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七期 85年 9月

佛教圖書館讀者服務(上)

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館長 廖又生 主講
編輯組 整理


【編者按】:今年四月由香光尼僧團伽耶山文教基金會、香光尼眾佛學院、紫竹林精舍共同舉辦之「八十五年度佛教圖書館基礎知能研習營」,深受學員好評,有多位讀者來函索取課程資料,編輯組特別將錄音謄稿整理刊載,以饗讀者。

【摘要】:本文根據「八十五年度佛教圖書館基礎知能研習營」之「佛教圖書館讀者服務」課程錄音整理,講者以六個標題並配合圖表介紹佛教圖書館讀者服務。

  一、圖書館組成
  二、圖書館讀者服務範圍
  三、讀者服務作業環節
  四、讀者服務實務運作
  五、讀者服務規章、法制作業
  六、讀者服務之行銷組合


前言

  讀者服務,就是將分類編目、自動化系統、館藏發展等整合起來,達到圖書資訊被外部民眾使用,或由特定讀者來檢索的目標。因此,性質比較偏重外部關係,就圖書館經營而言,更是決定圖書館績效、經營良莠的關鍵。

  若技術服務是圖書館經營的後盾,而讀者服務則是先鋒。館藏和館舍建構的目的就是館員表彰了館藏和館舍的實力,讓讀者支持與認同,進而肯定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績效。

  佛教圖書館在我個人的思索,非僅是一個專業圖書館而已,它還可細分公共、學校、學術研究等不同類型,就如同圖書館學把圖書館分成好多種類型,但不管怎樣分,操作、作業流程是大同小異。

  本課程將分六個標題及配合圖解釋,再根據我的實務經驗給諸位說明。

  此次研習第一門課講「館藏發展」,主要是導引各類圖書館規劃資料及將來要達到的目標,重點在徵集。徵集之後按照各種分類法,如佛教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分類法、或其他分類法,加上主題編目、記敘編目,合起來稱為圖書資料組織與整理,此是奠定圖書館對外服務的基礎。且必在館舍內進行。假如電腦連線,我們說圖書館是圍牆的這個組織,易跨越在圍牆之外,今天要把館舍館藏結合好之後,讓讀者和館員之間進行良性的溝通,維持圖書館經營的立場,使讀者到圖書館檢索資訊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究竟圖書館的組織,是由什麼要素來組成,以下分別說明:

一、圖書館組成

  圖書館是蒐集、整理、保存圖書資料,供外部讀者來檢索利用的機構;而這機構從讀者服務立場來看,應該以那一種立場來掌握服務的軸心,可以用這個圖來表示。


 ┌館舍實體配備       行政財產權
 ↓
物的要素┌───┐  對應  ┌──┐
 ↑  │圖書館│------│組織│
 │  └───┘館員 資訊服└──┘
 └──館藏      務人員  公共用物

        社區環境讀者群



  如果這個框框是架構,圖書館究竟是什麼樣的組織,讀者服務是如何進行?圖書館如用△表示,三邊都相等,把它對應過來說,圖書館學用在佛教圖書館裡面也一樣是三角形,在邏輯上給它推理、給它含攝過來,這個含攝就是對應關係。如果說圖書館用這樣的對應來看,其組成有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一定要具備。

(一)館舍及實體配備

  館舍是機關建築,像師大的舊館採用圓拱式建築、台大的新館在椰林大道的盡端、陽明大學圖書館用奇離案奇離石來建造,各有特色,這叫館舍。然而館舍裡面不能空洞無物,一定要有實體配備,圖書館要服務讀者,其內部要有桌椅、影印機、光碟、電腦、書架、字典架、書櫃、服務台、流通出納台、參考工具書架櫃等等,這些稱為實體配備。館舍要有實體配備來輔佐,才能發揮其功用。

