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92.6.3
瑜伽師地論
白板(PDF) 圖書 碩士論文 圖書論文 期刊論文 網路資源

◎圖書
《瑜伽師地論. 卷九十六 : 受相應》。
Hidenori S. Sakuma, Die AZrayaparivRtti -Theorie Der YogAcArabhUmi,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 German, 1990.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聲聞地研究會。《瑜伽論.聲聞地.第一瑜伽處——Д⑦ЗヱэЬ語ЪワЗЬシ和譯》。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8年。
王海林釋譯。《瑜伽師地論》。初版。臺北市:佛光,1998[民87]年。
正昌公益文教基金會彙編。《瑜伽師地論》。初版。臺北市:正昌公益文教基金會,民74年。
宇井伯壽著。《梵漢對照菩薩地索引》。東京:財團鈴木學術財團,1961年。
宇井伯壽著。《瑜伽論研究》。日本東京都:岩波書店,1958年。
羽田野伯猷等編。《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東京:佛典研究會,1993年。
強健偉編。《瑜伽師地論簡表略解. 第一輯》。一版。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88年。
強健偉編。《瑜伽師地論簡表略解. 第二輯》。一版。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民90年。
歐陽竟無著。《瑜伽師地論敘》。上海:佛學書局,民29年。
橫山紘一,廣澤隆之共著。《瑜伽師地論ズ基ゴゑ梵藏漢對照.藏梵漢對照佛教語辭典》。初版。日本東京都:山喜房佛書林,平成9年。
橫山紘一,廣澤隆之共著。《漢梵藏對照瑜伽師地論總索引》。初版。日本東京都:山喜房佛書林,平成8年。
橫山紘一編,廣澤隆之編。《瑜伽師地論ズ基漢藏梵對照.藏梵漢對照佛教語辭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7。
彌勒菩薩造;釋玄奘譯;正昌公益文教基金會彙編。《瑜伽師地論》。初版。台北市:正昌公益文教基金會,民74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78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台北市: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民70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新排精校本瑜伽師地論》。初版。臺北市:新文豐,民88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真善美,2001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第一版。臺北市:方廣文化,民85年。
彌勒菩薩說;釋玄奘譯;韓清淨科記。《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彙編(一∼四)》。初版。台北市:新文豐,民85年。
彌勒說;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90年。
磯田熙文,古[土*反]紘一。《瑜伽師地論菩薩地──隨法,究竟,次第瑜伽處》。京都:法藏館,1995年。
韓清淨科判;羅時憲修訂。《瑜伽師地論纂釋. 一∼二》。初版。香港九龍:佛教志蓮圖書館,1998年。
羅時憲纂釋。《瑜伽師地論纂釋》。[初版]。香港:香港佛學,1990[民79]年。
釋太虛著;釋印順主編。《太虛大師全書. 7:法相唯識學 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真實義品親聞記》。臺北市: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釋太虛講述。《瑜珈師地論真實義品》。初版。台北市:大乘講堂,民70年。
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外32部》。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
釋玄奘譯。《瑜伽真實品》。臺一版。臺北市:新文豐,民76年。
釋法成述。《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真實義品手記》。中國北京:佛學書局,1939年。
釋惠敏。《「聲聞地」ズコゆサ所緣ソ研究》。日本:山喜多書房佛書林,1993年。
釋惠敏。《中觀與瑜伽》。臺北市:東初出版社,1986年。
釋道倫撰。《瑜伽師地論記》。台北市:廣文,民57年。
釋道倫撰著。《瑜伽師地論記》。一版二刷。台北市:新文豐,民79年。
釋體韜著。《六度四攝與《瑜伽論.戒品》之關係》。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年

◎碩士論文
金東柱撰。「圓測唯識學觀之探討--以『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贊』為中心」。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1986年11月。
釋天襄。「《雜阿含經 受相應》初探 -- 以藏本《瑜伽師地論》為會編之依據」。碩士論文。臺北縣:中華佛學研究所,1996年12月。
釋繼欣撰。「藏本《瑜伽師地論 攝事分》『念處相應』首頌初探」。碩士論文。臺北市:中華佛學研究所,1996年6月。

圖書論文
方廣錩著。「《瑜伽師地論》是一部什麼樣的著作」。《佛教典籍百問》(中國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89年)。
平川彰等著,許明銀譯。「瑜伽行派」。《佛學研究入門》(台北:法爾出版社,1990年):頁169-193。
羽田野伯猷編集。「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ХмЧЬ佛典研究會. 第二輯第一分冊版下》(京都:法藏館,1993年)。
佐伯定胤。「瑜伽師地論解題」。《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96》(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75-86。
李奎安等編。「瑜伽師地論外三十二部」。《高麗大藏經. 15》(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
許地山。「陳那以前中觀派與瑜伽派之因明」。《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42》(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59-176。
