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四十八期 97年12月
解嚴前(1949-1986)
| ||||||||||||||||||||||||||||||||||||||||||||||||||||||||||||||||||||||||||||||||||||||||||||||||||||||||||||||||||||||||||||||||||||||||||||||||||||||||||||||||||||||||||||||||||||||||||||||||||||||||||||||||||||||||||||||||||||||||||||||||||||||||||||||||||||||||||||||||||||||||||||||||||||||||||||||||||||||||||||||||||||||||||||||||||||||||||||||||||||||||||||||||||||||||||||||||||||||||||||||||||||||||||||||||||||||||||||||||||||||||||||||||||||||||||||||||||||||||||||||||||||||||||||||||||||||||||||||||||||||||||||||||||||||||||||||||||||||||||||||||||||||||||||||||||||||||||||||||||||||||||||||||||||||||||||||||||||||||||||||||||||||||||||||||||||||||||||||||||||||||||||||||||||||||||||||||||||||||||||||||||||||||||||||||||||||||||||||||||||||||||||||||||||||||||||||||||||||||||||||||||||||||||||||||||||||||||||||||||||||||||||||||||||||||||||||||||||||||||||||
| 經名 | |
|---|---|
| 金剛經 | 八大人覺經 |
| 阿彌陀經 | 遺教經 |
| 無量壽經 | 妙法蓮華經 |
| 心經 | 楞嚴經 |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 大乘起信論 |
| 大悲咒 | 永嘉集 |
| 普賢行願品 | 小止觀 |
| 清淨名誨 | 六妙門 |
| 華嚴淨行品 | 地藏經 |
| 圓覺經 | 藥師經 |
| 四十二章經 | 六祖壇經 |
| 楞伽經 | 沙彌律儀 |
| 解深密經 | 優婆塞戒經 |
| 仁王護國經 | |
| 經名 | 贊助者 |
|---|---|
| 第一部:金剛經八種合刊 | 朋友募集 |
| 第二部:淨土五經七種合訂本 | 香港吳蘊齋贊助 |
| 第三部:金剛經八種合刊(再版) | 王寬震贊助 |
| 第四部 | 南懷瑾經營影片餘利贊助 |
| 地藏經、佛法要領 | 孫張清揚贊助 |
| 圓覺、遺教四經 | 盧滇生、陳景陶 |
| 楞嚴經 | 慈航法師等捐倡 |
| 法華經 | 白聖法師等 |
| 雜阿含經節本 | 南亭法師贊助 |
| 經名 | |
|---|---|
| 增一阿含經節本 | 大乘起信論附科判 |
| 印光大師嘉言錄 | 六祖壇經 |
| 阿彌陀經 | 觀無量壽經 |
| 普賢行願品 | 華嚴淨行品 |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 楞嚴清淨明誨 |
| 金剛經 | 普門品 |
| 心經 | 大悲咒 |
| 經名 | |
|---|---|
| 梵網經 | 藥師經 |
|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 憨山大師年譜 |
| 楞伽經 | 壽春本金剛經 |
| 解深密經 | 金剛三昧經 |
| 莊嚴菩提心經 | 說無垢稱經 |
| 大唐西域記 | 皈依三寶品 |
| 王龍舒居士淨土集 | 弘一大師演講集 |
| 佛教研究法 | 佛教科學觀 |
| 蕅益大師選集 | 蓮池大師選集 |
| 紫柏大師選集 | 憨山大師選集 |
|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 | 寒笳集 |
