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六十四期/89年12月20日

 

 

出入息念—

揭開生命的奧祕(二)

佛使比丘 著  香光書鄉編譯組 譯

 

 

 


呼吸長時,氣息是微細的;呼吸短時,氣息則是粗糙的。

一旦我們學會如何隨意地使呼吸變細或粗,

就可用這種能力來利益自身……

 

 

 

 

開始修習 

今天的演講,要談出入息念的第一階段,關於「身」的修習。但讓我先提醒各位,我們必須觀察的事物共有四組,每一組又包括四法,所以,共有十六法。十六法中,只有兩者關於呼吸本身,也就是只在前兩個步驟直接觀察呼吸,其餘十四步驟則注重其他的法。總之,這個修法共有四組,每組包括四個步驟。今天我們談的是第一組的前二個步驟,是與「身」有關的修習。

 

〔身體的準備〕 

我們以修持出入息念的最初準備工作開始,首先,必須選擇適合修持的地點或處所。我們知道不可能找到非常完美的環境,所以選擇最方便易得的地方,試著找到安靜、平和與天氣良好、沒有干擾之處,但是如果條件好的地方不可得,那麼,就依現有的情況盡力即可。我們必須選擇某些事與地點,甚至坐在來自曼谷的火車上,也要能修持。有時我們專注於呼吸上,直至聽不見火車的噪音,感覺不到行進的晃動,這表示我們能以最可能的方式選擇地點,並運用現有的條件。

即使人在火車上,我們也不會被環境打敗。不論是否有完美的條件,我們都會加以善用,並盡力去做。當想修行時,可利用火車自身的聲音作為禪修對象,如車輪在鐵軌上「卡鏘卡鏘」作響的聲音,就能取代呼吸成為禪修對象。以這種方式,世上任何適不適合修持的地點,我們都不會排斥,而對於已選擇的較合宜場所,也就沒有理由拒絕了。

下一個預備階段,是有關身體的準備。我們需要有個十分健康、沒有疾病,沒有呼吸與消化異常的身體。我們可以更特別地處理好鼻子,使它通順、精確地運作。在古代,人們取乾淨的水置於掌中,將水吸入鼻子後吹出來。如果我們這麼做兩、三次,鼻子就會很乾淨,可以順暢地呼吸,如此對呼吸會更加敏感,這是將身體準備好的一個例子。

 

〔時間與老師〕

 其次,我想談談時間,關於準備修習的時間。當我們決定要認真修行時,必須找到最適當的時間,然而,若是找不到好的時間,就接受能得到的任何時間,不必受制於一天中的某個時段。可能的話,儘量選擇一個不會分心、沒有干擾的時間。但若找不到完全免於干擾的時段,就用最方便可得的時間,然後不管有多少干擾,心要學著不受影響。事實上,我們正在訓練自己的心,無論身邊發生了什麼事,心都不會散亂,學習變得平靜。不要讓自己局限於一切都很妥善的特定時機,否則你永遠找不到適當的時機。有些人就是如此,以致於無法找到任何時間來禪修,那是不對的,一定要有彈性,任何時候都要能修習。

下個要考慮的是,人們所謂的「阿闍梨」(AcAriya,老師、大師)。事實上,甚至在古老的訓練體系中,對於「老師」這部分並未著墨太多。他們稱這樣的人為「好朋友」(kalyAna-mitta,善知識),說「朋友」—能以某些事幫助我們的忠告者—是正確的,但我們不應忘記「沒有人能夠直接幫助別人」的基本原則,然而,現在每個人都想要有個老師來監督他們!所謂的「好朋友」,是指對於禪修及我們想要努力完成的事,有豐富的經驗與知識的人,雖然他能回答問題並解說困難,卻不必坐在我們面前監督每次的呼吸。「好朋友」只要能回答問題,並幫助我們通過一些障礙就夠了,擁有這樣的一位善知識,是另一件需要準備的事。

 

〔坐姿〕

 現在,我們要進入禪修本身實際的活動,首先要談的是坐姿。以穩固與安全的姿勢打坐是有必要的,如此當心處在半清醒狀態時,才不會摔倒下來,要坐得像金字塔一般。金字塔不致於倒下是因為有非常堅固的基礎,而且每一面都朝向中央的頂端,它們不可能會倒塌,想想看,埃及的金字塔座落多久了!學著坐得像金字塔吧!最好的坐法就是結跏趺坐,將雙腿伸到前面,然後把右腳拉到左大腿上,再將左腳放右大腿上。從來沒有這麼坐過,或甚至不習慣坐在地板上的人,必須花些時間訓練身體可以這麼坐著,這是值得努力的,你可以耐心地、逐漸地練習這種坐法,日後就不會倒下來,也不會向前、向後或向一側倒下。自古以來,這種坐法稱為「蓮花坐姿」()()(padmAsana)。