歐陽竟無編。「瑜伽師地論外一種」。《藏要》(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談玄。「《顯揚聖教論》與《瑜伽師地論》比較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30》(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281-298。
彌勒說;玄奘譯。「瑜伽師地論 一百卷」。《大藏經入門 -- 印度撰述部》(香港:倡印社,1995年):頁112。
磯田熙文,古[土*反]紘一。「瑜伽師地論菩薩地──隨法,究竟,次第瑜伽處」。《ХмЧЬ佛典研究會. 第三輯》(京都:法藏館,1995年)。
魏蟬。「《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真實義品>手記」。《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30》(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69-102。
羅時憲。「瑜伽五識身相應地之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30》(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1-28。
羅時憲。「瑜伽意地之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30》(臺北市:大乘文化,1980年):頁29-68。
釋東初編。「讀瑜伽師地論書感」。《戴季陶先生佛學論集》(臺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1972年)。
釋星雲。「瑜伽師地論」。《佛教叢書之二:經典》(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95年)。
釋惠敏。「『緣起』與『緣所生法相』 -- 印順導師對『瑜伽行派學要』的觀點」。《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縣:正聞,2000年):頁245-265。
釋惠敏。「從聲聞地的種姓論來看佛教倫理之若干性質」。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頁29-47。
釋惠敏。「鳩摩羅什所傳『數息觀』禪法之剖析」。《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頁257-290。
釋惠敏。「聲聞地ズれんペ所緣ソ研究 」。《ユ⑦Э學佛教學叢書. 5》(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4年)。
[被-皮+夸]谷憲昭。「瑜伽行派的文獻」。《唯識思想》-。(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頁61-108。

期刊論文
[土*反]本幸男。「緣起觀展開ソ契機」。《哲學雜誌》709期=66期(1951年3月30月):頁25-38。
[木*尾]山雄一。「《瑜伽師地論》ソ宇宙論(試譯)」。《佛教大學總合研究所紀要》4期(1996年):頁5-16。
[木*尾]芳光運。「六波羅蜜ソ成立」。《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5期(1980年12月15月):頁175-210。
Hayashima, Osamu(早島理)著。「Dharmaparye.s.ti -- Part II」。《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27期(1978年3月10月):頁73-120。
Hayashima, Osamu(早島理)著。「Dharmaparye.s.ti -- Part III」。《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28期(1979年3月20月):頁37-70。
Hayashima, Osamu(早島理)著。「Dharmaparye.s.ti」。《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26期(1977年3月25月):頁19-61。
Hayashima, Osamu(早島理)著。「Dharmaparye.s.ty Adhikaara -- Part IV」。《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31期(1982年3月20月):頁55-98。
Hayashima, Osamu(早島理)著。「Dharmaparye.s.ty Adhikaara -- Part V」。《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32期(1983年3月30月):頁11-24。
Matsuda, Kazunobu。「Sanskrit Text of the Bodhisattvas Ten Stages in the Samdhinirmocana-sUtra--Based on the Kathamandu Fragment of the YogAcArabhUmi」。《佛教大學總合研究所紀要》4期:頁5-16。
Wayman, Alex著。「The sacittika and acittika Bhumi and the Pratyekabuddhabhumi (Sanskrit texts)」。《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卷1期(1960年1月25月):頁30-34(L)。
上山大峻。「敦煌出土法成譯『菩薩律儀二十頌』並ズ『八轉聲頌』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1卷2期=22期(1963年3月31月):頁337-343。
上田晃圓。「法相唯識ズれんペ禪定ソ考察」。《佛教學研究》36期(1980年3月20月):頁17-44。
上田晃圓。「法相唯識ズれんペ觀法ソ重要性」。《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卷1期=53期(1978年12月31月):頁134-135。
上田愉美子。「四種沙門メバをゲサ -- 『Kaa`syapa Parivarta』 §121~133 ズ對エペ『大寶積經論』略釋 廣釋ソ解釋ソ違ゆ」。《佛教學研究》53期(1997年2月28月):頁28-56。
久下陛。「『守護國界章』ズれんペ唐沙門法寶ソ佛性論真如所緣緣種子メバをペ論爭」。《佛教大學研究紀要》59期(1975年3月14月):頁15-38。
千葉公慈。「瑜伽行派ズれんペ止觀考(3)--sama-cittaメバをコ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3期=47卷1期(1999年):頁338-341。
