為求改善傳統較為封閉的教學方式而產生的。

  四、開放學習的興起與教育工學(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的發展有密切關係,擺脫以往面對面教學的單一模式,改採多媒體、遠距教學、電腦輔助教學、在家學習及工作場所學習等方式來進行學習活動。

  「開放學習」為成人學習者開啟更多的教育機會,使學習活動擴展到人的一生,不像傳統觀念把教育視為發生在學校內的事,或接受教育只是青少年的權利。學習者在適當的引導下,可以一面工作、一面進修,而進修的目的,可以是滿足生活需要或為轉業作準備,也可以是為滿足自身的求知欲。這些教育機會的獲得,目的都在協助個人提昇社會地位,造成社會的流動。另一方面而言,「開放學習」亦在引導學習者邁向成功,此種以學習者在家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表現了高度的彈性,幫助個人發展,使個人充滿希望,感受 到生活得有尊嚴,擁有更加開闊的心胸,充分享受社會生活的自由,達成提昇自我與貢獻國家的遠大目標。

「開放學習」觀念的釐清

  雖然已有多位學者專家對開放學習提出不同的定義與看法,然而因開放學習本身所涵蓋的概念與範圍較廣泛,且其目前仍是一個尚在演進中、未發展成熟的制度。所以,仍有不少人對開放學習抱持著錯誤的觀念。以下擬將有關開放學習之誤解作一釐清。

〔開放學習不等於隔空學習〕

  開放學習與隔空學習兩個名詞在定義上有某種程度的重疊,但是兩者絕非同義字。「開放學習」是一種教育的哲學,它所強調的是學習的歷程,並重視有利於學習者的益處,同時還關切到社經地位與心理方面對學習所造成的障礙;而「隔空學習」是一種滿足特別需求的教育傳送系統,強調減少地理、空間上阻隔的障礙。簡言之,隔空教育是一種學習模式,如結構化教材之設計、製作與寄送,及固定地師生一對一互動對話,仍具有相當程度的封閉性(陳如山,民 82 )。

  「開放」除了減少時空的障礙,擴大增加教育的可接近性,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的支援,如解除入學的限制、允許彈性的學習時間等。開放學習通常包含某些隔空學習的特色,如事先準備的教材,為學習者提供支援系統;而隔空學習意謂著施教機構與學習者有著地理上的阻隔,因而學習者須藉由郵件的傳送或以電話方式,與機構及教師聯絡。或許如 Rowntree ( 1992 )所說的:所有的「開放學習」都包含某種程度的空間距離,但並非所有的隔空學習都非常的「開放」(引自 Hodgson, 1993)。

〔開放學習不是「完全的」開放〕

  「開放性」只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它是在比較的情境下所產生的,因此,「開放」與否並無絕對的標準,僅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從封閉到開放,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若過分強調封閉性與開放性的比較,易使人產生「封閉性」與「開放性」是截然不同的兩面的誤解。 誠如 Tuckett 於一九八八年所述:凡任何類型的教育機構或制度,若能針對學習者的需求來提供學習活動,皆可謂之為「開放」(Paine, 1988)。

  只要教學機構肯減少一些限制、釋出一些權利,即是開放的表現。舉例而言,隔空教育比傳統教育來得開放,入學資格限制較少、教學較具彈性等,但是無論如何開放,只要是在一種體制(不論那一種類型)下的學習,均無法達成完全的開放(李麗君,民 84 )。開放學習制度須不斷地突破一些封閉的限制,朝向更開放的程度邁進,故此一努力的過程,才是建立一開放學習制度應該努力的重點。

〔開放學習中的學習者並非是孤立的〕

  開放學習可採團體方式或個別學習方式來進行,而學習者也可與教師充分地當面接觸,故開放學習中的學習者並非是孤立的。「學習者為中心」是開放學習的基本精神之一,但對於教學機構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亦不容忽視,因為並非所有的學習者皆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最好的決定。此時,教學機構的功能就突顯出來了,它必須為學習者提供一些後勤上的支援,如電話的諮詢服務、生活上的輔導等。而教師在開放學習中的角色也有極大的變化:從權威者的角色變成協助者(facilitator)的角色,而學習者的角色則從被動變為主動,故如何引導學習者學習,卻又不致侵犯到學習者自主的權利,都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