坐挺直也是很重要的,脊椎骨要保持一直線,不能有任何彎曲或歪斜。每節頸椎應該緊密重疊,並相互協調,這才是正常的身體。脊柱是神經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坐挺以保持直線與正確的最佳姿勢。

對從未如此坐過的人而言,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困難,然而我必須要求你們試著做到。第一次也許只能把腿收在前面不盤坐,這已足以開始修習了。之後,再練習將腿放在另一腿上,盤一條腿,最後,你就可以雙盤成為「完整的蓮花」。這種穩實的坐法就像金字塔一般,當心完全專注或處於半專注狀態時,身體不會傾倒。因為呼吸有許多種類,脊柱的挺直便十分必要,如果彎曲了,會產生一種呼吸,而脊柱直立又會是另一種呼吸。因此儘管剛開始有點困難,我們還是必須試著挺直背部。

其次是手的位置。最舒適與最容易處理手的方式是放在膝蓋上(如圖一),另一種則是將雙手相疊置於膝蓋與大腿之間。第二種位置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雙手會發熱,若放在膝蓋上就不會熱了。有些團體為了擁有「專注的雙手」而建議兩手交疊,大姆指相觸而置於大腿上方(如圖二)。緊握兩手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那也不錯,在中國就是這麼做的(如圖三)。選擇適合你自己的方式:雙手放在膝蓋就不會發熱;也可以放在膝蓋與大腿之間,如果覺得這樣比較舒服;或者緊握雙手,以增加注意力。你可以在三種手的放置法中,選擇一項。

 

〔安定而專注的雙眼〕

 現在談到眼睛,我們應該張眼或閉眼呢?很多人認為應該閉上眼睛,張著眼睛是不可能禪修的。但是,如果你重視自己的修持且意志堅定,張著眼睛打坐,就不是那麼困難。從張眼開始,堅定地張開眼睛,並注視自己的鼻端,這並非不可能,只要一點努力就可以做到。眼睛凝視鼻端將不會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當我們閉眼時就會想睡覺,所以閉眼時要特別注意,眼睛閉上時,還會變得微熱與乾燥。張著眼禪修,則有助於保持清醒,並使眼睛清涼舒適,更進一步幫助我們心念專注,而有助於「定」(samAdhi)的開展。在發展「定」的過程中,眼睛會自然閉上,眼瞼會放鬆,然後自動合起來,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完整的技巧是以張開眼睛開始,注視鼻端直到「定」生起,那時眼睛會自動閉上來照顧雙眼。

張開眼睛修習並注視鼻端,很明顯的是一種「定」。如果我們全心注視鼻端,就不會看到別的東西,能做到這點就是某種「定」,我們會因為一開始就擁有這許多的專注而受益。只是注視鼻子,不看其他東西,若是所有的心念、志趣都放在注視鼻子,就不會因其他東西而分心。這種「定」並非無意義的,所以,你們應該在開始時試著張眼修習。

請留意,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我們全心地注視鼻端,注意鼻子的感覺,同時感覺到身體的呼吸,兩者都可以辦到。看起來它們好像是同時進行的,實則不然,當中並沒有什麼不自然或超自然的,由於心念的速度極快,在注視鼻端的同時,察覺到呼吸的進與出是可能的,你們可以親自體會到這點。

 

〔正念隨息〕

 最後我們談到注意、觀察呼吸。開始時我們要有「念」(sati),我們以注意每個出入息而開始使用「念」,以吸入或呼出來訓練「念」。持續自然、舒適地呼吸,自然地呼吸,不要刻意造作,而後以「念」觀察每個呼吸,看我們如何吸氣?吐氣又像什麼?以「念」來注意一般的呼吸。在一開始時,我們用一種稱為「跟從」或「追隨」的技巧來培養、訓練正念。入息從鼻端開始,我們想像它終止於肚臍;出息則想像它開始於肚臍,而結束於鼻端,兩者之間就是氣息進出的空間。正念觀察從鼻端到肚臍一進一出動作的特性,來來回回,不要有間斷或失誤。這就是第一課—以「念」觀察呼吸。

我們不是解剖學家,但知道氣息僅會進入肺部,不會直通肚臍。我們只是想像呼吸本身到肚臍為止,這不是信以為真,而是根據自身對呼吸運動的感受與感覺所作的假定罷了。當呼吸時,我們感受到運動直到肚臍為止,利用這種感覺作為修習的基礎,並在鼻端與肚臍間追隨呼吸。