(二)館藏

  館藏,不論是紙本資料、非書資料、或多媒體資料,一律稱為館藏。館藏發展就是談怎樣蒐集、組織、整理資料。

(三)館員

  圖書館館舍內部的傢俱設備、實體配備、館藏資料等,都只是「物」的要素而已,不能確保圖書館經營是否成功,若能把讀者服務發揮淋漓盡致,讓讀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就成功了,所以館員關係著一圖書館的好壞,只有一流的館員才有一流的圖書館,而非一流的館藏才有一流的圖書館。因此,我們說圖書館是什麼?說穿了就是館舍、館藏結合館員,達到社教目的的一個機構。

  圖書館構成要素有館舍、館藏配合館員對應過來圖書館是一個機構,一個組織體,那麼館舍和實體配備就是該組織體的行政財產,只准用不准借。館藏基本上是一種公共用物,准許讀者檢索借調資料。館員是資訊服務的主導、掌控和讀者互動的關係,也和館藏、館舍來進行良性的整合。這情形外面的社區環境就是讀者群,這個圖大概可歸成三個重點:

1. 圖書館是永續性經營之機構:社教性強,權力色彩較淡

  為何是機構呢?一定要人結合物形成一個永續經營的實體是圖書館,沒有人創辦一個佛教圖書館預期二年後就把它結束,那樣不行的,就好像館藏發展課程中提到,連續性出版品一定有特定的主題、一定的間隔來發行,而且象徵永無間斷的繼續發行才可稱為連續性出版品;圖書館也是如此,基本上是永續經營的機構,不是機關;機關是行使公權力的組織。我們經營圖書館,不能像經營機關如:警察局、衙門、監獄一般,讓讀者不敢來借書。讀者服務的重點是機構,是個和平、具吸引力的機構,是讓讀者願意進來檢索資訊的機構,所以機構沒有權力的色彩,機關則具有權力的色彩。比較人性化的永續性經營的機構--圖書館,是個社教性質極強,權力色彩淡的機構,重視與讀者進行溝通。

2. 圖書館是一個開放性的有生命機體:虛擬組織,無圍牆的經營環境

  圖書館的組成有一個很重要概念,它是一個抽象的邊界,像圖書館學家都會講地球村來臨,無圍牆(Without the Wall)時代的來臨,所以圖書館的經營是一個沒有疆界的組織,從圖書館自動化、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之後,圖書館間已發展到無圍牆的境界。圖書館基本上是個開放性有機體,利用電子媒體,只要經由數據機(Modem)與電腦網路連線,就可獲得國外的資訊;所謂圍牆,只限制在紙本資料。圖書館是虛擬的組織、是無圍牆的經營環境,館舍、館藏結合館員產生開放式有生命的機體,在線上檢索的時代,了解電子檢索的規則、線上檢索的技巧,自然就能做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任何外國的資料都可以經由網路連線檢索到。

3. 軟體充實、硬體緊縮

  就圖書館的經營,我個人看法是:「懂得經營訣竅和要點的人一定會掌握族群。」也就是說圖書館的經營是軟體充實,硬體緊縮。圖書館不是重視大館主義,對於缺乏的資料可經由館際合作向他館借閱。所以往後圖書館的發展是硬體緊縮,重視軟體的充實。軟體充實主要表現在資訊服務人員,一流的資訊人員能讓讀者對圖書館讚歎,說這圖書館真優秀,裡面沒有資料,馬上參考轉介,有問題,馬上得到答案,一拍即合,能夠將心比心,讓讀者感覺到圖書館有高度解決問題的誠意。所以基本上它是軟體的充實,若我們要將圖書館蓋得很大,比國家圖書館還大,裡面沒有內容,那這圖書館性質就變了。圖書館的重點是用重於管、質重於量,圖書館的經營不在迷信大就是好,而是小就是美。現在圖書館經營重點在質,這是二十一世紀圖書館經營的趨勢--軟體充實,硬體緊縮。放棄大館主義,強調「讀者至上,館藏居先」,又能「讀者居先,館藏至上」,為什麼呢?圖書館經營有句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能只有讀者在和館員對話而已。圖書館的本質是憑藉資訊媒體來服務讀者,因此館藏是館員解決讀者問題的依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館藏居先,讀者至上;用商業的觀點來看,就是顧客至上,要以讀者的問題作為圖書館服務的指標。

