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緣起]/【緣起的輻射輪】

結論


  總而言之,關於緣起,我們可以說:

  一、當六根接觸六境,而產生緣起的流轉或還滅時,那麼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和走向世間滅盡之道都會發生,所有這些都是在這活生生的六尺之軀內,不在死後。

  二、緣起的各種狀況,絕非日常用語所說的延續三生三世,或延續至任何一生、任何一世。甚至按照「緣」的解釋,也絕無可能說成延續到來生、來世。

  「緣」這個字的意思是相依相存,它是相續不斷地相依相存,有一連串互相依靠的連結。一如譬喻所說的:因為有太陽,就有世界;因為有世界,世界上就有水;因為世界上有水,就有水蒸發;因為有水蒸發,就有雲;因為有雲,就有雨;因為有雨,就會下雨;因為下雨,路會濕;因為路濕,甲先生滑倒了;因為甲先生滑倒,摔到頭了;因為他摔到頭,去看醫生;因為去看醫生,醫生就治療;因為醫生治療他,他就好了。

  你能不能在這一連串的中間任何一處打斷?不能。每一步都必須緊密接連著,沒有任何空隙可讓事物插入,這就是「緣」的意義。緣起就是表示相依相存,並連結而發生,所以它不能被分段為三有或三生,甚至考據字義,也沒有理由把它們分段為三有、三生。

  事實上,因為緣起和四聖諦相關,所以沒有理由把它的十一種狀況拆開。緣起是日常生活中的四聖諦,如果它能貫通三世,那麼它就對我們沒有什麼幫助了,也就無法「直接體證,當下可以得到成果,請大家一起來看,向內觀照和智者親自體證」。

  如果抱持著緣起是延續三世的觀念,就好像嗏帝比丘一樣,將成為一個持有常見的人。

  如果任何人將緣起分段為三有或三生,緣起便像一個有趣、好玩的研究主題,而不是事實──只是一個關於緣起的有趣研究或辯論罷了。道理愈深奧會愈有趣,但一旦成為無法被踐行的理論時,那就毫無價值了。只有原始巴利經文上闡述的正確緣起,才可以被踐行和掌握,全部在伸手可及的範圍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實踐和處理,而延續三世的緣起就像腫瘤或癌症一樣,無藥可救了。

  三、每當觸發生在一個相當大的孩子(不是子宮中的胎兒,也非牙牙學語的小嬰兒)身上,緣起就開始運作了。這個嬰兒必須大到能認知一些事情,並且不是因為了了分明或智慧的觸,而是因為無明──失去正念的觸。外緣和內根的相接而產生識,緊接著產生名色、六入,而後新的名色或六入隨著無明產生作用,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一瞬間,像閃電那麼快,如果它很強烈,甚至會讓人嚇一跳!

  記著,如果觸非常強烈,就會有嚇一跳的感覺,當我們瞥見某個東西,聽到某件事情,或看到某個事件,而感到驚嚇或毛髮豎立時,那是因為觸非常強烈。當行發展出驚嚇的識,在這短暫的驚嚇感覺中,緣起已經流轉許多次了。無明發展出行,行發展出識,識發展出名色,名色發展出六入,直到導致強烈驚嚇的觸。如果它強烈到讓我們嚇一跳,這一切必定都會隨著緣起的正確順序,依次發生。

  四、緣起展現出苦、苦的生滅的事實。它並未告訴我們「人」是苦的主人,可帶著苦越過生生世世。其實並沒有任何「人」成為苦的主人,苦發生時並沒有一個受苦的人。請注意!希望大家能瞭解緣起展現苦的生滅,而不是說有個「人」是生滅的苦的主人。緣起同時也表示詳細及實用的因果原則,只有緣起才能展現這種真理。𡣗【譯註一】

  最後我願意承認並請大家一起來懺悔,我曾經研讀非佛陀本意的緣起,當時我別無選擇,因為我還在學習佛學。後來,我當了一年的佛學老師,並以違背緣起真義的教理教導別人,我曾錯誤地學習和教授貫通三世的緣起。在此,我願意承認這項錯誤,並請求懺悔和寬恕。並且我願意堅定地說,我已花幾十年的時間來探討緣起,發現它其實是在我們的掌握之內,可以運用正念加以實踐,並且在觸的當下及時預防緣起的流轉,這是唯一有益、可實踐的緣起。

  如果要問如何實踐緣起?唯一的答案是,當接觸外境時,要了了分明,不要失去正念,不要讓無明產生,而發展出將要受苦的行、識、名色和六入。要時常保持在本來狀態【譯註二】中或做一個還未投生的「求生」,這樣是比較好的,因為那將不會受苦。

  在此祝福各位從現在開始都有正確的智慧,希望你們正確地瞭解緣起。即使當你在飯廳吃著美食時,要知道有和生可能已生起很多、很多次了。

  這種緣起的解釋,很可能導致全世界,不只是泰國佛教徒的大力攻擊。因為無論在何處,緣起總是被解釋為延續生生世世,從前我只是闡述「空」和評論阿毘達磨,在泰國就受到強烈的批評,像這樣解說緣起,我非常確定那將會導致全天下的責備,但因為我身為佛陀的使者,我必須做我該做的事。

  我──佛陀的使者,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凡是會傷害佛陀的事,只要我知道,我都必須奮鬥對抗到底。因此,我並不害怕任何人會批評我,甚至是整個宇宙都在批評我,我也不怕,更何況是全世界的批評。

  這些就是緣起的解釋,包括延續和非延續生生世世,我已說明過它們的不同處。延續生生世世的緣起是沒有用處的,而且無法踐行,就將它留在那些不認識自己的哲學家們的大聲對話中吧!至於可實踐的緣起才是佛陀親身所覺悟和教導的。如果我們接受這種緣起,我們便能止息苦,並且不會與常見或邊見混淆,在緣起中沒有自我或主體,這才是最圓滿、最實用的緣起。

  我想把以上的解說提供給對佛法有興趣的人,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更詳盡正確地學習佛法。

                     佛曆二五二一年(西元一九七八年)浴佛節

【譯註一】决請參閱《相應部》因緣篇,因緣相應,食品(《漢譯南傳大藏經》第14冊,15頁)及《相應部》因緣篇,因緣相應,十力品(《漢譯南傳大藏經》第14冊,第38頁)。

【譯註二】决指寂靜尚無緣起流轉產生的狀態。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生活中的緣起]   [緣起的輻射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