| 經目 | 定價 |
|---|---|
| 1. 楞嚴經 | 臺幣四元 |
| 2. 楞伽經 | 臺幣二元五角 |
| 3. 妙法蓮華經 | 臺幣五元 |
| 4. 地藏菩薩本願經 | 臺幣一元 |
| 5.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臺幣五元 |
| 6. 占察善惡業報經 | 臺幣六角 |
| 7.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 臺幣五元 |
| 8. 持世經 | 臺幣二元 |
| 9. 金剛經心印疏 | 臺幣五元 |
| 10. 金剛經講義 | 臺幣十五元 |
| 11. 壽春本金剛經 | 臺幣三元 |
| 12. 金剛經、心經、普門品、大悲咒(合訂本) | 臺幣一元 |
| 13. 心經通釋 | 臺幣一元五角 |
| 14. 觀音菩薩普門品(梵本) | 臺幣五元 |
| 15.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咒、華嚴經淨行品、楞嚴經清淨明誨(合訂本) | 臺幣二元 |
| 16.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臺幣五角 |
| 17. 無量義經 | 臺幣五角 |
| 18. 佛遺教經解、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解(合訂本) | 臺幣一元五角 |
| 19. 圓覺經、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訂本) | 臺幣一元五角 |
| 20. 解深密經 | 臺幣二元 |
| 21. 普賢行願品(梵本) | 臺幣八元 |
| 22. 仁王護國經 | 臺幣二元 |
| 23. 說無垢稱經 | 臺幣二元五角 |
| 24. 勝鬘夫人經 | 臺幣五角 |
| 25. 妙慧童女經 | 臺幣五角 |
| 26. 六祖壇經 | 臺幣二元 |
| 27. 金剛三昧經、莊嚴菩提心經(合訂本) | 臺幣一元 |
| 28. 未曾有因緣經 | 臺幣一元 |
| 29. 大方廣寶篋經 | 臺幣一元 |
| 30. 長阿含經 | 臺幣八元 |
| 31. 中阿含經節本 | 臺幣五元 |
| 32. 增一阿含經節本 | 臺幣二元 |
| 33. 雜阿含經(十二冊) | 臺幣四十元(港幣十元) |
| 34. 十善業道經、善生經(合訂本) | 臺幣五角 |
| 35. 皈依三寶品 | 臺幣五角 |
| 36.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臺幣五角 |
| 37. 造像量度經 | 臺幣一元五角 |
| 38.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 臺幣四元 |
| 39. 在家必讀內典 | 臺幣四元 |
| 40. 梵網經 | 臺幣一元五 |
| 41.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 臺幣四元 |
| 42. 瑜伽菩薩戒本 | 臺幣五角 |
| 43. 沙彌十戒威儀錄要 | 臺幣一元五角 |
| 44. 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 臺幣一元五角 |
| 45. 沙彌律儀、學佛行儀 | 臺幣一元五角 |
| 46.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 | 臺幣一元五角 |
| 47. 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 | 臺幣一元 |
| 48. 持世經 | 臺幣二元 |
| 49. 佛教略述 | 臺幣一元五角 |
| 50. 大乘起信論附科判 | 臺幣二元 |
| 51. 大乘起信論直解 | 臺幣二元五角 |
| 52. 大乘緣生論 | 臺幣五角 |
| 53.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臺幣四元 |
| 54. 護法論 | 臺幣一元 |
| 55. 整頓僧伽制度論 | 臺幣二元 |