  以上三點說明圖書館的組織架構之後,再確認圖書館原來就是館藏配合館舍、實體配備,讓一個精良優秀館員來服務,然後可以與外界的讀者產生良性的互動關係,這樣整個讀者服務就成功了,所以圖書館經營的奧妙就在這裡。

  一個懂得經營圖書館的人一定重視主體,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館員、讀者群是主體,物是客體,所以一定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以前經營圖書館概念都是講究這二種關係。現在經營圖書館的趨勢,館藏規劃變成其次的,主要重點在館員的生涯規劃,唯有健全優秀的館員才有健全的圖書館;如果館員有一顆凋零的心、人格不穩、見識狹隘、行為保守,雖然自動化的設備一流,館舍美侖美奐,試問圖書館的工作績效在那裡?館員如何與社區環境的讀者群,做一個良性的對話,因此館員是決定圖書館經營成敗得失的總關鍵。

二、圖書館讀者服務(Readers Service)範圍

  讀者服務基本上是一個先鋒部隊,是技術服務做得很好,讓您能畫龍點睛,產生成速效果,產生光大門面的功效,因此讀者服務人員就格外重要。

  談讀者服務的範圍,要了解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和技術服務;就經營的層面來看,是圖書館二個構面,技術服務在後方,讀者服務在前方,還要上下同心同德,並且要有精良的館藏基礎做準備,有時能與閱覽人員、流通人員、參考人員互調,更可瞭解讀者需求,馬上拿出圖書資料解決讀者問題。

(一)資料(Data)

  圖書館服務是蒐集資料、整理資料,最後是典藏保存資料;雖然接近讀者服務,但嚴格言之,只能算是靜態保存,是技術服務的一部分,古代的藏書樓即屬此類。圖書館是蒐集、保存、整理圖書資料以便供讀者使用的機構。從圖書館學觀點,可看出圖書館經營所面臨危機在於太重視內部關係,重視客體而忽略主體。主體是館員和讀者,客體是蒐集、整理、保存資料,資料保存後便要提供讀者使用,這就是讀者服務。

  圖書館服務表現在蒐集、整理、保存是屬技術服務的層面,表現在閱覽、流通、參考、傳播,則屬於讀者服務層面,例如我們到館子叫一碗麵,在廚房內負責煮菜做飯的人屬技術服務,在前面招呼客人的服務生屬讀者服務。

1. 技術服務--內部關係

  技術服務包含自動化,館藏規劃,及分類編目,按照美國的圖書館的專有名詞,蒐集就是採訪;分類編目就是組織整理分編;典藏就是保存資料,一般將典藏歸在技術服務,因為與讀者間尚未有互動的關係,是一個傳統圖書館的雛形。清朝末年以前的圖書館主要是藏經樓的功能。民國67年各縣市文化中心成立後,館舍美侖美奐,但館藏卻十分貧乏,因此有人把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喻為「讀書館」,更有記者諷刺為「真空管」。這是由於圖書館沒有發揮讀者服務的功能,例如有許多高中生自行帶書到行天宮圖書館自習;真正的圖書館不是提供場地讓讀者自習,而是要有採訪、分類、典藏,然後再閱覽、流通、參考、傳播的功能。

