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社會主義]/【獨裁的法的社會主義】

佛法是「獨裁的」社會主義的典範


  理想的君主必須奉行巴利經典所說的「十王法」。西方的政治理論並未談及所謂的「十王法」,這是否意味著「十王法」就像我們所認為的絕對君主制度一樣,因不符合時代潮流,而被人唾棄呢?

  君主獨裁制度下的暴君,當然必須被推翻,但如果君主符合「十王法」的話,那麼他必然會以社會主義治理國家,為國家、社會帶來滿足。社會上不會出現資本主義的剝削者,更不會因為財富和權勢而有勞資雙方的區別,也不會有下層社會人士因為受到剝削,缺少累積個人財富的權勢而忿恨不平。真正的社會主義政治會奉行如法的本質,不會依財富劃分階級,也不允許有人以剝削他人為手段,來累積個人的財富。因為這種政治制度對「自由」的限制,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獨裁的」政治,但它仍然保持和諧的平衡,能創造全體社會的福利,而且把自然的社會主義延伸為政治制度的基礎。

[僧人只取自己所需之物]

  在理論和實踐上,佛法都是「獨裁的」社會主義的一種典範。僧團裡的所有活動都是屬於「獨裁的」,為了使每位僧人都擁有應得的一份,所以每人能擁有的份量都加以限制,僧伽的戒律更明確地規定僧人能夠食用、使用及可以私下儲存的份量,若違背這些規定,儘管是輕微的,也都被視為是嚴重地犯戒。

  在穿著方面,僧人只可以擁有三衣,超過規定就犯戒,必須接受懲罰,他必須把多餘的袈裟交給僧團,這就是社會主義的精神。就飲食而言,不可儲存食物,若把食物留置過夜也違反戒律,每位僧人只能食用足夠維持色身健康的食物,必須把多餘的食物供給其他僧人食用。根據戒律,僧人的住所必須自行建造,它的範圍大約七呎寬、十二呎長大小,超過就是犯戒。至於醫藥方面,戒律規定,任何身體健康的僧人服用藥物,就視同犯戒,如果一定要服用藥物,必須是從大自然中垂手可得的東西,如尿、排泄物、樹灰、泥土或火山噴出的岩漿。總而言之,僧人不可隨其所好地取用食物,也不需要吃得太好,不可有多餘的東西,如果有的話,就必須分與其他僧眾,由此創造出一個沒有妄求的社會。任何宗教都有類似的教理,任何的多餘都被視為有罪,與上帝的旨意相違背,因為這多餘的事物會加深人的自私心。佛教有句話說:「眾生都是在生、老、病、死中同甘共苦的朋友」,這種說法可以破除自私的個人主義。

  佛陀採用「獨裁的」方法來發展僧團的社會主義系統,不像自由放任的民主政治無法快速、適時地採取行動,佛陀這種如法的社會主義可以快速地採取必要的行動,戒律中很多規定可以說明佛陀反對耽擱、拖延和逃避。同理可知,遠古時期的法律系統也有類似的社會主義。在這種系統下,沒有任何人可以佔別人便宜,而其採取的是一種「獨裁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能消除混淆,並有效地完成工作。

[阿育王著眼於全體人民的福利]

  現在,我們需要更仔細地研究建立在「十王法」上的君主制度。這種君主制度也是一種「獨裁的」社會主義,其中最好的典範是阿育王,研究阿育王的書籍和著作不勝枚舉,尤其是關於在他的帝國內所發現的石柱敕文。從這些敕文上可以明白阿育王的政治制度,就是一種全然「獨裁的」社會主義。他驅逐僧伽中的外道人士,並且嚴格要求所有階層百姓的行為都要端正。但阿育王絕對不是暴君,他是一位為全體福利著想的君主,他建造水井、集會廳,並且為大眾種植種類繁多的果樹。稱他是「獨裁的」,是就他處罰那些不履行建設公共設施者的角度而說的。

  阿育王下達命令之後,他的大臣之一──達磨救(Dhammajo或達磨磨他耶Dhammamataya)會考察大眾是否確實在全國各地奉行命令,如果發現有人不奉旨行事,就會受到某種「獨裁的」處罰。這種處罰符合社會主義的原則,因為它有利於社會而不是出於個人或自私的原因。

  阿育王這種「獨裁的」作風可以從他晚年的一個例子中得到證明。他去世前,所有的財產不過是半個羅望子【譯註一】的種籽,臨終時,他甚至把這羅望子捐贈給一位比丘。從他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判斷,他究竟是一位暴君或一位社會主義者?從他著名的石刻敕文和石柱的碑文也可以看出,阿育王傳承佛教「獨裁的」社會主義。

[佛教長者布施所有予社會]

  從普通在家信徒的行為舉止,更可以進一步地說明佛教所內含的社會主義。佛教的在家信徒生活節儉,而把多餘的東西供給社會。舉例來說,佛教中的企業家(或長者)是擁有布施場的人,沒有這種布施場的人不能稱之為「長者」。愈有財富的人,他們就有愈多的布施場。今天的資本家設有這種布施場嗎?如果沒有的話,他們就不是佛教當時所謂的長者,在那個時代,社會主義的真義全被彰顯出來。佛教時代的企業家普遍受到人們的尊崇,而不會遭受攻擊,只為個人累積權勢和財富的資本家比起佛教中為世間提供福祉的長者,二者實在大相逕庭。

  在佛陀時代,即使是奴隸、僕人和做低賤工作的人都具有社會主義的意義。當時的奴隸並不願意離開他們的主人,而當今的奴隸卻痛恨資本家。佛陀時代的長者對待奴隸一如對待自己的子女,大家一齊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他們在佛教的齋戒日一齊持齋,他們共同生產的產品都用在布施場,假使長者累積財富,也是為了日後布施之用。現在一切都變了,當時的奴隸制度符合社會主義,所以無須廢除,奴隸和主人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當今資本主義下的奴隸制度才需要廢除,因為現在的主人對待奴隸就像對待動物一樣,所以奴隸們都渴望自由,但社會主義下的奴隸卻想留在主人身邊,因為他們感覺很自在,以我自己而言,我就覺得做一位普通的比丘比做僧團的住持更輕鬆自在。同理可知,在社會主義下的僕人比主人的日子更輕鬆自在,而且受到與子女般相同的待遇。

  在佛教徒的觀念裡,長者是擁有布施場的人,大長者擁有很多的布施場,他們擁有足夠自己使用的物資,然後把多餘的拿來布施。佛陀從很早時就鼓吹如法的社會主義,不論是對君主、富商或奴隸階層,他都如此做。例如大部分的奴隸雖然無法剃度成為比丘,但都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感到滿足,他們都可選擇脫離(奴隸)義務或繼續履行他的義務,奴隸可得到很多的愛、慈悲和照顧。從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純淨的,與當今的社會主義截然不同。

【譯註一】一種熱帶植物,果實可以做清涼劑,花朵芬芳,木材也可以使用。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法的社會主義]   [獨裁的法的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