千葉公慈。「瑜伽行派ズれんペ止觀考(序)」」。《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1期=46卷1期(1998年):頁344-348。
大崎昭子著。「What is meant by destroying the Alayavijnan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6卷2期(1978年3月20月):頁15-20(L)。
小[清-青*尸]憲珠。「瑜伽論ズれん法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6期=28卷2期(1980年):頁204-206。
小[清-青*尸]憲珠。「瑜伽論ズれんペ發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9期=30卷1期(1981年):頁281-285。
小玉大圓。「『瑜伽論』戒品ソХмЧЬ文註釋書類ズ見ヘホペ諸問題」。《佛教大學研究紀要》54期(1970年3月14月):頁117-129。
小谷信千代。「瑜伽師地論本地分ズ見ヘホペヤㄧьч識緣起說ソ萌芽」。《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卷1期=49期(1976年12月25月):頁168-169。
小谷信千代。「瑜伽師地論シ大乘莊嚴經論」。《佛教學ЙтЮㄧ》32期(1980年10月30月):頁32-54。
小谷信千代。「瑜伽師地論ズ於んペ緣起說シ言葉」。《日本佛教學會年報》55期(1990年5月25月):頁27-41(L)。
小谷信千代。「禪經ズれんペ瑜伽行者-- 大乘ズ架橋エペ者」。《佛教學ЙтЮㄧ》63期(1990年):頁22-34。
小峰彌彥。「『瑜伽論』ズれんペ止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4卷2期=48期(1976年3月31月):頁212-214。
山部能宜。「初期瑜伽行派ズ於んペ界ソ思想ズコゆサ Ak□arasisutraメバをゲサ」。《待兼山論叢》21期(1987年12月25月):頁21-36(L)。
山部能宜。「種子ソ本有シ新熏ソ問題ズコゆサ (II)」。《佛教學研究》47期(1991年3月31月):頁93-112。
川田熊太郎。「戒ソ根柢シ種種ソ哲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6卷2期=52期(1978年3月20月):頁132-139。
川田熊太郎。「菩薩地ズれんペ根本真理ソ追求」。《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期=3卷1期(1925年):頁68-73。
川田熊太郎。「瑜伽論ソ自身所有緣起」。《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期=16卷1期(1967年):頁6-15
工藤成性。「『瑜伽師地論』ソ成立ズ關エペ私見」。《佛教學研究》31期(1975年11月10月):頁1-20。
中村元。「Yogacara--《瑜伽行》ろ?《瑜伽師》ろ?--」。《東方》9期(1993年):頁72-75。
中野薰。「瑜伽行學派ソ實踐道シウサソ唯識觀」。《龍谷大學大學院紀要》9期(1988年3月22月):頁97-99。
五島清隆。「『梵天所問經』解題」。《密教文化》161期(1988年1月21月):頁49-62。
今西順吉。「因中有果ソ論証法」。《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7卷2期=34期(1969年3月31月):頁57-63。
今西順吉。「藤田宏達博士還曆記念論集刊行會編《藤田宏達博士還曆記念論集 ユ⑦Э哲學シ佛教》」。《印度哲學佛教學》5期(1990年):頁360-361。
內藤龍雄。「菩薩善戒經ズれんペ二三ソ問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9期=10卷1期(1962年):頁130-131。
毛利俊英。「『聲聞地』ソ修行道」。《龍谷大學大學院紀要》8期(1987年3月22月):頁17-33。
毛利俊英。「瑜伽行派ズ於んペ四念住」。《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卷1期=65期(1984年12月25月):頁134-135。
毛利俊英。「瑜伽行派ズ於んペ四念住ソ展開」。《佛教學研究》42期(1986年):頁21-37。
毛利俊英。「聲聞地ソ修行道體系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0期=35卷2期(1987年):頁71-73。
氏家昭夫。「多聞ソ熏習シウサソФㄧьЯㄧ說」。《高野山大學論叢》14期(1979年2月21月):頁1-24。
氏家覺勝。「佛教經典ズれんペ旃陀羅ソ用例 (覺り書)」。《高野山大學論叢》20期(1985年2月21月):頁1-21。
水尾寂芳。「瑜伽行派ズれんペ「余ペパソ」ソ展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3期=32卷1期(1983年):頁182-183。
水尾寂芳。「瑜伽行學派ズれんペ空性說ソ展開」。《待兼山論叢》17期(1983年12月28月):頁21-37(L)。
加藤利生。「『瑜伽師地論』ズ見ヘホペ瑜伽行派ソ極微論ソ特色」。《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5卷2期=70期(1987年3月25月):頁80-82(L)。
加藤利生。「唯識學派ソ極微論メバをペ問題 -- 極微論受容ソ意圖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8卷1期=75期(1989年12月):頁312-314。
加藤利生。「瑜伽師地論ズ見ヘホペ法所攝法ソ色取ベ扱ろゆ」。《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8期= 44卷2期(1996年):頁24-28。
古[土*反]紘一。「菩薩ソ特徵ズコゆサ『瑜伽師地論菩薩地菩薩相品』ズれんペ」。《密教文化》151期(1985年12月21月):頁41-61。
左久間秀範。「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轉依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7期=39卷1期(1990年):頁440-445。
末木康弘。「Bodhisattvabhumi成立過程ソ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卷2期=54期(1979年3月31月):頁186-187。
末木康弘。「瑜伽論聲聞地ズれんペ戒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6期=28卷2期(1980年):頁144-145。
末木康弘。「瑜伽論ズれんペ隨煩惱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8期=29卷2期(1981年):頁911-914