2. 讀者服務--外部關係

  現在圖書館的閱覽室大多為自修功能,那是錯誤的;閱覽室應置有圖書資料,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遇有問題即可藉由這些資料解決疑惑,引發讀者借閱流通的意願,進而向館員提出問題進行參考服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若遇不在館藏收錄範圍內的資料,則經由館際互借或提供轉介服務,此稱為傳橎,這一流程即為讀者服務。所以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就是提供一個舒適安詳的閱覽環境,並且有充實的館藏提供讀者閱覽流通,同時經由館際合作組織,連線借閱,若為國外資料,可透過各種網路來調取資料傳播,提供讀者參考諮詢,如:讀者問您蜈蚣有幾隻腳等,雖然您不是讀生物的,但可以快速查閱百科全書,告訴讀者蜈蜙有26隻腳。這是圖書館表現最厲害的地方,讀者不會關心AACR2或卡片著錄有幾段,他關心您解決他的問題,他就肯定圖書館。

  就法規方面而言,讀者服務著重外部關係,是經營的外部關係,牽涉人的問題。外部關係一定會有爭執,與技術服務重內部關係之爭執不同。內部關係之爭執主要如編目人員抱怨出版品污染,資訊爆炸,書編不完等。在我擔任國家圖書館採訪組主任時,就感受到如果國家圖書館能夠變成書目控制的中心,發揮CIP的功能,達到一館編目多館使用,自然實現圖書館學所講的「資源共享」。將網路上編目資料建檔完畢,經由各種通訊寄給全國的圖書館,那就可節省各館編目的人力,就好像中央銀行要控制貨幣金融政策。不是一本一本編,讀者不要管他,天妒人怒,裡面也是壓力很大,這情形是圖書館的危機。不久前台中圖書館請我去演講,經過我實務的思索,整理出圖書館有四個危機:

1. 新舊不調

  圖書館自動化後,大家就為自動而自動;本來自動化的目的是要節省人力及工作時間,實行之後,反而使工作量加重,新舊同時存在,無法從中取得平衡,造成圖書館負擔。

2. 主客不明

  圖書館主要強調讀者和館員間的互動關係,可是我們強調建築物美一點,館藏資料買多一點,客體反而強調,主客不明。

3. 好壞不分

  國內圖書館的發展,主要是學習美國的圖書館制度。沿用英美編目規則第一版、第二版,未辨明適合與否,以致犯了唯美主義的毛病,沒有重視生態的問題。制度是成長的、移植的,但美國圖書館是採用企業化經營的方式,而國內圖書館卻未採用企業化的經營方式,而變成阻礙圖書館發展的原因。反觀歐洲圖書館的經營方式,強調人性化。我們是大陸法系的國家,應該學習較為接近的歐洲體系,有許多法令規章、典章制度,可輔助圖書館規則的制定,幫忙讀者服務能順利進行,所以不能好壞不分,完全照單全收。

4. 裡外不合

  圖書館產生很大矛盾,就是圖書館想要服務讀者,卻不清楚讀者的需求。採購的館藏資料不符合讀者需要,造成讀者與館員間的隔膜。因此館藏量帶來的壓力,導致裡外不合。我主持的圖書館每個館員每星期要去聽四小時的課或演講,充實自我,與資訊同步成長,和讀者的觀念相契合,掌握讀者的心態,將來服務才能夠將心比心,才能夠移情作用。如:讀者要找「老人與海」這本書,館員很快告訴他在第三個書架就有,能針對讀者的問題快速指引找到答案,圖書館的尊嚴地位就是這樣來的。傳統圖書館參考服務教育的觀念是「與其給讀者愚痴,不如教其撒網補魚」。這觀念是不對的,如果讀者很迫切需要,館員應能立即提供資料;若無法瞭解、滿足讀者的需求性,那整個服務就失敗了。另外,館員還須具備學科背景,如果能跨越圖書館學以外任何一個的學科,則會加深您服務的能力。人家就會敬佩您,圖書館員的地位就是由服務中建立的。印度圖書館學家阮甘納桑提出:「書為利用而存在,讀者有其書,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檢索資料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不斷成長的機體。」這五個定義是在說明館員行,圖書館才行。所以我當館長照常坐在流通櫃台,進行讀者服務,加深圖書館的專業權威。

(二)資訊(Information)

