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書鄉/香光叢書/法雨篇1/點石集/《覺有情》

【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第一次誦讀《地藏經》,是在出家後的第一個週年紀念日。自己在內心算計著,已經一年了,對父母親、對家人仍有很多的愧疚和不安,於是請示上人:「我該怎麼辦?」上人要我誦《地藏經》。記得當時台灣物質匱乏,要請一部《地藏經》還真不容易,我向同學借了一部,恭恭敬敬地在佛前誦讀,當我誦到「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宮,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這些句子,把我震懾住了,我彷彿聽到千軍萬馬的聲音在我周遭響起,我抬頭看看前後左右,沒有其他人,繼續誦讀圓滿。這是第一次誦讀佛教孝經——《地藏經》的經驗,感受到佛陀叮嚀的殷切。

以後每當這個日子我必定展讀一遍《地藏經》,若同修問我要誦什麼經,我一定告訴他誦《地藏經》,《地藏經》中正是記載地藏菩薩生生世世現各種身,踐行自己本願的事跡。同修有的對「生死業緣,果報自受」有很深的感受,有的則對光目女的誓願「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久久不能自已。

有幾位同修告訴我,他們下午到山區念佛開示,亡者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中大小哭得好不悲傷,尤其那位母親哭得死去活來,祖母不斷喃喃自語:「為什麼一眨眼就掉進池塘裡?」「也沒有吃到水,為什麼就回不來了呢?」同修們深深地同情那位傷心的母親,在旁邊安慰許久才回來,心中仍不免悽悽。

《父母恩重難報經》上說:「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我們多生多劫來,輪迴生死,臨終別離時,親友傷痛的淚水若加以量計,應比四海之水還深,堆積的屍骨應比須彌山還要高聳了!一眨眼就已是來生,六道輪迴中,誰知道他又轉到那一道去?是披毛還是戴角?若得人身也是張王莫辨了吧!在這無盡的輪迴中,一切眾生豈不都曾是父母兄弟姊妹?再說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若不是無限的慈愛和耐心滋潤,如何長大成人?一想到父母恩重,唯有發大願方能報親恩!

有天一位大護法居士來找我,說他是大護法確實是受之無愧的,他對佛教、對僧人的護持,出錢、出力,盡心盡力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很感佩他的發心。他一反常態很生氣地告訴我,他女兒提出出家的要求。

我問:「想在那裡出家?」

他的答覆卻是:「我不許她出家!叫我捐獻多少錢,我可以發心,若要出家應該是我,不是我女兒,她還小吃不了苦……。」

我問他:「女兒幾歲?」

「二十八歲!」

和他分析好久,最後我問他:「現在提出要出家的是你,還是你女兒?」幾天以後,他又來找我:「我是捨不得的,請她要慎重考慮,經她跪下來至誠再三的懇求,我說還要經過我的考驗。沒想到她的意志如此堅決,我只好成全她,是她自己的選擇,只要她能活得快樂,認真完成自己的理想,能夠安心,當然做父母的也就安心了!」

儘管是如此的捨不得,但又給予信任和護持,我看他眼中噙著淚水,看來已有好多天沒有好好休息了。就在女兒出家時,他親自書寫一幅裴休的送子出家詩: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藉詩以表達對女兒出家的期許,「父母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真是天下父母心啊!

兒女出家是父母行大布施,因為僧人既無甘脂供奉,又無高官厚祿可以榮親耀祖,奔忙法務難得晨昏定省。古語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更何況年邁的父母,焉能等著我供養?蓮池大師在「七筆勾」中提到:「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所以每當在禮佛禪坐、念佛經行、研經弘法或一粥一飯中,隨時都要告訴自己:父母恩重難報,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香光資訊網   香光書鄉   香光叢書   點石集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