  另外,在開放學習中學習者所獲得的回饋並非經常是延宕的,教師可利用電子傳播科技與電腦,不受地理限制,而予以學習者快速的回饋。故開放學習中的學習者並非是孤立、缺乏互動的,相反地,學習者可享受到傳統面對面教育與新式開放學習制度兩者的優點,獲得最大的便利。

〔開放學習不只適用於成人教育體系〕

  開放學習的實施不限於任何年齡或各層級的教育,其適用的對象亦包括全時及部分時間的學習者;事實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學習也被運用於傳統正規的教育體系中。由於成人被視為是能夠自我導向學習的成熟個體,因此一般人認為絕大多數的成人能從開放學習中獲益良多;其實,兒童或青少年亦可從開放學習的方式獲得更多啟示,它是不同於傳統教學方式的。

  未來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知識競爭的時代,是軟體重於硬體、資訊快速流通、想像超越記憶、創意遠勝知識的社會,學校教育必須從封閉的教學系統轉換調整為開放的學習系統,使每個人具備終生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以順應未來處處學習、時時學習、事事學習的社會。故開放學習不僅適用於成人教育體系,亦可提供給所有想學習、又有能力的人加以運用。

〔開放學習無須完全運用現代新科技〕

  開放學習中固然需要運用新的科技,提供最大的便利性來幫助學習者學習,但它卻不是一項必要的條件。電子傳播科技或其他方式(如:印刷教材、視聽教材等媒體)是開放學習的重要成分,是達成開放教育(或成人教育、隔空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之本身(陳如山,民 82 )。在開放學習制度的運用下,除了強調使用新科技來突破時空的阻隔外,傳統的教學工具,如:印刷媒體、收音機,及近來廣泛運用於教學的電視,仍是達到開放學習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總之,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教學工具和方式,更能將開放學習的彈性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開放學習」的發展現況與啟示

〔英國「開放學習」的現況〕

  英國自一九六○年代初期開始,在民間與政府的努力下,陸續設置了多所開放學習機構,開創了多項開放學習的創舉。這些機構與創舉,不僅對開放學習體系的建立有很大的貢獻,更對正規教育體系的開放及彈性措施形成莫大衝擊,當然也對工商企業的員工訓練產生重大的影響(胡夢鯨,民 84 )。茲按這些機構及創舉出現的年代順序,分述如下( Rowntree, 1992 )。

◎全國推廣學院( National Extension College, NEC )
  全國推廣學院由 Michael Young 創設於一九六三年, 是個自給自足的非營利組織。其設立的目的,是在於提供家中成人在學術及職業進修方面的「第二次機會」,使用特別設計的函授教材、廣播電視及當地導師( tutor )的支持。 「彈性研究」課程是全國推廣學院最成功的創舉之一,它與地方上的擴充教育學院合作,由其提供全國推廣學院學生面授教學、教學設施及評量,目前有超過二百所以上的擴充教育學院參與此項彈性研究計劃。此機構自成立以來,已有超過二十五萬以上的學生就讀,每年平均招收八千名學生。

◎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U )
  開放大學設立於一九七一年,是世界上第一所隔空教學大學,招生的第一年已有超過二萬四千名的學生申請入學,更影響了其他國家爭相模仿,設立類似的機構。開放大學的特色在於免試入學,學位是由許多組群科目( modular course )的學分累積而成的,課程及教材乃由專家小組共同開發完成。提供大學部課程一直是開放大學的主要任務,但繼續教育課程亦成長得相當快速,如開放企管學校( the Open Business School )就有一萬八千名經理人參與其課程。

◎開放技術方案( Open Tech Programme )
  開放技術方案並非一所機構,而是一項創舉。 由英國的人力服務委員會( Manpower Services Commission )於一九八三至八七年間,投資四千五百萬英磅,獎勵約一百四十項開放學習的職業訓練計劃。至一九八七年為止,該方案生產了總數超過二萬八千小時的學習教材,並有二萬七千名學生受惠。

◎開放藝術學院(Opem College of the Arts)
  此機構亦由 Michael Young 於一九八六年所創立, 開設了繪畫、雕刻、織品攝影及創造性寫作等實用課程。開放藝術學院的學生在家從事藝術工作,研讀由學院設計的教材、接受函授指導,及不定期參與地方中心的面授課程。