究竟是「念」隨著呼吸進出,或「念」驅使心去跟隨出入息,此間的區別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要像追逐呼吸一般地觀察它,絕不可讓它跑掉。氣息進來停留片刻,而後出去又暫停片刻。入息出息、入息出息,兩者間有短暫的停頓。注意每個細節,不要有任何遺漏,或出現空檔讓心生起妄想,持續保持心在吸入與呼出之間。

這是我們要學的第一課,可能不太容易,也許要花三天、三星期或三個月才能做到,卻是在第一階段必須做的。此處我們只解說練習的方法,在像這樣的十天課程中,你也許無法做到很多,但知道需要做些什麼,並開始去做是很重要的。一旦正確地了解方法,你就能自己練習直到完成為止。以觀察兩點之間的呼吸為開始,不要讓心有任何打妄想的機會。

〔呼吸的種類〕

當修習「追隨」時,我們有機會觀察各種呼吸的特性,並能夠感受到許多東西。例如可以感受到呼吸的長短,很自然地學習到長呼吸和短呼吸。然後我們觀察呼吸的粗與細,進一步觀察呼吸的平順與不順,之後,觀察對這些性質的反應。在第一階段,我們觀察不同種類的呼吸:長短、粗細、順與不順,藉由「念」來感覺氣息,而開始觀察它們。

我們必須學習觀察更細微的部分,也就是觀察各種呼吸的反應或影響。它們引發了什麼反應?又如何影響我們的覺知?例如長呼吸時,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覺知?短呼吸又引起什麼反應?粗和細的呼吸、舒適和不舒適的呼吸又有什麼影響?

我們觀察各種不同的呼吸與影響,直到可以清楚地分辨長短、粗細、舒適與不舒適的呼吸。我們必須明白各種呼吸特質的反應與影響,及影響覺知、感受和心的這些特質。

隨著以上的觀察,我們必須看看各種呼吸所產生的效應,即各類的感受,如快樂、不快樂、痛苦、煩惱與滿足等。去觀察並體驗由長呼吸與短呼吸、粗呼吸與細呼吸、順呼吸與不順呼吸等所產生的效應,並且找出它們如何產生不同的效應。例如我們會發現長呼吸比起短呼吸,有更快樂的體驗,帶來較多的平靜與幸福的感覺。不同的呼吸產生不同的樂受,對於已詳察的不同呼吸所產生的各種效應,我們要學習去分析和區別。

最後,我們會發現使呼吸變長或短的各種因素,然後慢慢地找出原因。什麼原因使呼吸變長?什麼樣的心情使呼吸變長?什麼樣的心情使呼吸變短?如此,我們就知道使呼吸變長或短的原因與條件。

在開始的階段,為了使呼吸變長或短,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調整呼吸的長短。如果我們想接受這樣的訓練,有一種稱為「計數」(counting)的技巧。例如,當吸一口氣時,我們從一數到五,如果從一數到十,呼吸就會隨之加長。一般的呼吸只數到「五」,若數到「三」,就能如願地改變呼吸的長度,而得到短呼吸。計數的間隔必須相同,因為數息的速度如果改變,數多數少就沒有效果了。藉著計數可以調整呼吸的長短,利用這種特殊的訓練技巧,可以讓呼吸加長或縮短,但不必常常使用它,那只是偶爾為了調整呼吸或更了解呼吸,而做的小小實驗,你可以隨時嘗試看看。

 

〔步驟一:長呼吸〕

 現在我們對呼吸已有了充分的初步了解,知道各種呼吸的特點:長、短、粗、細、順與不順;我們的認識擴及與呼吸相關的事物,擴及到心中感受到這些特性的反應與影響;甚至知道如何控制每個呼吸的長度,接著是利用這些來練習的課程。既然我們明瞭以上諸事,就開始以長呼吸來修習。

現在進入第一課,步驟一是觀察長呼吸。每當需要長呼吸時,我們都能做到,我們已學會如何使呼吸變長,如何一直保持長呼吸。在第一課中,我們完全探究長呼吸,學習長呼吸的本質與所有的真相。當呼吸長時有多愉快?是很自然與平常嗎?會帶來什麼樣的寧靜與快樂?與短呼吸有何不同?這意謂著我們用上述的方法來學習長呼吸,去發覺它的特點、性質與影響。現在只研究長呼吸,坐著探究長呼吸就是第一課,了解與長呼吸相關的一切。