| 56. 泰北行腳記 | 臺幣五角 |
| 57. 蕅益大師集 | 臺幣三元五角 |
| 58. 蓮池大師集 | 臺幣三元五角 |
| 59. 憨山大師集 | 臺幣五元 |
| 60. 紫柏大師集 | 臺幣二元五角 |
| 61. 永嘉大師禪宗集 | 臺幣五角 |
| 62. 寒笳集 | 臺幣一元 |
| 63. 弘一大師演講集 | 臺幣一元 |
| 64. 弘一大師別集 | 臺幣一元 |
| 65. 王龍舒居士淨土集 | 臺幣一元五角 |
| 66. 夢東禪師遺集 | 臺幣一元五角 |
| 67. 遠什大乘要義問答 | 臺幣二元五角 |
| 68. 竹窗隨筆 | 臺幣三元 |
| 69. 南海寄歸內法傳 | 臺幣二元 |
| 70. 玄奘大師傳 | 臺幣五元 |
| 71. 僧訓日記 | 臺幣五角 |
| 72. 憨山大師年譜 | 臺幣一元 |
| 73. 虛雲和尚年譜 | 臺幣四元 |
| 74. 六妙門、小止觀(合訂本) | 臺幣一元五角 |
| 75. 禪關策進 | 臺幣一元 |
| 76. 傳心法要 | 臺幣一元 |
| 77. 靜坐法輯要 | 臺幣二元 |
| 78. 大唐西域記 | 臺幣三元 |
| 79. 淨土要津 | 臺幣六元 |
| 80. 淨土切要 | 臺幣五角 |
| 81. 到光明之路 | 臺幣一元 |
| 82. 觀音靈感錄 | 臺幣二元 |
| 83. 菜根譚 | 臺幣一元五角 |
| 84.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 | 臺幣二元五角 |
| 85. 在家學佛法要、在家士女學佛程序、人生之最後 | 臺幣五角 |
| 86. 佛教初學課本註解 | 臺幣二元 |
| 87. 護生痛言 | 贈送品 |
| 88. 唯心五講 | 臺幣一元 |
| 89. 唯識三論 | 臺幣一元五角 |
| 90. 佛法導論 | 臺幣二元 |
| 91. 佛法要領 | 臺幣二元 |
| 92. 佛教研究法 | 臺幣二元 |
| 93. 佛教科學觀 | 臺幣一元 |
| 94. 佛法與科學 | 臺幣五角 |
| 95. 佛化基督教 | 臺幣一元五角 |
| 96. 佛教是否較耶教更高尚之論辯 | 臺幣二元五角 |
| 97. 天台四教儀、始終心要、天台八教大意(合訂本) | 臺幣一元 |
| 98. 八識規矩頌釋論 | 臺幣一元 |
| 99. 一夢漫言 | 臺幣一元五角 |
| 100. 寐言 | 臺幣五角 |
| 101. 印光大師嘉言錄 | 臺幣六元 |
| 102. 闡教集 | 臺幣一元 |
| 103. 盂蘭盆供儀規 | 臺幣五角 |
| 104.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 | 臺幣五角 |
| 10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本) | 臺幣八元 |
| 106. 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梵本合定本) | 臺幣七元 |
| 107. 大寶積經彌勒所問會 | 臺幣五角 |
| 108. 彌勒上生經、彌勒成佛經(合訂本) | 臺幣五角 |
| 109. 祖源禪師萬法師心錄 | 臺幣一元五角 |
| 110. 十二門論 | 臺幣一元 |
| 111. 法華三昧懺儀 | 臺幣一元五角 |
| 112.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 臺幣二元 |
| 113. 菩提道次第略論 | 臺幣五元 |
| 114. 地藏菩薩本願經(梵本三冊) | 臺幣三十元 |
| 115. 絕餘論 | 臺幣二元五角 |
| 116. 優婆塞戒經 | 臺幣三元 |
| 117. 高僧傳初集 | 臺幣七元 |
| 118. 高僧傳二集 | 臺幣二十元 |
| 119. 高僧傳三集 | 臺幣十八元 |
| 120. 中論 | 臺幣四元 |
| 121. 無相頌講話 | 臺幣一元五角 |
| 122. 華嚴經要解 | 臺幣二元 |
| 123. 心經添足 | 臺幣一元五角 |
| 地區 | 處所 |
|---|---|
| 臺北 | 善導寺(臺北市中正路) |
| 菩提書局(臺北市廈門街9號) | |
| 文化圖書公司(重慶南路一段90號) | |
| 盧山軒佛具店(延平北路二段171號) | |
| 建康書局(中山路二段29號) | |
