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佛陀所駁斥的「自我」】

佛陀所駁斥的「自我」


  我們可以將前述巴利經典的經文總結如下:

  (一)有許多不同學說的老師主張有「自我」的存在,而且當人死時,這種「自我」將會是快樂的,不受任何東西的傷害。但當這些人被問到是否知道這種「自我」及「自我」所歸向的常樂世界,或是否能證實他們的修行能使人到達常樂的世界,或是否聽過那個世界的神向他們保證這種世界的存在時,他們既不能正面回答,也不能確實證明任何的問題。

  因此,他們的觀點只是夢想而已,就好比一個年輕人愛上一個並不存在的美麗少女;又好比一個人造了梯子,要爬上一座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那裡的房子一般。

  (二)佛陀自己倡導拋棄每一種「自我」。當人們問:「要拋棄的『自我』在何處?」佛陀回答:「它就在人們執著的地方。」不管當時人們所執持的「自我」是什麼,他們心中非常清楚的是必須去除它,永不應拿它當作「自我」。

  因此,佛陀希望人們拋棄的東西,是真正存在要拋棄的個體上,這和一個年輕人愛上一個並不存在的美麗少女不同,也和一個人造了梯子要爬上一座他不知道房子在何處的情況不同。在佛陀的觀點中,要拋棄的是有個「自我」的觀念,也就是不管人們執著的「自我」是什麼,都必須要拋棄。

  然而,對於那些主張有「自我」的老師而言,他們所指的「自我」,是不能經由理性原則加以確認的,因為那只是人們錯誤觀念中所執著的東西,這種錯誤的觀念是常常改變的。有時「自我」是在粗糙的肉體中,有時是在心的靈體上,有時又會在意識裡,依照人們思考它的時刻和方式,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深度而有所不同。所以,「自我」有如今日的婦女時裝一般,不斷地變化,無法被視為永遠美好。更精確地說,佛陀教導人們必須拋棄的「自我」,只不過是無明和錯誤觀念所造出的東西罷了。

  (三)必須拋棄的「自我」,是前面所說的人們執著的三種東西。第一是粗糙、平凡的肉體。第二是靈體,這種靈體會在禪修時出現,有時它自己會出現,它是一個很神妙的東西,例如它會使我們用心來聽、看,進而和遠方的友人溝通聯絡。第三則是意識或創造出的無意識──如當我們沈睡、無知覺或死亡時,人們認為這種東西交替進出人的肉體。只要執著「自我」,其形式都不出這三種。

  但佛陀說這三種「自我」都要拋棄,心靈才會變得純淨,智慧才能圓滿,終而獲得幸福。但基於這點,有些人轉而執著於這種幸福或純淨,以之為「自我」,並且說這是佛陀教導人們必須去尋求的真正「自我」,執著這種新的「自我」,和印度哲學教人找尋「自我」的意義相同。有些佛教徒接受這種看法,認為確實如此,而且相信這新的「自我」就是佛陀教我們要尋找的涅槃。

  簡單地說,他們認為涅槃就是佛陀教導人們拋棄前述三種「自我」之後,所追求的「自我」,這點將於稍後加以討論。這裡先讓我們清楚地記得,佛陀說一個人如果要找尋「自我」,不必在這三者之外尋找。這意思是說對於愚痴執著有「自我」的人而言,「自我」只有肉體、靈體和意識三種基本形式。

  (四)佛陀的話語中存有一些可能使人們困惑的觀點。例如馴象師吉達懷疑既然對「自我」的概念隨著不同的人、時間而有所不同,又如何能去除「自我」呢?

  關於這點,佛陀說當一個人執著某個東西為「自我」時,他無法將另一個東西當作第二個「自我」,即使在一生當中,他可能執著許多東西為「自我」,但每次所執著的「自我」,都不會同時出現。

  他應確切知道,不管他執著的是什麼東西,都必須捨棄。這好比牛奶和奶油等不同的乳類產品,它們全來自母牛,但由於不同的處理過程,而有次第的變化,當執著一件事時,我們應專注在那件事上,然後捨棄它。持續執行這種方法,直到所有被執著的「自我」不存在為止,也就是直到不再執著「自我」,或說心中沒有任何東西被認定為是「自我」為止。

  (五)最後,我們得知「自我」的特殊定義,它只是世人執著為「自我」身分認定的一個名詞而已,所以「自我」絕不會在出世間的境界被提到,只有當談論到要去除它時,也就是當一個人要排除對它的誤解時才會被提到。

  因此,它只是幻想或幻相的代名詞,只要人們執著它,它就存在;當不再執著時,它就會自然消失。就如一個人作夢時,夢中影像僅存在夢中一般,只有人們執著「自我」時,它才存在。世俗名稱、語言、表達方式以及定義,這是受無知和直覺導引而說話的凡夫所使用的四種語法,假如我們使用世俗語言來說明涅槃,而讓涅槃成為「自我」,我們也許可以如此做,但應只限於教導小孩和那些仍想擁有「自我」的人──這是一般世人自然的傾向。然而,就一般而言,這並不可行,因為事實上,這樣做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一個人只要心中執著「自我」或想要執著它,即使只有一丁點兒,他就無從知曉涅槃,因為涅槃只在完全去除對「自我」的執著時才能證得。

  所以,若說一個小孩或一個人雖然受騙而認為涅槃是「自我」,卻又能知曉真正的涅槃,而執著它作為「自我」,那是無法令人置信的。假如他們說執著某些東西,那一定是從無明之類的煩惱所產生,他們必須再次拋棄它,才能達到佛陀所說的涅槃,這種涅槃和其他宗派的涅槃不同,因為其他宗派的涅槃仍允許些微的「自我」留存在心中。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無我]   [佛陀所駁斥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