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香光閱讀室 / 第 91 期 96 年 9 月 20 日出刊

光明的示現

蒂帕嬤不凡的一生及教言

釋自宸

要經歷多少打擊的試煉,一名弱女子才能道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攀緣。」的豁達智慧?放下對世間頑劣的執取,死去了自我,蒂帕嬤是活生生的法的示現。

 在蒂帕嬤往生多年以後,親近過她的學生,仍不時感受到她的永恆存在與支持。人們傳頌著她神秘的示現,如同她的名字所代表的意涵—光明之母。當人們陷入失落、恐懼時,只要衷心召喚蒂帕嬤,便能重新發現希望,彷彿被慈母無盡的愛和理解所包圍,沐浴在一片光明之中。是什麼的背景孕育出如此堅定的力量,能夠牽引人們走過橫逆,賦予人們勇氣,展開屬於自己的靈性之旅?

本書名為《佛陀的女兒》,紀錄了娜妮.拜魯雅(一般人稱呼她「蒂帕嬤」)不凡的一生及教言。蒂帕嬤是一位普通家庭主婦,一個裹在白色沙麗裡、毫不起眼的瘦小老婦,但她自然流露的一股寧靜、專注氣質,總是深深撫慰人們的焦躁、迷惘。她是一位「精神的巨人」,在父權文化與社會條件的束縛底下,突破重重限制,用無比的精進力,克服自身與環境的艱難,不斷地練習禪修,實踐佛陀所宣說的真理,並以身作則,將體驗到的法分享給人們。有一次她曾說:「佛陀的女兒們是無所畏懼的。」蒂帕嬤比誰都清楚女性從事修行會遭遇的困難,包括在佛教男性為主的僧院傳承系統中,爭取認同和指導。但她憑藉著信心和毅力,證明女性也可以開悟解脫,且相較於男性修行者,兼具更大的優勢。她為當代樹立一介女性修行者的典範,鼓舞了有心向道的男男女女。

蒂帕嬤十二歲遠嫁異鄉,初嘗與親人分離的悲傷。與嚴苛的公婆同住,一切聽命於丈夫;在語言不通的陌生國度,努力調適環境的衝擊;而婚後不孕的事實,更為她帶來莫大的羞辱和憂愁。隨著歲月增長,生命的考驗仍接踵紛沓,她還面臨了母親逝世的哀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威脅,種種病苦的纏繞。一直到三十五歲才好不容易懷孕,產下一女,卻在三個月後夭折;第二胎是女兒蒂帕;當第三個男嬰胎死腹中,她再也承受不住打擊而崩潰了。她的丈夫一肩扛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終於過勞心臟病發,離開人世。那年蒂帕嬤四十六歲,十年內喪夫喪子的變故,令她健康更加惡化,父母雙亡,家鄉在遙遠的一方,她帶著稚幼的女兒,沒有任何依靠,不知如何是好。

令人不禁想起法句經故事裡的「波她卡那」,一天之內家破人亡,失去丈夫、兩個兒子、父母和一切,戲劇性的悲慘遭遇使「波她卡那」徹底瘋狂,是佛陀慈悲地安慰、攝受,讓「波她卡那」逐漸平復身心,明白無常的道理,出家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佛陀也在蒂帕嬤的夢中,輕誦《法句經》偈頌:「緊抓著至愛會帶來悲傷,緊抓著至愛帶來恐懼。那些完全不受貪愛繫縛的人,內心沒有悲傷或恐懼。」蒂帕嬤醒覺了,儘管身體狀況極差,蒂帕嬤毋寧更渴盼脫離痛苦。她投入禪修,即使一開始並不順利,她繼續精進不懈,在五十三歲時,體驗到決定性的轉化。病痛不藥而癒,悲傷、恐懼消失無蹤,內在一片清明的了悟和安詳,她由原來極度焦慮且依賴心重的個性,變成思想自由開放而獨立的人。

要經歷多少打擊的試煉,一名弱女子才能道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攀緣。」的豁達智慧?放下對世間頑劣的執取,死去了自我,蒂帕嬤是活生生的法的示現。佛陀說:「現在和從前一樣,我只有教導苦和苦的止息。」佛教的修行方式就是滅苦,不僅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眾生。蒂帕嬤敞開自己,回應生命的挑戰,成為她蛻變的契機,也為眾生示現了奇蹟。

如果人們將蒂帕嬤視為一個傳奇,可貴之處在於她轉化苦厄,超越自我設限。蒂帕嬤成功了,這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辦得到。

(《佛陀的女兒》,艾美.史密特著;周和君譯,台北市:橡樹林,20059月初版九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