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八十一期/94年3月20日

 健康修煉《健康的修煉—在病苦中生起智慧》書評

釋自衍


病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也是生命中難以避免的苦。

我們藉由陳琴富先生的著作,看看佛法如何帶領我們學習與病相處,

在病中生起智慧,讓我們身苦,心不苦。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的道理,讓我們得知「苦」是世間的真相。若要離苦則要知道苦的內容、苦的根源、苦的止息、滅苦的方法。而「病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也是生命中難以避免的苦。尤其最近天氣變化多端、環境污染嚴重下,稍一不慎,誤闖「四大不調,病魔纏身」的禁區。因此更需學習如何與「病」相處,在病中生起智慧,讓我們身苦,心不苦,這是生命教育很重要的課程。

陳琴富先生撰寫《健康的修煉—在病苦中生起智慧》一書緣起,是因為見到2003年台灣地區受到「SARS」威脅時,人心惶惶,於是他從佛理的角度探討病苦的成因與意義;以及面對病苦時,如何在病痛中學習轉念,與病和平共處,求得身心的安頓。此書雖然出版距今已有一段時間,不過書中融合南傳、北傳與藏傳的觀點,提出面對「病苦」的種種看法,仍是值得推薦大家閱讀。


內容概介

本書於2003年9月由時報文化出版,全書共245頁。作者分五個篇章論述主題,內容包括「修行在瘟疫蔓延時」、「面對生命中的煩惱」、「病苦的旅程與轉化」、「面對病苦的方便法」、「在病苦中生起智慧」。以下分別概介全書內容。

修行在瘟疫蔓延時

本書提到SARS的出現,如同瘟疫,它的形成有它的業因,個人會感染有其業緣,天災與人禍都是共業衍生的結果。眾生致病的根源是貪瞋癡三毒,一切身心疾病的業因都是源於對「我」的執著。因此作者提出:每一個行為、念頭都會有相應的果報。在舉心動念之間,意業是最重要的修行,唯行十善業可令諸惡轉圜。

面對生命中的煩惱

作者以自己生病的經驗,說明病苦除了帶來身體的傷痛,也帶給親人心理煎熬。書中說明佛陀開示我們:調御一般病苦,首重預防與禪觀。病不只身體的病,還有身心組合的根本大病,更重要是佛指引我們超越輪迴的痛苦。因此在病中深觀因緣起滅,可以見法、見佛。

病苦的旅程與轉化

書中提到生病時,應當覺知真正苦因才能對症下藥。勇於面對病苦,坦然接受並爭取復原,才能減輕病苦。醫病不能求速成,能對症下藥才是關鍵。另外本書提到:人的根本大病在於心病,最有效的藥就是學會轉念。明白疾病是轉化惡業的契機,能及早看到人生苦處,探求生命真相,才能及早解脫。

面對病苦的方便法

作者提供面對病苦的方便法有七:分別是身心放鬆、懺悔罪業、放下執著、聚集能量、念佛持咒、誦經消災、止觀雙運等。

 在病苦中生起智慧

作者在書中闡述:有智慧的人,能藉病苦諦觀生死,更能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幫助別人。因此,生病時可藉機觀照病徵,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放下積怨積怒,學會與大自然,與六道眾生共生共存。作者也進一步說明:若能如實覺知五蘊特質,心就不會被矇蔽束縛,對苦就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對樂不被貪欲牽引。只要明白心能轉境,就能觀照痛起痛滅的過程,體會身苦心不苦的道理。若能捨離我執與法執,即可調伏病心,生起智慧。


特色

綜觀本書的特色,有以下五點:

引經據典,資料豐富

本書收集了佛教經論中有關「病」的看法,包括引用藏傳資料,如《入菩薩行》、《密集金剛密續》、《時輪金剛密續》、《輪戒密續》等;原始佛教經典,如《雜阿含經》、《長阿含十報法經》;以及大乘經論如《楞嚴經》、《維摩詰經》、《地藏經》、《藥師經》、《大智度論》、《坐禪三昧經》、《禪秘要法》等。由此可知,作者閱讀視野寬廣,引用佛教經論資料的豐富,亦可窺見佛教有關「病」的經論闡述,資料相當豐富。

介紹北傳、藏傳、南傳及當代大師面對苦的修持法門

作者介紹面對病苦的簡易修行方法。提供了南傳禪修的方法、北傳大乘誦經懺悔法、藏傳持咒觀想法。還有當代大師,如佛使比丘、一行禪師面對病苦的修行經驗。另外,來自於作者本人的實際體驗分享,也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作者不排除任何一法的修持,羅列各種修行法門,讀者可以從中選擇合適的修行法門。

簡易的修行法,日常生活可實踐

由於作者有南傳實修的經驗,所以對於某些法門的介紹詳細。如花了六頁的篇幅詳細介紹「身心放鬆」的方法,這對有心修行放鬆法門的讀者,提供很大的助益。

閱讀本書可瞭解佛教的生死觀

雖然本書以「病」為緣,撰述健康的修煉,不過,作者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意旨,卻是:如何由病苦走向身心的解脫。作者精闢分析佛法義理,讓人瞭解去除病苦,先從去除我執下手。所以,閱讀本書更可以瞭解佛教的生死解脫觀。

文字表達深入淺出,閱讀容易

本書以白話方式將佛教名相,如五蘊、五濁、自他交換法(作者喻為「角色互換」),以當今熟悉的語言表達,讓人閱讀本書倍感親切。且由於全書文詞通順,因此利於閱讀,容易理解。


建議

引經據典,出處當詳細

作者引用了很多佛教的經論來佐證病苦的修行,可惜引註資料並未詳細說明資料的出處,僅撰寫某一經或某一論所提到的概念。對於藏經、卷數的出處,並無註解。如此對有心要閱讀原典者,不易找到原文資料。如書中提到《雜部經》(頁148),讀者很難瞭解是指哪一部經。若能提供該經的卷品、內容出處,將可方便讀者作延伸閱讀。

佛教專門術語,可以多加說明

閱讀本書,可以感覺作者完全以佛教觀點來論述「健康的修煉」,如此對於非佛教信仰者而言,書中有些名詞,如「阿僧祇劫」、「涅槃寂靜」,若未加說明,是不易瞭解的。假若文末增加專門術語的註解,相信能使讀者更易明瞭,並吸引更多的讀者。

病苦的種類,相當多元,應不侷限於色身的病苦

作者一再強調:可以「身受苦,但心不要受苦」。然而當今世間很多的苦,如憂鬱症、精神官能症等都是一種「心」的病。作者概述應不侷限於色身的病苦,若能針對更多元的心病之苦來論述,相信本書一定可以滿足更多眾生的需求。


結語

「病苦」只是世間苦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身心俱苦,也可以是身苦心不苦。閱讀本書,幫助我們面對身體的病苦,並看待病與我的關係,瞭解造業的因緣,以及如何離苦得樂。因為「身病」是讓我們覺察目前身體狀況的因緣,讓我們有彌補修正的機會。況且「身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病」—累世的業習。若無法察覺到這個心病,將造成生生世世的輪迴。所以,修行與信仰當從「知苦」下手,才能「了苦」,得到真正身心的健康、自在與解脫。

 

 【延伸閱讀】

病得很健康—病魔亂舞Stop! / 釋聖嚴著(法鼓文化)

如何解脫人生病苦—教養生學/胡秀卿(佛光文化)

白衣與大士/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合著(圓神)

身心靈整體健康/雷久南著(琉璃光)

坐禪健康法/方明道編譯(常春樹)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香刊8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