◎開放學院(Open College )
  該學院於一九八七年由英國政府所創設,乃基於接替「開放技術方案」的結束而設立的。它代表了職業教育與訓練的轉型,正如同開放大學代表了高等教育的轉型一樣。開放學院的一億英磅經費,使其足以買進或自行開發各種類型的高品質課程及教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此開放學院與後來由地方發展出的「開放學院網路」( Open College Networks )是不同的, 後者屬於地方學院的聯盟,其功能在提供成人學習活動的認可及學分轉移。

◎開放學習基金會(Open Learning Foundation )
  此基金會設於一九八八年,其前身是「開放多元技術學院」(Open Poiy-technic), 由二十所以上的高等教育機構組成, 其宗旨是投資生產「開放學習套材」( open learning packages ),而這些套材均與校園內的現行課程有關。基金會本身並不招收學生,係將開放學習套材行銷予其會員機構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並透過職員發展及諮商,提供使用機構實際運作上的支持。

◎開放學校(Open School )
  該校亦由 Michael Young 於一九八九年所創立, 其設校宗旨在將開放學習提供給有特殊需要的學習者,如醫院中的孩童,或一般學校中缺乏專業教師的某些領域,此機構屬於一種補償性及專門性的開放學習機構。

〔「開放學習」對我國的啟示〕

  綜觀英國近年來開放學習的發展,其政府與民間組織皆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可見開放學習的推動,不僅可從成立機構的方式來進行,可由政府專案計劃的方式推行,還可以由現行機構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此種極具彈性的經驗,雖未能全盤移植套用於我國,但開放學習的理念:為學習者拓展學習的機會、尊重學習者自主性的作法、彈性設計課程的策略,及政府與民間分工合作的典範,皆值得我們深思與效法:

  一、隨著社會的民主化與多元化,開放社會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向。開放社會提供開放學習良好的環境,開放學習奠定開放社會根本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政府與民間應通力合作,推展開放學習。政府應率先設置開放學習機構,或推動開放學習方案,亦可獎勵民間組織及私人機構,興辦開放學習機構。開放學習機構的設立,是推動開放學習的關鍵要素。

  三、無論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均應加強教育工學及電子科技產品的應用,使教學方法更活潑、教材內容更多元、教學工具更新穎。

  四、運用電腦網路來建立以學習者自學為主的開放學習系統,使入學機會、學習內容、傳送管道、評量型態等均符合學習者個別需求及民主開放社會所需,更是成人終生學習的典範。

結語

  一九四四年「英格蘭教育法案」(The 1944 Education Act in England)宣稱,英國教育政策「要為不同年齡、能力、性向的人,提供多樣的教學和訓練計劃」,以及「要為有能力而又願意學習的人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陳世敏,民 78 )。加上英國已由工業社會,逐漸步入後工業社會,重視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及傳播科技的發展,使得知識的傳佈無遠弗屆;促使社會各界深切體認到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必須採行新的教育策略,要從學習者的立場重新界定教育的功能,亦即教育的功能在幫助學習者發揮個人潛力及滿足其人生需求。此種的教育取向,也就是開放學習的真精神!

  理想上,社會愈開放,教育機會亦應當愈開放。當民眾有意願、有時間、有能力想要學習時,開放的社會就應提供足夠的教育機會,開放供民眾學習,亦即無論民眾有何種教育需求,開放的社會均應設法提供適當的滿足。「開放學習」是一種彈性而開放的學習歷程,也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思維。其目的在減少現行教育制度的障礙,拓展彈性而開放的學習管道,使學習者(尤其是社會中的成人)能夠根據其興趣及需要,自主性地選擇學習時間、地點、方式及內容。開放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彈性設計的課程,及精心編制的學習套材,使學習者可自主決定到學校、在家中、在社區或工作場所進行學習活動。

  開放學習不僅強調運用科技來突破時空的阻隔,增加教育的可接近性,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突破:提供所有學習者的學習機會,以符合教育機會均等原則與社會公平理想。開放學習系統整合傳統與隔空的教學方法,它所代表的是結合生活、工作與學習的一種全面的學習方法。從終生學習的概念來看,學習是終其一生繼續不斷的歷程,因此應該廣開學習的機會,去除一切的限制,以方便學習者隨時進出學習的大門,運用資訊網路所建立的開放學習系統必能滿足此種需求。故終生教育是推動開放學習的原動力,而開放學習則是達成終生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

(編者按:本文獲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八十五年度成人教育獎助學金)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5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