最後,我們必須觀察身體的活動與長呼吸有何關連?入息長時身體如何運動?那些部分擴張了?那些部分收縮了?當可能是最深、最長的呼吸出現時,胸部是擴張還是收縮?腹部是擴張還是收縮?這些都要好好地審察。

當你這麼做的同時,你將發現身體的活動與你所想的大不相同。大多數的人都過於簡單地認為:吸氣時胸部會擴張,呼氣時胸部會收縮。然而,在細心研究呼吸之後,會發現在吸入最長的氣息時,腹部會收縮而胸部擴張。極長的出息時,則是腹部擴張,胸部收縮或放出氣息,我們的發現,和一般所教的常識正好相反。你們應該觀察非常長的、最可能長度的呼吸,看看有什麼變化產生。不要以為什麼事都是理所當然,甚至這些最基本的自然事實,你都應當明瞭。

我們研究長呼吸所有的奧秘與一切的現象,是為了明白長呼吸的本質,能夠觀察長呼吸並能保護與維持它,表示我們熟練於長呼吸的一切。第一課就是修習長呼吸。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學習呼吸與身體的相互關係,兩者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連。去找出長呼吸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並發現長呼吸所帶來的快樂與舒適,更進一步,就會知道有兩種「身」(kAya)的奧秘存在:呼吸身與色身。在如此初步的階段,我們就應該觀察這點,雖然在第三階段才會特別深入探討。

不過,在這一課中,我們應該開始去理解呼吸與身體的相互關係。因此,當我們入息長或以各種方式呼吸時,請觀察它如何影響身體的其他部分?透過個人的經驗而非想像,我們將更確定,呼吸與色身密切相關。

 

〔步驟二:短呼吸〕

 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課長呼吸,可以接續第二課短呼吸。對這階段,實際上不必作太多說明,因為它的修持方式與長呼吸完全相同。步驟二(第二課),唯一不同的是利用短呼吸。在長呼吸所學習的一切,在短呼吸也必須學到同樣的事實。

例如,我們會立刻觀察並感覺到:長呼吸帶來的輕鬆和舒適;而短呼吸則引發異常〔的感覺〕,也就是焦躁、困擾和不舒服。有了這個知識,我們就知道如何藉由調整呼吸,而使身體舒適或不舒適。我們要儘可能清楚地知道兩種呼吸間互補的差異,因此在第二堂課中,我們特別注意短呼吸。好好地研究短呼吸的一切,包括它的每一方面與特性,直到像清楚了解長呼吸那樣。雖然,兩種呼吸的本質相反,但研究的方法卻是相同的。

一個特別有趣的觀察是,當呼吸長時,氣息是微細的;而呼吸短時,氣息則是粗糙的。一旦我們學會如何隨意使呼吸變細或粗,就可用這種能力利益自身,其好處是細微的呼吸將使身體安靜、安定。當我們想使身體鎮靜時,就微細地呼吸。而想要細呼吸時,只要把呼吸加長即可,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事之一。

又例如當我們生氣時,呼吸是短促的,當呼吸變短時,身體也會受到干擾。如果使呼吸變長,憤怒就無法持續。當我們生氣時,呼吸變得短促與粗糙,身體也跟著粗暴起來,這時可利用長呼吸來趕走怒氣,身體會放鬆而使憤怒消失,這是息、身、心之間,存在許多不同的交互作用與關係的例子,也是對了解長、短呼吸之間的差異與關聯,所必須具備的認知。我們必須流暢而熟練地體驗它,自己感覺它。

 

〔呼吸驅走情緒〕

 總結這些最初的步驟:利用呼吸來調整、控制、限定、管理情緒是可行的,透過呼吸,可以使情緒合宜並有所助益。透過對呼吸的了解,我們可以發展控制呼吸的能力。如果能夠訓練呼吸,我們就可以控制情緒,也就是能處理生命中的快樂與痛苦。努力修持,直到你能感受到這點,若不能清楚地看到這點,表示你的修習還不夠徹底。

當正在禪坐而有隻蚊子來咬你時,你會生起厭惡的情緒,這要如何去除呢?去除的方法就是改善呼吸,讓氣息變長、變細,讓它將厭惡的情緒趕走,這是解決這類問題最好的方法,也是一個我們正在訓練的知識與能力,有助於驅走情緒的例子。

在第一課中,所學習有關長呼吸的各種主題與見解,與第二課中學習短呼吸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是,當中的每件事都是互補的,而學習的數量與種類則相等,只不過是長短之間的差異,而產生了互補。(下期待續)

 

編者按:本文譯自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所著的《出入出息念—揭開生命的奧祕》(Mindfulness with Breathing: Un-veiling the Secrets of Life)一書。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香刊64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