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二期 106年6月
培育兒童專注力:以紫竹林精舍推展小學「心智教學」為例釋自晟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召集人【摘要】「專注力的培育」在分心的時代,是攸關人類心智健康成長重要的課題。在全球化的時代,學校教育從「單一、封閉」朝向「多元、開放」的特質,是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結合。1999年至2016年10月,紫竹林精舍與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組織了「香光志願服務隊」,進入高雄市國民小學、慈善會等教育機構,帶領「心智教學」的課程。課程總綱,以「三學」──戒學、定學、慧學──為教學內涵。佛教重視心智的培育是心靈教育,而定學之中的專注力培育是開展戒學、慧學重要的力量,讓每個生命都能開拓出醒覺之道,將專注力運用於聆聽自己生命的聲音,更能專注聆聽、同理他人的處境,關注全人類萬物的生活系統,懷抱著友善和平的人生觀,成為愛人如己的世界公民。本文「以紫竹林精舍推展小學心智教學」的實踐案例,期望匯集與會大眾的熱力與智慧,共同以行動關懷「培育專注力的實踐開發,促進心智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專注力;靜坐數息;心智健康;品格教育 壹、資訊時代,專注力的匱乏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時代,1991年世界進入第三波的資訊革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伯.西蒙(Herbert Simon)於1971年提出注意力危機,「資訊消耗了什麼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耗了接收者的注意力。豐富的資訊,造就了注意力的缺乏。」2014年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在分心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僅專注力愈來愈薄弱,甚至情緒智商(EQ)也容易低落,導致情緒不穩。」因此,「專注力的培育」在分心的時代,是攸關人類心智健康成長重要的課題。 貳、近代教育,重視心智的健康成長 在全球化的時代,學校教育從「單一、封閉」朝向「多元、開放」的特質,是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結合。1998年教育部規劃「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2004年12月推動「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09年6月推出「台灣有品運動」,重視品格教育。因此,1999年至今(2016年10月)紫竹林精舍與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組織了「香光志願服務隊」,進入高雄市國民小學、慈善會等教育機構,帶領「心智教學」的課程,有八個學校共五十二個班級參加,每學年為一千八百位青少年推展心智教學,實現三品教育,享有「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健康心智人生。 「心智教學」的課程目的,是開展健康心智的人生,開發人的四種心智功能──思考(Thinking)、感受(Feeling)、感官(Senses)、直覺(Intuition),「專注力的培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本課程總綱,以「三學」為教學內涵,「三學」──「戒學、定學、慧學」。三學的修習互為因緣,以戒為首,由戒生定,再由定發慧,以洗滌心智方面的躁亂不安,進而培育專注力,提升智慧,啟動良善和平的行為力。願意關懷自己與群體的和諧,以化解生命的無明衝動、暴力傷害、虛妄不安、……。這三學與德育、體育、智育的功能相通,藉此啟發青少年自我醒覺,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專注力,培養同理關懷他人與世界的氣度。 「心智教學」的課程又名「快樂三部曲」,一學年二十八個單元課程,每單元35分鐘。設計二學年,共五十六個單元課程;其中,十六個單元內容屬於定學,即有關專注力的培養。而每一單元的課前,靜坐數息5至10分鐘,平靜身心。本課程持續實施十八年,備受各界肯定。此課程與校園正規教育相輔相成,發揮了品格教育的力量,對於青少年的心智潛移默化,涵育出世界公民的素養,此即實踐的具體案例。 參、小學心智教學之「定學」課程 心智教學的宗旨是:啟發覺知的能力,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其中「定學」是藉由認識身心與透過靜坐數息,調伏內心的散亂,增進澄靜、專注的能力。並藉由心念平靜,培養覺察情緒、管理情緒、反省與傾聽的能力,以安頓身心及改善人際關係,提升EQ能力。 「定學」的教學主題:靜坐數息與身心調攝,涵蓋:一、調身、調息的學習。二、調心的學習。三、認識身心的作用。調攝身心,基本功夫先從學習靜坐數息開始,對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來說,這是比較枯燥的,要見成效,必須假以時日。因此,教學方法以故事或活動,引起學習動機。而延伸教學,是將靜坐數息帶回家做,這是需要用心設計的作業。 