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 第 94 期 97 年 6 月 20 日出刊

歸 依

B.艾倫.華勒士(B. Alan Wallace) 香光莊嚴雜誌編譯群 譯 釋見廣 審訂

修學佛法、邁向解脫大道的入門是歸敬三寶—皈依佛、皈依法(佛陀的教法)及皈依僧(修行的團體)。皈依就是我們願意真誠投入修行的承諾,並信賴為我們指出這條道路的佛陀。但這並不表示,沒有皈依就不能從事某些修行。即使是信仰其他宗教或思想觀念不同的人,也可以學習佛教的眾多法門。然而如果要不斷地在修行上有所進展,信任和承諾的投入是必要的基礎。

尋求皈依,似乎是個陌生的概念,如果我們不曾認識到自己平常在各方面已經皈依了多少事物。我們依靠、信賴其他人和機構,將我們的信心寄託在他們的身上。大部分的人皈依銀行,委任銀行保管儲蓄;生病的時候,我們皈依醫生;我們皈依政府,冀望政府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也皈依小孩,教育他們以養兒防老……。

那麼,佛、法、僧三寶,為何值得我們皈依呢?

首先,諸佛不僅如同阿羅漢一般,免除了心靈偏差扭曲的磨難,而且也不會遭受到更細微的無明煩惱。佛陀從不會感到畏懼或自覺身處險境,並能以善巧方便帶領人們通往自由的解脫大道。祂對眾生都懷抱著慈悲大愛,一視同仁地傳法給每個人。不管我們曾經如何對待佛陀,他總是毫無分別,以平等的愛關懷眾生。

今日佛教徒信仰歸敬的佛法,即傳承自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

「法」可就兩方面來理解:一是指精神上的實踐與體悟;一是指如何達到體證法的義理教導。

僧伽的產生則是為了實踐佛陀所說的法。嚴格說來,僧伽僅指那些已超越了概念,親證究竟真理的修行者。若廣義來說,僧伽泛指修習佛法的社群。當我們在修道路上前進時,同參道友往往能夠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他們之中有許多是比我們更加精進有成的,即使是和我們程度相當的人也會有不凡的洞見,這些都可以與我們分享。他們提供我們經驗上的指引,且扮演了實踐佛法活生生的範例。因此,他們成為我們心靈鼓舞的源頭之一,在這些人們身上,我們得以親見修鍊心智實際的益處。

我們可以透過一個藏傳佛教常見的比喻,來理解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就像是一個飽受疾病折磨的人尋求幫助。佛好比是醫生,法是藥方及療法,僧則像是照料病人的護士。佛陀的主要任務是宣說佛法,而僧眾的工作是協助我們修學佛法,佛法則是三寶之中人們最直接的依靠。

我們要如何才能皈依三寶呢?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們自身尋求庇護的需求,願意將自己交付給佛、法、僧,我們便是皈依了三寶,成為佛教徒的一員。我們可以藉由參加法師主持的皈依儀式來慶祝這一步,但儀式本身並非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沒有發自內心地皈依,相對來說,外在的儀式便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編者按】本文摘譯自簡.史密斯(Jean Smith)編輯的《心輪》(Radiant  Mind ──Essential Buddhist Teachings and Texts)。本書由Riverhead Books出版社出版。文中部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