| 十普寺(臺北南昌街140號)* | |
| 同福佛經流通處(中和鄉景平路1巷4號)* | |
| 佛教文化服務處(三重埔大同南路16號)* | |
| 基隆 | 自由書局(基隆愛三路) |
| 新竹 | 德興圖書局(新竹中山路) |
| 臺中 | 瑞成書局(臺中成功路) |
| 菩提樹雜誌社(臺中市和平街39號) | |
| 嘉義 | 慶文堂書局(嘉義中山路) |
| 菩提佛教流通處(嘉義中山路172號) | |
| 臺南 | 浩然堂書局(臺南民權路) |
| 南一書局(臺南東門路296號之1)* | |
| 高雄 | 慶芳書局(高雄五福四路) |
| 佛教堂佛經流通處(高雄成功一路) | |
| 鳳山佛教蓮社(鳳山三民路102號) | |
| 屏東 | 久大鐘錶行(屏東逢甲路55號) |
| 宜蘭 | 宜蘭念佛會佛經流通處(宜蘭中山路雷音寺) |
| 募善堂頭城念佛會(宜蘭縣頭城鎮) | |
| 開成寺頭城念佛會(宜蘭縣頭城鎮)* | |
| 花蓮 | 東部書局(花蓮市中山路152號)* |
| 經目 | 定價 |
|---|---|
| 1. 淨土叢書(一部精裝20大本)* | 臺幣三千元 |
| 2. 淨土十要(精裝)* | 臺幣七十元 |
| 3. 續淨土十要(精裝)* | 臺幣一百元 |
| 4. 淨土聖賢錄初續三四編合訂(精裝)* | 臺幣一百元 |
| 5. 淨土聖賢四編* | 臺幣四十元 |
| 6. 淨土五經* | 臺幣十五元 |
| 7. 優婆塞戒經 | 臺幣十元 |
| 8. 楞嚴經 | 臺幣十五元 |
| 9. 楞伽經 | 臺幣十二元 |
| 10. 持世經 | 臺幣六元 |
| 11. 說無垢稱經 | 臺幣七元 |
| 12. 解深密經 | 臺幣六元 |
| 13. 佛說金光明經* | 臺幣十元 |
| 14. 造像度量經 | 臺幣五元 |
| 15. 地藏菩薩本願經 | 臺幣五元 |
| 16. 無量義經 | 臺幣三元 |
| 17.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 臺幣十二元 |
| 18. 大乘大集地藏經 | 臺幣十二元 |
| 19. 大乘起信論 | 臺幣五元 |
| 20. 大乘起信論講義* | 臺幣十五元 |
| 21. 維摩經註* | 臺幣三十元 |
| 22. 三經合訂本 | 臺幣十五元 |
| 23. 心經白話解釋* | 臺幣十元 |
| 24. 心經通釋 | 臺幣五元 |
| 25. 華嚴經要解 | 臺幣六元 |
| 26. 觀無量壽經白話解釋* | 臺幣二十元 |
| 27. 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 | 臺幣二十元 |
| 28.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精裝)* | 臺幣一百元 |
| 29.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 臺幣六十元 |
| 30. 高僧傳一集(精裝) | 臺幣五十元 |
| 31. 高僧傳二集(精裝) | 臺幣八十元 |
| 32. 高僧傳三集(平裝四冊) | 臺幣五十元 |
| 33.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 臺幣十二元 |
| 34. 印光大師嘉言錄 | 臺幣十八元 |
| 35. 龍舒淨土文 | 臺幣十二元 |
| 36. 徹悟禪師語錄* | 臺幣十元 |
| 37. 佛祖心要、牧牛圖頌、淨修指要合刊* | 臺幣二十元 |
| 38. 蓮宗寶鑑* | 臺幣十二元 |
| 39. 夢東禪師遺集 | 臺幣十五元 |
| 40. 菩提道次第略論(上下冊) | 臺幣二十元 |
| 41. 無相頌講話 | 臺幣五元 |
| 42. 佛教略述 | 臺幣五元 |
| 43. 念佛法要* | 臺幣十五元 |
| 44. 普賢行願品疏鈔擷* | 臺幣十二元 |
| 45. 法華三昧懺儀 | 臺幣五元 |
| 46. 佛法與科學彙編** | 臺幣二十元 |
| 47. 萬法歸心錄 | 臺幣十元 |
| 48. 苦海夢* | 臺幣五元 |
| 49. 佛學大辭典(精裝上下冊)* | 臺幣五百元 |
| 50. 虛雲和尚法彙(精裝)* | 臺幣一百二十元 |