矢板秀臣。「瑜伽論ソ因明」。《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15期(1992年3月28月):頁505-576。
吉田道興。「『瑜伽師地論義演』ズコゆサ(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0卷2期=60期(1982年3月31月):頁391-394。
吉田道興。「『瑜伽師地論義演』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9卷2期=58期(1981年3月31月):頁234-236。
吉田道興。1980 「瑜伽論記唯識論者考--特ズ遠法師シ融法師ソ斷結メバをコ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6期=28卷2期(年):頁301-304。
向井亮。「<四依>ソ教說シガソ背景」。《印度哲學佛教學》2期(1987年10月30日):頁98-111。
向井亮。「<依法不依人>ソ成句ソ起源シ展開」。《印度哲學佛教學》3期(1988年10月30日):頁141-154。
向井亮。「ШюЪユу.ンД⑦,小谷信千代共譯.《佛教瑜伽思想ソ研究》」。《佛教學чтЮㄧ》63期(1996年):頁75-85
向井亮。「勝又俊教著《唯識思想シ密教》」。《印度哲學佛教學》3期(1988年):頁376-377。
向井亮。「勝呂信靜著《初期唯識思想ソ研究》」。《印度哲學佛教學》4期(1989年):頁355-356。
向井亮。「瑜伽論ズ於んペ過去未來實有論ズ就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0期=20卷2期(1972年):頁140-141。
向井亮。「瑜伽論ズ於んペ過去未來實有シ假有ズ就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2期=21卷2期(1973年):頁362-367。
向井亮。「瑜伽論ソ成立シヤД⑦ヮソ年代」。《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8期=29卷2期(1981年):頁198-204。
向井亮。「瑜伽論ソ空性說」--小空說シソ關連ズれ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期=22卷2期(1974年):頁368-375。
向井亮。「瑜伽論ソ緣起說シ《因緣相應》ソ教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4期=32卷2期(1984年):頁1038-1041。
安井廣濟。「ユ⑦Э佛教デソ道ウペト(四)」。《佛教學ЙтЮㄧ》10期(1969年10月30月):頁85-100。
早島理,毛利俊英共著。「《顯揚聖教論》ソ科文」。《長崎大學教育學部社會科學論叢》40期(1990年3月25日):頁51-88。
早島理。「《顯揚聖教論》ズれんペ有神論批判」。《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40期(1990年3月25日):頁23-40。
早島理。「人無我論 (一)」。《長崎大學教育學部社會科學論叢》42期(1991年3月25月):頁27-46。
早島理。「人無我論 (二)」。《長崎大學教育學部社會科學論叢》43期(1991年6月30月):頁37-56。
早島理。「剎那滅シ常住說批判」。《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39期(1989年6月25月):頁15-34。
早島理。「極微說管見—瑜伽行唯識學派メ中心ズ—」。《長崎大學教育學部人文科學研究報告》38期(1989年3月25月):頁19-36。
早島理。「瑜伽行唯識學派ズれんペ入無相方便相ソ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卷2期=44期(1974年3月31月):頁108-117(L)。
朴英華。「瑜伽行唯識學派ソ修道論ズれんペ二障シ無我ソ考察」。《佛教大學大學院紀要》2期(1997年):頁1-18。
池田道浩。「菩薩地真實義品ズれんペ二コソvastu」。《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9期=45卷1期(1997年):頁372-378。
羽生裕彥。「七番目ソ識シウサソ染污意シ未那識」。《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卷2期=74期(1989年3月20月):頁172-174(L)。
舟橋尚哉。「阿賴耶識思想ソ成立シガソ展開-- 末那識ソ成立メバをゲサ」。《大谷學報》49卷2期=182期(1969年10月30月):頁31-48。
西義雄。「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三乘特ズ聲聞地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卷2期=14期(1959年3月30月):頁271-278。
佐佐木容道。「Sopadanavijnan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卷1期=61期(1982年12月25月):頁132-133。
兵藤一夫。「瑜伽行シ唯識說--入無相方便ソ確立--」。《大谷大學研究年報》47期(1995年):頁30-41。
村上真瑞。「《釋淨土群疑論》ズれんペ別時意趣會通ズコゆサ (一)」。《佛教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年報》4期(1987年6月20日):頁10-11。
村上專精作; 釋印海譯。「佛教唯心論 (十九)」。《南洋佛教》54期(1973年10月):頁18, 7。
村上專精作; 釋印海譯。「佛教唯心論 (十八)」。《南洋佛教》53期(1973年9月):頁14。
谷川泰教。「ЖцユЮ經聖典ズ見ヘホペSa□yutta-Nikaya I, 2. 7ソ平行句」。《密教文化》132期(1980年11月21月):頁69-96(L)。
岡本嘉之。「梵語佛典ソ冒頭ソ慣用句'eva may rutam ekasmin samaye'シ, ガソ漢譯れプヂХмЧЬ語譯文ズコゆサ」。《東洋學研究》20期(1986年3月31月):頁21-28。
岡田行弘。「『瑜伽師地論』獨覺地ソ成立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0卷1期=59期(1981年12月31月):頁128-129。
明石惠達。「瑜伽派シ彌勒菩薩」。《佛教學研究》5期(1951年6月15月):頁11-26。
林佳蓉。「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真實義品之研究」。《華夏學報》35期(民89年12月):頁15395-15415。
松本成裕。「尋伺ズ關エペ-考察--瑜伽師地論意地メ中心シウサ--」。《佛教大學大學院紀要》23期(1995年):頁18-35。
