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來世安樂道 / 第 98 期 98 年 6 月 20 日出刊

善士之施

譯自A 5:148;III 172-73

蔡奇林譯

本經敘說:佛陀教導布施的良善動機、態度、時機與原則。以引導眾生,於布施之時,進行內在身心與外在事行的多方觀照與修習,以成就自他兼利的圓滿布施。

「比丘們!有這五種善士之施。哪五種?淨信而施,恭敬而施,適時而施,心不執著而施,不傷害自他而施。」

淨信施

「比丘們!淨信而施後,不管這布施的果報在何處成熟,他會富裕,擁有廣大錢財、廣大財物;並且端正、美麗、優雅,擁有蓮花般的殊妙容貌。」

恭敬施

「比丘們!恭敬而施後,不管這布施的果報在何處成熟,他會富裕,擁有廣大錢財、廣大財物;並且他的妻兒、奴僕、家丁、傭人,對他順從,聽話,以理解心而奉事。」

適時施

「比丘們!適時而施後,不管這布施的果報在何處成熟,他會富裕,擁有廣大錢財、廣大財物;並且他的利益會適時到來,豐饒廣大。」

不著施

「比丘們!心不執著而施後,不管這布施的果報在何處成熟,他會富裕,擁有廣大錢財、廣大財物;並且他的心會傾向於享受廣大的五欲之樂。」

不害施

「比丘們!不傷害自他而施後,不管這布施的果報在何處成熟,他會富裕,擁有廣大錢財、廣大財物;並且他的財富不會遭到火、水、國王、盜賊、或不喜愛的子嗣所損害。」

「比丘們!有這五種善士之施。」


問題與思考

1.經中所說的五種布施,其共同的果報為何?

2.五種不同的布施態度或心念,與不同果報之間的內在關連為何?

3.有哪些是「傷害自他」與「執著而施」的例子?

4.依此經,「比較圓滿的布施」必須具備哪些條件?衡量「圓滿程度」的判斷基準可能有哪些?為什麼採用這些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