| 51. 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精裝)* | 臺幣七十五元 |
| 52. 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 | 臺幣五十元 |
| 53. 大乘頂首楞嚴經正脈科會* | 臺幣五十元 |
| 54. 八指頭陀詩集(精裝)* | 臺幣八十元 |
| 55. 八指頭陀集* | 臺幣五十元 |
| 56. 相宗綱要(精裝)* | 臺幣七十元 |
| 57. 相宗八要直解* | 臺幣十五元 |
| 58. 成唯識論學記(上下冊)* | 臺幣二十五元 |
| 59. 在家律要廣集(上下冊)* | 臺幣三十元 |
| 60. 在家必讀內典 | 臺幣十五元 |
| 61.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臺幣十元 |
| 62. 永嘉大師禪宗集 | 臺幣五元 |
| 63. 南海寄歸內法傳 | 臺幣七元 |
| 64. 整頓僧伽制度論 | 臺幣七元 |
| 65. 十二門論 | 臺幣三元 |
| 66. 泰北行腳記 | 臺幣二元 |
| 67. 地藏菩薩本迹暨靈感錄彙編* | 臺幣四元 |
| 68.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 臺幣四元 |
| 月份 | 書名 | 編述著者 |
|---|---|---|
| 一月 | 兒童佛學課本(標準注音) | 印順法師著 |
| 弘一大師別集、菜根談合刊 | ||
| 二月 | 佛陀的啟示(中英對照) | 羅睺羅.化普樂著;顧法嚴譯 |
| 佛法與科學 | 無虛居士,尢智表居士著 | |
| 三月 | 禪宗第一體悟 | 普力宏法師著 |
| 初機學佛決疑(長期贈送不另寄會員) | 釋知義著 | |
| 四月 | 阿彌陀經摘注接蒙暨義蘊 | 李炳南老師著 |
| 佛教儀式須知 | 釋慧舟等編 | |
| 五月 | 菩提心影 第二編人生 | 慈航法師講述 |
| 佛法與科學比較闡釋 | 李一光著 | |
| 六月 | 法雨繽紛第一集 | 聖開法師著 |
| 七月 | 大乘起信論疏 | 馬鳴菩薩造;唐法藏疏編 |
| 八月 | 原始佛典選譯 | 顧法嚴譯 |
| 永嘉大師證道歌解釋 | 釋南亭,許祖成述 | |
| 九月 | 普門佛學選粹 | 普門文庫資料室 |
| 佛門必備課本 | ||
| 十月 | 學佛通論 | 釋續明撰 |
| 聖僧掌故 | 隆根法師著述 | |
| 十一月 | 頓悟入道要門論 | 慧海禪師著 |
| 十二月 | 建設佛化家庭 | 陳海量著 |
| 飭終津梁 | 李圓淨編 |
| 編號 | 書名 | 作者或譯述者 |
|---|---|---|
| 3 | 人性之覺悟 | 文珠法師講 |
| 4 | 佛陀的啟示 | 顧法嚴譯 |
| 5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 演培法師講 |
| 6 | 甚麼是佛法 | 張澄基講 |
| 9 |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 林世敏著 |
| 12 | 建設佛化家庭 | 陳海量著 |
| 14 | 兒童佛學課本 | 印順法師著 |
| 16 |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 煮雲法師著 |
| 18 |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解釋 | 黃智海釋 |
| 26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 | 黃智海釋 |
| 29 | 金山活佛神異錄 | 樂觀法師著 |
| 31 | 正信的佛教 | 聖嚴法師著 |
| 48 | 因果選集 | |
| 50 |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 | |
| 51 | 竹窗隨筆 | 蓮池大師著 |
| 58 | 初機學佛決疑 | 釋知義 |
| 65 | 虛雲和尚方便開示 | |
| 66 |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 | 胡維銓演述 |
| 69 | 印光大師嘉言錄 | 李圓淨輯 |