  整個圖書館經由技術服務跟讀者服務之後,產生圖書館的宗旨、經營的目的、追求的目標,達到資訊前的捍衛。讀者利用圖書館是檢索的自由,資訊的自由,在座各位可以參考我發表的文章。在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的時候是言論自由,到1948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LA標榜圖書館不論膚色種族、地位、身世背景,開放給全民使用,這叫做圖書館權利宣言。到1991年柯林頓總統在白宮的資訊政策裡面喊出資訊人權宣言,這資訊人權宣言追求的目標就是資訊前的保障。圖書館是要保障讀者的資訊權;資訊權保障落實於四個具體的目標:保存文化、教育讀者、提供資訊、倡導休閒。

1. 保存文化:我們佛教的文獻要保存。
2. 提供資訊:讀者來要資料。
3. 教育讀者:讀者不會使用參考工具書、不會檢索、不瞭解圖書館的功用、借閱規則
  的精神,館員有責任教育讀者利用指導。
4. 倡導休閒:有一次我和馬英九部長在有線電視節目對話時提到:「多辦圖書館,少
  辦監獄。」圖書館如能倡導正當休閒,自然就不會有周人參案,電動玩具等犯罪事
  件發生。因為圖書館視聽多媒體蒐集一些世界級影片,有教化作用的資料,自然能
  夠潛移默化,見賢思齊。倘能蒐集得愈完整,讀者愈喜歡到圖書館來,相對外面那
  些不良場所會減少。

  圖書館除了有教育讀者使用參考工具書和館內的資料外,還有倡導休閒的功能,這是圖書館多元化的目標,資訊前的保障。

Data

技術服務

┌──┐ ┌──┐ ┌──┐
│蒐集│ │整理│ │保存│
└──┘ └──┘ └──┘
  |     |     |
  |     |     |
┌──┐ ┌──┐ ┌──┐
│採訪│ │分編│ │典藏│
└──┘ └──┘ └──┘
內部關係(物)



讀者服務

┌────────────────┐
│       使 用      │
└────────────────┘
  |     |      |
  |     |      |
┌──┐ ┌──┐ ┌─────┐
│閱覽│ │流通│ │參考 &傳播│
└──┘ └──┘ └─────┘
外部關係(人)



Information
保存文化
提供資訊
教育讀者
倡導休閒


  圖書館要輸入資料、有形的設備和人力、資金,經過轉換後輸出資訊,達到保存文化、提供資訊、教育讀者、倡導休閒。從剖面圖來看,讀者服務在圖書館整個作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圖來看,讀者服務與一般外部讀者的互動關係,是一個守門人。所以讀者服務館員、流通館員、典閱、參考、館際合作的館員全部扮演守門人的角色,就是把關者,整個圖書館形象繫於您個人之身,因此我要求從業服務館員一定要淡妝,儀態自然,思想平衡,見識廣博,心胸開闊,保持穩定的情緒。此外,還要能察言觀色,了解整個外在環境的變動。所以讀者服務的館員是變遷的代理人,也就是改革的觸媒。讀者服務館員扮演三個角色,把關者,守門人,一個變遷的代理人,同時讀者服務部門是意見領袖,對讀者及內部館員有公信力,因此圖書館服務的館員,最好能每一部門都經歷過,對圖書館的業務情況熟悉,將來領導組織時愈容易。讀者服務是人的問題,技術服務是物的問題,人的問題重於物的問題。基本上讀者服務館員是意見領袖,是圖書館經營中的意見領袖;因此讀者服務是解決人的問題,技術服務是解決物的問題,圖書館是主體結合客體,軟体結合硬體,群策群力。所以圖書館基本上是人來結合物,達到多元化的目標。從剖面圖可以再度確認圖書館是為了達到多元化的社會教育目標,團結人和物所繼續存在的一個經營實體就是圖書館。人包含讀者和館員,物包含館舍和館藏,目標包含教育的、休閒的、保存的、提供資訊。