松田和信。「《解深蜜經》ズれんペ菩薩十地ソ梵文資料--《瑜伽論》ソロЬс⑦Эヨ《攝決擇分》斷片プベ--」。《佛教大學總合研究所紀要》2期(1995年):頁59-77。
松田和信。「菩薩地所說ソanulomikopayaズコゆサ--三性之無性說シソ關連ズれ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6期=28卷2期(1979年):頁141-143。
松田慎也。「修行道地經ソ說ゑ安般念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卷2期=74期(1989年3月20月):頁18-23(L)。
武內紹晃。「Kacyapaparivartソ中道說メバをゲサ」。《龍谷大學論集》383期(1967年2月25月):頁55-78(L)。
武內紹晃。「世親淨土論ズれんペ五念門」。《密教文化》161期(1988年1月21月):頁15-35。
武邑尚邦。「悉有佛性說シガソ今日的意味」。《佛教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年報》6期(1988年5月31月):頁1-23。
武邑尚邦。「瑜伽師地論成立問題考」。《龍谷學報》328期(1940年7月):頁51-80。
芳村修基。「大乘戒ソ諸問題」。《佛教學研究》21期(1964年10月30月):頁1-22。
阿理生。「初期瑜伽行派ソ入無相方便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2期=36卷2期(1988年):頁901-905。
津田左右吉。「禪宗ズコゆサソ疑問ソ二三 (上)」。《東洋思想研究》5期(1954年7月25月):頁1-41。
相馬一意。「梵文和譯《菩薩地》(2自利,利他ソ章)。《佛教學чтЮㄧ》32期(1980年):頁20-43。
相馬一意。「勝義存在ズコゆサ -- 特ズ『菩薩地』ソ Vastu シ『寶性論』ソ Tathaagatagarbha メバをゲサ」。《佛教學研究》41期(1985年6月20月):頁1-19(L)。
相馬一意。「菩薩地第一章ソ-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8期=34卷2期(1986年):頁304-309。
相馬一意。「菩薩地ソ隨煩惱(upaklesa)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2期=36卷2期(1988年):頁344-351。
相馬一意譯。「梵文和譯『菩薩地』 (1-- 種姓ソ章, 發心ソ章」。《佛教學研究》42期(1986年5月10月):頁1-26(L)。
若原雄昭。「無緣ソ慈悲 -- 大乘莊嚴經論XVII章メ中心ズ」。《日本佛教學會年報》61期(1996年5月25月):頁91-108。
宮[土*反]宥勝。「ФюсワㄧюЪュソ生涯シ作品 (上)」。《密教文化》93期(1970年12月28月):頁64-104(L)。
宮本正尊。「聲聞ソ學シ佛菩薩ソ學(完)」。《哲學雜誌》555期=48期(1933年8月01月):頁48-78。
桂紹隆。「ユ⑦Э論理學ズれんペ遍充概念ソ生成シ發展Хцьロ Д⑦ёУㄧろヘФюсワㄧюЪュネザ」。《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45期(1986年1月31月):頁1-122。
神子上惠生。「菩薩地ズ於んペvyavasthanaソ概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6期=8卷2期(1960年):頁140-141。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於んペД一⑦ワч說批判」。《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5期(1967年):頁91-94。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於んペ極微說批判」。《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5卷2期=30期(1967年3月31月):頁261-264。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於んペ種子ソ問題」。《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5期(1966年):頁118-121。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外教說批判」。《佛教學研究》31期(1975年):頁251-259。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言葉シ意味」。《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4期(1975年10月30月):頁46-55。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種子ソ問題」。《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4期(1965年5月05月):頁118-121。
神子上惠生。「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認識シ言葉」。《龍谷大學論集》407期(1975年10月20月):頁28-35(L)。
神子上惠生。「瑜伽論(戒品)ズれんペ罪シ懺悔」。《佛教學》18期(1984年):頁68-72
神子上惠龍。「淨土論シ淨土經典シソ思想交涉」。《真宗學=ウモウピよゎゑ=Journal of Studies in Shin Buddhism》33/34期(1966年2月20月):頁30-45。
高山崎正芳。「瑜伽師地論ソ宴坐宴默ズコ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期=25卷2期:頁88-95。
高木[言*申]元。「瑜伽疏シ陳那シソ關係再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6期=13卷2期(1965年):頁77-83。
高田仁覺。「佛教ズれんペ「折伏」ズコゆサ」。《密教文化》43/44期(1959年8月31月):頁12-31。
高崎正芳。「宴坐 -- 大乘佛教佛典メ中心シウ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4卷1期=47期(1975年12月25月):頁217-220。
高崎正芳。「瑜伽師地論ソ宴坐宴默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5卷2期=50期(1977年3月31月):頁88-95。
高橋晃一。「《菩薩地》シ《二万五千頌般若》ズれんペnir-lanabhilapyat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4期=47卷2期(1999年):頁909-911。