| 76 | 弘一大師別集、菜根談(譚)合刊 | |
| 78 | 佛教的科學觀、佛法與科學 | 尢智表著 |
| 86 |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解 | 釋南亭述 |
| 95 | 兩個世界的味道 | 李炳南著 |
| 96 | 佛陀的人格與教育 | 陳柏達著 |
| 98 | 金剛經入門 | 知義法師著 |
| 99 | 懺願室文集 | 祥雲法師著 |
| 100 | 念佛法要 | 毛惕園編 |
| 101 | 佛門詩偈趣談 | 祥雲法師著 |
| 102 | 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 | 智成居士輯 |
| 110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 慧海禪師著 |
| 115 | 改造命運的原理和方法 | 陳柏達著 |
| 119 | 俱舍要義 | 楊白衣著 |
| 120 | 佛學概論 | 釋睿理著 |
| 122 | 維摩詰經講義錄 | 釋顯珠講述 |
| 125 | 護國衛教專輯(一)喫茶事魔 | 楊白衣著 |
| 126 | 佛學研究法 | 楊白衣著 |
| 130 | 大方廣圓覺經 | |
| 132 | 佛教與禪宗 | 融熙法師講 |
| 136 | 百喻經選講 | 融熙法師 |
| 137 | 佛門必備課誦本 | |
| 139 | 觀潮隨筆(上) | 耕雲著 |
| 140 | 觀潮隨筆(下) | 耕雲著 |
| 142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 |
| 147 | 佛法要領 | 昌宗法師講 |
| 149 | 邁向生命底圓滿 | 耕雲講 |
| 150 | 禪風底演變 | 耕雲講 |
| 151 | 達磨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最上乘論 | |
| 152 | 天道佛書 | 余澍霖著 |
| 153 | 肉食之過 | 楊梓茗著 |
| 154 | 虛雲和尚十難四十八奇 | 蘇春圃編述 |
| 155 | 五福臨門 | 陳柏達著 |
| 1. | 「臺灣印經處」在轉移給道安法師前,參與印經事業者多為大陸來臺的產官二界及產官夫人,他們是推動臺灣佛教興盛的開拓者之一,但至今研究者闕如。 |
| 2. | 無論是「臺灣印經處」或「普門文庫」所印贈之經書,對推動戰後臺灣佛教的發展,難以估量,如由毛惕園所著的《念佛三要》,從民國57年9月初版三萬冊「臺灣印經處」開始起印,至民國61年修訂5版,累計至民國71年3月重訂6版,共十二萬二千冊,(註70)學佛風氣之盛,可見一斑。 |
| 3. | 大約在「臺灣印經處」轉移給道安法師,即民國51年前後,仿印經處的各別單位逐漸出現,並在解嚴之初達到最高,後逐漸往下。 |
| 4. | 「臺灣印經處」及「普門文庫」皆為居士所創辦,可窺見早年居士活動熱誠。 |
| 5. | 印贈經書及其回向,印贈者芳名錄所祈消災福壽康寧,與興起於明代善堂惜字會的聯結關係為何,亦值得探討。 |
| 註1: | 曾景來(編),《新編佛教聖典》,(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1940)。 |
| 註2: | http://www.dizang.org/fjrw/js/zjzjs.htm(2008.8.27上網)。 |
| 註3: | 〈朱鐸民居士封棺法語〉,《菩提樹》,397期(民74年12月),頁44。 |
| 註4: | 朱鏡宙,〈我所知道的虛雲老和尚〉,收在《詠莪堂文錄》,(臺中:朱氏詠莪堂,民65),頁2。 |
| 註5: | 朱鏡宙,〈斌宗法師訪問記〉,收在《詠莪堂文錄》,頁247。 |
| 註6: | 同註2。 |
| 註7: | 朱鏡宙,〈為臺灣印經處告讀者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53。 |
| 註8: | 朱鏡宙,〈臺灣印經處〉,收在《夢痕記》,(臺中:朱氏詠莪堂,民65),頁600。 |
| 註9: | 同註7。 |
| 註10: | 同註7。 |
| 註11: | 同註7,頁153-154。 |
| 註12: | 同註8,頁601。另在〈為臺灣印經處告讀者書〉記為「金剛經八種合刊本」。 |
