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書鄉/香光叢書/法雨篇1/點石集/《悟無生》

【用功】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看大家交來的佛七功課,真是五花八門,有念佛、誦經、禮懺、持午……,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做功課的問題。

打佛七是一種用功的方法,到底用的是什麼功呢?你以為盤腿坐上二小時是用功?跑香跑得飛快,臉不紅、氣不喘叫用功?或者是本來吃三餐,為打佛七而日中一食,甚至絕食的也叫用功?還是拜梁皇懺,誦地藏經、法華經、楞嚴經……才算用功呢?

經上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可以肯定誦法華經,乃至持楞嚴咒、大悲咒、誦菩薩戒都是用功,但把這些法門同時放在一起進行時,是否可稱為「制心一處」呢?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到底「處」應該放在那裡?

在佛七期間,「處」應是放在佛號上。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觀像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對於末法眾生,還是持名念佛最契機,因為最易受持,攝受對象廣,也就成了最普及的修持法門。打佛七,即是用七天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念不往第二處擺,全放在「阿彌陀佛」四字上面。

七日念佛,剋期取證

為什麼是七天專志念佛呢?這是根據《阿彌陀經》的記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以中國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在廬山創蓮社,集眾結七念佛,或一七日或七七日,以收剋期取證之效。後代修淨土法門的人,也都依制啟建佛七道場,通常至少七日為限。

另一方面,依我個人的體驗,從訓練一個人的心念而言,七天是段適宜的時間。前二天忙著調整心念,使奔馳的心漸漸專注在佛號上;到第三天,心念慢慢調伏下來,阿彌陀佛四個字取代了紛雜的妄念;第六、第七天時,淨念相繼,佛號自會從心中綿綿密密不斷湧出,最後功夫純熟,阿彌陀佛四字已一再地反薰到我們的意識內,一有昏沈或掉舉,它便隨時隨念覺照,你很容易發現自己念頭此時此刻的動態。

至於要打二七、三七,就必須有更多的內力薰修才能上路,否則只是在水平上熬日子難有突破。總之,七天是個期限,讓我們有完整的時間集中心力,藉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去驗證自己的內在世界。

自然親切,彌陀自現

下面我來說二個我印象深刻的念佛故事。

從前有個牧羊人,他的工作是把羊群趕上山吃草,黃昏時再把羊趕回家。日復一日,陪伴他的只有羊和藍天上的白雲,說有多枯燥就有多枯燥。冬天過去,春天來了,他把羊趕到山的另一頭吃草,見到一座小廟,廟牆壁上畫了許多佛像、菩薩像、天神像。他沒有一個認識,但他覺得心裡舒坦多了,總算看到一群和他長得一樣的人,雖然他們並不會說話。

從那時起,每天放羊時,他就會到廟裡看佛菩薩相,他一個一個端詳,其中有尊不知名號的佛像,他特別歡喜,越看越高興,於是他每天都去看那尊佛像,和他聊天,他總是說:「我今天又來牧羊了,我來和你作伴,不然你在這山上很無聊,我也很無聊!」他跟那尊佛聊過去的經歷,說未來的夢想,中午他拿起便當也會說:「我要吃便當了,這一口請你吃!」就好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吃飯聊天,身心感到非常的舒暢,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他老了,不能再放羊,可是仍惦記著山上的朋友。

一年冬天,窗外無情的風雪呼嘯而過,老牧羊人已走到生命的盡頭,他非常恐懼,以前防狼吃羊的恐懼出現了,在生活中掙扎的苦迫也出現了,就在極度害怕無依時,他看到廟牆上的老朋友來到跟前,他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哦!你來了,真好!」在安詳中,老牧羊人離開這個世界。

念佛的心就是要這樣,自然、親切而相應。我再說第二個故事。

有個人隔壁家住著一個老婆婆,她天天都念阿彌陀佛,這位先生不知她除此之外還在念什麼。有一天他居然聽到老婆婆大聲說:「哦!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你的右手伸得很長,你的左手拿著蓮花,你的白毫宛轉五須彌,你發四十八大願度眾生,你的光中化現很多很多的菩薩。」

他實在聽不懂老婆婆念的是什麼,每當她開始「呼喚」阿彌陀佛時,就不喜歡聽。可是那個老婆婆念得非常地虔誠,他聽她悲切的聲音,漸漸受到感動。常想:老婆婆為什麼那麼慈藹安詳、自在,年紀雖大,身心安穩,好像死期將至也從不放在心上,他不禁投入老婆婆的虔誠裡,也跟著念佛起來:「哦!阿彌陀佛,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你的右手伸得很長,你的左手拿著蓮花,你的光中化現很多很多的菩薩。」

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即使出門在外,沒聽見老婆婆的念佛聲,他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念起佛來。隨著讚文的描述,阿彌陀佛的影像一日日深印在他的心版上。當他臨終時,念佛聲出現了,他不禁說:「阿彌陀佛,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就在念佛聲中化解了死亡的恐懼。

這二個故事是在說明念佛的方式。前者是從形相得到身心內在的佛;後者是從聲音得到身心的安穩。念佛就是要念到這地步,不是別人可以取代的,也沒有人可以為我們保證,要得到實際的受用,必須透過自己用功。

落實本願,方名用功

念佛的功夫,不在數數兒,而在真實懇切。我再來說一個故事,有個人自年輕念佛到老,每念一聲佛就放一粒穀子到布袋中,最後他去世了,墮到惡道。閻羅王問他:「你是佛弟子怎麼不用功跑到這裡來?」

他說:「我念很多佛啊!我一輩子不知念了多少布袋穀子的佛號呀!」

閻羅王說:「你那有念佛?」把手一揮,起了一陣風,把好幾袋的穀子,都吹跑了,最後只留下一粒,那是有一天打雷,他驚慌之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這一聲是發自內心深切的呼喚,且是深深落入八識田中留了下來的。

這個故事正是告訴我們念佛要誠實懇切,發自於內心,這才能成為你解脫輪迴的把握,心心相應,履佛行跡,否則再多也無法受用。倘若你不念阿彌陀佛,修習其他任何法門都可以,最主要的問題是你有多少把握,你用什麼方法讓自己有把握?我覺得這輩子能出家,著如來袈裟,化緣乞食度生,至少在輪迴道上要成辦道業!至於如何轉法輪,就是要把佛菩薩的願拿到現實世界裡來完成,我們的心才能與佛菩薩相應。

民國五十年我在三藏佛學院求學時,同學年紀都很小。有次大地震,十普寺的木屋被震得嘎嘎作響,幾乎要把人摔出窗外,同學們都非常害怕,有的人在半夜裡被震哭了,好不恐懼,有同學隨即念起「阿彌陀佛」,有的人則念「觀世音菩薩」。

事後念「觀世音菩薩」的同學便對念「阿彌陀佛」的同學說:「你怎麼在那個時候念阿彌陀佛,你準備往生了嗎?我們要祈求平安,應念觀世音菩薩啊!」在一旁的我,聽了覺得非常好笑,似乎阿彌陀佛只管接引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只負責保平安?你們是不是也這樣想呢?其實修持彌陀法門的重點在修持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即是我們修學的楷範,把佛的本願放在現實人間完成,這才叫做用功。

 

 

香光資訊網   香光書鄉   香光叢書   點石集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