依「定學」的教學主題,發展為一學年八個教學單元,每單元35分鐘:一、靜坐數息(一);二、我的神奇寶貝(認識六根);三、照顧我的心;四、專注力的培養;五、靜坐數息(二);六、心情溫度計(認識情緒);七、快樂的key(覺察情緒);八、新心人類(反省力的培養)。一學年的「定學」八個教學單元的架構重點如下頁表一。 肆、心智教學「定學」教學單元──「專注力的培養」 略介「定學」八個教學單元架構,其中第四個教學單元「專注力的培養」,在課程中的探討面向: 一、什麼是專注力? 「專注力」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時間點上,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這是大腦的認知作用之一,亦即一般人所說的「注意」;深刻而言,即感官與事物接觸時,如眼見色、耳聞聲等,大腦因此一接觸而反應和警動,才發而為辨識、了別的作用。大腦此一警動反應作用,即是「注意力」。 表一:「定學」八個教學單元架構
雖說「專注力」是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在本單元我們特別指「善法」的事,也就是專注的結果不會生出許多的煩惱,而是能讓心情平靜。一般人平常的心念非常散亂,感官被外界的諸多境相所牽引,導致心意散動浮躁,這對於需要專心才能有成果的學習活動是不理想的。再者,人的情緒若常常易受外界的干擾,也是非常令人苦惱的。所以,專注的人是懂得適時去關掉周遭的干擾,保持平靜的身心。 二、學習專注力有哪些好處? 專注力的學習可以解決孩子:1. 不專心、粗心大意。2. 好動、靜不下來。3. 讀書慢、成績不佳。4. 依賴、被動、經常發呆。5. 缺乏自信、學習意願低落。6. 做事反應慢、拖拖拉拉。 幫助孩子:1. 激發視、聽、體的學習優勢。2. 提升專注力、大幅提高讀書效率。3. 提升閱讀速度。4. 增強反應力、感知力、敏捷力。5. 培養自我管理能力,讀書有方法,學業進步。 三、如何培養專注力?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靜坐數息,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之所以選擇「呼吸」作為練習專注力的對象,主要理由如下:
1. 專注的要領:放鬆而非緊繃,只做一件事,從內心關掉周遭干擾。 2. 數息的生理效應:迅速使身心平靜下來,由於心平氣和,減緩焦慮,血脈暢通。 3. 數息的心理效應:可以培養我們的專注力與定力,提升學習效果、調適心理障礙,舒緩情緒,甚至改善人際關係。 4. 數息的目的: (1) 透過呼吸來感受並對自己的身體、情緒與能量有更多的覺察。 (2) 透過呼吸幫助你澄清頭腦、生活中的混亂,再度獲得清晰的了解,以及尋找到支持自己穿越混亂的力量。 (3) 藉由呼吸回到當下,體驗此時此刻所具有的美,並品嚐靜心所能夠帶來的寧靜與喜樂。 四、如何靜坐數息?
伍、參加「心智教學──定學課程」迴響 「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的志工們,走入小學校園,推廣心智教學連結國民小學教育所推展的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此課程普遍受到校方、社會大眾的肯定,2015年榮獲教育部暨高雄市政府「社教公益團體獎」。 期許健康心智的種子,深植國小四、五年級的青少年生命中,活出「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三品人生,其中「定學」課程迴響摘列如下: 一、學員參加課程後的迴響
二、校方對於課程的迴響
學校教師們反應,最明顯看出成效的是教室常規改善,人際互動更友善,種下三品教育的良善種子。學生們在短時間內能靜下心來,較不會心浮氣躁,學會愛語表達,減少言語的霸凌衝動,也更樂於助人。並學到健康生活的觀念,對人與環境表現出友善、愛惜的行為,減少破壞植物、環境、玩弄動物。整體心智教學課程與正規教育相輔相成,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 陸、結語 「定學」的課程主旨:對於小學生來說,主要是學習讓散亂的心念集中,養成專注的能力,以有助於各項學習。另一方面,讓躁動的心念平靜,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能引發冷靜的思考和回應能力,減少衝突和誤解,促進和諧的人生。人有八大心智發展系統,以「注意力掌控系統」是八大系統的第一優先,人類所有的學習都與專注力有關。 佛教重視心智的培育是心靈教育,而定學之中的專注力培育是開展戒學、慧學重要的力量,能以慈悲心、智慧與人事物和諧相處。修習「戒定慧三學」顯發人的光明覺性,轉化、止息人們於思想、語言、行為的盲目無知,並去除有意無意的傷害自他生命。此方向與教育部所倡導,國民教育階段應培養的了解自我、發展潛能、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等目標,互相呼應。 藉由此次研討會的互動交流,分享紫竹林精舍「培育兒童專注力:以紫竹林精舍推展小學心智教學」的實踐案例,期望匯集與會大眾的熱力與智慧,共同實踐行動關懷「培育專注力的實踐開發,促進心智的健康成長」。人人都能開拓出醒覺之道,將專注力運用於聆聽自己生命的聲音,更能專注聆聽、同理他人的處境,關注全人類萬物的生活系統,進而開展具有愛護力、專注力、抉擇力的健康人生,成為愛人如己的世界公民。 附錄:「心智教學.品格教育──快樂三部曲」上課場景 圖1:「心智教學.品格教育──快樂三部曲」課程海報
圖6:老師指導學生靜坐 圖7:學生心得回饋之一 圖8:學生心得回饋之二 圖9:學生心得回饋之三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