清水乞。「觀佛ろヘ造佛デ」。《日本佛教學會年報》63期(1998年5月25月):頁1-13。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有尋有伺等三地ソ研究(一--十六異論ズ關エペ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1期=31:1期(1982年):頁342-345。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有尋有伺等三地ソ研究(三煩惱ソ三界五部分別ズコ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3期=32卷1期(1983年):頁214-217。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心所法 特ズ不定心所ズ就ゆサ」。《大崎學報》134期(1987年):頁29-50。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諸法相ソ研究(一)--序論--」。《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6期=33卷2期(1985年):頁67-72。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心所法ソ研究」。《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9卷2期=58期(1981年3月31月):頁205-207。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有尋有伺等三地ソ研究 (一十六異論ズ關エペ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卷1期=61期(1982年12月25月):頁342-345。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有尋有伺等三地ソ研究 (二煩惱ソ三界五部分別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卷1期=63期(1983年12月25月):頁214-217。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心所說ソ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8卷1期=55期(1979年12月31月):頁162-163。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心所法(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0卷2期=60期(1982年3月31月):頁395-397。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原典研究(Ⅲ)--意地第2ソ和譯(ガソ2)」。《大崎學報》140期(1985年12月):頁[9]-??。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諸法相ソ研究(一)序論」。《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卷2期=66期(1985年3月25月):頁482-??。
清水海隆。「中期大乘佛教ズれんペ思想ズゲゆサ(三--菩薩地所說ソ階位說ろヘ見ギ菩薩行構造ズ關ウ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8期=44卷2期(1991年):頁69-74。
清水海隆。「中期大乘佛教ズれんペ菩薩思想ズゲゆサ --《瑜伽論》菩薩地ズ見ヘホペ菩薩ソ思想考察(1)」。《大崎學報》141期(1985年):頁66-83。
清水海隆。「中期大乘佛教ズれんペ菩薩思想ズゲゆサ(二)--《瑜伽論》菩薩地メ中心シウサ六波羅密說ソ展開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0期=35卷2期(1987年):頁74-79。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方便善巧波羅說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3期=37卷1期(1988年):頁50-56。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ズれんペ聲聞道シ菩薩地」。《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0期=45卷2期(1997年):頁197-202。
清水海隆。「瑜伽師地論ソ聲聞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1期=46卷1期(1998年):頁179-184。
清水海隆。「瑜伽論シ《解深密經》シズれんペ波羅密說ソ相違點メバゑコサ」。《大崎學報》143期(1987年):頁30-41。
清水海隆。「瑜伽論ソ戒說ズゲゆサ」。《大崎學報》139期(1983年):頁155-164。
船橋尚哉。「末那識ソ源流Д⑦ЗヱэЧЬ原典及ヂХмЧЬ譯佛典ズプペ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6卷1期=31期(1967年12月25月):頁184-187。
野村正道。「韋提得忍ソ醫化學的一考察」。《真宗研究》23期(1979年3月31月):頁64-76。
陳一標。「阿賴耶識的性格與成立因緣--以『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為線索」。《玄奘學報》4期(民90年10月):頁55-88。
陳清惠。「《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契經事擇攝>導讀」。《法光雜誌》95期(1997年8月):頁。
勞政武。「佛說君王學--『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世尊答出愛王問』釋義」。《能仁學報》4期(民84年12月):頁263-285。
勝呂信靜。「唯識說ズれんペ緣起ソ思想《瑜伽論》本地分ソ所說メ中心ズウサ」。《大崎學報》135期(1982年):頁205-227。
勝呂信靜著; 許洋主譯。「瑜伽佛教」。《諦觀》51期(1987年10月):頁137-160。
富貴原章信。「瑜伽論五難六答 -- 無性有情ズコゆサ」。《佛教學研究》31期(1975年11月10月):頁21-37。
富貴原章信。「瑜伽論ソ五難六答:無性有情ズコゆサ」。《佛教學研究》42期(1986年):頁21-37。
渡邊重朗譯。「Subhagupta's Sarvajnasiddhikarika」。《成田山佛教研究所紀要》10期(1987年3月28月):頁55-74(L)。
湯用彤。「讀《瑜伽師地論記》」。《佛學研究》(1996年)
