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五十八期/88年6月20日

無染的慈悲

釋見衡

  當我發現到自己心中有所染著時,便會用這句話來檢視自己—「真成就法器者,則不染纖毫污染。」我發現到有一絲一毫的染著,都是苦的根源,有絲毫的污染,生命風格便無法真正自在,那怕是對行善、對關懷人的執著。

  阿姜查說:「要能辨明需要與貪取」。我發現需要與貪取是如此地相近,以至於一不小心,常誤把貪取當需要。原來我對人的關懷也會帶來「不平安」的心。於是我省察自己的心,一定是心出了問題,關懷人本身是不會帶來煩惱的,是關懷中有執著,才會帶來不平安。

  父母親與菩薩的相同及相異處也就在此,兩者都是出於有「情」,但父母親常是瞋喜交織的,在家中常是不安夾雜著歡欣。為什麼?因為父母親的情有世間的罣礙,這罣礙的根源還是出於「我執」的執著,我們不就常聽到很多父母親抱怨:孩子是「我」生的,是「我」一手養大的,為什麼偏偏就是不聽話,不按照我們安排的路走呢?那是一條康莊大道呢!父母親不忍孩子受苦的用心隨處可見,若是孩子不照安排,心中便產生了罣礙、苦惱。

  深深體察到因「罣礙、執著」而發動的情,對身心所帶來的苦迫、不安。我知道它與我想得到解脫的本願是相違的,我深信佛菩薩是大有情,佛菩薩對眾生的關懷是全部身心的投入,卻又能清心自在。「譬如日月不住空,猶如蓮花不著水」,唯有不住、不著,既能慈悲,又有智慧的關懷,才是對自他有真實的增上助益,才是真步佛足跡的佛子。我如是自我期許著。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5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