| 註13: | 同註7,頁154。 |
| 註14: | 同註8,頁601。 |
| 註15: | 同註7,頁154-155。 |
| 註16: | 同註7,頁155-156。 |
| 註17: | 朱鏡宙,〈過去一年間之印經處事業〉,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59-160。 |
| 註18: | 朱鏡宙,〈兩年間之印經事業〉,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63。 |
| 註19: | 同註18,頁162-163。 |
| 註20: | 朱鏡宙,〈再致臺灣印經處各董事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69。 |
| 註21: | 朱鏡宙,〈致臺灣印經處各董事暨讀者書〉,收在《詠莪堂文錄》,頁172。 |
| 註22: | 同註21,頁172-174。 |
| 註23: | 《印光大師文鈔》卷4所載之「印造佛經佛像之十大利益」為: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立即轉輕。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皆悉不受。三、夙生怨對,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餓虎,不能為害。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壽緜長。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城愛戴,恭敬禮拜。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聞佛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
| 註24: | 〈本刊讀者服務部流通經像書目〉,《菩提樹》,121期(民51年12月),頁100。 |
| 註25: | 參見民國46年9月的《唯心五講》、民國49年9月《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 |
| 註26: | 同註20,頁169。 |
| 註27: | 道安法師遺集編輯委員會,《道安法師遺集(九)》,(臺北:道安法師紀念會,民69),頁2151。 |
| 註28: | 同上註,頁2204。 |
| 註29: | 同註27,頁2206。 |
| 註30: | 同註27,頁2211。 |
| 註31: | 同註27,頁2220。 |
| 註32: | 同註27,頁2225。 |
| 註33: | 〈臺灣印經處易人由道安法師接辦〉,《菩提樹》,112期(民51年3月),頁49。 |
| 註34: | 〈臺灣印經處翻印初機佛學叢書徵求附印〉,《獅子吼》,2卷2期(民52年3月),封底。 |
| 註35: | 道安法師遺集編輯委員會,《道安法師遺集(十)》,頁2566。 |
| 註36: | 同上註,頁2741。 |
| 註37: | 〈臺灣印經處影印各種書籍徵求附印助印預約啟事〉,《獅子吼》,10卷12期(民60年12月),頁24。 |
| 註38: | 〈臺灣印經處編印淨土全書啟事〉,《獅子吼》,7卷3期(民57年3月),頁29。 |
| 註39: | 〈淨土叢書目錄〉、〈編印淨土叢書徵求助印及附印功德啟事〉,《獅子吼》,10卷6期(民60年6月),頁2-6。 |
| 註40: | 闞正宗著,《臺灣高僧》,(臺北:菩提長青,民85),頁140。 |
| 註41: | 〈台灣印經處新版圖書〉,《獅子吼》,13卷12期(民63年12月),封底。 |
| 註42: | 〈擴大徵求董事助印佛像經書啟事〉,《獅子吼》,14卷3期(民64年3月),頁29。 |
| 註43: |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地藏菩薩本迹暨靈感錄彙編徵求助附印啟事〉,《獅子吼》,14卷3期,封底。 |
| 註44: | 〈觀音靈感錄續編徵求助、附印啟事〉,《獅子吼》,14卷11期(民64年11月),頁34。 |
| 註45: | 〈觀音靈感錄續編再版徵求印贈同享福壽啟〉,《獅子吼》,15卷8期(民65年8月),頁33。 |