菅沼晃。「入楞伽經ズれんペ五法說ソ研究」。《東洋學研究》5期(1971年3月20月):頁189-207。
菅沼晃。「五法說ソ研究」。《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24期(1970年12月20月):頁31-48。
黃懺華。「瑜伽師地論」。《中國佛教》3期(1989年5月):頁。
楊白衣。「道倫《瑜伽師地論記》之研究」。《華岡佛學學報》7期(1984年9月):頁113-134。
源哲勝。「佛教ズ於んペ業思想ズコゆサ」。《龍谷教學》6期(1971年6月30月):頁11-26。
遊龜山清照。「瑜伽行派ズれんペ大乘提唱ソ形式」。《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0期=10卷2期(1962年):頁215-218。
鈴木宗忠。「彌勒ソ唯識哲學ソ体系書シウサソ中邊分別論頌(一)」。《哲學雜誌》689/690期=58期(1944年8月01月):頁1-50。
福原亮嚴。「相應ソ法理 -- 毘曇シ瑜伽シソ關連メ中心シウサ」。《佛教學研究》4期(1950年12月25月):頁93-110。
福原亮嚴。「瑜伽論ソ相應ズコゆペ」。《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期=22卷1期(1973年):頁121-129。
福原亮嚴。「瑜伽論ソ相應ズコ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卷1期=43期(1973年12月31月):頁121-129。
廣澤隆之。「『瑜伽師地論』ズノヘホペ真如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卷2期=62期(1983年3月25月):頁82-85(L)。
廣澤隆之。「真如シ分別--瑜伽論菩薩地ズ見ペ宗教性--」。《佛教學》29期(1984年):頁45-67。
橫山紘一。「彌勒作論書ソ著者問題中邊分別論ソ五思想ズ基ゴ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9卷1期=37期(1970年12月25月):頁132-133。
默如。「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戒律儀敘說 (三)」。《海潮音》69卷4期(1988年4月):頁29-33。
默如。「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戒律儀敘說 (四)」。《海潮音》69卷6期(1988年6月):頁15-21。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菩薩地戒相敘說」。《海潮音》68卷5期(1987年5月):頁18-29。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 (二)」。《海潮音》69卷8期(1988年8月):頁20-23。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 (五)」。《海潮音》69卷11期(1988年11月):頁26-32。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 (四)」。《海潮音》69卷10期(1988年10月):頁12-14。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 (完)」。《海潮音》70卷1期(1989年1月):頁8-19。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一)」。《海潮音》69卷7期(1988年7月):頁4-11。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三)」。《海潮音》69卷9期(1988年9月):頁5-11。
默如。「瑜伽師地論抉擇分聲聞戒律儀敘說(六)」。《海潮音》69卷12期(1988年12月):頁6-11。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一)」。《海潮音》70卷3期(1989年3月):頁6-13。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七)」。《海潮音》70卷10期(1989年10月):頁18-22。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二)」。《海潮音》70卷4期(1989年4月):頁14-19。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十六)」。《海潮音》70卷9期(1989年9月):頁19-26。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三)」。《海潮音》70卷6期(1989年6月):頁24-27。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五)」。《海潮音》70卷8期(1989年8月):頁11-20。
默如。「瑜伽師地論攝釋分記 (四)」。《海潮音》70卷7期(1989年7月):頁25-30。
濟群。「《瑜伽師地論》提要」。《內明》210期(1989年9月):頁10-16。
鍵主良敬。「華嚴ズれんペ佛ソ光明ズコゆサ (上)」。《佛教學ЙтЮㄧ》6期(1967年10月30月):頁34-45。
韓鏡清。「補足漢傳本《瑜伽師地論》兩段缺文」。《燕園論學集》期(1984月):頁。
鎌田茂雄。「如所有性yathavadbhavikataシ盡所有性yavadbhavikat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卷2期=6期(1955年3月30月):頁306-308。
藤田光寬。「<菩薩地戒品>和譯 (I)」。《高野山大學論叢》24期(1989年2月21日):頁31-51(L)。
藤田光寬。「Bya□ Chub Bzan Oo著『菩薩律儀儀軌』ズコゆサ」。《密教文化》141期(1983年2月21月):頁87-100(L)。
藤田光寬。「敦煌出土瑜伽論ХмЧЬ語遺文 I」。《密教文化》126期(1979年3月15月):頁63-80(L)。
藤田光寬。「菩薩地戒品所說ソ大乘菩薩戒ズ關エペХмЧЬ撰述文獻(Ⅰ)」。《高野山大學論叢》34期(1999年):頁21-38。
藤田光寬。「菩薩地戒品所說ソ菩薩戒ソ-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8期=34卷2期(1986年):頁874-881。
藤田光寬。「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ズ對エペХмЧЬ語譯註釋書, 最勝子註シ海雲註シメバをゲサ」。《密教文化》118期(1977年3月01月):頁80-96(L)。
藤田光寬。「瑜伽師地論菩薩地ズれんペХмЧЬ語Bshinソ用法」。《高野山大學論叢》15期(1980年2月21月):頁41-52(L)。