  讀者服務究竟怎麼做呢?人是組織唯一問題的根源,也是組織唯一的寶貴資源。人最難管,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怎樣讓讀者服務提昇達到效益最大的決策點,這個是讀者服務的藝術。

三、讀者服務之作業環節

  圖書館服務既是從閱覽、流通、參考、合作到傳橎,就牽涉到制度面、運作面的問題,這經緯萬端最難,在台大大學部主修技術服務,碩士班學習讀者服務,博士班專攻帝王將相、經營管理。讀者服務要如何落實、實踐,這是讀者服務的作業環節,其進行有四個步驟:

(一)資料與資料間互通:聯合目錄,館際合作

  好多圖書館都有Database(資料庫),所以左邊有資料庫一、資料庫二、資料庫三,那右邊這個館,也有一個資料庫存在。讀者服務進行應先了解整個館藏的分布,經由館際合作、合作目錄、聯合目錄,這種Union Catalog的關係,讓資料互通,所以用雙箭圖表現讀者服務的第一步。把資料用1表示,其它資料都一樣是「一」,就是資料跟資料要互通。

  圖書館作業環節,要Database和Database之間能夠Communication交流,做好館際合作、聯合目錄,顯然是讀者服務要以技術服務為後盾。技術服務人員做好後勤資源的作業,讓讀者服務的人員可以藉此突顯其功效。

┌───┐
│資料1│←┐   ┌─────┬┬────┐
└───┘ │一  │資料庫  ││    │
┌───┐ └──→│↑  ┌─┼┼─┐三 │
│資料2│←───→│└──┼館││員┼→ │
└───┘     │  二└─┼┼─┘  │
┌───┐     │  ←──┼┼─讀者群│
│資料3│←───→│    四││    │
└───┘     └─────┴┴────┘

(二)館員與資料間互通:採訪、分編、典藏、閱覽等作業熟通

  做讀者服務如果對資料不熟,讀者會對館員的專業能力產生懷疑,所以讀者服務第二步驟是館員和各館的資料儘量熟悉,這叫館員和資料要能夠通。館員與資料要互通,一定要經技術服務的洗禮,也就是從採訪、分類、編目、典藏、閱覽、流通、參考,每一個環節都了解、熟悉,延伸到傳播都要熟,稱為讀者服務的館員與資料間要互通。

  資料與資料互通,館員進來了,讀者也要來利用資料。這一邊是讀者群,館員站在把關者(Gate Keepers)、變遷的代理人(Change Agents)、意見領導者(Opinion Leaders)的地位;讀者服務部門是耳目,站在資料和讀者群的界面。館員除了有一個良好的聯合目錄,了解資料和資料之間的互通性、相容性外,館員要能夠了解本館的館藏、整個服務動線,如政府出版品、參考工具書、期刊、報紙、視聽媒體、特藏、地圖等的所在位置。用「二」來表示館員要了解資料。

(三)館員與讀者間互通:動員社區資源來支援圖書館的主力

  館員了解資料之後,讀者跟館員間要能夠雙向溝通,用「三」表示。要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館員的親和力,所以選讀者服務部門的館員,需要先進行性向測驗,可從人事資料了解館員的個性,如果個性比較樂觀,基本上比較有服務的熱忱,應該分派到讀者服務部門;比較內向,可能就較適合技術服務部門。服務經驗豐富的參考和流通館員,一看讀者有問題,馬上就能診斷問題,假如新進的館員就瞎子摸象,弄了半天不曉得他問什麼,自己也提不出那些素材來解決他的問題,所以新進的義工館員應該要有資深館員來帶領,實際操作演練。