| 註46: | 〈觀音靈感錄續編徵求續印廣贈啟事〉,《獅子吼》,17卷4期(民67年4月),頁21。 |
| 註47: | 〈淨土叢書增刪再版〉,《獅子吼》,21卷11期(民71年11月),封面裡。 |
| 註48: | 〈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臺北:普門文庫,民66),頁291。 |
| 註49: | 吳密察監修,《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4),頁183。 |
| 註50: | 楊國連,呂秋豐主編,〈吉祥寺〉,《臺灣佛寺導遊(一)》,(臺北:菩提長青,民78),頁64。 |
| 註51: | 〈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頁291。 |
| 註52: | 〈贈書消息〉,《菩提樹》,235期(民61年6月),頁49。 |
| 註53: | 〈普門文庫有獎徵文〉,《菩提樹》,237期(民61年8月),頁49。 |
| 註54: | 〈普門文庫同人北區大專學社聯合訪問真光教養院〉,《菩提樹》,239期(民61年10月),頁49。 |
| 註55: | 〈普門文庫贈書消息〉,《菩提樹》,242/243期(民62年1月),頁56。 |
| 註56: | 〈普門文庫成立社會服務隊歡迎行菩薩道者踴躍參加〉,《獅子吼》,17卷1期(民67年1月),頁43。 |
| 註57: | 〈普門文庫一行赴各道場供僧〉,《獅子吼》,23卷8期(民73年8月),頁41。 |
| 註58: | 〈普門文庫六十八年度印贈佛書預定表〉,《獅子吼》,18卷2/3期(民68年3月),封底。 |
| 註59: | 〈普門文庫簡介〉,收在默如法師,《華嚴普賢行願品論》,(臺北:普門文庫,民69)。 |
| 註60: | 〈普門文庫簡介〉,收在演培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臺北:普門文庫,民70),頁259。 |
| 註61: | 〈普門文庫答客問〉,收在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講演錄》,(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156。 |
| 註62: | 收在陳柏達,《五福臨門》,(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243-244。 |
| 註63: | 〈普門文庫答客問〉,收在祥雲法師,《佛教常用「梵唄、器物、服裝」簡述》,(臺北:普門文庫,民74),頁107。 |
| 註64: | 〈普門文庫新址舉行落成典禮〉,《菩提樹》,388期(民74年3月),頁53。會中決議:一、每月放生由黃總幹事、顏佳興計劃進行。二、訂於三月三十一日(星期日)上午十時,舉行新建講堂落成典禮,新塑釋迦佛像開光,暨慶祝文庫成立十三週年紀念,屆時將邀請地方首長、諸山長老蒞臨觀禮。三、訂於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在新店碧潭舉行超度亡靈法會。四、本年齋僧大會俟場地覓妥後另開籌備會,詳細策劃進行。 |
| 註65: | 〈普門文庫歸併花慈濟功德會〉,《菩提樹》,401期(民75年4月),頁44。 |
| 註66: | 釋證嚴,〈佛教慈濟文化法業.弁言〉,收在侯秋東,《真智慧之門》,(臺北:普門文庫印經會、佛教慈濟文化服務中心,民76),頁1。 |
| 註67: | 釋證嚴,〈前記〉,《青年的佛教》,(臺北:普門文庫,民75),頁1。 |
| 註68: | 同註66。 |
| 註69: | 〈《慈濟道侶》半月刊轉型啟事〉,《慈濟道侶》,434期(http://taipei.tzuchu.org.tw/taolu/434/p434-le.htm,2008.9.10上網)。 |
| 註70: | 毛惕園,《重訂念佛三要》,(臺北:臺灣印經處,民71),封底。 |
| 〔佛教印經事業發展論壇 第一場論壇:佛教印經事業發展回顧〕 |
![]() |
| ▲自左至右:自衍法師、曾堃賢先生、自正法師、周伯戡教授、顏尚文教授、闞正宗先生(編輯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