藤隆生。「識(自己)シ諸法(他)シソ關係 -- 唯識學說ソ基本構造ズ對エペ考察」。《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期(1962年6月15月):頁136-139。
釋大航。「《雜阿含經論會編》對照表」。《諦觀》75期(1993年10月):頁15-93。
釋衍蘭。「淺談菩薩戒」。《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卷1期(1993年6月):頁45-49。
釋堅鈺。「《瑜伽菩薩戒》概說」。《閩南佛學院學報》1期(1995年12月):頁32-38。
釋惠空。「《俱舍論》<定品>與《瑜伽師地論》<三摩呬多地>之比較」。《圓光佛學學報》1期(1993年12月):頁307-328。
釋惠敏。「《月喻經》的研究--以《瑜伽師地論》有關部分為主」。《中華佛學學報》2期(1988年10月):頁143-155。
釋惠敏。「《月喻經》ズコゆペ《瑜伽師地論》ソ關係部分メ中心シウペ」。《佛教文化》20期=23期(1990年):頁19-36。
釋惠敏。「《聲聞地》中「唯」之用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7期(1994年7月):頁17-40。
釋惠敏。「「聲聞地」ソ不淨所緣」。《佛教學》33期(1992年):頁9-26。
釋惠敏。「『聲聞地』之『資糧論』的三重結構」。《中華佛學學報》3期(1990年):頁69-82。
釋惠敏。「『聲聞地』ズれんペ『資糧論』ソ三重構造ズゲゆ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5期=38卷1期(1989年):頁396-401。
釋惠敏。「『聲聞地』ソ『種姓』ズゲゆサ」。《佛教學》29期(1988年):頁13-31。
釋惠敏。「A Brief History of the Ven, Fa-Zun(法尊A Modern Chinese Translator of Tibetan Buddhism」。《佛教大學大學院紀要》27:30期(1993年):頁25-30。
釋惠敏。「Two YogAcAra's Verses in SravakabhumiRelated to the Venerable Revat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4期=47卷2期(1965)。
釋惠敏。「玄奘所譯《瑜伽論》之研究今昔」。《佛學研究》3期(1994月):頁187-189。
釋惠敏。「戒律與禪定」。《中華佛學學報》6期(1993年7月):頁31-52。
釋惠敏。「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中華佛學學報》11期(民87年07月):頁9-48。
釋惠敏。「漢傳『受戒法』之考察(An lnguiry in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Receiving the Precepts)」。《中華佛學學報》9期(1996年):頁65-82。
釋惠敏。「聲聞地ソ不住種姓ズゲゆペ」。《佛教文化》24期=27期(1991年):頁48-68。
釋惠敏等。「漢文電子佛典製作與運用之研究--以『瑜伽師地論』為例」。《中華佛學學報》14期(民90年9月):頁43-53。
釋錄法。「《瑜伽師地論》之作者及其成立起源 (下)」。《弘誓通訊》26期(1997年4月):頁12-16。
釋錄法。「《瑜伽師地論》之作者及其成立起源 (待續)」。《弘誓通訊》24期(1996年12月):頁15-18。
釋體韜。「在探索與持守中深體法喜--序六度四攝與<瑜伽論.戒品>之關係」。《人生雜誌》176期(民87年4月):頁65-67。

網路資源
《瑜伽師地論》經文
http://sino-sv3.sino.uni-heidelberg.de/canon/ABHIDHARMA/FG1579/
瑜伽師地論網站
http://ybh.chibs.edu.tw/
《俱舍論》〈定品>與《瑜伽師地論》〈三摩呬多地>之比較/釋惠空
http://sino-sv3.sino.uni-heidelberg.de/FULLTEXT/JR-BJ010/bj101_14.htm
《瑜伽師地論》妙境法師的mp3檔
http://www.budaedu.org.tw/ghosa/C008/T0678/
《瑜伽師地論》羅時憲教授的mp3檔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LSX_yqsdl/
《瑜伽師地論》修學專刊
http://www.xin-yuan.com/cityzen/jiangtan/yujia/mulu.htm
讀《瑜伽師地論記》/湯用彤
http://210.52.11.162/zjyj/duyuqieshidilun.htm
大乘菩薩戒中的教育倫理-以《瑜伽師地論.戒品》為主之探討
http://www.hfu.edu.tw/~hww/new_page_12.htm2002年
妙境長老講座
http://www.miledc.org/csx/ygjj/j22-1.htm (文字稿)卷4 卷20 卷22 卷23 卷24
妙境法師瑜伽師論影音講座
http://miuking.sun.net.tw/online.htm
道倫《瑜伽師地論記》之研究/ 楊白衣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hkbj/bj077_4.htm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20/020a-3.htm
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所引解深密經慈氏品略解/ 韓鏡清
http://www.miledc.org/hlsf/hlzz/bigyoga-maitreya.htm
瑜伽師地論論奢摩他毘缽舍那道/ 王文雄整理
http://gcpation.hihosting.hinet.net/dilun.htm
瑜伽師地論(韓清淨科判表)
http://www.miledc.org/csx/fslg/bigyoga/bigyoga.htm
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所引解深密經慈氏品注(智藏論師造;韓清淨譯藏爲漢)
http://www.miledc.org/hlsf/hlzz/bigyoga-maitreya.htm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真實義品(釋海雲論師造;韓清淨藏爲漢)
http://www.miledc.org/hlsf/hlzz/bigyoga-reality.htm
略顯瑜伽師修習義(智月釋義;韓清淨藏爲漢)
http://www.miledc.org/hlsf/hlzz/yogashixiuxiyi.htm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修行結構論(滿記)
http://www.unigate.com.tw/print_one.php?paper_id=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