  館員與讀者間互通後,更重要是圖書館的行銷,圖書館的公共關係。如果佛教圖書館要爭取志(義)工,不是貼公告,是平常進行圖書館服務時,無形中培養很多義工。透過利用教導,使讀者支持圖書館,讀者自然就會喜歡上圖書館。例如我以前念法律系的時候,不會利用圖書館,想申請出國到海德堡去修博士學位,但對圖書館卻一竅不通,不會使用。只好借助館員來教導,從此和圖書館結下不可分之緣,變成一個快樂的圖書館員,所以圖書館有媚力。

  因此,我們講館員與讀者間互通的話,可以用一門科目來說明,就是動員社區資源支持圖書館的不二法門,是在館方跟讀者群間的互動關係決定的。讀者常去利用圖書館自然會來幫忙圖書館,這就是動員社區資源來支持圖書館的主力。

(四)讀者與資料間互通:終身學習的教室,知識加油站

  如果館員與讀者能溝通,而且對這資料熟悉了,讀者經由館員的指導教育後,可以自行利用資料,這就是讀者與資料間互通,用「四」來表示。

  讀者與資料間能夠互通,這象徵利用教育的成功,也象徵圖書館深入人心。以前圖書館經營是少數知識份子的特權,現在圖書館變成書香社會的搖籃。每一個人到圖書館懂得利用,圖書館變成讀者終身學習的教室、民眾的大學、永續學習的中心,圖書館就達到所謂「從零開始直到永遠」。

  所謂圖書館是終身學習的教室、知識的加油站,知識的寶庫、學術的銀行、校園的神經中樞,學校的心臟等,都在說明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總匯。簡單的說是終身學習教室,也是知識的加油站,具體而言,圖書館會變成人民知識的加油站。

  由以上可見,第一個步驟是要有良好的與資料間的互通。互通之後,館員要熟悉資料,館員要與資料互通,所以整個圖書館是一個溝通的中心、資訊中心,也就是Communication Network(溝通網路),換言之,讀者作業的環節就是一個溝通網路(Communication Network)。館員與讀者要溝通,館員與資料間也要互通,館員是資料與讀者間的橋樑。第三個步驟是最重要的,是讀者利用教育中一再要強調的,就是館員和讀者之間要充分溝通、互通。第四個是讀者已經能夠當自我的主人,資訊時代卓越的主人,活得像自己,馬上可以找到自己的資料,這個情形是讀者 服務的最高境界,就是讀者和資料間可以溝通。

四、讀者服務實務作業環節(實務運作)

  將採訪、分類、編目到典藏,歸為技術服務;閱覽、流通、參考、傳播、合作是讀者服務。讀者服務怎麼做呢?如果讀者與館員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讀者可以遵守圖書館的利用規則,就不用法律來規範;但是萬一不遵守利用規則,有撕毀、逾期不還、偷絕版書的情況發生時,館員先運用圖書館的影響力,對讀者進行行政指導、告誡,如果屢勸無效,就用防衛圖書館最後的手段--行政法規。法規是六十分的道德,最好是能以勸導方式解決;但是圖書館還是需要訂定法規,做為將來有糾紛時定論指針的依據。

  讀者服務的實務面,就是讀者服務實務作業的環節。首先要掌握讀者的心態,了解讀者對資訊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才能達到認定真實的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半了。藉助標題所提的館藏資料與館員服務熱誠來服務讀者,這樣讀者就能變成圖書館無形的義工,讀者自然會支持圖書館。

  進行讀者服務時最常見的問題,在佛教圖書館可能比較少,如:女館員易遭讀者的騷擾、閉館後有讀者躲在洗手間裡面洗澡、看書看久了,對牆壁講話的或把書從窗口丟到館外的竊書行為。這些情況可根據實務界許多個案,參考圖書館期刊中,我發表很多圖書館行政法個案處理,如「誰說偷書不要賠?」、「誰說偷書不是賊?」、「誰說掉書不要賠?」、「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等。和讀者服務有關的還有兒童閱覽室,例如有兩個家長各自帶著孩子到兒童閱覽室,其中一位爸爸將兒子留在閱覽室自行去辦事,另一位媽媽則未注意女兒的活動情況。兩個小孩在遊玩的過程發生爭吵、傷害事件;此時兒童室館員剛好到洗手間,受傷小孩的家長將小孩送醫後要控告圖書館。可是兒童閱覽室規則規定「凡是未滿八歲以下要有監護人在旁陪伴」,因此雙方家長皆有過失,須負起監護責任,因為小孩年紀小沒有行為能力,所以法律規定:無行為能力人之親人行為要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者為限,法定代理人要和他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打傷人的小孩的家長可以要求賠償少一點,因受傷小孩的家長也有過失,按照二一七條「損害之發生和擴大」。民法規定「損害之發生和擴大,被害人也有過失者,加害人得申請法院減輕損害賠償金額」。但是圖書館沒有責任,因圖書館已經明定規則並在兒童室的入口處公告,再加上法律不能強人所難,從業人員有不在場不可抗力,不能認為沒有盡監督之責任,所以圖書館應無責任,有者只是說他有行政責任,沒有刑事、損害賠償責任。行政責任是指要徹底清查未滿八歲以下的兒童進來,家長離開而小孩還留在圖書館內,顯然兒童室變成托兒所。這就是行政責任。

  另外一個學校圖書館個案也是與讀者服務有關,學生A奇裝異服有礙風化,館員無法取締。學生A進閱覽室後偷取學生B的錢包,被講師兼典閱組主任C發現取締,師生不愉快,學生A打老師C,學校開學務會議,也就是訓育委員會,議決退學處分,但是學生A的導師D為學生A求情,希望學校不要處以退學處分,但未獲得委員會之同意,自己反而被處分兩年不能加薪、晉敘。圖書館館長E認為學生A已被退學處分,公告剝奪學生A使用圖書館的權利,但A的父親是律師,就去訴願再訴願行政訴訟,學校就請我去聽政,做一個評論,我把這一篇文章寫成叫做「教不嚴師之惰」。

  這些都是讀者服務所面臨的問題,奇裝異服有礙風化,以前有違警罰法可以取締,但違警罰法於八十一年廢除以後改成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在不影響圖書館閱讀秩序的情況下不受罰,因此奇裝異服的學生,館員只能以勸導方式與讀者溝通,無法取締。再者,竊取別人錢包是可取締的,是現行犯。老師C是兼圖書館員,大法官三百零八號解釋說:「公立學校聘任的老師不適用公圖法上的公務員,但教師兼行政職者適用。」系主任、館長亦屬公務員,若服勤務時發現現行犯,取締舉發,按照刑事訴訟法二四一條,「公務員有犯罪嫌疑者應義務告發」,圖書館那怕是私立圖書館、公立圖書館,通通視為公益機構,適用公法關係,佛教圖書館一樣適用公法關係。所以假定把這些個案情境移到佛教圖書館,讀者打館員,館員是公務員身份,讀者打館員是妨礙公務罪,比傷害罪重;但換過來老師取締不聽打學生,是普通傷害罪;一般傷害罪是告訴乃論之罪,但館員是公務員,公務員對人民犯傷害罪是非告訴乃論,這讓館員了解權益關係,在讀者服務上有何權利、義務。再下來問題也出現了,導師幫學生求情而被判二年不能加薪,這是不對的,這涉及讀者服務規則中的禁止不當結合原則,就是偏差行為的原因和結果,要有相當因果關係。現在大法官有三八二號解釋,對圖書館有做解釋,所以我們圖書館在經營讀者服務就很重要,讀者可以申訴,用盡省籍救濟的程序提起訴願再訴願行政訴訟,除了那個導師被剝奪這二年晉敘是不合理之外,再來就圖書館常聽館員抱怨人力、物力短缺、空間不足等,圖書館卻在學生的爸爸在救濟途中,公告剝奪該學生之使用權,這是不合理的。應等司法偵訟確定後退學處分成立,必然剝奪圖書館的利用權。

(下期待續)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7期目次]